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马业发展
唐代 牧马 故事
唐代牧马故事【实用版2篇】篇1 目录1.唐代牧马故事2.唐代牧马故事的历史背景3.唐代牧马故事的故事情节4.唐代牧马故事的历史意义5.总结篇1正文一、唐代牧马故事的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在这个时期,马匹在军事、交通、经济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唐代牧马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牧马技术也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二、唐代牧马故事的故事情节在唐代,有一个著名的牧马故事,讲述了一位牧马人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驯服了一匹野性难驯的烈马。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牧马人的勇敢和智慧,也展现了唐代牧马业的发达和人们对马的热爱。
三、唐代牧马故事的历史意义唐代牧马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还反映了唐代牧马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马的热爱。
这个故事对于研究唐代社会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四、唐代牧马故事的故事情节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是一个勇敢的年轻牧马人。
他发现了一匹野性难驯的烈马,决定驯服它。
经过多次尝试和失败,他终于找到了方法,成功地驯服了这匹烈马。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也展现了对马的热爱和尊重。
五、唐代牧马故事的历史意义唐代牧马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还反映了唐代牧马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马的热爱。
这个故事对于研究唐代社会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篇2 目录1.唐代牧马故事2.唐代牧马故事的历史背景3.唐代牧马故事的故事情节4.唐代牧马故事的历史意义5.总结篇2正文一、唐代牧马故事的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在这个时期,牧马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唐代牧马故事的发生,正是基于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
二、唐代牧马故事的故事情节在唐代,牧马人的工作十分辛苦,他们需要将马匹从草原上引进到马圈中,并进行饲养和管理。
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古代中国的牧马文化
古代中国的牧马文化在古代中国,牧马文化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和智慧的文化。
它涉及到马匹养殖、马术、赛马、歌舞、诗歌和绘画等多个层面。
牧马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不仅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热爱,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一、马匹养殖在古代中国,按地域分布,马可分为草原马、高山马、平原马等。
人们对不同种类的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养殖,甚至形成了专业化的马场。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出现在唐代的大禹马场。
大禹马场建筑奇特,水渠纵横,可以随意调整水量,保证草原水草丰富,增加了马匹的健康和增长。
二、马术古代中国的马术是一种高超的技艺。
它涉及到马背上的骑马、射箭和擒马等多个方面。
任何一个马术运动员都需要掌握这些技能,才能成为真正的马术大师。
此外,古代中国的马术还包括各种出色的花式表演。
例如,草上飞的马术表演,更是一种大胆创新和技术的体现。
三、赛马赛马是古代中国牧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匹能奔跑,而且速度惊人,这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欣赏和比赛的娱乐方式。
赛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
著名的赛马场地当属鄴马场和阳武马场。
这些比赛吸引了大量的参赛者和观众,也为古代中国的马匹养殖和马术提供了又一重要维度。
四、歌舞诗画古代中国的牧马文化还涉及到艺术和文化的多个领域。
人们通过古代的歌舞、诗歌和绘画,表现了对马匹和自然的美好追求。
例如,唐代的《骏马奔腾图》反映了人们对马匹力量和生命的崇敬。
古代诗人的作品中不乏有关马匹和马术的内容,这也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中牧马文化的重要性。
总结古代中国的牧马文化拥有广泛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娱乐和精神上的满足,而且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生命力和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为止,中国的牧马文化保持着生命力,而且在改革开放后,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唐代养马有方法——漫谈唐代时期的马政制度
唐代养马有方法——漫谈唐代时期的马政制度唐王朝基本上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唐代的养马业被认为是自秦汉以来最为兴盛的。
唐政府对它的发展极为重视,唐代的马政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它具有完备的马政管理机构和政策、优越的相马术和卓越的马匹杂交改良举措。
从外在论观点剖析唐代马政制度可以发现,唐代的马政制度受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文化、对外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相当明显。
一、唐代的马政制度1、完备的马政管理唐代的马政思想集中体现在马政制度上。
马政,可以认为是古代人养马、用马之制度。
时至大唐,马政的内容更为丰富,马此时已被视为物化了的神灵,它不仅仅是驰骋疆场的坐骑、唐人生活娱乐的工具,更是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媒介,甚或充当着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使者。
唐初,百废俱兴,万机待理,无论军事、交通、农业都需要马匹,于是唐代大兴马政。
马匹不仅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役畜,而且还是古代军事和交通的必需物资,所以中国历代都将养好马、管好马作为要政,唐王朝对此则最为重视。
至唐代,已经将由政府组织专门机构负责马匹的牧养和管理形成为一种国家制度。
唐代的马政制度比较完备,不论中央还是地方政府均设有专门的马政管理机构。
首先,中央设立了太仆寺、驾部、司乘局和闲厩使四个部门负责马政的各项管理事务。
其次,唐政府在地方设监牧,形成了严密的监牧制度,唐代的监牧按马匹的数量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凡马五千为上监,三千为中监,余为下监'。
监牧中设有不同等级的官员,'上监每监各设监一人,从五品下,中监各设监一员,正六品上,下监各设监一员,从六品下'。
有效地保护了牧马业的迅速发展。
2、优越的相马术唐朝由于牧马业的空前繁荣,相马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到了唐代,相马术比前代有了飞跃进步。
对前人的一些迷信观点进行了批判,主张'由粗及精','由外以知内'的相马理论与技术。
中国养马史
中国养马史中国畜牧业史中, 以养马的历史最为丰富。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已开始养马。
由于马在战争、交通、仪礼及耕垦曳引等方面的重大作用, 很早就被称为“六畜”之首。
历代政府因战备需要,多大量养马,并设官管理。
民间也养马以供耕驾。
至汉、唐时期, 养马业臻于极盛。
北方和西北的游牧民族尤以养马发达、牧草肥美、精于骑术著称。
中唐以后, 土地兼并剧烈、人口大量增加、牧地相对缩小, 加以统治者实行禁养等原因, 致使官民养马均趋于衰落, 清代以后尤为明显。
传统牧场也因过牧、滥垦及沙化而大为缩减, 草原养马业已无复往日的繁荣。
中国马种的起源和演进蒲氏野马曾被认为(equu-sprzewalskii)中国北方马种的祖先。
经过30多年来的考古发掘和调查研究, 证明中国家马的祖先是野生马种 e.caballus, 其前一代为三门马(e.samenensis), 它们都曾生存于中国北方广大地区。
中国南方马种则起源于云南马(e.yunanensis), 它们的化石分布在以四川、云南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属龙山文化的山东历城城子崖、河南汤阴白营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过马骨。
甘肃永靖大何庄齐家早期文化遗址出土的马下臼齿, 经碳素断代并校正, 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 经鉴定与现代马无异。
又据《周易?系辞下》载, 黄帝、尧、舜时“服牛乘马, 引重致远”, 说明当时马已被驯化和用于使役。
中国古代马体一般比现代马种为高, 历代曾出现过许多所谓“千里马”。
春秋时卫国有六周尺(合今138厘米)以上母马3000匹。
汉景帝时禁止高五尺九寸(合今135.7厘米)以上的壮年马出关,此高度正与秦始皇陵出土的陶马俑相等。
宋代买马标准高合今130.2~145.7厘米。
明代以来,由于战争的耗损和养马业的衰落, 除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尚保存部分善种外, 中国马种呈现退化趋势。
古代养马地区的分布中国古代主要养马区与近代基本一致, 但传统农区因社会经济条件与生态环境的变化, 近数百年来马匹显著减少。
唐代关中地区官营养马场变迁
唐代关中地区官营养马场变迁作者:张恬樊志民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4期摘要:唐代前期马政发展几经波折,到玄宗时期,国马凋敝。
开元初年,国家为发展马政,在关中地区设立官营马坊,承担着征调、饲养、储存官马的职能。
在经历了一段辉煌时期后,这些马坊于天宝后期开始衰落,于肃宗至德年间彻底废除。
关键词:唐代;马政;关中地区;官营畜牧业马在古代一直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平时期它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人民的生活也有着紧密联系。
《资治通鉴》有云:“出师之要,全资马力。
”战时的马更是重要,它甚至直接关系到边防戎事与国家安全问题。
《后汉书·马援列传》中载“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
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绝对不容小觑。
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的马政统治阶级对待马都是重视的,但是各朝马政制度不尽相同,马事发展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有劣有优,不好一概而论。
而纵览前史,从秦汉至隋唐这千余年间,马政马事之盛景当属唐朝。
宋人所撰的《新唐书·兵志》中评价前朝马政道:“议谓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天子又锐志武事,遂弱西北蕃。
”一、唐前期马政之兴衰变迁唐立国之初刚刚经历过隋末的战乱,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此时国内情况虽已安定,可唐疆域四周多有边患,游牧民族虎视眈眈,其中以突厥为盛,时常联合其他国家如颉利、突利等国,挑起战争,觊觎唐之国土。
据《旧唐书》记载发生在武德九年的战事“……甲戌,突厥、颉利、突利寇泾州。
已亥,突厥进寇武功,京师戒严。
……已卯,突厥寇高陵。
辛巳,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与突厥战于泾阳,大破之,斩首千余级……”这样的情况是相当危急的。
这也使得唐王朝不得不重视马匹的繁育与饲养工作。
此时的唐王朝国马历经战乱几乎是损耗殆尽,《唐会要卷七十二·马》记载当时的情况:“大唐承周隋离乱之后。
贞观初。
仅得牝牡三千。
”面对这样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困境的现实情况,唐王朝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对官营养马业有益的措施,短短四十年后,国有马匹数量剧增,据《唐会要卷七十二·马》记载那时的马匹数量“至麟德中。
唐代马政及相关问题研究
唐代马政及相关问题研究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高峰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而唐代马政,则是唐代政治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唐代马政发展的历程唐代马政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国时期和汉代时期。
在唐代初期,主要是通过驿站来传递信息和运输物资。
随着唐代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马政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唐朝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在马政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提高,使得马政逐渐发展成比较完备和成熟的系统。
在唐代中后期,马政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和应用。
唐玄宗时期,设立了御马监,专门负责经营养育马匹,提高了马术技术。
唐代还出现了骑兵,骑兵的出现使得马匹的作用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
唐朝时期,也在马政方面进行了很多理论研究,算是中国古代畜牧学和动物医学的雏形。
二、唐代马政的特点和意义1.马政在唐代的特点和意义有:(1)强化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便于政府集权。
(2)加强了军事防御和社会治安,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3)促进了物流发展,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
(4)成为了当时唐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呼马头琴、用马皮书写等等。
2.唐代马政在后世的影响唐代马政不仅在唐朝本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随后的中世纪时期也对世界各国的军事、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唐代马政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中国马术、畜牧业等领域的基础,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唐代马政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目前,唐代马政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畜牧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在当今的研究期刊、书籍等中,可以找到很多关于唐代马政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唐代马政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还有待深入探究,还有很多细节和具体问题需要进行考证和分析。
因此,唐代马政研究的今后方向应该是:继续深入挖掘和探究唐代马政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意义和影响;加强对唐代马政相关文献和史料的搜集和整理,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推动唐代马政理论研究的深化,以增进人们对中国古代畜牧学和动物医学的了解。
唐朝的军马管理制度
唐朝的军马管理制度一、军马的来源军队中的战马来自哪里,是唐朝军马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唐朝时期,军马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 国有饲养: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和实力,唐朝政府特别重视军马的饲养,设立了专门的马场和牧场,进行国有饲养。
这样可以保证军马的数量和质量,适应各种不同的战争需求。
2. 马市购买:除了国有饲养的军马外,唐朝军队还会通过马市的方式购买快速补充军马。
唐朝时期的马市通常设立在一些繁华商业城市,如长安、洛阳等,军马的来源也可以通过商人或者私人的渠道来购买。
3. 徭役劳役:为了增加军马的数量,唐朝时期还会通过徭役或者劳役的方式,强制或者征召百姓提供军马。
这也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军马的途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生产和民生造成一定影响。
4. 战利品抢劫:在军事征战中,唐朝军队往往会获得大量的战利品,其中包括其他国家或者部落的战马。
这样的战利品也可以成为唐朝军队的重要军马来源之一。
以上就是唐朝军马的主要来源途径,这些不同的渠道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唐朝军队庞大而强大的军马队伍。
二、军马管理制度在唐朝时期,军马的管理制度非常严格和规范,这有助于保证军马数量和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下面将结合实际情况介绍唐朝军马的管理制度:1. 军马编制:唐朝时期,军马是按照不同的兵种和用途进行编制的。
“头牌”、“卒”的制度是唐代军马的具体表现。
不同军队有不同的规模和编制,从普通步兵部队到皇帝的亲卫队,都有相应的军马编制,以适应不同的作战需要。
2. 军马归属:唐朝军马的归属非常明确,一般是由官方统一管理。
在唐朝时期,战马归属于马库或者各种军备库,由专门的官员进行管理和监督。
每匹马都有详细的档案,包括马的来源、品种、血统等信息。
3. 军马使用:唐朝军马的使用是非常灵活和具有针对性的。
不同兵种、不同用途的军马在马场和牧场中都会接受不同的训练和管理。
军马的使用从战争、守城到宴会等各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4. 军马饲养:唐朝军马的饲养非常重视,官员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提高军马品质的机会。
中国古代的马术文化及其传承
中国古代的马术文化及其传承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多彩的马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战国时期一直发展到现代,这种文化在中国的传承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篇文章将探讨中国古代的马术文化及其传承。
一、马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中国的马术文化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马是一种贵重的动物,用于交通、战争和运输。
在古代的战争中,骑马的士兵在决定战争胜负时发挥了关键作用。
因此,马术文化是与中国的军事和文化历史紧密相关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术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在唐朝时期,骑马成为了一项娱乐和竞技活动。
唐时期的文人墨客在诗词歌赋中也经常用到了马的形象。
在宋代,马术文化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体育、文学、生活方式等。
二、马术文化在中国传承的方式中国的马术文化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得以传承下来的。
在古代,马术技艺是通过师父和弟子之间的传承完成的。
作为一种传统的技艺,马术文化在军队和官方机构中经常得到重视和培养。
这些机构为了推广和保护马术文化,也成立了不少专业的组织和机构。
此外,马术文化还通过文学、艺术和表演等方式传承下来。
现在很多舞台剧和歌剧中都有马术表演的元素,这些表演是对中国马术文化的生动演绎。
同时,在电影和电视剧中也经常出现马术元素,从而推动了马术文化的传承。
三、中国现代马术文化的状况中国现代马术文化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沉淀,也在不断地发展。
在中国现代马术文化中,包括了马业、百万赛马和马术旅游等方面。
中国不仅有庞大的马术爱好者团体,还举办了各种马术赛事。
同时,与世界各国一样,中国马术文化也在适应和应对时代的发展。
最近几年,中国马术文化继承者们为了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马术文化,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工具为马术文化赋予了新的形式。
四、结论中国的马术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战争到文化,从古代到现代,都处于文化的核心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术文化呈现出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唐朝马匹管理制度
唐朝马匹管理制度一、军事需求唐代是一个军事强盛的朝代,对马匹的需求十分巨大。
唐代的军事力量主要依靠骑兵,因此马匹在唐代的军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和机动性,唐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管理马匹。
1. 马政唐代的马政是指国家对马匹的管理制度。
唐代政府设立了专门的马政官员,负责管理国家的马匹资源。
这些官员负责统一收购、分配和管理国家的马匹,以保证军队的马匹供应。
2. 马政司在唐代,马政被纳入国家的行政管理系统之中,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负责马匹的管理。
这个机构就是马政司,马政司是唐代政府的直接管理机构,负责收集、统计、分配和管理国家的马匹资源。
马政司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军队的马匹供应,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和机动性。
3. 马政税为了筹集军费和维持马政的开支,唐代政府实行了一种特殊的税收制度,就是马政税。
唐代的马政税主要是向军队和地方征收的一种税收,用于解决军队的马匹供应问题,因此马政税也是一种特殊的军费税。
4. 校场马唐代政府在全国各地都设立了专门的军事训练基地,被称为校场。
在这些校场里,都有一定的数量的马匹供军队进行练习和训练,这些马匹被称为校场马。
校场马是军队的基础装备,是军队训练和作战的基本需要。
二、民用交通唐代是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对马匹的需求不仅仅局限在军事领域,还广泛地涉及到了民用交通。
唐代的驿站、马市和马帮等都对马匹的需求很大,因此唐代政府也对马匹的管理制度有所安排。
1. 驿站唐代设立了许多驿站,用于国家的邮政和民用交通。
在这些驿站里,都设有一定数量的马匹用于民用的交通运输,来满足民间的交通需求。
唐代政府对这些驿站的马匹进行统一管理,以保证民众的交通安全和顺畅。
2. 马市唐代的城市中都有专门的马市,用于民众买卖马匹。
这些马市是唐代马匹贸易的重要场所,唐代政府也对这些马市进行了管理,以防止民间马匹交易的混乱和不正当行为。
3. 马帮唐代的马帮是一种民间的马匹运输组织,用于货物和人员的运输。
历史上养马最巅峰的时期!唐朝前期为什么能空前发展牧马产业?
历史上养马最巅峰的时期!唐朝前期为什么能空前发展牧马产业?我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养马传统,唐朝则是马牧业发展史的顶峰。
尤其是在唐朝前期,由于国家安定,经济发展,无论是国家监牧养马,或是民间私人养马,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的繁荣景象。
唐朝的马牧业,是唐朝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保持唐朝强大的国防军事力量的物质基础。
马牧业的发达对唐朝经济、军事、交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唐朝前期马牧业兴旺发达,首先是与马匹在当时国防上的重要地位分不开的。
唐朝立国之初,承隋末征战乱离之后,马政残败不堪,只有牝牡三千余匹,颇有西汉初年“天子”找不到四匹一样颜色的马,将相只能乘牛车的景象。
然而当时征战仍然频繁,军队和馆驿交通都急需大量的马匹来充当战骑和运载工具。
马牧业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唐初,统治集团在基本上稳定了国内局势以后,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消除边患。
从武德四年开始,突厥不断骚扰唐朝边境。
武德九年七月,突厥颉利可汗率精骑十余万,进寇武功,京师 *** 。
面对突厥日益严重的军事压力,秦王李世民根据突厥“惟劲骑奔冲"的特点,主张加强军队骑兵的建设,用军事进攻的战略,彻底击溃突厥军队,一劳永逸地解决边患问题。
李世民即位伊始,就致力于军队的建设。
由于唐朝重视军队训练,不久“士卒皆为精锐。
”贞观三年,反击突厥的时机成熟,唐太宗派遣军队十余万,分兵六路,向突厥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战争爆发后,代州道行军总管李靖亲率精兵,自马邑出击,一举袭破定襄城,颉利可汗狠狈逃遁。
李靖随即选派轻骑兵一万,携二十日干粮,深入追击。
“靖军逼其牙帐十五里,虏始觉,颉利畏威先走,部众因而溃散。
”在这次反击战中,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朝自从灭亡了东突厥以后,对外战争基本上就从防御性的自卫战争,转变为进攻性的战争,由于军事战略的转变,就使唐朝前期的对外战争,具有了如下主要特点:第一,战争主要是汉族与“夷狄”之间的冲突。
唐朝前期与突厥、吐谷浑、薛延陀、奚、契丹、高丽等,都发生过战争,尤其是和突厥、吐蕃、高丽之间的战争,不仅规模大,而且持续时间长。
关于马的历史
关于马的历史
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5500万年前的始新马,这是马属动物的祖先。
随后,马逐渐适应了地形、气候及生态的变化,并经历了始马、中马、原马、上新马和真马等主要进化阶段。
在中国,早在6000年前,野马就被驯化为家畜,成为当时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之一。
在马的使用历史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对马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在早期夏、商、周朝代,君王依据家族血缘关系分封诸侯,同时限制各等级人群养马的数量和质量,以达到控制机动能力的目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马车成为重要的战争工具,各国纷纷大力发展养马业。
秦汉时期,为了对抗外部势力和扩张疆土,养马业更是成为国力强盛的基础,汉武帝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来获取优良马种。
在随后的历史中,马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唐代,养马业达到了一个高峰,不仅引进了许多国外优良马种,还形成了专门的养马技术和马匹管理制度。
同时,马也成为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对象,如诗词、绘画、雕塑等作品中经常出现马的形象。
此外,历史上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马匹品种和个体。
例如,赤兔马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马之一,被曹操所得后赠予关羽;乌骓则是楚霸王项羽的坐骑,被誉为“踏雪乌骓”;的卢马则是刘备的坐骑,曾背负刘备跳过阔数丈的檀溪,摆脱了后面的追兵。
总的来说,马的历史是一部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历史,反映了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历程。
“唐初得隋马三千”,隋朝官有牧监和私家畜牧的演进之路
“唐初得隋马三千”,隋朝官有牧监和私家畜牧的演进之路文:那样的历史挺有趣说到隋朝就总会有人拿它和唐朝对比,因为两个朝代相接,而且唐朝明显比隋朝发展更好,各方面似乎都优于隋朝。
唐朝开国之初仅得隋朝马匹3000,这样的数字仿佛在告诉后世:隋朝缺马,最后留下来的不过三千匹而已。
事实是这样吗?其实隋朝的畜牧业没有那么不堪,相比而言唐朝虽然更加昌盛,但这也是隋朝的功劳,最初隋朝的畜牧风气良好,也安排了专门的职位为国家培养战马,这些都是没有流传下来的隋朝的丰功伟绩,不过到了隋朝末年畜牧业突然急转直下,后世才认为唐朝比隋朝在畜牧上更为突出。
一、隋朝畜牧业真实情况的探索,确定隋朝为“监牧制”的发源朝代唐朝前期在畜牧业上最为出名的就是“监牧制”,监牧成绩是历朝历代中最为繁盛的,这引起了历史学界的重视。
可是监牧制并不是从唐朝开始的,相反,它恰恰产生于人们都不怎么看好的隋朝。
隋朝当时不仅有很多骏马,而且在养马规模上也比一般的朝代大得多,细致划分的话,这里面还不包括民间的畜牧业,光是朝廷安排管理下的监牧就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规模了。
“唐之初起,得突厥马二千匹,又得隋马三千于赤岸泽,徙之陇右,监牧之制始于此。
”——《新唐书》卷50《兵志》这说的是唐朝时出现了监牧制,并且得到隋朝的3000匹战马,这很明显是有悖于史实的。
首先监牧制来自隋朝,早就已经在隋朝的统治时期出现过,其次三千匹战马的说法也非常不准确,那三千匹马其实只是在一场战争中隋朝幸存下来的数字,并不能代表隋朝战马少到只有三千匹。
骑兵主导的碾压性战争说隋朝不缺战马,凡事都要讲究证据,这就要从隋唐时期畜牧业的发展上找到原因了。
在那样的冷兵器时代,拥有骑兵是每个王朝练兵的最大愿望,骑兵比步兵杀伤力大,而且可以远距离追击,机动性强,好处不可胜数。
而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最重要的就是要拥有较多战马,这对于中原地区来说比较困难,战马一般都是北方游牧民族比较多,所以在战争中没有战马就很容易陷入到被动。
唐朝时的马场管理
唐朝时的马场管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唐朝时期,马场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设施,也是帝国赖以统治的重要保障,因此马场管理十分重要。
唐朝时期的马场管理涵盖了马匹的饲养、训练、饲料供给、人员配备等方面,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了马场的高效运转和军事实力的增强。
唐朝时的马场管理注重马匹的选种和饲养。
唐朝时期,通过定期的选种选配和培育,马场培养了一批优良的战马,这些战马不仅具备较强的速度和耐力,还具备出色的战斗能力,为唐朝的战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唐朝的马场管理还注重马匹的日常饲养和保健,科学合理的饲料供给和疾病防治措施保证了马匹的健康和体力,确保了马场的正常运转。
唐朝时的马场管理注重马匹的训练和驭养。
唐朝时期,马场设立了专门的训练师和饲养员,他们对马匹进行训练和调教,使其能够熟练地应对各种军事任务和指挥。
这些训练师和饲养员对马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着深入的了解,能够科学合理地设计训练方案和调养措施,提高马匹的综合素质和战斗力。
唐朝时的马场管理注重人员配备和队伍建设。
唐朝的马场设立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和驭养队伍,他们负责制定马场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监督和指导马匹的饲养训练工作,确保马场的正常运转。
唐朝的马场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马术人才和马匹养护专家,他们积极参与马场管理和马匹训练工作,提升了马场的管理水平和战斗力。
唐朝时的马场管理是一项综合性、高效性和科学性的工作,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唐朝的马场成功地培养了一支强大的战马队伍,为唐朝的统一、繁荣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唐朝时的马场管理经验对后世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为我国马场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第二篇示例: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繁荣和强盛的一个时期,马场管理在这个时期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唐朝时期的马场管理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军事安全,还关系到人民的生产、生活。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唐朝时期的马场管理情况。
汉唐间河洛地区的畜牧业
汉唐间河洛地区的畜牧业汉唐间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农业和畜牧业地区之一,畜牧业是该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在这个古代的农业和畜牧业地区,人们以养马和养牛为主,养鸡、养猪也是很普遍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汉唐间河洛地区的畜牧业。
一、马业河洛地区的马业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匹的品质十分优秀,品种也非常的多样。
在唐代,河洛地区的马首屈一指,卓越的品种著名于全国。
马业在河洛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马业的存在。
秦汉时期,马业更是达到了巅峰,汉朝时期,河南地区的练马温县已成为全国马业的中心地带。
进入唐代,马业更加发达,唐朝天宝年间,马超群的四匹媚兔银光毛的河洛白马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良驹首”。
唐末五代,河洛马品已经输入国外,成为了品类最多、品质最好的养马基地,著名泥家李彦迟的《养马论》也有记载。
二、牛业河洛地区的牛业发展也非常的快速,在汉唐之间,该地区的养牛业已经非常发达。
当时,人们常常用牛耕田,使得河洛地区的农业生产非常的丰富。
牛除了耕地外,还能够提供丰富的牛奶,牛肉和牛皮等多种经济价值。
而且,河洛地区的牛种里的“河南紫牛”更是国家级别的珍贵家禽品种。
三、鸡猪业汉唐时代的河洛地区不仅是马和牛的天堂,而且养鸡、养猪的人也很多。
养鸡业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地位,因为鸡能够为人们提供美味可口的鸡蛋和肉。
在河洛地区,鸡的品种非常的丰富,不仅有一般的鸡,还有遗传基因非常好的品种。
关于养猪业,当时农民养的猪主要是用来获得食肉或猪皮等制品,猪也多达种类繁多。
实际上,汉唐时代的河洛地区的养猪业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生态圈,把养猪与种植结合起来,采用“圈养粪”制出的肥料,用在农田上可以让农田的收成倍增。
汉唐间河洛地区的畜牧业是非常发达的,其养马、养牛、养鸡、养猪的业务均十分繁荣。
此外,河洛地区还一直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也促进了其畜牧业的发展。
唐朝马车发展历程
唐朝马车发展历程
随着唐朝的兴起和繁荣,马车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唐朝马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初期阶段,唐朝的马车主要是以单马车为主。
这种马车由一个马匹拉动,通常由木材制成。
由于制造工艺和技术的限制,这种马车较为简单,只能满足一些基本需求,例如短途运输和出行。
随着唐朝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逐渐增加,马车也开始多样化。
在盛唐时期,双马车成为主流。
这种马车采用了更复杂的结构和设计,可以同时由两匹马拉动。
双马车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使得人们能够更快地移动和运输货物。
在唐朝的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四马车逐渐出现。
四马车是一种更加豪华和高级的马车,由四匹马匹拉动。
这种马车通常用于贵族和重要人物的出行,具有很高的地位象征意义。
除了单马车、双马车和四马车外,唐朝还存在一种特殊的马车——御赐马车。
御赐马车是皇帝赐予臣子和贵族的特权,用以显示他们的荣耀和地位。
御赐马车通常十分豪华,饰以金银宝石,并有精美的纹饰和装饰。
总的来说,唐朝马车在经历了单马车、双马车和四马车的发展阶段后,成为了当时社会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出行和运输的便利,同时也象征着人们的地位和财富。
这
些马车的发展不仅反映了唐朝社会的繁荣,也展示了唐朝人民对于交通工具的不断创新和追求。
隋唐时期的马术技艺
隋唐时期的马术技艺马匹在古代中国的军事、运输、商贸等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隋唐时期,马术技艺的发展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文将从马匹饲养、驯马术、马具制作以及马术文化等多个角度来讲述隋唐时期的马术技艺。
马匹饲养在隋唐时期,马匹饲养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当时,唐朝政府实行“均输法”,即按照户口数和土地面积的比例分配纳粮、纳税,其中包括供应政府军队和官员的马匹。
此外,唐代还有专门的“马厩司”,负责管理官方养马厩。
这些措施保证了马匹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也为马术技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驯马术马的驯服是马术技艺的基础,而在隋唐时期,驯马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据《新唐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萧淑妃就擅长驯马,以至于她驯服了一匹顽强的野马,被唐太宗赞为“国之良将”。
驯马术的要点在于驯马师能否驾驭马匹,熟悉马匹的性格和习性,从而让马匹服从人的指挥。
据《太原志》记载,唐代太原著名马商崔峒“以驯马为业,曾能俯伏数百匹。
”可见唐代驯马术水平已经非常高超。
马具制作马具是马术技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马匹能否发挥最大功效的关键。
在隋唐时期,马具的制作技艺也非常高超。
马鞍、马镫、马蹄铁等马具的材质、尺寸和工艺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如马鞍的形状更加合理,能够更好地固定骑手的身体;马镫的大小、形状和材质都被不断改良,使得骑手乘骑更加稳定、舒适;马蹄铁材质也得到了改进,能够更好地保护马蹄,使马匹更加持久。
这些马具的改进都为马术技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马术文化隋唐时期的马术技艺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技艺,而是一种文化。
在唐代,马术技艺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
唐代扬州有一句名言:“马到扬州,死了肚子里也要吃饱了再走。
”这足以反映出唐代扬州马市的繁荣景象。
此外,唐朝还被称为“骏马时代”,充分表明当时人们对马匹和马术的推崇。
书法家怀素、郑板桥等文人墨客与马结缘,创作出了不少优美的马题诗、马头琴曲和马画作品。
这些文化现象都丰富了隋唐时期的马术文化。
唐朝前期马牧业发达的原因
作者: 徐嫩棠
作者机构: 贵阳医学院马列部
出版物刊名: 人文杂志
页码: 80-86页
主题词: 唐朝前期;监牧养马;牧业;全唐文;唐玄宗;《资治通鉴》;突厥;《旧唐书》;《唐六典》;社会经济
摘要: 唐朝前期马牧业发达的原因徐嫩棠贵阳医学院马列部我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养马传统,唐朝则是马牧业发展史的顶峰。
尤其是在唐朝前期,由于国家安定,经济发展,无论是国家监牧养马,或是民间私人养马,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的繁荣景象。
唐朝的马牧业,是唐朝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组...。
唐代官营养马业的盛衰
唐代官营养马业的盛衰丁君涛【摘要】唐代的官营养马业达到了我国养马史上的一个高峰,为此时的边境贸易和国家军事力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西北出土的文献记录了当时政府对于养马业的庞大投入以及官方机构在进行马业管理上的作用,唐代监牧成为官营养马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唐代前期正是因其拥有庞大的官营养马业,才能够将互市变为中原王朝的一个重要政治经济手段,或开市以示笼络,或闭市以示惩戒,用以制约周边民族政权.唐代政府以实现自身马匹供给为目的,对绢马贸易严格管控,着力控制主要养马地区,满足境内各领域的马匹需求,特别是供应优质马匹给军队,为军事实力的强大奠定了基础,而军事上的强大又为养马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期刊名称】《南都学坛》【年(卷),期】2019(039)004【总页数】6页(P30-35)【关键词】唐代;马匹;价格;互市【作者】丁君涛【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2我国地域广阔,草场资源也比较丰富,“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东麓—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祁连山(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西以北的广大地区”[1]107,内陆很多地区也分布有草山和草坡,很多地区宜农宜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宜农宜牧区的畜牧业逐渐被农业排斥,畜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农业逐渐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
北方一些地区降雨少、地域广阔、人口稀少,适宜发展畜牧业经济,特别是草原长期生活着强大的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有着实力强大的骑兵,当中原王朝趋于衰弱,军事力量不强时,北方游牧民族就会南侵。
为了防备北方少数民族及维护自身统治,中原王朝不得不建立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论语》所谓“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骑兵在冷兵器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其强大的作战能力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
恩格斯就曾高度评价骑兵在古代的作用,认为“骑兵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兵种”[2];严耕望先生认为中国古代优良的养马场对于国家实力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通观历代,凡是能控有今陕西中北部及甘肃地带的朝代,总能居于强势;凡是不能控有这一地区的,总是居于弱势;其故就在骑兵”[3]。
战马的管理体系:官营马坊,为何与唐王朝的命运牵扯在一起?
战马的管理体系:官营马坊,为何与唐王朝的命运牵扯在一起?引言战马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力量,这不仅是一个国防军事力量和运输的重要物资也是一个王朝命运的兴衰史。
因为战马的作用在军事之中十分的大,所以说官方就开始了对战马这种战略物资进行统一的管理。
在唐代官营的养马业制度已然得到了完善,规模之大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这也带来了一些好处,比如说对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军事需要,官营的马坊越来越多,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马匹来源、养马的方式以及马匹的承担责任都有不同的制度完善。
马坊不仅仅能够养战马而且还附带了一些监察功能,当然这些功能不是对于人而是对于牧羊类。
马坊对于国家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这不仅是唐代战马或者是非战马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更是一种专制制度下对于马坊经济的压榨行为。
马坊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矛盾,从皇室来看,很多战马成为了贵族之间的社交活动也就是取乐的玩物,此时战马就开始从军事职能转变为娱乐的方式。
最为明显的就是安史之乱,马坊的作用形同虚设,在吐蕃的进攻下,马坊逐渐被范废除转变为田地,马坊也就消失了。
古代战马纵观我国的养马业,如果谈起哪朝那代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甚至能够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第一个朝代就是唐朝。
安史之乱为什么要谈起马坊呢?因为当时正是唐玄宗的年代,天宝后期爆发开来,安禄山得宠后掌握了一个大权,这个大权就是马政大权,河东地区的所有战马和非战马都归属了安禄山。
古代的战争战马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随着兵力的强大,开始了唐代由盛转衰的战争:安史之乱,如此看来马与国家的盛衰有为相关。
《新唐书》记载:“议谓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天子又锐志武事,遂弱西北蕃。
”马是一种牲畜,对于养马的地区也是十分特殊的,基本上都是在水草条件合适的地区,但是在西北地区也分布一些官营马坊,这不仅仅是养马的特殊性也是马坊对于牧场监管的作用。
相关的官员开始管理,马坊开始的时间是在唐初,这时候有着四十八个马坊,随着养马范围的扩大,这些监察机构开始了大范围扩散。
中国古代养马业的兴衰
中国古代养马业的兴衰
钱军
【期刊名称】《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年(卷),期】1998(000)012
【摘要】作为六畜之首,马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随着农业现代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马的动力作用虽然有所下降,但我国养马历史悠久,马文化沉淀十分丰富,作为世界上拥有马匹数量最多的国家(1100万匹),我们有必要通过由远古至明清中国养马业的兴衰变化,更深入地探索中国养马业发展的方向。
中国野马的驯养始于渔猎时代,约在五六千年以前,在北方草原、黄河流域及西南山地等地区进行,在新石器时代的石刻上出现了最早的策马者。
马的驯养目的主要为人类提供役力及作战的生物武器,食肉仅占第2位。
而马作为牵引动物,导致了陆上运输及移动的革命,人类在历史上也第一次拥有了以超出自己移动速度进行快速运输的能力,这充分扩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
商朝作为人类有
【总页数】1页(P40-40)
【作者】钱军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技展览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9
【相关文献】
1.汉代河西养马业略考 [J], 徐水兰
2.荷兰现代化与兴衰的缩影——17-18世纪荷兰共和国出版业的兴衰 [J], 刘江英
3.荷兰现代化与兴衰的缩影——17—18世纪荷兰共和国出版业的兴衰 [J], 刘江英;
4.唐代官营养马业的盛衰 [J], 丁君涛
5.世界养马业概况及对发展我国养马业的建议 [J], 陈一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朝谒,则以驼驾车,数下诏禁而不止。武后时,马,海内效之,至露髻驰骋,而帷帽亦 废,有衣男子衣而@⒆,如奚、契凡之服。”因为骑马,贵族庶民都 喜好胡服胡帽,“其后安禄山反,当时以为服妖之应。”〔(22)〕天宝 时,杨贵妃每骑马,则大宦官高力士执辔授鞭。外戚杨国忠“有时与 虢国并辔入朝,挥鞭走马。”〔(23)〕《全唐诗》花蕊夫人《宫诗》描 写宫女初学马术的情景说:“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鞍骑怯又娇,上 得马来才欲走,几回抛 kòng@⒇抱鞍桥。”
新唐书》兵志载:“王侯、将相、外戚牛驼羊 马之牧布诸道,百倍于县官,皆以封邑号名为印自别,将校亦备私马。 议谓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天子又锐志武事,遂弱西北蕃。”
贵族官僚为了设置私人牧场,大肆侵占国家和农民的土地。为了抑制 土地兼并,天宝十一年玄宗 chì@④令:“两京去城五百里内不合置 牧地,地内熟田仍不得过五顷以上、十顷以下,其有余者仰官牧。” 〔(29)〕唐朝规定,每匹驿马国家配给牧地二十亩,按此标准计算, 则两京五百里内私人可以占有养五十匹马的熟地。
唐代马业发展
唐朝前期马牧业的兴旺发达,是与当时民间 盛行私人养马和社会尚武的风气分不开的。我国古代自从晋朝永嘉之 乱,“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21)〕“游牧民族开 始入主中原,形成汉夷杂居。如果从西晋末年永嘉年间算起。其间十 六国时期就有一百三十六年。接着,元魏统一黄河流域,历经东魏、 西魏、北齐、北周,延续至隋末唐初,又复三百多年,因此,北方社 会的生活习俗深受胡俗的影响,与秦汉时期相比,有了很大的变迁。 杜牧《樊川集》载《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说,卢秀才名霈者,“自 天宝后三代,或仕燕,或仕赵,两地皆多良田畜马。生年二十,未知 古有人曰周公、孔夫子者,击球饮酒,马射走兔,语言习尚,无非攻 守战斗之事。”《旧唐书》李珙传说“李珙,山东甲姓,代修婚姻,至 珙,不好读书,唯以弓马为务。”《新唐书》王难得传说“王难得,沂 州临沂人,父恩叔,少隶军试为太子宾客,难得健于武,工骑射。”…… 由于社会风气的薰陶,唐朝贵贱士庶尚武成风,酷爱骑马,为私人养 马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综上所述,唐朝前期马牧业空前繁荣发达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主观和客 观两个方面。从主观上来说,是由于马匹在国防军事、交通运输和社 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使唐朝统治者高度重视马牧业生产,为此组织 和制定了系统完整的马政机构和制度,建立了规模宏大的监牧基地, 大力开展对外马匹贸易,采取了鼓励养私马的措施和政策;从客观上 来说,自西晋末年起大量游牧民族迁徙内地,带来了塞外习俗和畜牧 生产的经验技能,并在北方汉人中获得传
官填,复须私备。”〔(31)〕因此,唐代农民也普遍养私马。
唐代空前繁荣的社会经济为私人养马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 础。《唐六典》太仆寺记载了官马每天的饲料数量。闲 jiù@⑧马每匹 草一围,粟一斗,盐六勺。监牧马春冬季节每匹草一围,粟一斗,盐 二合。而唐代官奴婢的口粮标准则为:“其粮丁口日给二升,中口一 升五合,小口六合。诸户留长上者,丁口日给二升五合,中男给二升。 〔(32)〕唐代养马正是所谓“一马伏枥,当中家六口之食。”如没有 发达繁荣的社会经济,要产生这样盛大规模的养马业是不可能的。
为了发展社会马牧业,唐朝政府制定了一些鼓励民间私人养马的政策。 唐朝初年,魏元忠上疏要求朝廷支持发展民间养私马。他说:“师行 必籍马力,不数十万不足与虏争,臣请天下自王公及齐人挂籍之口, 人税百钱。又驰天下马禁,使民得乘大马,不为数限,官籍其凡,勿 使得隐。不三年,人间畜马可五十万,即诏州县以税口钱市之,若王 师大举,一朝可用。”〔(33)〕魏元忠的疏奏,得到唐高宗的重视。 唐玄宗即位后,在积极发展国家监牧养马的同时,也重视发展私人养 马,并革除了一些妨碍私人养马的弊政。唐初武德时,就实行按资产 多少,把户分为三等,不久改为九等,按户等交税
唐代民间富人也大量养私马。“盘禾安氏有马千驷,怙富不虔。”〔(30)〕 《太平广记》于远篇说:“邺中富人于远者,性奢逸而复好良马,居 第华丽,服玩鲜洁,拟于公侯之家,常养良马数十匹。”
唐代农民养私马。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农民普遍要服兵役,唐朝规 定,府兵被征点服役,所需戎器驮马锅幕糗粮均须自备。《唐六典》 兵部载:“凡差卫士征戍镇防,亦有团伍,其善弓马者为越骑团,余 为步兵团,主帅以下统领之,火十人,有六驮马,若无马乡,任备驴、 骡及牛。”“天下之有马者,州县皆先以邮递军旅之役。”唐朝规定, 战马由官府给钱购置或供给监牧马,后来“诸州府马缺数稍多,既合
唐朝政府禁止工商人骑马。“乾封二年二月,禁工商不得乘马。”〔(24)〕 但是禁令只是一纸空文。“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恣其乘马, 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最为僭越。”〔(25)〕
由于马匹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需要,唐朝私人养马极为兴盛,是唐朝 马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族官僚饲养大量私马。唐太宗子越王李贞“在蔡州,数奏免所部租 赋以给人心,家僮千人,马数千匹。”〔(26)〕太平公主在开元初被 诛时,“籍其家,财货山积,珍奇宝物,侔於御府,马牧羊牧田园质 库,数年征敛不尽。”〔(27)〕官僚裴冕“性本侈靡,好尚车服及营 珍馔,名马在枥,直数百金者常十数。”〔(28)〕《
。官府定户等时把私人养的马也作为资产, 私马多户等就升高,户税也增加负担,从而挫伤了农民养私马的积极 性。同时,州县有邮递军旅之役,官府总是加在养私马户人家。“供 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 冬夏,略无休时。”〔(34)〕这对养马户来说,更是一种灾难。唐玄 宗针对“百姓畏苦,乃多不畜马,骑射之士减曩时”的情况,于开元 九年下诏规定:“自今诸州民,勿限有无荫,能家畜十马以上,免贴 驿邮递征行,定户无以马为资。”“若要须供拟,任临时率户出钱市买。” 〔(35)〕唐玄宗提出的改革措施,减轻了养私马户的经济负担,调 动了农民养马积极性,促进了唐代马牧业的发展。天宝十五年,安史 叛军攻入长安。唐太子李亨“至彭原,又募得甲士四百,率私军以助 军。至平凉郡,sōu@(21)阅监牧公私马,得数万匹,官军益振。” 〔(36)〕建中元年,唐德宗在战乱之后,仅在关辅地区一次就市马 三万余匹。由此可见,唐朝前期私人养马业是何等的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