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琼山区镇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总体规划(2013-2030)
《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总体规划(2013-2030)》规划简介一、区域位置云龙镇位处海口市中北部,东与美兰区演丰镇接壤,南与红旗镇为邻,西隔南渡江与龙塘镇相望,北接美兰区灵山镇,并与海口美兰机场接壤。
二、规划范围1、镇域规划范围镇域为云龙镇行政管辖范围,规划用地面积为96.01平方公里。
2、镇区建设范围东至儒来村,南沿着云龙水库北岸,西以永三公路,北到云龙产业园北侧,规划用地面积为12.94平方公里,其中云龙镇区面积为7.45平方公里,云龙产业园面积为5.49平方公里。
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海南省新型城镇化示范镇、海口市的首善之镇。
到规划期末,云龙镇是海口市中部具有较强带动辐射作用的卫星镇。
表现为产业特色突出,镇域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完善等,城镇具有较强辐射聚集效应。
镇区以较大动力带动各片区、中心村、基层村的经济快速发展。
全镇域范围内城乡公共设施完善配置、城乡基础设施全覆盖及居民点生活环境优美。
四、镇域镇村体系规划村镇规模结构本着“发展区域中心镇、城镇区中心,促进人口向城镇经济发达区域集中,完善规模结构”的基本思想,制定2030年镇域村镇体系规模结构为“1城镇区、5农村社区及2基层村”。
五、镇域空间结构规划规划构筑“一江二溪一园”的生态格局和“一心二轴四区”的空间结构。
1、生态格局:一江指南渡江水土保持带;二溪包括三十六曲溪生态景观带和云龙溪环境景观带;一园为陶公山森林公园,是海南第一风水福地。
2、功能结构:一心指城镇综合服务中心;两轴的交通发展轴,即海榆东线和、云定公路和云美公路,是镇区建设发展方向的重要引力,是城镇建设重要发展轴;四区包括经济产业区、文化教育旅游区、滨江生态旅游观光区和生态高效农业区。
六、镇域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分类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工业用地、教育用地(职业教育)、旅游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农业用地、其它用地等。
七、城镇性质云龙城镇性质为海口市近郊产业型卫星镇;云龙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海口西海岸规划
海口西海岸规划
海口西海岸规划是海南省海口市为了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而制定的重要战略布局之一,旨在打造国际化的滨海城市,提高海口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西海岸规划面积达到约200
平方公里,包括红城湾、半山半岛、西海岸国际港务区等片区。
首先,在红城湾片区,规划建设高端度假区,引进国内外知名度假酒店品牌,打造一系列高端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吸引更多中国及国际游客前往红城湾度假、休闲、购物。
其次,在半山半岛片区,规划建设高端住宅区和商业办公区。
半山半岛地势较高,能够享受到无敌海景,这也为高端住宅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商业办公区将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吸引投资和人才流入海口,提升城市的商业氛围和经济发展。
最后,在西海岸国际港务区,规划建设综合性港务区,将港口、物流、加工制造、贸易等产业聚集于此,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
这将有力地推动海口市及海南省的经济发展,为海南打造自由贸易港提供实质性的支持。
该规划还将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西环快速路、红城湾大道、半山半岛快速路等,为西海岸地区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
同时,规划中还注重环保和生态保护,将合理规划绿地、生态公园,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资源。
海口西海岸规划的实施将有效提高海口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
力,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流入海口,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
同时,该规划的实施将为海口市及周边地区带来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总之,海口西海岸规划的实施将为海口市打造国际化的滨海城市提供重要支撑,有助于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高海口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在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实现全面发展。
海口市琼山区镇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海口市琼山区镇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琼山区镇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前言琼山区位于海口市南部、北部、东部与美兰区毗邻,西与龙华区接壤,南连文昌和定安县:全区总面积939.9km2。
总人口32万多人。
其中农村人口19万人,城镇人口13万人。
琼山区地势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和南渡江沿岸低平。
全区耕地面积2.2万公顷,其中水(旱)田1.02万公顷,旱地1.18万公顷;区内水资源充足,岛内最大河流南渡江流经本区,区内有集雨面积50km2以上的河流7条。
琼山区属热带海洋气候,平均气温13.8°C,平均降雨量1724.5mm。
水产资源、林业资源、矿产资源、药物资源等丰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全区辖国兴街道办事处和府城、龙塘、云龙、旧州、红旗、三门坡、甲子、大坡等八个镇,村(居)民委员会90个。
辖区内有国营红明农场、东昌农场和省属岭脚热作场和区属新民林场、中税农场等。
在海口市的十大中心镇中,琼山区占一半,即龙塘、纤旅、云龙、三门坡和旧州五个中心镇。
琼山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域,素有“琼台福地”之美称。
琼山地杰人灵,文化发达。
自建省办林区以来,各项事业发展迅猛,2004初步统计,全区完成GDP25.05亿元。
琼山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海口美兰机场距离府城llkm;东线高速公路、海文高速公路、国道海榆东线等构成了陆路交通的主干道。
全区乡村道路四通八达,8个镇出口路基本实现硬化,乡村(行政村)道路通达率达98%(根据琼山区的区位、自然资源交通等基础设施比较优势,已具备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潜力和条件)。
落实和服务于海口市“两地—中心”的发展战略,即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热带滨海旅游胜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是海口市今后相当时期的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目标。
琼山区将用新的思维解决好“三农”问题,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工业发展;做旺商贸业,发展文化旅游。
琼山区镇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是琼山区乃至海口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组成部分。
海口琼山区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3年
海口琼山区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3年1. 引言该规划是为了指导海口琼山区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规划,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本文档旨在对2010-2023年的总体规划进行简要介绍。
2. 规划目标- 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农田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3. 总体布局3.1 农村经济发展区- 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建设农村旅游示范区,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支持农村电商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3.2 农村生态保护区- 保护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推行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
3.3 农村建设区- 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交通和通信条件;- 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加强安居工程的推进;- 支持农村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
4. 实施措施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供规划和资金支持;-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和监测力度,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土地利用规划的认知和参与度;-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共同推进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
5. 结论海口琼山区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3年旨在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农民生活。
通过实施措施,将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产业园区规划】海口华侨投资园区开发总体概念规划方案
海口华侨投资园区开发总体概念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海口华侨投资园区开发总体概念规划是海口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华文教育发展中心、海南荣丰华文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2012年的9月15日在海南省海南市签署《世界华侨华人交流中心项目合作协议》的一项“世界华侨华人交流中心”项目。
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被海口市政府列入市重点项目,并将争取列入为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并已通过联合评审,设计方案国际招标已经完成。
该项目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琼山区红旗中心镇,红旗镇具有“23年红旗不倒”的光荣革命历史,也是近年来海口打造的第一个示范中心镇。
“世界华侨华人交流中心”的建立,将会作为开展华侨华人文化交流活动、举办有影响力的海外华侨华人高端论坛和开展国际交流、华文教育活动的高端平台。
海南省海口市,长期以来都担任着中国四大侨乡之一的角色。
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南籍华人华侨超过300万人,其中海口籍华人华侨约为40万人,并且构建成一个中国海外华人交流平台,一直以来都是海南人的梦寐以求的事。
“世界华侨华人交流中心项目”的实施,也将是实现海南人的华人海外交流的梦想。
海南的海外华侨华人对祖国一直都是浓浓的热爱,情系故乡,在抗日战争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海南的开发和建设,一些华侨总是冲在最前线,前往海南最偏远、最艰苦的地方去带头去开发,无怨无悔的奉献,成为海南的“拓荒牛”。
尤其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的琼籍的海外侨胞回归祖国,大力发展创业,为海南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就显示了,发展海南华侨投资园是有着历史深远的文化渊源和坚实的人文基础。
二、项目意义海口华侨投资园的建设,能够大大增加海外华侨华人之间的交流。
并且这个项目一方面也符合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总体规划,还能满足海口风情小镇建设的实际需要。
国务院对此也表示将积极配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海南的海外人才的优势,努力承接世界华商、华人大会等有品牌、有影响的大活动,力将这个项目建成国际工作、侨务工作和国内经济工作紧密结合的一个典范。
未来5年海口会是什么样:打造三市两中心两地(精)
未来5年海口会是什么样:打造三市两中心两地 2011-9-23 15:30:00 来源:人民网海南视窗网友评论0 条未来5年,海口将发展成什么样子?政府如何经营海口这座滨海城市?提交海口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查的《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对海口未来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本报记者为您一一解读规划纲要的内容。
主要目标:打造“三市”“两中心”“两地”“十二五”时期,海口要努力打造环北部湾和海南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全市人民共建共享的温馨城市,全省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经贸文化交流中心,全国一流的热带滨海商务休闲和娱乐目的地、国家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
发展任务: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以上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13%左右;财政总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1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30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00亿元以上;人均GDP超过4.5万元,跨入全国中上城市行列。
海口变怎样?城市空间布局:立足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利用,优化功能布局,形成“东进、南优、西扩、北拓、中强”的新格局,突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区域特色。
一、东进东部组团核心项目建设司马坡岛文体基地1、江东新区基础设施:包括新东大桥、东寨港大道北侧、椰海大道、江东大道、东海岸滨海路、滨江东路等项目,以及桂林洋高校区和文昌航天城的配套设施。
2、东海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整合提升南渡江滨江旅游度假区板块,江东体育文化主题公园板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公园板块。
3、桂林洋高校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打造人才培育基地。
4、司马坡岛文体基地:包括国际大赛高尔夫球场、游艇码头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二、南优南部组团核心项目建设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1、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包括古村落建设、火山博物馆、光影梦幻旅游区等。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法规类别】商贸物资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海府办[2011]69号【发布部门】海口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03.31【实施日期】2011.03.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海府办〔2011〕6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章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统揽海口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第一节“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第二节“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三节“十二五”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四节“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第二章科学规划城市布局第一节区域布局第二节空间布局第三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现代服务业第二节新型工业第三节现代高效农业第四节海洋产业第四章完善中心城市功能第一节区域交通中心第二节信息服务中心第三节智力支撑中心第四节商务服务中心第五节医疗服务中心第六节文化体育中心第七节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第五章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第一节旧城改造和新片区开发第二节中心镇建设第三节新农村建设第四节城乡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第五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六节城市精细化管理第六章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第一节环境治理第二节节能减排第三节生态体系建设第七章实施民生事业工程第一节创业就业促进工程第二节居民收入增长工程第三节保障住房建设工程第四节教育水平提升工程第五节医疗卫生保障工程第六节公共文化推进工程第七节社会保障健全工程第八节公共交通改善工程第九节社会服务创新工程第八章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第一节扩大开放第二节重点领域改革第九章强化保障措施第一节政策衔接第二节精神文明建设第三节基本保障能力第四节协调机制第十章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年~2015年)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海口市委关于制定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海口市遵谭镇总体规划说明
海口市遵谭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调整背景根据2009年3月13日海口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由于“土地整理、生态恢复”部分项目位于遵谭镇域范围内,其职能和内容应纳入到《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总体规划》编制中,因此需要对已批复的《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总体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为提高规划调整编制效率,海口市龙华区建设局委托我院进行调整《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总体规划》,由于“土地整理、生态恢复”项目所涉及到的内容位于遵谭镇镇域的北部,没有涉及到遵谭镇镇区,因此本次总体规划调整仅限于遵谭镇域范围。
二、2005年版的《海口市总体规划》对遵谭镇的定位2005年《海口市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确定遵谭镇为海口市域范围内的一般城镇,属于三级镇。
由于遵谭镇自身经济、基础设施等其它综合条件较差,加上不在海口总体规划的主要发展轴上,故对其用地及人口规模的发展有所限制。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1、以《海口市总体规划》为指导。
通过实施海口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与深化遵谭镇的职能与地位。
2、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
不断优化城镇土地资源与城镇空间结构,促进城镇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以因地制宜、求实创新为指导。
在区域范围内全面分析城镇自身优势和劣势,力求克服劣势,充分发挥优势,以求创造城镇的特色,加速城镇的发展。
四、规划原则(一)宏观指导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人文关怀,因地制宜制定适合人类生存与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构筑具有一定乡土及地域特色的小城镇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模式。
2、区域协同、城乡协调发展原则从城镇自然资源、区位条件、产业现状出发,综合分析遵谭镇在龙华区乃至海口市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遵谭镇的区域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谋求实现产业发展、人口分布、居民点建设、基础设施布点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城乡有机整合。
3、生态环境优先原则对镇域范围内的土地、水系、景观等影响城镇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条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对规划范围内城镇建设用地和城镇环境保护的要求。
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文本海口市人民政府2005年6月 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海口市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鉴于《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1988-2005)》即将到期,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第二条规划修编背景1.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发展战略思想.2.中共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为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海南经济发展,提出了"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区域发展新思路.3.海口市委第四次党代会确立了"两个翻番,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提出了"突出沿海,开发沿江,提升中心,拓展两翼,带动腹地"的城市发展战略.4.2002年海口市行政区划调整,原海口,琼山两市合并.行政区划调整标志着海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1.贯彻"五个统筹"原则,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构建海口和谐社会的能力.2.遵循海岛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律,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调整并加强中心城市的各项经济功能.3.突出省,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4.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工程地质条件对城市发展建设的综合影响,以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生态省建设为方向,保持并提高海口可持续发展的能力.5. 突出表现海口生态环境优势,增强海口热带滨海城市景观风貌特色.6. 加强与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海南省各部门行业规划,海口市"十一五"规划思路以及各专项规划的紧密衔接和相互协调.第四条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文本25.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6.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7.《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8.《海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9.《琼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10.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五条规划期限为2005年—2020年近期2005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第六条本次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海口市行政辖区,包括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总面积为2304.8平方公里.第七条确定上版规划的老城组团以及文昌市的铺前镇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区.海口市城市发展建设应与协调区相衔接.第八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第九条文本中黑体字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第十条本规划由海口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十一条城市发展总目标把海口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最强,服务设施最优的海南省经济中心城市,拥有一流生态环境的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理想居住地,国际知名的绿色生态城市. 第十二条城市发展阶段性目标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人民生活富裕,提前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成为中国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最佳的城市之一.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90亿元,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的优势更加突出,初步建成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以热带滨海风光为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市.第十三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1.积极推进海口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在旅游业,热带农业,新型工业,航空业,金融服务业,房地产等方面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格局.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文本海口市人民政府2005年6月 32.进一步强化海口作为全省经济中心城市地位与省会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商贸流通,旅游服务,快速提升海口对全省的综合辐射带动作用.3.调整海口工业与港口布局,继续推动马村港集装箱枢纽港区和老城工业区的建设,培育现代物流与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海南西部工业走廊的龙头,实现琼北地区统筹协调发展.第十四条社会发展策略1.优先强化基础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总体水平跨入国内发达地区行列.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社会保障面和就业面,努力使人民生活整体实比较宽裕的小康水平,进而达到富裕水平.3.创新文体事业发展机制,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市,区,街道,居(村)委会四级文化网络,建设面向全省服务的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综合性体育场馆,社区和农村体育设施,积极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4.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逐步建立起结构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医疗服务网络.第十五条经济发展策略1.落实海南省"一省两地"经济发展战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环保,生物制药,电子信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化纤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重视发展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依托海南热带海岛风光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健康疗养,商务会展,购物娱乐,体育健身等热带滨海旅游业,适度发展旨在服务于岛外的房地产业.3.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建立以港口,机场,铁路,公路运输和物流配送为主体的物流服务体系;依托马村枢纽港的建设,构建临海型现代物流园区.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强省会职能,促进行政服务,文化体育,教育科研,商业服务,金融保险,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形成具有多功能服务型的中心城市.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以发展热带特色生态农业为重点,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热带资源的高附加值开发,促进生产型农业向都市服务型农业转变.第十六条生态环境发展策略1.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推进循环经济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布局合理,生态景观和谐的人居环境,全面完成生态省建设的各项奋斗目标,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2.建成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工业企业全部开展清洁生产,农业基本实现生态化生产,将生态旅游建设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支柱.3.积极推广城镇生态型住宅小区建设,发展农村生态型村庄.4.加强江,湖,海和城市水体的综合整治力度,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大气,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与管理.5.重点保护近海水体环境,更新改造现有的东,西海岸防护林.保护沿岸红树林,规范管理滨海养殖.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生物多样性.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文本46.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确保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山国家地质公园等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市民的生态文明水平.第十七条城市特色发展策略1.绿色环境特色构建组团间,沿海,沿江和南部生态防护林带,加大城市绿化覆盖率,大幅度,高标准提升城市净化,绿化和美化水平.2.热带风光特色充分利用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和自然条件,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通过建筑物,道路,广场和园林等各项建设,突出展示热带城市的环境和景观特色.3.滨海滨江特色加大岸线生态恢复性建设和美化绿化,合理使用岸线,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岸线的不同功能.4.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大力维护和修缮名胜古迹,深入挖掘海口历史文化底蕴,开辟新的历史文化主题资源,申报海口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促进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交融,保护与塑造海口历史文化风貌.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职能第十八条城市性质南省省会,热带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和宜居城市,南海海洋生态产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第十九条城市主要职能1.海南省政治中心,省级党政军机关所在地.2.海南省经济中心,省级金融保险,商务办公,重要商业服务设施所在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保税物流园区,研发与生产基地.3.海南省文化中心,省级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会展中心,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机构所在地.4.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地,海南历史文化展示基地,海南旅游综合服务基地.5.具有热带海岛风光和优良生态环境的理想居住地.6.海南省综合交通枢纽,海南主要进出岛门户.7.国家开发南海海洋资源战略基地.第四章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第二十条人口发展规模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文本海口市人民政府2005年6月 5近期(2010年):预测总人口180-200万人,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29万以内;远期(2020年):预测总人口230-250万人,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75万以内.第二十一条市域城市化水平近期(2010年):预测市域城镇常住人口144-14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2%左右;远期(2020年):预测市域城镇常住人口192-2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0%左右.第二十二条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建设用地123.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5.8平方米; 远期(2020年):建设用地209.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9.6平方米. 第二十三条城镇人口引导与分布1.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人口增长实行有效调控,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2.中心组团应疏散第二产业,适度控制人口密度,远期人口规模控制在113万人;长流组团和江东组团应积极推进教育产业,第二产业和房地产业的集聚,远期人口规模分别控制在40万人和22万人.3.积极发展建制镇,加快市域城镇化进程,远期建制镇和大型居民点人口控制在17-25万人.第二十四条城市建设用地控制1.建立城市发展的动态监控机制,依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及时调控城市建设用地投放总量,合理确定建设时序,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处置积压房地产.尽快收回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建立健全土地储备制度.第五章市域城乡协调发展第一节城镇化目标第二十五条城镇化目标1.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策略.以工业化为核心,以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布局调整为契机,通过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积极引导农业产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建制镇和城区转移.2.城镇发展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加强市域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与控制.强调市域城镇结构合理,布局有序,特色突出的原则.城镇建设空间与自然生态空间应有机结合,相互穿插,采用集约式组团发展模式.3.重点建设建制镇,走集约化和生态型发展道路;合理制定村镇规划,逐步完善村镇的集市,交通,供水等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大型居民点和农村生态型村庄建设.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文本6第二十六条城乡协调发展原则与目标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以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为原则,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为目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构筑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是海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三农问题解决,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发达,农民富裕的根本出路.是改善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客观需要.第二节城镇规模,职能与布局第二十七条城镇结构特大城市1个:海口市主城区;建制镇9个:永兴,东山,新坡,龙塘,云龙,红旗,三门坡,三江,大致坡;大型居民点14座:石山,美安,遵谭,龙桥,十字路,美仁坡,旧州,新民,甲子,大坡,演丰,演海,咸来,谭文.第二十八条城镇职能1.海口市主城区:海南省省会,热带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和宜居城市,南海海洋生态产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永兴镇:以旅游,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城镇.3.东山镇:以发展旅游,轻型加工业为主的城镇.4.新坡镇:以发展旅游,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城镇.5.龙塘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轻型加工业为主的城镇.6.云龙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城镇.7.红旗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城镇.8.三门坡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城镇.9.三江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轻型加工业为主的城市.10.大致坡镇:以发展商贸型业为主的城镇.第二十九条城镇布局建立并完善中心放射式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强化"一心四轴"的空间结构特色."一心"是指主城区,"四轴"是指由主城区为中心放射出的四条城镇发展轴,9个建制镇镇区构成四条城镇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四条城镇发展轴分别为:1.海文高速公路城镇发展轴,以海文高速公路为依托.该发展轴上有三江镇区和大致坡镇区.2.海榆东线公路城镇发展轴,以海榆东线公路为依托.该发展轴上有云龙镇区,红旗镇区和三门坡镇区.3.东线高速公路城镇发展轴,以东线高速公路和南渡江西岸沿江公路为依托.该发展轴上有龙塘镇区和新坡镇区.4.海榆中线公路城镇发展轴,以海榆中线公路为依托.该发展轴上有永兴镇区和东山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文本海口市人民政府2005年6月7镇区.第三十条城镇撤并与城镇建设1.适时进行乡镇区划调整,邻近市区的城镇纳入主城区.市区外围17个镇合并为9个建制镇,撤并的城镇成为农村居民点.2.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原则,加强建制镇公共交通体系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小城镇集约发展,切实改善小城镇的生产,生活条件.3.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逐步建立符合农村居民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第三节城乡空间管制第三十一条空间类型划分市域空间划分为主城区,镇区(居民点),保护区和农林生产区等四种类型.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第三十二条区域空间管制分区综合生态适宜性,工程地质和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用于指导城镇开发建设行为.禁止建设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和重大基础设施的预留地,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限制建设区多数是资源环境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将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与限制建设地区重叠的城镇建设区,应按照相关的保护要素提出具体建设限制标准,严格控制发展,严格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补偿政策,达到相应的保护要求.适宜建设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满足各类保护区的标准要求.(1)禁止建设区:包括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文保单位的重点保护区,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和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坡度大于25%的山体等.(2)限制建设区:包括河湖湿地的生态控制区,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行滞洪区,文保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历史文化街区的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和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非核心区,工程地质中度控制建设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玉龙泉森林公园,沙坡水库森林公园,永庄水库森林公园,五源河森林公园及经济林,主城区城市开敞空间,规划生态绿地及山体保护区等.(3)适宜建设区:指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地区第三十三条重要空间管制(1)主要公路,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控制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规划要求,严禁城市,城镇和村庄夹公路发展.(2)主要河道两侧防护带控制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规划要求,城镇地段防护带不小于50米,城镇以外地段防护带不小于100米.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文本8(3)控制预留市政基础设施走廊用地.(4)水源地,雷达站,气象站,军事设施,外事机构,微波站,微波通道,危险品等设施应按照有关规范和规划要求确定控制范围.第三十四条促进主城区带状组团式结构的发展,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控制组团建设规模,禁止占用生态隔离绿地,保证主城区生态环境完整性.第三十五条促进城镇集约化发展,避免其沿交通干线盲目蔓延;农村大型居民点一般不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第三十六条重点加强生态型城镇的建设.建立针对规划建设的环境评估制度,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持,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以《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为依据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第三十七条基本农田保护保护区应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予以长期严格保护,不得随意征用或改作它用.禁止在保护区内挖沙,取土,采石,采矿,建房,堆放固体废弃物;禁止进行非农业开发建设,国家和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应经法定程序报批调整.第四节市域公路交通系统第三十八条加强海口市域公路交通系统网络化建设,形成"五纵五横一滨江"公路网.1."五纵"是指海文高速公路,东线高速公路,海榆东线公路,海榆中线公路,海榆西线公路,现状基本完备;2."五横"是指滨海公路,海口绕城高速公路,老(城)铺(前)公路,长(流)大(致坡)公路,澄(迈)文(昌)公路等五条横向联系道路,其中新建设的有海口绕城高速公路(高速),澄文公路,老铺公路,长大公路,需要完善的有滨海公路; 3."一滨江"是指南渡江西岸滨江公路;在南渡江西侧自南渡江大桥起,经龙塘镇在新坡镇南部南渡江转弯处接入东线高速公路4.所有新建道路,技术等级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技术标准.第三十九条加快县道公路网和乡道公路网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公路网密度和道路技术等级.第五节市域基础设施第四十条远期主城区外城镇人口18.5万人,用水量标准为350升/人·日,总用水量达6.48万立方米/日.四十一条东山镇,新坡镇和龙塘镇以南渡江为水源,其他乡镇和大型居民点均以地下水为水源,但应避免过量开采地下水.四十二条加强南渡江流域水源涵养地的保护,建设绿色生态保护屏障.第四十三条主城区外居民生活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0%计算,总污水量为5.18万立方米/日.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文本海口市人民政府2005年6月9第四十四条各乡镇和大型居民点污水采用小型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自然水体,或用于农业用水及景观绿化用水.四十五条实施南渡江城镇段河道污水截流与河岸绿化工程,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南渡江周边污染源的控制,城镇新建排水管道应实施雨污分流.第四十六条主城区外各乡镇及居民点人均综合用电指标为3300千瓦时/人.年,年用电量为6.1亿千瓦时,最大负荷为11.74万千瓦.第四十七条110千伏电网:新建110千伏红旗变,主变容量为2×4万千伏安,由220千伏琼山变出双回线路供电,同时220千伏东路变出线为备用电源;将35千伏新坡变升压改造为110千伏变电站,容量2×3.15万千伏安,由220千伏琼山变出线供电,同时接入玉洲至塔岭的110千伏线路上.第四十八条35千伏电网:新建35 千伏东山变,永兴变,云龙变,结合周边电力网架建设联络线,使35 千伏电网形成完整的环网结构.第四十九条变电站型式一般采用户外式,特殊情况下可采用户内式或半户外式,110千伏变电站用地标准:户外式为0.35-0.55公顷,户内式为800-1500平方米;35千伏变电站用地标准:户外式为0.2-0.35公顷,户内式为500-1000平方米.第五十条远期主城区外乡镇电信交换机容量达14万门,固定电话普及率将达到60%,用户数达11.1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40%,用户数为7.4万户.第五十一条大力发展乡镇电信市场,提高电话普及率.在建制镇中分别设置电信模块局,即:永兴镇,东山镇,新坡镇,龙塘镇,云龙镇,红旗镇,三门坡镇,三江镇,大致坡镇,共9个.第五十二条近期建设永兴镇,东山镇,新坡镇,龙塘镇,云龙镇,红旗镇,三门坡镇,三江镇,大致坡镇等9个邮政支局,远期建设城乡一体化邮政设施服务体系.第五十三条市域各乡镇居民生活耗热定额为2520兆焦/人·年(60万千卡/人·年),远期年。
海口市各区规划方案
海口市各区规划方案美兰区区情概况美兰区位于海口市东北部,东接文昌市,南靠琼山区,西与龙华区接壤,北临琼州海峡。
总面积553平方千米。
2004年底,户籍人口45.4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43万人。
地名由来历史沿革1995年底,振东区面积45.7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53万人,辖1乡、1镇、7个街道办事处。
2000年底,振东区辖7个街道、1个镇、1个乡。
总人口356529人,各乡镇人口:博爱南街道17509 和平南街道28194 海府路街道95670 振东街道24869 白沙街道31085 海甸街道46031 人民路街道44802 新埠镇11053 白龙乡533 93 罗牛山虚拟镇3923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2年,年底,美兰区位于海口市东北部,东接文昌市,南靠琼山区,西与龙华区接壤,北临琼州海峡。
面积552.8平方千米。
人口52万人。
辖5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52个居委会,53个村委会。
区政府驻振兴路。
2003年6月4日,经省政府批准,美兰区美兰镇更名为演丰镇。
2003年底,美兰区面积552.8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52.34万人,户籍人口41.8万人。
辖5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53个村委会、52个居委会。
区政府驻振兴路。
(2003年行政区划一览)2004年底,美兰区面积581.06平方千米。
户籍人口45.4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43万人。
辖5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50个居委会、53个村委会。
区政府驻振兴路。
海岸线长100多千米。
行政区划2006年,美兰区辖8个街道、5个镇:海府街道、蓝天街道、博爱街道、海甸街道、人民路街道、白龙街道、和平南街道、白沙街道、新埠镇、灵山镇、演丰镇、三江镇、大致坡镇。
境内还有国营桂林洋农场、国营三江农场、罗牛山农场。
海府街道辖6个社区:东湖里社区、白坡里社区、龙峰社区、龙舌坡社区、大英社区、南宝社区。
蓝天街道辖4个社区:龙岐社区、万华社区、塔光社区、下洋社区。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
体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
【发文字号】琼府[2011]68号
【发布部门】海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1.09.09
【实施日期】2011.09.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的通知
(琼府〔2011〕68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结合本通知精神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规划》的重要意义。
《规划》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关战略部署的成果,是全面系统推进我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规划依据,对加快推进我省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各市、县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规划》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做好
宣传培训工作,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总体规划
科研教育用地
17.16
1.49%
A33
中小学用地
17.16
1.49%
A4
体育用地
5.60
0.49%
A5
医疗卫生用地
5.66
0.49%
A6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1.12
0.10%
A7
文物古迹用地
0.66
0.06%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84.66
7.34%
B1
商业设施用地
83.54
7.25%
B4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1.12
0.10%
M
工业用地
347.01
30.10%
M1
一类工业用地
256.44
22.24%
M2
二类工业用地
90.57
7.86%
S
交通设施用地
148.42
12.87%
S1
城市道路用地
143.02
12.41%
S3
综合交通枢纽用地
1.08
0.09%
S4
交通场站用地
4.32
0.37%
S41
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1.92
0.17%
S42
社会停车场用地
2.40
0.21%
U
公用设施用地
16.94
1.47%
U1
供应设施用地
5.61
0.49%
U2
环境设施用地
9.14
0.79%
U3
安全设施用地
1.82
0.16%
U9
其他公用设施用地
0.37
0.03%
琼山区试行“市直管镇”的思考
琼山区试行“计划单列镇”的思考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在现有的中心镇当中,选择条件较好的镇实施以“权力下放、计划单列、干部高配”为主要内容的扩权强镇。
(一)实行“权力下放”,扩大中心镇管理权限1、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坚持“依法放权、高效便民、分类指导、权责一致”的原则,对市政府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一步延伸下放,通过授权、委托和交办等方式,赋予中心镇相应的经济类项目核准、备案和规划报建、市政设施、市容交通、社会治安、就业社保、户籍管理等方面的经济社会管理权。
建议成立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赋予必要的社会管理权限,开展农村社区化管理、城乡户口登记管理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
2、实施许可和执法重心下移。
按照“能放则放”的要求,将非行政许可事项由区级部门直接交办给中心镇行使,将行政许可事项委托给中心镇直接行使。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改革试点。
建立综合执法大队,对城管、交通、卫生、文化等行政执法权进行整合,整合归并行政执法管理权限,形成综合行政执法新体制。
3、强化便民服务功能。
加快便民服务中心平台建设,构建区、镇、社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提升中心镇社会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建立社区综合管理制度,强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维稳维权等方面的职能。
(二)实行计划单列,加大政策支持1、加大财政支持。
计划单列镇财政支出纳入市级年度财政预算计划,由市财政统一安排。
按照先征后支的原则,将计划单列镇征收土地收益的市级留成的60%予以返还,用于镇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2、加大用地支持。
市、区在修编土地利用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功能区和计划单列镇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统筹安排,适当增加建设用地指标。
在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内,市政府要安排一定的用地计划指标给计划单列镇。
计划单列镇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增的增减挂钩指标原则上全部留给中心镇。
3、加大项目支持。
市、区优先安排计划单列镇的产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列入市级年度投资计划,由市发改部门直接审批立项。
镇域经济实施方案
镇域经济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镇域经济是指以镇域为基本单元,以镇域为主体,以镇域为重点,以镇域为整体,以镇域为基础,实施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的经济活动。
镇域经济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推动镇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升镇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目标定位。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镇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2.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镇域经济的产业竞争力;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镇域经济的人才支撑力;4.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5.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提升镇域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
三、实施路径。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对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镇域经济的基础设施水平;(2)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升镇域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3)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镇域经济的智能化水平。
2.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优化镇域经济的产业结构;(2)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镇域经济的新动能;(3)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镇域经济的传统产业竞争力。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1)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镇域经济的人才储备;(2)优化人才政策,提高镇域经济的人才吸引力;(3)建设人才培训基地,提高镇域经济的人才培养水平。
4.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村经济的产业效益;(2)推动农村旅游业发展,提升农村经济的服务业水平;(3)加强农村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
5.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1)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提升镇域经济的国际化水平;(2)推动外商投资引进,提高镇域经济的外资吸引力;(3)优化贸易环境,提高镇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1. 完善政策法规,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2.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镇域经济实施方案的落实效果;3.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镇域经济实施方案的资金保障;4.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凝聚全社会力量支持镇域经济的发展。
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间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的决定
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间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口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5.12•【字号】海府[2006]36号•【施行日期】2006.05.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间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的决定(海府[2006]36号)为加快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间旧城区及城中村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建设良好的城市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作如下决定:一、指导原则(一)旧城区及城中村改造工作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一规划、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有序开发”的思路,坚持法治和人本并存、保护与改造并举、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原则,以组合成群、成片推进的方式实施。
同时统筹考虑居(村)民安置、城市景观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安排居(村)民安置、产业发展、社区服务和配套公共设施等项目,鼓励开发企业、社会资本等参与旧城区及城中村的开发改造,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住质量,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
二、改造范围(二)旧城区和城中村是指在本市中心城区历史上逐渐形成的,目前存在规划不完善、市政公共配套设施不到位、功能不齐全、环境污染严重、居住环境条件差的居民集聚区域以及在本市城市化过程中依照有关规定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及继受单位保留使用的非农建设用地内的建成区域。
具体改造范围包括:一园两湖(东西湖及公园)周边旧城改造、海甸溪两岸旧城改造、红城湖周边旧城改造、海口旧机场南片(含道客村、面前坡村、龙歧村、北官村)改造、秀英大道两侧旧城改造、玉沙村改造。
其他需列入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范围的区域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另行界定。
三、组织机构(三)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应当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海口琼山区府城镇沙上村规划方案
海口琼山区府城镇沙上村规划方案海口府城传统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海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两个历史街区之一,是海口名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的保护福成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街巷特色、自然景观个人文景观,便于有效控制和引导府城历史街区的建设活动,特制定了《海口府城传统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将海口府城传统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分为分为两片,即主街区及丘浚片区。
主街区范围为:北至红城湖路,南至高登街路,西至朱云路(含海瑞故居),东至兴丹路。
用地面积为167.76公顷。
丘浚片区范围为:北至新城西路,南至大路街,西至丘浚西路(规划),东至丘浚东路(规划)形成的保护丘浚故居及吴氏民居而划定的范围,用地面积约7.37公顷。
根据《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海口府城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划分为核心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两个区域。
核心保护范围:以忠介路、文庄路、东门路为东西轴线,以中山北路为南北轴线,组成“十”字型古代主要街道,以及北胜街、绣衣坊、达士巷、马鞍街、马鞍横街、草雅巷、县后街、城墙街、关帝巷、尚书直街、鼓楼街等传统街巷及其周边划入保护的范围。
用地面积为31.07公顷。
农业发展规划课件
琼山区三门坡镇农业发展规划前言受琼山区人民政府的委托,海南大学承担了琼山区三门坡镇“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的编制。
为了使规划切合实际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我们组成了由专家组成的编制小组,进行了实行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有关资料。
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采用的是国家和海南省的技术经济指标标准以及海府地区的市场物价和工资的标准。
本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琼山区农业局、统计局及三门坡镇人民政府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使规划得以顺利完成。
一、基本情况三门坡镇位于海口市琼山区的中南部,距海口市区47公里,总面积191.5平方公里(其中国营红明农场84.3平方公里)。
辖区有1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个墟,111个自然村,164个经济社,总户数5510户,总人口22860人,农业人口18847人。
全镇可耕地面积56111亩,其中坡地面积34220亩,水旱田面积21891亩,水面6500亩。
中型水库1宗,小一型水库3宗,小二型水库7宗,山塘7宗。
全镇现有企业193个,其中镇办企业2个,外企(台资)4个,私营企业189个,从业人员1437人。
乡镇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主要有橡胶厂,2家台湾圆木厂(台资)、木材厂、榨油厂等。
二、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及评价(一)自然资源1、地形地貌:本区地势平缓,大部分地区为平原,海拨高度在100米以下。
2、气候:本区属热带海洋性气候。
太阳辐射年总量为11—12万卡/平方米,太阳辐射最少的月份是2月,为6387卡/平方厘米。
年均气温在23.3~23.8℃之间,最冷月多在1月份,平均气温在17~17.5℃,最热月多在7月,平均气温27.7~28.3℃,年大于IO℃以上的积温为8500~8600℃。
本市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在1800~2200小时,全年中各月的日照最多是7月256小时,最少是2月113.3小时。
平均降雨量在1690.5~2112.7mm之间,雨日128~173天。
全年旱、雨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热带风暴及台风暴雨频繁,雨量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雨量的80%;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干旱少雨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琼山新市区扶持农民发展经济新模式
琼山新市区扶持农民发展经济新模式
陈骅伟
【期刊名称】《特区展望》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1995年底.琼山新市区开发区号角吹起.第一批征地队伍进军开发现场,打响了开发建设琼山新市区的第一枪.首期道路工程,仅用2个余月时间,便从农民手中征下士地1300多亩,涉及22个村委会的72个经济社.至97年底,已征下土地2000余亩.随着新市区开发的逐步推进和拉开,当地4万农民将不可避免地让出他们世世代代赖以生产生活、繁殖生息的土地,告别祖祖辈辈长期积累沉淀形成的生活习俗与观念,重新以新的观念面对新的生活并做出正确的选择.农民没有了土地.相当于企业的职工下岗了、“失业”了.“失业”农民没有固定的待遇、没有社会保障金,他们如何“再就业”、如何生存?他们长期的生活出路与保障在何方?解决问题的根本在哪里?依靠谁的力量加以引导?由谁来规划此项事关数万人口粮和发家致富系统工程的组织和实施?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陈骅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7.66
【相关文献】
1.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之见解--关于江苏省农业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的调研 [J], 史成辉;王晓光
2.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 [J],
3.扶持旗县经济发展提高财政收入水平——在自治区第三批扶持旗县发展经济目标管理责任状签字仪式上的讲话 [J], 周德海
4.选准一个项目致富一方农民:琼山市大致坡镇农民养蛙致富的调查 [J], 王康毓
5.琼山新市区投资环境的塑造浅析 [J], 杨远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琼山区镇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前言琼山区位于海口市南部、北部、东部与美兰区毗邻,西与龙华区接壤,南连文昌和定安县:全区总面积939.9km2。
总人口32万多人。
其中农村人口19万人,城镇人口13万人。
琼山区地势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和南渡江沿岸低平。
全区耕地面积2.2万公顷,其中水(旱)田 1.02万公顷,旱地1.18万公顷;区内水资源充足,岛内最大河流南渡江流经本区,区内有集雨面积50km2以上的河流7条。
琼山区属热带海洋气候,平均气温13.8°C,平均降雨量1724.5mm。
水产资源、林业资源、矿产资源、药物资源等丰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全区辖国兴街道办事处和府城、龙塘、云龙、旧州、红旗、三门坡、甲子、大坡等八个镇,村(居)民委员会90个。
辖区内有国营红明农场、东昌农场和省属岭脚热作场和区属新民林场、中税农场等。
在海口市的十大中心镇中,琼山区占一半,即龙塘、纤旅、云龙、三门坡和旧州五个中心镇。
琼山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域,素有“琼台福地”之美称。
琼山地杰人灵,文化发达。
自建省办林区以来,各项事业发展迅猛,2004初步统计,全区完成GDP25.05亿元。
琼山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海口美兰机场距离府城llkm;东线高速公路、海文高速公路、国道海榆东线等构成了陆路交通的主干道。
全区乡村道路四通八达,8个镇出口路基本实现硬化,乡村(行政村)道路通达率达98%(根据琼山区的区位、自然资源交通等基础设施比较优势,已具备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潜力和条件)。
落实和服务于海口市“两地—中心”的发展战略,即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热带滨海旅游胜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是海口市今后相当时期的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目标。
琼山区将用新的思维解决好“三农”问题,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工业发展;做旺商贸业,发展文化旅游。
琼山区镇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是琼山区乃至海口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组成部分。
根据海口市委和市政府要求,纲要突出了前瞻性,科学性和政策性,对壮大琼山区镇域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一、琼山区镇域经济现状海口市琼山区除了区府所在地府城外,还有龙塘、云龙、红旗、三门坡、旧州五个中心镇和大坡、甲子镇。
“十五”期间,这些镇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成效,热带高效农业发展较为迅速,经济实力得到提高,开始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为镇域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镇域经济现状综述1、龙塘镇(1)基本概况:龙塘镇地处海口市琼山区羊山地区,东临南渡江,全镇总面积38.79平方公里,11个村(居)委会,61个经济社,67个自然村,总人口32997人,劳动力15568人,耕地面积16589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近三分之二的耕地是较为贫脊的坡园地。
农作物主要是水稻、甘蔗、木薯等。
龙塘镇人多地少、土地贫脊、缺少发展农业的自然资源优势。
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31884万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分别为4512万元、23160万元、4212万元,分别占全镇社会总产值的14%、73%、13%,第二、第三产业占了全镇社会总产值的86%,显示出其独特的经济发展特色。
(2)经济现状:自然资源制约了龙塘镇农业的发展,却促使本镇自古形成从事手工业和商贸业的传统,从汉代的制陶业到清朝的雕刻业,再到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起来的服装业,龙塘镇不同时代都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
特别是现在的服装业,已发展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
在服装业的带动下,第三产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根据全镇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把发展经济的重点放在第二、第三产业,着力发展服装业和服务业,推动了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平稳地向前发展。
突出重点,做大做强服装业龙塘镇服装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全镇20多名裁缝师傅,及时把握市场信息,从受雇上门为顾客量身裁缝衣服,到自己开办服装加工厂,加工服装出售,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
在他们的带动下,全镇服装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不断发展。
在服装业的起步阶段,及时加强引导和扶持,成立了镇企业办公室,由一名副镇长挂帅领导,同时成立了农工商服务公司,在人员培训、信息交流等方面,加强为企业服务。
还会同龙塘中学开设裁缝培训,使大量懂技术的初中生毕生源源不断地进入服装加工厂。
镇委、镇政府经过协调,帮助服装企业贷款,扶持企业发展,在服装业起步阶段的头10年,共贷款8000多万,有力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1994年,服装业发展到了高峰期,全镇服装加工厂达570家,从业人员8550人,产值8177万元,出现了两个服装专业村。
经过10年的市场竞争,2004年,全镇服装加工厂只剩194家,从业人员5438人,产值达19600万元,服装加工厂虽然比以前大为减少,但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高,产值不断增加。
出现了10家(其中两家已经外迁)规模以上的企业,并且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企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服装业在龙塘镇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
2004年,服装产值占全镇社会总产值的61%,服装业从业人员5438人,占全镇劳动力的35%,服装业从业人员平均收入8000多元。
2004年,全镇人均纯收入2855元,服装业对人均纯收入的贡献达185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65%。
服装业在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继续推动服装业的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根据新形势、新阶段服装业发展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近年来,着力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推动小城镇建设,努力构建企业发展平台。
随着服装业的发展,工业用地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1994年,开发了100亩地,建起了新农贸市场,许多企业及时跟进投资,盖起了新的厂房,引进先进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随后又分别于1996年和2000年通过招商引资,推动开发了玉胡工业园区、陶瓷厂新市区,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缓解了工业用地的紧张局面。
目前,在新开发区里建房从事服装生产的企业就达40多家,产值达12000万元。
二是增强服务功能,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用电难问题一直是困扰工业发展的老问题,1999年在电网改造中,镇政府共投资195万元对输电设备下大力气进行了改造;镇政府还将镇供水公司对外承包,投资20多万元,改造了供水管道,更新抽水设备,改变了以前供水时断时续的局面,保证龙塘墟的稳定供水,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龙塘镇每年都安排资金对乡村道路进行维修,几年来共投资10多万元,对全镇乡村道路60多个坡坎进行了硬板化。
特别是历经10多年的努力,铁龙公路于2004年铺上了柏油,通往龙桥的道路也于今年建成通车,通往龙泉镇的道路也正在施工中,计划在今年完成硬板化改造,道路交通状况大为改观。
三是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有关安全生产、维护知识产权、合法用工等方面的检查,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和监督。
2004年在土锅炉专项整治中,共拆除土锅炉120个,安装合格锅炉22个,蒸汽发生器62个,消除了企业生产安全隐患。
四是积极引导,转变企业生产经营理念。
多次会在省、市、区分管领导、海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经贸局领导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指导,引导企业业主座淡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为企业发展答疑难,引导企业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改变家庭作坊方式,制定发展规划,提高管理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推行品牌战略。
2004年有8家规模以上的服装企业年产值近1亿元,占全镇服装业产值的51%,其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
因势利导,大力发展服务业一业兴,百业兴。
龙塘镇服装业的发展,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吸引大量企业和富裕农民到墟镇建房,购房、吸纳了大量务工人员,使农业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客观上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95年,龙塘镇建筑公司开办起厂龙塘镇第—家歌舞厅。
发展高峰期,全镇有近10家卡拉OK店,6家舞厅。
目前,面向年轻务工人员的各类音乐、录像茶座9家,卡拉OK 5家,舞厅1家,美容美发店21家,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味。
同样,龙塘镇的商贸业和饮食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以饮食为例,1994年,共有3家小饭店,4家茶店。
到目前为止,共有饭店和大排档11家,茶店12家。
此外,龙塘人还富有创意地在南渡江边上办起了12家活鱼酒家,生意红火。
为了进一步繁荣夜市,丰富人民的生活,近几年来,投资10多万元改造了路灯照明设施,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扮靓了龙塘墟夜晚。
2004年,商贸业、饮食业和娱乐服务行业产值达4012万元,占全镇社会总产值的12.5%。
2、云龙镇(1)基本概况:云龙镇位于海口市的中北部,地处南渡江下游东岸,距省会海口市中心17公里,距海口美兰机场1l公里,海(口)榆(三亚)东线公路与海(口)定(安)公路在境内云龙墟上交接,交通十分方便。
全镇辖区面积81.26平方公里,地势属于丘陵,土地属红壤泥土质,全镇有耕地35340亩,总人口20115人,农村人口 14740人,下辖7个村委会(云龙、云阁、云裕、云蛟、云岭、云泰、儒林),1个居委会,82个自然村,100个经济社。
2004年云龙镇地区经济总产值是18180.4万元,第一产业总产值是15657.44万元,占地区经济总产值86%;第二产业总产值是1397万元,占地区经济总产值8%;第三产业总产值1126万元,占地区经济总产值6%。
年人均纯收入3518元,随着小城镇建设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经贸活动日益活跃,物流量日益增多。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幅度的不断加大,小城镇已逐步成为海口市中南部地区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和商贸辐射中心。
(2)经济现状:云龙镇传统农业是种植甘蔗、玉兰笋、薯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云龙镇的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新兴产业为瓜菜、水果、花卉。
第一种产业(白沙萝卜):在云龙镇云岭村委会宏大村已经种植白沙萝卜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了,该品种是一年四季种植,一年种4次,种植55天收获。
该村种植白沙萝卜400亩,年总产量1200吨,经济总收入168万元,全村共有62户338人,人年平均经济收入4970元。
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帮助下,把全村的土地并块连片的调整起来,有利于各农户集中耕作,镇政府还拨款在宏大村拉上电,挖60口井,一年四季都有水灌溉。
这样白沙萝卜发展前景是好的,通过创办宏大村基地能够带动全镇的各村都种上白沙萝卜,成为一个品牌。
通过招商引资金引技术来办起一个萝卜加工厂,这样白沙萝卜的价值就大大地提高了。
第二种产业(香蕉):香蕉是世界四大名果之一,是最重要的热带水果。
香蕉也是云龙镇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品牌。
镇委镇政府很重视这一产业的发展,要求镇的农副产品收购站—定做好提供种苗,收购服务,注意价格动向,镇农技推广站“110”服务中心做好举办香蕉栽培、病虫害防治培训班,到实地田间技术指导,香蕉产业稳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