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学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社会学
1.何谓“新经济社会学”?
新经济社会学是经济学与社会学之间“越境行动”所形成的多元格局中的一支。
(1)诞生标志: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的论文“经济行为和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 ;
(2)基本含义:用社会学的理论、概念和方法,重新解读诸如“生产”、“分配”、“消费”、“市场”、“厂商”等传统上属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那些经济生活现象;
(3)目标:同经济学展开积极的理论对话,丰富社会学的知识体系;
(4)核心概念:“嵌入”、“经济行为的社会建构” ;
(5)研究对象:消费,生产,技术创新,市场(劳动力,金融,工业,消费者),性别和种族对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组织(银行,保险公司,企业,行业等),经济与非经济组织(国家,工会等)之间的关系,经济阶层,车间生活,分层,职业隔离,经济理论和思想,对经济的态度,经济职业(包括企业家),福利国家,国际经济,通货膨胀,合同,货币,正规与非正规经济等;
(6)理论视角:网络、组织、文化;
(7)制度化的标志:一批读者,一本手册《经济社会学手册》,美国社会学会的教学大纲和制度化的材料,美国社会学会的经济社会学分会的成立;
(8)学术重镇:20世纪80年代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今天的斯坦福、康奈尔、伯克利、普林斯顿和西北大学;
(9)代表人物:哈里森·怀特、马克·克兰诺维特、罗纳德·伯特、尼尔·弗雷格斯坦、亚历山德罗·波茨、保罗·狄马吉欧、弗兰克·道宾、沃尔特·鲍威尔、韦恩·贝克尔、维维安娜·泽利泽;
(10)重要著作:马克·克兰诺维特《找工作》、罗纳德·伯特《结构洞》、尼尔·弗雷格斯坦《公司控制的转型》、维维安娜·泽利泽《市场与道德》、《为无价的儿童定价》、亚历山德罗·波茨《移民的经济社会学》。
2.经济学与社会学关于经济行动的理解有何差异?
经济学的观点:
“经济人”:以经济利益为行动的出发点,并根据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在不同的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的完全理性的主体;“实利人”:对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
斯密的思想与“经济人”相关的思想主要有两点:
(1)人们是从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参与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
(2)在价值规律这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并非出于本意地促进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在斯密之后,经过边沁、西尼尔、穆勒等人对“经济人”思想的进一步补充,基本形成古典“经济人”模式,为经济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创造了科学假设和前提。
“经济人”假设的三个要素:
(1)行动主体——原子化的个人,利己本性,其偏好、利益及行动不受其他行动者的影响
(2)行动目标——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经济利益,增加个人的效用
(3)行动决策——遵循理性选择与最大化原则
“经济人”假设的局限性:
将个人偏好视为“给定”的,因而,行动目标的确定是外在于行动过程本身的,是行动的前提;将经济利益视为个人行动的唯一动机;还存在一系列相关假设,包括资源供给不受限制、市场信息对称、市场机制充分有效、个人拥有综合这些判断作出明智决策的
高明能力等,但实际上这样的条件本身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对人的行为的一种简化,忽视了复杂多变的社会实践
社会学的观点:
(1)行动主体的结构性:
社会结构构成了行动者所面临的客观情境。行动者个人的偏好、行动的动机,还是行动的决策模式,行动的具体实施过程,都要受到社会结构的影响。行动所处的外部结构——规则、制度、文化、关系网络等——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行动者的行动能力,甚至是控制行动本事。整体主义方法论。
(2)行动动机的复杂性:
人的行为是复杂的,在具体的经济生活中驱使人们行动的可能是多重动机的混合,是利益动机与非利益动机、经济动机与非经济动机的混合。以经济利益为标志的目的也经常会与其他目的(如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发生冲突。
(3)行动目标的不确定性:
行动目标的选择本身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行动者与其行动环境互动的过程,而不是“给定的”(或说行动的前提)。经济生活不是一个瞬间的行动,而是一个绵延不绝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不断调整、确定自己的目标。偏好不是“给定的”,目标的形成也不是独立于行动本身的社会过程之外的,常常会在行动过程中因为行动本身而发生改变。行动本身就创造了行动的目标。
(4)行动决策的非理性:
行动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行动者的偏好并不能有效地指导行动,因为有时候是无法清楚地认知到最大化策略的,因此也不能清楚地确定目标-手段的关系。在行动过程中,行动者不断与自己所面临的行动环境发生互动,行动者关于目标-手段的关系结构的认知逐步调整、修正,一旦行动结束,一个最终版本的目标-手段的关系结构才得以确立。行动的决策不一定是理性的。
3.布迪厄的经济社会学研究?
(1)20世纪50年代对阿尔及利亚的研究
代表作:《阿尔及利亚的工人和工作》、《无家可归者:阿尔及利亚传统农业的危机》、《阿尔及利亚社会学》
在这一时期,布迪厄的研究中心从哲学转向人类学和社会学。他观察到:阿尔及利亚的农民与土地保持着一种强烈的情感和近乎神秘的关系;基本的经济单位是血缘关系群体;礼物普遍存在;货币和交易被看做不如积累和物品交换那么重要;风险相对较小的商业投机比工业投机更受欢迎。阿尔及利亚作为一个和谐的文化整体,由于殖民统治而分崩离析,并被强迫性卷入到由传统价值向现代价值的痛苦转变过程之中。由此,布迪厄开始关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2)“场域”概念
代表作:《经济场域》、《经济人类学的原理》
布迪厄说,“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场域这一概念和分析单位来自他早年的人类学研究,场域中充满着力量和竞争,个体可选择不同的竞争策略,资本既是竞争的目的,又是竞争的手段。场域有自主化的趋势,但场域本身的自主性又受到外来因素的限制。经济可以被概念化为一个场域,即作为实际的和潜在的关系结构。
(3)“资本”概念
社会世界是具有积累性的历史世界
资本是积累起来的劳动,这种劳动同时以物质化和身体化的形式积累下来,可以作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