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工程与海洋牧场(2015-3)

合集下载

增殖工程与海洋牧场(3)

增殖工程与海洋牧场(3)
1.人工鱼礁建设 在适宜海域投放石料、钢筋混凝土构件和废旧船体等构筑
人工鱼礁区,实现每空立方米鱼礁区渔获量达10kg以上, 鱼礁区单位面积的海珍品数量是天然海区的5倍以上,增殖 鱼类的滞留率达到60%以上,人工鱼礁具有改善、优化海 域环境的生态效益。
2.人工藻场建设 投放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人工藻礁,实现人工藻场改善
人工鱼礁区敌害生物
斑鰶、牙鲆、木叶蝶、六线鱼、黑鲷 多棘海盘车
贝类、鲍鱼、海胆、螃蟹、海葵
第九章 海洋牧场的含义和特征
第一节 海洋牧场(marine ranching)概念
定义1: 广义的“海洋牧场”包括了养殖式的生产方
式和增殖式的生产方式,他把投饵养殖、不投饵 养殖、池塘、网箱、筏式养殖、海(淡)水养殖 都列入海洋牧场的类型之中(市村武美,1991)。
日本为了强化对海洋牧场的管理,率先建起激光 渔场。每隔12h往深海里发射一次激光脉冲,在激 光束照射过的地方,可以将鱼类围住而不致逃离。 采用这种方法远比其它方法有效得多。此外,激 光照射还可以为海中的鱼儿输送氧气。经激光照 射的鱼体重能够很快增长。提高孵化率,生存能 力大大增强。
定义4:
海洋牧场又称为海上农业,是指利用浅海、 港湾、滩涂、或人工改造的水域、养殖海藻、鱼、 虾、贝类等海产品。
海洋牧场能起到稳定和保护渔业资源,推动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现代定义:
即在某一海域内,建设适应水产资源生态的 人工生息场,采用增殖放流方法将生物苗种经过 中间育成或人工驯化后放流入海,并以该海区中 的天然饵料为食物,并辅以微量投饵,采取必要 措施(如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涌升流构造物), 根据对象生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利用声、光、 电,采用先进的鱼群控制技术和环境监测技术对 其进行科学的管理,使资源量增大,改善渔业结 构的一种新型的增养殖渔业系统。

增殖工程与海洋牧场(2015-2)

增殖工程与海洋牧场(2015-2)
第五章 人工鱼礁场的配置
鱼礁单位: “空立方米”(m3 ·空),即各单体块的鱼礁框架 外缘包围的总体积。
一、 人工鱼礁的计算单位、投放规模
1. 鱼礁单体 一个人工鱼礁礁体称为鱼礁单体,或称单体礁。鱼礁
单体的结构要求因对象鱼种不同而异。
日本人工鱼礁制造业提供的各种型式的鱼礁产品已达 百种,主要采用的约10多种,广东省人工鱼礁建设推荐预 制礁体有42种大样。
五、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 Basilewsky)
为广温、广盐性、暖温性浅海底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 和沙泥底质的清水环境中。黑鲷为肉食性鱼类,成鱼以贝类 和小鱼虾为主要食物。
我国沿海均产之,以黄、渤海产量较多。主要渔场在山 东沿海,常与其他鱼类混杂一起被捕获。渔期在春、秋两季。
论证资质
论证内容
1.项目总论
介绍项目概况、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论证依据等。
2.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分析提出项目建设的背景以及项目建设的必 要性。
3.项目建设的前景预测
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几个方 面分析项目建设的前景。
4.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分析建设单位的经济实力以及建设人工鱼礁 的可能性。
人工鱼礁投放要有一定的数量,但不是越多越好。目前, 我国由于投放鱼礁的数量太少而分散,还没有条件对照试验 进行总结,提出规范要求。
单位鱼礁的构成: 对于Ⅰ型鱼种必须有足够的表观容积(m3); 对于Ⅱ型鱼种必须有足够的包络表面积(m2) ; 对于Ⅲ型鱼种必须有足够的鱼礁高度(m) 。
单位鱼礁 200(ⅠⅡ型鱼)-
中国对虾
日本对虾
海蜇
金乌贼
三疣梭子蟹
许氏平鲉 黑鲷
褐牙鲆 大泷六线鱼

海洋牧场的概念

海洋牧场的概念
注意海洋生态平衡,避免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过度损耗。
注意生产成本,避免海洋牧场的生产成本过高。
注意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原展对于促进海洋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也需要注意保护海洋生态,确保海洋牧场的发展可持续。
海洋牧场主要是针对海洋生物进行培育和养殖,如海水鱼、贝类、海草、海藻等。海洋牧场的生产方式可以是渔业养殖、海藻养殖、海草养殖等。
渔业养殖是指利用海洋资源开展的鱼类养殖活动,包括海水鱼、甲壳贝、贻贝、海参等。渔业养殖主要有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两种,其中海水养殖更具有发展潜力。
海藻养殖是指利用海洋资源开展的海藻培育和养殖活动,海藻养殖主要有增殖型和生态型两种。增殖型海藻养殖主要是利用人工方法培育海藻,生产效率高,但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生态型海藻养殖则是利用自然方式培育海藻,生产效率较低,但环境风险小。
海洋牧场是指利用海洋资源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海洋牧场主要是针对海洋生物进行培育和养殖,如海水鱼、贝类、海草、海藻等。海洋牧场的生产模式与普通农业相似,但是存在一些独特的特点,如与海洋环境的联系更紧密、技术要求更高、资金投入更大、风险更大等。
海洋牧场的发展可以为海洋产业增加新的支柱,有助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提高海洋生物的生产效率,提升我国的海洋经济水平。但是,海洋牧场的发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平衡、生产成本等。因此,海洋牧场的发展必须遵循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原则,在保护海洋生态的同时,充分发挥海洋牧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海草养殖是指利用海洋资源开展的海草培育和养殖活动,海草养殖主要有浮浅海海草养殖和深海海草养殖两种。浮浅海海草养殖是利用海洋浅层生物资源,如海藻、海草、海蜡等,进行培育和养殖。深海海草养殖则是利用深海生物资源,如海藻、海草、海蜡等,进行培育和养殖。

增殖工程与海洋牧场(2)

增殖工程与海洋牧场(2)

鱼礁单体(单体礁)
2. 单位鱼礁 将单体礁以一定个数一定范围配置的集合体称为单位鱼礁,
也称单位人工鱼礁。 单位鱼礁是人工鱼礁场(鱼礁群)的构成单位,其总体
积应不小于400m3·空。
3. 鱼礁群 由若干个单位鱼礁在一定间隔内、按一定的方式配置的
集合体称为鱼礁群,或人工鱼礁群渔场。
4. 鱼礁带 将数个鱼礁群在一定距离内配置的集合体称为鱼礁带。
北方沿海常见的小型鱼类,又名黄鱼。属冷水 性的近底层鱼类,常栖息于沿岸浅水岩礁石砾地 带。六线鱼在岩石多且海草茂盛的海底,静静地 生活着,因其体色和四周的岩石很像且不好动,
故不易被发现。通常不结成大群,也不进行远距 离的洄游。标志放流六线鱼,半月后在原地钓获, 证明了这一点。
三、许氏平鲉 (Sebasttodes fuscescerns) 近海岩礁性底层鱼类,属性情凶猛 的肉食性鱼类,常年栖息于沿海礁 石底水域中,通常不结群,也不作 远距离的洄游。 我国东、黄、渤海均产之,渔获旺 季为每年的4~6月份。是北方人工 鱼礁区理想的增殖对象,也是深水 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
人工鱼礁投放要有一定的数量,但不是越多越好。目前, 我国由于投放鱼礁的数量太少而分散,还没有条件对照试验 进行总结,提出规范要求。
单位鱼礁的构成: 对于Ⅰ型鱼种必须有足够的表观容积(m3); 对于Ⅱ型鱼种必须有足够的包络表面积(m2) ; 对于Ⅲ型鱼种必须有足够的鱼礁高度(m) 。
单位鱼礁 200(ⅠⅡ型鱼)-
广温性鱼类
褐菖鲉、黄姑鱼、大黄鱼、白斑 星鲨、鮸、东方兔头黗、魣鱼、 鲹、黑鲷
黑鲪、牙鲆、鲈、木叶鲽、 桂皮斑鲆、黑鲷、真鲷、黄 姑鱼、星鳗、孔鳐、鮸、斜 带 鲷、油魣、舌鳎、褐菖 鲉、马面黗
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线石斑 海鳗、鲬、鲳鱼、白姑 鱼、条纹石斑鱼、黄鳍鲷、黄鲷、 裸胸鲷、花尾胡椒鲷、花点鹰斑 翁、鲬、鰔、银牙鰔、裸胸鳝海 鳗、金色沙丁鱼、尖吻公鱼、带 鱼、斑点大棘鲈、棱鳀鱼、鲳、 赤刀鱼、豆娘鱼、马鲛、海念、 白姑

渔业增殖资源学——增殖资源学课件PPT

渔业增殖资源学——增殖资源学课件PPT

70 60 50
小黄鱼
1981
60
2004
50
40
白姑鱼
1981 2004
40
30
30
20
20
10
10
0
0
体重组中值(g)
体重组中值(g)
35
星鳗
60
绿鳍鱼
30
1981
50
1981
25
2004
40
2004
20
30Leabharlann 151020
5
10
0
0
体重组中值(g)
体重值中值(g)
%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海洋渔业3.0”
在我国近海实施2-3年的完全禁渔 建设海洋保护区,保护鱼类产卵场、育幼场 利用岛屿、人工岛和岛礁等为基地建设现代海洋牧场 精确评估每年渔业资源产量和可捕获量,实行捕捞总
量控制 借助“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建立海外水产品基地 实行海洋渔业与海洋环境一体化综合管理 建立节能、环保、高效的工厂化海水养殖体系 维持一支高素质的远洋捕捞队伍
10
20
15
20
30
2004
25
2004
40
1981
30
1981
白姑鱼
35
小黄鱼
50
青岛近海鱼类体长组成年间变化
青岛近海鱼类体重组成年间变化
%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海洋牧场是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

海洋牧场是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

海洋牧场是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修复⽔域⽣态环境的重要⼿海洋牧场是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修复⽔域⽣态环境的重要⼿段。

根据《中国⽔⽣⽣物资源养护⾏动纲要》提出的“建⽴海洋牧场⽰范区”的部署安排,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对海洋牧场建设项⽬开始予以专项⽀持。

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积极响应,社会各界⼴泛参与,⽬前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已形成⼀定规模,经济效益、⽣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益显著。

但同时,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也存在引导投⼊不⾜、整体规模偏⼩、基础研究薄弱、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与国外先进⽔平相⽐,还存在很⼤差距。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意见》明确要求“发展海洋牧场,加强⼈⼯鱼礁投放”。

为贯彻国家关于海洋牧场的部署安排,进⼀步加强海洋牧场建设,我部决定组织开展国家级海洋牧场⽰范区创建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指导思想和建设⽬标(⼀)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加强⽣态⽂明建设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件要求,按照“科学布局、突出特⾊、明确定位、理顺机制”的总体思路,在现有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上,⾼起点、⾼标准地创建⼀批国家级海洋牧场⽰范区,推进以海洋牧场建设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渔业资源与⽣态环境养护以及渔业综合开发,使之成为现代渔业的强有⼒⽀撑和重要推动⼒量。

(⼆)建设⽬标。

以修复渔业⽔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转型增效为⽬标,以⼈⼯鱼礁建设为重点,配套增殖放流、底播、移植等措施,⼤⼒发展海洋牧场。

从2015年开始,通过5年左右时间,在全国沿海创建⼀批区域代表性强、公益性功能突出的国家级海洋牧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范和辐射带动作⽤,不断提升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平,积极养护海洋渔业资源,修复⽔域⽣态环境,带动增养殖业、休闲渔业及其他产业发展,促进渔业提质、增效、调结构,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渔民增收。

⼆、基本条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范区。

(⼀)选址科学合理。

所在海域是重要渔业⽔域,对渔业⽣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养护具有重要作⽤,具有区域特⾊和较强代表性;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和发展⽬标;符合国家和地⽅海洋功能区划及渔业发展规划,与⽔利、海上开采、航道、港区、锚地、通航密集区、倾废区、海底管线及其他海洋⼯程设施和国防⽤海等不相冲突。

海洋牧场增殖方法

海洋牧场增殖方法

海洋牧场增殖方法篇一:海洋牧场增殖方法(创建与此标题相符的正文并拓展)海洋牧场是指在海洋中进行养殖和培育海洋生物的一种方式。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提供可持续的海洋资源,海洋牧场的增殖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海洋牧场增殖方法。

1. 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牧场增殖方法。

通过收集海洋生物的卵或幼体,将其培育和孵化出健康的个体。

这种方法可以控制繁殖过程,提高幼体的存活率,并且可以避免野外捕捞的压力。

2. 人工授精:海洋生物的繁殖过程通常需要两性参与。

在海洋牧场中,繁殖过程可以通过人工授精来实现。

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控制繁殖行为和时间,提高繁殖的成功率。

3. 海洋育苗:海洋育苗是指将海洋生物的幼体培育成具备一定生长能力的个体。

通过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水质、温度和饵料等,可以促进海洋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海洋育苗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对野生种群的依赖。

4. 海洋种苗放流:海洋种苗放流是一种常见的增殖方法。

在海洋牧场中,通过将培育好的海洋生物种苗放回自然环境中,可以增加野生种群的数量,并提高其遗传多样性。

这种方法可以增强海洋生物种群的稳定性和抗逆能力。

5. 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一种通过选择和繁殖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个体来改良海洋生物的增殖方法。

通过选择具有高生长率、抗病能力和适应性强的个体进行配对和繁殖,可以提高后代的品质和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加速海洋牧场的良种繁育进程。

综上所述,海洋牧场的增殖方法包括人工孵化、人工授精、海洋育苗、海洋种苗放流和遗传改良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海洋牧场的养殖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提供丰富的海洋资源。

篇二:海洋牧场是指在海洋中养殖和增殖海洋生物的一种农业形式。

传统的海洋牧场主要是围绕海藻、贝类和鱼类等海洋生物展开的。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进展,现代海洋牧场也开始尝试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和基因改造方法来增殖海洋生物。

一种常见的海洋牧场增殖方法是通过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繁育来增加其数量。

增殖型海洋牧场如何实现价值共创

增殖型海洋牧场如何实现价值共创

观察O bservation20增殖型海洋牧场多主体价值共创势在必行渔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越的海洋生态与丰富的海水资源曾为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自21世纪以来,传统养殖捕捞造成了海洋资源日渐稀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优质水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党中央对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将海洋牧场作为海上粮仓建设核心区重点打造。

国际上明确了海洋牧场的建设应力争实现资源恢复意义的增殖。

学术界对海洋牧场的概念界定虽存在不同的表述,但也均认为可将海洋牧场同渔业资源增殖等同。

海洋牧场尤其是具备较高综合效益的增殖型海洋牧场在养护增殖海洋渔业资源、促进海洋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自2008年推出以生态系统理念为指引的海洋牧场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以来,逐渐明确了现代海洋牧场是运用现代海洋工程技术科学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鱼类增殖的海洋农牧化资源利用模式。

在党中央政策的推动下,截至2022年6月,我国已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53个,包含87个增殖型海洋牧场、42个养护型海洋牧场、24个休闲型海洋牧场。

可见,增殖型海洋牧场是我国主要的海洋牧场形态,其定义为以渔业资源增殖和渔获物产出为主要目的的海洋牧场形式,重点养殖产品以海参、鲍鱼、海胆、梭子蟹等高利润的海珍品为主,区别于单纯的人工鱼礁投放、增殖放流养殖活动,其建设强调对资源实施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对各类生物与非生物自然环境资源、社会环境资源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进行有机的协调与统筹。

然而,增殖型海洋牧场价值共创理论研究落伍于这类海洋牧场创新生态系统多主体价值共创的实践创新发展。

实践层面多主体也相对缺乏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和价值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多方主体的协同创新发展。

因此,针对目前增殖型海洋牧场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本文基于战略管理视角深入探讨增殖型海洋牧场多主体价值共创特点以及价值创造方式等。

海洋牧场增殖方法

海洋牧场增殖方法

海洋牧场增殖方法
海洋牧场是一种新型的海洋生态保护模式,通过人工增殖海洋生物资源,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海洋牧场增殖方法: 1. 浮游生物增殖:利用海洋浮游生物(如藻类、浮游动物)的生长和繁殖特性,通过控制水质、投喂适量的生物饵料等措施,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这种方法可以显著增加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为海洋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

2. 底栖生物增殖:利用海洋底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特性,通过人工搭建生物平台、投放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等措施,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这种方法可以显著增加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为海洋动物提供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3. 人工岛屿增殖:利用人工建造的海洋岛屿,通过控制岛屿的大小、形状和水质等条件,促进海洋生物的增殖和栖息地的建设。

这种方法可以为海洋动物提供大规模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同时也可以通过控制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4. 生物饵料增殖:利用海洋中的生物饵料(如鱼类、贝类、虾类等)的生长和繁殖特性,通过控制投喂数量和种类等条件,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资源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海洋牧场增殖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生态系统的特点、海洋环境的状况和海洋生物的需求等多个因素。

同时,增殖方法的实现需要采用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以确保增殖效果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海洋牧场构建模式

海洋牧场构建模式

海洋牧场构建模式主要包括生境构建、资源养护、管理维护和休闲渔业等方面。

其中,生境构建是海洋牧场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主要采取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海藻场和海草床等方式。

这不仅可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还有利于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具体来说,生境构建是为了提高海洋生物栖息地的质量和数量,从而吸引更多的海洋生物聚集。

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可以模拟自然礁石的环境,为海洋生物提供遮蔽和繁殖的场所。

同时,建设海藻场和海草床可以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除了生境构建,资源养护也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捕捞管理、增殖放流等措施,可以保护海洋渔业资源,避免过度捕捞和资源枯竭。

同时,对于已经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也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以恢复其生态功能。

管理维护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海洋牧场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确保海洋牧场建设的规范化和可持续性。

同时,也需要加强渔民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渔业技能和环保意识,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休闲渔业也是海洋牧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发展休闲渔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海洋文化,增加海洋牧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休闲渔业也可以为渔民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促进渔村经济的发展。

总之,海洋牧场构建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生境构建、资源养护、管理维护和休闲渔业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可以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6 19 24 138.5
4 5.5
17.5
88.5 156
五、专业核心课程
1. 普通动物学(64 课时,4 学分)
2. 鱼类学(40 课时,2.5 学分)
3.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48 课时,3 学分)
4. 普通生态学(40 课时,2.5 学分)
5. 流体力学(64 课时,4 学分)
6. 生物统计(48 课时,3 学分)
00810110101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oism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Socialism
选修
008101101013
形势与政策 Ⅰ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Ⅰ
2. 增殖工程与海洋牧场(32 课时,2 学分)
3. 养殖水环境工程学(32 课时,2 学分)
4. 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32 课时,2 学分)
5. 渔业信息系统(48 课时,3 学分)
七、实践环节
(一)必修实践环节(37.5 学分)
1. 大学物理实验 1(48 课时,1.5 学分)
2. 普通动物学实验(32 课时,1 学分)
高等数学Ⅱ2
Oceanography
Fisheries Resources and Fishing Ground Experiment of Fishery Resource Biology General Ecology
Introduction of Marine Bio-environment Engineering
3. 鱼类学实验(32 课时,1 学分)

《海洋牧场增殖技术规范》标准全文

《海洋牧场增殖技术规范》标准全文
真鲷
Epinephelus awoara Epinepheluscoioides
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 Lutjanus sanguineus Lethrinus nebulosus
Pagrosomus major
南海、东海 南海、东海
南海
南海 南海 南海、东海、 黄海、渤海
— 56 —
[SC/T 9111,定义 3.1] 3.2
人工鱼礁 artificial reef 用于修复和优化海域生态环境,建设海洋水生生物生栖场的人工设施。 [SC/T 9416,定义 3.1] 3.3 海藻场 seaweed beds 近海浅海区的硬质底上生长的大型海藻与其他海洋生物群落所共同构成的一 种近岸海洋生态系统。 3.4 海草床 seagrass beds 在近岸浅水区域沙质或泥质海底生长的高等植物海草群落。 [HY/T 083,定义 3.1] 3.5 海洋牧场资源增殖 stock enhancement in marine ranching area 以增加或恢复种群数量,改善和优化群落结构为目的,采用放流、底播等方法在海洋牧 场海域投水生生物幼体(或成体或卵等),从而达到增殖渔业资源和改善水域环境的行为。 3.6 监测评估 monitoring and assessing 对海洋牧场及周围海域增殖水生生物种群结构、生态环境定期开展调查和分析。 3.7 海洋牧场生物承载力 marine ranching bio-capacity 保持海洋牧场海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并可持续产出的最大生物量。 1 海域条件 1.1 增殖海域 海洋牧场海域。 1.2 基础条件 a) 水体环境符合GB/T 11607要求; b) 沉积环境符合GB/T 18668要求; c) 海洋牧场海域水温、盐度、溶解氧等水文、理化环境适宜; d) 海洋牧场海域增殖对象生物的饵料生物丰富,敌害生物较少。 2 本底调查 增殖前须对海洋牧场及周围海域生物资源(底栖生物、附着生物、浮游生物、游泳生物)、 水文要素(水温、盐度、深度、海流)、水质(溶解氧、酸碱度、营养盐、重金属)、沉积物

国家级海洋牧场规划表(2016-2025)(建议表)

国家级海洋牧场规划表(2016-2025)(建议表)
增殖型; 体闲型
117°50'
39" E,
38°30'
19" N
2021-2025年
5
钢筋混凝土构件礁
200000
10000
羊栖菜、龙须菜、 鼠尾藻
39°27'
30 " N
2017-2020年
5
钢筋混凝土构石块礁
300000
12000
龙须菜、羊栖菜
1
500
海参、半滑舌鳎、 魁蚶
2500
0
1000
14
河北省北戴河金山嘴海域国 家级海洋牧场
休闲 型
K5
119°28’
09"E,
39°47'
01" N
2017-2020年
5
钢筋混凝土构件礁
200000
10000
褐牙鲆、 舌鳎、真鲷、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 参、鲍鱼、脉红螺
2500
0
1000
9
大连市海洋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增殖 型
123°09’
03〃E,
39°05'
45 "N
2017-2020年
5
钢筋混凝土构件礁
300000
15000
海带、 马尾藻、大 叶藻
2
1000
牙鲆、舌鳎、真鲷、中国对虾、三疣梭了子蟹、海参、鲍鱼、扇贝
58" N
2017-2020年
5
构件礁、天然石块礁
200000
8000
海带,马尾藻、大叶藻
2
1000
褐牙鲆、舌鳎、真鯛、中国 对虾、三疣梭子蟹
2500

渔业资源增殖、海洋牧场、增殖渔业及其发展定位

渔业资源增殖、海洋牧场、增殖渔业及其发展定位

探讨分析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主持的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我国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养护战略研究”通过验收。

项目对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增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资源养护战略目标任务和政策建议,对我国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养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将唐启升院士《渔业资源增殖、海洋牧场、增殖渔业及其发展定位》一文刊发,供学习参考。

渔业资源增殖、海洋牧场、增殖渔业及其发展定位文/唐启升渔业资源增殖历史悠久,早在10世纪末我国就有将鱼苗放流至湖泊的文字记载。

1860~1880年,以增加商业捕捞渔获量为目的,大规模的溯河性鲑科鱼类(salmonnide,以太平洋大麻哈鱼类和大西洋鲑为主)增殖计划(enhancement programs)在美国、加拿大、俄国及日本等国家实施,随后在世界其他区域展开,如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1900年前后,海洋经济种类增殖计划开始在美国、英国、挪威等国家实施,增殖放流种类包括鳕、黑线鳕、狭鳕、鲽、鲆、龙虾、扇贝等。

1963年后,日本大力推行近海增殖计划,称之为栽培渔业(或海洋牧场),增殖放流种类迅速增加,特别是在近岸短时间容易产生商业效果的种类,如甲壳类、贝类、海胆等无脊椎种类,与此同时,业已成规模的人工鱼礁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现代增殖活动始于上世纪70~80年代,规模化发展活跃于近十余年。

这些活动,在国际上统称为资源增殖(stock enhancement),同时也称之为海洋牧场(sea ranching,marineranching,ocean ranching)。

国际《海洋科学百科全书》对“海洋牧场”有一简单而明确的定义,即海洋牧场通常是指资源增殖(Ocean ranching is most often referredto as stock enhancement),或者说海洋牧场与资源增殖含意几乎相等。

它的操作方式主要包括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

海洋牧场建设技术

海洋牧场建设技术

1 术语和定义1.1 海洋牧场 marineranching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

1.2 生境 habitat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所在的具体栖所的生态环境。

1.3 人工鱼礁 artificialreef用于修复和优化海域生态环境,建设海洋生物生息场的人工设施。

1.4 海草床 seagrassbed在近岸浅水区域沙质或泥质海底生长的高等植物海草群落。

1.5海藻场 seaweedbed附着基上附着生长的大型海藻群落。

1.6 牡蛎礁 oysterreef由牡蛎固着于硬基质表面生长或沉积形成的礁体。

1.7 珊瑚礁 coralreef由活珊瑚和(或)死亡珊瑚骨骼共同构成的礁体。

1.8 移植 transplantation将国内或同一地理分布区的水生生物从一个水域移入到另一个水域,或者将水生植物栽种到某水域的活动。

2 基本原则2.1 生态优先:将生态系统保护理念置于首位并贯穿海洋牧场建设的全过程。

2.2 因地制宜:根据海域的自然禀赋、环境状况建设不同类型的海洋牧场。

2.3 分类施策:根据不同类型的海洋牧场实施有针对性的建设策略。

2.4 功能协调:实现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持续产出等协调发展。

3 规划布局3.1 规划布局包括海洋牧场的建设目标、建设类型、建设选址、建设内容和投资及效益分3.2 综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等因素确定海洋牧场的建设目标。

3.3 依据SC/T9111标准,确定海洋牧场的建设类型。

3.4 搜集规划区域的历史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与渔业发展状况及相关规划等资料,在拟建设海域开展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水质、沉积物和生物资源等本底调查,确定海洋牧场建设的海域地理位置、功能区划分和空间布局。

3.5 根据海域的自然资源、环境状况,确定生境营造、增殖放流、设施装备等建设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网箱养殖
在近岸水域或天然港湾中,利用框架装配 成各种形状的网箱,在其中养殖鱼、虾、贝类 是一种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它具有养殖环境接 近自然、管理简便、病害少、起捕方便、产量 高等优点。养殖网箱的结构、形状和大小与养 殖品种、海区特点、设置方式有关。
养殖网箱分为普通网箱和深水网箱。
(一) 普通网箱:
梭 2007 子 2008 蟹 2009
2010
合计
计划放流数量 (万)
4000 14000 17000 16500 17500 20000 89000
实际放流数量 (万)
投入资金 (万元)
产量
产值
(吨) (万元)
4091.92 13896 18225 18228 22660 23231
100331.92
项目类别 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 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 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
评审时间
备注
第二节 海洋牧场的特征
1.海洋牧场是将渔场建造、苗种生产和放流、养成 管理、收获管理、环境控制、防治病害等广泛的 技术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的管理型渔业。
2.海洋牧场的水域范围更广、增殖的对象更多。即 不但以沿岸水域的鱼种为对象,还以近海水域鱼 种为对象。
251.51 904
1409.76 1317.44
1692 1697 13702.198
1968.6 6992 9934
13271.6 13692
11694.6 30100 54718
58792.4 70029
54332.1 318572.8
实际放流量(108) 产量、产值
产量(千吨)
2.5
产值(亿元)
6.建设鱼、虾、贝一体化增养殖最佳生态系模式
单位 1 烟台市崆峒岛实业有限公司 2 烟台同和生态渔业有限公司 3 长岛荣昌海洋事业发展有限公司 4 长岛县东村海珍品发展有限公司 5 莱州市曙光渔业有限公司 6 山东省金胜集团公司 7 威海孙家疃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8 威海市同鑫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9 山东鸿源水产有限公司 10 威海圣鲲水产有限责任公司
1710 6430.488 8473.9 93238.8
适宜放流苗种规格:
最佳的放流规格应是放流入海存活率较高的最小体长。
日本60年代研究表明:认为体长为10mm的种苗处于生态变 动大的时期,体长大于30mm以后才是安全期。
目前国内对虾放流通常有两种不同规格: (1)平均体长大于10mm的仔虾(未经中间培育,小规格) (2)平均体长大于25mm的 幼虾(经过中间培育,大规格)
3.海洋牧场的最终目标是建设鱼、虾、贝、藻一体 化增养殖最佳生态系模式。
我国海洋牧场的经营目标是:以200海里专属经济 区海域的总体开发为目标,以经济生物为生产对 象,充分利用海域空间及其生产力要素和环境资 源条件,使海洋生物资源在人工开发管理之下, 有计划、高效率地进行企业化经营,达到稳定、 持续增加水产资源的目的。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 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实际放流量(108) 产量、产值
产量(千吨)
产值(亿元)
20
实际放流数量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05-2010年山东省中国对虾增殖放流及回捕生产情况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2010
增 殖 年份 品种
2005
2006
海南 6万只 广东 13万只 福建 53万只 浙江 11万只 山东 4万只 网箱养鱼产量超过20万t。
(二) 深水网箱
1、深水网箱的概念 深水网箱、抗风浪网箱、离岸网箱。 指在相对较深的海域(一般水深大于20m)
使用的养殖网箱。这里的深水并不是海洋地理学 上的概念,而是相对于近岸养殖的一个概念,也 称为“离岸网箱”或“离岸养殖”。
96130.7 93016
实际放流量(108) 产量、产值
产量(千吨)
6
产值(千万元)
5
实际放流数量
4
3
2
1
0
1
2
3
4
5
2005-2010年山东省海蜇增殖放流及回捕生产情况
35 30 25 20 15 10 5 0 6
三、 人工礁石
人工鱼礁是人为地在水域中设置构造物,以 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为鱼类等生物提供索饵、 繁殖、生长发育等场所,达到保护、增殖资源和 提高渔获质量的目的。
1.人工鱼礁建设 在适宜海域投放石料、钢筋混凝土构件和废旧船体等构筑
人工鱼礁区,实现每空立方米鱼礁区渔获量达10kg以上, 鱼礁区单位面积的海珍品数量是天然海区的5倍以上,增殖 鱼类的滞留率达到60%以上,人工鱼礁具有改善、优化海 域环境的生态效益。
2.人工藻场建设 投放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人工藻礁,实现人工藻场改善
第三节 海洋牧场主要作业方式
笼统地说,海洋牧场是通过人为地改变海域 海洋生物条件和非生物条件,以达到该海域内经 济生物量地增长,进而获得经济效益。


圈养
牧 场
增殖放流
作 业
人工鱼礁
方 式
网箱养殖
一、 圈养
为了将鱼限制在特定的水域放牧,通常需要 在海湾隘口设立一道屏障,阻止鱼游失。设障的 方法通常是拦网,但拦网范围有限,也影响港湾 航道的正常使用。因此,也借助其他手段。
蜇 2009 2010
20000 36000
38724 48687
合计
109600
160816
投入资金 (万元)
产量
产值
(吨) (万元)
242.48 360 645 573 708
948.48 3476.96
3300 17202 19124 25051.7 31453
4570 12838 17685 27349 30574
1、通过对选定的海域及目标生物的生态学调查评价, 查明制约目标生物资源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找出克服制约因素的技术途径及控制的生产方 法,提出综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海洋牧场 的设想。
2、以开发设想为根据,把渔场环境工程技术用之于 所选定的开发海域现场,改善或扩大目标生物 资源的生活环境,提高环境容纳力,为目标资 源的增产创造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条件。
例如对大黄鱼设立一道声屏障,将它管制在 特定的水域“渔牧”,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Fish.J.F.(1972)、章之蓉(1994)研究表明, 鱼类对声音有行为反应,而且有“趋声性”和 “畏声性”两种不同的反应。所谓声屏障是基于 大黄鱼有畏声性,通过向水中发射某种声波波束, 阻止大黄鱼逾越波束的无形“屏障”。其优点是: (1)不影响港湾航道的船只过往; (2)不污染水 体和环境;(3)不影响大黄鱼生长的理化条件;(4) 不伤害大黄鱼的生命,(5)可灵活方便地设障或撤 障(声屏障是无形的)。
393800
19056 26078 62948 60226 29649
54386
73873
102974 429190
310.23 474 1016
995.058 200
1073.2
1088.8 1354 3324 1352
12930 12537 39151 13820.8
1355.1 14800
652
项目类别 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 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 人工鱼礁
评审时间
备注
单位 11 威海市佳明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12 威海刘公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13 山东人和集团有限公司 14 荣成礼村渔业总公司 15 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公司 16 靖海集团有限公司 17 荣成楮岛水产有限公司 18 日照市前三岛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19 日照市水产集团总公司 20 山东潍坊龙威实业有限公司
实际放流数量
2
1.5
1
0.5
0
1
2
3
4
5
2005-2010年山东省梭子蟹增殖放流及回捕生产情况
16 14 12 10 8 6 4 2 0 6

殖 品
年份
计划放流数量 (万)
实际放流数量 (万)

2005
6500
7084
2006
海 2007
9000 19000
9600 32509
2008
19100
24212
定义2:
海洋牧场是指在广阔的水域中,控制鱼类的 行动,对从发生到采捕收获进行管理的渔业系统, 包括资源的增殖(苗种放流、产卵场和育苗场建 造、资源管理)和资源的采捕收获(中村定, 1991)。
定义3:
海洋牧场是建造自然环境下的放流苗种培育 场,所以是否作为鱼类的放牧场较为妥切(三桥 宏次,1993)。
网箱养鱼的历史有几百年,最早进行网箱养 鱼的国家是柬埔寨,媚公河下游地区被称为国际 网箱养鱼的发源地。
普通网箱特点: (1)适宜水域范围广。
淡水中的湖泊、河流、水库; 海水中的海湾、浅海等。 (2)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3)机动灵活,管理方便。
淡水
我国近年海水养殖发展很快,目前已有传统小 型海水网箱80余万只, 其中:
日本为了强化对海洋牧场的管理,率先建起激光 渔场。每隔12h往深海里发射一次激光脉冲,在激 光束照射过的地方,可以将鱼类围住而不致逃离。 采用这种方法远比其它方法有效得多。此外,激 光照射还可以为海中的鱼儿输送氧气。经激光照 射的鱼体重能够很快增长。提高孵化率,生存能 力大大增强。
日本采用电栅栏海洋牧场养殖鲍鱼 (需要再查阅资料)
定义4:
海洋牧场又称为海上农业,是指利用浅海、 港湾、滩涂、或人工改造的水域、养殖海藻、鱼、 虾、贝类等海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