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诊断学 心脏检查(第5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脏顺钟转位,而使左心 室向后移位。
19
(三)心前区搏动
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
右心室肥大
2.剑突下搏动
右室肥大:深吸气搏动增强、吸气时搏动冲击指尖。 腹主动脉搏动:深吸气搏动减弱,吸气时搏动冲击掌面。 消瘦者:搏动可能来自正常腹主动脉搏动或心脏垂位时
的RV搏动。
3.心底部异常搏动
3.对视诊发现的心前区其他异常搏动也可用触诊进 行确定。
4.对于复杂的心律失常,触诊结合听诊确定S1、S2、 收缩期、舒张期。
25
(二)震颤(thrill)
概念:震颤是指用手触诊时手掌(小鱼际) 或手指指腹感到的一种细小振动,又称猫喘。
产生机制:与心杂音相同,是由于血液经狭 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涡流造成 的瓣膜、血管壁或心腔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
胸骨右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局部隆起,见于主动脉 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常伴有收缩期搏动。
9
(二)心尖搏动
正常心尖搏动
形成机制:心尖搏动主 要是由于心室收缩时心 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 心前胸壁时相应部位而 形成。
位置:位于第5肋间,左 锁骨中线内0.5-1.0cm
范围:搏动范围以直径 计算为2.0-2.5cm
感。 最明显部位:收缩期、前倾体位和呼气末(使心脏
靠近胸壁) 产生机制:急性心包炎时心包膜纤维素渗出致表面
粗糙,脏层与壁层新报摩擦产生的震动传导至胸壁 所致。随着渗出液的增多,两层分离,磨擦感消失。
29
三、叩诊
目的:确定心界大小及其形状。 心浊音界
相对:心脏左右被肺脏遮盖的心脏界限。 绝对:不被肺脏遮盖的心脏部分的纯心脏界限。
①胸骨下段与胸骨左缘3、4、5肋间隆起,见于
右心室肥大(RV位于胸骨后,在LV右前面)。
②胸骨右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局部隆起,见于主 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常伴有收缩期搏 动。
2.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
5
方而左 。是心
右室 心右 室心 在室 左不 心是 室并 右排 前排 上列
,
6
7
8
内,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 右侧:先叩出肝上界,然后在其上一肋间由
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 对叩诊得到的浊音界逐一做出标记,并测量
其与胸骨中线间的垂直距离。
34
(三)正常心浊音界
正常心脏浊音界自第2肋间向外逐渐形成一外 凸弧形,直至第5肋间。
右界几乎与胸骨右缘一致。
35
32
(一)叩诊方法
1.间接叩诊法 2.患者一般取平卧位 3.叩诊时,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
以右手中指借右腕关节活动均匀叩击板指, 并且由外向内逐渐移动板指,以听到声音由 清变浊来确定心浊音界。 右侧同样方法叩 诊,但由于有肝脏的影响,叩击力量应重。
33
(二)叩诊顺序
先叩左界,后叩右界。 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
意义:
通常心脏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
例外:早期RV肥大时,相对浊音界可能改变不多,而绝对浊音界 则增大。
心包积液较多时,绝对与相对浊音界较为接近。
30
心脏叩诊 视频
31
三、叩诊
(一)叩诊方法 (二)叩诊顺序 (三)正常心浊音界 (四)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五)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心脏的因素(内因) 心脏以外的因素(外因)
12
13
左心室增大 心尖搏动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心尖 搏动左上移位
14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后前位胸片可见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心尖上翘提示右心室 肥大。
15
Case 1
心尖搏动(心尖向左下移动)视频hyperlink
16
Case 1
17
(二)心尖搏动
第五节 心脏检查
2020/6/24
1
概述
患者多取卧位,医师多位于患者右侧,也可 坐位,必要时仍需多个体位进行反复检查比 较。
2
第五节 心脏检查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叩诊 四、听诊
3
一、视诊
(一)胸廓畸形 (二)心尖搏动 (三)心前区搏动
4
(一)胸廓畸形
正常人胸廓前后径、横径应基本对称。 1.心前区隆起
22
23
心脏触诊视频
24
(一)心尖搏动与心前区搏动
1.触诊可以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 2.触诊还可以判断心尖或心前区的抬举样搏动。
心尖区抬举样搏动定义:心尖区徐缓的、有力的搏动, 可使手指尖端抬起且持续至S2开始,与此同时心尖搏动 范围也增大,为左心室肥厚的体征。
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样搏动是右心室肥厚的可靠指征。
10
(二)心尖搏动
1.心尖搏动移位
(1)生理性因素
仰卧时略向上移; 左侧卧位向左移 右侧卧位向右移 横位心:肥胖、小儿、妊娠,心尖搏动向上外移,可
见第4肋间左锁骨中线外。 垂位心:瘦长体型,心脏垂位,心尖搏动向内下移,
可达第6肋间。
11
(二)心尖搏动
1.心尖搏动移位
(2)病理性因素
胸骨左缘第2肋间: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 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
20
二、触诊
(一)心尖搏动与心前区搏动 (二)震颤 (三)心包摩擦感
21
二、触诊
触诊目的:证实视诊的正确性,发现震颤和 摩擦感,与视诊同时进行、起互补效果。
方法: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掌开始检查,置于 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手掌尺侧(小鱼 际),或示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 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
(四)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左界第2肋间处:肺动 脉段;第3肋间处为左 心耳;第4、5肋间处为 左心室。其中血管与心脏
26
(二)震颤(thrill)
发现震颤后如何处理?
首先确定部位及来源(瓣膜、大血管或间隔缺损) 其次确定其处于心动周期中的时相(收缩期、舒
张期、双期:连续性) 最后分析其临床意义。
27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28
(三)心包摩擦感
部位: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 时相及特征:多呈收缩期、舒张期双相的粗糙磨擦
2.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变化
心尖搏动增强
运动、激动、发热、贫血、甲亢、左室肥大
心尖搏动减弱
扩心病、AMI、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肺气肿、 胸腔积液、气胸(心脏搏动减弱、心脏与前胸壁距离 增加、肺的原因)
18
(二)心尖搏动
3.负性心尖搏动(心尖 部胸壁搏动内陷)
粘连性心包炎 重度右心室肥大所致心
19
(三)心前区搏动
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
右心室肥大
2.剑突下搏动
右室肥大:深吸气搏动增强、吸气时搏动冲击指尖。 腹主动脉搏动:深吸气搏动减弱,吸气时搏动冲击掌面。 消瘦者:搏动可能来自正常腹主动脉搏动或心脏垂位时
的RV搏动。
3.心底部异常搏动
3.对视诊发现的心前区其他异常搏动也可用触诊进 行确定。
4.对于复杂的心律失常,触诊结合听诊确定S1、S2、 收缩期、舒张期。
25
(二)震颤(thrill)
概念:震颤是指用手触诊时手掌(小鱼际) 或手指指腹感到的一种细小振动,又称猫喘。
产生机制:与心杂音相同,是由于血液经狭 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涡流造成 的瓣膜、血管壁或心腔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
胸骨右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局部隆起,见于主动脉 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常伴有收缩期搏动。
9
(二)心尖搏动
正常心尖搏动
形成机制:心尖搏动主 要是由于心室收缩时心 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 心前胸壁时相应部位而 形成。
位置:位于第5肋间,左 锁骨中线内0.5-1.0cm
范围:搏动范围以直径 计算为2.0-2.5cm
感。 最明显部位:收缩期、前倾体位和呼气末(使心脏
靠近胸壁) 产生机制:急性心包炎时心包膜纤维素渗出致表面
粗糙,脏层与壁层新报摩擦产生的震动传导至胸壁 所致。随着渗出液的增多,两层分离,磨擦感消失。
29
三、叩诊
目的:确定心界大小及其形状。 心浊音界
相对:心脏左右被肺脏遮盖的心脏界限。 绝对:不被肺脏遮盖的心脏部分的纯心脏界限。
①胸骨下段与胸骨左缘3、4、5肋间隆起,见于
右心室肥大(RV位于胸骨后,在LV右前面)。
②胸骨右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局部隆起,见于主 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常伴有收缩期搏 动。
2.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
5
方而左 。是心
右室 心右 室心 在室 左不 心是 室并 右排 前排 上列
,
6
7
8
内,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 右侧:先叩出肝上界,然后在其上一肋间由
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 对叩诊得到的浊音界逐一做出标记,并测量
其与胸骨中线间的垂直距离。
34
(三)正常心浊音界
正常心脏浊音界自第2肋间向外逐渐形成一外 凸弧形,直至第5肋间。
右界几乎与胸骨右缘一致。
35
32
(一)叩诊方法
1.间接叩诊法 2.患者一般取平卧位 3.叩诊时,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
以右手中指借右腕关节活动均匀叩击板指, 并且由外向内逐渐移动板指,以听到声音由 清变浊来确定心浊音界。 右侧同样方法叩 诊,但由于有肝脏的影响,叩击力量应重。
33
(二)叩诊顺序
先叩左界,后叩右界。 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
意义:
通常心脏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
例外:早期RV肥大时,相对浊音界可能改变不多,而绝对浊音界 则增大。
心包积液较多时,绝对与相对浊音界较为接近。
30
心脏叩诊 视频
31
三、叩诊
(一)叩诊方法 (二)叩诊顺序 (三)正常心浊音界 (四)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五)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心脏的因素(内因) 心脏以外的因素(外因)
12
13
左心室增大 心尖搏动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心尖 搏动左上移位
14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后前位胸片可见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心尖上翘提示右心室 肥大。
15
Case 1
心尖搏动(心尖向左下移动)视频hyperlink
16
Case 1
17
(二)心尖搏动
第五节 心脏检查
2020/6/24
1
概述
患者多取卧位,医师多位于患者右侧,也可 坐位,必要时仍需多个体位进行反复检查比 较。
2
第五节 心脏检查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叩诊 四、听诊
3
一、视诊
(一)胸廓畸形 (二)心尖搏动 (三)心前区搏动
4
(一)胸廓畸形
正常人胸廓前后径、横径应基本对称。 1.心前区隆起
22
23
心脏触诊视频
24
(一)心尖搏动与心前区搏动
1.触诊可以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 2.触诊还可以判断心尖或心前区的抬举样搏动。
心尖区抬举样搏动定义:心尖区徐缓的、有力的搏动, 可使手指尖端抬起且持续至S2开始,与此同时心尖搏动 范围也增大,为左心室肥厚的体征。
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样搏动是右心室肥厚的可靠指征。
10
(二)心尖搏动
1.心尖搏动移位
(1)生理性因素
仰卧时略向上移; 左侧卧位向左移 右侧卧位向右移 横位心:肥胖、小儿、妊娠,心尖搏动向上外移,可
见第4肋间左锁骨中线外。 垂位心:瘦长体型,心脏垂位,心尖搏动向内下移,
可达第6肋间。
11
(二)心尖搏动
1.心尖搏动移位
(2)病理性因素
胸骨左缘第2肋间: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 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
20
二、触诊
(一)心尖搏动与心前区搏动 (二)震颤 (三)心包摩擦感
21
二、触诊
触诊目的:证实视诊的正确性,发现震颤和 摩擦感,与视诊同时进行、起互补效果。
方法: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掌开始检查,置于 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手掌尺侧(小鱼 际),或示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 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
(四)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左界第2肋间处:肺动 脉段;第3肋间处为左 心耳;第4、5肋间处为 左心室。其中血管与心脏
26
(二)震颤(thrill)
发现震颤后如何处理?
首先确定部位及来源(瓣膜、大血管或间隔缺损) 其次确定其处于心动周期中的时相(收缩期、舒
张期、双期:连续性) 最后分析其临床意义。
27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28
(三)心包摩擦感
部位: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 时相及特征:多呈收缩期、舒张期双相的粗糙磨擦
2.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变化
心尖搏动增强
运动、激动、发热、贫血、甲亢、左室肥大
心尖搏动减弱
扩心病、AMI、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肺气肿、 胸腔积液、气胸(心脏搏动减弱、心脏与前胸壁距离 增加、肺的原因)
18
(二)心尖搏动
3.负性心尖搏动(心尖 部胸壁搏动内陷)
粘连性心包炎 重度右心室肥大所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