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划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
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一、背景
基本农田是指在国家确定的范围内,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必须长期占用的农用地。
因此,保护基本农田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
要任务。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状况相对较为复杂,土地分散,土地利用种
类多,土地利用水平参差不齐。
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根据不同的
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本文旨在探讨基本
农田划定方案的制定过程和具体实施方法。
二、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的制定过程
1.调查验收
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制定的第一步是调查验收,这是基本农田划
定方案制定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农田类型、覆
盖情况、土地利用方式、类型以及土地质量等。
根据调查结果,一
定范围内的所涉及的土地将被纳入基本农田范围内。
2.制定红线
根据政府管理部门的审批和领导交办的内容,结合当前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红线,即规定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妨碍基本农
田的长期利用和经营管理的范围。
2024年国土资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流程与验收
2024年国土资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主要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划定,将一部分土地确定为基本农田,以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下面详细介绍2024年国土资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流程与验收。
一、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流程:1.前期准备阶段:(1)确定划定的目的和任务:明确基本农田划定的目标是保护农田资源、维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划定任务书,明确划定范围和工作进度。
(2)编制调查方案:确定划定的方法和技术指标,编制调查方案,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3)组织人员和物资:组织专业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和材料。
2.现场调查阶段:(1)组织调查人员进入实地,进行农田资源的现场调查和测量。
(2)收集基础数据:确定农田的位置、面积、土地利用等相关数据,包括卫星遥感信息、调查问卷等。
3.划定范围阶段:(1)制定划定方案:根据调查数据,制定划定方案,确定基本农田划定的范围和标准。
(2)组织专家组: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组成专家组对划定方案进行评审和修改。
(3)发布划定方案:确定划定方案后,将其向社会发布,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意见的反馈。
4.划定结果阶段:(1)正式划定:根据划定方案,对基本农田进行正式划定。
(2)划定公告:将划定结果通过政府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公示期限一般为30天,接受公众的反馈和异议。
(3)处理异议:对公众的反馈和异议进行核实和处理,确保划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4)划定结果的备案:最后将划定结果进行备案,归档保存。
二、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验收: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验收是对基本农田划定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审核,以确保划定工作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公正性。
1.监督检查:(1)组织验收组:由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组成验收组,负责对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抽查核验:对划定工作进行抽查核验,对现场调查数据进行核对和比对,在相关地点进行实地核查。
(3)问题处理:发现问题和不完善之处时,要及时进行整改,并对不合格的划定工作进行重新评估。
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技术方案
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技术方案基本农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保护耕地资源、实施农业优先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更加科学、准确、公正,提高基本农田保护的效果,特制定如下技术方案。
一、技术原则1.科学合理原则:基于土壤质量、地形地势、水资源等自然环境因素,综合考虑耕地规模、地区粮食安全、农业产能等因素,科学划定基本农田范围。
2.社会公正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公开透明的划定程序,充分听取农民、农业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确保划定结果的公正客观。
3.可操作性原则: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和具体实施条件,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划定标准和方法,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推进。
二、技术步骤1.资料调查和整理(1)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土地质量、气候等自然地理资料。
(2)归纳和整理历史耕地利用情况、农作物种植结构、农田整理情况等相关资料。
(3)获取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数据,包括用地面积、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2.基本农田划定标准(1)土壤质量标准:综合考虑土壤含水量、养分含量、土壤容重等指标,确定基本农田的土壤质量标准。
例如:土壤含水量不低于20%,养分含量不低于一定标准,土壤容重不得超过一定范围等。
(2)地形地势标准: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发展需要,确定基本农田的地形地势标准。
例如:平坦地形、无严重侵蚀、无污染等。
(3)水资源标准:充分利用地下水、地表水、雨水等资源,保证基本农田的灌溉水源。
例如:具备一定的灌溉条件,避免沿海地区、湿地等影响农田利用的区域。
3.基本农田划定方法(1)遥感技术:利用卫星、航空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耕地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对基本农田进行初步划定。
(2)现场调查:根据遥感划定结果,结合实地调查,进一步核实和调整基本农田的范围。
例如,采取地块走访、土壤采样等方法,对划定结果进行确认和修正。
(3)专家评审:邀请农业专家、地理专家等组成评审团队,对划定结果进行评审和意见反馈,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1、项目概况2、项目目的和任务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目的是:为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与责任,实行基本农田永久保护,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工作。
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任务是:(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基本农田划定(2)对基本农田建设占用或减少情况,进行基本农田补划。
(3)实时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年度更新、统计与汇总。
(4)查清质量等级情况,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
(5)建立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
3、作业依据1、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GB/T 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3、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4、TD/T 1004-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5、TD/T 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6、TD/T 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7、TD/T 1017-2008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8、TD/T 1019-2009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9、TD/T 1024-20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0、TD/T 1025-2010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4、技术方法4.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核实、认定;利用GIS 技术在核实、认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上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其进行编号、记录;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的地类图斑作为基本农田图斑数据,获取地类等现状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依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基本农田图斑属性;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三者均应采用最新的数据,并尽可能统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和处理。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1、项目概况2、项目目的和任务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目的是:为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与责任,实行基本农田永久保护,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工作。
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任务是:(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基本农田划定(2)对基本农田建设占用或减少情况,进行基本农田补划。
(3)实时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年度更新、统计与汇总。
(4)查清质量等级情况,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
(5)建立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
3、作业依据1、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GB/T 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3、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4、TD/T 1004-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5、TD/T 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6、TD/T 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7、TD/T 10仃-2008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8、TD/T 10佃-2009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9、TD/T 1024-20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0、TD/T 1025-2010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4、技术方法4.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核实、认定;利用GIS技术在核实、认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上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其进行编号、记录;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的地类图斑作为基本农田图斑数据,获取地类等现状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依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基本农田图斑属性;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三者均应采用最新的数据,并尽可能统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和处理。
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基本农田是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区内具有重要生产功能和特殊生态功能的耕地。
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耕地资源、维护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农田划定的依据。
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的制定,必须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需求、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基本农田的范围和标准。
二、基本农田划定的原则。
1. 保护优质耕地。
划定基本农田时,应优先保护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气候适宜的优质耕地。
2. 综合考虑生产和生态功能。
基本农田划定应兼顾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合理平衡两者的关系。
3. 突出重点保护区域。
对于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生态脆弱区域和水源涵养区等,应加强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力度。
三、基本农田划定的程序。
1. 调查评价。
对耕地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包括土地质量、水资源、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方面的情况。
2. 制定标准。
根据调查评价结果,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科学确定基本农田的划定标准。
3. 制定方案。
编制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明确划定的范围、标准、程序和责任单位等内容。
4. 公示审批。
依法公示基本农田划定方案,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正式实施。
四、基本农田划定的保护措施。
1. 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制度,加大对基本农田的监测和保护力度。
2. 禁止非农建设。
对于划定的基本农田范围内,严禁进行非农建设活动,严格控制农村宅基地扩大。
3. 加强农业生产。
对于基本农田,要优先支持农业生产,加大投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基本农田划定的监督和评估。
1. 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基本农田划定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基本农田划定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
2. 定期评估。
对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设计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设计方案基本农田是指保障粮食生产、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育等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所必需的土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
为了保护基本农田,各地政府需要进行基本农田的划定和补划。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设计方案是指对农田进行划定和补划的规划和设计方案,下面我们就具体展开。
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用地面临着日益减少的问题。
为了保护农田和粮食安全,我市决定对基本农田进行补划和划定,以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完善基本农田划定(补划)规范,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补划结果科学合理。
2.完成基本农田的划定和补划工作,确保基本农田面积的稳定和扩大,保障粮食安全和水资源保护。
3.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意识,加强农地周边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路线1.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质量评价数据、农业生产情况等,进行初步分析和统计。
2.制定基本农田划定(补划)的标准和方法,包括基本农田的定义、划定的原则和技术指标等。
3.根据制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农田进行划定和补划,确定基本农田的位置和面积。
4.制定基本农田保护方案,包括农地周边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推动农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5.完成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设计方案的撰写和评审,确保方案的科学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四、项目实施1.成立专门的基本农田划定(补划)工作组,包括土地管理部门、农业部门、规划部门等相关单位的代表。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农田划定(补划)的实地调查和测量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进行农田划定(补划)方案的编制和评审,与农民代表和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意见和建议。
4.完成农田划定(补划)方案的修订和最终确定,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和批复。
5.在审批和批复后,组织农田划定(补划)的实施工作,确保按照方案进行操作,确保补划结果的科学合理性。
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
为了保障我国的农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对基本农田的
保护和管理,制定了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以保护和合理利用基
本农田资源。
首先,基本农田划定的范围应当合理确定。
基本农田是指对粮
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的耕地,应当在国家和地方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土地资源、生态环境
等情况,科学划定基本农田的范围。
在划定基本农田的过程中,应
当充分考虑农田的地块大小、地形地貌、土壤肥力、水源条件等因素,确保划定的基本农田具有稳定的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其次,基本农田划定应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划定基本
农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
和过度利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确保基本农田的永续利用。
同时,要加强对基本农田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基本农田面临的
问题,确保基本农田的保护效果。
另外,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还应当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
在
划定基本农田的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农民
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同时,要加强对基本农田的政策支持,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基本农田资源,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总之,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是保护和合理利用基本农田资源的重要措施,需要政府部门、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确保基本农田的划定和管理工作取得实际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浙江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一、背景和意义永久基本农田是指在保护农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根据土地质量、气候条件等因素划定的不得转为建设用地的农田。
浙江省作为一个相对小型但人口密集的省份,农田资源较为有限,土地利用效率对于确保供给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项科学合理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对于保护农田资源、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划定指标和方法1.划定指标(1)土地质量指标:主要以土壤肥力、土层厚度、坡度、水源供应等指标作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依据。
(2)生态环境指标:主要以水源保护区、山体防护林、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重要区域。
(3)农业用地功能指标:主要以粮食产能、耕地占有率、农产品供应保障等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重要标准。
2.划定方法(1)土地调查:对浙江省农田资源进行详细调查,获取土地的质量、地形、水资源等基础数据。
(2)专家评估:邀请农田资源利用专家对土地进行评估,根据土地的各项指标制定评分体系,并进行权重分配。
(3)GIS技术支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土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形成土地质量图、生态环境图等基础图件。
(4)现场核查:将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候选区进行现场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取样分析,验证划定的准确性。
三、划定结果和保护措施1.划定结果根据以上指标和方法,对浙江省的农田资源进行划定,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的范围和位置,并进行图文说明。
2.保护措施(1)法律法规保护: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的法律法规保护,明确禁止将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
(2)农田整治: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土地整治,促进农田水土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高土壤肥力和耕地质量。
(3)生态修复:对永久基本农田中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建立生态农田,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效益。
(4)技术培训:加强农民的农田保护意识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
2024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技术方案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024年我国决定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点,介绍2024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技术方案。
一、工作流程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方案制定:在明确划定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制定划定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公示,接收公众的监督意见。
2.调查调研:对已有和潜在的农田进行调查调研,了解各地土地利用状况,明确农田质量和生产潜力。
3.农田评价:使用农田质量评价系统,对农田进行评价,确定农田的质量等级。
4.农田划定:在农田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要求,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范围。
5.划定结果公示:将划定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意见,并进行划定结果的公示。
二、技术要点1.调查调研1.1农田调查:对各地农田进行面积、位置、农作物种植情况等数据的调查,了解农田的利用状况。
1.2土壤调查:对农田土壤进行采样和测试,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性。
1.3水资源调查:了解农田的水资源情况,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2.农田评价2.1农田质量评价指标:根据农田质量评价系统,选取适当的指标对农田进行评价,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坡度和侵蚀等指标。
2.2评价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农田的质量等级。
3.农田划定3.1划定原则:根据国家农田保护政策和规划要求,划定符合农田质量等级要求的永久基本农田。
3.2划定标准:根据农田评价的结果,结合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范围。
4.划定结果公示4.1公示内容:将划定结果包括划定范围和划定依据进行公示。
4.2公示方式:采用多种途径进行公示,包括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
4.3公示期限:公示周期为30天,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意见。
三、工作保障1.技术人员培训:加强农田划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
3.监督检查:建立划定结果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划定工作的公正和科学性。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是指将农用地中的耕地、园地、水田、东山、龙盘、人工草地等符合国家规定的农用地类型划定为永久性基本农田的过程。
永久性基本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源,对于维护农村生态平衡和促进农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技术方案的角度,介绍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的具体步骤、技术方法和实施措施。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确定划定范围、分类划定、评估核查、审批备案。
首先,确定划定范围,即确定需要进行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的区域范围,可以根据国家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等多种因素进行确定。
其次,进行分类划定,即对农用地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包括耕地、园地、水田等不同类别的农用地。
然后,进行评估核查,即对划定范围内的农用地进行实地调查和评估,确定其是否符合永久性基本农田的要求。
最后,进行审批备案,即对划定结果进行审批并纳入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管理规定和制度。
在技术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法进行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和评估。
首先,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类型和利用现状的遥感解译,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和解译,可以获取农用地的分类和分布情况,为划定基本农田提供依据。
其次,可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农地资源的空间分析和优化配置,通过对农用地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农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可行性。
再次,可以采用专家评估和农户调查等方法进行农田的经济、生态、社会价值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判断农用地是否符合永久性基本农田的要求。
最后,可以采用数字制图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划定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和统计分析,为相关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为了确保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的有效实施,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实施措施和管理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农田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建立健全农田保护的长效机制和管理制度。
其次,应加强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加大对退耕还林还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生态修复工程的投入力度。
基本农田划定基本流程
基本农田第二次调查方法思路
第一步、检查责任人是不是正确。
村责任人和分管村干部名字是否完整、正确,不正确的改正过来,缺少的添加上。
村干部分管村民组是否正确,不正确改正过来。
第二步、检查村民组是不是正确。
检查统计的村民小组组名、组数是不是正确,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第三步、检查村民组个数是否一致。
检查统计(第一次调查统计在图纸上填写的)的村民组和表格上面的村民组(粮食直补名单)是否一致,一致的不用更改。
不一致的,以调查村民组为主,将表格中的村民小组归并到统计组中,并将名字在表格上修改为“调查”组名。
表格上多出的村民组可以归并到“调查”组中。
(将第一页中的村民组和表格所列村民组对照)
第四步、对标地块进行编号
把图上划定好的地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以1.2.3.4……进行编号。
第五步、填写户名和耕地数
对照图纸和表格,将村民组对应的地块编号填写在村民小组名单上(可将表格原编号涂抹掉),并将地块涉及的农户,在村民组名单上找到,在农户后面的空格内填写地块对应的农户耕地数。
第六步、检查是否完整,检查完毕,收回调查资料。
基本农田划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PPT课件
新纳入新一轮规 划的基本农田 属新一轮规划基 本农田,不在上一 轮规划基本农田范 围内
16
基本农田保留 保留基本农田
.
17
基本农田调出
将低等别、质量较差、田面坡度大于25度、不宜耕作以 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基本农田调出;将损毁、采矿塌陷和 污染严重难以恢复、不宜农作的基本农田调出;将现状 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调出;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 建设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
规划成果 内对应的地类 行编号、记录
综 合 确 图斑作为基本 录入基本农田
定 基 本 农 田 农田图斑数据 保 护 片 ( 块 ) 与
保 护 片 ( 块 提取地类图 基 本 农 田 图 斑 属
)边界
斑信息性。Fra bibliotek.20
3.4.1基本农田保护片(块)
调出:新一轮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图层套合上一轮土地
农业部门 国土资源部门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制定基本农田划定 工作实施方案
资料收集与整理
基本农田逐图斑落实到地块 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形成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等表 基本农田保护图等图件编制
填写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 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
.
国土资源部门、农业部门
市、县成果验收 省级成果汇总上报
成果报备
10
3.基本农田划定技术与方法
基本农田划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
汇报人:吴飞
二零一四年十月
.
1
目录
1.基本概念与相关内容 2.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概述 3.基本农田划定的技术与方法
.
2
1.基本概念与相关内容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capital farmland )——
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应划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基本农田划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
基本农田划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基本农田(Basic Farmland)指土地利用的基本农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区域。
在中国,基本农田划定是农业生产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其流程和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资料收集:收集相关土地利用、地理、气候等数据,包括卫星影像、土地利用调查、气候统计等,作为划定基本农田的依据。
2.土地类型划分:根据土地的特点和利用方式,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耕地、园地、农田林地等。
利用土地类型划分,可以更好地确定基本农田范围。
3.土地质量评估:根据土壤的肥力、持水能力、透气性等指标,对土地的质量进行评估。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土壤采样、实地测量和实验室分析等。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确定基本农田的范围。
4.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土地的质量和利用类型,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应兼顾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确保基本农田的目标得以实现。
5.专家评审:组织专家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评审,包括规划目标的合理性、土地质量评估的准确性等方面。
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为基本农田划定提供科学依据。
6.公示和听证:将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公示,接受公众和相关利益主体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争议较大的划定方案,可以组织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从而确保划定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7.划定和监管:根据专家评审和公众意见,确定最终的基本农田划定结果,并将其纳入相关农田利用和土地规划体系中。
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在基本农田划定的过程中,技术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技术方法包括:1.遥感技术:利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和监测,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土地信息,识别和划定基本农田。
2.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地理空间信息和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土地类型划分和土地质量评估,帮助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4.土壤采样和实验室分析:通过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分析,评估土地的质量和适宜程度。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最终
一、工作任务应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结合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全面把握并衔接好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成果验收和报备等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确保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不得少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健全相关图、表、册;设立统一标识;落实保护责任;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实行永久保护。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课题组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基础上,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对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片(块)进行实地调查,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片(块)编号以及承包责任人、承包农户数、承包时间、地块权属等。
(二)健全相关图表册及保护台帐课题组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镇)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
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应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置和编号,加注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等信息。
健全保护台帐,夯实基本农田电子政务管理基础。
县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要健全台帐,加强基本农田图、表、册管理。
课题组根据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对每一宗基本农田保护地块涉及的保护责任信息、土地承包经营信息和质量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交由乡(镇)政府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信息表、册。
农业部门要建立基本农田质量数据库,包括耕地和土壤类型、标准耕作制度、立地条件、土壤养分状况、耕地力登记、污染状况等。
(三)设立统一标识基本农田划定后,按《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
每一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应设立标志牌,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边的显著位置应增设标志牌。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1、项目概况2、项目目的和任务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目的是:为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与责任,实行基本农田永久保护,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工作。
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任务是:(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基本农田划定(2)对基本农田建设占用或减少情况,进行基本农田补划。
(3)实时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年度更新、统计与汇总。
(4)查清质量等级情况,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
(5)建立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
3、作业依据1、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GB/T 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3、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4、TD/T 1004-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5、TD/T 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6、TD/T 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7、TD/T 1017-2008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8、TD/T 1019-2009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9、TD/T 1024-20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0、TD/T 1025-2010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4、技术方法4.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核实、认定;利用GIS 技术在核实、认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上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其进行编号、记录;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的地类图斑作为基本农田图斑数据,获取地类等现状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依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基本农田图斑属性;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三者均应采用最新的数据,并尽可能统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和处理。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1、项目概况2、项目目的和任务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目的是:为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与责任,实行基本农田永久保护,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工作。
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任务是:(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基本农田划定(2)对基本农田建设占用或减少情况,进行基本农田补划。
(3)实时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年度更新、统计与汇总。
(4)查清质量等级情况,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
(5)建立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
3、作业依据1、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GB/T 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3、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4、TD/T 1004-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5、TD/T 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6、TD/T 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7、TD/T 1017-2008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8、TD/T 1019-2009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9、TD/T 1024-20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0、TD/T 1025-2010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4、技术方法4.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核实、认定;利用GIS 技术在核实、认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上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其进行编号、记录;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的地类图斑作为基本农田图斑数据,获取地类等现状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依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基本农田图斑属性;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三者均应采用最新的数据,并尽可能统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和处理。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划定流程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划定流程(1)基础数据收集整理
收集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最新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耕地质量等别评定、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等成果数据。
(2)基本农田划出
市县根据国家、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占用需求和生态退耕要求等进行基本农田划出。
依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耕地质量等别评定、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等成果数据,统计分析划出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情况。
(3)确定基本农田补划潜力
根据最新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约束因素,明确在已划定基本农田范围外、位于农业空间范围内的现状耕地,作为规划期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补划潜力空间。
依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耕地质量等别评定、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等成果数据,明确补划潜力的数量和质量情况。
(4)形成划定方案
校核划出永久基本农田和可补划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情况,按照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要求,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最终形成市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表、市县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情况表、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分析图、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等划定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质量等级确定
落实基本农田质量信息 农用地分等定级 成果 利用等
基本农田图斑
质量等级代码 (ZLDBDM)
利用等指数
利用等指数 (DYDZS)
基本农田质量综合评价(面积加权平均法) 平均质量等级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农田划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
汇报人:吴飞
二零一四年十月
目录
1.基本概念与相关内容
2.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概述 3.基本农田划定的技术与方法
1.基本概念与相关内容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capital farmland )——
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应划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①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 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②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 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③蔬菜生产基地;④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⑤国务院规 定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
制作底图 数据收集 处理资料 1、提取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成果 中规划基本农田 保护区图层 2、统一数据格 式和数学基础 3.确保数据现势 性
1、乡(镇)土地 收集资料 利用总体规划数据 2、土地利用现状 数据 3、上一轮基本农 田上图成果数据 4、农用地分等定 级成果 5、其他资料
1、图层套合, 形成外业调查地 图,各图层用不 同图示表示 2、标注质量等 级、地类、调入 调出情况
2.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概述
2.1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任务
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布局和任务, 进行基本农田划定 对建设占用等其他原因造成的基本农田减少情况进 行补划 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年度信 息更新 查清基本农田的质量等级,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 护标志 建立更新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
基本农田的内涵—— 质量:强调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的内在肥力差异,即耕地 自然生产力高低; 区位: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所处地段的不同,即农田区位
条件的优劣;
时段性和动态性:基本农田是一地时段内人地关系状况的 反映,即时段特征。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划和依照法定程序而确定的特殊保护区域。
3.4.3.基本农田补划与调整更新 补划 1.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中规划用途为一般 农田且土地利用现状为 耕地(含可调整)的地 块补划为基本农田 2.使用乡级新一轮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 本农田预留指标进行 充抵
实际基本农 田面积少
规划基本农 田指标多
调整更新
以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为基础,将依法批准建设占用、修改 及补划的地块范围展绘在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上,确定占用、 修改及补划基本农田地块的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 等信息。 规划修改或建设占用的批准文件采用的数据格式、数学基 础与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纠 正。
检查
形成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数据
拓扑处理与入库
3.4.2.基本农田图斑: 由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与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地类图斑 层叠加提取获得。
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 土地利用数据库 地类图斑层 叠加
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 线与地类图斑界线重合
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 线分割地类图斑界线
提取地类图斑
3.基本农田调整划定阶段——严格控制基本农田减少(90年代
后期) 4.基本农田大检查——更严格控制减少,建设促保护(2004) 5.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以建设促保护,提高综合生产 能力 (2005)
6.高标准基本农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2011)
1.3基本农田保护的意义
n Ki Si K i1n 1 Si i1
n K j S j K j1n 2 Sj j1
K
K 2 ≥ 1
K1 ——调出基本农田的平均等指数; K2 ——调入基本农田的平均等指数; Ki ——第i个调出基本农田图斑的利用等指数; Si ——第i个调出基本农田图斑的面积; Kj ——第j个调入基本农田图斑的利用等指数; Sj ——第j个调入基本农田图斑的面积。
批准文件、 认定文件及 相关资料
生态退耕
土地开发复垦
3.3内业判断
保留
调出
调入
重叠部分 新一轮规划基本农 田与上一轮规划基 本农田和二调基本 农田上图成果相比 ,重叠部分
不 再 纳 入 新 一 轮规划确定的基 本农田 属 于 上 一 轮 规 划基本农田,不 属于新一轮规划 基本农田
新纳入新一轮规 划的基本农田 属新一轮规划基 本农田,不在上一 轮规划基本田调出 将低等别、质量较差、田面坡度大于25度、不宜耕作以 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基本农田调出;将损毁、采矿塌陷和 污染严重难以恢复、不宜农作的基本农田调出;将现状 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调出;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 建设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 调出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调入
调入基本农田 高等别耕地、集中连片 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 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 优质耕地等,应当优先 划为基本农田
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粮食及农产品的基础性需求—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协调农用地与非农用地之间的关系——“一要吃饭, 二要建设”,严格保护耕地 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和投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中国特色的城市、村镇、农业、生态“四位一体”
的国土空间新格局,乡村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
基础数据收集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农用地分等数据
基期基本农田数据
新一轮规划基本农田数据
外业调查底图制备
3.2外业核实
目的:实地核实,为基本农田的保留、调出、调入提供参考 核实已被 占用、毁 坏基本农 田的位置 和面积等 信息 收集相关 资料、拍 摄实地核 查照片 违法用地 灾毁 建设占 用
2.2基本农田划定原则
依法依规——必须严格依照基本农田保护相关的法律、 法规条例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规范划定——数据基础、划定过程及成果报备依规进行 确保数量——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基本农 田保护任务 提升质量——划定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应高于划定前 的质量 稳定布局——保持总体布局稳定,基本农田的连片程度 应有所提高 条件明确——土地利用现状应为耕地
3.4.1基本农田保护片(块) 调出:新一轮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图层套合上一轮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划区定界成果和土地利用现状数
据中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后,属于调出的基本农田, 将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的划定界线删除; 保留:属于保留的基本农田,直接使用土地利用数据库 中的地类图斑界线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
3.8成果检查与报备
1
文字成果:划定方案、 技术报告等 图件成果:县级基本 农田保护分布图等 表册成果:现状登记 表、汇总表等 基本农田数据库 其他成果:保护责任 书等
2
基本农田划定过 程依法、合规 采用资料的真实、 合法、现势性 数据库、图、表、 册等规范、齐全, 与实地相一致 责任落实状况
基本农田的数量保护 基本农田的质量保护 基本农田的环境保护 基本农田保护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时段性和 政策性。
1.2我国基本农田保护的历程
1.基本农田保护初步提出——建立“旱涝保收”基本农田
(1963)
2.基本农田保护区初步划定——建立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1994)
分割处理计算,提取分割后地类图斑
拓扑处理
形成基本农田图斑层数据
3.4.3.基本农田界桩树立
界桩的设立起到分界与警示作用。
视实地情况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域与建设留用地分界线上、 建设用地拐点处等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界桩。
对界桩进行定位,统一进行编号,并要求录入基本农田界 桩的属性信息(界桩点号、界桩类型代码、界桩点类型代 码)。
3
县、市、省三级, 自下而上检查、 验收 划定成果经通过 后,市将基本农 田划定,实现乡、 县、市、省、国 家五级备案
成果编制
成果检查
验收与报备
谢谢
3.5地类、面积认定
根据《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 基本农田划定和基本农田补划面积应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斑
地类面积(净面积)相一致,地类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认 定的地类相一致。因此,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和基本农田 现状汇总表中的地类面积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认定的地 类进行汇总。
调入:属于调入的基本农田,当新一轮规划基本农田保
护区图层界线与数据库中地类图斑界线重合时,直接提 取地类图斑界线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
基本农田保护片(块)提取技术流程
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图层 数据格式检查 数据格式转换 坐标系转换 投影转换等 N 是否合格 Y 纠正套合误差 投影检查等检查 坐标系统检查
2.3基本农田划定的部门分工
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村组 和承包农户、向农户发放保护卡 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 营权证书
农业部门 国土资源部门、农业部门 国土资源部门 国土资源部门、农业部门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基本农田逐图斑落实到地块 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市、县成果验收
制定基本农田划定 工作实施方案
形成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等表 基本农田保护图等图件编制 填写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
省级成果汇总上报
资料收集与整理
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
成果报备
3.基本农田划定技术与方法
调查 底图 制作
外业 核实
内业 判断
划定 基本 农田
地类 面积 认定
质量 等级 确定
落实 保护 责任
成果 检查 报备
基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