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六采摘节__混合运算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法则教学反思青岛版六三制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六采摘节__混合运算乘减乘加混合运算说课稿青岛版六三制

三年级数学六采摘节__混合运算乘减乘加混合运算说课稿青岛版六三制

《乘减、乘加混合运算》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三上第六单元窗1《乘减、乘加混合运算》.下面我就从这8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首先我们看教材的知识逻辑体系: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并能进行万以内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简单的同级两步运算,以及简单的乘加乘减计算、分步解决乘加乘减应用题.本单元教学内容为列综合算式解答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应用题及不同级两步计算混合运算顺序。

第一个信息窗是第一次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采用脱式进行计算。

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为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发展数学思想的载体。

其次,教材的编排体系与编写意图:1、分散难点,整体推进。

本单元教学内容前有铺垫,后有延伸,乘减、乘加混合运算之前,在二上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相关链接;二上第九单元《休闲假日—解决问题》;二下第七单元《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已有计算和应用作铺垫。

教材编写将算理的教学层层夯实,分散教学难点,螺旋上升,使乘减、乘加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呼之欲出,水到渠成.2、选材贴近生活,新颖有趣.课标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所谓理解,就是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合起来也就是结合现实素材来描述运算顺序,即结合算理来理解运算顺序。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解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目标我是这样定位的: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作。

2、正确进行简单的乘减、乘加混合运算。

三、学情分析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前面对于此类知识已有接触,但是理解起来还是会有些困难,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1、对于为什么先算乘理解不是很到位。

2、计算综合算式时只写结果,没有过程;写法不规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青岛版我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单元,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我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是教学难点,也是教学重点。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运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计算器、练习题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给了他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乘加的运算方法。

接着,我会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解答问题。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作业设计上,我布置了一些练习题,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

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妈妈给了他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答案是5个苹果。

通过这些练习题,我希望学生能够巩固和加深对乘加、乘减运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我还会通过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例如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通过PPT的展示,我可以将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我可以将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用树状图的形式展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运算的步骤和结果。

计算器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加深他们对乘加、乘减运算方法的理解。

例如,我可以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一些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运算方法。

通过练习题的解答,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乘加、乘减运算方法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

课程内容围绕乘法与加、减法的结合运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运算的基本规则,并能够熟练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乘加、乘减运算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乘加、乘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运算的步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概念理解:学生对乘加、乘减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2. 运算顺序:在混合运算中,正确把握运算的先后顺序。

3. 实际问题应用:将乘加、乘减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练习题卡- 计算器(可选)- 白板和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实际问题引入乘加、乘减的概念。

2. 新授:详细讲解乘加、乘减的定义、运算规则和步骤。

3. 实例演示:用具体例子展示乘加、乘减运算的应用。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讲解:针对学生练习中的常见错误进行讲解和总结。

6. 互动环节:进行课堂问答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 乘加、乘减的定义- 运算规则和步骤- 重点例题展示- 练习题及答案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思考题三个部分,旨在巩固学生对乘加、乘减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评估,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

采摘节——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序号: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现在是什么季节?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成熟了呢?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们来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采摘节上逛一逛吧!【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采摘活动入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根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请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贴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贴数学问题)(1)还剩几只篮子?(2) 3 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会解决吗?请同学说一下算式。

2 、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与刚才的图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数学信息吗?如果仍然要问“还剩多少个篮子?”你会解决吗?自己在数学本上试试看。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总结:不管哪一种算式我们都是用了同一种方法,都是先算要分多少个篮子,再算还剩几个。

观察综合算式,总结算法,揭示课题1、观察综合算式,是怎么算出得数。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总结:像这种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综合算式,还有一个名字叫乘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什么数学信息?(板贴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 解决一共来了多少人?同学们会做吗?请你自己解决,开始吧。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解决的3 、观察算式,交流算法,揭示课题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先算——,再算——总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信息窗1加乘减乘混合运算(1)

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信息窗1加乘减乘混合运算(1)

还剩几只篮子?
一共有60只篮子。
总只数-已分的只数=剩下的只数
来了18家,每家分 3只篮子。
60-18×3
先求已经分了多少只篮子。
怎样计算呢?
60-18×3 = 60-54
√ = 6(只)
再求还剩几只篮子。
60-18×3 = 42×3 = 126(只)
同一个算式,为什么出现了两种结果?
×-
-×
问题
返回
262×63×-34-747 =78-47 =31
三、自主练习
2.李老师带领5个小组的同学去农场摘棉花。
师生一共摘了多少千克?
18+27×5 =18+135 =153(千克) 答:师生一共摘了 153 千克。
3. 数学门诊。
14+16×8 =30×8
=240 ×
应先算16×8
14+16×8 =14+128 =142
采摘节
----混合运算
情境导入 合作探索 自主练习 回顾反思
滕州市洪绪镇苗庄小学 冯君英
一共有60只篮子。
来了18家,每家分3 只篮子。
一共有60 只篮子。
我们来了18 家,每家分 3只篮子。
这辆大巴 车上共有 48人。
还剩几只篮子?
大巴车上共有48人。 有两辆中巴车,每辆
后面还有两辆 中巴车,每辆 车上有26人。
93-13×6 =80×6
=480 ×
应先算13×6
93-13×6 =93-78 =15
48×5-20 =240-20
=220 √
错在哪里? 怎样改正?
分步算式: 26×2=52(人) 48+52=100(人)

最新青岛版数学六三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最新青岛版数学六三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采摘节——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的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导入: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杨阳一家来到了果园里的采摘节,同学们,想去采摘节看一看吗?2、课件出示情境图:一共有60只篮子,我们来了18家,每家分3只篮子、这辆大巴车共有48人。

还有两辆中巴车,每辆大巴车26人。

谈话: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

呈现学生熟悉的采摘节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活学生分步解决计算解决数学问题的相关经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讲授】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1.探究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还剩几只篮子?”要求还剩几只篮子,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学生说思路,教师总结,总共的篮子数量叫总只数,18家分的篮子数量叫已分只数,还剩的篮子数量叫做还剩只数,你能找出它们三个之间的数量关系吗?生回答:总只数+已分只数=还剩只数师:总只数是已知的,已分只数不知道,所以我们要先求已分只数,再用总只数减已分只数就等于还剩只数,会做了吗?自己在本子上列式计算(2)学生自主列式。

请生到黑板上板书分步计算,并请这位同学当小老师讲一讲自己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师:听明白了吗?谁还能像他这样再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师:刚刚我们是用分步求出了这个问题,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3)学生自主列式,请生板书。

预设一;60-18x3=126只提问:你是怎么做的?第一步先算什么?预设二:60-18x3=6只追问;同样列式子,为什么结果不一样?为什么先算“18x3”?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质疑,解决难点。

最新青岛版数学六三制小学三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最新青岛版数学六三制小学三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60页信息窗1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运用分析、推理、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理解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采摘节到了,光明小学三年级一班的同学和家长一起来摘桃子,仔细观察右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⑴还剩几只篮子?⑵3辆车一共坐了多少人?……教师谈话: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

设计说明: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采摘园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

直接提出用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师谈话:我们刚才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让我们先来研究“还剩几只篮子”吧?(板书)。

引导学生读题感悟,自主探究。

师适时出示:探究提示:⑴想一想,要求还剩几只篮子?必须先求什么?⑵议一议,总只数、已分的只数、剩下的只数三者有怎样的关系?⑶试一试,尝试自主列式计算。

学生自主探究,师巡视指导,收集交流素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师谈话:经过大家独立自主的探索,谁愿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大家一起来分享?1. 探究汇报,铺垫认知:要求还剩几只篮子?必须先求已分了多少只篮子。

我们想可用“总只数-已分的只数 = 剩下的只数”,总只数知道了,要先求已分的只数,自己尝试列出算式:2.尝试综合,体会顺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 采摘节——混合运算 青岛版(201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 采摘节——混合运算 青岛版(2014秋)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问题纸答题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回顾旧知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堂来了一位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课件出示:图图)图图爱动脑筋、爱提问题,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希望我们的同学也能像图图一样,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图图今天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请看……(课件出示)+ -×÷12 3图图:用12和3分别进行+ -×÷运算,列出相应的算式。

生列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1.学习乘减混合运算师:你能用12×3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题吗?生编写。

(展示生编题)分析题目(选取生编题目:三年级一班有12个小组,每组植了3棵树,三年级一班一共植树多少课?)12×3=36(棵)师:加条件,换问题……(三年级二班植树50棵,问:三年级二班比一班多植树多少棵?)生解答问题。

(展示学生解题过程)生讲解解题过程。

可以列综合算式吗?生列算式。

(展示学生解题过程)生讲解。

综合算式错误解题方法?(先算减法,再算加法)生辨析。

小结:在减法乘法混合运算中,先算()再算()。

练习:84-15×4 26×5-472.学习乘加混合运算师:换问题……(问:三年级一班和二班共植树多少棵?)生解答问题。

(展示学生解题过程)生讲解解题过程。

可以列综合算式吗?生列算式。

(展示学生解题过程)生讲解。

还可以怎样列综合算式?(展示学生解题过程)生讲解。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1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是四册教材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问题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但对于比较聪明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根据学生的基础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一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 因此,这节课我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将全班学生的名字按照行列利用多____呈现出来,7行6列,并告诉学生我们班有16名女生,问有多少名男生,让学生很清楚的看出,并迅速计算出结果,把计算过程告诉大家。

之后又呈现了,学生中的一些相关数学信息:一只玫瑰花3 元,每顿营养餐7元钱,打电话每分钟6角,一根跳绳4元,一吨水4元,每天上6节课,每个星期有7天。

将这节课的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得有兴趣。

二大胆尝试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曾经参加过马明艳老师讲的数形结合讲座,当时没有很好的消化应用。

在我的这节课中,大胆的尝试了一把,学生给了我很好的答卷,学生能够理清楚数学信息中的关系,并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图画出来,利用简单的符号比如圆圈三角小圆点集合图等,加上自己简单的文字注释把题意表述出来,而且还能把自己的理解讲清楚。

三训练学生审题意识。

审清题目要求是正确解答题目的关键,我为学生出示的题都是文字叙述,在学生画图后再解答,但是往往生活中的题是有色彩的,由声音的,需要观察的。

因此,在课的`将要结束时,我让学生认真看了教材,一是了解今天学习了什么,二是让学生认识有图有字的题。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问题。

1 没有在黑板上给孩子们一个画图的样板,好让一些学困生有一个基本的数形结合的了解,完全有必要找个学生到前边来画图板眼,老师也好及时的指导。

2 数形结合的图比较单一,没有出现线段图,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遗憾,我完全可以找一些聪明的同学尝试一下画线段图,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另外可以和中高年级接轨。

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导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一直是让学生们头疼的问题。

在五四制教学模式下,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反思这一部分知识,是每位老师需要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本文将对青岛版三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进行一些深入的反思,希望能对其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正文】一、教材内容梳理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整十数、百的概念、带进位的竖式加法、竖式的进位和退位、无进位的竖式减法等等。

二、教学计划设计1. 教材整体结构根据教材内容,我设计了结构严密的教学计划,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与整数概念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2. 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了一些生动有趣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方法选择1. 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技巧和方法。

2. 实例引导我重视实例教学,通过大量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3. 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四、教学效果分析1. 考试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考试成绩明显提高,这充分说明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 学生积极性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明显增加,他们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解题能力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能够独立解决一些复杂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问题。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进位、退位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我将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引入更多的案例和实例,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课堂互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多维度评估在评估学生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能力的过程中,我将采用更多的多维度评估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青岛版(6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6.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一)》教学反思

青岛版(6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6.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一)》教学反思

2020-2021年青岛版(6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6.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一)教学反思《新课标》提出: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和运用算用结合,凸显算用结合的优点,值得认真思考和实践。

本课的教学不如以往的教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不是由教师提出和说了算。

而是学生从图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列出的算式而进行尝试计算,最后在实际情景(主题图)中得以验证算法,从而得出:“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我认为,这才是本节课算用结合的真谛。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

1、利用主题图,以用引算。

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式题,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以用引算。

从乘加、乘减式题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

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

2、图式结合,以用明算理。

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的验证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二,也是本节课算用的第三次有机结合——以用明算理。

我以为,这一结合方法是新教材的特色。

当乘加、乘减式题出现之后,无论从顺序上还是直观上学生都觉得应该先算乘法,这一算法正确吗?尽管“先乘除、后加减”是人为规定的,但规定并非想当然,得有一定的道理。

因此,在提倡探究、交流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背景下,这就需要让学生进行验证。

设计中,我注重学生通过图式结合、心里默算来探究算理这一环节,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算理。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第六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混合运算,内容包括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数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生已经知道: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混合运算,算式里都有三个运算符号。

结合运算教学,在“想想做做”里还安排了许多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加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或算式的小括号里都要先算乘、除法的认识。

1、选择适宜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

教学运算顺序和混合运算,既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

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内容比较多,教材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结合计算教学,本单元编排了许多实际问题,有两步计算的,也有三步计算的。

都安排在“想想做做”里,要求学生独立解答。

这些实际问题的题材广、类型多、无固定模式可套。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对学生既要放手,又不能放任。

所谓放手就是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不要编许多例题一类一类地教。

所谓不放任就是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积累了一些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

给学生的指导应体现在帮助他们回忆和应用已有的解题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解题策略。

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理解、并掌握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在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括号了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在实际情境中,学会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4、在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中,培养优良的数学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混合运算《6.1 列综合算式解决乘加(减)问题》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混合运算《6.1 列综合算式解决乘加(减)问题》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6.1 列综合算式解决乘加(减)问题》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本课标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综合算式解决乘加(减)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理解乘加(减)问题的特点,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2. 能够根据问题情境,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

3. 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中的一节重要课程,主要涉及乘加(减)问题的解决。

乘加(减)问题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都有广泛应用,因此,本课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重难点重点:理解乘加(减)问题的特点,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难点:根据问题情境,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

五、评价任务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了解他们对乘加(减)问题的理解程度。

2. 通过作业和练习题,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解决乘加(减)问题,以及他们的解题思路是否清晰。

3. 在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对他人的方法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是《6.1 列综合算式解决乘加(减)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道题,来激发一下我们的思维。

小明家要铺地砖,每块地砖是30厘米×30厘米,小明买了20块,请问小明家的地砖总面积是多少?教师请一名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生: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乘法和加法来计算。

每块地砖的面积是30厘米×30厘米=900平方厘米。

然后,将每块地砖的面积乘以地砖的总数量,即900平方厘米×20=18000平方厘米。

最后,将结果转换为平方米,即18000平方厘米÷10000=1.8平方米。

所以,小明家的地砖总面积是1.8平方米。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指出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如何用综合算式解决乘加(减)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制《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材分析】: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本单元的设计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价值。

2、突出了运算法则形式的层次性。

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教材在设计内容时采取了“减缓坡度、留有空间”的策略。

一方面,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概括和提炼;同时,还注重将一部分空间留给学生,在他们获得了“先乘后加减”的经验后,主动推广,概括出“先除后加减”的结论,最后形成完整地认识。

这样一安排,有利于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正确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4、感受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算理,提出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掌握运算顺序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条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一道题,先来考考大家,看谁反应快!这是我们学校合唱队的信息(课件出示图片),女生有30人,男生20人,问题是一共多少人?第二个条件,问题是生列式,师板书。

师:为什么用加法?这里是将谁和谁合起来了?板书:女生+男生=总人数师:像这样含有文字的式子就是数量关系式。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不错,而且还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把这道题改编一下,你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战吗?二、初步感知1、师:请一位同学大声读一下:(纸条贴)呈现:合唱队女生站5行,每行6人;男生有20人。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优秀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优秀教案
本教案旨在教授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首先,通过秋天采摘园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一共乘坐了多少人?”。在探索解决方案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用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并理解运算顺序的重要性。教师总结强调,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时,应先算乘法。随后,通过多样化的练习题目,包括计算题和解决问题等,巩固学生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掌握。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运算顺序,并说出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最后,通过板书设计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_加乘减乘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加乘减乘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加乘、减乘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 “加乘、减乘混合运算”第60-61页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通过情境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法在前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本节课知识是这一内容的提升。

加乘、减乘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这些知识及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载体。

【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

在综合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应该先算乘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探索出分篮子问题的解题思路,从而结合解题思路,理解减乘、加乘运算的合理性。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养成善于思考、做事条理分明、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探索、敢于质疑、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减乘、加乘的运算顺序,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能结合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理解减乘、加乘运算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课件、研究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同学们,你们去过采摘园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参加采摘节吧!出示情境图。

提问: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想到:一共60只篮子,我们来了18家,每家分3只篮子。

追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还剩几只篮子?【设计意图】呈现了一家三口去参加采摘节的情景,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探究打下基础。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6.3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一)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6.3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一)

四、回顾反思
五、课后作业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68~69页“自主练习”第1 (剩余的题目)、3(剩余的题目)、6 题。
补充作业请完成《典中点》的“应用提升练”和 “思维拓展练”习题,具体内容见习题课件。
6 采摘节——混合运算
第3课时 含有小括号的乘加(减)混合运算
QD 三年级上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二、合作探索
1.填空。 (4) 六一儿童节到了,为装扮教室,三(1)班同学买了36
个红气球,黄气球比红气球多7个,蓝气球是黄气球 的2倍。买了多少个蓝气球? 先算( 买了多少个黄气)球,列式计算是 ( 36+7=43(个),再算( 买了多少个蓝气球),列式 计算是( 43×2=86(个));列综合算式计算是 ( (36+7)×2=86(个))。
二、合作探索
归纳总结:
在一个算式中,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算式 中有小括号的,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源于《点拨》)
三、自主练习
1.先说出各题运算顺序,再计算。
(86-56)×8
130×(90-83)
= 30 × 8
= 130 × 7
= 240
=91= 81 × 5 = 405
桃,现在给每只小猴增加了7个桃。现在每个星期要给动
物园里的小猴准备多少个桃?
(21+7)×4=28×4=112(个)
答:现在每个星期要给动物园里的小猴准备112个桃。
5. 每个草莓果篮的价钱比苹果果篮的3倍少20元。每个草 莓果篮多少元? 45×3-20 =135-20 =115(元) 答:每个草莓果篮115元。
(35+10)×6 =45×6 =270(台) 答:现在有 270 台电脑。
三、自主练习
5.他们5分钟各颠多少个?

南召县三小三年级数学上册六采摘节__混合运算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法则教学反思版六三制

南召县三小三年级数学上册六采摘节__混合运算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法则教学反思版六三制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法则》教学反思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是学生初次接触混合运算,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由于学生长时间习惯了从左往右运算的顺序依次计算,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导致运算顺序的错误,因此在教学时从分步列式出发,让学生弄清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为什么先算乘法,再一步步引导学生接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学生推向认知发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探究,注重体验。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

才会喜爱数学。

本课我选择学生喜爱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有学习价值的材料作为学习资源,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选择适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

教学混合运算,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

因此,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后算加减,而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答得出运算顺序。

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一个主要过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

本课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经历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时勇于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加课堂的学习活动。

四、获取新知后,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

在授完新课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决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则去解决其他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当然我在执教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学生对列综合算式的意义的理解,忽略了对学生算理上的指导,放的太少,说的太多。

因此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几种错误情况,如:运算顺序弄错、脱式的格式不对、在乘减的混合运算中将减数与被减数的位置颠倒等,于是课后我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计算练习,并对计算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明白自己错出在哪里,以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小学数学_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能正确计算。

2.运用对比、推理、归纳、概括等方法,理解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学具准备】学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预设生:喜欢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果园逛一逛,解决这里面的数学问题吧!【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

呈现学生熟悉的采摘节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引起学生的联想,激活分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经验,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创造条件。

】二、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师:仔细看图,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生:采摘园一共有60只篮子。

来了18家,每家分3只篮子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预设生:还剩几只篮子?师:好,现在谁能完整的读一下题?预设生:采摘园一共有60只篮子。

来了18家,每家分3只篮子。

还剩几只篮子?师:同学们会求吗?预设生:会。

师:你能在1号作业纸上试一试解决这个问题吗?(写完的同学想一想,你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都写完了吗?好,快速跟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交流完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来(1)预设生说,师板书。

18×3=54(只) 60-54=6(只)师:你能到前边来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谁听清了。

师小结:老师也觉得这个同学很会思考,说的有理有据,讲明了先求什么,就是先算什么,再求什么,就是再算什么。

和他一样的请举手。

(2)生独立列综合算式师:同学们看,这位同学直接列了一个综合算式60-18×3=6(只),你们能说说他是怎么想的吗?他又是先算的什么?你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法则》教学反思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是学生初次接触混合运算,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由于学生长时间习惯了从左往右运算的顺序依次计算,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导致运算顺序的错误,因此在教学时从分步列式出发,让学生弄清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为什么先算乘法,再一步步引导学生接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学生推向认知发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探究,注重体验。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

才会喜爱数学。

本课我选择学生喜爱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有学习价值的材料作为学习资源,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选择适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

教学混合运算,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

因此,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后算加减,而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答得出运算顺序。

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一个主要过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

本课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经历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时勇于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加课堂的学习活动。

四、获取新知后,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

在授完新课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决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则去解决其他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当然我在执教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学生对列综合算式的意义的理解,忽略了对学生算理上的指导,放的太少,说的太多。

因此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几种错误情况,如:运算顺序弄错、脱式的格式不对、在乘减的混合运算中将减数与被减数的位置颠倒等,于是课后我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计算练习,并对计算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明白自己错出在哪里,以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这次的教学虽然存在种种的不足,但同时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数学教学上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优化数学课堂,优化自己的思想。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