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高级考试】射线底片评定技术2019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2 评片环境、设备等要求
1.2.1 环境
评片室应与其他工作岗位隔离,单独布置,室内 应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可以使评片人员免受各种 干扰,能聚精会神地开展评片工作。室内光线应柔和 偏暗,不要全黑,否则,易导致评片人员的视觉疲劳。 评片室亮度一般等于或略低于透过底片的光的亮度。 室内照明应避免直射人眼或在底片上产生反光。观片 灯两侧应有适当台面供放置底片及记录。黑度计、直 尺等仪器和工具应靠近放置,取用方便。在评片前应 经历一定的暗适应时间,从阳光下进入评片室的暗适 应时间一般为5~10min;从一般室内进入评片室的暗 适应时间应不少于30s。
评片尺,应有读数准确的刻度,尺上应有 10×10、10×20、10×30mm的评定框线。
6
1.3 评片人员要求
⑴应经过系统的培训,并通过法定部门考核确认。一 般要求具有RTⅡ级资格证书人员担任。
⑵应具有一定的评片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 ⑶除系统掌握射线检测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焊接、 材料等相关知识。 ⑷应熟悉射线检测标准以及被检测试件的设计制造规 范和有关管理法规。 ⑸应充分了解被检测试件的状况,如材质、焊接和热 处理工艺,以及表面形态等。 ⑹了解所评定底片的射线照相工艺及工艺执行情况。 ⑺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⑻应具有良好的视力。要求矫正视力不低于1.0,近视 力检查应能读出距离400mm处高0.5mm,间隔0.5mm的一 组印刷字母。
观片灯应散热良好,绝缘好,噪声低(<30dB)。
5
1.2.2.2 黑度计 黑度计应读数准确,稳定性好,可测量最大黑
度不小于4.5,测量值误差应≤±0.05,黑度计至少 每6个月核查一次,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每两年校准一 次。
1.2.2.3 评片用工具 放大镜应为2至5倍。评片人可借助放大镜对底
片上缺陷进行细节辨认和微观定性分析,高倍易产 生影像畸变而不采用。
亮度必须可调,以便观察不同黑度底片时满足上述要 求。观察低黑度区域时将光强减小,而在观察高黑度区域 时将光强调大。光源的颜色通常为白色,也可以使用橙色 或黄绿色的光源。
观片灯应有足够大的照明区,一般不小于300mm×80mm, 实际使用时采用遮光板改变照明区域面积,使其略小于底 片尺寸。观察屏各部分照明应均匀,照射到底片上的光应 是散射的。
按以上所述,对评片工作的基本要求可归纳为三个 方面:即底片质量要求,设备环境条件要求和人员条 件要求。
2
1.1 待评底片及资料、标准的要求
1.1.1 底片 待评底片应是按符合标准的射线检测工艺透
照,并经暗室处理且干燥的底片。底片质量要求 见底片自身质量评定部分。 1.1.2 资料、标准
评片人员在开始评片前,要查看相关资料, 了解检测对象(编号、规格、材质、检测部位 等)、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检测技术等级、 合格级别等)、透照工艺(透照方式、透照技术、 射线源、曝光参数、像质计、标记等)等内容。
射线底片评定技术
1 评片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础知识
缺陷是否能够通过射线照相而被检出,取决于若 干环节。
首先,必须使缺陷在底片上留下足以识别的影像, 这涉及到照相质量方面的问题。
其次,底片上的影像应在适当条件下得以充分显示, 以利于评片人员观察和识别,这与观片设备和环境条 件有关。
第三,评片人员对观察到的影像应能作出正确的分 析与判断,这取决于评片人员的知识、经验、技术水 平和责任心。
4
1.2.2 设备 1.2.2.1 观片灯
观片灯主要性能应符合GB/T19802,应有足够的光强度, 能满足评片要求。底片黑度D≤2.5时,要求透过底片的光 强度不低于30cd/m2,底片黑度D>2.5时,要求透过底片的 光强度不低于10cd/m2,为能观察黑度4.5的底片,要求观 片灯的最大亮度应大于3×105cd/m2。
别的条件是ΔD ≥ΔDmin。
9
9
1.4.2.2 表观对比度 表观对比度是指那些对显示缺陷不起作用的所
有光线(Ls),如室内环境光线、底片上缺陷周围 的透过光线等,进入眼体,会使人眼辨别影像黑度 差能力下降,这种下降的黑度差值ΔDa,称为表观 对比度,从式中ΔDa≈ΔD/(1+N’),(式中N’=Ls/L) 看出 Ls越大,N’就越大,即ΔDa越小。所以应尽 量避免那些对显示缺陷不起作用光线进入眼中。
8
1.4.2 表观对比度与观片条件
1.4.2.1 对比度与最小可见对比度
ΔD——对比度(底片上某缺陷影像与周围背景的黑度
差)。
ΔDmin——底片上能够辨认的某一尺寸影像的最小黑
度差,也叫最小可见对比度或识别界限对比度。它反映人
眼对底片影像黑度差的辨别能力,即识别界限对比度
百度文库
ΔDmin数值越小,意味着人眼对底片影像的辨别能力越强。
7
1.4 相关知识
1.4.1 人的视觉特性 人眼对不同颜色的可见光敏感程度不同,在强
光下对颜色变化敏感,在暗处对光的变化敏感。在 较暗的环境中对黄绿色光最敏感,其次是白色,橙 色,而对红光、蓝紫色光都不敏感。人眼难以适应 光强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从亮环境进入暗处应 有一段适应时间(5~10)min。光强的变化会使人 视觉敏感度下降,还容易引起视疲劳,所以观片室 不宜过暗。通常情况下,人眼的目视分辨率是,点 状为0.25mm,线状为0.025mm。更微小的细节要借 助放大镜观察。
10
1.4.2.3 观片条件对识别度的影响 A.底片黑度与识别度的关系
以金属丝像质计为例,金属丝影像的对比度,界限识别 对比度和底片黑度D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可以发现在Ⅰ 区和Ⅲ区由于ΔD<ΔDmin,所以不能识别金属丝的影像, 在Ⅱ区的黑度范围内,由于ΔD ≥ΔDmin,所以能够识别。 通常认为随着底片黑度和观片灯亮度的增加,整个图形会要 向右侧移动,识别效果会更好。
当底片黑度为D1的部位存在黑度为D2的缺陷影像时,
能否识别底片上存在的缺陷,由缺陷影像与周围背景的黑
度差D2-D1,即对应于缺陷的底片对比度ΔD和为辨认缺陷
所需的最小黑度差即识别界限对比度ΔDmin之间的大小关
系来决定。当底片的对比度ΔD比识别界限对比度ΔDmin大
时缺陷能识别,小时缺陷不能识别,即底片上影像能够识
1.2 评片环境、设备等要求
1.2.1 环境
评片室应与其他工作岗位隔离,单独布置,室内 应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可以使评片人员免受各种 干扰,能聚精会神地开展评片工作。室内光线应柔和 偏暗,不要全黑,否则,易导致评片人员的视觉疲劳。 评片室亮度一般等于或略低于透过底片的光的亮度。 室内照明应避免直射人眼或在底片上产生反光。观片 灯两侧应有适当台面供放置底片及记录。黑度计、直 尺等仪器和工具应靠近放置,取用方便。在评片前应 经历一定的暗适应时间,从阳光下进入评片室的暗适 应时间一般为5~10min;从一般室内进入评片室的暗 适应时间应不少于30s。
评片尺,应有读数准确的刻度,尺上应有 10×10、10×20、10×30mm的评定框线。
6
1.3 评片人员要求
⑴应经过系统的培训,并通过法定部门考核确认。一 般要求具有RTⅡ级资格证书人员担任。
⑵应具有一定的评片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 ⑶除系统掌握射线检测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焊接、 材料等相关知识。 ⑷应熟悉射线检测标准以及被检测试件的设计制造规 范和有关管理法规。 ⑸应充分了解被检测试件的状况,如材质、焊接和热 处理工艺,以及表面形态等。 ⑹了解所评定底片的射线照相工艺及工艺执行情况。 ⑺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⑻应具有良好的视力。要求矫正视力不低于1.0,近视 力检查应能读出距离400mm处高0.5mm,间隔0.5mm的一 组印刷字母。
观片灯应散热良好,绝缘好,噪声低(<30dB)。
5
1.2.2.2 黑度计 黑度计应读数准确,稳定性好,可测量最大黑
度不小于4.5,测量值误差应≤±0.05,黑度计至少 每6个月核查一次,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每两年校准一 次。
1.2.2.3 评片用工具 放大镜应为2至5倍。评片人可借助放大镜对底
片上缺陷进行细节辨认和微观定性分析,高倍易产 生影像畸变而不采用。
亮度必须可调,以便观察不同黑度底片时满足上述要 求。观察低黑度区域时将光强减小,而在观察高黑度区域 时将光强调大。光源的颜色通常为白色,也可以使用橙色 或黄绿色的光源。
观片灯应有足够大的照明区,一般不小于300mm×80mm, 实际使用时采用遮光板改变照明区域面积,使其略小于底 片尺寸。观察屏各部分照明应均匀,照射到底片上的光应 是散射的。
按以上所述,对评片工作的基本要求可归纳为三个 方面:即底片质量要求,设备环境条件要求和人员条 件要求。
2
1.1 待评底片及资料、标准的要求
1.1.1 底片 待评底片应是按符合标准的射线检测工艺透
照,并经暗室处理且干燥的底片。底片质量要求 见底片自身质量评定部分。 1.1.2 资料、标准
评片人员在开始评片前,要查看相关资料, 了解检测对象(编号、规格、材质、检测部位 等)、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检测技术等级、 合格级别等)、透照工艺(透照方式、透照技术、 射线源、曝光参数、像质计、标记等)等内容。
射线底片评定技术
1 评片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础知识
缺陷是否能够通过射线照相而被检出,取决于若 干环节。
首先,必须使缺陷在底片上留下足以识别的影像, 这涉及到照相质量方面的问题。
其次,底片上的影像应在适当条件下得以充分显示, 以利于评片人员观察和识别,这与观片设备和环境条 件有关。
第三,评片人员对观察到的影像应能作出正确的分 析与判断,这取决于评片人员的知识、经验、技术水 平和责任心。
4
1.2.2 设备 1.2.2.1 观片灯
观片灯主要性能应符合GB/T19802,应有足够的光强度, 能满足评片要求。底片黑度D≤2.5时,要求透过底片的光 强度不低于30cd/m2,底片黑度D>2.5时,要求透过底片的 光强度不低于10cd/m2,为能观察黑度4.5的底片,要求观 片灯的最大亮度应大于3×105cd/m2。
别的条件是ΔD ≥ΔDmin。
9
9
1.4.2.2 表观对比度 表观对比度是指那些对显示缺陷不起作用的所
有光线(Ls),如室内环境光线、底片上缺陷周围 的透过光线等,进入眼体,会使人眼辨别影像黑度 差能力下降,这种下降的黑度差值ΔDa,称为表观 对比度,从式中ΔDa≈ΔD/(1+N’),(式中N’=Ls/L) 看出 Ls越大,N’就越大,即ΔDa越小。所以应尽 量避免那些对显示缺陷不起作用光线进入眼中。
8
1.4.2 表观对比度与观片条件
1.4.2.1 对比度与最小可见对比度
ΔD——对比度(底片上某缺陷影像与周围背景的黑度
差)。
ΔDmin——底片上能够辨认的某一尺寸影像的最小黑
度差,也叫最小可见对比度或识别界限对比度。它反映人
眼对底片影像黑度差的辨别能力,即识别界限对比度
百度文库
ΔDmin数值越小,意味着人眼对底片影像的辨别能力越强。
7
1.4 相关知识
1.4.1 人的视觉特性 人眼对不同颜色的可见光敏感程度不同,在强
光下对颜色变化敏感,在暗处对光的变化敏感。在 较暗的环境中对黄绿色光最敏感,其次是白色,橙 色,而对红光、蓝紫色光都不敏感。人眼难以适应 光强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从亮环境进入暗处应 有一段适应时间(5~10)min。光强的变化会使人 视觉敏感度下降,还容易引起视疲劳,所以观片室 不宜过暗。通常情况下,人眼的目视分辨率是,点 状为0.25mm,线状为0.025mm。更微小的细节要借 助放大镜观察。
10
1.4.2.3 观片条件对识别度的影响 A.底片黑度与识别度的关系
以金属丝像质计为例,金属丝影像的对比度,界限识别 对比度和底片黑度D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可以发现在Ⅰ 区和Ⅲ区由于ΔD<ΔDmin,所以不能识别金属丝的影像, 在Ⅱ区的黑度范围内,由于ΔD ≥ΔDmin,所以能够识别。 通常认为随着底片黑度和观片灯亮度的增加,整个图形会要 向右侧移动,识别效果会更好。
当底片黑度为D1的部位存在黑度为D2的缺陷影像时,
能否识别底片上存在的缺陷,由缺陷影像与周围背景的黑
度差D2-D1,即对应于缺陷的底片对比度ΔD和为辨认缺陷
所需的最小黑度差即识别界限对比度ΔDmin之间的大小关
系来决定。当底片的对比度ΔD比识别界限对比度ΔDmin大
时缺陷能识别,小时缺陷不能识别,即底片上影像能够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