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分析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d3b31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8.png)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分析递延所得税是指在会计报表中,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实际缴纳税额与会计核算利润之间的差额。
递延所得税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会计课题,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递延所得税的基本概念、会计处理方法以及分析其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
一、递延所得税的基本概念递延所得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税法往往要求企业在特定情况下确认收入或费用,而会计准则则可能有不同的确认时间或计量方法。
这种差异导致了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临时差异和永久差异。
临时差异是指由于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的差异,在未来会计期间内可预见会消除的差异。
例如,税法规定某笔收入可以在下一会计期间确认,但会计准则要求在当前会计期间确认,导致了临时性的差异。
永久差异是指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在未来会计期间内不会消除的差异。
例如,税收抵扣准则要求某项费用在税收方面不可抵扣,但会计准则认为该费用属于可抵扣范围,导致了永久性的差异。
二、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1.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当企业的累计临时差异为净负值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用于抵扣未来企业实际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方法为净负值乘以预计的适用税率。
2.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当企业的累计临时差异为净正值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用于预计未来会计期间内的实际所得税支付。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方法为净正值乘以预计的适用税率。
3. 披露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应明确披露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计提和冲销情况,以及适用的税率和未使用的税收抵扣亏损情况等信息。
三、递延所得税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递延所得税对企业的财务指标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递延所得税的存在使得企业的税前利润与税后利润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每股收益和股东权益等指标。
2023年烟草企业递延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2023年烟草企业递延所得税的会计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ea430e7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8.png)
2023年烟草企业递延所得税的会计核算2023年烟草企业递延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烟草企业是国内重要的行业之一,在烟草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会面临到递延所得税的核算问题。
递延所得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会计科目,需要烟草企业的财务人员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地核算和处理。
下面,本文将以2023年的烟草企业递延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为例,阐述该行业中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和准确估计方法。
1. 递延所得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递延所得税就是一些会计期间内因利润分配、会计政策选择以及资本运作等因素而产生的应纳税金额和实际纳税金额的差异所造成的所得税企业暂时没交的税款,而是留到未来的会计期间中缴纳。
递延税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企业的会计政策2)企业的资本性支出或汇兑损益3)固定资产被减值或出售,在账面价值与实际金额存在差额4)证券投资收益实现在未来的会计期间内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企业需要在年度财务报表中对递延所得税进行核算和计算。
计算递延所得税的公式为:递延所得税 = (资产减值准备 + 隐含税率资本化费用) ×纳税基数×企业所得税税率其中,资产减值准备包括资产减值准备的减少和增加,隐含税率资本化费用指的是实际发生的费用低于企业所得税折旧的折旧费用累计之和,纳税基数为会计科目中的输税基准,企业所得税税率则是国家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2. 烟草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计算方法烟草企业在计算递延所得税时,首先要明确会计期间内的利润总额,以及会计政策、资本支出和汇兑等因素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其次,需要找出会计政策和资本支出中与递延所得税相联系的科目,并确定所得税的税率。
接下来,需要计算每个科目的输税基准,并根据递延所得税公式计算出递延所得税。
最后,还需要将递延所得税记录在会计账簿上,以便在企业未来的会计期间中进行缴纳。
3. 确定递延所得税的准确估计递延所得税的计算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往往难以准确预测。
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
![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309bbee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a.png)
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在计算所得税时将暂时性差异的逆向差异部分计入资产,以便在未来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减少。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应当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的原因和金额。
企业应当明确各项逆向差异的金额和计算方法,以便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的确认。
由于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因此其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往往存在差异。
企业应当根据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将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进行核算。
3.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折旧和摊销。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一项长期的资产,因此应当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折旧和摊销,以便反映其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4.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变动和调整。
企业应当根据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及时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和账面价值,以反映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和税收负担。
综上所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
只有正确地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才能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保证企业经营的稳健性和可持续发展。
巧用公式计算递延所得税
![巧用公式计算递延所得税](https://img.taocdn.com/s3/m/95b63b5b76c66137ee06199c.png)
巧用公式计算递延所得税作者:温玉彪来源:《会计之友》2008年第07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两种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本期发生额的不同方法,归纳、总结了不同方法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关键词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所得税核算中的难点问题是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在具体计算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1)余额计算法。
此方法是先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然后再根据期初、期末余额之间的不同数量关系,来确定其发生额及其借贷方向。
运用这种方法,无需专门考虑税率变化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影响,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很容易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2)发生额计算法。
此方法是直接用通用公式来计算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本期的发生额及其借贷方向。
下面分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一、余额计算法(一)计算公式1.递延所得税资产:(1)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A)=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当年所得税率(2)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初余额×上年所得税率(3)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发生额(C)=A-B当C>0时,发生额在借方当C当C=O时,没有发生额2.递延所得税负债:(1)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当年所得税率(2)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Y)=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初余额×上年所得税率(3)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额(R)=×-Y当R>0时,发生额在贷方当R当R=0时,没有发生额(二)实例分析甲企业2000年12月31日购入价值为50000元的设备,预。
会计经验:递延税款怎么核算-递延税款的核算方法
![会计经验:递延税款怎么核算-递延税款的核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1daace226fff705cd170a2e.png)
递延税款怎么核算?递延税款的核算方法递延税款怎么核算?递延税款的核算方法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应核算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额,因此设置递延税款账户。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企业,按本期应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所得税帐户,按本期应纳税所得额和规定的所得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帐户,按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和规定的所得税率计算的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借记或货记准延税款钡长户。
本期发生的递延v款待以后期间转回时,如为借方余额.借记所得税帐户.货记递延款帐户;如为贷方余额.借记递延税款帐户,贷记所得税帐户。
当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采用递延法进行会计处理的,不需要调整由于税率的变更或新税的征收对递延税款帐户余额的影响;采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的。
递延税款帐户的余额应当按照税率的变更或新征税款进行调整。
企业接受捐赠(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的非现金资产未来应交的所得税。
也在递延税款帐户核算。
企业按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应按本制度规定确定的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账户,按确定的价值计算的未来应交的所得税,贷记递延税款帐户,按确定的价值减去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余额,贷记资本公积帐户。
企业使用、摊销或处置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时,按规定应交的所得税借记递延税款帐户,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帐户。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
![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4e8e990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0.png)
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定义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会计期间产生的税前损益额与当期税后净利润之差,在将来可抵扣税款时所产生的净税收益的价值。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企业投资者的一种权益,也是企业的资产之一。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方法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方法包括两种:全额法和净额法。
(一)全额法全额法指企业应按税法规定的税率来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即按税前损益额的“暂时性差异”与当前法定所得税率之积计算。
递延所得税资产=暂时性差异×企业当前法定所得税率其中,暂时性差异包括以下方面:(1)税前损益额调整:会计准则和税法对资产或负债进行计量与确认时的差异。
(2)重要项目计算差异:与税法有关的财务报表项目中,如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跌价准备等。
(3)间接税、补贴等区别税额计算:企业需要遵守税法规定和政策,如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差异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4)投资性质的公允价值评估差异等。
(二)净额法净额法指企业应按税法规定的税率来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即按税前损益额的“暂时性差异”与当前法定所得税率之积计算后,再减去与暂时性差异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暂时性差异×企业当前法定所得税率-与暂时性差异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额净额法的核算方法可以衡量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实际价值,对企业管理和投资者决策提供更为准确和及时的财务信息。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纳入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资产。
具体会计处理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
(2)按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记账,记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资产或长期负债。
(3)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应随着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而反映在企业的账面价值中。
(4)在期末调整中,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评估和确认,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账面价值。
四、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影响因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影响因素包括税率变动、净利润变动以及暂时性差异的变化等。
所得税递延税收资产与负债的核算方法
![所得税递延税收资产与负债的核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38a064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d.png)
所得税递延税收资产与负债的核算方法所得税递延税收资产和负债是指根据税法规定,企业为了维护财务报表和税务报表之间的一致性而产生的税收项目。
它们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需要根据一定的核算方法进行处理。
本文将就所得税递延税收资产与负债的核算方法进行探讨。
1. 所得税递延税收资产的核算方法所得税递延税收资产是指企业在纳税期间内享有将来减少应交所得税金额的权益。
它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暂时性差异:企业在账面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可以是可抵扣的差异或不可抵扣的差异。
(2)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根据暂时性差异的性质和金额,计算出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算需要根据适用的税率和法律法规进行。
(3)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企业预计在未来可以利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抵减应纳税所得额,那么就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应该等于可抵扣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额。
(4)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该在资产负债表中以预付所得税款的形式体现,同时应该在利润表中体现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变动。
2. 所得税递延税收负债的核算方法所得税递延税收负债是指企业在纳税期间内享有将来增加应交所得税金额的义务。
它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暂时性差异:同样地,企业在账面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暂时性差异。
同样地,暂时性差异可以是可抵扣的差异或不可抵扣的差异。
(2)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根据暂时性差异的性质和金额,计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同样需要考虑适用的税率和法律法规。
(3)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企业预计在未来需要支付更多的所得税,那么就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应该等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未计提所得税金额。
(4)核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应交所得税的形式体现,同时应该在利润表中体现出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变动。
新准则下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分类及如何核算
![新准则下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分类及如何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729fea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5.png)
新准则下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分类及如何核算一、准则概述
IFRS 9“金融资产类别”的新准则修改了原有的IAS 39,即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简称IAS)标准,标准中修订了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和收益估计、对金融资产表现影响的重要因素及合理政策的偏差。
根据IFRS9,金融资产可以分为三类:可交易金融资产、可转换金融资产和正常金融资产。
可交易金融资产是实际收益如期支付的有价证券,这些有价证券可以在预期收益及其价值变化具体可预测的情况下转让,因此可以立即依据其市场价值测量。
可转换金融资产具备可转换股权性质,可以在期权有效期内和合适价格条件下,把可转换金融资产转换成股份。
可转换金融资产以其有效期内其市场价格加上可转换的优先权的同时,测量为其市场价值公允价值。
正常金融资产是除可交易金融资产和可转换金融资产以外的所有其他类型的金融资产,包括应收债券、可转换债券、非交易性有价证券、贷款等,正常金融资产的收益模式未必能够像股票那样及时可以确定,甚至有可能存在可能的丧失风险,因此正常金融资产不能立即采用其市场价值测量,而是使用资产发放价值加留存利润测量。
根据IFRS9的新准则。
递延所得税全攻略
![递延所得税全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24c1644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a.png)
递延所得税全攻略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发生一段时间内的利润分配、储备、折旧等会计处理时,未按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是根据税法规定,将所得税暂时留存在负债中,待未来确定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时再进行处理的一种税务处理方式。
在此文中,我将为您详细解析递延所得税的相关内容,帮助您理解和应用递延所得税。
一、递延所得税的基本概念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由于利润分配、储备、折旧等会计处理而产生的企业所得税额的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在未来可以抵减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之用的所得税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未来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二、递延所得税的计算方法1.逐项计算法逐项计算法是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逐个项目地计算与该项目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逐项计算法在会计处理上比较精确,但计算繁琐。
2.综合计算法综合计算法是将多个项目的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合并在一起,得出一个总体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这种方法简化了计算过程,适用于计算较为简单的情况。
三、递延所得税的核算过程1.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提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确认和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提是根据企业当期的会计利润和税务利润之差异来确定的。
2.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对已确认和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调整。
调整的原因可能包括税率的变化、企业的税务实际情况发生变化等。
3.递延所得税的摊销四、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因素1.差异项目的种类和金额:2.税率的变化:如果税率发生变化,会对既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影响,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摊销。
3.政策的变化:如果税法政策发生变化,会对企业的递延所得税产生影响,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摊销。
五、递延所得税的应用场景1.投资性房地产和固定资产:企业在计提折旧时,需要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会计实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相互抵销
![会计实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相互抵销](https://img.taocdn.com/s3/m/8721871b3169a4517723a3aa.png)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相互抵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相互抵销问题的举例如下所示:在新准则下,所得税的会计目的。
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等项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立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将差异的所得税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所得税费用。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了利润表债务法新准则中递延所得税的核算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这是一种对暂时性差异进行跨期核算的会计方法。
旧制度中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类,其中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可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又称利润表债务法)。
由于新准则中所要规范的暂时性差异来源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暂时性差异主要表现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存在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较少,两者相抵后仍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因此,对企业而言,暂时性差异往往表现为未来的一种债务。
旧制度的债务法之所以称为利润表债务法。
原因在于它只是核算时间性差异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不能处理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而时间性差异是基于会计和税法双方在收入、费用上入账时间不同而形成的利润差异,当税率发生变化或开征新税时,都需要调整已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
新所得税准则以资产负债表为会计重心,资产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成为财务会计研究的核心内容,资产负债表的逻辑合理性受到重视,不允许不符合资产、负债定义的任何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跨国经营、整体资产转让或置换、兼并或重组、合并或分立等复杂经济事项日益增多,势必产生大量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
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均无法反映和处理这些差异。
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核算所有的暂时性差异,包括时间性差异和非时间性差异能转回的差异。
通过对暂时性差异的处理和披露,能充分反映企业所得税的核算和缴纳过程,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大量有使用价值的信息。
因此,随着暂时性差异取代时间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必然将取代利润表债务法。
会计实务:企业递延所得税计算方法
![会计实务:企业递延所得税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c27871cee06eff9aff80709.png)
企业递延所得税计算方法
所得税准则引入了新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其中涉及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的核算,与原准则的纳税影响会计法相比,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一、企业所得税一般核算原理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核算,一般遵循以下程序:
第一,确定当期所得税。
第二,确定递延所得税。
第一步,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及负债的计税基础;
第二步,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及负债的暂时性差异;
第三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识别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暂时性差异,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还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第四步,以预期的适用税率(预计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的适用税率)乘以各项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余额;
第五步,将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余额的变动确认为损益、权益或调整商誉。
第三,确定所得税费用。
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后,两者。
递延所得税与当期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递延所得税与当期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b0468285a8102d276a22f78.png)
【tips】本税法知识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递延所得税与当期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一、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公式:
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或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二、当期所得税的计算公式: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一)纳税调整增加额
1.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2.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不允许扣减。
(二)纳税调整减少额
1.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为收益。
2.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允许扣减。
应予说明的是,企业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一般应当记入所得税费用,但以下两种情况除。
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所得税](https://img.taocdn.com/s3/m/3995763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1.png)
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所得税摘要:一、递延所得税的概述1.递延所得税的定义2.递延所得税的产生原因二、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1.递延所得税的会计科目2.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分录三、递延所得税对财务报表的影响1.递延所得税对利润的影响2.递延所得税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四、递延所得税的税务处理1.递延所得税在税务上的相关规定2.递延所得税在税务上的处理方法正文: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递延所得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递延所得税的概述、会计处理方法、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以及税务处理。
一、递延所得税的概述递延所得税,是指在企业会计处理过程中,由于会计利润与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暂时性所得税负债或资产。
简单来说,递延所得税就是企业在会计期间所确认的税前利润与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额所导致的所得税负债或资产。
二、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1.递延所得税的会计科目在企业会计中,递延所得税的会计科目通常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这两个科目分别用于核算企业因税法与会计准则差异而产生的暂时性所得税负债和资产。
2.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分录当企业因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而产生递延所得税时,需要进行以下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或相反科目)贷:递延所得税资产(或相反科目)或借:递延所得税负债(或相反科目)贷:所得税费用(或相反科目)三、递延所得税对财务报表的影响1.递延所得税对利润的影响递延所得税的产生会影响企业的净利润。
当企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时,会计利润会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净利润;相反,当企业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时,会计利润会减少,从而减少企业的净利润。
2.递延所得税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递延所得税的产生还会影响企业的所得税费用。
当企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时,所得税费用会减少;相反,当企业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时,所得税费用会增加。
四、递延所得税的税务处理1.递延所得税在税务上的相关规定根据我国税收法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税务上是可以抵扣的。
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会计处理详解
![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会计处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ec38b2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a.png)
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会计处理详解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是指企业因税法规定而产生的税务相关责任,但在当前会计期间内暂时不需要实际支付的一部分税款。
为了准确处理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企业需要了解递延税款的核算方法和会计处理。
本文将详细讲解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递延税款的确认和计量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的确认和计量是以记账凭证为依据,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操作。
递延税款通常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在当前会计期间,企业由于税收政策变化或者利润分配方式等原因,所需缴纳的额外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在当前会计期间,企业由于税收政策变化或者利润分配方式等原因,可以获得的减免所得税的权益。
二、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包括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借记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贷记。
具体操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在资产负债表中,将递延所得税负债列示在长期负债下。
递延所得税资产则列示在长期资产下。
同时,在负债方和资产方都增加相应的科目,用于记录递延所得税的金额。
2. 在利润表中,将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两个科目列示在利润表中的税前利润一项下。
其中,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是负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是正数。
两者的绝对值相等,可以抵消彼此。
3. 在税收相关凭证中,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凭证以借记形式记账,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凭证以贷记形式记账。
三、递延税款的变动会计处理递延税款的变动通常由如下原因引起:税法规定变更、利润分配政策变动、税率变更等。
对于递延税款的变动,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1. 税法规定变更:如果发生税法规定变更,导致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发生变动,企业需要重新计量递延税款,并将变动数额计入当期利润中。
2. 利润分配政策变动: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发生变动,导致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发生变动,企业需要重新计量递延税款,并将变动数额计入当期利润中。
做账实操-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做账实操-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23197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0.png)
做账实操-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1、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2、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3、季度预缴时计提缴纳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4、在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补缴的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后完成的: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前完成的: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5、汇算清缴时发现多预缴的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后完成的:借: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贷:所得税费用收到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如果是抵减以后期间应纳所得税款的: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前完成的:借: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收到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如果是抵减以后期间应纳所得税款的: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是什么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而是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即为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借贷方向在会计实务中,所得税费用指的是“所得税费用”会计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
该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在年末的时候,需将所得税费用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所得税费用余额为零。
新准则下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分类及如何核算
![新准则下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分类及如何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e93b8ce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15.png)
新准则下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分类及如何核算根据新准则,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分类以及如何核算主要如下:一、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分类:1.递延所得税资产(Deferred Tax Assets,DTA):指在未来可以抵消公司未来税务利益,从而降低公司将要缴纳的所得税的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的原因有两个:税收与会计的时点差异以及可抵扣亏损的余额。
-会计时点差异:指的是当税务利益和会计利益在时间上不同步造成的差异。
例如,资产折旧方法在税法与会计准则中可能存在差异,会导致未来税收减少,因此可以作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来计入。
-可抵扣亏损的余额:当公司在过去的年度中发生亏损,而这些亏损可以在未来的年度中用来抵消税务利益时,就可以将亏损的余额作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计入。
2.递延所得税负债(Deferred Tax Liabilities,DTL):指在未来应缴纳的税款超过了按照会计准则确认的应纳税款而导致的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原因也是税收与会计的时点差异。
-会计时点差异: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类似,会计时点差异也可能导致将来的税务利益增加,从而需要缴纳更多的所得税。
例如,公司会计报表上确认的收益可能大于税务报表上实际应纳税收,导致未来税款增加,因此需要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
-长期投资与子公司:当公司拥有子公司或者其他长期投资时,按照投资者持股比例计算的未分配利润差异会在税务和会计之间形成差异,因此需要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核算主要分为两步:1.计算时间点的差异首先,需要确定导致会计利益和税法利益在时间点上不同步的项目,并计算其差异。
这些差异通常可以从税务和会计记录中获得。
例如,对于资产折旧方法的差异,可以从固定资产相关的税务规定和会计固定资产折旧模式中获得。
2.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金额基于计算出的时间点差异,可以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金额通常是以未来纳税款的预计税率乘以时间点差异的金额来计算的。
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详细)
![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d2c2e3c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9.png)
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详细)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是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的。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
其实,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是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一个分支,他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负债”目,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
二、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范围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事项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商誉的初始确认;二是同时具有“不是企业合并交易,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三是同时满足“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和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条件的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同样道理,企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交易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同时具备“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特征的交易中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二是不同时具备“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的企业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三是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递延所得税理解
![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递延所得税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b30895b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2.png)
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递延所得税理解1. 引言在会计准则中,企业需要根据其所采用的资产计量基础,选择适用的会计模式。
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是两种常见的会计模式。
当企业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时,需要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本文将深入探讨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递延所得税的理解,包括定义、核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会计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2. 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的区别成本模式是指企业按照购买或生产资产时支付的实际成本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
在成本模式下,资产按照其原始购买或生产成本减去累计折旧或摊销后进行计量。
公允价值模式是指企业按照市场上相似资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可观察数据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
在公允价值模式下,资产按照其当前可观察市场价格进行计量。
两种会计模式各有优缺点,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模式对企业决策和财务报告具有重要意义。
3. 递延所得税的概念递延所得税是指由于企业在会计和税务处理上存在差异,导致当前年度应交所得税与税务机关核定应交所得税之间存在的差额。
这种差额可能是暂时性的,会在将来的会计期间内得到抵消或转化为实际的现金流量。
递延所得税的核算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即由于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而产生的未实现利润;二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即由于资产按照成本模式计量而产生的未实现亏损。
4. 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递延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涉及到资产重新计量,这将导致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润或亏损。
根据会计准则,当企业决定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时,需要将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润或亏损通过递延所得税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递延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如下:1.首先,计算资产重新计量所导致的未实现利润或亏损。
这一步需要将资产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并与其在成本模式下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得出差额。
2.然后,根据适用的所得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果未实现利润大于亏损,则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亏损大于未实现利润,则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
![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81e12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e.png)
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
首先,计算临时差异。
临时差异是不同时期税前会计利润和税前纳税
利润之间的差异。
企业需要根据税收法律和法规,对各项收入、费用和资
产负债项目进行核算,计算出每个项目的税前和税前差异。
其次,计提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根据临时差异的计算
结果,企业需要计算出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
债的计算方法为税前差异乘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
计算方法为税前差异乘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然后,废止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当临时差异因其中一
种原因不存在或减少时,需废止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资产负债项目的清算或调整、税法规定的变动等。
最后,调节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
延所得税资产的变动可能由于递延所得税税率的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的
抵销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补充等原因。
这就需要对已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负
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调整。
1.对企业的所有收入、费用和资产负债项目进行分类,确定归属于税
前差异的项目;
2.根据税法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确认归属于税前差异的收入、费用
和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算方法;
3.计算企业的税前和税前差异,确定各个项目的税前差异;
4.根据税前差异的计算结果,计提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5.定期检查临时差异的变动情况,废止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6.根据税法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调节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是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的。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
其实,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是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一个分支,他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负债”目,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范围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一所得税》的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事项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商誉的初始确认;二是同时具有不是企业合并交易,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三是同时满足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和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条件的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同样道理,企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交易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同时具备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寺征的交易中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二是不同时具备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的企业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三是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句话,除了上述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交易中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外,只要有证据表明当前或未来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都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账户设置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一所得税》准则第十条规定,企业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时,应设置如下账户:1、应交税金一一应交所得税”账户:核算企业应交未交所得税;2、所得税”账户:核算企业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3、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核算企业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及转回;4、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核算企业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及转回。
三、所得税会计处理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我国原有关企业会计制度和法规中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或债务法。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一所得税》准则则要求企业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例如,甲公司2000年12月1日取得设备一项,账面价值包括买价、运杂费、保险费等为90万元。
甲公司该台设备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均为90万元,期末无残值。
假设甲公司会计制度规定,按直线法折旧:会计折旧年限为5年;税法折旧年限为6年。
2001年至2006年,各年均实现会计利润100万元,2001年至2004年,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2005年改为25%。
有关会计处理如下:第一种账务处理方法:2001年年末,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1)会计年折旧额=90/5=18 (万元)(2)税法年折旧额=90/6=15 (万元)(3)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75 —72 )X33%=0.99 (万元)(4)所得税费用=100X33%=33 (万元)(5)应交所得税=(100+3)X 33%=33.99(万元) 由于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同,导致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必然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差异,这就要求会计核算、反映这种差异对会计主体当期损益及其期末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 )下,改变了原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即由企业自行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改为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这种核算方法,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存在的差异,划分为两大类:暂时性差异(注意,不是时间性差异,其范围要大于时间性差异)、非暂时性差异,与原时间性差异和原永久性差异的分类是不同的。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相关的概念较多,限于篇幅,请具体阅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一所得税》及其应用指南。
下面仅举例简单说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过程。
假设甲公司2007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 000 000元,所得税率为33%,未来税率预计不会发生调整。
1、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 1 800 000元,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为 2 000 000元。
相关提取的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税法准予全额税前扣除。
2、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00 000 000元,会计处理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当年折旧额64 000 000元,累计折旧额244 000 000元,无减值准备;税务处理采用平均年限法,当年折旧额50 000 000元,累计税前扣除折旧额150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处理不存在差异。
3、企业当年购入准备近期出售的某上市公司股票,购置成本2 000 000元,年末市价2 600 000元。
当年未发生派发红利等事项。
4、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26 400 000元,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0元。
除上述事项之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另,该企业预计未来很可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按照当期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所得税费用。
会计利润:10 000 000 元加:工资费用纳税调增额:200 000元(2 000 000 -1 800 000 )加:折旧费用纳税调增额:14 000 000元(64 000 000 -50 000 000 )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纳税调减额:600 000元(2 600 000 -2 000 000 )应纳税所得额:23 600 000元应交所得税:7 788 000 元(23 600 000 * 33% )借:所得税费用7 788 000元贷:应交税费一一应交所得税7 788 000元该分录可理解为: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当年应交所得税,属当期费用,应当记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科目。
2、按照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认暂时性差异及其递延所得税。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500 000 000 -244 000 000 = 256 000 000 元固定资产计税基础=500 000 000 -150 000 000 = 350 000 000 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50 000 000 -256 000 000 = 94 000 000 元(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表明,企业未来在使用、处置该固定资产时,根据税法的规定,需调减应纳税所得额94 000 00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94 000 000 * 33% = 31 020 000 元(由于该固定资产在未来使用、处置时需依税法规定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即意味着企业未来可少交所得税31 020 000元,由此形成当期期末企业的一项资产)当期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1 020 000 -26 400 000 = 4 620 000 元(由于企业当期期初已存在递延所得税资产26 400 000元,因此,只需在此基础上补计至31 020 000元即可)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2 600 000元交易性金融资产计税基础=2 000 000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 600 000 - 2 000 000 = 600 000 元(该应纳税在使性差异表明,企业未来在出售该金融性交易资产时,根据税法的规定,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0 000元)递延所得税负债=600 000 * 33% = 198 000 元(由于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未来出售时需依税法规定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即意味着企业未来应多交所得税198 000元,由此形成当期期末企业的一项负债)当期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98 000 -0 = 198 000元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4 620 000元贷:所得税费用4 422 000元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98 000元该分录可理解为:上述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属于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应记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科目。
至于工资费用的纳税调整问题,由于该差异属于原永久性差异,不影响未来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因此,不形成暂时性差异。
从暂时性差异计算公式来看,由于相关工资已发放,则应付职工薪酬(工资部分)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均为零,不存在暂时性差异。
在本例中,当期所得税费用最终确认了 3 366 000元(7 788 000 -4 422 000 ),除以当期税率33%得10 200 000元,正好等于会计利润10 000 000元与属于原永久性差异的工资费用纳税调增额200 000元的之和。
(需要指出,这样的验算说明只是为了更清楚地反映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于原时间性差异及原永久性差异的核算原理及方法,并不表明任何企业任何情况下均可进行如此的简单验算,这是由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理论所导致的,也是与原利润表债务法的实质性区别之一)最后,对于2007年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教材未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科目进行详细说明的问题,这与考试大纲要求有关。
详细内容请参见2007 年《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四、所得税会计涉及到的四个会计科目:1.所得税费用;2•应交税费一一应交所得税;3.递延所得税资产;4.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所得税费用(会计立场)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应交税费一一应交所得税(税务立场)(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应交税费是站在税务的立场,这个数据不会因为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而改变,缴纳的税金是唯一的、确定的,借方所得税费用是站在会计的立场。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会计利润±暂时性差异)漸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漸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暂时性差异X所得税税率任何一个时期,下列等式均成立: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余额/累计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