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_地理_硕士专业_040102_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40102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始于1994年,是全国最早设置该专业的硕士点之一,已具有招收博士研究生资格。
该专业主要研究地理课程和教学活动,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专业课教师队伍强大,共有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6人,副教授2人。
和省重点中学共建实习基地有3个,在建的实验室共有3个,近三年共主持省级以上教育科研项目9项,在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2篇,现已毕业硕士研究生近20人,其中大多数在高校就业。
二、培养目标培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地理基础教育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掌握地理教育基础理论和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地理教育的外文资料,具有分析解决地理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地进行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本方向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长学习年限原则上不超过4年)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总学分为36-38学分(一般按17学时或相当学习量,计1学分)。
修满学分,完成规定的科研任务和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即可毕业。
在规定年限内未完成学业者,作结业或肄业处理。
具体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简况表。
六、实践环节1.教学实践:为本科生授课8个课时,讲授一个专题,并写出实习报告,计1学分;2.参加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和结合学位论文写作,进行科研调查和科研实践,一般安排在第四、五学期,累计时间4周左右。
七、科学研究本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学习的全过程,要求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工作之前,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撰写阶段性(学年)论文或综合性学术报告,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八、学位论文(一)学位论文选题1、选题:论文选题必须结合我国地理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选择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应特别注意紧密联系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
80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80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地理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探索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地理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策略等方面来探讨803地理课程与教学的重要性。
一、地理课程的目标地理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地理课程的内容1. 自然地理内容自然地理内容包括地球形状与结构、岩石与地壳演化、气候与气象、生态系统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实践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 人文地理内容人文地理内容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差异、文化传承以及人地关系的相互影响,培养对人文环境的尊重和理解。
三、地理课程的教学策略1. 视频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地理相关的纪录片或教学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实地考察地理课程强调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地理案例,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教师可以以具体案例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地理课程与综合能力培养地理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地理课程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地理课程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地理课程的评价方法地理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实地考察报告、课堂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博士点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地理学科教学的一门学科,旨在提高地理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地理课程的设计、教学理论与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性和价值。
地理课程的设计是地理教学的基础,它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
地理课程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年级、认知能力和学科要求来确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之既符合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又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
同时,地理课程的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教学理论与方法是地理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手段。
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采用情景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方法,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体系是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地理课程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评价体系还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培养,避免单纯追求分数和知识记忆。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进一步的学习提高。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可以探索适合地理教学的最佳实践和教学策略,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同时,研究还可以促进地理课程的创新和发展,拓宽地理学科的研究领域,推动地理学科的发展和学科建设。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是地理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设计地理课程、采用适当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因此,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应受到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并进一步深化研究,为地理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东师807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1.1.1地理课程标准的结构地理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部分组成。
其中前言主要界定了地理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以及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则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而内容标准则主要由标准、活动建议和说明等部分组成,最后实施建议则主要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教材编写建议等四部分。
1.1.2地理课程标准的特点课程理念方面从课程编制到课程实施均有明确的指向性要求,在课程目标设计方面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更具操作性,在内容标准陈述方面将行为动词术语改为利用清晰的行为动词从目标出发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增强了目标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1.2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转变地理学习方式与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1.2.1什么是地理素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有哪些?地理素养是指一个人能够以地理的观点观察事情且运用地理的既能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
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主要包括:地理知识与技能即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规律等理论知识和有关地理图表的阅读、填绘、计算等基本技能;地理科学方法即掌握地理观察、实验、调查、比较、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基本方法;地理学科能力即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观点即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根本想法;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即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树立科学信念并坚持科学理想不断探求真理。
1.2.2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体现这一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的内涵是: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地理知识与技能通过建立地理与现实生活、社会和自然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在理解、解释各种自然特征和人文现象中的独特作用及对未来进一步学习的作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欣赏和规划生活。
体现这一理念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适应学生的好奇心选择贴近其生活实际的内容让其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并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其次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注重直观形象性和趣味性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
一、地理教学论的科学基础1.1.地理教学的确定必须依据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地理教学的确定必须依据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地理教学的确定必须依据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2.2.选择地理教学内容,建立地理教材的逻辑体系,设置地理课程,都不能脱离地理科学。
选择地理教学内容,建立地理教材的逻辑体系,设置地理课程,都不能脱离地理科学。
选择地理教学内容,建立地理教材的逻辑体系,设置地理课程,都不能脱离地理科学。
3.3.地理科学理论制约着地理教学过程展开的逻辑顺序和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地理科学理论制约着地理教学过程展开的逻辑顺序和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地理科学理论制约着地理教学过程展开的逻辑顺序和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4.4.地理科学理论制约地理能力培养的方法及其运用,地理科学理论制约地理能力培养的方法及其运用,一定程度上制约地理能力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水平。
5.5.地理思想品德的培养内容也受地理科学理论的制约。
地理思想品德的培养内容也受地理科学理论的制约。
地理思想品德的培养内容也受地理科学理论的制约。
二、地理教师的观察品质(活题)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对于教学内容有关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
对于教学内容有关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
观察的主要标准:观察的主要标准:1.1.能洞察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发展状况。
能洞察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发展状况。
能洞察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发展状况。
2.2.有比较迅速的观察能力。
有比较迅速的观察能力。
有比较迅速的观察能力。
3.3.观察要细致,善于发现最关键的问题。
观察要细致,善于发现最关键的问题。
观察要细致,善于发现最关键的问题。
4.4.观察要有目的性、计划性。
观察要有目的性、计划性。
观察要有目的性、计划性。
三、谈谈你对地理教师知识水平的理解1.1.渊博的地理专业知识渊博的地理专业知识渊博的地理专业知识2.2.精深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地理教学理论。
精深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地理教学理论。
801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801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地理课程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有趣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理现象、地质特征、环境变化等等。
在801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中,我们将探讨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以及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
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在801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中,我们将深入研究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和多媒体资源来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使用电子地图、卫星图像和虚拟实景等工具,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地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背诵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在801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中,我们将倡导采用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课程应该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在801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中,我们将研究如何将最新的地理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融入到教学中。
例如,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我们应该教授学生相关的地理知识,让他们了解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影响和解决方法。
地理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和地理责任感。
地理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它关乎我们的家园和未来。
在801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讲述地理故事、展示地理影片和组织地理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关心地球的意识。
801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旨在探讨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以及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
通过注重现代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关联社会热点问题和培养地理情感与责任感,我们可以使地理课程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让学生真正理解和热爱地理。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袁孝亭笔记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袁孝亭笔记地理课程及其教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本文将就地理课程与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总结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希望通过这篇笔记,能够对地理课程的改进和地理教学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地理课程的重要性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认知,培养学生的地理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课程的目标设置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而具体。
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目标。
地理课程的目标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
地理课程的内容设计地理课程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内容设计上,可以选择与地理相关的实地考察、地图制作、数据分析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地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验教学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地理课程的评估方式评估是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考试、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
评估应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地理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
例如,使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学生在视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地理专家到校进行学术讲座或举办地理知识竞赛,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地理课程与跨学科整合地理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与历史学科整合,可以通过研究历史地理变迁等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进程;与科学学科整合,可以通过研究地理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一、地理课程与教材1、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1)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2)基本理念(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教育学中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现代教育科学和地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地理学科教育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具有现代地理学科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从事地理教育、管理和研究的高级人才。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主要是认识地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地理课程与教学规律及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本专业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学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以及地理双语教学研究等三个方向向研究生介绍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我国地理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地理基本素养、扎实的地理教学理论知识、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成为引领地理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目标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具有较强的地理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的中学和大学地理教育研究人才。
具体要求是: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教育学中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
本专业是从地理课程论和地理教学论两个方向介绍地理教育基础理论和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地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学制年限一般为三年,至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并重。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1-7章考点精华
绪论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现象、问题、规律现象:定义为主体意识到的存在问题:定义为现象背后存在或隐含的矛盾冲突规律:一般解释为普遍的内在联系,我们定义为解决问题方法。
现象、问题、规律都有特定的历史性(具体性)。
三者最核心的是问题。
2.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3.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4.研究任务:界定研究范围,明确研究路向深化研究思想,彰显学科价值总结课程实践,提升教学经验梳理研究方法,推进深化改革二、地理课程与地理教学的关系1.共同指向关系地理课程是为一定的课程目标而创立的。
地理教学是一个过程是有目的的活动,是围绕地理目标而展开的。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有内在的关系,地理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在地理课程中的体现,地理教学目标是为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结合教学主题、教学内容的具体化。
因此两者存在共同指向的关系。
2.补充创建关系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建立是在对学生已有水平的假设,制定的是基本目标是静态的但地理教学过程是动态的,鲜活的,是生成的。
教学目标是以课程目标为基础,因生施教,建立一种教学补充目标,帮助学优生超越和帮助学困生达到基本要求3.意义对话关系地理教学内容是师生为达成教学目标所进行的对话内容。
地理教学内容≠地理课程内容地理课程内容仅仅是提供给师生的基本的、共同的对话材料,用以发起、引导师生的对话行为。
教师是在现场创作课程。
4.整合多赢关系一方面地理教学不仅受到地理教材的课程观念、课程内容、课程方法和课程评价的指导和影响,而且受到师生的生活经验、社会体验的作用。
另一方面课程观念、课程内容、课程方法和课程评价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得到检验、发展,地理课程的价值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和提升,地理教学在地理课程的指引下,创生发展,形成新的地理课程和教学价值。
四、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1.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2.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二)、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价值观念;专业技能2.联系实际问题意识,实践兴趣3.注意拓展学习,阅读一些专业名著和专业杂志第二章:地理课程论一、课程是指“学校教学的内及其进程的安排”与课程相关的概念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般指“教什么”的问题,而课程还包括“怎样教”的问题。
80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80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地理课程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地理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地球和人类社会的空间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从地理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和实施。
地理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地理实践应用。
基础理论部分包括地球形状与结构、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地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等内容;地理实践应用部分包括地理信息技术、地理观测与实地考察、地理问题与决策等内容。
地理课程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又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
例如,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参与讨论、小组合作研究、教材阅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和主动参与度;采用地图阅读、实地考察、地理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采用案例教学、问题探究、游戏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主导者。
地理课程的评价体系应注意科学性和综合性。
评价体系既要注重知识的考查,又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可以采用传统的考试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情况、地理学科方法运用情况和地理实践能力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报告、地理论文写作、地理实践报告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评价体系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和学习的习惯。
总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实施,对于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注意地理课程的内容的实际性和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该课程是研究生地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探讨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关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地理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方法,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指导地理学教学实践。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2. 掌握地理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 熟悉地理教学的不同模式和策略。
4. 运用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实际教学实践。
三、课程内容1. 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综述- 地理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 地理教学的现状与问题2. 地理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地理课程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不同类型地理课程的设计要点- 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3. 地理课程教材与资源- 地理教材的选择与评价- 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地理教材与资源的更新与创新4. 地理教学模式与策略- 地理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应用- 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方法- 地理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研究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地理教学案例,探讨不同教学模式与策略的优缺点,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地理教学理论。
4. 课程实践:安排地理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学生参与度(20%):课堂讨论、问题提问、课堂小测验等。
2. 课程作业(40%):包括地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相关作业。
3. 期末论文(40%):研究某一地理教学问题,撰写一篇有关论文。
六、参考文献1. 张三, 《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导引》, 地理出版社,2010年。
2. 李四, 《地理教育与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教师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李家清)笔记资料
绪论南京十二中王宝剑一、地理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1、共同指向关系地理课程目标与地理教学目标存在内在的联系,课程与教学目标需要通过教学来实现。
2、补充创建关系课程标准是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表述,目标是静态的,但是地理教学时动态的、生成的,所以要建设动态补充目标,帮助学优生超过目标和学差生达到基本目标。
3、意义对话关系地理课程为师生提供对话材料,地理教学不仅涉及教材,还包括师生的生活经验、课程资源开发及补充材料。
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师在创作课程。
4、整合多赢关系地理教材是课程观念、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评价的载体,地理教学过程中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另外这些课程要素需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得到检验、发展。
地理课程的价值在教学中得到提升和实现。
二、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1、研究对象地理课程与教学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揭示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课程与教学实践。
研究地理课程对地力教学的引领作用,地理教学对地理课程的发展作用。
我国地理课程与教学改革课程目标:知识—三维目标课程管理:国家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程内容:地理知识的完整性、学术性—地理素养,地理生活、重视地理问题的探究。
课程性质:单一必修课—必修、选修新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1)教学理念:从注重双基到强调建构。
以学生发展为本,从生活中取材、在交流中感悟、在反思中提升、在活动中建构。
(2)教学方法:从注重讲授到注重探究(3)教学过程:从预设到生成。
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4)教学媒体:从单一到多元:地理教学挂图、地理图片被电子地图和多媒体所取代系统论、传播学、生态论、教学哲学对地理课程与教学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章:地理课程论第一节:地理课程目标一、地理课程目标的结构1、地理课程目标的上位与下位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是上位目标,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社会角色的根本性问题。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要求:《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地理教育硕士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以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应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为主线,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科性质及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还分别对地理学习、地理教师、中学地理课程、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技能、地理教学媒体、地理课堂教学、地理教学实践、地理教学评估、地理教学科研进行了深入研究。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具有边缘学科性质,是教育科学与地理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它也是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其理论在应用于地理教学实践方面要比普通教育学更直接而具体。
所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地理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基础,又要紧密联系中学地理教学实际,特别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产生发展、学科性质、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熟练掌握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技能和媒体组织实施地理课堂教学,完成地理的学习任务,并能够进行学校地理教育质量的评估和地理教学科研。
二、课程考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课程考试的目的是全面检查学生掌握本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情况,测试学生应用这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试体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性,覆盖到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各个章节,同时又突出教学重点,对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考核。
课程考试难易适中,既考查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也考查学生利用本课程知识结合教学实践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试主要内容:1、了解地理教学论的发展演变历程和研究对象。
2、了解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
3、掌握地理教学系统和过程的构成要素及作用。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理课程标准及其理念1、地理素养:一个人能够以地理的观点观察事情且运用地理的技能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
2、地理学科能力:即是将地理学科知识以及地理观点应用于实际情境而展现出来的能力。
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①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③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④转变地理学习方式;⑤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等。
第二章:地理课程标准1、地理课程目标:指地理课程对学生在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期望达到的成都或水平。
2、地理课程目标的功能:①其处于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与地理教学目标之间的“枢纽“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②是地理课程内容组织与优化的主要依据,是地理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的重要向导;③是地理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④是地理课程评价的主要标尺;3、国际地理课程目标变革的四大趋势:①地理课程目标的结构--层次清晰;②地理课程目标的内容——趋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a、强化、细化技能或能力目标;b、追求地理学科的人为价值;c、日益强调方法目标的培养;③地理课程目标的表述——多使用行为动词;④地理课程目标的变革——具有时代性;4、国际地理课程目标变革对我国地理课程目标研制的启示:①强调三种价值取向的融合;②知识要点粗化,说明细化;③注重地理科学方法的培养;④情感态度目标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⑤不是照抄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地理基础教育实际,其去国外地理课程标准的合理内核,集中体现国内外地理课程目标的改革大势;第三章:地理课程内容1、地理课程内容:是指地理学科中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以及处理这些内容的方式。
2、一般来说,对地理课程内容的解释大多围绕这三种不同的取向而展开:①地理课程内容即地理教材;②地理课程内容即地理学习经验;③地理课程内容即地理学习活动。
3、地理课程内容编制中存在的问题:①地理课程内容在学生发展中并未体现其真正价值;②以往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忽视地理科学观念的培养;③地理课程内容偏离学生发展的需要;④地理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自然、轻人文的倾向;⑤区域地理内容比重过大;⑥地理课程内容的编制反映现代教学理念不够;⑦地理课程改革缺乏研究的积累和地理学家广泛而深入的参与;4、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原则:①连续性原则,是指地理课程内容“广度”范围内的水平组织原则;②顺序性原则,是指地理课程内容“深度"范围内的垂直组织原则;③整合性原则,是指在不同课程内容间建立起适当的联系。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计划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计划一、课程背景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地表和其内部构造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空间分布的学科,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是一门地理学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并具有对地球生态环境和地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基本的地理学知识和基础理论,包括地球的构造、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口、经济发展、文化和社会空间分布等人文地理要素;2. 理解地球生态环境和地理资源的重要性,具有地球环境保护和地理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识;3. 能够运用地理学知识进行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1. 自然地理学地球的构造和地球内部现象、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地球气候与气候与环境、地球水文与水文环境、地球植被与植被环境、地球土壤与土壤环境;2. 人文地理学地球的人口与人口环境、地球的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地球的文化与文化环境、地球的社会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3. 地球生态环境与地理资源地球生态环境的特点与保护、地球地理资源的类型与利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传授通过讲授、课堂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2. 实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球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地理学知识的运用;3. 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4. 综合评价通过课堂测试、小组讨论、论文写作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听课评价学生的课堂听课表现,包括听课纪律、听课态度、专注程度等;2. 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水平;3. 实验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实验报告的准确性;4. 考试评价学生的月考和期末考试成绩;5. 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表现,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读后感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读后感以前我就觉得地理是个特别神奇的学科,从高山大川到星辰大海,从古老的地质年代到现代的城市分布,啥都能往里装。
但是真要把这些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教给别人,那可就不是光自己知道就行的事儿了。
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那扇教学的大门,让我看到了门里面各种各样的宝藏和机关。
书里提到的那些教学方法呀,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就说案例教学法吧,这就像是在课堂上给学生端上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地理“大餐”。
比如讲某个地区的气候类型的时候,要是光在黑板上画那些干巴巴的图表,讲那些枯燥的原理,学生估计都得昏昏欲睡。
但要是能把这个地区真实发生过的,因为气候而产生的有趣故事,像农民怎么根据气候种出独特的农作物啦,或者一场特殊的气候灾害是怎么影响当地生活的啦,当作案例来讲,那学生就像一群小馋猫被美食吸引一样,眼睛都放光了。
他们能从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里,更直观地理解气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还能顺便了解到地理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还有探究式教学,这感觉就像是带着学生去地理的“神秘宝藏岛”探险。
老师不再是那个把答案直接塞给学生的“送货员”,而是一个领航员。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为什么某个地方会有独特的地貌,或者一条河流的变迁对周边环境有什么影响。
这过程中,学生们就像一群小探险家,可能会走弯路,可能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惊喜”。
这种教学方法让我意识到,地理课不是简单的记忆知识点,而是一场充满惊喜和发现的探索之旅。
再说说课程设计这一块。
以前我觉得设计地理课程就像搭积木,把知识点一块一块堆起来就行。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这根本不是搭积木,而是像建造一座精美的地理城堡。
每个部分都要有联系,要有层次感,还要考虑到住在城堡里的“小居民”——学生们的感受。
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就像是给城堡规划功能,是要建一个军事要塞一样严谨的知识堡垒,还是建一个像游乐园一样充满趣味的探索乐园呢?这都得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基础和兴趣来定。
然后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这就像是挑选城堡里的装饰品,哪些是能体现地理魅力的精华,哪些是能让学生轻松理解的小物件,都得精心挑选。
80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80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地理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通过教授学生关于地球的知识和地理概念,帮助他们理解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现象和环境问题。
地理课程不仅仅关注地球的自然特征,还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在地理教学中掌握好恰当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是创造令学生受益匪浅的学习环境的关键。
要设计一套好的地理课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地理课程应该涵盖地球的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的知识。
自然地理部分可以包括地球构造、气候、土地利用、环境问题等。
人文地理部分可以包括人口、城市化、交通网络、文化差异等。
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树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其次,地理课程的内容应当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学生应该能够在地理课上学到一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比如本地的地形、气候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活动。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此外,地理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能力包括地理空间思维、地理情报思维和地理决策思维等。
通过培养这些思维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与课程内容相辅相成的是地理教学的方法。
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例如,可以组织户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此外,地理教学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使用地图、图片、视频等,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地理概念和现象。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最后,地理教学应该关注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
地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地理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地理课程应该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融合,开展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跨学科研究项目,从而帮助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融通运用。
地理课程论
容或要求做些什么。所以,坐在同一课堂上的两名学生,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学 习经验。正因如此,美国大教育家泰勒推断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 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
“地理课程内容即地理学习活动”是一种更新的取向,它认为 “地理课程内容 即地理教材”、“地理课程内容即地理学习经验”这两种取向都有局限性。比如,“将 地理课程理解为地理教材,教师容易把握,但也容易导致 ‘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把地理课程理解为地理学习经验,有利于解决 ‘教育中无儿童’的问题,但教师 又感到迷茫,不知如何操作”。一些地理教育工作者认为,走出这种两难境地的 唯一办法是:改变传统的非此即彼——要么是主观学习经验,要么是客观地理教 材的思维方式,将视角转向二者的交合处——活动,从活动的角度看待和解释地 理课程。
3.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地理课程的综合性 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
4.强调活动是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 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
二、在教学中如何体现“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答:教师“教书”,或曰“教教材”,已习以为常。教材编写遵循大纲,教师教学 忠于教材、传统上对教材的处理,只是顺序的调整,内容的详略而已。如,地理 教学中,对讲授哪几个国家,讲到什么程度在区域都有明确规定。而在新课程理 念下,《地理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的选择权力下放到教材编写者乃至教师手中, “对学习顺序不作规定”,且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此区域”,对某一地理要素的学 习,也是以某种……为例说明……地理意义”等。如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 应该如何处理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呢?
课程与教程论(地理教育学)
课程与教程论(地理教育学)(专业代码:040102)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方向简介]课程与教学论(地理)是在传统的教学教法基础上、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地理教学中具体问题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它包括教学的理论研究、学习理论研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的评价方法及体系等诸方面的研究。
研究对象为大学地理学教学、中学地理学、社会、自然科学的教学。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地理)硕士点始设于1999年,现有硕士生导师9人,教授、副教授1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依托资源分析规划省级实验中心,拥有城乡规划设计中心、城市研究中心和旅游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中心,为国家教育部门和高校输送了多名优秀硕士毕业生。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具体要求是:1.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身心健康。
2.掌握扎实、精深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地理课程、地理教育资源、地理教学、地理学习等方面的知识。
3.具有系统、严谨、科学的现代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思想体系、原理、方法论。
包括地理教育论、地理课程论、地理教学论、地理学习论等方面的思想理论体系。
4.了解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包括人地关系、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向。
5.积累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手段,如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艺术、教师技能、终身学习等。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学习和研究能力,形成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并且公开发表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地理课程论研究;地理教学论研究;地理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研究。
7.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大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一、地理课程与教材1、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1)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2)基本理念(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3)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知识与技能①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③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④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①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②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③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1②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③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④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新课程地理教材的主要特点(1)人教版:人教版是全国各地选用最多的新教材。
本版打破了课标对地理内容的陈述顺序,而更倾向于地理学科本身的逻辑与分类,教材编写驾轻就熟,这样也避免了许多小瑕疵。
把用来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三大岩石、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内容,放在“塑造地表的内外营力”之后讲述是本版教材的一大创举。
新人教版是唯一没有遵循课标要求,而把必修Ⅰ中四大内容标准之一的第4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放在了必修Ⅱ中的教材,这使得其必修Ⅰ成为纯粹的自然地理教本。
新版教材同时继承了老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本中的许多内容,显得与老教材有许多相似之处。
人教版在其结构上的另一个亮点是每章最后以一个很好的案例研究作结束,用来体现新课标中探究学习的理念,这一点与地图版教材不谋而合。
值得探讨的地方:本册书只完成了课标任务的,使得自然地理部分的份量较重,诸如恒星日与太阳日区别之类的过难内容可否取消?另外,在编排上,教材依据课标的陈述位臵,把“地球的圈层结构”放在《宇宙中的地球》一章中总感觉有生拉硬拽之嫌。
P30图2."1中的太阳辐射经大气后有部分被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箭头应比大气上界细一些,否则地-气系统获得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将不平衡;P78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并不能准确说明三大岩石与岩浆之间的转化关系。
还有,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中三个主标题的语法结构统一起来可能会更好一些。
(2)地图版地理教材的自身特点之一是图文并茂。
地图版课本发挥了做图的优势,书中插图色泽逼真、比对明显,图中要反映的地理事物清晰明了,几乎每一幅插图做得都很精致。
课文文字表述简洁,善于总结规律,利于学生掌握,折射出有经验的一线地理教师的智慧。
课本内容编排基本以课标的内容标准为依据,打破了传统的地理科学体系。
每章均以“课题(探究)”开篇,每节又以“案例研究”结束,课题和案例研究篇幅占了整个教材的1/5。
"较好地体现出新课标的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和有用性的新理念,对学习方式的转变有较大帮助。
可以这么说,从很多方面看,地图版必修Ⅰ是一版优秀的新课标教材。
值得探讨的地方:地图版必修Ⅰ的每个章节的篇幅多寡悬殊较大,课时安排上不好协调。
另外,由于现在许多中学都有天文观测台,能否在第一章适当补充一点天文观测常识和天文现象预报等知识?还有,选取“寒潮”作一节内容,来体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典型性不强,份量也稍显不足。
(3)鲁教版本版的内容体系在基本遵循课标表述的基础上,融入了人文精神,每个单元的标题构成是“从……看……”。
教材没有把课标内容标准中的“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体现出来,而是把它放到了必修Ⅱ中,结构上显得更为自然、合理。
教材知识构成上的特点是面广点粗,有选择地细化。
鲁教版的最大优点是非常注重地理能力的训练,在每个单元的最后都有单元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重要地理技能的培养。
值得探讨的地方:教材文字部分对知识点和地理规律的表述较简单,但在评价系统至今仍不明了的情况下,教师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把握。
另外,书中的图文有时不够吻合,如P30图2-1-6“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中示意:沉积岩和岩浆岩必须先变质生成变质岩后才能回到岩浆中,与课文表述相矛盾;P38图2-2-4“大气的保温作用”与人教版的图一样,太阳辐射经过地球大气层后,会有一部分被削弱,图中并没有用箭头的粗细表示出来。
(4)湘教版2继成功开发出有特色的初中新课标地理教材后,湘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传承了初中教材的一些成功作法。
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练习和小活动是其一大特点,这样便于学生及时理解、巩固新学知识,也方便了教师教学。
课本中的语言表述追求通俗化、生活化、形象化。
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基本遵循了课标中内容标准表述的逻辑和顺序,这一点与地图版本相同。
值得探讨的地方:课文中的文字偏小(五号字作为课文主体字是否合适?),语言不够精炼(字数达19万),书本中的文字份量是四版中最重的。
每章后的“双语学习”内容也增加了教材的份量。
书中少数地方的语言还不够准确明白,有时甚至会让人费解。
如P27倒数第九行“…经过漫长时期的进化和繁衍…”,P31倒数第九行“用观察颜色和对磁铁的反应方法,区分磁铁矿与赤铁矿”,P71“如何保持土壤不被冲刷”等,类似的语句教材中出现得较多。
四种版本的教材共同特点较多:都或多或少打破了课标和传统的地理知识分类编排体系,力图摆脱传统的地理科学体系的束缚。
由于新课标较原大纲对记忆性地理知识的要求减少很多、对某些地理技能的要求也有所降低,因此各版新教材份量较老人教版有所减轻,课本变薄。
在呈现方式上出现多元化趋势,增加了探究学习的内容,体现出了新课标的理念。
总体而言,四个版本教材的知识与技能部分均以课程标准为最低要求,每版教材又都有各自不同的发挥和拔高;每版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各具特色,多用课题、问题研究、单元活动等方式,体现出了新的教育教学思想。
打破教材垄断,实行一标多本,有利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编写水平的提高。
让更多的地理科学家、教育教学专家参与中学教材编写,深入研究地理教学,实在是地理基础教育事业上的一大幸事。
以上对四种版本的新高中地理必修Ⅰ教材的比较还是比较浅显和零碎的,笔者对新教材的了解和理解肯定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因此观点也难免有失偏颇。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随着实验区新教学的深入,各版本的教材也会得到更好的完善。
二、地理教学方法1、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所谓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为了便于认识、分析、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将在地理教学中创造出来的众多的教学方法,按照某些特点,把它们分别归类。
2、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讲解、讲读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讲授法主要有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
①讲述法是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叙述或描述地理事象的方法。
一般在叙述地理事物、现象、特征和分布时运用讲述法。
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教学中各种现象、景观的描述,区域地理教学中有关地形分布、水系分布、资源分布、生产分布的描述,各地风土人情、城乡景色、地理探险的叙述等,常运用讲述法进行教学。
3②讲解法是教师运用富于理性的语言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的方法。
讲解法和讲述法的不同在于:讲述法以叙述、描述为主,而讲解法以论述、阐述为主。
教师一般在说明各种自然或人文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布局原理、相互联系,或阐述地理区域的综合性和差异性,解释和推导天文、气氛、水文等一些公式和原理时,常运用讲解法。
③讲读法是将讲述、讲解和朗读结合起来运用的一种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朗读的运用虽不及语文和外语学科普遍,但在教学课文中的重点或精彩段落时常有运用。
尤其在中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采用朗读的机会更多一些。
从教学内容来看,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运用讲读法。
一种是在教学课本中课文的重点段落时,采用讲读法,目的在于重视课本中原文的涵义。
教学时教师经常是边朗读、边解释,或边朗读、边让学生把课文中的重点内容用笔勾划出来,或分析句子的结构特点,讲清有关新、老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甚至要求学生能把重点句子熟读、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