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世界文化史(双语)课程大纲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教学大纲2020版

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教学大纲2020版
通过分析跨文化研究理论奠定专业基础,培养批判性思辨能力
5,6,8
第三章
文化的多样性
6
讲解、案例讨论、小组汇报
复习课堂内容,完成访谈作业,小组项目选题
通过文化剖析和对比,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促进民族文化自信。
4,6,7
第四章
文化和语言交际
6
讲解、案例讨论、小组练习
复习课堂内容,完成案例写作作业,小组项目定题
复习课堂内容,完成案例写作作业,小组项目推进
通过商业案例的分析探讨,培养跨文化沟通力和全球胜任力
6,8,9,11
第七章
跨文化
6
讲解、案例讨论、小组项目汇报
复习课堂内容,准备小组项目口头汇报
通过探讨跨文化交际的困境和挑战,培养跨文化
3,4,6,11
第八章
总结和汇报
6
知识点总结、小组项目汇报、口试
完成小组项目书面汇报
《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教学大纲(2020版)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48
3
课程名称
(中文)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文)College English 5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型(CourseType)
必修课
授课对象(TargetAudience)
通过团队项目培养自主学习力、批判性思维、创新力、沟通力和领导力
11
注1:建议按照教学周学时编排。
注2:相应章节的课程思政融入点根据实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况填写。
*考核方式(Grading)
1.期末50%
2.口试10%
3.团队项目20%(口头报告10%书面报告10%)

世界文化史教学大纲

世界文化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世界文化史
课程简介:该课程从广义的文化角度主要讲授古埃及、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就,从构成文化要素的哲学、宗教、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世界文化,并贯穿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比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化史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自身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通过介绍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使学生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并能将中外文化知识潜移默化的运用于专业领域,从而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

学期(春秋)安排:秋季学期周开设次数:开设1次。

世界文化史课程简介

世界文化史课程简介

世界文化史课程简介
世界文化史课程旨在介绍世界各地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帮助人们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通过学习世界文化史,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深入探讨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学习世界文化史,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印度等地的文化成就。

2. 世界各地的宗教和文化: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世界文化史,学生可以了解各种宗教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不同宗教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3. 世界各地的饮食和节日:饮食和节日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通过学习世界文化史,学生可以了解各种饮食和节日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4. 世界各地的艺术和文化: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世界文化史,学生可以了解各种艺术和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除了以上的主要内容外,本课程还涵盖了以下方面的内容:
1. 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通过学习世界文化史,学生可以了解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差异和优点。

2. 跨文化交流和沟通:通过学习世界文化史,学生可以了解跨文
化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如何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

3. 文化历史的研究方法:通过学习世界文化史,学生可以了解文化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考古研究、艺术研究等。

世界文化史课程是一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课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提高文化历史研究的水平。

《世界文化史》课件

《世界文化史》课件
《世界文化史》ppt课件
目录
• 世界文化史概述 • 古代文明 • 中世纪文明 • 现代文明 • 世界文化史的未来趋势
01 世界文化史概述
世界文化史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世界文化史是一门研究世界各国文化发展的学科,具有综合性、比较性和全球性 的特点。
详细描述
世界文化史不仅关注各国文化的独立发展,还强调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通 过比较研究揭示文化发展的共性与差异。它涵盖了全球范围内各种文化现象的产 生、演变和影响,旨在探究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详细描述
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境问 题上,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和环 境保护的重要性。这种观念也渗透到文化领 域,对文化艺术创作和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 深远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西欧中世纪文明是现代欧洲文化的基石,为现代世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详细描述
西欧中世纪文明以其独特的城堡、骑士和教会组织而著称,对现代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在西欧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对欧洲人的信仰、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宋元明清文明
总结词
中国宋元明清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亚文化圈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03 中世纪文明
拜占庭文明
总结词
拜占庭文明是中世纪欧洲的重要文明之一,对欧洲文化、宗教和政治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拜占庭文明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以其宏伟的教堂、华丽的壁画和丰富的文化 传统而著称。拜占庭文化在宗教、艺术、科技和政治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对 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文化史的重要性
总结词
世界文化史对于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8214世界文化史

28214世界文化史

28214 世界文化史江苏教育学院编(高纲0853)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二、《世界文化史》是中学历史老师进修高师本科或自考本科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世界文化史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课程,它涵盖了哲学史、伦理史、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它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及各种文化的起源、发展、衰落和成就。

阐明各种文化的传播、交流、冲突和融合的历史。

按东西方两大文化系统讲述古代文化、中世纪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从欧洲文化、美洲文化、东方文化的相互比较中发掘各大文化圈内的文明特点。

论述各种文明的特质、评述各大文化的优劣长短。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自考学员对世界文化史所涉及的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宗教史的几大层面是否有一个清晰、简略的发展史线索,要求学员对该课程的跨科学的综合研究性质有明确的认识,要注意各学科间的渗透。

要加强知识的多面性、思维能力多方面的锻炼。

要使学员在各学科领域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其目的是使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受到历史文化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的哺育、滋养和艺术修养的锻炼。

这是当前教育改革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上述目的。

考试的能级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识记能级要求:背诵记忆性的知识,如概念、填空或名词解释等。

理解能级要求分三个层面:A、综述(展开材料分析,立足自己的见解),B简要阐释(把教材的观点说清楚、无须展开)。

C把握要点(把书中所列小标题罗例即可)。

应用能级要求:联系社会、历史现实加以分析,应用性强。

学员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根据考纲要求,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

第一章导论(一)目的要求通过导言的学习,了解世界文化史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核心概念、步及范围、基本宗旨和研究状况。

掌握基本理论问题,对本学科有概括的了解,认识学习世界文化史的重要意义。

(二)考试内容1.“文化”界说(识记)2.世界文化史纲要(B)3.主要的文化史著作(识记)4.世界文化史的分期(B)5.学习文化史的目的和方法(B)第二章文化的起源(一)目的要求该章叙述文化的起源,语言文字的起源,艺术的起源,宗教的起源和科学的萌芽五大问题。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onspectus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onspectus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课程编码: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总学时数:32(24课堂教学+8社会实践)学分数:2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内容导言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3、勒索赔款,抢夺财富(二)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3、实行商品倾销资本输出;4、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2、爱国官兵的返青略斗争(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1、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2、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第三节反侵咯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2、经济技术的落后(二)民族意识的觉醒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2、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运动的兴办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活动;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1、维新运动的意义;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清末“新政”的破产;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1、民族主义;2、民权主义;3、民生主义(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社会革命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一)封建帝制的覆灭1、武装起义与保路运动;2、武昌起义与各地的响应(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1、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2、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1、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挫败;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变化(二)三座大山的重压1、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2、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3、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三)两个中国之命运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2、两个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3、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五四运动的爆发;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1、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2、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3、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1、国共合作的形成;2、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3、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4、大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2、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2、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1、遵义会议;2、红军长征的胜利(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1、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2、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1、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1、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2、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1、国共合作,共赴国难;2、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1、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2、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1、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2、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1、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2、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3、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1、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2、减租减息,发展生产;3、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1、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2、抗战文化工作的开展(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2、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3、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一)抗日战争的胜利(二)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2、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3、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4、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二)国民党发动内战与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1、全面内战爆发;2、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1、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2、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1、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2、学生运动的高涨;3、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1、第三条道路的主张;2、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害;3、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2、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1、为新中国绘制蓝图;2、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1、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2006)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1、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2、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认识的深入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道路;2、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1、过渡时期总路线地提出;2、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1、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2、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3、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基本完成;4、手工业合作化的实现(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1、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2、和平赎买政策的实现(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2、在社会主义条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良好的开局(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3、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一)“大跃进”及其纠正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2、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3、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4、国民经济的调整;5、“七千人大会”的召开(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全面内乱的形成;3、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4、挫败“四人帮”“组阁”阴谋;5、1975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1、错误的性质;2、犯错误的原因;3、对错误进行科学分析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1、较快的发展速度;2、从根本上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1、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2、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3、取得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在徘徊中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二)改革开放的起步1、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2、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3、对外政策的调整(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1、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2、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3、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3、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思路的提出(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经受风险考验中前进;3、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4、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1、邓小平南方谈话;2、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1、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界发展第四(三)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3、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推动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第五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大成就(二)取得成就的原因三、考试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具体执行方式与要求为:第一,考试成绩总分为100分。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一、《世界文明史》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120002(二)课程英文名称:World Civilization History(三)开课对象:全校学生(四)课程性质:世界文明史是一门文理基础人文类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目的通过«世界文明史»的学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有初步的概括了解,对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的地位和作用有所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世界文明史是一门讲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

内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世界文明的发端,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欧洲中世纪启蒙运动与近代文明、产业革命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与世界文明的展望等。

同时还将讲述各种相关的文明理论。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学分(八)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人类文明的滥觞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1、使学生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

2、使学生领会农业的诞生。

3、使学生充分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一、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二、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三、氏族文明的兴衰第二节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一、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二、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三、文化艺术的萌芽考核要求:1、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1.1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了解)1.2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掌握)2、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2.1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掌握)2.2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掌握)2.3文化艺术的萌芽(了解)第二章西方文明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西方古典文明、中古欧洲的基督教-封建文明、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近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近代欧洲文明,了解现代西方文明。

2023统编版高中纲要历史教材

2023统编版高中纲要历史教材

2023统编版高中纲要历史教材一、概述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是根据教育部最新修订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适用于全国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

该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五本教材,分别是《历史(必修)》、《历史(选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下)》、《文化与科技》。

二、教材特点1. 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2023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注重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为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遵循课程标准的编写原则:该教材遵循课程标准的编写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材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3. 突出时代性和实践性:2023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突出时代性和实践性,关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注重学术性和科学性:该教材由专业的历史学者和一线教师共同编写,注重学术性和科学性。

教材内容严谨、规范,材料丰富、真实,不仅提供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还介绍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发现。

5. 创新呈现方式: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内容,使用了大量的图表、图示和图片等辅助性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此外,教材还设置了探究性学习、拓展性阅读等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教材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历史演变。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

2. 中国近现代史:教材涵盖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历史。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外来侵略、民族独立、民主革命等方面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

2020版《英美国家文化概况》教学大纲

2020版《英美国家文化概况》教学大纲

《英美国家文化概况》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美国家文化概况课程代码:190402043适用专业:商务英语学时:34学时(理论34 )学分:1开设学期:第4学期课程类型:专业拓展课(选修)编写执笔人:江金波编写日期:2020.5.31审定负责人:陈曦审定日期:2020.6.3一、课程定位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该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拓展课,属于选修课。

《英美国家文化概况》是以英语为授课媒介,重点介绍英国和美国等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宗教、政治、教育、体育、经济、娱乐等社会文化各个层面的背景性人文学科知识。

要求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和变迁、各国文化间的共性与差异,以及当今英美的流行文化。

主要任务在于扩展学生的文化和社会视野,引导他们注意到英语语言内在的文化土壤、英语语言外在的多面性、语言和产生其语言的社会一致性、相关性;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其前导课程有商务英语精读、商务英语阅读、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礼仪等专业课程,与之一起开设的还有商务英语翻译、国际人才英语等课程,其后继课程有国际商务秘书实务、国际商情导读、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

通过对英美国家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掌握英语相关背景文化知识,与各种商务英语基础课程紧密结合,能全面多维的夯实巩固学生的商务英语知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会与文化概况,如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生活以及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解英美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有关英美等国问题的能力,并能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世界上所发生的问题,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也促进加强学生的语言学习,达到提高其商务英语水平的目的。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版)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版)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历史观,为未来的研究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知识与能力2.1 知识要求学生应熟悉以下内容:- 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等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世界古代历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清朝灭亡、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重大事件和人物;- 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世界两次大战等重要事件和世界格局的变化。

2.2 能力培养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形成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把握;- 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文献阅读、调查研究等方法,获取、整理和评估历史资料;- 培养历史思维方式,提高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3.1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本模块主要涵盖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内容,包括夏、商、周等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3.2 模块二:世界古代史本模块主要介绍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

3.3 模块三:中国近现代史本模块重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包括清朝灭亡、辛亥革命、民主革命等。

3.4 模块四:世界近现代史本模块介绍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包括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和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述、讨论、小组合作、文献阅读、实地考察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五、评价方法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将采用考试、作业、课堂表现、小组合作等多种评价方式,以期准确反映学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发展。

国际学生始业教育 教学大纲

国际学生始业教育 教学大纲

国际学生始业教育教学大纲
基本信息
英文课名:British&AmericanCulture(I、Ⅱ)
课程代码:IE251005/IE251006
课程类别:一般必修
学时:32+32=64
学分:2+2=4
适用专业:国际教育学院各专业学生
教学目标与要求
外国文化的目标是介绍两国的基本历史、文化、信仰和政治。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练习和纪录片来比较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有助于揭示海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西方文化是什么样的。

学生将被要求完成阅读练习,做课后作业以及积极参与课堂,并在最后写一篇关于英国或美国文化主题的1500字短文。

教学内容及学时数分配
1、教学内容
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美国和英国文化的主要差异,以及它与中国文化的比较。

学生将能了解两国的历史,以及他们如何成为世界强国。

学生也将了解两国政府的差异以及政府对于住在那里公民的
意义。

我们将涵盖教育、社会问题、政治、和经济来给学生展示英美生活的全貌并与中国进行对比每个学生的难度会有所不同,课程会耗费时间,并要求学生使用批判性思维技巧学生在学期末需要写一篇1500字的短文,所以学生必须准备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和分析文章。

相关说明
1、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考试/考查,成绩评定方式,有实验的要注明实验成绩占课程成绩比例及实验成绩评定方式):考试
2、与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大学英语(一)(二):英语基础能力(一)(二)后续课程和教学环节平行开设课程和教学环节。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该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表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表

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1-18 1#115
西方史学史1-18 1#303
现代中国的思想与政治5-7节11-16人文
电影里的中国当代史1-18

越南史1-18 1#308 西方思想史1-18 1#218
史学论文写作 1-18 1#303
楼1206 汉唐史经典论文研读1-18 1#124
法国史1-18 1#222
法国史1-18 1#222
1#128
中国现代史 10-13 1#211
地域社会研究:理论、方法
西方思想史1-18 1#218
与实践1-18 1#222

德国史1-18 1#120
苏联史1-18 1#121
体育 4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公共课 体育
公共计算机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必或选 √ √ √ √

学时 2 2 2 2
2
赵继珂
22
刘衍钢
3
课 程 教
节 次

室 期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表
( 2020 学年 — 2021 学年第一学期,自第 1 周开始 )
1
2
3
4
5
6
7
8
中国近现代企业史1-18 1#319 中国当代外交史1-18 1#128
16世纪以前世界1-18 1#211
犹太文明史1-18 1#308 中法关系史1-18 1#222
中国近代历史文选
√2
1
周健
古代军事史专题
世界古代中世纪历史文选
√2
2
刘衍钢 朱明
江南史专题
中国制度史
√2
2
刘啸 包诗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面向新闻传媒专业的双语专业限选课。

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熟悉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特点以及它们对世界文化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掌握人类文化演变的多元一体本质,懂得文化交流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吸收各国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人文素养,同时,提高专业英语的阅读与听力水平。

This bilingual course is limited to news media majors. The purpo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familiarize themselves wit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world cultur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national cultures and thei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culture, to master the pluralistic and integrated nature of human cultural evolution,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cultural exchan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ulture, and on this basis, to carry out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to absorb the cultur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China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o improve humanistic qual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nd listening level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 1 -
二、课程目标
通过开设这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各大文化圈的特点,各种文化的特质以及中外文化
的内在联系、发展轨迹与规律等。

总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英语水
平。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期中和期末论文。

论文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以规定的格式提交。

(3)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教材;随教学进度阅读有关世界文化史的书籍。

- 1 -
四、教学进度
- 1 -
- 1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世界文化史(英文版)》,张晓立主编,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主要参考书:
(1)《世界文化史导论》,王家丰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2)《外国文化史》,孟昭毅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世界文化史》,裔昭印编著,: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C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附:论文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1)论文的评分标准
2)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 1 -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论文抄袭、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