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P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一种科学理论的产生除去理论家的创造和发明之外,总是与产生这种理论的社会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个当然也是如此。
正所谓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指:社会实践的发展的阶段和阶级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前人所提供的思想资料。
其中包括:1、社会实践和阶级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冲突日益尖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基础和阶级条件。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欧洲最早可以追溯到14~15世纪,到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已经在欧洲一些国家确立起来。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产业革命的发生与扩展,蒸气机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航海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使用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资产阶级的这些历史成就,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历史进步和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正面、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也使得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日益尖锐和激化,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其突出表现就是愈来愈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危机频繁出现。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它的发展规律,它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代替它的未来社会将具有什么样的基本规定性等等,便是那个时代提出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
2、自然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自然科学和发达的工业一起变革了自然界,为正确地揭示自然界的规律、结束人们对自然界的幼稚态度、打破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创造了条件。
19世纪40年代以来,一些以研究自然界发展过程为特点的新的学科相继产生和发展起来,如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有机化学等,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作为自然科学重大成就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和近代中国级班:学号:姓名: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
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机器生产本来可以用来减轻工人的繁重劳动,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它却成了更多榨取工人劳动血汗的工具。
机器的使用,使劳动分工更为细致和专门化,工人掌握的技术日益简单。
资本家常常用大批非熟练工人代替熟练工人,用女工、童工代替成年男工,以减少工资。
工人随时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工人的处境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
工人运动随之兴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
从社会关系说,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17、18世纪,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明,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
随着市场的扩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资产阶级为追求利润,广泛采用新技术。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80年代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继英国之后,法、美等国也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
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一)经济社会根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18世纪60年代开始,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革命兴起,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段。
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都以失败告终,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注意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当代资本主义发生这些变化的实质。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五)政治制度的变化;(2)一是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二是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三是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四是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一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
马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一种科学理论的产生除去理论家的创造和发明之外,总是与产生这种理论的社会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是如此。
所谓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指:社会实践的发展的阶段和阶级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前人所提供的思想资料。
1、社会实践和阶级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冲突日益尖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基础和阶级条件。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欧洲最早可以追溯到14~15世纪,到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已经在欧洲一些国家确立起来。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产业革命的发生与扩展,蒸气机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航海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使用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资产阶级的这些历史成就,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历史进步和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正面、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也使得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日益尖锐和激化,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其突出表现就是愈来愈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危机频繁出现。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它的发展规律,它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代替它的未来社会将具有什么样的基本规定性等等,便是那个时代提出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
无产阶级是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
由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上是对立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
这个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无产阶级在斗争中日趋成熟,到19世纪40年代,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为了使自己的斗争目标更明确,方法更科学、更有成效,无产阶级迫切希望得到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一)经济社会根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18世纪60年代开始,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革命兴起,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段。
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都以失败告终,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注意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当代资本主义发生这些变化的实质。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五)政治制度的变化;(2)一是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二是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三是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四是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专题八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18世纪60年代,回荡在英国上空的机器轰鸣声,拉开了的序幕,推动了的发展,但资本主义的弊端进一步暴露出来,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给劳动人民带来灾难,使得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1931年和1934年两次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1844年的工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
同时也证明革命斗争需要的指导才能胜利。
3. 欧洲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意志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4. 马克思、恩格斯对理论的研究和投身各种革命活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的努力:出生于。
柏林大学期间,马克思参加了的活动,并吸取了。
毕业后,又接触了哲学家用的思想。
后被聘为的主编。
1843年,来到了,在这里是马克思一生的转折点:他深入研究了,直接参加工人活动。
1844年,发表了,第一次指明了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
使他从一个转变为。
恩格斯的努力:出生于,在英国的营业所工作,密切与工人联系,通过自己的实践,形成了,转变为一个。
1842年,在第一次遇见了马克思,1844年,在巴黎第二次与马克思见面,1845年,他们在第三次见面,从此开始了共同的战斗历程。
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的优秀成果科学地改选和吸收: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这成为马克思的二)、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1)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其内容有:A《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基本任务和策略原则;批判了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科学的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伟大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条件:工业革命的深入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的充分暴露,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社会经济的前提条件。
(2)阶级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阶级条件。
(3)自然科学条件:17~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的许多新成果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
(4)思想条件: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等思想成就,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条件。
(5)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进行了长期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这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主观条件。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思想。
要全面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我们首先需要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背景。
下面将介绍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影响。
一、资本主义的崛起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开始在欧洲迅速发展。
资本家通过私有制手段获得了生产资料的控制权,工人阶级被迫出卖劳动力以求生存。
这种剥削关系的存在使得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孕育着无数的社会问题。
这一时期的社会情况为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二、社会主义的探索19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在欧洲兴起。
早期的社会主义者试图通过改革资本主义制度来解决社会问题,但这些尝试并未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并将社会主义发展视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奠基人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他们合作创作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为核心,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中的影响1. 推动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跨越国界,激励了世界各国的革命运动。
2. 影响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社会科学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马克思主义通过批判性的方法揭示了社会现象的本质,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 塑造国际关系: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关系的理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学派通过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分析,提出了对帝国主义、不平等交换和国家利益等问题的独特见解。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离不开资本主义社会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的探索。
浅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条件
浅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条件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的背景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
当时,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崛起,工业革命带来了空前的生产力增长和社会变革。
资本家阶级逐渐崛起,成为社会的主要统治阶级,而工人阶级则面临着剥削和压迫。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矛盾也逐渐加剧。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变得日益尖锐,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经济结构越来越不平衡。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等思想家开始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形式。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对劳动者的剥削基础上的,是不可持续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融合了德意志哲学、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思考。
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具有深刻的时代性和影响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当代世界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1.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矛盾斗争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形态,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规律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还包括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无法解决的矛盾矛盾。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指出无产阶级将成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力军。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为其创立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持,使其得以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
2. 正文2.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崛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崛起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重要背景之一。
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欧洲开始经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传统的封建制度逐渐崩溃,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建立起来。
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客观条件
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客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十九世纪中期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产生条件主要由社会客观条件和个人主观条件组成,而其中的社会客观条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这足以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产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的肯定。
所以说资产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对立为马克思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渐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资本主义产生以后,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但在这之间,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一方面是资产家的暴富,一方面是对工人的剥削。
资产阶级发展一百多年以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弊端全部的暴露出来,19世纪初,英国首先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大陆,德国,法国连续爆发了宏大的工人运动。
马克思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是应共产主义革命的要求,是应无产阶级运动的要求而产生的。
同时,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
了自然科学基础,或者说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起到了一个支撑的作用。
以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客观条件。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条件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条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并明确把它当做一个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来对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之前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经历提供的经验与教训;毛泽东等的正确路线在全党地确立所提供的政治保障;斗争的复杂性要求的实践需求;学术的中国化以及党理论水平提高所奠定的理论基础。
标签:经验教训;正确路线;实践需要;理论水平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探索终于在延安时期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命题,并且全党形成了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烈意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一时期提出、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中国革命经历的胜利与失败提供的经验和教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经历了一个过程。
在此之前中国革命经历了两次胜利和失败,即“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1]。
第一次大革命期间党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在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不懂得农民力量的重要性;面对共产国际的指挥和领导没有发言权,只能照搬苏联经验;对中国国情缺乏深入了解而教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这一切导致了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分析到敌人的兵力集中在城市,而山区薄弱的实际,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使得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后来王明、博古等人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关于这些经验和教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建国后毛泽东的讲话中得到印证,他说:“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
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P2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P2---P3答:1.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激化。
3.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4.三大理论(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提供思想来源。
5.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努力二、自由人联合体用在《资本论》里,马克思强调要达到的理想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把共产主义社会称为“自由人联合体”.》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他们直接把唯物史观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也曾在《资本论》中,更简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称为“自由人联合体”,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主要形式?【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可以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无论采取国有经济的形式和国有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形式,还是国家在私人垄断企业外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总之,所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主要形式】:(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它既可以通过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也可以通过国有化的方式将一些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但是最终日的都是为垄断资本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P2---P3答:1.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激化。
3.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4.三大理论(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提供思想来源。
5.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努力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P276---P279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1)中国革命之所以要分“两步走”,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性质与革命的特点所决定的。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需要有新民主主义作为工作准备。
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新民主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只有到那时,才能提出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私有制度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革命的全部结果: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其中社会主义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因此,中国革命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1)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革命。
(2) 同时,两者又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
中国革命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③19世纪三大自然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图景,为新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基础.④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为新哲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2.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产生的伟大意义)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其次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而我们需要以马克思基本原理为指导,联系国内大局,联系社会实际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生活,自有酸甜苦辣,就好像调色板。
生活,多姿多彩,就好像一部连续剧,从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
总之,生活需要色彩才会精彩!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实践活动。
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
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第二,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
第三,物质范畴具有深刻的辩证性,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即具有彻底性。
马克思理论
7、 人的发展过程的三大社会形态(三个大的历史阶段)(P18)阶段。
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
这是指商品交换普遍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
第三个历史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阶段。
这是指未来的实行产品经济的共产主义阶段。
8、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P21)所谓统一,主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并且二者的实现是互为条件的。
所谓矛盾,主要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对同一个商品所有者来说是不可能兼得的,而只能是买者得到使用价值,卖者得到价值;商品生产往往会出现使用价值不符合社会需要,或者价值量超过社会购买力的现象。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现实的商品交换来解决。
9、为什么说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P22)一是财富和价值的区别。
财富的源泉不仅是劳动,还有其他生产要素。
商品的价值则是抽象劳动即人类体力和脑力的凝结。
虽然这种凝结也需要依托客观的生产资料,但生产资料在生产中只是转移它已含的价值(前一个劳动过程创造的),而不创造新的价值。
所以,创造价值的源泉只能是投入的活劳动(抽象劳动)。
二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包括一切生产劳动。
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包括越来越扩展的从事各种使用价值生产的“总体工人”的一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它们在今天的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是收入的分配与价值创造的区别。
10、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P24)从其内含的经济机制和直接的经济功能看,作用有二:第一,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
第二,调节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的分配。
1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P2---P3答:1.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激化。
3.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4.三大理论(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提供思想来源。
5.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努力二、自由人联合体用在《资本论》里,马克思强调要达到的理想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把共产主义社会称为“自由人联合体”.》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他们直接把唯物史观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也曾在《资本论》中,更简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称为“自由人联合体”,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主要形式?【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可以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无论采取国有经济的形式和国有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形式,还是国家在私人垄断企业外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总之,所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主要形式】:(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它既可以通过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也可以通过国有化的方式将一些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但是最终日的都是为垄断资本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2)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它既可以由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建立,也可以由国家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形成,还可以由国家收购一部分原私有企业的股份而形成。
总体上说,这种结合仍然是为了解决单纯的私人资本难以解决、需要由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介入的问题。
(3)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促进和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在现实经济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是通过这种在私人企业外部的调节控制,实现其经济职能的。
四、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1、四个服从的原则: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民主选举的原则: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3、定期报告的原则: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4、相互沟通的原则: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
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
党的各级组织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5、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6、禁止个人崇拜的原则: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以上六条基本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它既体现了党内广泛的民主性,又体现了党内高度的集中性,是党内民主与党内集中的有机统一,也是我们党近90年实行民主集中制丰富实践经验的结晶,是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制度的根本依据,是处理党内关系的最高准则。
伍、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答:第一,新民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主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相互联系.紧密衔接,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领导中国革命。
第三,在党的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而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
六、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提出的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第94页: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三者密切配合。
其中武装斗争是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最强有力的工具。
土地革命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
根据地则是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的基地和依托。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7、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第96页:(1)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毛泽东指出,要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民主集中制。
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和国。
”八、毛泽东等领导人对正确处理和少数民族关系论述的基本精神对于正确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毛泽东等领导人有过很好的论述,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也作过一系列正确的规定。
其基本精神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坚持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团结。
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民族团结,是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
汉族和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应该相互团结,相互帮助。
建国初,为贯彻中共中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加强同各族人民的联系,中央人民政府派出4个访问团,分赴西北、西南、中南、东北、内蒙古等地区,向各族人民慰问。
民族团结问题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两种错误倾向都要反对。
第二,按民族聚居程度实行不同级别的区域自治。
1952年8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了政务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民族区域自治,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内,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分别设立省、地、县、乡各级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实行自治。
所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国家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执行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自觉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
第三,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与汉族地区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就使一些少数民族事实上难以完全享受法律所赋予的平等权利。
这种状况若长期得不到改变,必然会对民族团结构成一定的损害。
因此,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出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给予少数民族以切实的帮助,使他们尽快赶上或接近汉族的发展水平,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个创造。
它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
以上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也有的称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各项基本制度。
但无论是那种组织形式,其组织原则都是民主集中制,换句话说,民主集中制是我门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
九、毛泽东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回答黄炎培跳出这个支配时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十、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二是党必须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形成正确的理论和政策,然后,再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十一、事实求是、群众路线、独立民主的关系事实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第167页: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
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三者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占着最重要的位置,起核心地位的作用,是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基础。
群众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出发点,是实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的运动,体现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
“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有哪“三大基本”问题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3.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