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中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问题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三角形中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问题ppt课件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三角形中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问题ppt课件
培优提能5
三角形中的中线、高线、
角平分线问题
一、中线
2
2
2
2
1.中线长定理:在△ABC 中,AD 是边 BC 上的中线,则 AB +AC =2(BD +AD )
推导过程:在△ABD 中,cos B=
在△ABC 中,cos B=
+ -
+ -
·
·


,求 c.






解:(2)设 BC 边上的高为 h,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 S△ABC= ah= ×



bcsin A=×5c×sin=


c,所以


a=


c,即 a=
a=


c,
由余弦定理得 a2=25+c2-5c,
将 a=


c 代入上式得 c2+16c-80=0,解得 c=4 或-20(舍去),所以 c=4.

→ → →
+ +||·||·cos∠ADB,解得


cos∠ADB=.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将分对边所成的线段比转化为对应的两边之比,
再结合共线定理的推论,就可以转化为向量.一般地,涉及三角形中“定比”
类问题,运用向量知识解决起来都较为简捷.
触类旁通2 如图,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3,c=6,








两边平方得 4 = + +2·,
2
2
2

初中数学之三角形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知识点

初中数学之三角形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知识点

初中数学之三角形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知识点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几何图形,它有很多性质与定理,其中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是十分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这三个概念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一、中线1.定义:三角形的中线是三角形的一个边上的中点与对立顶点连接而成的线段。

2.性质:(1)任意一条中线上的点到两个对立边的距离相等,即中线上各点到两个对立边的距离相等。

(2)三角形中线的三个交点互相连接,可以在三角形的内部形成三条交叉的线段,这三条线段的交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重心是三角形内部所有中线的交点,它离三个顶点的距离都相等,也就是说重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互相平分对立顶点的内角,即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互相平分对立顶点的内角。

(4)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离三个顶点等距离,即三角形的中线互相交于一点,且该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5)中线的比例定理:在三角形ABC中,如果D、E、F分别是BC、AC、AB上的中点,那么AD∶DF=1∶2,BE∶DE=1∶2,CF∶EF=1∶23.应用:中线在三角形的性质研究和解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证明几何定理的过程中,常常会用到三角形的中线性质。

同时,中线还可以用来求三角形的面积,当一个三角形ABC的中线EF垂直于BC且EF等于BC的一半时,EF可以作为底边,AC可以作为高,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二、高线1.定义:三角形的高线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引垂线与对立边相交而成的线段。

2.性质:(1)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垂心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互不相等。

(2)垂线和对立的边垂直,即垂线和对立的边成为直角。

(3)垂线平分对立的边。

(4)如果三角形的高线重合、重合的部分等于底边长,则该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5)如果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该三角形的高线也是中线。

3.应用:高线在三角形的研究和解题中有很多应用。

通过高线的性质,可以判断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求解三角形的面积,等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教案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教案

新课.问题1:数一数;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请将它们全部用符号表示出来.学生回答:图中共有5个三角形.它们分别是:△ABC、△ABD、△ACD、△ADE、△CDE.问题2:利用长为3、5、6、9的四条线段可以组成几个三角形为什么学生回答:可以组成2个三角形.从四条线段中任选三条组成三角形;共有四种选法:①3、5、6;②3、5、9;③3、6、9;④5、6、9;其中;满足“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只有第①、④这两组.问题3:利用△ABC的一条边长为4cm;面积是24 cm2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能够求出的△ABC高是3 cm.教学说明:教师利用问题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特别是问题3内容的变化;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和疑问;将学生的思路引入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中.问题1:你能画出下列三角形的所有的高吗学生画出三角形所有的高;观察这些高的特点.问题2:根据画高的过程说明什么叫三角形的高学生讨论回答;师完善并归纳: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连接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高.问题3:在这些三角形中你能画出几条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每个三角形都能画出三条高.相同点是: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同一点.不同点是:锐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的高交于直角的顶点;钝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外一点.问题4:如图所示;如果AD是△ABC的高;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学生回答:如果AD是△ABC的高;则有:AD⊥BC于D;∠ADB=∠ADC=90°.教学说明: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在书中并没有具体给出;所以学生在归纳定义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那么在授课时就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利用具体图形进行定义;再由具体图形中抽出准确、简明的语言;同时要强调:三角形的高是一条线段.在问题3中;有些学生会认为直角三角形只能画出斜边上的一条高;这时教师要给予讲解;说明另外两条直角边也是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高.而问题4是要将三角形的高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这是为以后学习证明打基础.2.类比探索三角形的高的过程探索三角形的中线设计说明:利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探索;可以留给学生更多思考与探究的空间;有得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问题1:如图;如果点C是线段AB的中点;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回答:.问题2:如图;如果点D是线段BC的中点;那么线段AD就称为△ABC 的中线.类比三角形的高的概念;试说明什么叫三角形的中线由三角形的中线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回答: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中线.如果线段AD是△ABC的中线;那么.问题3:画出下列三角形的所有的中线;并讨论说明三角形的中线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无论哪种三角形;它们都有三条中线;并且这三条中线都会交于一点;这一点都在三角形的内部.问题4:如图所示;在△ABC中;AD是△ABC的中线;AE是△ABC的高.试判断△ABD和△ACD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学生回答:△ABD和△ACD的面积相等.理由:∵AD是△ABC的中线∴BD=CD∵AE既是△ABD的高;也是△ACD的高∴△ABD和△ACD的面积相等.问题5:通过问题4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回答: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两份.教学说明:让学生利用对三角形的高的探究过程;利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对三角形的中线的探究.“类比思想”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想;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运用这种思想进行探究的好处;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问题4和问题5的设立是对三角形中线的知识进行扩展;并不是教科书中的内容;但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三角形中线的特点;同时;根据课堂时间的需要;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讲授;教师可以自行调节.3.通过类比的方法探究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设计说明:再次使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探究;让学生经历动脑思考探索的过程;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问题1:如图;若OC是∠AOB的平分线;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回答:.问题2:如图;在△ABC中;如果∠BAC的平分线AD交BC边于点D;我们就称AD是△ABC的角平分线.类比探索三角形的高和中线的过程;你能得到哪些结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角平分线相同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这三条角平分线在三角形内交于一点.如果AD是△ABC的角平分线;那么就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不一样;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有长度;而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没有长度.教学说明:对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探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如果漏下了哪一点没有探究到;教师可以给予提示.三、尝试应用设计说明:通过比较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基本性质;熟练基本技能.练习1:如图;在△ABC中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BD;中线CE和角平分线BF.练习2:如图;已知AD;BE;CF都是△ABC的三条中线.则AE= = ;BC=2 ;AF= .学生:CE;AC;BD或CD;BF.练习3:如图;已知AD;BE;CF都是△ABC的三条角平分线.则∠1= ;∠2= = ;∠ABC=2 .学生:∠BAC;∠3;∠ACB;∠4或∠ABE.练习3:如图;△ABC中;AC=12 cm;BC=18 cm;△ABC的高AD与BE的比是多少学生:解: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所以有解得教学说明:练习的设计以基础知识为主;要让学生独立完成.而练习3是所学知识的一个应用;要让学生有利用面积求高的意识;开阔思路.四、成果展示设计说明:围绕三个问题;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问题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问题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问题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教学说明:以上设计再次通过对三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畅所欲言;加强反思、提炼及知识的归纳;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五、课堂小结1.本节主要学习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的概念与性质.2.本节涉及到的思想方法是类比思想.3.注意的问题:1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和三条角平分线.2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但锐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的高交于直角的顶点;钝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外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也交于三角形内的一点.3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线段.4能将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两部分的线是三角形的中线.六、布置作业1、课本69页习题7.1的3、4;教学说明:及时作业是巩固课堂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练习题是对本节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七、补偿提高设计说明: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中;AC⊥BC;AC=8;BC=6;AB=10.求顶点C到边AB的高.学生:解:设顶点C到边AB的高为h;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所以有;解得:h=4.8所以;顶点C到边AB的高为4.8.练习2:如图;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DE//AC;DF//AB.试判断∠3和∠4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学生:解:∠3=∠4.理由:∵AD平分∠BAC;∴∠1=∠2;又∵DE//AC;DF//AB;∴∠1=∠4;∠2=∠3∴∠3=∠4.练习3:利用所学知识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至少画出4种学生:利用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可得……教学说明:这三个练习是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应用;特别是练习2;加入了平行线的性质;所以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评价与反思本节内容是七年级数学第七章的第二节;主要介绍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及基本性质;虽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但重点却在性质的应用上.本节的知识内容较多;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还要对这三种线段的表示方法和性质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知识入手;并利用类比的方法自主探索新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以独立思考为主;并在必要时进行互助交流;让学生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上;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类比思想在探索新知中的作用;使学生在亲自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后;能够对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及性质有更好的理解;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提高探究、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三角形中线高角平分线的30题(有答案)ok

三角形中线高角平分线的30题(有答案)ok

三角形中线高角平分线的30题(有答案)ok1.在三角形ABC中,角A为30°,角B为70°,CE为角ACB的平分线,CD垂直于AB于点D,DF垂直于CE于点F。

1) 证明角BCD等于角ECD。

2) 找出所有与角B相等的角。

2.在三角形ABC中,AD为中线,BE为三角形ABD的中线。

1) 已知角ABE为15°,角BAD为35°,求角BED的度数。

2) 在三角形BED中,作BD边上的高。

3) 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0,BD为5,求点E到BC边的距离。

3.在三角形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已知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DC的周长之差为4(其中AB>AC),AB与AC的和为14,求AB和AC的长度。

4.在三角形ABC中,角A为20°,CD为角BCA的平分线,DE为CA边上的高,已知角EDA等于角CDB,求角B的度数。

5.在三角形ABC中,AD⊥BC,AE为角BAC的平分线,已知角B为30°,角C为70°。

1) 求角EAD的度数。

2) 若角B小于角C,是否有2倍角EAD等于角C减去角B?请说明理由。

6.在三角形ABC中,AD为高,AE为角平分线,已知角B为20°,角C为60°,求角CAD和角DAE的度数。

7.在三角形ABC中。

1) 若角A为60°,AB和AC边上的高CE和BD交于点O,求角BOC的度数。

2) 若角A为钝角,AB和AC边上的高CE和BD所在直线交于点O,画出图形,并用量角器量一量角BAC加上角BOC的度数,再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加以说明。

3) 由(1)和(2)可以得到,无论角A为锐角还是钝角,总有角BAC加上角BOC等于180°。

8.在三角形ABC中,已知角ABC为60°,角ACB为50°,BE为AC上的高,CF为AB上的高,H为BE和CF的交点,求角ABE、角ACF和角BHC的度数。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三角形是初中数学学习中最基础的几何图形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归纳总结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的相关性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一、三角形的中线中线是连接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和中点的线段。

三角形的中线有以下特点:1. 任意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重心所在的位置离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且重心将中线分成2:1的比例。

2. 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中线对应中点到顶点距离的2倍,也就是说,如果连接重心和顶点,那么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连接中点和顶点的线段的2倍。

3. 在等边三角形中,三条中线重合,即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同时这个点也是三角形的重心。

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角平分线是指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将该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线段。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有以下特点:1.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

内心所在的位置距离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距离相等,且内心到三边的距离之和等于三角形的周长。

2. 在等腰三角形中,三条角平分线重合,即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同时这个点也是三角形的内心。

3. 角平分线和对边、邻边有如下关系:角平分线等分对边和邻边上的对应角;对边和邻边上的线段与角平分线比例相等。

三、三角形的高线高线是从一个顶点出发,与对边垂直相交的线段。

三角形的高线有以下特点:1. 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它们分别从三个顶点出发,并与对边垂直相交。

2. 等腰三角形的高线同时也是角平分线和中线。

3. 在直角三角形中,高线就是斜边上的中线。

总结: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性质。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概念和性质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建筑、制图、几何证明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通过本文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对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有更全面的了解,并在实际问题中能够运用到这些知识,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了解三角形相关的概念,(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二、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也认识了一些图形,有过认识图形的体验,但很不系统,这个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图形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并能在具体三角形中画出它们2、通过对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定义的理解,运用它们解决问题3、通过学生作图、观察、比较、描述图形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图形中蕴含的规律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及大担探究新知识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接助多媒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教学环节ABC S ∆2 你能描述三角形的高3 一个三角形有几高有几条呢?4 你能做出下列三角形吗? ②若一个三角形有高在CE线吗?∠的平分ABC中的A活动5练习巩教学反思本节重点是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难点是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的准确理解、作图与正确运用,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运用好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从画图入手,获得三种线段的直观形象,进一步架起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对于每一种线段的获得我都设计了动手操作,尤其是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占去了大量的时间,因为学生在作图上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但最终学生还是很好的画出了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但由于课堂容量大,而且有难点不好突破,所以在时间控制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前松后紧了,我想我在教态上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不管学生答得对与错,我都能笑脸相迎,让学生感觉很放松,再有适时的表扬,也对学产生了激励作用。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4. 如图,在△ABC中,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且
BD与CE相交于点O,如果 BO C135 ,那么 A = ( B )
A.30° B.45° C.60° D.90°
5、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
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B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A
D
P
B
CE
FQ
R
钝角三角形中,夹钝角两边上的高都在三角形外 部,另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的延长线也 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外部。
例1:如图,AE是在△ABC的角平分线。已 知∠B=45°,∠C=60°,求下列角的大小:
(1)∠BAE
(2)∠AEB
C
E
A
B
1、如图,AD是△ABC的中线,AE是△ACD的中线, 若 DE=3,则BD=_____,BE=_____,BC=_____.
A
B
D EC
2、如图,在△ABC中, BE是边AC上的中 线,已知AB=4cm,AC=3cm,BE=5cm。求 △ABE的周长.
A
E
B
C
例2. 如图在△ABC中,AD是△ABC的高,AE是
△ABC的角平分线,已知∠BAC=82°,∠C=40°,求
∠DAE的大小。
解: ∵ AD是△ABC的高
A
∴∠ADC=90°
••

点为中点
点•为四• 等分• 点•
• •
点为中点
•• •
点为中点
你还能分?
∵ ∠ADC+∠C+∠DAC=180°
∴ ∠DAC=180°-(∠ADC+∠C)

专题四 三角形中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处理

专题四 三角形中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处理

专题5 解三角形中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处理解三角形类问题在考查时除了结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设置题目外,往往还和三角形的一些常见元素:中线,角平分线,高线结合在一起考查。

在处理相关题目时,我们除了要充分运用正余弦定理处理边角关系,还要结合角平分线,中线,高线自身的一些性质进行解题。

小专题 中线【知识准备】如图,在△ABC 中,角C B A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D 为BC 的中点 (一)余弦定理法在ABD ∆中,ADB AD a AD a c ∠⋅-+=cos )21(222①在ACD ∆中,)cos()21(222ADB AD a AD a b ∠-⋅-+=π②①+②得)(22222AD BD c b +=+ (二)向量法由于)(21BA BC BD += 所以)cos 2(41222A bc c b AD ++=(三)倍长中线法借助平行四边形性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边的平方和。

易得2222)2()(2AD BC AB AC +=+ (四)中线公式在△ABC 中,BC 边上的中线和三边有如下关系(可以用上面三种方法推导):2)(2222a c b AD -+=一、余弦定理/倍长中线法【题目】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1)若0cos sin =+A b B a ,求角A.(2)若D 为BC 的中点,4==AD BC ,求AC AB +的取值范围.ACDB【解析】(1)由正弦定理0cos sin sin sin =+A B B A所以1tan -=A ,又因为),0(π∈A ,43π=∴A (2)解法一利用余弦定理因为D 为BC 的中点,所以4==AD BC由余弦定理,在ABD ∆中,ADB AB ∠⨯⨯-+=cos 42242222① 在ACD ∆中,)cos(42242222ADB AC ∠-⨯⨯-+=π② ①+②得4022=+AC AB所以54)(222=+≤+AC AB AC AB又因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54,4(∈+AC AB 解法二利用倍长中线由知识准备知80)(2)2(2222=+=+AC AB BC AD 所以4022=+AC AB所以54)(222=+≤+AC AB AC AB又因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54,4(∈+AC AB 二、向量法【题目】已知ABC ∆的面积为33,且内角C B A ,,依次成等差数列.(1)若A C sin 3sin =,求边AC 的长;(2)设D 为AC 的中点,求线段BD 长的最小值.【解析】(1)依题内角C B A ,,依次成等差数列,则3π=B所以33sin 21==∆B ac S ABC ,即12=ac 又因为A C sin 3sin =,结合正弦定理得a c 3=,所以6,2==c a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28cos 2222=-+=B ac c a b 解得72=b ,故72=AC (2)因为D 为AC 的中点,所以)(21BA BC BD +=即943)(41)cos 2(4122222=≥++=∠++=ac ac c a ABC ac c a BD当且仅当c a =时等号成立 所以线段BD 长的最小值为3题后反思以上四种处理中线的方法殊途同归,亦可以相互转化,其中倍长中线法和中线公式在使用时需要证明,不可以直接代入处理大题,因此更实用于小题解答;而向量法则可以进行推广,即点D 为BC 边上的三等分点时,也可用向量处理;余弦定理的处理手段则属于通性通法,适用于我们处理与中线有关的大题。

解三角形之中线、角平分线、高线问题+课件-高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解三角形之中线、角平分线、高线问题+课件-高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例 2】已知△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且△ABC 的面积为
( +
- )
.
(1)求∠ACB;
(2)若∠A= ,∠ACB 的平分线 CE 与边 AB 相交于点 E,延长 CE 至点 D,使得 CE=DE,求 cos∠ADB.
解:(2)不妨令 AC=3,因为∠ACB= ,可得 AB=3
1
1
1
:
:
sin A sin B sin C
2、求高一般采用等面积法,即求某边上的高,需要求出面积和底边长度
高线两个作用:(1)产生直角三角形;(2)与三角形的面积相关。
例题讲解
三角形的中线问题
【例 1】在 ABC 中, AD 是 BC 边的中线,
, BAC 120 且 AB AC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3、等面积法:
因为
所以
+

+
=

=2
1
1
,所以2 ∙

2
整理的:
2
=
+2 ∙
2
2
+
2
(角平分线长公式)
【作用】
: ①利用角度关系建立各三角形之间的面积关系
②通过面积关系式求解角分线长度
1
=2

知识梳理
三、垂线
1 1 1
a b c
1、 h1,h2,h3 分别为 ABC 边 a,b,c 上的高,则 h1 : h2 : h3 : :
+ -
=
= ,
C,
例题讲解
三角形的高线问题
【例3】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sin B-sin C)2=sin2A-sin Bsin C.

解三角形中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问题

解三角形中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问题

解三角形中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问题浙江温州龙湾中学2008级学生 王煜坤指导老师 陈华云[注]:此文获校首届“科技节”系列活动之“数学小论文”评比三等奖在学习了《解三角形》这一章后,我们学会了怎样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求三角形的边、角等问题。

先让我们来回顾这部分主要内容: 正弦定理:C cB b A a sin sin sin == 余弦定理:)3(cos 2)2(cos 2)1(cos 2222222222Cab b a c Bac c a b Abc c b a -+=-+=-+= 思考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互推吗? 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设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 则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sin 4)cos sin cos (sin 4]cos cos sin sin 2cos sin cos [sin 4]cos cos sin sin 2)sin 1(sin )sin 1([sin 4)]sin sin 2cos cos sin sin 2sin [sin 4)]sin sin cos (cos sin sin 2sin [sin 4)]cos(sin sin 2sin [sin 4)cos sin sin 2sin (sin 4cos sin sin 8sin 4sin 4cos 2a A R B C C B R C B C B B C C B R C B C B B C C B R C B C B C B C B R C B C B C B C B R C B C B C B R A C B C B R A C B R C R B R A bc c b ==+=++=+-+-=-++=-++=+++=-+=-+=-+∴同理B ac c a b cos 2222-+=;C ab b a c cos 2222-+= 故“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成立 ②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由 (1)+(2) 得B ca A bc c b a b a cos 2cos 2222222--++=+ 即B a A b c cos cos +=代入(3)得C ab b a B a A b cos 2)cos cos (222-+=+⇒C ab b a B A ab B a A b cos 2cos cos 2cos cos 222222-+=++ ⇒0)cos cos (cos 2)cos 1()cos 1(2222=+--+-C B A ab B a A b⇒0)]cos(cos [cos 2sin sin 2222=+--+B A B A ab B a A b ⇒0sin sin 2sin sin 2222=-+B A ab B a A b ⇒0)sin sin (2=-B a A b ⇒B a A b sin sin =⇒BbA a sin sin =同理C c A a sin sin =;BbC c sin sin =故“余弦定理⇒正弦定理”成立 思考2:三角形的边和高有何关系?如图,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h a 、h b 、h c 分别为a 、b 、c 三边上的高。

(完整版)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高线证明题

(完整版)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高线证明题

(完整版)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高线证明题2.证题的思路:找夹角()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SAS已知两边 找直角( HL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找第三边( SSS等。

)2、全等三角形的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 随意角( AAS)找已知角的另一边( )已知一边一角SAS 对应边上的 高对应相边为角的邻边 找已知边的对角()AAS等。

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ASA3、全等三角形的找两角的夹边()对应角均分线相等。

已知两角ASA4、全等三角形的 找随意一边()AAS对应中线相等。

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6、全等三角形 周长相等。

( 以上能够简称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 ) 7、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SSS)8、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9、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10、两个角和此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1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HL)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有的协助线的作法常有协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1) 碰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想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 碰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伸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结构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想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 碰到角均分线,能够自角均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想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所考知识点经常是角均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均分线, 结构全等三角形, 利用的思想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5) 截长法与补短法, 详细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伸,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相关性质加以说明. 这类作法,合适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特别方法:在求相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 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极点的线段连结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三角形协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均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解三角形中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问题

解三角形中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问题

解三角形中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问题
三角形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形状,它由三条线段组成,每条线段都有一个角度。

在三角形中,有三个重要的线: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

高线是三角形中最长的线段,它连接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并且与三角形的底边
垂直。

高线可以用来测量三角形的高度,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中线是三角形中的第二长的线段,它连接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并且与三角形的
底边平行。

中线可以用来测量三角形的宽度,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周长。

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第三条线段,它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穿过三角形
的底边,到达另一个顶点。

角平分线可以用来测量三角形的角度,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总之,三角形中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最重要的线段,它们可以
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周长和角度。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证明:由题意知 S△ABD=S△ACD=12S△ABC. ∵S△ABD=12AD·BN,S△ACD=12AD·CM, ∴12AD·BN=12AD·CM. ∴BN=CM.
8.如图,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AB=6 cm, AC=8 cm,BC=10 cm,∠CAB=90°.试求:
(1)AD的长;
∴∠D+∠DEG+∠B+∠BCH=∠F+∠ACH+∠F+∠AEG. ∴∠D+∠B=2∠F. ∵∠B∶∠D∶∠F=4∶6∶x,∴x=5.
10.如图,在△ABC中,AD⊥BC于D,AE平分 ∠BAC,∠B=70°,∠C=30°.
(1)求∠BAE的度数.
解:∵∠B+∠C+∠BAC=180°,
∴∠BAC=180°-∠B-∠C=180°-70°-30°=80°.
解:能.
∵∠B+∠C+∠BAC=180°,∴∠BAC=180°-∠B-∠C.
∵AE 平分∠BAC, ∴∠BAE=12∠BAC=12(180°-∠B-∠C)=90°-12(∠B+∠C). ∵AD⊥BC,∴∠ADE=90°.
∴∠B+∠BAD=90°. ∴∠BAD=90°-∠B.
∴∠DAE=∠BAE-∠BAD=90°-12(∠B+∠C)-(90°-∠B) =12(∠B-∠C). ∵∠B-∠C=40°,∴∠DAE=12×40°=20°.
9.如图,BE,CD相交于点A,CF为∠BCD的平分线,EF为 ∠BED的平分线.
(1)图中共有____6____个“8字形”;
(2)若∠B∶∠D∶∠F=4∶6∶x,求x的值. 解:∵EF平分∠BED,CF平分∠BCD, ∴∠DEG=∠AEG,∠ACH=∠BCH. ∵在△DGE和△FGC中,∠DGE=∠FGC, ∴∠D+∠DEG=∠F+∠ACH. ∵在△BHC和△FHE中,∠BHC=∠FHE, ∴∠B+∠BCH=∠F+∠AEG.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专题训练50题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专题训练50题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专题训练50题1. 在△ABC中,角A的角平分线交对边BC于点D,若BD=DC,求证:∠B=∠C。

【解答】设∠BAD=∠CAD=x,由于角A的角平分线BD、CD分别相交对边BC于点D,所以AD是△ABC的角平分线。

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知:$\frac{BD}{CD}=\frac{AB}{AC}$由于BD=CD,所以$\frac{AB}{AC}=1$,即AB=AC。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C。

2. 在△ABC中,角A的角平分线交对边BC于点D,若∠BAD=30°,求∠B和∠C的度数。

【解答】设∠BAD=∠CAD=x,根据题意可知角A的角平分线BD、CD分别相交对边BC于点D。

由于∠BAD=30°,所以x=30°。

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知:$\frac{BD}{CD}=\frac{AB}{AC}$由于BD=CD,所以$\frac{AB}{AC}=1$,即AB=AC。

又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C,即∠B=∠C=75°。

3. 在△ABC中,角B的角平分线交对边AC于点D,若∠BAD=80°,求∠ABC的度数。

【解答】设∠BAD=∠DAC=x,根据题意可知角B的角平分线AD相交对边AC于点D。

由于∠BAD=80°,所以x=80°。

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知:$\frac{BD}{CD}=\frac{AB}{AC}$又由于BD=CD,所以$\frac{AB}{AC}=1$,即AB=AC。

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BC=∠ACB,设∠ABC=∠ACB=y,则∠ADB=∠ADC=180°-2x=20°。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知∠B+∠ADC=180°,即y+20°=180°,解得y=160°。

所以∠ABC=∠ACB=160°。

4. 在△ABC中,角A的角平分线交对边BC于点D,若∠B=70°,∠C=50°,求∠BAD的度数。

第二讲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含解析)(人教版)

第二讲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含解析)(人教版)

第二讲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概念。

2.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画法。

3.掌握钝角三角形的两短边上高的画法。

【温故知新】1.垂线的定义2.线段中点的概念3.角平分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做线段中点。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新课学习】知识点1:三角形的高1.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所对的边所在的直线画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2.如图所示,AD是边BC上的高。

3.三角形的高的做法:锐角三角形的高直角三角形的高钝角三角形的高4. 三角形的三条边上的高的交点锐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交点在内部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高交于直角顶点;交点在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

交点在外部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5.与三角形高相关的解题方法(1)记住三角形面积公式=BC AD/2(2)等面积法。

=BC AD/2= AC BE/2= AB CF/26.例题演练【例题1】如图,于点B,于点C,且AC与BD相交于点E,则的边DE上的高是____,边AE上的高是_____;若,,,则______.【答案】AB;DC;.【解析】的边DE上的高为线段AB,边AE上的高为线段DC.知识点2:三角形的中线1. 三角形的中线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作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AE是BC边上的中线.2. 三角形的重心.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线,并且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例题2】在ΔABC中,CD是中线,已知BC-AC=5cm,ΔDBC的周长为25cm,求ΔADC的周长。

【答案】20cm.【解析】∵CD是△ABC的中线,∴BD=AD,∴△DBC的周长=BC+BD+CD=25cm,则BD+CD=25-BC.∴△ADC的周长=AD+CD+AC=BD+CD+AC=25-BC+AC=25-(BC-AC)=25-5=20cm.知识点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如上图线段AD是∠A的平分线。

三角形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计算课件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三角形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计算课件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则 cos B= 1-sin2B=277,
所以 sin C=sin(A+B)=sin Acos B+cos Asin B= 23×277+12× 721=31421,
由sinc C=sinb B可得3
c =c-1,解得 21 21
c=3.
14 7
(2)设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AD的长.
解 由(1)可得b=c-1=2,
即 BC= 7,
所以 S△ABC=12AB·ACsin 120°=12BC·AH,所以 AH=AB·ACBsCin 120°= 721, 由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得A→B·A→H=|A→H|2= 7212=3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在△ABC 中,B=34π,BC 边上的高为 BC 长度的一半,则 cos A=( A )
所以 sin A=31010. (2)由正弦定理siBnCA=siAnBC,
得 BC=siAnBC·sin A= 52×31010=3 5. 2
由余弦定理 AB2=AC2+BC2-2AC·BCcos C, 得 52=AC2+(3 5)2-2AC·3 5cosπ4, 整理得 AC2-3 10AC+20=0,
B=sin
Bcos
A,
又因为 0<B<π,所以 sin B>0,所以 cos A= 23,
因为 0<A<π,所以 A=π6.
(2)若 b=3,c= 3,求△ABC 中 BC 边上高线的长.
解 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 a2=b2+c2-2bccos A=9+3-2×3× 3× 23=3, 所以 a= 3, 设△ABC 中 BC 边上的高线长为 h, 所以 S△ABC=12bcsin A=12ah,解得 h=32. 故△ABC 中 BC 边上的高线的长为23.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教案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教案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教案章节一:三角形的高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掌握三角形高的作法。

2. 能够运用三角形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三角形高的定义: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高。

2. 三角形高的作法:a. 以一条边为底,作这条边的垂直平分线。

b. 垂直平分线与对边相交,交点即为垂足。

c. 连接顶点与垂足,即为所求的高。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举例说明三角形高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高的作用。

2. 讲解:结合图形,讲解三角形高的定义和作法。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三角形高的作图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章节二:三角形的中线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中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和作法。

2. 能够运用三角形中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三角形中线的定义: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中线。

2. 三角形中线的性质:a. 三角形的中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b. 三角形的中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举例说明三角形中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中线的作用。

2. 讲解:结合图形,讲解三角形中线的定义、性质和作法。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三角形中线的作图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章节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作法。

2. 能够运用三角形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三角形的顶点出发,将顶点与对边连接,并把这条线段分为两部分,使这两部分的长度相等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a.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交点将对边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长度相等。

b.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将顶点的角平分为两个相等的角。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举例说明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作用。

专题(6)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教师版

专题(6)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教师版

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6)——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类型1、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问题例1、如图,在ABC ∆中,D 是BC 上的点,AD 平分BAC ∠,ABD ∆面积是ADC ∆面积的2倍.(1)求sin sin B C;(2)若1,2AD DC ==,求BD 和AC 的长.答案:(1)12;(2)1. 变式1、已知AD 为ABC ∆内角A 的角平分线,03,5,120AB AC BAC ==∠=,求AD 的长度.答案:158.变式2、在ABC ∆中,2,1AB AC ==,角A 的平分线1AD =,求ABC ∆的面积S .类型2、三角形的中线问题例2、在ABC ∆中,2,3,AB AC BC ==边上的中线2AD =,求ABC ∆的面积S .答案:4. 变式: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已知函数()sin(2)6f x x π=-满足: 对于任意,()()x R f x f A ∈≤恒成立.(1)求角A 的大小;(2)若a =BC 边上的中线AM 长的取值范围.解(1)由题意,∵对于任意,()()x R f x f A ∈≤恒成立, ∴()sin(2)6f x x π=-的最大值为()f A , 当()f x 取得最大值时,22,62x k k Z πππ-=+∈,即,3x k k ππ=+∈Z , ∴,3A k k ππ=+∈Z ,又∵A 是三角形的内角,即0A π<<,∴3A π=.(2)∵AM 是BC 边上的中线,∴在ABM ∆中,2232cos 4AM AM AMB c +-∠=, ①在ACM ∆中,2232cos 4AM AM AMC b +-∠=, ② 又∵AMB AMC π∠=-∠,∴cos cos AMB AMC ∠=-∠,①+②得 222324b c AM +=-.由余弦定理222222cos 33a b c bc b c bc π=+-=+-=, ∵2222032b c b c bc +<+-=≤,∴2236b c <+≤,∴23944AM <≤32AM <≤ 类型3、三角形的高线例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sin a A =. (1)求角B 的大小;(2)若点M 为BC 的中点,且AM AC =,求sin BAC ∠的值.答案:(1)3π;(2. 变式:已知ABC ∆的一个内角为0120,并且三边长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求ABC ∆的面积.答案:类型4、四边形问题例4、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075,2A B C BC ====,求AB 的取值范围.答案:.变式: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内角A C 与互补,1,3,2AB BC CD DA ====.(1)求角C 和边BD ;(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答案:(1),3C BD π∠==(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三角形中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问题
浙江温州龙湾中学2008级学生 王煜坤
指导老师 陈华云
[注]:此文获校首届“科技节”系列活动之“数学小论文”评比三等奖
在学习了《解三角形》这一章后,我们学会了怎样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求三角形的边、角等问题。

先让我们来回顾这部分主要内容: 正弦定理:
C c
B b A a sin sin sin =
= 余弦定理:)
3(cos 2)2(cos 2)1(cos 22222
2
2
222C
ab b a c B
ac c a b A
bc c b a -+=-+=-+= 思考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互推吗 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设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
则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2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sin 4)cos sin cos (sin 4]cos cos sin sin 2cos sin cos [sin 4]cos cos sin sin 2)sin 1(sin )sin 1([sin 4)]sin sin 2cos cos sin sin 2sin [sin 4)]sin sin cos (cos sin sin 2sin [sin 4)]
cos(sin sin 2sin [sin 4)cos sin sin 2sin (sin 4cos sin sin 8sin 4sin 4cos 2a A R B C C B R C B C B B C C B R C B C B B C C B R C B C B C B C B R C B C B C B C B R C B C B C B R A C B C B R A C B R C R B R A bc c b ==+=++=+-+-=-++=-++=+++=-+=-+=-+∴
同理B ac c a b cos 22
2
2
-+=;C ab b a c cos 22
2
2
-+= 故“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成立 ②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由 (1)+(2) 得B ca A bc c b a b a cos 2cos 222
2
2
2
2
--++=+ 即B a A b c cos cos +=代入(3)得
C ab b a B a A b cos 2)cos cos (222-+=+
⇒C ab b a B A ab B a A b cos 2cos cos 2cos cos 222222-+=++
⇒0)cos cos (cos 2)cos 1()cos 1(2222=+--+-C B A ab B a A b
}
⇒0)]cos(cos [cos 2sin sin 2222=+--+B A B A ab B a A b ⇒0sin sin 2sin sin 2222=-+B A ab B a A b ⇒0)sin sin (2=-B a A b ⇒B a A b sin sin =⇒
B
b
A a sin sin =
同理
C c A a sin sin =;B
b
C c sin sin =
故“余弦定理⇒正弦定理”成立 思考2:三角形的边和高有何关系
如图,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h a 、h b 、h c 分别为a 、b 、c 三边上的高。

分析:由余弦定理ac
b
c a B 2cos 2
22-+=
而2
2
2
22)2(1cos 1sin ac
b c a B B -+-=-=

))()()((4
1])(][)[(41)2)(2(41)()2(41)2(121sin 2122222222222
22222222c a b c b a c b a c b a c a b b c a b c a ac b c a ac b c a ac ac b c a ac B ac S +-+--+++=---+=+---++=-+-=-+-== :
根据a ah S 21
=
∆,则a
c a b c b a c b a c b a a s h a 2)
)()()((2+-+--+++==
同理b
c a b c b a c b a c b a h b 2)
)()()((+-+--+++=
c
c a b c b a c b a c b a h c 2)
)()()((+-+--+++=
思考3:三角形的边和中线有何关系
如图,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ma 、mb 、mc 分别为a 、b 、c 三边上的中线。

a
a
分析:由余弦定理ac
b c a B 2cos 2
22-+=
])(2[4
1244242)2(2)2(cos )2(2)2(2222
22222222222
2222
a c
b b a
c b c a c a ac
b c a c a c a B c a c a m a -+=+-=-+++=-+⋅
⋅-+=⋅⋅-+= 所以222)(221
a c
b m a -+=
同理222)(221b c a m b -+=;222)(22
1
c b a m c -+=
思考4:三角形的边和角平分线有何关系
~
如图,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Ta 、Tb 、Tc 分别为∠A 、∠B 、∠C 的角平分线。

分析:设BD 、CD 分别为x 、y 根据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性质得

y x b c =得y
y x b c b +=+ c
b ab
y a y x +=
∴=+ 由余弦定理ab
c
b a C 2cos 2
2
2
-+=
22
2222
2
2
2
2
2
2
2222
22
22
2222
2
2
2
)())(()2()(]
)
)(()2([)(])()[()
(2)(2)(cos 2c b a c b c b a bc a bc c b c b bc c c b a c b a bc c b b c b bc b c b a c b a c b c b b ab
c b a c b ab b c b ab b C by y b T a +-+++=-+++=-++-++++=
-+⋅+-+++=-+⋅
+⋅-++=-+=
所以c b a c b c b a bc T a +-+++=
)
)((
同理c
a b c a c b a ac T b +-+++=
)
)((;b
a c
b a
c b a ab T c +-+++=
)
)((
通过以上四个思考题,你是否发现还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推导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等问题,它们可以作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内容的扩充。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