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

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一、基本概念

A绿地

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

B城市绿地的类型

按在城市中的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

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

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

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

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

C各类绿地的用地选择

公园绿地

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开阔的草地与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

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的地方。

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因为有大量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

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的情况)。

防护用地

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

某些夏季炎热的城市,应考虑设置通风绿带,与夏季盛行风向平行(可结合水系),形成透风走廊,使季风吹到建成区内部。

对于经常有强风风速高于6~7米/秒时,要考虑建立总宽度为100—200米的防风林带,与主导风向垂直,每条林带宽度为10~20米,在这些用地中可以布置学校,体育场、公园等。

附属绿地

居住绿地。居住区内的组团、住宅旁、配套公共建筑及小区道路等绿地;

公用事业绿地。如公共交通车辆停车场,水厂、污水及污物处理厂等内部绿地;

公共建筑庭园。指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建筑附属绿地,如学校,机关,商业服务、医院,影剧院,体育馆等的附属绿地。

工业、仓储绿地

对外交通绿地与城市道路绿地

市政设施绿地

特殊用地内绿地

D城市绿地的指标体系(三大指标)

绿地率: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 /城市用地总面积)*100%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市区各类绿地覆盖面积之和 /市区面积)*100%

2010年城市绿地率应不少于30%;绿化覆盖率应不少于35%

人均公园(公共)绿地面积: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市区公园绿地面积(ha)/市区人口(万人)

绿化覆盖率指标计算方法

附属绿地:[树木平均单株树冠投影面积×单位用地面积平均植树数量(株/公顷)×总用

地面积 ]+ 草坪(地被)面积

道路绿地:[一般行道树平均单株树冠投影面积×单位长度平均植树数量(株/公里)×已

绿化道路总长度 ]+ 草坪(地被)面积

E延伸的概念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周围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称之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它由核心向外形成一种圈层结构。

可将其系统的内部联系划分为四个层面: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各种污染物

复合生态系统的演替与平衡:复合生态系统演替与平衡的动力机制来源于自然和社会两种作用力。

《城市意象》城市五要素:城市应该清晰易辨和鲜明的形象,城市景观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构成因素——道路、区域、边界、中心点、标志物。

道路:主要指运动网路。如街道,铁路、河流等.道路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性,给人以动态的连续印象,是进入市区后的主要印象.连续性——林荫路,滨水路;方向性——起点和终点最好有名胜;距离感。

区域:区域是两向量的、拥有比较宽广的城市地区,具有共同的用途和特质,和其他区域有明显的区别. 加强主题——以自然为素材的地形、水、瞭望、大气的质量等。

边界:把一个地区从另一个地区分离开的屏障,或者使两个地区互相连结起来的接缝。大水体或河流。

中心点:中心点在概念上是一个点,但实际上是指广场,或指大城市中心的全部及具有特征事物的集合焦点之类。(包括街区内的主要地点、公共汽车的聚合点)。城市景观视线的焦点——欧洲:广场;日本:站前广场或商业街。

标志物:标志和中心点一样,都是指点的意思。但不同的是,观察者可以进中心点,而目标,观察者只能从外部看。目标的重要特色是它的特异性,必须在周围的物体中格外显眼容易令人记住。其特异性则是通过形状、与背景的对比,以及空间安排的突出等而形成。最好位于城市中心的高处。

二、基本理论

A田园城市理论

规划用宽阔的农田地带环抱城市,把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2万左右。田园城市的直径不超过2km,使全部外围绿化带步行可达,城市中心是面积约60多公顷的公园。

1904年离伦敦35英里的莱齐华斯(Letchworth)建设了第一个田园城市(1514公顷);1919年,建了第二个田园城市——韦林(Welwyn)。

卫星城镇: 是田园城市理论的发展。莱奇华斯于1927年在作大伦敦区域规划时,用一圈绿带把现有的城市地区围住,控制其向外扩展,而把多余的人口和就业岗位疏散到一连串的“卫星城镇”中去。卫星城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便捷的交通,并用农田或绿带相隔离。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与实践,给20世纪全球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历史,写下了影响深远的崭新一页。

B绿地系统结构理论模式

绿地系统布局结构8种基本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