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角模型
半角模型十五个结论及证明
半角模型十五个结论及证明《探索半角模型的十五个结论及证明》嗨,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索一个超有趣的数学知识——半角模型的十五个结论及证明。
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数学冒险,跟我来呀!一、什么是半角模型呢?半角模型呀,就像是一个神秘的数学宝藏,藏在各种几何图形里。
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在这个图形里出现了一个角,这个角是另外一个大角的一半,这就形成了半角模型。
比如说,在正方形里,一个角是45度,它就是直角90度的一半呢。
这时候啊,就会有好多神奇的结论冒出来。
二、结论一:线段相等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哈。
在正方形ABCD中,∠EAF = 45度(E、F分别在BC、CD 上)。
我们能发现BE + DF = EF。
这是为啥呢?我们可以把△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度,这样AD就和AB重合了。
旋转后的点F变成了F'。
那这个时候呀,我们就会发现△AEF和△AEF'是全等的。
为啥呢?因为AF = AF',∠EAF = ∠EAF' = 45度,AE是公共边啊。
就像两个一模一样的小积木,那EF就等于EF'了,而EF'就是BE + DF呀。
你们说神奇不神奇?这就好比是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了,原本分开的BE和DF,通过旋转这个魔法,就变成了和EF相等的线段。
三、结论二:三角形面积关系还有一个有趣的结论呢。
三角形AEF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BE的面积加上三角形ADF的面积。
这又怎么理解呢?我们刚刚把△ADF旋转到了△ABF'的位置。
那三角形AEF的面积就等于三角形AEF'的面积啦。
而三角形AEF'的面积就是三角形ABE的面积加上三角形ABF'(也就是原来的三角形ADF)的面积。
这就好像是把两个小地块合并起来就等于一个大地块的面积一样。
四、结论三:角平分线如果我们延长CB到G,使得BG = DF,连接AG。
我们会发现AG是∠EAG的角平分线呢。
九年级中考几何模型之半角模型详解
中考几何模型之半角模型【模型由来】半角模型是指:共顶点的两个一大一小的角,其中小角是大角的一半。
如下图中:若小角∠EAD等于大角∠BAC的一半,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半角模型”。
【模型思想】通过旋转变化后构造全等三角形,实线边的转化。
【基本模型】类型一、90°中夹45°(正方形中的半角模型)条件: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边上的点,∠EAF=45°,BD为对角线,交AE于M点,交AF于N点。
结论①:图1、2中,EF=BE+FD;证明:如图3中,将A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F点落在F’处,连接BF’,∴∠EAF’=90°-∠EAF=90°-45°=45°=∠EAF,且AE=AE,AF=AF’,∴△FAE≌△F’AE(SAS),∴EF=EF’,又∠D=∠ABF’=90°,∠ABE=90°,∴∠ABE+∠ABF’=90°+90°=180°,∴F’、B、E三点共线,∴EF’=BE+BF’=BE+DF。
结论②:图2中MN²=BM²+DN²;证明:如图4中,将AN绕点A顺时针旋转90°,N点落在N’处,连接AN’、BN’、MN’,∴∠N’AM=90°-∠EAF=90°-45°=45°=∠MAN,且AM=AM,AN=AN’,∴△MAN’≌△MAN(SAS),∴MN=MN’,又∠ADN=45°=∠ABN ’,∠ABD=45°,∴∠MBN ’=∠ABD+∠ABN ’=45°+45°=90°,∴在Rt △MBN ’中,MN ’²=BM ²+BN ’²,即MN ²=BM ²+BN ’²。
结论③:图1、2中EA 平分∠BEF ,FA 平分∠DFE 。
半角模型定理公式
半角模型定理公式【原创实用版】目录1.半角模型定理的概述2.半角模型定理的公式表示3.半角模型定理的证明4.半角模型定理的应用正文一、半角模型定理的概述半角模型定理是数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定理,主要应用于解决三角函数、微积分等数学问题的计算与求解。
该定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简便的计算方法,为数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半角模型定理的公式表示半角模型定理的公式表示如下:设角 A 的半角为 B,则有:sin(B) = ±√((1 - cos(A))/2)cos(B) = ±√((1 + cos(A))/2)tan(B) = ±√((1 - cos(A))/(1 + cos(A)))三、半角模型定理的证明为了证明半角模型定理,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和角公式进行推导。
以 sin(B) 为例,根据和角公式,有:sin(B) = sin(A/2) * √(1 - cos(A/2))由于 A = 2B,所以 A/2 = B,代入上式得:sin(B) = sin(B) * √(1 - cos(B))进一步化简,得:√(1 - cos(A)) = √(1 - cos(B))由于√(1 - cos(A)) 和√(1 + cos(A)) 的正负号不确定,所以需要加上±号。
同理,可以证明 cos(B) 和 tan(B) 的公式。
四、半角模型定理的应用半角模型定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尤其在解决一些复杂数学问题时,可以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在求解三角函数的值、计算微积分等问题时,都可以利用半角模型定理进行简化。
总之,半角模型定理以其独特的公式表示和简便的计算方法,为数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几何模型之半角模型
半角模型
结论三:∠AEB=∠AEF=∠ANM,∠AFD=∠AEF=∠AMN
半角模型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 .F分别为BC .CD上一点,并且∠EAF=45°,AE .AF分别交对角线于M.N
(3)求证:∠AEB=∠AEF=∠ANM,∠AFD=∠AEF=∠AMN
结论四: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 .F分别为BC .CD上一点,并且∠EAF=45°,AE .AF分别交对角线于M.N
(4)
半角模型
结论五: 作GE⊥BC,证N是DG中点
半角模型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 .F分别为BC .CD上一点,并且∠EAF=45°,AE .AF分别交对角线于M.N
(5)作GE⊥BC,证N是DG中点,AN⊥NE,AN=NE
作FH ⊥DB ,证BM=MH,AM⊥MF,AM=MF
(Q)
(Q)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 .F分别为BC .CD上一点,并且∠EAF=45°,AE .AF分别交对角线于M.N
(6)
半角模型
结论七: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 .F分别为BC .CD上一点,并且∠EAF=45°,AE .AF分别交对角线于M.N
(7)
半角模型
小 结:
“半角模型”①共端点的等线段;②共顶点的倍半角;
结论五:作GE⊥BC,N是DG中点,AN⊥NE,AN=NE
半角模型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 .F分别为BC .CD上一点,并且∠EAF=45°,AE .AF分别交对角线于M.N
(5)作GE⊥BC,N是DG中点,AN⊥NE,AN=NE
作FH ⊥DB ,BM=MH,AM⊥MF,AM=MF
结论六:
半角模型结论及证明
半角模型结论及证明半角模型是指使用坐标原点为两点或多点,考虑以每对对角线边长占比进行分解。
一、半角模型原理半角模型的原理是根据给定的坐标多边形,把这些点拆分成若干个环状,每个环状里的顶点数量都是偶数的多边形,以使每一对对角线边长是一样的,其边长的占比等于2π/N,其中N是所拆分的顶点数量。
二、半角模型的应用(1)用于计算机图形学。
如有一个多边形,想把它拆分成若干边数相等的多边形,就可以利用半角模型,将多边形一分为二,将每一对对角线边长占比分解。
(2)用于求解由多条曲线特点或逆时针走向组成的图形。
例如,当用铅笔画出一个圆形,先画一把半径等于一半圆周长的角,然后把圆形拆分成四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用半角模型,一次画出一整圆。
三、半角模型的证明假设多边形的直角坐标原点是(0,0),且给定的多边形有N个顶点,对角线的边长占比是2π/n,则可以证明,凡是要使用半角模型拆分多边形,必须保证多边形的边长占比与2π/n相等。
首先,设从给定多边形的第一个顶点开始,往后逆时针经过的第i个顶点的坐标是(x_i,y_i),最终能够得到的多边形的边长:ab=∑_(i=1)^N▒r↑i其中,r↑i表示第i条边的长度,由勾股定理可以求出:r↑i=(x_i-x__(i-1))^2+(y_i-y__(i-1))^2因此,多边形的面积:A=ab/2最后,把这两个式子带入:A=(1/2)∑_(i=1)^N▒(x_i-x__(i-1))^2+(y_i-y__(i-1))^2以上就是半角模型的证明。
综上所述,半角模型具有明确的原理,并能够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应用。
它可以把多边形拆分成若干边数相等的多边形,使得每一对对角线边长的占比等于2π/N,其中N是给定的顶点数量。
此外,半角模型的证明也得到了佐证。
半角模型讲解及相关应用
半角模型讲解及相关应用半角模型(Half-angle model)是一种用于计算力学中的机械杆件受力、应力和变形的方法。
它基于假设杆件的横截面保持平面且只发生平面应力状态的假设,并将力和应力分解为弧度和半径的函数。
半角模型通常应用于简化复杂结构的问题,可以得到精确且一致的结果,同时减少了计算的复杂性。
半角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将杆件按照弧度和横截面半径进行划分,并将每个划分面内的受力和应力分解为切向力和切向应力。
然后使用平衡方程和应力平衡方程来求解每个划分面的受力和应力。
最后将受力和应力沿杆件长度进行积分,得到整个杆件的受力和应力分布。
半角模型可以应用于各种力学问题中,例如梁的弯曲和剪切、轴的转动和屈服等。
它可以用来解决结构力学、固体力学、材料力学等领域中的问题。
在结构力学中,半角模型可以用来求解梁的弯矩分布和挠度分布。
通过将梁按照弧度和横截面半径进行划分,并将每个划分面的受力和应力分解为切向力和切向应力,可以得到每个切面上的微分力和微分应力。
然后利用平衡方程和应力平衡方程,可以求解每个切面上的受力和应力。
最后将受力和应力沿梁的长度进行积分,就可以得到整个梁的弯矩分布和挠度分布。
在固体力学中,半角模型可以用来求解杆件的应力和变形。
通过将杆件按照弧度和横截面半径进行划分,并将每个划分面的受力和应力分解为切向力和切向应力,可以得到每个切面上的微分力和微分应力。
然后利用平衡方程和应力平衡方程,可以求解每个切面上的受力和应力。
最后将受力和应力沿杆件的长度进行积分,就可以得到整个杆件的应力和变形。
在材料力学中,半角模型可以用来求解材料的屈服和断裂。
通过将材料按照弧度和横截面半径进行划分,并将每个划分面的受力和应力分解为切向力和切向应力,可以得到每个切面上的微分力和微分应力。
然后利用平衡方程和应力平衡方程,可以求解每个切面上的受力和应力。
最后将受力和应力沿材料的长度进行积分,就可以得到整个材料的屈服和断裂情况。
总结起来,半角模型是一种用于计算力学中机械杆件受力、应力和变形的方法。
全等三角形模型之 - 半角模型
半角模型(一)把过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引两条射线,使两条射线的夹角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一半这样的模型称为半角模型。
1、常见的图形正方形,正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
特点:①大角内部有一小角,且小角角度是大角角度的一般②大角的两边相等,保证旋转之后能够完全重合③大角的两边与其他两边形成的两个角互补,保证旋转之后的两个三角形两边能在同一直线上2、解题思路①将半角两边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到一边合并形成新的三角形;②证明与半角形成的三角形全等;③通过全等的性质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二、基本模型1、正方形内含半角例题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边上的点,∠EAF=45°,求证:EF=BE+DF。
2、等边三角形内含半角例题2、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 D 是△ABC 外一点,DB = DC 且∠BDC = 120°,∠EDF = 60°,DE ,DF 分别交AB ,AC 于点E , F 。
求证:EF = BE + CF3、等腰直角三角形内含半角例题3、如图,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D ,E 在BC 上,且满足∠DAE = 45°。
求证:DE^2 = BD^2 + CE^2半角模型练习(二)条件:ABCD为正方形,∠MAN=45°,AM 与AN 分别与BC 边和CD 边交与M,N 两点,连接MN.思路:1、旋转辅助线;①延长CD 到E ,使ED=BM ,连AE 或延长CB 到F ,使FE=DM ,连AF②将三角形AN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三角形ABF 。
注意:旋转需证F,B.M 三点共线结论:MN=BM+DN(2)C 三角形CMN=2AB(3)AM,AN 分别平分∠BMN,∠MND2、翻转(对称)辅助线:①做AP 垂直MN ,交MN 于点P②将三角形AND,三角形ABM 分别沿着AM,AM 翻转,但一定要证明M,P ,N 三点共线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点EF 分别是在AD ,CD 上,若∠EBF=45°,则三角形EDF 的周长等于多少?例题: 已知,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且∠EAF=45°,我们把这种模型称为“半角模型”,在解决“半角模型”问题时,旋转时一种常用的方法.(1)在图1中,连接EF ,为了证明结论“EF=BE+DF ”,小明将△AD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解答了这个问题,请按小明的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2)如图2,当∠EAF 的两边分别与CB 、D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F ,连接EF ,试探究线段EF 、BE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半角模型经典例题
半角模型经典例题摘要:一、半角模型的概念与性质1.半角模型的定义2.半角模型的性质二、半角模型的求解方法1.解析法2.数值法3.符号法三、半角模型的经典例题解析1.例题一2.例题二3.例题三四、半角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应用场景一2.应用场景二3.应用场景三正文:半角模型是一种在数学、物理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模型,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本文将首先介绍半角模型的概念与性质,然后探讨半角模型的求解方法,接着通过解析经典例题来加深对半角模型的理解,最后讨论半角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半角模型的概念与性质半角模型是一个数学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实际问题简化为一个具有特定性质的数学问题。
半角模型的定义如下:(定义)设函数f(x) 满足以下条件:1.f(x) 在区间[0,π/2] 上连续;2.f(0)=f(π/2)=0.3.0<f(x)<f(π/2) for 0<x<π/2.则称f(x) 为半角模型。
半角模型具有以下性质:(性质1)半角模型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性质2)半角模型的导数在x=0 和x=π/2 处不存在;(性质3)半角模型的二阶导数在x=0 处为正,在x=π/2 处为负。
二、半角模型的求解方法半角模型的求解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解析法、数值法、符号法。
1.解析法:通过求导、积分等数学方法,对半角模型的解析式进行求解。
2.数值法: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如牛顿法、梯度下降法等,对半角模型的数值进行求解。
3.符号法:通过计算机符号计算工具,如Mathematica、Maple 等,对半角模型的符号表达式进行求解。
三、半角模型的经典例题解析以下是三个半角模型的经典例题:1.例题一:求半角模型f(x)=x^2 的解析式。
解析:根据半角模型的定义,可知f(x)=x^2 满足半角模型的性质。
因此,f(x)=x^2 是一个半角模型。
2.例题二:求半角模型f(x)=sin(x) 在区间[0,π/2] 上的数值解。
数学半角模型
数学半角模型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的科学。
在数学的研
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半角模型的概念。
什么是半角模型呢?半角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它描述的是一个
物理实体在“半角”(即从侧面或者45度角)观察时的形状。
对于很
多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半角模型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以便我们
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物体。
比如说,我们可以用半角模型研究一个立方体或者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或者一个球体的体积、表面积。
此外,半角模型还可以用来
描述许多复杂的物体,例如空间几何体、棱柱体、金字塔等。
如果我们希望更深入了解半角模型,我们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数
学书籍或者论文。
通常情况下,半角模型会用数学公式或者图形进行
描述。
在学习半角模型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例如
立体几何、三角函数、向量等等。
总之,半角模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提供很多有用
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通过认
真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为未来的数
学研究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半角模型所有结论及证明过程
半角模型所有结论及证明过程一、引言半角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半角度下的投射情况。
本文将探讨半角模型的所有结论及证明过程,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模型的原理和应用。
二、模型的定义在描述物体在半角度下的投射情况时,我们可以使用半角模型。
半角模型可以将物体分割成多个小区域,然后对每个小区域进行投射。
通过将所有小区域的投射结果合并起来,就可以得到整个物体在半角度下的投射情况。
三、结论一:半角模型的投射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首先我们需要证明半角模型的投射结果与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假设一个物体在实际情况下的形状是一个圆柱体,我们使用半角模型对其进行投射。
我们可以证明,通过半角模型投射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下的投射结果是一致的。
证明过程:我们将圆柱体分割成多个小区域,然后对每个小区域进行投射。
由于圆柱体是对称的,所以每个小区域的投射结果都是一致的。
通过将所有小区域的投射结果合并起来,就可以得到整个圆柱体的投射结果。
因此,半角模型的投射结果与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四、结论二:半角模型的投射结果可以用来计算光线的反射和折射除了可以描述物体在半角度下的投射情况,半角模型还可以用来计算光线的反射和折射。
通过将光线投射到物体表面上,我们可以得到光线在物体内部的传播情况。
这样就可以计算光线在物体内部的反射和折射情况。
证明过程:假设一个光线以一定的角度斜射到物体表面上,我们可以使用半角模型来计算光线在物体内部的传播情况。
通过将光线投射到物体的表面上,并考虑物体的形状和折射率,我们可以得到光线在物体内部的传播路径。
这样就可以计算光线在物体内部的反射和折射情况。
五、结论三:半角模型可以用来设计光学系统最后,我们还可以利用半角模型来设计各种光学系统。
通过将光线投射到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上,我们可以得到光线在物体内部的传播情况。
这样就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光学系统,用来实现不同的光学效果。
证明过程: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光学系统,可以将入射的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
半角模型
半角模型
1、产生条件:共顶点、等线段,一个小角等于大角的一半,对角互补的四边形。
2、常见形式:图形中,往往出现90°套45°的情况,或者120°套60°的情况,还有2α套α的情况。
求证的结论一般是“a+b=c 或者a -b=c ”。
3、解题方法: 通过辅助线“截长补短”,构造全等三角形,转移边角。
旋转移位造全等,翻折分割构全等。
4、经典题型:
4.1、正方形半角模型:90°→ 45°
例1、如图,正方形ABCD 中,∠EAF=45°。
求证: (1)EF=BE+DF . (2)∠EFC 周长 = 2AB (3)EA 平分∠BEF
变式训练:
如图,正方形ABCD 中,∠EAF=45°。
求证:EF=DF - BE
B
B
4.2、等腰直角三角形半角模型:90°→ 45°
例2、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中∠BAC=90°,∠EAF=45°,求证:BE 、EF 、CF 的数量关系。
变式训练:
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中∠BAC=90°,∠EAF=45°,求证:BE 2 + CF 2 = EF 2。
八年级数学第九章 半角模型
第九章半角模型模型1【倍长中线或类中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已知如图:2∠2=12∠AOB;②OA=OB。
连接F′B,将△FOB绕点O旋转至△FOA的位置,连接F′E、FE,可得△OEF′≌△OEF。
模型分析(1)半角模型的命名:存在两个角度是一半关系,并且这两个角共顶点;(2)通过先旋转全等再轴对称全等,一般结论是证明线段和差关系;(3)常见的半角模型是90°含45°,120°含60°。
模型实例例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它的两边分别交线段CB、DC 于点M、N。
(1)求证:BM+DN=MN;(2)作AH⊥MN于点H,求证:AH=AB。
例2.在等边△ABC的两边AB、AC上分别有两点M、N,D为△ABC外一点,且∠MDN=60°,∠BDC=60°,BD=DC。
探究:当M、N分别在线段AB、AC上移动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
(1)如图①,当DM=DN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②,当DM≠DN时,猜想(1)问的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C=180°,E、F分别是BC、CD延长线上的点,且∠EAF=12∠BAD。
求证:EF=BE-FD。
热搜精练1.如图,正方形ABCD,M在CB延长线上,N在DC延长线,∠MAN=45°。
求证:MN=DN-BM。
2.已知,如图①,在Rt△ABC中,∠BAC=90°,AB=AC,点D、E分别为线段BC上两动点,若∠DAE=45°。
探究线段BD、DE、EC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明的思路是:把△AE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连接E′D,使问题得劲解决。
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以下问题:(1)猜想BD、DE、EC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2)当动点E在线段BC上,动点D运动到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其它条件不变,(1)中探究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半角模型专题
半角模型半角模型是指:从正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夹角为45°的两条射线,并连结它们与该顶点的两对边的交点构成的基本平面几何模型。
由于两射线的夹角是正方形一个内角的一半,故名半角模型,又称“角含半角模型”。
其中,将45°角的两边及其对边围成的三角形称为“半角三角形”(即图中的△AEF)半角模型的条件:共顶点、等线段,一个小角等于大角的一半,对角互补的四边形。
半角模型的结论:1.半角模型中射线与端点对边交点的连线长等于端点两相邻点到各自最近交点的距离和。
即:如图中,EF=BE+DF。
2.∠BEA=∠FEA ,∠DFA=∠EFA3.射线截端点两对边所得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相等时,其斜边长取到最小值,其面积取到最大值。
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边BC上的一点,点F在边CD的延长线上,且BE=DF,连接EF交边AD于点G.过点A作AN⊥EF,垂足为点M,交边CD于点N.若BE=5,CN=8,则线段AN的长为.2.如图,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CD,BC上,且∠EAF=45°,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连接BD交AF于点M,DE=2,BF=3,则GM=.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B=90°,DE⊥AB,垂足为E,且DE=EB=5,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4.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F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EDF=45°,将△AD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CDM.若AE=1,则MF的长为.5.在正方形ABCD中,∠MAN=45°,该角可以绕点A转动,∠MAN的两边分别交射线CB,DC于点M,N.(1)当点M,N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和DC上时(如图1),线段BM,DN,MN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你的猜想是:,并加以证明.(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如果△CMNF的周长为2.求∠MAN的度数(3)当点M,N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和D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线段BM,DN,MN 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发生变化吗?证明你的结论.6.(2019春•瑶海区期末)通过类比联想、引申拓展研究典型题目,可达到解一题知一类的目的.下面是一个案例,先阅读再解决后面的问题:原题:如图1,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EAF=45°,连接EF,求证:EF=BE+DF.解题分析:由于AB=AD,我们可以延长CD到点G,使DG=BE,易得∠ABE=∠ADG=90°,可证△ABE≌△ADG再证明△AFG≌△AFE,得EF=FG=DG+FD=BE+DF问题(1):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BAD.求证:EF=BE+FD;问题(2):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B=∠D=90°,∠BAD=120°,AB=AD=1,点E、F分别在四边形ABCD的边BC、CD上,且∠EAF=60°,求此时△CEF的周长.7.(2018•开江县二模)阅读材料并解答问题:探究: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正方形ABCD,点E、F分别为BC、CD边上的点,且∠EAF=45°,求证:BE+DF=EF.小明是这样思考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将这些分散的线段集中到同一条线段上.他先后尝试了平移、翻折、旋转的方法,发现通过旋转可以解决此问题.他的方法是将△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如图1),此时GE即是BE+DF.请回答:在图1中,∠GAF的度数是.理解:如图2,已知Rt△ABC中,∠ACB=90°,AC=BC,点D、E在斜边AB上,且∠DCE=45°,请写出AD、DE、BE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应用:如图3,正方形ABCD中,△AMN的顶点M、N分别在BC、CD边上,AH⊥MN,且AH =AB,连接BD分别交AM、AN于点E,若MH=2,NH=3,DF=2,求AH、EF的长.8.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1,点A(a,b),AB⊥x轴于点B,并且满足.(1)试判断△AOB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连OC并作OD⊥OC,且OD=OC,连AD交x轴于点E,试求点E的坐标.(3)如图3,若点M为点B的左边x轴负半轴上一动点,以AM为一边作∠MAN=45°交y 轴负半轴于点N,连MN,在点M运动过程中,试猜想式子OM+MN﹣ON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这个不变的值;若发生变化,试求它变化的范围.9.(2015秋•和平区校级期中)在等边△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N,D 为△ABC为外一点,且∠MDN=60°,∠BDC=120°,BD=DC.探究:当M、N分别在直线AB、AC上移动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及△AMN的周长Q与等边△ABC的周长L的关系.(1)如图1,当点M、N分别在边AB、AC上,且DM=DN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此时=(直接写出结果);(2)如图2,点M、N边分别在AB、AC上,且当DM≠DN时,猜想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如图3,当M、N分别在边AB、CA的延长线上时,猜想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4)在(3)问的条件下,若此时AN=x,则Q=(用x、L表示,直接写出结果).10.问题背景:如图1:在四边形ABC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探索延伸: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实际应用: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8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1.5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11.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AH⊥MN于点H.(1)如图①,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请你直接写出AH与AB的数量关系:;(2)如图②,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1)中发现的AH与AB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请写出理由,如果成立请证明;(3)如图③,已知∠MAN=45°,AH⊥MN于点H,且MH=2,AH=6,求NH的长.(可利用(2)得到的结论)1.【解答】解:如图,连接AE,AF,EN,∵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AD,BC=CD,∠ABE=∠BCD=∠ADF=90°,∵BE=DF,∴△ABE≌△ADF(SAS),∴∠BAE=∠DAF,AE=AF,∴∠EAF=90°,∴△EA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N⊥EF,∴EM=FM,∠EAM=∠FAM=45°,∴△AEM≌△AFM(SAS),△EMN≌△FMN(SAS),∴EN=FN,设DN=x,∵BE=DF=5,CN=8,∴CD=CN+DN=x+8,∴EN=FN=DN+DF=x+5,CE=BC﹣BE=CD﹣BE=x+8﹣5=x+3,在Rt△ECN中,由勾股定理可得:CN2+CE2=EN2,即82+(x+3)2=(x+5)2,解得:x=12,∴DN=12,AD=BC=BE+CE=5+x+3=20,∴AN===4,故答案为:4.2.【解答】解:连接GE交AF于点O,∵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D=∠ABF=∠ADE=∠C=90°,AB=AD=BC=DC,AD∥BC,∵∠EAF=45°,∴∠BAF+∠DAE=∠BAD﹣∠EAF=90°﹣45°=45°,由旋转得:AE=AG,∠ABF=∠ADE=90°,BG=DE=2,∠BAG=∠DAE,∴∠BAG+∠BAF=45°,∵∠ABF=∠ABG=90°,∴∠GBC=∠ABG+∠ABF=180°,∴点G、B、F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BF=3,∴FG=BG+BF=2+3=5,∴△GAF≌△EAF(SAS),∴FG=FE=5,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x,∴CF=x﹣3,CE=x﹣2,在Rt△ECF中,FC2+EC2=EF2,∴(x﹣3)2+(x﹣2)2=52,∴x=6或x=﹣1(舍去),∴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在Rt△ABF中,AF===3,∵AD∥BC,∴∠DAM=∠MFB,∠ADM=∠MBF,∴△ADM∽△FBM,∴===2,∴AM=AF=2,在Rt△ADE中,AE===2,∵AG=AE,FG=FE,∴AF是EG的垂直平分线,∴∠AOE=90°,∵∠EAF=45°,∴AE=AO,∴AO=2,∴点M与点O重合,∴EG=2GM,在Rt△ECG中,EC=DC﹣DE=6﹣2=4,GC=BC+GB=6+2=8,∴EG===4,∴GM=2,故答案为:2.3.【解答】解:把Rt△DEA以绕D按逆时针旋转90°,如图:∵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A与C重合,∠A=∠DCE′,∠E′=∠AED=90°.∵在四边形ABCD中,∠ADC=∠B=90°,∴∠A+∠DCB=180°,∴∠DCE′+∠DCB=180°,即点B、C、E′在同一直线上,∵∠DEB=∠E′=∠B=90°,∴S矩形DEBE′=DE×BE=5×5=25,∵S矩形DEBE′=S四边形DEBC+S△DCE,∵S四边形ABCD=S四边形DEBC+S△ADE=S四边形DEBC+S△DCE,∴S四边形ABCD=S矩形DEBE=25.故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5.故答案为:25.4.【解答】解:∵△ADE逆时针旋转90°得到△CDM,∴∠A=∠DCM=90°,DE=DM,∴∠FCM=∠FCD+∠DCM=180°,∴F、C、M三点共线,∵∠EDM=∠EDC+∠CDM=∠EDC+∠ADE=90°,∴∠EDF+∠FDM=90°,∵∠EDF=45°,∴∠FDM=∠EDF=45°,在△DEF和△DMF中,,∴△DEF≌△DMF(SAS),∴EF=MF,设EF=MF=x,∵AE=CM=1,且BC=3,∴BM=BC+CM=3+1=4,∴BF=BM﹣MF=BM﹣EF=4﹣x,∵EB=AB﹣AE=3﹣1=2,在Rt△EBF中,由勾股定理得EB2+BF2=EF2,即22+(4﹣x)2=x2,解得:x=,∴MF=.故答案为:.5.【解答】证明:(1)猜想:BM+DN=MN,证明如下:如图1,在MB的延长线上,截取BE=DN,连接AE,在△ABE和△ADN中,∴△ABE≌△ADN(SAS),∴AE=AN,∠EAB=∠NAD,∵∠BAD=90°,∠MAN=45°,∴∠BAM+∠DAN=45°,∴∠EAB+∠BAM=45°,∴∠EAM=∠NAM,在△AEM和△ANM中,∴△AEM≌△ANM(SAS),∴ME=MN,又ME=BE+BM=BM+DN,∴BM+DN=MN;故答案为:BM+DN=MN;(3)延长CD至E'使DE'=BE,连接AE',由(1)知,△ADE'≌△ABE(SAS),∴AE'=AE,∠DAE'=BAE,设BE=x,DF=y,∵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CE=1﹣x,CF=1﹣y,∵△CEF的周长为2,∴CE+CF+EF=2,∴1﹣x+1﹣y+EF=2,∴EF=x+y=BE+DF=DE'+DF=E'F,在△E'AF和△EAF中,,∴△E'AF≌△EAF(SSS),∴∠E'AF=∠EAF,∴∠DAE'+∠DAF=∠BAE+∠DAF=∠EAF,∵∠DAF+∠EAF+∠BAE=90°,∴∠MAN=45°(2)DN﹣BM=MN.证明如下:如图2,在DC上截取DF=BM,连接AF,△ABM和△ADF中,∴△ABM≌△ADF(SAS),∴AM=AF,∠BAM=∠DAF,∴∠BAM+∠BAF=∠BAF+∠DAF=90°,即MAF=∠BAD=90°,∵∠MAN=45°,∴∠MAN=∠FAN=45°,在△MAN和△FAN中,∴△MAN≌△FAN(SAS),∴MN=NF,∴MN=DN﹣DF=DN﹣BM,∴DN﹣BM=MN.6.【解答】证明:(1)在CD的延长线上截取DG=BE,连接AG,如图2,∵∠ADF=90°,∠ADF+∠ADG=180°,∴∠ADG=90°,∵∠B=90°,∴∠B=∠ADG=90°,∵BE=DG,AB=AD,∴△ABE≌△ADG(SAS),∴∠BAE=∠DAG,AG=AE,∴∠EAG=∠EAD+∠DAG=∠EAD+∠ABE=∠BAD,∵∠EAF=∠BAD,∵∠EAG=∠EAG=(∠EAF+∠FAG),∴∠EAF=∠FAG,又∵AF=AF,AE=AG,∴△AEF≌△AFG(SAS),∴EF=FG=DF+DG=EB+DF;(2)解:连接AC,如图3,∵AB=AD,BC=CD,AC=AC,∴△ABC≌△ADC(SSS).∴∠DAC=∠BAC,∴∠BAC=∠BAD=60°,∵∠B=90°,AB=1,∴在Rt△ABC中,AC=2,BC===,由(1)得EF=BE+DF,∴△CEF的周长=CE+CF+EF=2BC=2.7.【解答】解:探究:延长CB至G,使BG=D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G=∠D=90°,AB=AD,∴△ABG≌△ADF(SAS),∴∠BAG=∠DAF,∴∠FAG=∠BAG+∠ABE+∠EAF=∠DAF+∠BAE+∠EAF=90°,∵∠EAG=∠BAG+∠BAE=∠DAF+∠ABE=∠BAD﹣∠EAF=45°=∠EAF,∵AE=AE,∴△AEG≌△AEF(SAS),∴EF=EG=BE+BG=BE+DF,故答案为90°;理解:如图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B=45°,AC=BC逆时针旋转△BCE至△ACF,∴△BCE≌△ACF,∴AF=BE,∠CAF=∠B=45°,∴∠DAF=∠CAF+∠BAC=90°,连接DF,根据勾股定理得,DF2=AF2+AD2=BE2+AD2,∵△CAF≌△CBE,∴CF=CF,∠ACF=∠BCE,∴∠DCF=∠ACF+∠ACD=∠ACD+∠BCE=90°﹣∠DCE=45°=∠DCE,∵CD=CD,∴△CDF≌△CDE,∴DE=DF,∴DE2=BE2+AD2;应用: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D=90°,∵AH⊥MN,∴∠AHE=∠B=90°,在Rt△AMB和Rt△AMH中,,∴Rt△AMB≌Rt△AMH,∴∠MAB=∠MAH,BM=MH=2,同理可证Rt△AND≌Rt△ANH,∴∠NAD=∠NAH,DN=NH=3∴2∠MAH+2∠NAH=90°,∴∠MAH+∠NAH=45°,∴∠MAN=45°.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CM=a﹣2,CN=a﹣3,根据勾股定理得,(a﹣2)2+(a﹣3)2=25,∴a=﹣1(舍)或a=6∴BC=6,∴BD=6,由(1)可知∠EAF=45°,∵AB=AD,∠BAD=90°,由探究发现得BE2+DF2=EF2,设EF=x,∵BD=6,DF=2.∴BE=6﹣2﹣x=4﹣x,∴(4﹣x)2+(2)2=x2,解得x=,∴EF=.8.【解答】解:(1)△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2a+b+6=0,a﹣b+12=0,∴a=﹣6,b=6,∴点A(﹣6,6),∵AB⊥x轴,∴AB=BO=6,∠ABO=90°,∴△AB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图2,过点D作DH⊥OB于H,∴∠DHO=∠CBO=90°,∴∠BCO+∠BOC=∠DOH+∠COB,∴∠DOH=∠BCO,又∵CO=DO,∠DHO=∠CBO=90°,∴△BCO≌△HOD(AAS),∴DH=BO,BC=OH,∵点C是AB的中点,∴AC=BC=3,∴OH=3,BH=BO﹣OH=3,∵AB=DH,∠AEB=∠DEH,∠ABE=∠DHE=90°,∴△ABE≌△DHE(AAS),∴BE=EH=,∴OE=OH+EH=,∴点E(﹣,0);(3)OM+MN﹣ON的值不变,理由如下:过点A作AP⊥MO于P,AQ⊥y轴于Q,AG⊥AM交y轴G,∴AP=AQ=6,∠PAQ=90°=∠MAG,∴∠PAM=∠GAQ,又∵∠APM=∠AQG=90°,∴△APM≌△AQG(ASA),∴AM=AG,MP=QG,∵∠MAN=45°,∴∠MAN=∠GAN=45°,又∵AN=AN,∴△ANM≌△ANG(SAS),∴MN=GN,∴OM+MN﹣ON=OP+MP+GN﹣ON=6+MP+ON+OG﹣ON=6+QG+OG=6+6=12.9.【解答】解:(1)如图1,猜想:MN=BM+NC,理由是:∵DM=DN,∠MDN=60°,∴△MDN是等边三角形,∴MN=DM=DN,∵∠BDC=120°,BD=DC,∴∠DBC=∠DCB=30°,∵△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DBM=∠DCN=90°,∵BD=CD,DM=DN,∴Rt△DBM≌Rt△DCN,∴∠BDM=∠CDN=30°,BM=CN,∴DM=2BM,∴DM=MN=2BM=BM+NC,∵AB=AC,BM=CN,∴AM=AN,∵∠A=60°,∴△AMN是等边三角形,∴△AMN的周长Q=3MN=6BM,等边△4BC的周长L=3AB=3(AM+BM)=9BM,∴=,故答案为:MN=BM+NC,;(2)MN=BM+CN,如图2,延长AC到E,使CE=BM,连接DE,∵△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BD=CD,∠BDC=120°,∴∠DBC=∠DCB=30°,∴∠ABC+∠DBC=∠ACB+∠DCB,即∠ABD=∠ACD=90°,∴∠DCE=180°﹣∠ACD=180°﹣90°=90°,在Rt△DBM和Rt△DCE中,∵,∴△DBM≌△DCE(HL),∴DM=DE,∠BDM=∠CDE,∵∠BDC=120°,∠MDN=60°,∴∠BDM+∠CDN=120°﹣60°=60°,即∠CDE+∠CDN=60°,∴∠NDE=60°,在△MDN和△EDN中,∵,∴△MDN≌△EDN(SAS),∴MN=NE,∵NE=CN+CE,CE=BM,∴MN=BM+CN;(3)CN=BM+MN;在NC上截取CF=BM,连接DF,由(2)知:∠ABD=∠ACD=90°,∴∠MBD=180°﹣90°=90°,在△DBM和△DCF中,∵,∴△DBM≌△DCF(SAS),∴∠BDM=∠CDF,DM=DF,∵∠MDN=∠BDM+∠BDN=∠CDF+∠BDN=60°∵∠BDC=120°,∴∠NDF=60°,在△MDN和△FDN中,∵,∴△MDN≌△FDN(SAS),∴MN=NF,∵CN=NF+CF,CF=BM,∴CN=MN+BM;(4)如图3,∵等边△ABC的周长为L,∴AB=,△AMN的周长Q=MN+AN+AM,=FN+AN+AB+BM,=AN+AF+AN+AB+CF,=2x+2AB,=2x+L,故答案为:2x+L.10.【解答】解:(1)EF=BE+DF,证明如下:在△ABE和△ADG中,,∴△ABE≌△ADG(SAS),∴AE=AG,∠BAE=∠DAG,∵∠EAF=∠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在△AEF和△GAF中,,∴△AEF≌△AGF(SAS),∴EF=FG,∵FG=DG+DF=BE+DF,∴EF=BE+DF;故答案为EF=BE+DF.(2)结论EF=BE+DF仍然成立;理由: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如图②,在△ABE和△ADG中,,∴△ABE≌△ADG(SAS),∴AE=AG,∠BAE=∠DAG,∵∠EAF=∠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在△AEF和△GAF中,,∴△AEF≌△AGF(SAS),∴EF=FG,∵FG=DG+DF=BE+DF,∴EF=BE+DF;(3)如图③,连接EF,延长AE、BF相交于点C,∵∠AOB=30°+90°+(90°﹣70°)=140°,∠EOF=70°,∴∠EOF=∠AOB,又∵OA=OB,∠OAC+∠OBC=(90°﹣30°)+(70°+50°)=180°,∴符合探索延伸中的条件,∴结论EF=AE+BF成立,即EF=1.5×(60+80)=210海里.答: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是210海里11.【解答】解:(1)∵正方形ABCD,∴AB=AD,∠B=∠D=∠BAD=90°,在Rt△ABM和Rt△ADN中,,∴Rt△ABM≌Rt△ADN(SAS),∴∠BAM=∠DAN,AM=AN,∵∠MAN=45°,∴∠BAM+∠DAN=45°,∴∠BAM=∠DAN=22.5°,∵∠MAN=45°,AM=AN,AH⊥MN∴∠MAH=∠NAH=22.5°,∴∠BAM=∠MAH,在Rt△ABM和Rt△AHM中,,∴Rt△ABM≌Rt△AHM(AAS),∴AB=AH,故答案为:AB=AH;(2)AB=AH成立,理由如下:延长CB至E,使BE=DN,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D=∠ABE=90°,∴Rt△AEB≌Rt△AND(SAS),∴AE=AN,∠EAB=∠NAD,∵∠DAN+∠BAM=45°,∴∠EAB+∠BAM=45°,∴∠EAM=45°,∴∠EAM=∠NAM=45°,又AM=AM,∴△AEM≌△ANM(SAS),∵AB,AH是△AEM和△ANM对应边上的高,∴AB=AH.(3)分别沿AM,AN翻折△AMH和△ANH,得到△ABM和△AND,分别延长BM和DN交于点C,如图:∵沿AM,AN翻折△AMH和△ANH,得到△ABM和△AND,∴AB=AH=AD=6,∠BAD=2∠MAN=90°,∠B=∠AHM=90°=∠AHN=∠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H=AB=BC=CD=AD=6.由(2)可知,设NH=x,则MC=BC﹣BM=BC﹣HM=4,NC=CD﹣DN=CD﹣NH=6﹣x,在Rt△MCN中,由勾股定理,得MN2=MC2+NC2,∴(2+x)2=42+(6﹣x)2,解得x=3,∴NH=3.。
半角模型定理公式
半角模型定理公式半角模型定理,也称为半角模型定理定理,是数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定理。
它是概率论与统计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数学推理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半角模型定理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定理。
半角模型定理的定义:半角模型定理是基于概率论的一个数学定理。
它指出,在一个试验中,若事件A与事件B互斥(即两者不可能同时发生),则事件A的概率与事件B的概率之和等于1。
如果记事件A的概率为P(A),事件B的概率为P(B),则半角模型定理可以表示为:P(A) + P(B) = 1其中,P(A)和P(B)分别表示事件A和事件B发生的概率。
半角模型定理的性质:半角模型定理具有以下几个性质:1. 互斥性:半角模型定理基于事件A与事件B的互斥性,即两者不可能同时发生。
2. 概率之和等于1:根据半角模型定理,事件A的概率与事件B的概率之和等于1。
这意味着在一个完整的试验中,事件A或事件B必然会发生。
3. 推广性:半角模型定理可以推广到多个事件的情况。
如果有多个互斥事件A₁、A₂、...、An,它们的概率分别为P(A₁)、P(A₂)、...、P(An),那么它们的概率之和也等于1。
半角模型定理的应用:半角模型定理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抛硬币问题:当抛一枚公正的硬币时,正面朝上的概率为0.5,反面朝上的概率也为0.5。
根据半角模型定理,正反两面的概率之和为1。
2. 样本空间划分:在统计学中,样本空间是指所有可能的结果的集合。
根据半角模型定理,样本空间可以被划分为互斥的事件,并且它们的概率之和等于1。
3. 置信度与显著性水平:在假设检验中,置信度和显著性水平是两个重要的统计概念。
根据半角模型定理,置信度与显著性水平的和等于1。
总结:半角模型定理是概率论与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指出在互斥事件中,概率之和等于1。
半角模型定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概率事件和统计推理的基本原理。
半角模型经典例题
半角模型经典例题摘要:一、半角模型的概念与特点1.半角模型的定义2.半角模型的核心思想3.半角模型的应用场景二、半角模型的经典例题解析1.例题一:基本半角模型2.例题二:扩展半角模型3.例题三:半角模型的组合应用三、半角模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1.识别半角模型的关键特征2.灵活运用半角模型解决实际问题3.总结半角模型的通用解题步骤正文:半角模型是计算机图形学中一种重要的模型,它以极坐标系为基础,描述了物体在二维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半角模型经典例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模型。
一、半角模型的概念与特点半角模型,顾名思义,是一个以极坐标系表示的模型。
它将一个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位置和方向表示为一个半径和一个角度。
半角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将物体的局部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建立联系,从而实现对物体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和方向的描述。
半角模型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比如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可以用于表示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在机器人学中,可以用于描述机器人的关节运动;在物理模拟中,可以用于描述粒子的运动轨迹等。
二、半角模型的经典例题解析1.例题一:基本半角模型题目描述:给定一个物体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和方向,求物体在另一个坐标系中的位置。
解析:根据半角模型的定义,我们可以将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表示为极坐标系下的一个半径和一个角度。
通过极坐标系的转换公式,可以轻松地求解物体在另一个坐标系中的位置。
2.例题二:扩展半角模型题目描述:给定一个物体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和方向,以及一个平移向量,求物体在另一个坐标系中的位置。
解析:在基本半角模型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考虑平移向量对物体位置的影响。
可以将平移向量表示为极坐标系下的一个半径和一个角度,然后将其与物体的位置和方向相加,即可求解物体在另一个坐标系中的位置。
3.例题三:半角模型的组合应用题目描述:给定多个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求解这些物体在某个坐标系中的共同运动。
专题12 半角模型(原卷版)
专题12半角模型半角模型的概述:当一个角包含着该角的半角,如90°角包含着45°角,120°角包含着60°角,270°角包含着135°角,即出现12倍角关系,且这两个角共顶点,共顶点的两条边相等,则该模型为半角模型。
解题方法为:1)过公共点作旋转,2)截长补短的方法构造全等解题。
基本模型:1)90°的半角模型(常考)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EAF=45°,AE、AF分别与BD相交于点O、P,则:①EF=BE+DF②AE平分∠BEF,AF平分∠DFE③C∆CEF=2倍正方形边长④S∆ABE+S∆ADF=S∆AEF⑤AB=AG=AD(过点A作AG⊥EF,垂足为点G)⑥OP2=OB2+OD2⑦若点E为BC中点,则点F为CD三等分点⑧∆APO∽∆AEF∽∆DPF∽∆BEO∽∆DAO∽∆BPA⑨ABEP四点共圆、AOFD四点共圆、OECFP五点共圆⑩∆APE、∆AO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1)EF=2OP(12)S∆AEF=2S∆APO(13)AB2=BP×OD(14)CE•CF=2BE•DF(15)∆EPC为等腰三角形(16)PX=BX+DP(过点E作EX⊥BD,垂足为点X)证明:①思路:延长CD到点M,使DM=BE,连接AM先根据已知条件∆ABE≌∆ADM(SAS),由此可得AE=AM,∠BAE=∠DAM而∠BAE+∠FAD=45°,所以∠DAM+∠FAD=45°,可证明∆AEF≌∆AMF(SAS),由此可得EF=MF,而MF=DM+DF=BE+DF,因此EF=BE+DF②思路:∵∆AEF≌∆AMF(SAS)∴∠AFM=∠AFE,∠AMF=∠AEF∴AF平分∠DFE又∵∠AMF=∠AEB∴∠AEB=∠AEF∴AE平分∠BEF③思路:C∆CEF=EF+EC+FC=(BE+DF)+EC+FC=(BE+EC)+(DF+FC)=BC+DC=2BC④、⑤思路:过点A作AG⊥EF,垂足为点G根据②证明过程可知AFG=∠AFD,∠AEB=∠AEG因此可以证明:∆ABE≌∆AGE(AAS),∆AGF≌∆ADF(AAS)所以AB=AG=AD,S∆ABE=S∆AGE,S∆AGF=S∆ADF则S∆AEF=S∆AGE+S∆AGF=S∆ABE+S∆ADF⑥思路:绕点A将∆APD逆时针旋转90°得到∆ANB,使AD,AB重合因为∆APD≌∆ANB(AAS)所以AN=AP,BN=DP,∠NAB=∠PAD,∠ADP=∠ABN因为∠ADB=∠ABD=45°,所以∠NBO=90°因为∠BAE+∠PAD=45°所以∠NAB+∠BAE=45°则∆ANO≌∆APO(SAS)所以NO=OP在Rt∆NBO中,由勾股定理可知:ON2=OB2+NB2,则OP2=OB2+OD2⑦思路:已知tan∠EAB=BE AB=12,且∠EAB+∠FAD=45°∴tan∠FAD=13(“12345型”),∴DF:AD=1:3,即点F为CD的三等分点。
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半角模型(解析版)
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半角模型相似三角形在中考数学几何模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三角形与其它知识点结合以综合题的形式呈现,其变化很多,难度大,是中考的常考题型。
如果大家平时注重解题方法,熟练掌握基本解题模型,再遇到该类问题就信心更足了。
本专题就半角模型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模型1.半角模型(相似模型)【常见模型及结论】1)半角模型(正方形中的半角相似模型)条件: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AF的两边分别交BC、CD边于M、N两点,且∠EAF=45°结论:如图1,△AMN∽△AFE且AFAM=AEAN=EFMN=2.(思路提示:∠ANM=∠AEF,∠AMN=∠AFE);图1图2结论:如图2,△MAN∽△MDA,△NAM∽△NBA;结论:如图3,连接AC,则△AMB∽△AFC,△AND∽△AEC.且AFAM=ACAB=2;图3图4结论:如图4,△BME∽△AMN∽△DFN.2)半角模型(特殊三角形中的半角相似模型)(1)含45°半角模型图1图2条件:如图1,已知∠BAC=90°,∠ABC=∠ACB=∠DAE=45°;结论:①△ABE∽△DAE∽△DCA;②ABBE=ADAE=CDAC;③AB⋅AC=BE⋅CD(AB2=BE⋅CD)(2)含60°半角模型条件:如图1,已知∠BAC=120°,∠ADE=∠DAE=60°;结论:①△ABD∽△CAE∽△CBA;②ADBD=CEAE=ACAB;③AD⋅AE=BD⋅CE(DE2=BD⋅CE)1(2023·山东济南·九年级期中)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BC、DC边上的两点,且∠EAF=45°,AE、AF分别交BD于M,N.下列结论:①AB2=BN⋅DM;②AF平分∠DFE;③AM⋅AE=AN⋅AF;④BE+DF=2M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答案】A【分析】①转证AB:BN=DM:AB,因为AB=AD,所以即证AB:BN=DM:AD.证明△ABN∽△MDA;②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ADH证明△AFH≌△AFE(SAS);③即证AM:AN=AF:AE,证明△AMN∽△AFE(两角相等);④由②得BE十DF=EF,当E点与B点重合、F与C重合时,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结论成立.【详解】①∵∠BAN=∠BAM+∠MAN=∠BAM+45°,∠AMD=∠ABM+∠BAM=45°+∠BAM,∴∠BAN=∠AMD.又∠ABN=∠ADM=45°,∴△ABN∽△MDA,∴AB:BN=DM:AD,∵AD=AB,∴AB2=BN⋅DM.故①正确;②如图,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H,∵∠BAD=90°,∠EAF=45°,∴∠BAE+∠DAF=45°.∴∠EAF=∠HAF,∵AE=AH,AF=AF,∴△AEF≌△AHF,∴∠AFH =∠AFE ,即AF 平分∠DFE ,故②正确;③∵AB ∥CD ,∴∠DFA =∠BAN ,∵∠AFE =∠AFD ,∠BAN =∠AMD ,∴∠AFE =∠AMN ,又∠MAN =∠FAE ,∴△AMN ∽△AFE ,∴AM :AF =AN :AE ,即AM ·AE =AN ·AF ,故③正确;④由②得BE +DF =DH +DF =FH =FE ,过A 作AO ⊥BD ,作AG ⊥EF ,则△AFE 与△AMN 的相似比就是AG :AO ,易证△ADF ≌△AGF (AAS ),则可知AG =AD =2AO ,从而得证,故④正确,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相似(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等知识点,综合性极强,难度较大.2(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BC =4,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若AE =5,∠EAF =45°,则AF 的长为.【答案】4103【分析】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在AD 上截取ND =DF ,设DF =DN =x ,则NF =2x ,再利用矩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证明△AME ∽△FNA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可求出x 的值,在直角三角形ADF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F 的长.【详解】解: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在AD 上截取ND =DF ,设DF =DN =x ,∵四边形ABCD 是矩形,∴∠D =∠BAD =∠B =90°,AD =BC =4,∴NF =2x ,AN =4-x ,∵AB =2,∴AM =BM =1,∵AE =5,AB =2,∴BE =1,∴ME =BM 2+BE 2=2,∵∠EAF =45°,∴∠MAE +∠NAF =45°,∵∠MAE +∠AEM =45°,∴∠MEA =∠NAF ,∴△AME ∽△FNA ,∴AM FN =ME AN ,∴12x=24-x ,解得:x =43∴AF =AD 2+DF 2=4103故答案为4103.【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正确添加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3(2023·福建龙岩·统考一模)如图,∠ACB =90°,AC =BC ,∠DCE =45°,如果AD =3,BE =4,则BC 的长是( ).A.5B.52C.62D.7【答案】C【详解】分析:由于△ABC中,AC=BC,∠ACB=90°,设DE=x,则AB=7+x,可以得出△ACE∽△CDE∽△BD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关于x方程,解出x,再计算BC的长.详解:设DE=x,则AB=7+x.∵∠ACB=90°,AC=BC,∴∠DCE=∠CAE=∠DBC=45°∴△ACE∽△CDE∽△BDC,设CD=a,CE=b,则有以下等式:x:b=b:3+x,x:a=a:4+x,x:a=b:AC,整理得:b2=x(x+3),a2=x(x+4),x•AC=ab,x2(x+3)(x+4)=a2b2=x2•AC2=x2(x+7)22,解得:x=5;∴AB=12,∴AC=BC=62.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和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列方程求解的能力.4(2023·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ΔABC中,∠BAC=120°,AB=AC,点D为BC边上的点,点E为线段CD上一点,且CE=1,AB=23,∠DAE=60°,则DE的长为.【答案】7 3【分析】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图形的相似可求DE的长.【详解】解:如图,作AF⊥BC于F,作EG⊥AC于G.∵ΔABC中,∠BAC=120°,AB=AC.∴∠B=∠C=30°.在R tΔCEG中,∠C=30°.∴EG=12CE=12,CG=32.∴AG=23-32=332.∵AF⊥BC.∴∠AFC=90°.∴AF=12AC=3.∵∠DAE=60°=∠FAC.∴∠DAF=∠EAG.∵∠AFD=∠AGE=90°.∴ΔADF∽ΔAGE.∴AF AG =DFEG,即3332=DF12.∴DF=13.由勾股定理得:AE2=AG2+EG2=AF2+EF2.∴EF2=3322+12 2-(3)2=4.∴EF=2.DE=2+13=73故答案为:73【点睛】本题考查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求解本题的关键.5(2023·辽宁沈阳·统考二模)在菱形ABCD中,∠B=60°.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BE= CF.连接AE,AF.(1)如图1,连接EF ,求证:△AEF 是等边三角形;(2)AG 平分∠EAF 交BC 于点G .①如图2,AG 交EF 于点M ,点N 是BC 的中点,当BE =4时,求MN 的长.②如图3,O 是AC 的中点,点H 是线段AG 上一动点(点H 与点A ,点G 不重合).当AB =12,BE =4时,是否存在直线OH 将△ACE 分成三角形和四边形两部分,其中三角形的面积与四边形的面积比为1∶3.若存在,请直接写出AH AG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①MN =23;②12或57【分析】(1)证△ABE ≌△ACF ,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证明即可;(2)①连接AN ,证△NAM ∽△BAE ,列出比例式,根据相似比即可求解;②分点H 为AG 中点和点N 为EC 中点两种情况,根据相似比,求出比值即可.【详解】解:(1)∵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BC ,∵∠B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ACB =∠ACD =∠BAC =60°,∵BE =CF ,∴△ABE ≌△ACF ;∴AE =AF ,∴∠BAE =∠CAF ,∴∠EAF =60°,∴△AEF 是等边三角形;(2)①连接AN ,∵点N 是BC 的中点,∴∠ANB =90°,∵∠B =60°,∴∠BAN =30°,∴cos ∠BAN =AN AB=32,由(1)知,△AEF 是等边三角形,∠EAF =60°,AG 平分∠EAF∴∠AME =90°,∠EAM =30°,∴cos ∠EAM =AM AE=32,∠BAN -∠EAN =∠EAM -∠EAN ,即∠BAE =∠NAM ,∴△NAM ∽△BAE∴MN BE =AM AE,∴MN 4=32,∴MN =23②如图,当点H 为AG 中点时,即AH AG=12;∵O 是AC 的中点,∴OH ∥EC ,∴△AMO ∽△AEC ,∵AO AC =12,∴S △AMO S △AEC =14,即S △AMO S 四边形MECO=13;同理,如图所示,当点N 为EC 中点时,ON ∥AE ,S △CON S 四边形NEAO=13;连接FG ,作FP ⊥BC ,交BC 延长线与点P ,∵BE =CF =4,AB =BC =12,∴CE =8,∵CD ∥AB ,∴∠B =∠DCP =60°,∴∠CFP =30°,∴CP =2,FP =CF 2-CP 2=23,∵AE =AF ,AG =AG ,∠EAG =∠FAG ,∴△EAG ≌△FAG ,∴EG =FG ,设EG =x ,CG =8-x ,PG =10-x ,(10-x )2+(23)2=x 2,解得,x =5.6,∵EN =CN =4,AH AG =EN EG =45.6=57;综上,AH AG的值为:12或57.【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相关几何知识,构建几何模型证明相似或全等.6(2023山东九年级期中)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点M ,N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动点(不与点B ,C ,D 重合),AM ,AN 分别交BD 于点E ,F ,且∠MAN 始终保持45°不变.(1)求证:AF AM=22;(2)求证:AF ⊥FM ;(3)请探索:在∠MAN 的旋转过程中,当∠BAM 等于多少度时,∠FMN =∠BAM ?写出你的探索结论,并加以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BAM =22.5.【分析】(1)先证明A 、B 、M 、F 四点共圆,根据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即可证明∠AFM =90°,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即可解决问题.(2)由(1)的结论即可证明.(3)由:A .B 、M 、F 四点共圆,推出∠BAM =∠EFM ,因为∠BAM =∠FMN ,所以∠EFM =∠FMN ,推出MN ∥BD ,得到CMCB =CN CD,推出BM =DN ,再证明△ABM ≌△ADN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D =∠CBD =45°,∠ABC =90°,∵∠MAN =45°,∴∠MAF =∠MBE ,∴A 、B 、M 、F 四点共圆,∴∠ABM +∠AFM =180°,∴∠AFM =90°,∴∠FAM =∠FMA =45°,∴AM =2AF ,∴AF AM=22.(2)由(1)可知∠AFM =90°,∴AF ⊥FM .(3)结论:∠BAM =22.5时,∠FMN =∠BAM理由:∵A 、B 、M 、F 四点共圆,∴∠BAM =∠EFM ,∵∠BAM =∠FMN ,∴∠EFM =∠FMN ,∴MN ∥BD ,∴CM CB =CN CD,∵CB =DC ,∴CM =CN ,∴MB =DN ,在△ABM 和△ADN 中,∵AB =AD ,∠ABM =∠ADN ,BM =DN ,∴△ABM ≌△ADN ,∴∠BAM =∠DAN ,∵∠MAN =45°,∴∠BAM +∠DAN =45°,∴∠BAM =22.5°.7(2022·广东深圳·统考二模)【教材呈现】(1)如图1,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和AFG 摆放在一起,点A 为公共顶点,∠BAC =∠G =90°,若△ABC 固定不动,将△AFG 绕点A 旋转,边AF ,AG 与边BC 分别交于点D ,E (点D 不与点B 重合,点E 不与点C 重合),则结论BE ⋅CD =AB 2是否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类比引申】(2)如图2,在正方形ABCD 中,∠EAF 为∠BAD 内的一个动角,两边分别与BD ,BC 交于点E ,F ,且满足∠EAF =∠ADB ,求证:△ADE ∽△ACF ;【拓展延伸】(3)如图3,菱形ABCD 的边长为12cm ,∠BAD =120°,∠EAF 的两边分别与BD ,BC 相交于点E ,F ,且满足∠EAF =∠ADB ,若BF =9cm ,则线段DE 的长为cm .【答案】(1)成立;(2)证明见解析;(3)53cm .【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出∠DAC =∠AEB ,再证△BEA ∽△CAD 即可;(2)根据正方形性质得出∠CAF =∠DAE 即可;(3)如图3,在DE 上取一点M ,使∠MAD =30°,过M 作MN ⊥AD 于N ,根据四边形ABCD 为菱形,且∠BAD =120°,证出∠MAD =∠MDA =30°,再证△ACF ∽△AME ,求出AC =3AM ,利用菱形ABCD 的边长为12cm ,求出CF =3ME =3cm 即可.【详解】解:(1)结论BE ⋅CD =AB 2成立理由:如图1,∵△ABC 和△AFG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 =∠C =∠FAG =45°∵∠DAC =∠CAE +45°,∠AEB =∠CAE +45°,∴∠DAC =∠AEB又∵∠B =∠C ,∴△BEA ∽△CAD ,∴BE AC =AB CD ,∵AC =AB ,∴BE ⋅CD =AB 2,故答案为:成立(2)证明:如图2,∵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CAD =∠ACB =∠ADB =45°,∵∠EAF =∠ADB ,∴∠EAF =∠CAD =45°,∴∠ACF +∠CAE =∠DAE +∠CAE ,∴∠CAF =∠DAE ,又∵∠ACB =∠ADB ,∴△ADE ∽△ACF ;(3)线段DE 的长为53cm理由:如图3,在DE 上取一点M ,使∠MAD =30°,过M 作MN ⊥AD 于N ,又∵四边形ABCD 为菱形,且∠BAD =120°,∴∠CAD =∠ACB =∠ADC =60°,∴∠MDA =12∠ADC =30°∴∠MAD =∠MDA =30°,∴∠AME =60°,∴∠AME =∠ACB =60°,∵∠CAD =60°,∠MAD =30°,∴∠CAM =30°,∵∠EAF =∠ADB ,∴∠EAF =∠CAM =30°,∴∠CAF =∠MAE ,∴△ACF ∽△AME ,∴CF ME =AC AM,∵AN =12AD ,AN =AM cos30°=32AM ,∴2AN =3AM ,2AN =AD ,∴MA =MD =33AD ,∵AD =AC ,∴AC =3AM ,∴CF ME =ACAM=3,∵菱形ABCD的边长为12cm,∴BC=AD=12cm,∵BF=9cm,∴CF=3ME=3cm,∴ME=3cm,∵MD=33AD,∴MD=33×12=43cm ,∴DE=ME+MD=43+3=53cm,∴线段DE的长为53cm.故答案为53.【点睛】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正方形性质,三角形相似判定与性质,菱形性质,锐角三角形函数,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正方形性质,三角形相似判定与性质,菱形性质,锐角三角形函数是解题关键.课后专项训练1(2023·广东深圳·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DC上,AE、AF分别交BD于点M,N,连接CN、EN,且CN=EN.下列结论:①AN=EN,AN⊥EN;②BE+DF=EF;③∠DFE=2∠AMN;④EF2=2BM2+2DN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4B.3C.2D.1【答案】A【分析】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H,则∠1=∠4,AE=AH,BE=DH,可证得△BNA ≌△BNC,从而得到AN=CN,∠NCE=∠BAN,进而得到∠NEC=∠NCE=∠BAN,再由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N=NE,AN⊥NE,故①正确;再证明△AFE≌△AFH,可得EF=FH=DF+DH=DF+ BE,∠AFH=∠AFE,故②正确;再由∠MAN=∠NDF=45°,∠ANM=∠DNF,可得∠AMN=∠AFD=∠AFE,从而得到∠DFE=2∠AMN,故③正确;再证明△AMN∽△AFE,△AE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E=2AN,从而得到EF=2MN,将△ABM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G,则∠DAG=∠BAM,AM=AG,∠ADG=∠ABM=45°,证明△ANG≌△ANM,可得MN=GN,再由勾股定理,可得故④正确,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H,则∠1=∠4,AE=AH,BE=DH,∵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AD,∠BAD=∠ABC=90°,∠ABD=∠CBD=45°,在△BNA和△BNC中,BN=BN ∠NBA=∠BA=BCNBC∴△BNA≌△BNC,∴AN=CN,∠NCE=∠BAN,∵CN=EN,∴∠NEC=∠NCE=∠BAN,∵∠NEC+∠BEN=180°,∴∠BAN+∠BEN=180°,∴∠ABC+∠ANE=180°,∴∠ANE=90°,∴AN=NE,AN⊥NE,故①正确;∴∠3=∠AEN=45°,∵∠1=∠4,∴∠2+∠4=∠2+∠1=45°,∴∠3=∠FAH=45°,∵AF=AF,AE=AH,∴△AFE≌△AFH,∴EF=FH=DF+DH=DF+BE,∠AFH=∠AFE,故②正确;∵∠MAN=∠NDF=45°,∠ANM=∠DNF,∴∠AMN=∠AFD=∠AFE,又∵∠AFE=∠AFD,∠DFE=∠AFE+∠AFD,∴∠DFE=2∠AMN,故③正确;∵∠MAN=∠EAF,∠AMN=∠AFE,∴△AMN∽△AFE,∴NMEF =ANAE,∵AN=NE,AN⊥NE,∴△AE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2AN,∴NMEF =ANAE=12,∴EF=2MN,如图,将△ABM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G,则∠DAG=∠BAM,AM=AG,∠ADG=∠ABM=45°,∴∠NDG=90°,即△GDN是直角三角形,∵∠MAN=45°,∴∠BAM+∠DAN=∠DAG+∠DAN=∠GAN=45°=∠MAN,∵AN=AN,∴△ANG≌△ANM,∴MN=GN,∴MN2=DN2+DG2=DN2+BM2,∴EF2=2MN2=2DN2+2BM2,故④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利用旋转法,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2(2022·广东深圳·统考一模)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F在CD上,CF=2DF,连接AE,AF与对角线BD交于点M,N,连接MF,EN.给出结论:①∠EAF=45°;②AN⊥EN;③tan∠AMN=3;④DN:MN:BM=2:5:3.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分析】将△ABE顺时针旋转,使得AB与AD重合,此时得△ADG,将△AFD逆时针旋转,使得AD与AB 重合,此时得△ABH,根据∠HAF=∠GAE=90°,即可求得∠HAE=∠FAE=45°,①正确;根据∠HAE=∠FAE=45°可得△AMN∼△DFN,即可求tan∠AMN=tan∠DFN=ADDF =63=3,即可得③正确;根据如图正方形构造直角坐标系,求出直线AE、AF、BD的解析式,再联立解析式,即可求得M、N两点的坐标,再根据坐标求出DN、MN、BM、AN、NE,即可知AN=NE=3102,则有∠EAN=∠AEN=45°,则有∠ANE=90°,AN⊥NE,②正确;根据DN、MN、BM长度可知DN:MN:BM=3:5:4,④错误.【详解】将△ABE顺时针旋转,使得AB与AD重合,此时得△ADG,将△AFD逆时针旋转,使得AD与AB 重合,此时得△ABH,链接EF,如图所示:为了方便计算,设正方形的边长为6,则有AB=BC=CD=AD=6,则有BE=EC=3=DG,CF=4,DF=2=BH,∠BAE=∠DAG,则有:HE=5=FG,利用勾股定理,易求得:AH=AF=210,AE=AG=35,EF=5,BD=62,根据图形的旋转,可知∠HAB=∠FAD,∠BAE=∠DAG,∴∠HAF=∠GAE=90°,∵AH=AF,HE=5=FG,AE=AE,∴△AHE≅△AFE,同理可证得△AEF≅△AGF,∴∠HAE=∠FAE,又∵∠HAF=∠GAE=90°,∴∠HAE=∠FAE=45°,故①正确;∵∠HAE=∠FAE=45°,∠ANM=∠DNF,∴△AMN∼△DFN,同理可证△AMN∼△BME,∴∠AMN=∠DFN,∴tan∠AMN=tan∠DFN=ADDF =62=3,故③正确;以B为坐标原点O,AB所在的直线为y轴,以BC所在的直线为x轴,构建直角坐标系,则有A点坐标为(0,6),B点坐标为(0,0),C点坐标为(6,0),D点坐标为(6,6),F点坐标为(6,4),E点坐标为(3,0),则直线AF的解析式为:y=-13x+6,BD的解析式为y=x,AE的解析式为y=-2x+6,联立:y=-13x+6 y=x,得到N点坐标为:92,9 2,同理的M点坐标为(2,2),过M点作MP垂直于BC,交BC于P点,过N点作NQ垂直于DC,交DC于Q点,则有MP=2,DQ=DC-QC=6-92=32,则有BM=(2-0)2+(2-0)2=22,DN=6-9 22+6-922=322,则有MN=BD-BM-DN=62-22-322=522,则有:DN:MN:BM=322:522:22=3:5:4,故④错误;根据N点坐标为:92 ,92,A点坐标为:(0,6),E点坐标为:(3,0),可得AN=0-9 22+6-922=NE=3-922+0-922=3102,则在△AEN中,∠EAN=∠AEN=45°,∴∠ANE=90°,∴AN⊥NE,故②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坐标系的构建、相似三角形以及坐标系中求解两点间距离等知识.准确作出辅助线并构建直角坐标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如图,正方形ABCD中,△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B C ,AB 、AC 分别交对角线BD于点E、F,若AE=4,则EF⋅ED的值为()A.4B.6C.8D.16【答案】D【分析】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可得∠EAF=∠EDA=45°,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得.【详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C=∠EDA=45°,由旋转的性质得:∠B AC =∠BAC,∴∠B AC =∠EDA,即∠EAF=∠EDA,在△AEF和△DEA中,∠EAF=∠EDA ∠AEF=∠DEA,∴△AEF∼△DEA,∴EF AE =AEDE,即EF4=4DE,∴EF⋅DE=16,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4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是AB,AD边上的动点,BE=AF,∠BAD=120°,则下列结论:①ΔBEC≌ΔAFC;②ΔECF为等边三角形;③∠AGE=∠AFC;④若AF=1,则GFGE=12.其中正确个数为()A.4B.3C.2D.1【答案】B【分析】由SAS证明△BEC≌△AFC,①正确;由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得CE=CF,∠BCE=∠ACF,再由∠BCE+∠ECA=∠BCA=60°,得∠ACF+∠ECA=60°,得△CEF是等边三角形,②正确;由∠AGE=∠CAF+∠AFG=60°+∠AFG,∠AFC=∠CFG+∠AFG=60°+∠AFG,得∠AGE=∠AFC,故③正确;④过点E 作EM ∥BC 交AC 下点M 点,易证△AEM 是等边三角形,则EM =AE ,由AF ∥EM ,则△AFG ∽△MEG ,得④错误.【详解】解:①∵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AD =4,∠BAC =∠CAD .∵∠BAD =120°,∴∠BAC =∠CAD =60°,∴ΔABC 和ΔACD 都是等边三角形,∴∠B =∠CAD =60°,BC =AC .∵BE =AF ,∴ΔBEC ≌ΔAFC SAS ,故①正确.②∵ΔBEC ≌ΔAFC ,∴CE =CF ,∠BCE =∠ACF .∵∠BCE +∠ECA =∠BCA =60°,∴∠ACF +∠ECA =60°,∴ΔCEF 是等边三角形,故②正确.③∵∠AGE =∠CAF +∠AFG =60°+∠AFG ,∠AFC =∠CFG +∠AFG =60°+∠AFG ,∴∠AGE =∠AFC ,故③正确.④过点E 作EM ∥BC 交AC 于点M ,∴∠AEM =∠B =60°,∠AME =∠ACB =60°,∴ΔAEM 是等边三角形,∴EM =AE .∵BE =AF =1,∴AE =AB -BE =4-1=3,∴EM =AE =3.∵AF ∥EM ,∴ΔAFG ~ΔMEG ,∴GF GE=AF EM =13﹐故④错误,正确个数为3.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2023·浙江绍兴·校联考三模)矩形ABCD 中,AB =6,AD =12,连接BD ,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连接AE ,AF 分别交BD 于点M ,N ,若∠EAF =45°,BE =3,则DN 的长为.【答案】1255【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BD ,延长AB 至P ,使PB =AB =6,过P 作BC 的平行线交DC 的延长线于Q ,得正方形APQD ,延长AE 交PQ 于H ,连接HF ,将△AD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点D 与点P 重合,得到△APG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PG =PF ,∠APG =∠ADF =90°,AG =AF ,∠PAG =∠DAF ,证出∠GAF =90°,得出∠GAH =∠FAH =45°,可证△AGH ≌△AFH ,得出GH =FH ,证出FH =DF +PH ,设DF =x ,则FQ =12-x ,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x =4,然后由DF ∥AB ,得△DFN ∽△BAN ,所以DF AB=DN BN =23,即可求出DN 的长.【详解】解:在矩形ABCD 中,∵∠BAD =90°,AB =6,AD =12,∴BD =AB 2+AD 2=62+122=65,如图,延长AB 至P ,使PB =AB =6,过P 作BC 的平行线交DC 的延长线于Q ,得正方形APQD ,延长AE交PQ于H,连接HF,将△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点D与点P重合,得到△APG,∵四边形APQD是正方形,∴AP=PQ=DQ=AD,∠PAD=∠APH=∠Q=∠ADQ=90°,由旋转得:△APG≌△ADF,∴PG=DF,∠APG=∠ADF=90°,AG=AF,∠PAG=∠DAF,∴∠PAG+∠PAF=∠PAF+∠DAF=90°,即∠GAF=90°,C ,P,H三点共线,∵∠HAF=45°,∴∠GAH=90°-45°=45°,∴∠GAH=∠FAH=45°,在△AGH和△AFH中,AG=AF∠GAH=∠FAH AH=AH,∴△AGH≌△AFH SAS ,∴GH=FH,∵GH=PG+PH=DF+PH,∴FH=DF+PH,设DF=x,则FQ=DQ-DF=12-x,∵AB=BP=6,BE∥PQ,∴AEEH =ABBP=1,∴AE=EH,∴PH=2BE=2×3=6,∴FH=DF+PH=6+x,HQ=12-6=6,在Rt△QFH中,由勾股定理得:FQ2+HQ2=FH2,∴(12-x2+62=x+62,解得:x=4,∴DF=4,∵DF∥AB,∴△DFN∽△BAN,∴DFAB =DN BN=23,∴DN=25BD=25×65=1255.故答案为:1255.【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证明三角形全等和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6(2023·成都市·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Rt△ABC中,AB=AC,D、E是斜边BC上两点,且∠DAE=45°,将△AD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B,连接EF,下列结论:①△AED≌△AEF;②AEBE=ADCD;③△ABC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FBD的面积;④BE2+DC2=DE2;⑤BE=EF-DC;其中正确的选项是(填序号)【答案】①③④【分析】①根据旋转的性质知∠CAD=∠BAF,AD=AF,因为∠BAC=90°,∠DAE=45°,所以∠CAD+∠BAE=45°,可得∠EAF=45°=∠DAE,由此即可证明△AEF≌△AED;②当△ABE∽△ACD时,该比例式成立;③根据旋转的性质,△ADC ≌△ABF ,进而得出△ABC 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FBD 的面积;④据①知BF =CD ,EF =DE ,∠FBE =90°,根据勾股定理判断.⑤根据①知道△AEF ≌△AED ,得CD =BF ,DE =EF ;由此即可确定该说法是否正确.【详解】解:①根据旋转的性质知∠CAD =∠BAF ,AD =AF .∵∠BAC =90°,∠DAE =45°,∴∠CAD +∠BAE =45°,∴∠EAF =45°,∴△AED ≌△AEF ;故本选项正确;②∵AB =AC ,∴∠ABE =∠ACD ;∴当∠BAE =∠CAD 时,△ABE ∽△ACD ,∴AE BE =AD CD ;当∠BAE ≠∠CAD 时,△ABE 与△ACD 不相似,即AE BE ≠AD CD;∴此比例式不一定成立,故本选项错误;③根据旋转的性质知△ADC ≌△AFB ,∴S △ABC =S △ABD +S △ABF =S 四边形AFBD ,即三角形ABC 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FBD 的面积,故本选项正确;④∵∠FBE =45°+45°=90°,∴BE 2+BF 2=EF 2.∵△AD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B ,∴△AFB ≌△ADC ,∴BF =CD .又∵EF =DE ,∴BE 2+DC 2=DE 2,故本选项正确;⑤根据①知道△AEF ≌△AED ,得CD =BF ,DE =EF ,∴BE +DC =BE +BF >DE =EF ,即BE +DC >FE ,故本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说法是①③④.故答案为:①③④.【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旋转变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时注意旋转前后对应的相等关系.7(2023·上海宝山·校考一模)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在边BC 上,∠DAE =∠B =30°,且AD AE=32,那么DE BC 的值是.【答案】13318-1.【分析】由已知可得△ABE ∼△DAE ,从而可知AB BE =AD AE=32,AE 2=BE ∙DE ,设AB =3x ,则BE =2x ,再利用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性质用x 表示DE 和BC ,从而解答【详解】解:∵∠BAE =∠DAE +∠BAD ,∠ADE =∠B +∠BAD ,又∵∠DAE =∠B =30°,∴∠BAE =∠ADE ,∴△ABE ∼△DAE ,∴AB BE =AD AE =32,AE 2=BE ∙DE ,过A 点作AH ⊥BC ,垂足为H ,设AB =3x ,则BE =2x ,∵∠B =30°,∴AH =12AB =32x ,BH =332AB =332x ,∴EH =BH -BE =332-2 x ,在Rt △AHE 中,AE 2=AH 2+EH 2=32x 2+332x -2x 2=13-63 x 2,又∵AE 2=BE ∙DE ,∴13-63 x 2=2x ∙DE ,∴DE =13-632x ,∵AB =AC ,AH ⊥BC ,∴BC =2BH =33x ,∴DE BC=13-632x 33x =13318-1,故答案为:DE BC =13-632x 33x=13318-1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利用三角形相似得到AB 与BE 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8(2023春·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中)通过类比联想、引申拓展研究典型题目,可达到解一题知一类的目的.下面是一个案例,请补充完整.原题:如图1,点E ,F 分别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EAF =45°,连接EF ,则EF =BE +DF ,试说明理由.(1)思路梳理∵AB =CD ,∴把△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至△ADG ,可使AB 与AD 重合.∵∠ADC =∠B =90°,∠FDG =180°,∴点F ,D ,G 共线.根据(从“SSS ,ASA ,AAS ,SAS ”中选择填写),易证△AFG ≌,得EF =BE +DF .(2)类比引申如图2,四边形ABCD 中,AB =AD ,∠BAD =90°,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EAF =45°.若∠B ,∠D 都不是直角,则当∠B 与∠D 满足等量关系时,仍有EF =BE +DF .(3)联想拓展如图3,在△ABC 中,∠BAC =90°,AB =AC ,点D ,E 均在边BC 上,且∠DAE =45°.猜想BD ,DE ,EC 应满足的等量关系,并写出推理过程.(4)思维深化如图4,在△ABC 中,∠BAC =60°,AB =AC ,点D ,E 均在直线BC 上,点D 在点E 的左边,且∠DAE =30°,当AB =4,BD =1时,直接写出CE 的长.【答案】(1)SAS,△AFE(2)∠B+∠D=180°(3)DE2=BD2+EC2,理由见解析(4)CE的长为87或83【分析】(1)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可使AB与AD重合,再证明△AFE≌△AFG进而得到EF=FG,即可证明结论;(2)∠B+∠D=180°时,EF=BE+DF与(1)的证法类同;(3)把△AE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 ,连接DE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AEC≌△ABE 得到BE =EC、AE =AE、∠C=∠ABE 、∠EAC=∠E AB,,根据Rt△ABC中的,AB=AC得到∠E BD=90°,所以E B2+BD2=E D2,证△AE D≌△AED,利用DE =DE 得到DE2=BD2+EC2;(4)分两种情况:点D在BC边上或点D在BC的延长线上,①当点D在BC边上时,过点A作AF⊥BC于点F,过点D作DG⊥AB于点G,利用三角函数求出BG,DG,AF,再证明△AFE∽△AGD,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即可求出EF,再由CE=CF-EF可求得CE;②当点D在CB的延长线上时,过点A作AF⊥BC于点F,过点D作DG⊥AB于点G,与①同理可求得EF,再由CE=CF+EF求出CE即可.【详解】(1)解:∵AB=AD,∴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可使AB与AD重合.∴∠BAE=∠DAG,∵∠BAD=90°,∠EAF=45°,∴∠BAE+∠DAF=45°,∴∠EAF=∠FAG,∵∠ADC=∠B=90°,∴∠FDG=180°,点F、D、G共线,在△AFE和△AFG中,AE=AG∠EAF=∠FAG AF=AF,∴△AFE≌△AFG SAS ,∴EF=FG,即:EF=BE+DF.故答案为:SAS,△AFE;(2)解:∠B+∠D=180°时,EF=BE+DF,理由如下:∵AB=AD,∴如图2: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可使AB与AD重合,∴∠BAE=∠DAG,∵∠BAD=90°,∠EAF=45°,∴∠BAE+∠DAF=45°,∴∠EAF=∠FAG,∵∠ADC+∠B=180°,∴∠FDG=180°,点F、D、G共线,在△AFE和△AFG中,AE=AG∠FAE=∠FAG AF=AF,∴△AFE≌△AFG SAS ,∴EF=FG,即:EF=BE+DF.故答案为:∠B+∠D=180°;(3)解:猜想:DE2=BD2+EC2.理由如下:如图3:把△AE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 ,连接DE ,∴△AEC≌△ABE ,∴BE =EC,AE =AE,∠C=∠ABE ,∠EAC=∠E AB,在Rt△ABC中,AB=AC,∴∠ABC=∠ACB=45°,∴∠ABC+∠ABE'=90°,即∠E BD=90°,∴E B2+BD2=E D2,又∵∠DAE=45°,∴∠BAD+∠EAC=45°,∴∠E AB+∠BAD=45°,即∠E AD=45°,在△AE D和△AED中,AE =AE∠E AD=∠DAE AD=AD,∴△AE D≌△AED SAS ,∴DE=DE ,∴DE2=BD2+EC2;(4)解:点D,E均在直线BC上,点D在点E的左侧,BD=1,∴分两种情况:点D在BC边上或点D在CB的延长线上,①当点D在BC边上时,如图4-1,过点A作AF⊥BC于点F,过点D作DG⊥AB于点G,∵AB=AC=4,∠BAC=60°,∴BF=CF=2,∠BAF=∠CAF=30°,AF=3BF=23,∵∠AGD=90°,∠B=60°,BD=1,∴BG=12BD=12,DG=3BG=32,∴AG=AB-BG=4-12=72,∵∠DAE=30°,∴∠DAF+∠BAD=∠DAF+∠FAE=30°,∴∠BAD=∠FAE,∵∠AFE=∠AGD=90°,∴△AFE∽△AGD,∴EFDG =AFAG,∴EF32=2372,∴EF=67,∴CE=CF-EF=2-67=87;②当点D在C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4-2,过点A作AF⊥BC于点F,过点D作DG⊥AB于点G,由①知,BF=CF=2,∠BAF=∠CAF=30°,∵∠DGB=90°,∠DBG=∠ABC=60°,∴BG=12BD=12,DG=3BG=32,∴AG=AB+BG=4+12=92,∵∠DAE=∠BAF=30°,∴∠DAG+∠BAE=∠BAE+∠EAF,∴∠DAG=∠EAF,∴△DAG∽△EAF,∴EFDG =AF AG,∴EF32=2392,∴EF=23,∴CE=CF+EF=2+23=83.综上所述,CE的长为87或8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变换的性质、三角函数定义、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合理添加辅助线并灵活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9(2023·陕西西安·九年级校考期中)问题研究,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点D、E为底边BC 上的两个动点(不与B、C重合),且∠DAE=∠B.(1)请在图中找出一个与△ABE相似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是;(2)若∠BAC=90°,分别过点D、E作AB、A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F、G,且DF、EG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M,若AB=1,求四边形AFMG的面积;问题解决(3)如图所示,有一个矩形仓库ABCD,其中AB=40米,AD=30米,现计划在仓库的内部的E、F两处分别安装监控摄像头,其中点E在边BC上,点F在边DC上.设计要求∠EAF=45°且CE=CF,则CE的长应为多少米?【答案】(1)ΔDAE;(2)四边形的面积为12;(3)CE的长为70+45385米.【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可直接得出;(2)把Δ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ΔACH,连接EH,根据旋转可得ΔABD≅ΔACH,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出BD=CH,AD=AH,∠ACH=∠B,利用角和边之间的关系可得:ΔCEH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及等量代换得出CE2+BD2=EH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ΔHAE≅ΔDAE,得EH=DE,再求出各三角形的面积确定SΔCGE+SΔBDF=SΔDEM,再根据图形中三角形的关系得出S四边形AFMG=SΔABC,即可求得四边形面积;(3)根据(2)中思路,作图:延长AD到S,延长BC到G,使AS=BG=AB,连接SG,延长AF交SG于点H,连接EH,延长GS到T,使ST=BE,连接AT,则四边形ABGS为正方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ΔATH≅ΔAEH,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出∠HAT=∠HAE,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证明ΔATH≅ΔAEH,设CE=CF=x,可得出ST=30-x,GE=x+10,DF=40-x,在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ADAS=DFSH,将各边代入得出SH,HE,GH,在RtΔADF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AEB=∠DEA,∠B=∠DAE,∴ΔDAE~ΔABE,故答案为:ΔDAE;(2)如图所示:把Δ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ΔACH,连接EH,∴ΔABD≅ΔACH,∠DAH=90°,∴BD=CH,AD=AH,∠ACH=∠B,∵∠BAC=90°,AB=AC,∴∠B=∠ACB=45°,∴∠ACH=45°,∴∠ECH=∠ACB+∠ACH=90°,∴CE2+CH2=EH2,∴CE2+BD2=EH2,∵∠DAE=∠B,∴∠DAE=45°,∵∠DAH=90°,∴∠HAE=∠DAE=45°,在ΔHAE和ΔDAE中,AH=AD∠HAE=∠DAE AE=AE,∴ΔHAE≅ΔDAE,∴EH=DE,∴CE2+BD2=DE2,∵MG⊥AC于点G,∠ACB=45°,∴∠DEM=∠CEG=∠ACB=45°,∴CG=EG,∴CE2=2CG2,∵SΔCGE=12×CG×CE=CG22,∴SΔCGE=CE24,同理可得:SΔBDF =BD24,在ΔDEM中,∠DEM=∠EDM=45°,∴∠M=90°,同理可得:SΔDEM=DE2 4,∵CE2+BD2=DE2,∴SΔCGE+SΔBDF=SΔDEM,∴S四边形AFMG =S五边形AFDEG+SΔCGE+SΔBDF,即S四边形AFMG=SΔABC,∵SΔABC=12×AB×AC=12,∴S四边形AFMG=12,即四边形的面积为12;(3)如图,延长AD到S,延长BC到G,使AS=BG=AB,连接SG,延长AF交SG于点H,连接EH,延长GS到T,使ST=BE,连接AT,则四边形ABGS为正方形,∴BG=GS=AS=AB=40,DS=CG=40-30=10,在ΔABE和ΔAST中,AB=AS∠ABE=∠ASTBE=ST,∴∠BAE=∠SAT,AB=AT,∴∠HAT=∠HAS+∠SAT=∠HAS+∠BAE=45°,,∴∠HAT=∠HAE,在ΔATH和ΔAEH中,AT=AE∠HAT=∠HAEAH=AH,∴ΔATH≅ΔAEH,∴HT=HE,设CE=CF=x,则ST=BE=BC-CE=30-x,GE=x+10,DF=40-x,∵DF∥SH,∴ΔADF~ΔASH,∴ADAS=DFSH,即:3040=40-xSH,解得:SH=160-4x3,∴HE=HT=HS+ST=160-4x3+30-x=250-7x3,GH=GS-SH=40-160-4x3=4x-403,∴在Rt ΔADF 中,x +10 2+4x -4032=250-7x 3 2,解得:x 1=70+45385,x 2=70-45385(舍去),即CE 的长为70+45385米.【点睛】题目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用求解等,根据题意作出相应辅助线,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点是解题关键.10(2023·陕西汉中·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ABC 中,∠BAC =120°,AB =AC ,点D 为BC 边上一点.(1)如图1,若AD =AM ,∠DAM =120°.①求证:BD =CM ;②若∠CMD =90°,求BD CD的值.(2)如图2,点E 为线段CD 上一点,且CE =4,AB =63,∠DAE =60°,求DE 的长.【答案】(1)①见解析,②BD CD=12(2)6.5【分析】(1)①通过证明△ABD ≌△ACM ,即可求证;②由①可得BD =CM ,再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ACM 和∠ACB 的度数,即可得出∠MCD =60°,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即可求证;(2)过点E 作EG ⊥AC 于G ,过A 作AF ⊥BC 于F ,证明△ADF ∽△AEG ,可以求出DF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EF 的长,从而可以求解.【详解】(1)证明:①∵∠BAC =120°,∠DAM =120°,∴∠BAC -∠CAD =∠DAM -∠CAD ,即∠BAD =∠MAC ,在△ABD 和△ACM 中,AB =AC∠BAD =∠MAC AD =AM,∴△ABD ≌△ACM SAS ,∴BD =CM ;②∵∠BAC =120°,AB =AC ,∴∠ACB =12180°-120° =30°,由①可得:△ABD ≌△ACM ,∴∠ACM =∠ACB =30°,∴∠DCM =∠ACM +∠ACB =60°,∵∠CMD =90°,∴在△CDM 中,∠CDM =180°-90°-60°=30°,∴CM =12CD ,整理得:CM CD =12,由①可得BD =CM ,∴BD CD=12.(2)过点A 作AF ⊥BC 于点F ,过点E 作EG ⊥AC 于点G ,∵AB =AC ,∠BAC =120°,∴∠C =12180°-120° =30°,∵EG ⊥AC ,AB =AC =63,∴AF =12AC =33,在Rt △ACF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F =AB 2-AF 2=9,∵CE =4,∴EF =CF -CE =9-4=5,∵EG ⊥AC ,∠C =30°,∴EG =12EC =2,在Rt △CEG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G =CE 2-EG 2=23,∴AG =AC -CG =63-23=43,∵AB =AC ,∠BAC =120°,AF ⊥BC ,∴∠CAF =12∠BAC =60°,∵∠DAE =60°,∴∠DAE -∠EAF =∠CAF -∠EAF ,即∠DAF =∠EAG ,∵∠AFD =∠AGE =90°,∴△ADF ∽△AEG ,∴DF EG =AF AG ,即DF 2=3343,解得:DF =32,∴DE =DF +EF =32+5=6.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11(2023·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教材呈现】(1)如图1,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和AFG 摆放在一起,A 为公共顶点,∠BAC =∠G =90°,BC =6,若△ABC 固定不动,将△AFG 绕点A 旋转,边AF 、AG 与边BC 分别交于点D ,E (点D 不与点B 重合,点E 不与点C 重合)①求证:AE 2=DE •BE ;②求BE •CD 的值;【拓展探究】(2)如图2,在△ABC 中,∠C =90°,点D ,E 在边BC 上,∠B =∠DAE =30°,且AD =34AE ,请直接写出DE BC 的值.【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18;(2)25318-2【分析】(1)①只需要证明△ABE ∽△DAE ,得到AE DE =BE AE,即可推出AE 2=DE ∙BE ;②先证明∠AEB =∠DAC ,则可证△AEB ∽△DAC ,推出BE ∙CD =AB ∙CA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AC =32,即可得到BE ∙CD =AB ∙CA =18;(2)设AD =3x ,AE =4x ,先证明△ADE ∽△BDA ,推出BD AB =AD AE =34,设BD =3y ,AB =4y ,得到DE =AE ⋅AD AB=3x 2y ,求出AC =2y ,BC =23y ,则CD =BC -BD 23-3 y 在直角△ACD 中,AD 2=CD 2+AC 2,则9x 2=23-3 2y 2+4y 2,即可推出x 2y2=25-1239,由此求解即可.【详解】解:(1)①∵△ABC 和△AGF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G =90°,∴∠B =∠C =∠GAF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
D
F
B
E
C
画板 顺 变式1
E′ 3;DF
B
E
C
画板 变式1
A
45°
D
1
结论:
F
EF= BE+DF
F′
B
E
C
画板
逆 变式1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 = AD , ————— ∠ B=∠D=90°,E、 F 分别是 BC 、 CD 上的点, ——————————— ——————————————— 1 且 EAF BAD , BE、DF、EF三条线段之
A
D
E
B
1
3
D′
A
D
E
2
B
2 2
结论: DE AD BE
变式
E′
3
A
D
E
2
B
2 2
结论: DE AD BE
逆
(2)变式: 已知:如图,等边△ABC中,点D、E在 ————————— 边AB上,且∠DCE=30°,请你找出一个条件,使 ——————— 线段DE、AD、EB能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并求出 此时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
A
E
B C F
D
画板
1、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AD), ∠A=90°,AB=BC=12,∠ECD=45°,若BE=4,求ED ———— —————— 的长. F A 16-x D x-4 8
E
x
4
B C
2、(1)探究:
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AC=BC, 点D、E在斜边AB上,且∠DCE=45°,探究BE、DF、 ——————— —————— EF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
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 是△ABC内一点,若将△ABD经过 逆时针旋转后到△ACP位置,则旋 转中心是______ 点A ,旋转角等于 60° ,AD与AP的夹角是______ 60° , _____ 等边 三角形。 △ADP是______
在正方形 ABCD中,E、 F 分别是 BC 、 CD 上 —————————— ——————————————— 的点,且∠ EAF=45°,探究BE、DF、EF三条 ———————— 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2 ——————————
间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证明。
A
D
F
画板
顺 变式2
B
E
C
A
E′
D
结论:
F
EF= BE+DF
B
E
C
画板 变式2
A
D
结论:
F
E′
EF =BE+DF
B
E
C
画板 逆 变式2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AB=AD, ———————— ∠B+∠D= 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 —————————— ——————————————— 1 且 EAF BAD , BE、DF、EF三条线段之间 2 —————————— 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
A
D B E C F
画板
变式3
A
E′
D
结论:
B
F
EF= BE+DF
E C
画板 变式3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AB=AD, ———————— ∠B+∠D=180°,E、F分别是BC、CD延长线上 —————————— ———————————————————— 1 的点,且 EAF 2 BAD BE、DF、EF三条线段 ——————————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不成立,请 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A F D B C E
画板 变式4
A
E′
F D B C E
结论:
EF= BE-DF
画板 变式4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AB = AD , ———————— ∠B+∠D=180°,E、F分别是CB、DC延长线上 —————————— ——————————————————— 1 的点,且 EAF BAD , BE、DF、EF三条线 2 —————————— 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不成立, 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C
A
D
E
B
C
D′
A
D
E
B
结论: 当AD=BE时,线段DE、AD、EB
能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且顶角 ∠DFE为120°.
(3)应用: 在探究问题的条件下,如果AB=10,求 BD· AE的值.
A
D
E
一、知识与技能:
1、“半角模型” 特征: ①共端点的等线段; ②共顶点的倍半角; 2、强化关于利用旋转变换解决问题:
①旋转的目的: 将分散的条件集中,隐蔽的关系显现;
②旋转的条件:具有公共端点的等线段;
③旋转的方法:以公共端点为旋转中心,相等的两条线段的夹 角为旋转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