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油田克下组砾岩油藏主控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四1区克下组油藏潜力分析及挖潜方式研究

四1区克下组油藏潜力分析及挖潜方式研究

四1区克下组油藏潜力分析及挖潜方式研究摘要:四1区克下组油藏自1957年开发以来,经历了试采阶段、建产阶段、含水上升产量递减阶段、高含水低速稳产阶段、废弃开采阶段5个开发阶段,油藏于1993年因小井眼原因被列为报废区块,截止目前,该区采出程度仅15.6%,油藏剩余潜力较大,在油藏地质特征再认识的基础上,总结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精细研究油藏剩余油潜力,优化井网井距、注采参数等,制定合理的挖潜方式,从而有效地的提高油藏开发效果。

通过研究,新增可采储量99.53×104t,提高采收率18.54%,为同类油藏二次开发提供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剩余油潜力挖潜方式二次开发一、油藏基本情况四1区油藏位于克拉玛依市的东南面,区内主要发育有克乌断裂、南黑油山断裂和检40断裂。

构造上位于南黑油山断裂与克乌断裂夹持的北西向南东倾斜的单斜区域内,在此单斜背景上分布有次一级的局部隆起和洼地,该区克下组经历了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的过渡相演化过程。

其中以河道沉积微相为主要骨架砂体,总体表现为向湖盆强烈推进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物源主要来自北部,发育河道、席状砂等微相。

纵向上各砂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

砂层厚度平均为28.6m,油层厚度平均为7.5m。

储层岩性主要为砾岩、砂砾岩,岩石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变质岩和云母。

沉积物颗粒为圆状和次圆状,粒径一般在0.4mm~4mm之间,分选性好,磨圆程度较高。

胶结物主要以泥质为主,钙质次之,胶结类型以接触式为主。

克下组储层孔隙度为18.7%,渗透率为129.5mD,属于中孔中渗储层,油藏不发育边底水,属于岩性油藏。

二、油藏开发现状四1区克下组油藏自1975年全面投入注水开发至今,共有生产井150口,该区已累积采油84.42×104t,累积产水76.33×104m3,累积注水349.9×104m3,采出程度15.6%。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三叠系克下组砾岩油藏储层分类研究_李映艳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三叠系克下组砾岩油藏储层分类研究_李映艳

[收稿日期]2011-02-16 [作者简介]李映艳,女,硕士生,现主要从事油藏地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doi :10.3969/j .issn .1673-1409.2011.04.011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三叠系克下组砾岩油藏储层分类研究 李映艳,李维锋,刘 洁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曾玉兰 (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油田地质研究所,新疆克拉玛依834008)[摘要]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三叠系克下组砾岩油藏储层以高非均质性和复模态结构特点区别于砂岩储层,同时受冲积扇沉积相、成岩压实等作用的影响,其储层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通过分析14口取心井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物性资料,研究了该研究区油藏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类型及孔渗特征,并对研究区储层进行分类。

分析认为,六中区三叠系克下组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以剩余粒间孔、粒内溶孔为主;孔隙结构较差;物性特征表现为中孔低渗。

根据储层储集性能及其控制因素,将储层划分为Ⅰ、Ⅱ、Ⅲ和Ⅳ4种类型,其中以Ⅱ类、Ⅲ类储层为主。

[关键词]六中区;三叠系;砾岩油藏;孔隙结构;储集物性;储层分类[中图分类号]P618.31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1)04-0035-04 克拉玛依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西临扎依尔山南麓,呈北东-南西条状分布,长约50km ,宽约10km ,属单斜构造。

六中区位于克拉玛依油田中部,西南与七区毗邻并以克-乌断裂为界,东北以白碱滩北断裂为界,是一个断块-背斜油藏(见图1)。

前人对该研究区地层对比、沉积微相、储层构型和砂体分布均做过系统的研究[1-4],但上述研究并未对冲积扇沉积的储层分类方法做过研究探讨。

为此,笔者在分析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物性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该研究区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类型及孔渗特征,并对储层进行分类,从而对其他地区砾岩油藏储层分类研究提供参考。

克拉玛依油田低渗薄层砂砾岩油藏水平井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以

克拉玛依油田低渗薄层砂砾岩油藏水平井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以

技术创新15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低渗薄层砂砾岩油藏主要发育在克拉玛依组,此类油藏注水效果差,直井单井产量低,开采成本较高。

为了在低渗薄层砂砾岩油藏探索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因此以五2东克下组油藏及八区白823井区克上组油藏为例开展水平井开发试验,取得显著效果。

本文针对油藏特点开展水平井关键技术研究,运用地质建模技术,精确预测砂体展布,优化水平井地质设计,在此基础上加强现场实施跟踪,形成薄储层水平井随钻跟踪轨迹调整技术,保证油层钻遇率,使得水平井开发取得显著效果,保障后期油藏高效开发。

克拉玛依油田低渗薄层砂砾岩油藏水平井开发关键技亦艮应用——以五、八区克拉玛依组油藏为例◊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李芳孙志雄严萍鲁静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低渗薄层砂砾岩油藏主要发育在克拉玛依组,此类油藏由于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注水效果差,直井单井产量低,开采成本增加。

因此,在五2东克下组油藏及八区白823井区克上组油藏开展水平井开发试验,取得显著的效果。

通过总结低渗薄层砂砾岩油藏水平井开发的关键技术,指导同类油藏后期高效开发。

1建立高精度地质模型1.1井网密度低,精细岩相控制模式下属性模型八区白823井区克上组油藏井控程度低,井间预测可靠性极差,通过引入并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以波阻抗反演基础上进行敏感参数(SP、RT)约束反演泥质含量数据体,结合已钻井验证反演可靠性,同时测井解释泥质含量资料作为软数据进行约束,建立岩相控制模式下的属性模型(图1),预测砂体分布,指导水平井设计(图2)o图1百823井区T&'含油砂体构造模型图2HW8XX1三维地质建模井轨迹投彩图1.2井控程度较高,精细沉积微相约束下属性模型五2东克下组油藏井控程度高,在扇三角洲模式的指导下,利用岩心及测井资料,建立取心井测井相模式,明确微相发育类型及测井响应特征,结合砂地比和精细分层,精细小层沉积微相。

在对油藏有了分层精准相控的基础上,利用嵌入式建模技术,准确刻画五2东克下组油藏砂层展布模型,指导水平井部署。

克拉玛依三2区克下组砾岩油藏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与应用

克拉玛依三2区克下组砾岩油藏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与应用

流 动单 元研 究 的理 论 基 础
Amaf e和 Ab a zd n等 根 据孔 隙几何 学 对 流体 渗 流具 有 很 大 影 响 的认识 ,提 出 了应 用 流 动 eUl bSae ] 带指标 F I( lwZ n ld x Z F o o en e )划 分水 力流 动单元 的方 法 。这 一方 法 的理 论 基 础是 平 均水 力 半径 的概 念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汉石油学院学报) 21年 4 江 00 月 第3卷 第2 2 期 J u n lo l n sT c n lg ( . PI A r2 1 Vo. 2 No 2 o r a fOi a d Ga e h oo y J J ) p .0 0 13 .
克 拉 玛 依 三2区克 下 组 砾 岩 油 藏 储 层 流 动 单 元 的 划 分 与 应 用
三 区 克 下 组 油 藏 位 于 克 拉 玛 依 油 田北 部 边 缘 , 为 一 个 由 西 北 向 东 南 倾 斜 的 单 斜 ,洪 积 扇 沉 积 为
主 ,原始 含油饱 和度 为 6 ,含 油 面积 1 . 0 i ,石 油地 质 储 量 1 2 . 5 0 t 1 2 7k n 0 5 4 ×1 ,油 层 埋 藏深 度 平 均
第3 2卷 第 2期
李 辉 等 :克 拉 玛 依 三 z区克 下组 砾 岩 油 藏 储 层 流 动 单 元 的 划 分 与 应 用
R 一・1 ( ) Q 03×√ I O4

( 3 )
(透率 , 为有 效孔 隙度 , ; 。 Ko e y常数 , 围在 5~ 1 0 间 ;S k m ; Fr 为 zn 范 0之 为单 位颗 粒 体
积 比表 面 ,m~ 。 u
R QI表征储 层渗 流 能力 的大小 , 其值 越大 , 层渗 流 能力越 强 。 储

基于标准测井的克拉玛依油田一区克下组储层精细解释研究

基于标准测井的克拉玛依油田一区克下组储层精细解释研究

基于标准测井的克拉玛依油田一区克下组储层精细解释研究覃建华;谭锋奇;罗刚;杨新平;蒋志斌【摘要】标准测井系列能够反映油藏的岩性信息和储层特征,也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重要资料.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一区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下亚组(简称“克下组”,T2k1)的标准测井曲线,依据密闭取心井的岩性资料提取出砾岩油藏的岩性敏感参数,确定了基于0.25m电位电阻率(pu(0.25m))和标准自然电位(U,sp)的岩性识别图版,在此基础上利用岩心分析数据和测井曲线的对应关系分岩性建立了储层物性和含油性的解释模型,并且结合试油和产液剖面资料确定了T2k1不同岩性有效储层和油层的识别标准.建立的模型和标准应用于实际油藏的单井精细解释中,岩性的识别准确率达到85%以上,孔隙度的解释误差小于5%,渗透率的解释误差小于30%,含水饱和度的解释误差小于10%,油层的划分结果与试油结论基本相符,达到了实际测井解释的要求,为油藏的数值模拟和剩余油的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14(036)004【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克拉玛依油田;标准测井;精细解释;岩性识别;解释模型【作者】覃建华;谭锋奇;罗刚;杨新平;蒋志斌【作者单位】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9;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4克拉玛依油田一区(以下简称“一区”)位于克拉玛依市以东约10km处,其主力含油层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下亚组(简称“克下组”,T2k1)是在古生界下石炭统的古风化壳上接受的一套正旋回山麓洪积扇沉积,属于典型的砾岩油藏,沉积厚度25~85m,平均约55m,平均孔隙度19.7%,渗透率140mD,属于中孔-中高渗储层[1,2]。

砾岩油藏聚合驱提高采收率试验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克下组油藏为例

砾岩油藏聚合驱提高采收率试验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克下组油藏为例

在保证 聚合物 能够顺利 注 人 、不对 油藏产生 严重堵 塞 的前 提下 ,应尽 量选 择分 子量大 的聚合 物 ,以
[ 收稿日期]2 0 0 7一l —0 1 8 [ 作者简介]佟占祥 ( 9 2 ) 18 一 ,男 ,2 0 0 5年大学毕业 ,硕士生 ,现主要从事三次采油方面的研究工作 。
1 4 . 1 3 1
1 0 8 0 2 0 50
3 0 00
1 4 . 1 8 2 1 1 . 0 2 6 1 0 . 2 4 8 1 0 . 1 8 4
量 ,聚合 物驱提 高采 收率 的增加 幅度 变小 。考
虑到在油 田矿场试 验 聚合物 的注 入过 程 中聚合 物 的剪切 降解损 失 ( 据 大 庆 油 田注聚 结 果 , 根
[ 键 词 ] 砾 岩 油 藏 ; 聚合 物 驱 ;提 高 采 收 率 ; 克 拉玛 依 油 田 关
[ 图分 类 号 ]TE 5. 6 中 3 7 4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0 9 5 (0 7 6— 16 3 文 00— 7 2 2 0 )0 0 4 —0
表 2 。
当聚合物溶 液浓度 一定 时 ,聚合 物分 子量
越大 ,溶液粘度 就越 高 ,对 水油 流度 比的调节
表 2 岩 心 参 数 及 驱 油 效 率
作用就 越 强 ,驱 油 效 率 也 就 越 高 。 由表 2可
知 ,当分子 量大 到 一 定 程 度 后 ,再 增 加 分 子
1 0 0 0
表 1 聚 合 物 的基 本 性 能
2 )试验流程
水 驱产水 率达 到 9 时转注 聚合物溶 液 ,此后含 水 率 明显 下 降 ,当含水 率再次 达 到 8
9 %时停 止试 验 ;或注完 设计 段塞 后进行 二次水 驱至 产水 9 %结 束 。 8 8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砾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砾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砾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张代燕;彭永灿;肖芳伟;史燕玲;姚敏【摘要】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物性和压汞资料,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砾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区克下组属于中孔、中渗透储层,以粒间溶孔为主,次为原生粒间孔隙,优选出孔隙度、渗透率、均值、偏态、饱和度中值半径、最大孔喉半径、平均毛管半径、视孔喉体积比和非饱和汞孔隙体积百分数共9个能反映孔隙结构的参数,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克下组砾岩储层分为4类(Ⅰ—Ⅳ),分别代表储层孔隙结构好、较好、较差、差;储层的微观孔隙分布主要有3种类型,孔隙直径分布分别呈单模态、双模态和复模态.影响孔隙结构的因素有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构造格局决定着储层的沉积格局,进而控制了储层的孔隙结构.沉积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岩性对储层物性的控制.压实作用造成孔隙度降低;胶结作用使孔隙结构和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使储层孔隙结构和物性得以改善;重结晶作用产生的新生自形晶矿物全充填或半充填于粒间孔隙和喉道中,使孔隙减少、喉道变窄,孔隙连通性变差;压溶作用可产生压溶缝、缝合线或溶孔,扩大了孔隙空间.【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3(020)006【总页数】6页(P29-34)【关键词】砾岩储层;孔隙结构;孔隙类型;影响因素;克下组;克拉玛依油田【作者】张代燕;彭永灿;肖芳伟;史燕玲;姚敏【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砾岩储层孔隙大小和分布、孔隙和喉道的配置及连通关系、孔隙几何形态和微观非均质特征、孔隙中粘土矿物含量、成分及产状等孔隙结构特征非常复杂,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尤为重要。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储层敏感性评价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储层敏感性评价
、 ・ ●
平 均 镬娃点 ( ml  ̄ m 缸)
a . 5 号 岩 心速敏 评 价 曲线
l — ●一 6 #:
值 ,并评价速 敏性的程度 ,为室内及现场选择合适的流速提供依
据。


以不 同 的注 入 速 度 向岩 心 中注 入 克下 组 地 层 水 ,并 测 定 在
各个注入速度下岩心的渗透率 ,从注入速度与渗透率的变化关系 上 ,判断油层岩心对流速的敏感性 ,并找出渗透率明显下降的临
平 均 漶建 ( l mi n ni e )
室内评价实验得到的临界流量Q 一般以ml / mi n 表示 ,可以换
算 为孔 隙 内 的渗 流速 度v :
Vc:— 1 4. 4 Qc

c 7 号岩 心速 敏 评 价 曲线
6 0


f 9、

一l 、、
n 25 o 5 0 7 5 l 1 5 2 ,



速变化的关系。评价速敏性用两个参数 ,一个是临界流速 ,另一 个是发生微粒运移后渗透率降低程度 ( 即损害率 )。临界流速 反 映粘土微结构被破坏的难易程度 ,临界流速越高 ,说明粘土微结
构越 稳 定 。如 果储 层 有速 敏性 ,则要 找 出 其临 界流 速 或 临界 流 量

O 8 6 4 2 O g 6 4
速敏性 是指由于流体 流动速 度变化 引起储 层岩 石中微粒运
移 、堵 塞喉 道 ,导 致 岩石 渗透 率 或有 效 渗透 率 下 降的 现 象 。速敏 性 评 价 实验 的 目的在 于 了解地 层 渗透 率 的 变化 与地 层 中 的流 体 流
界流 速 。评 价标 准 见表 1 。 采 用 逐 步 增 大 注 入 流 量 Q的方 法 ,如 果 前 一 流 量 Q一 对 应 的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东克下组油藏整体调整试验效果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东克下组油藏整体调整试验效果
了整体 调 整 、 调 驱 实施 效 果 。
关 键 词 油 藏
注水 六 中东 整 体调 整
效 果
1 前 刖 言 吾
六 中 区克 下 组 为一 中孑 L 高渗 、 高原油粘度 、 非 均
2 六甲 中乐 东 开 井 网整 登怀 体 调 翌} 整 饼 研 究
六 中东 区含 油 面积 2 . 8 8 k m ̄ ,地质储 量 是 6 6 2 . 9 x 1 0 5 . 有 效孔 隙度 是 1 8 . 9 6 %, 平 均有 效渗 透率 是 2 5 1 × l 0 m 。 储 层物性 由向上 到下 逐渐变 差 。六 中东 区克
层 系统 泄水 泄压 , 油层 出砂 严重 . 井 况老 化 。 常规单 一
措 施效 果不 佳 , 综 合递 减一 直在 9 . 5 %以上 。 2 0 0 4年 因
井 网严 重 不 完 善 , 水 驱 控 制程 度 低 , 全 区油 水 井 2 9 8
井次 , 开井仅 1 4 3井次 , 不 足一 半 。 井 网不 完 善造成 油 藏 递 减 大 ,采 油 速 度 低 ,油 藏 年 产 油 量 由 1 9 7 8年 3 8 . 2 5 x 1 0 4 t 降为 2 0 0 4年 4 . 2 6  ̄ 1 0 4 t , 绝 对年 油 量递 减为
积注水开发试验区 , 1 9 7 3 ~ 1 9 7 4年 投 入 全 面 开 发 . 至 今 已注 水开 发 4 0多 年 , 主要 经历 了试采 试 注 阶段 、 高
下组 砂 体厚 度 变化 不大 , 砂 体沉 积 比较 稳定 剩余 地 质
储量 5 3 7 . 9 x 1 0 5。 剩余 可 采 储 量 8 7 . 1 x 1 0 5 ( 标 定 采 收 率3 2 %) , 剩余 水 驱 可 采储 量 6 9 . 4  ̄ 1 0 5 , 剩 余 油 丰厚 , 剩余 储 量丰度 1 8 6 . 8 x 1 0 5 / k n i z , 潜力 较大 。平 面上 北部 2 0 … 9 2 0 7 ~ 2 0 — 5井 、 1 6 — 7 ~ l 6 — 5 ~ 2 0 — 5井 一 线 、南 部

影响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初期产能的地质因素——以克拉玛依油田五3中区克下组油藏为例

影响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初期产能的地质因素——以克拉玛依油田五3中区克下组油藏为例

影响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初期产能的地质因素——以克拉玛依油田五3中区克下组油藏为例邓强;侯加根;唐衔【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0(017)003【摘要】低渗透强非均质砂砾岩油藏初期生产特征变化明显,具有平面、纵向差异大的特点.以克拉玛依油田五3中区克下组油藏为例,在分析该类油藏初期生产特点及初期产能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储层精细刻画成果,研究了影响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初期产能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该类油藏初期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沉积微相,其中主槽和辫流线是有利的高产能微相,槽滩、砂岛及漫洪带等微相初期产能较低.应用沉积微相内部细分流动单元的方法,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同一沉积微相内初期产能受流动单元控制,总体来说Ⅰ类流动单元初期产能最高,Ⅱ类中等,Ⅲ类较差,Ⅳ类最差.【总页数】4页(P95-98)【作者】邓强;侯加根;唐衔【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四川,江油,62170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中化集团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北京,1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3.8【相关文献】1.基于决策树方法的砾岩油藏岩性识别——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油藏为例[J], 李洪奇;谭锋奇;许长福;王晓光;彭寿昌2.深部调驱技术在砾岩油藏二次开发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克下组油藏深部调驱试验为例 [J], 袁述武;韩甲胜;萨如力·草克提;袁帅;沙荣3.三维地质模型在薄层油藏水平井地质设计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530井区克下组油藏水平评价井为例 [J], 胡新平;韩甲胜;何长坡;曾玉兰;王辉4.砂砾岩油藏已开发区测井二次解释方法及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五3中区三叠系克下组油藏为例 [J], 徐春华;范小秦;邓强5.克拉玛依油田低渗薄层砂砾岩油藏水平井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以五、八区克拉玛依组油藏为例 [J], 李芳; 孙志雄; 严萍; 鲁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克拉玛依油田六区克下组冲积扇岩石相及储层质量差异

克拉玛依油田六区克下组冲积扇岩石相及储层质量差异
Zh n a , u S e g e 一 , a g u Yu l , a g W e a d Zh n e g ’ e g Zh n W h n h Xu Ch n f , e Da i W n i’ n a g F n
( . t e e a oa r e o u e ucs n rpc n ,hn nvrt o P t l m,en 0 29 C ia 1Sa yL brt yo t l m R s r dP o et g C iaU i syf e o u B ig12 4 , h tK o fP r e o ea s i ei re j n 2 F cl a hSi c,hn n e i e o u B i g 124 ,hn ; . a uyo c c neC i U w  ̄t o t l m,e n 0 2 9 C i t fE e a y fP r e a
r c g ie7 tpe fl hoa i si he al va a ft e Lo rKa a y F r to . n c mb n to t e me — e o n z y so i f ce n t lu ilfn o we r ma o mai n I o i ain wih s di n t h tr c oa i sa a y i we su y t e q lt ifr n e nd d srb to fr s r or t n t e al va a sb ay mir f ce n lss, t d h uai d fe e c sa iti u in o e e v iswi h lu i l n y y hi f u ig c r n lssa d tsi g d t. e p r p c ft e L we r ma o ma in i o nae y p i r sn o e a a y i n e tn aa Th o e s a e o h o r Ka a y F r to s d mi td b rma y it r r n lrpo e . p sto a a rc c n r l h e e v i uai n t t d r a Th e e or f c a s ne g a u a r s De o iin lf b i o to s t e r s r or q lt i he su y a e . e r s r is o o re y v s n so e fc e n n o g o r t a isa e te be ti he al va a so h t d ra. e r s r or f a d tn a is a d f e c n lmea e fc e r h s n t lu ilf n ft e su y a e Th e e is o i v di e e tmir fc e r in fc n fe e t i e e or q a i .Th e e v is f b ad d c a n la d g le f r n c o a is a e sg i a tdi r n n r s r i u l y f i f v t e r s r o r o r ie h n e n u ly mir fc e r h g e ti u l y,ol we y t e s n y g a e a s Th e e or fg a e a n un f c oa is a e t e hih s n q ai flo d b h a d r v lb r . e r s r is o r v lb ra d r o t v

洪积扇沉积微相对储层质量的控制作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三3区克下组储层为例

洪积扇沉积微相对储层质量的控制作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三3区克下组储层为例
砂 岛 微 相 水 线 推 进 速 度 慢 , 水淹 较 均 匀 ,含 水 上 升 较 慢 。
[ 键 词 ] 洪 积扇 ; 沉 积 微 相 ;储 层 物 性 ; 非均 质 性 ;油 水 运 动 ;克 拉 玛依 油 田 关 [ 图 分 类 号 ] T 2 . 中 El2 2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10 —9 5 (0 1 6— 1 1 5 文 0 0 72 2 1 )0 0 6 —0
沉 积微 相研 究 是沉 积储 层研 究 的核 心 内容 ,人们 对 河流 三 角洲 相常 规砂 岩储 层大 量研 究揭 示 ,沉 积
微 相往 往控 制储 层 分布 的宏 观非 均质 性 ,如 储层 展 布 、厚度 变化 、几 何形 态 等 。 以克 拉玛 依 油 田克下组
为代表 的洪 积 扇油 藏是 一类 特殊 的砂 砾 岩储 层 ,前 人对 洪积 扇沉 积模 式 进行 了大量 探 讨L ,但 由于该 1 州] 类 储层 极 强 的非均 质性 ,使 得该 类 储 层 沉 积 微 相 与 储 层 质 量 的关 系 尚不 明 晰 。 因此 ,以克 拉 玛 依 油 田 三 3 区克 下组 典 型洪积 扇砂 砾 岩 油藏 为例 ,对该 类 储 层不 同沉 积微 相 的储 层 质 量进 行 分 析 ,可 以更 好 地 指导该 类 油藏 的开 发 ,对 于洪 积扇储 层 地质 研 究也 是必 要 的补 充 。
[ 要 ] 以克 拉 玛 依 油 田 三 3区 克 下 组 储 层 为 例 ,分 析 了不 同洪 积 扇 沉 积微 相 的储 层 质 量 差 异 。研 究 区克 摘 下组 储 层 主 要发 育 扇 顶 和 扇 中亚 相 , 扇 顶 亚 相 发 育 主 槽 、 槽 滩 和 漫 洪 带 等 微 相 , 扇 中 亚 相 主 要 发 育 辫 流

克拉玛依油田五2西区克下组油藏气水交替驱开发效果预测及分析

克拉玛依油田五2西区克下组油藏气水交替驱开发效果预测及分析

克 下 组 油 藏气 水 交 替驱 开发 效 果预 测 及 分 析 *
张 茂 林 梅 海 燕 顾 鸿 君 董 汉 平
(. 南石油学院; 2 1西 .新 疆 油 田公 司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要 对 克拉 玛依 油 田五 区克 下组 油藏 实施 气 水 交替 驱 开发 效 果进 行 了数 值 模 拟预 测 及 分 西
领域研 究 有益 。
部构 造及 数值模 拟平 面 网格划 分如 图 1所示 。
五 区克 下组 油 藏 已经 历 了二 十余 年 的注 水 西 开发 , 目前 含水 率 已达 8 % , 出程度 2 % , 6 采 9 油藏 已
1 油 藏 简 介
克拉玛 依油 田五 区 克 下 组 油 藏为 一 砂 砾 岩 西
层状 油 藏 , 藏 平 面 海 拔 一2 2 m, 层 中部 埋 深 油 7 油 1 5 0m。该 油藏 没 有 气 顶 , 水 不 活 跃 , 于 弹性 7 边 属 溶解气 驱 油藏 ; 油藏 含 油 面积 8 5 m , 油 储 量 .5k 原
4 3 2 0 t平均 有效 厚度 9 8m, 隙 度 1 . % , 9 . x 1 , . 孔 32
了 一 定 的 开 发 效 果 。尽 管 如 此 , 有 4 % ~ 5 % 的 仍 0 0

渗 透率 ( ( ~0 2 m 平 均渗 透 率 0 0 01f )) .2 .0 , .6 t 。 m
五 区 克 下 组 油 藏 自下 而 上 共 有 ~、 、 、 西 S
s 、 等 6个 小 砂砾 岩层 , 主要 油层 为底 部 s ;s 其
砂 层 ( 质 储 量 占 总 地 质 储 量 的 地
剩 余油残 留在地下 , 因此 必 须 研 究 更好 的提 高 原 油

克拉玛依九区火山岩储层主控因素与物性下限

克拉玛依九区火山岩储层主控因素与物性下限
vo1 3 o.6 e . . 3N D c 20l1
编 辑部 网址 : t / ht / p: www. u bc m s wp x .o
文章编号 :17 6 4—5 8 (0 10 — 0 7 6 0 6 2 1) 6 0 0 —0 中图分类号 :T l 1 E 2
DOI 1. 83 . s.6 4 0 62 1.60 2 : 03 6  ̄ i n 17 —5 8 .0 10 .0 s 文 献 标 识 码 :A
火 山岩 有效储层 的基质 物性下 限 , 最终 确定基质
物性 下 限值 , 积 岩 类 为 65 凝 灰 岩 类 为 50 沉 . %、 .%、 熔 岩 类 为 45 该 研 究 结 果 为后 期 的开 发 生 产 和 .%, 有 效储 层预测具 有较好 的指导 性作用 , 同时 还 为 储 量 计 算 提 供 了参 数 。
和 玄 武 岩 、 山碎 屑 岩类 的凝 灰 岩 和 沉凝 灰 岩 、 火 火 山碎 屑沉 积 岩 类 的凝 灰 质砾 岩 、 砾 岩 该 区石炭 系岩
征 、 集 空 间 特 征 等 与 物 性 特 征对 比分 析 出发 , 储 并 结 合 前 人 研 究 成 果 , 岩 性 岩 相 、 集 空 间 、 造 从 储 构
位置 和风 化程度对 物性 的影 响进 行探讨 ; 在弄 清 相 划 分 为火 山岩相 和 冲 积 扇相 [3。在 遵 循火 山岩 1] - 影 响研究 区火 山岩储层 物性 主控 因素 的基础 上 , 分别利用试油 法和束缚水饱和度法求取 了石 炭系
收 稿 E期 :2 1 卜O t 0 卜0 4 网络 出版 时 间 :2 1 1 1 0卜 卜 5
征、 储集 空间类型、 构造位置等 与物性特 征进行对 比分析 出发 , 究 了影 响克拉玛依 油 田九 区石炭 系火 山岩储 层物性 研 的控制 因素。在弄 清储 层物性主要控制 因素的基础上 , 采用生产动 态资料刻度静 态地质 资料 的方法确定 了物性 下限。 研 究结果表 明 : 影响该 区火山岩储 层物性 的主要 因素是 岩性岩相和 构造位置 , 其次是储 集空间和风化程度 ; 并最终确

基于决策树方法的砾岩油藏岩性识别——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油藏为例

基于决策树方法的砾岩油藏岩性识别——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油藏为例
属 性 之 间 以 怎 样 的 方 式 和 关 系 拟 合 是 看 不 到 的 。而 决 策 树 是 一 种 “ 白盒 ” 模 型 , 可 以 清 楚 地 了 解 到 分 类
器 是如何 丁 作 以及各 种 参数 的相 对 重要 性 ,对 地球 物理 学 的研 究有 很好 的指导 作 用 。 砾 岩油 藏 由于特 殊 的沉 积环 境 导致 储 层非 均质 性严 重 ,岩 性 复杂 多变 ,不 同岩性 的测 井 响应 呈现 无
技 术 支撑 。
1 油 藏 地 质 概 况
克拉 玛 依油 田六 中区克 下组 油 藏位 于 克拉 玛依 白碱 滩地 区 ,该 区四周 被 断裂 切割 成似 三 角形 的封 闭
[ 收稿 日 期 ] 2 0 0 —1 0 9~ 8 1 [ 基金 项 目 ] 国 家 “ 五 ” 重 大 科 技 攻 关 项 目 ( 【]B 0 Ao ) 十 211 A6 5 9 。 (
数 据挖 掘 ( aaMiig D t nn )就 是从 大 量 的 、不 完 全 的 、有 噪声 的 、模 糊 的 、随 机 的 数据 中提 取 隐 含 的 、事 先未 知 的但 又是 潜在 有用 的信息 和 知识 的过 程[ 。数 据 挖掘 任 务分 为描 述 和预测 两 大类 ,前 者 导 ] 出数据 中潜 在关 系 的概 括模 式 ,后 者对 当 前数 据进 行 推断 以做 出预测 。预测建 模 方法 来 自机 器学 习 、人 工 智能 、模 式识 别 、统 计学 等 多个 研究 领 域 ’ ,主要 的方法 有 神 经 网络 、支 持 向量 机[ 。 4、贝 叶斯 网络
建 立 决 策 树 岩 性 识 别 模 型 ,模 型 的综 合 判 断 准 确 率 达 到 9 . 7 ,在 油 田的 二 次 调 整 开发 和 水 淹 层 的评 价 6 9 中 取 得 了很 好 的应 用 效 果 。 并 且 在 决 策 树 方 法 分 析 结 果 的 基 础 上 ,利 用 地 球 物 理 方 法 制 作 了砾 岩 油 藏 岩

克拉玛依油田克下组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分析

克拉玛依油田克下组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分析

克拉玛依油田克下组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分析利用录井、岩心、薄片、物性数据等资料,配以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现代测试分析手段,对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砾岩储层特征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储层岩石主要为砾岩和砂岩,属于中孔-中高渗储层,储集空间具有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并存的特点,分为粒间孔、溶蚀孔、裂缝、填隙物溶孔四种类型,以溶蚀孔为主。

标签:砾岩储层储层特征克下组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是世界已经发现的大型砾岩油藏之一,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克-乌断阶带之上,基本上为一个向东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剖面上自西北向东南呈现阶梯状下降,具有丰富石油资源,油层的埋藏深度从300m逐步增到3000m[1]。

其有多种沉积体系类型,包括冲积扇沉积、扇三角洲沉积以及山麓河流相沉积,储集层从二叠系、三叠系到侏罗系均有分布,具有极大的勘探开发价值[2]。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下克拉玛依组为对象,分析其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储层物性特征。

1区域地质概况克拉玛依油田被断裂分为一到九区和若干个断块。

六中区位于克拉玛依油田中部,东部紧邻六东区、九区,南与七区相邻,西北部与一区、三区相接,北部临近扎伊尔山[3]。

在构造上,该区位于克-乌断裂带上盘,西南与七区以克-乌断裂带分隔,东部与九区相邻,西北部与一区、三区紧邻。

依据断裂发育情况,六区被分为西、中、东三个区。

其中,六中区东北部以白碱滩北断裂为界,西南部与七区和克—乌断裂为界,是一个被断块夹持的背斜油藏,面积约为2.88 km2。

按不同埋深、构造单元、油粘度以及开采范围,将六中区分为七个井区,自西往东分别为127井区、大面积区、小面积区、六中北井区、六中中井区、J151区和六中东井区。

露头和钻探资料表明,六中区地层自上而下发育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吐谷鲁群、侏罗系齐古组、头屯河组、西山窑组、三工河组、八道湾组、三叠系白碱滩组、上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上组)、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和石炭系。

克拉玛依砂砾岩油藏解堵技术

克拉玛依砂砾岩油藏解堵技术

克拉玛依砂砾岩油藏解堵技术白义珍【摘要】克拉玛依砂砾岩油藏近井地带堵塞主要以地层黏土膨胀运移和入井流体漏失造成的堵塞为主,其次是原油中的重质组分沉积和细菌繁殖造成的堵塞,少数油藏还存在贾敏效应。

因此,相应的处理工艺也应以土酸酸化为主,多种解堵工艺结合,并针对造成堵塞的具体原因及堵塞物特征和地层敏感性,选择相应的添加剂,以达到保护地层骨架结构和破乳、避免水锁和酸渣沉淀、巩固并提高解堵效果的目的。

%The stratum pore-plugging near wellbore found in the glutenite reservoirs in Karamay oilfield is caused mainly by clay expanding and migrating in strata,the leak-off of inflow liquids from drilling,completion and workover,or by sedimentation of heavy components of crude oil and bacterial growth,or occasionally by Jamin's effect.Such multi-factor effects need corresponding plug-removal treatment of clay-acid coordinated with other chemicals according to the plug characters and stratum sensitivities to restore or enhance permeability,controlsand,demulsify,prevent water-lock or acid-sludge in Karamay glutenite or conglomerate reservoirs.【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2(033)004【总页数】3页(P470-472)【关键词】克拉玛依油田;砂砾岩油藏;堵塞;污染;酸化解堵;振动解堵;热化学解堵【作者】白义珍【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2克拉玛依砂砾岩(稀油)油藏可分为4种类型[1]。

砾岩油藏水淹层定量识别方法——以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为例

砾岩油藏水淹层定量识别方法——以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为例
Ta n q , n q , u Xi , Fa a qi , nd Yu Ho g a n Fe g i LiHo g i W n。 n Xio n a n y n '
( . au yo aua eor n fr t nTcnl y C iaU i r t o eo u B in 0 29,hn ; 1 F cl N trl suc adI omai eho g ,hn n e i P t l m,ei 124 C i t f R e n o o v syf re jg a
水 淹 级 别 的 主要 依 据 , 结合 水 淹 层 电 阻 率 的定 性识 别 图版 , 定 了砾 岩 油 藏 水 淹 层 定 量 识 别 的 规 则 和 方 法 。 以上 技 术 应 制 用 到 六 中 区 克下 组 实 际 的水 淹 层 解 释 中 , 综合 解 释 符 合 率 为 8 .6 , 到 了 实 际 解 释 的精 度 , 终 形 成 了一 套 砾 岩 油 藏 43 % 达 最 水 淹 层 定 量 识 别 的评 价 技 术 , 高 了水淹 层 的 解释 精 度 和 符 合 率 。 提 关 键 词 : 淹 特 征 参 数 ; 驱 指 数 ; 量 识 别 ; 淹 层 ; 中 区克 下 组 ; 岩 油 藏 ; 拉 玛 依 油 田 水 水 定 水 六 砾 克 中图 分 类 号 :E 4 T31 文疆 克拉 玛 依 油 田砾 岩 油 藏经 过 4 0年 的注 水 开 发 , 目前 已进 入 高 含 水 开发 阶 段 , 准确 识 别 水 淹 层 、 量 划 分 水 淹 级 定
别 已经成为老 区油藏开发调整 的重 点和难点。 以克拉 玛依 油 田六 中 区克下 组砾 岩油 藏为研 究对 象, 用 2 0 利 06年 重点调
Qu ni t eie t ct no trf o e o e o go r t eev i a t ai ni ai f t v d f i o wae -o d dz n si cn lme aersr or l n s

克拉玛依油田六区克下组冲积扇岩石相及储层质量差异

克拉玛依油田六区克下组冲积扇岩石相及储层质量差异

克拉玛依油田六区克下组冲积扇岩石相及储层质量差异郑占;吴胜和;许长福;岳大力;王伟;张锋【摘要】在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六区11口取心井岩心描述的基础上,将该区克下组冲积扇岩石相划分为7种类型.结合沉积微相分析,应用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对冲积扇内部储层质量差异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研究区克下组储层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沉积组构对储层质量差异起控制作用;粗砂岩相和细砾岩相储层为研究区克下组冲积扇中最好的储层;各微相储层质量差异显著,辫流水道和流沟储层质量最好,砂砾坝次之,砾石坝和径流水道较差,漫洪砂体最差;流沟以窄条带状镶嵌于砾石坝和砂砾坝之中,为扇根和扇中内带储层中的高渗通道.【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0(031)004【总页数】9页(P463-471)【关键词】冲积扇;岩石相;储层质量;克拉玛依油田;准噶尔盆地【作者】郑占;吴胜和;许长福;岳大力;王伟;张锋【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冲积扇发育在山谷出口处,主要由暂时性洪水水流冲刷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1]。

受构造运动、气候、物源等因素控制,冲积扇储层特征具有很大差异。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类摘要: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等技术手段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认识到本区孔隙类型多样复杂,并互相组合。

以溶蚀粒间孔、剩余粒间孔、溶蚀粒内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

孔喉分布具较大差异。

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压汞参数与孔隙结构参数将本区储层孔隙结构分为四类。

明确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类,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储层评价,对油田后期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七中东区;常规压汞;孔隙结构特征;分类引言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七东区克拉玛依组油藏位于克拉玛依市以东约40km,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克拉玛依逆掩断裂带上[1]。

储集层以砾岩为主的粗碎屑正旋回沉积,属山麓洪积相和山麓河流相[2][3]。

油层岩性主要以细、小砾岩、中粗砂岩、砂砾岩为主。

该油藏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被发现,60年代陆续投入开发,70年代中期采用注水开发进入高速稳产开采阶段,80年代末开始递减,但自2021 年起,全区年油量绝对递减由2021年的4.8%最大上升到2021 年的11.9%,核实年产油量由2021年的18.79×104t下降至2021 年的13.10×104t,油藏进入加速递减阶段。

弄清水驱后储层微观特征对解决油田后续开发及提高采收率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而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储层流体(油、气、水) 的储集能力和开采油、气资源的主要因素[4],弄清水驱后储层微观特征对解决油田后续开发及提高采收率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5]。

1储层基本特征根据研究区466个样品岩心资料统计显示,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七东区克拉玛依组储层的孔隙度分布最为集中的区间是在8%~22%范围内。

平均值为13.58%。

研究区水平渗透率主要分布在小于10mD 范围内。

属于中孔低渗储层。

研究区主要为以岩屑为主的低成分成熟度砾岩,颗粒分选差,93%的样品属于颗粒支撑,磨圆程度较好,胶结类型为孔隙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拉玛依油田克下组砾岩油藏主控因素分析
利用录井、岩心、薄片、物性数据等资料,配以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现代测试分析手段,对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砾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储层的发育分布主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两大因素的控制,建设性的溶解作用是次生孔隙发育的关键因素,构造作用对储层影响较弱。

标签: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因素分析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准噶尔盆地最重要的油气聚集带,勘探程度较高,出油点多,但规模不大,效率低是该区主要的特点,这与地质情况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等有关[1]。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下克拉玛依组为对象,分析其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储层物性特征等,系统总结了其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对砾岩油藏后期二次开发整体工作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2]。

1区域地质概况
克拉玛依油田被断裂分为一到九区和若干个断块。

六中区位于克拉玛依油田中部,东部紧邻六东区、九区,南与七区相邻,西北部与一区、三区相接,北部临近扎伊尔山。

在构造上,该区位于克-乌断裂带上盘,西南与七区以克-乌断裂带分隔,东部与九区相邻,西北部与一区、三区紧邻。

依据断裂发育情况,六区被分为西、中、东三个区。

其中,六中区东北部以白碱滩北断裂为界,西南部与七区和克—乌断裂为界,是一个被断块夹持的背斜油藏,面积约为2.88 km2。

按不同埋深、构造单元、油粘度以及开采范围,将六中区分为七个井区,自西往东分别为127井区、大面积区、小面积区、六中北井区、六中中井区、J151区和六中东井区。

2储层发育影响因素分析
2.1沉积作用
沉积相是储层发育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这是因为沉积相对于储层的岩性、物性、非均质性等均具有重要影响。

2.1.1沉积相对岩性的影响
冲积扇沉积体系中,储层的岩性与沉积环境以及物源关系密切。

扇顶亚相的砾岩厚度达,分选差,砾石粒径大,泥质含量低;扇中亚相的砾岩厚度比扇根亚相小,分选较好,砾石粒径小,泥质含量上升。

该区中砾岩类主要发育于扇顶亚相中水动力最强的主槽和侧缘槽;细砾岩类主要出现于扇顶亚相的主槽和侧缘槽以及扇中亚相辫流带中,水动力与中砾岩类相比稍弱;泥质砾岩类主要发育于扇顶亚相靠近扇中亚相的附近的槽滩以及漫洪带,水动力较强;中-粗砂岩主要发
育于扇顶亚相的主槽及侧缘槽处以及扇中亚相的辫流带,水动力条件比砾岩形成条件弱;细砂岩和粉砂岩主要发育扇顶亚相的漫洪砂体微相、扇中亚相的漫流砂体以及扇缘亚相的径流水道和溢岸砂微相,反映了水动力较弱的漫洪或漫流沉积环境;(纯净)泥岩主要发育于扇顶亚相的漫洪细粒沉积微相、扇中亚相的漫流细粒沉积微相以及泛洪带,反映了水动力弱的沉积环境;含砂(砾)或砂(砾)泥岩常发育于扇顶亚相的槽滩、扇中亚相的漫流带和扇缘亚相的溢岸砂等,所反映水动力较强。

扇顶亚相的主槽及侧缘槽处以及扇中亚相的辫流带是优势储层发育相带。

沉积相通过控制岩性的发育进而控制储层的分布发育。

2.1.2沉积相对物性的影响
一般来说,冲积扇储集层中,扇根亚相物性最好,扇中亚相次之,扇缘亚相物性最差。

砾岩储集层的物性与沉积相的分布,主流线方向的关系密切,主槽、辫流水道物性最好,槽滩与辫流砂岛次之,漫洪带渗透率较低。

冲积扇在平面和剖面上相变频繁,不同相带之间物性差异大,特别是渗透率差异更为明显;即使在同一相带,渗透率也有较大差别。

在扇顶亚相中以主槽的渗透率最高,侧缘槽与漫洪带次之;扇中亚相以辫流水道渗透率最高,辫流砂岛次之。

2.2成岩作用
由于地层埋藏较浅,研究区内观察到的颗粒接触关系为游离状、点接触、以及线接触,以点接触为主,压实作用对储层分布发育的影响有限。

胶结作用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两个方面。

建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埋藏初期胶结作用的进行增加了岩石的骨架强度,一定程度上抵挡了压实作用的影响,由于胶结物通常为易溶组分,在埋藏后期利于溶蚀作用的进行,可以提高储层物性。

胶结作用对储层发育的破坏性在于胶结物的产生可以堵塞喉道,充填孔隙,使储层物性降低。

2.3构造作用
通过对该区断裂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储层受到构造作用的影响较小,原因有以下两点:
(1)研究区内主要发育四条断层,分别为克-乌断裂、白碱滩北断裂、13-6井断裂和13-1井断裂。

克-乌断裂是断开石炭系基底的大逆掩断裂,走向近东西向,倾角80°,断距300-600m,延伸长度4500m,发育时期从石炭纪开始直至三叠纪,是研究区南部的边界断裂。

白碱滩北断裂为一弧形逆断层,可分为两段,东段呈北西-南东向,西段近南北向,倾角60°,断距40-70m,延伸长度4700m,是研究区北部边界断层。

研究区内部发育的13-6井断裂和13-1井断裂均为逆断层,倾角为50°,断距在15~40m之间,延伸长度分别为2100m和1600m,延伸长度及断距相对较小。

所以研究区内部总体来说断裂发育情况较差。

在岩心观察过程中发现区内少见裂缝,表明研究区裂缝不发育。

(2)研究区内克-乌断裂为一个继承性发展的大断裂,形成于石炭纪,构造应力在三叠系之前大部分已经释放,故而对三叠系地层影响较弱。

3结论
储层的分布发育受到岩性、沉积、成岩作用以及构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主控因素是沉积相和成岩作用。

其中沉积相控制岩性、物性以及非均质性,进而控制储层的发育;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较弱,胶结作用对储层具备建设性和破坏性两方面,溶蚀作用大大提升储层的储集性能。

构造作用对储层的影响较弱。

参考文献
[1]黄彦庆,张昌民,汤军,等.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气性[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27(19-2):52-55.
[2]郑占,吴胜和,许长福,等.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冲积扇岩石相及储层质量差异[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31(4):463-4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