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放牧演替轨迹探析

合集下载

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动态变化分析

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动态变化分析
漠 化 类型 的 1 4 % , 重度荒 漠化 面积 9 2 6 4 0 2 . 3 7 h m , 占荒 漠 化 类 型 的 5 % 。
关 键词 : 荒漠化 ; 锡林 郭勒 草原 ; 动 态 变化
中图分 类号 : X8 2 6 ( 2 2 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7 —6 9 2 1 ( 2 0 1 3) 0 8 —0 o 5 6 —0 3
蚀 荒漠化 面积 的 5 % 。2 0 0 9年 锡 林 郭 勒 盟 荒 漠 化 面 积 l l 5 2 4 9 9 1 . 9 5 h m , 占研 究 区 面 积 的 5 8 %左右, 其 中轻 度 荒 漠 化 面 积 7 8 1 8 6 0 0 . 9 3 h m , 占荒 漠 化 类 型 的 3 9 % , 中度 荒漠化 面积 2 7 7 9 9 8 8 . 6 5 h m , 占 荒
已 存 在 不 同 程 度 的退 化 ,其 中 , 覆盖 度 降低 、 荒 漠化 、 盐 渍 化 等 中度 以上 明 显 退 化 草 原 面 积 已 占半 数 J 。 锡林 郭勒 盟位 于我 国 的北 部边 陲 , 是我 国最 典 型 的草 原分 布 区 。近几 十 年 来 , 该 区域 草 原荒 漠 化 现 象越 来越 严重 , 不 断 加 剧 的荒 漠 化 趋 势 , 不仅 严重 损 伤草 原 的生态 功 能 , 破 坏 当地 的生态平 衡 , 也加剧 了该 区域 水灾 、 旱灾、 风灾 、 霜灾 、 雪灾 、 寒 潮 和 冷 害 等 自然 灾 害 的 发 生 频 率 , 使 锡 林 郭 勒 盟 成 为 京 津 地 区受 沙 尘 暴 威 胁 的 主 要 策 源 地 之 一 , 同时 , 对 当地 的 农牧 业 生产 、 社 会 经 济 和 人 民 生 活 产 生 全 面 而 深 刻 的影 响 , 严 重 地 制 约 着 该 地 区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笔 者 采 取 野 外 调 查 与 遥 感 分 析 相 结 合 的方 法 , 利用 2 0 0 5年 ~2 0 0 9年 逐 句 归 一 化 差 异

基于机理分析的草原放牧策略研究

基于机理分析的草原放牧策略研究

基于机理分析的草原放牧策略研究发布时间:2023-01-17T02:43:38.99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8期作者:王琳泉[导读] 探寻合理的放牧方式和放牧强度,能够有效防止草原沙漠化以及保障民生,为推动生态发展、保护生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王琳泉沈阳化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110142摘要:探寻合理的放牧方式和放牧强度,能够有效防止草原沙漠化以及保障民生,为推动生态发展、保护生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为例,考虑到不同放牧策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建立了数学模型。

从影响物理性质的放牧方式和放牧强度出发,结合放牧策略、植被生物量、载畜率、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水平衡和植被截流进行模型的建立。

在该模型中,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然后,基于机理分析,利用SPSS平台计算放牧策略与土壤湿度和生物量的Spearman相关系数,得到各因子土壤湿度和生物量的权重,建立了不同放牧策略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放牧策略相关系数;土壤物理性质1研究背景草原作为重要的陆地植被,在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

其显著的生态功能包括: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土、净化空气、固碳、调节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合理的放牧政策使得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民生方面起着关键作用[1]。

植被生长遵循自然规律,土壤肥力被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所影响,放牧策略又是影响化物性质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放牧策略在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研究放牧问题,致力于防止土壤沙漠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草原放牧方式,给出合理的放牧政策方案,并为有待解决的衍生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目前制定放牧策略考虑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即放牧方式和放牧策略。

指定的放牧方式有五种,分别为全年连续放牧、禁牧、选择划区轮牧、轻度放牧、生长季休牧;放牧强度可以分为四种,分别为:对照、轻度放牧强度、中度放牧强度、重度放牧强度[3]。

适度的放牧可以改善草原土壤质量、提高草原生物的多样性。

《2024年不同放牧强度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群落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范文

《2024年不同放牧强度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群落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范文

《不同放牧强度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群落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篇一一、引言草原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锡林郭勒草甸草原作为我国北方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其群落特征和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放牧强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群落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草原生态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2.1 研究区域概况锡林郭勒草甸草原位于我国北方,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该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人文因素共同影响着草原的群落特征和稳定性。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不同放牧强度的草甸草原区域进行对比研究。

通过收集气象、土壤、植被等方面的数据,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群落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

三、不同放牧强度对群落特征的影响3.1 物种组成与丰富度研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甸草原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

低放牧强度区域,植被丰富,物种多样性高;而高放牧强度区域,植被稀疏,物种多样性降低。

这表明放牧强度对草甸草原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具有显著影响。

3.2 群落结构与生产力放牧强度还会影响草甸草原的群落结构与生产力。

低放牧强度区域,植被茂盛,群落结构复杂,生产力较高;而高放牧强度区域,植被稀疏,群落结构简单,生产力降低。

这表明合理的放牧强度有助于维持草甸草原的群落结构和生产力。

四、不同放牧强度对稳定性的影响4.1 抵抗力与恢复力草甸草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和恢复力两个方面。

低放牧强度区域的草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能够抵御一定的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并快速恢复;而高放牧强度区域的草原抵抗力与恢复力较弱,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退化。

4.2 稳定性与放牧强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合理的放牧强度有助于维持草甸草原的稳定性。

过低或过高的放牧强度都会导致草原退化,降低其稳定性。

因此,在草原管理中应科学制定放牧强度,以维持草甸草原的稳定性。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区三种针茅群落动态研究》范文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区三种针茅群落动态研究》范文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区三种针茅群落动态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作为我国草原生态的重要区域,拥有丰富的植被类型,其中针茅群落是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植被之一。

针茅群落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因此,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区三种针茅群落动态进行研究,对于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演变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区为研究区域,该区域具有典型的温带草原气候特征,植被类型丰富,其中针茅群落分布广泛。

2. 研究方法(1)样地设置与调查:在研究区域内设置多个样地,对样地进行植被调查,记录针茅的种类、数量、生长状况等数据。

(2)群落动态分析: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对针茅群落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包括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等方面的研究。

(3)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和生态学的方法,探讨针茅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三种针茅群落的基本特征1. 大针茅群落大针茅是锡林郭勒盟草原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其群落结构稳定,物种丰富。

大针茅群落的生长受到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2. 中间型针茅群落中间型针茅群落是锡林郭勒盟草原区的另一种重要植被类型,其群落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物种组成也较为丰富。

中间型针茅的生长受到水分、养分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3. 小针茅群落小针茅群落是锡林郭勒盟草原区的一种特殊植被类型,其生长受到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小针茅群落的生长速度较慢,但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四、三种针茅群落的动态变化1. 群落结构的变化三种针茅群落的群落结构均受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其中,大针茅群落的稳定性较强,但也会受到过度放牧、土地退化等因素的影响;中间型针茅群落则更容易受到水分、养分等因素的影响;小针茅群落的生长速度较慢,但其适应能力较强。

《不同放牧强度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群落及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范文

《不同放牧强度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群落及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范文

《不同放牧强度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群落及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篇一一、引言草原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其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对人类生存环境及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北方的锡林郭勒草甸草原,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区域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放牧作为草原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强度对草原群落结构及植物功能性状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以锡林郭勒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及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了锡林郭勒草甸草原作为研究对象,该地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地理环境。

2. 研究方法(1)调查设计:采用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通过不同放牧强度区域的比较研究,探究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和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

(2)样本采集:在不同放牧强度区域分别设置样方,对样方内的植物进行种类、数量、生长状况等指标的调查和记录。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结构和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

三、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

在适度放牧的条件下,草原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在过度放牧的条件下,草原群落结构受到破坏,物种多样性降低,甚至出现裸地化现象。

此外,不同放牧强度还会影响草原植被的覆盖度和生产力等指标。

四、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本研究发现,不同放牧强度也会影响植物的功能性状。

适度放牧的条件下,植物能够保持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和生物量;而在过度放牧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受到抑制,生长速率和生物量显著降低。

此外,不同放牧强度还会影响植物的根系发育和地下生物量等指标。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不同放牧强度的研究,我们发现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结构和植物功能性状具有显著影响。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饲草料地流转现状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饲草料地流转现状

The development of feed and forage | 饲料与牧草开发96 ·2021.230 引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是一个典型的畜牧大盟,畜牧养殖产业在当地农牧经济结构中扮演角色十分重要,同时也是当地农牧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当前随着超载放牧过量放牧草场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草原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为更好地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当地部门积极鼓励农牧民发展人工种草。

但当前的人工种植表现为较为分散,规模相对较小。

将土地流转制度应用到饲草料地的生产管理中,能实现牧草的集中生产,集中管理,提升单位面积内的牧草产量和品质。

1 饲草料地流转与草率平衡的优势1.1 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当前随着放牧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及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推进,很多农牧民外出务工,从事畜牧生产的人员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很多草场和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闲置和撂荒现象,再加上草场过量放牧、超载放牧,使天然草场的生产能力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

加强饲草料地的有效流转,可有效解决草原荒置及天然草场生态功能退化的现象,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提高草场的生产能力。

1.2 有利于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开展饲草料地的有效流转,能使一些有文化有专长的农牧民从中小规模农牧业中解脱出来,从事其他经济活动。

将经营的草场承包或者租赁他人经营,不仅能增加额外经济收入,也有利于提升整个草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推动畜牧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乌仁图雅(1970-),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硕士,高级畜牧师,从事草原畜牧业方面工作。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饲草料地流转现状及改进措施乌仁图雅(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财政局农牧科技服务科,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026000)摘要:草原是当地农牧民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当前内蒙古锡林郭勒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但在传统放牧养殖模式下,草场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退化逐渐加重,生产效益显著下降,对当地畜牧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典型草原退化演替分析

典型草原退化演替分析

典型草原退化演替分析【摘要】草原退化是严重困扰草原地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问题,通过多年对草地资源退化规律的分析研究,结合前辈的研究成果,尝试对锡林郭勒草原退化演替进行分析,从中找到规律,提高草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关键词】草原;退化;分析一、草原退化演替的诊断1、草原生物生产量的衰减根据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带中部锡林河台地退化草地样地的监测,自1983年至今的监测数据,结合内蒙古全区草原退化的调查与测定,概括提出草原退化程度的分级标准。

内蒙古草原退化演替的生产力衰减分级退化指标Ⅰ度退化Ⅱ度退化Ⅲ度退化Ⅳ度退化植物群落生物产量下降率% 20-35 36-60 61-80 >80优势植物种群衰减率% 15-30 31-50 51-75 >75优质草种群产量下降率% 30-45 46-70 71-90 >90可食植物产量下降率% 10-25 26-40 41-60 >60退化演替指示植物增长率% 10-20 21-45 46-65 >65株丛高度下降(矮化)率% 20-30 31-50 51-70 >70植物群落盖度下降率% 20-30 31-45 46-60 >60轻质土壤侵蚀程度% 10-20 21-30 31-40 >40中、重度土壤容重、硬度增高% 5-10 11-15 16-20 >20可恢复年限(年)2-5 5-10 10-15 >152、以优势植物种群的更替为表征内蒙古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的地带性群落优势植物种:羊草、大针茅、小针茅等在放牧退化演替过程中趋于衰退。

糙隐子草、无芒隐子草在退化过程中则趋于增长,但在严重退化阶段同样趋于衰退。

冷蒿、小亚菊在退化过程中则处于增长长趋势中。

三种草原群落退化过程中优势种的消长率草原群落优势植物Ⅰ度退化种群±% Ⅱ度退化种群±% Ⅲ度退化种群±% Ⅳ度退化种群±%羊草草原羊草-28.3 -48.2 -68.6 -94.5大针茅 -32.2 -55.0 -77.6 -96.0糙隐子草+5.5 +6.3 +1.8 -2.6冷蒿+21.5 +37.2 +66.4 +68.7大针茅草原大针茅-30.5 -52.6 -75.8 -95.4糙隐子草+8.8 +10.5 +6.2 -5.4冷蒿+22.8 +33.3 +61.4 +67.1小针茅草原小针茅-31.0 -49.6 -72.2 -81.7无芒隐子草+10.6 +8.2 -7.7 -20.4小亚菊 +24.0 +411.4 +64.2 +68.23、退化演替指标植物的出现率根据内蒙古草原区的广泛调查,并在演替实验样地进行多年监测。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牧草生长特性与主要生态因子分析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牧草生长特性与主要生态因子分析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牧草生长特性与主要生态因子分析侯琼;王英舜;师桂花;杨泽龙【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0(0)14【摘要】通过多年围封和放牧2个样地上3个水分梯度的野外试验,以试验区优势种克氏针茅和羊草2个物种及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分适宜条件下牧草的生长特性和水分胁迫、放牧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结果表明:(1)水分适宜条件下针茅、羊草的最大高度和生物量分别是87.9cm、40.3cm和280g/m2、54.2g/m2,群落的最大生物量、盖度和LA(I叶面积指数)分别是467.6g/m2、91%和2.7;(2)物种高度、针茅和群落地上生物量均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羊草地上生物量生长曲线S型特征不明显;群落盖度和LAI分别用二项式和三项式拟合效果较好(;3)水分胁迫对草原植被生长有明显的负效应,并随干旱程度的加重而增大;与高度相比,生物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更强烈,羊草对水分的敏感性大于针茅;在土壤相对湿度40%~50%时,群落最大生物量和LAI降低近50%,盖度减少30%多。

水分充足时,针茅达到最佳生长状态所需要的热量为〉0℃积温2500~2700℃(;4)放牧样地群落和物种的生长特征除羊草的地上生物量外,都优于围封样地,放牧样地羊草生物量和单位面积株茎数比围封样地少25%和66.8%。

【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典型草原;植株高度;地上生物量;Logistic模型;水分胁迫;放牧干扰【作者】侯琼;王英舜;师桂花;杨泽龙【作者单位】内蒙古气象科研所;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2.8;S812.1【相关文献】1.放牧草原群落主要物种不同物候期的生态特性 [J], 梁心如;李慧卿;翟晓宇;李天良;霍光伟2.利用体外发酵技术研究锡林郭勒草原不同生长期牧草瘤胃内甲烷产生规律 [J], 贾炳玉;李超;高民3.典型山地草甸草原主要牧草生长发育情况分析 [J], 买买提·阿布来提;普宗朝;陈亮;葛怡成;沙拉木;王珂;冯丽晔;哈布拉哈提;木拉提;瓦哈提4.典型草原打草场主要牧草生产特性、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评价 [J], 李宇宇;格根图;王伟;降晓伟;郝俊峰;张玉兰;马千鹏;贾玉山5.气候变化对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天然牧草物候期的影响 [J], 师桂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性初步研究

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性初步研究
tp s t t p e e etse e t pc lme d w a e n t fee c fwae , n a c r ig t hedi ee c fh a n it ba c ,tas y e - hese p -d s r tpp - y ia a o b s d o hedi r n e o trt c o dn o t f r n e o e ta d d sur n e i lo f he f c n ans8 pa tc m mu iis2 o t i ln o n t ;,Pln o e a tc mmunt v ri nc e s sa o h tp - esr tp —y c lme d w, a tc mm u iisa e moe iydiest i ra e lngt e se pe d etse pe tpia a o Pln o y nte r r dies h np mec mmu t t tr e it it rnc , n mu i e tu t ediest c e s to g rt a id v r i nt ee oo v ret a r o i ni wihi em d aedsu a eCo m y n nt ssrcur v r i i r a esr n e h nb o ie st i h c tn. i yn y
研究。
S R= ( + + ), D E FY 3
式 中 : R 重 要值 E 相对 密魔 F 相对 频鹿 Y 相 对生 物量 。 S 一 D 一 一 一 2 . 数 量分析 处 理 应用 国际通 用 的“ 乃尔生 态学 ” .2 2 康 程序( E C P) 中的 T N P Nl Cne r no s es n . Bo e sPat WI SA l 和 aooo dwV ro45( i t — l f Wi i m r i n R sac t ntnl g— i e,h e e ad ) eerh n raoaWae n gn e t r n s 进行 分类 排序 。 Ie i n T N hl

锡林郭勒盟地区不同草地类型生物量的年际变化规律研究

锡林郭勒盟地区不同草地类型生物量的年际变化规律研究

锡林郭勒盟地区不同草地类型生物量的年际变化规律研究王晶杰;王保林【摘要】[目的]探究锡林郭勒盟地区不同草地类型生物量年际变化与降雨量的关系.[方法]基于CASA模型,利用2009~2013年气象数据与FPAR遥感数据,对锡林郭勒盟地区生物量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与降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的生物量处于最高,草甸草原的生物量在2013年处于最高水平,其他草地类型的生物量在2012年均居最高.植被生物量随年度变化波动趋势与降雨量变化一致.[结论]2009 ~2013年锡林郭勒盟地区不同草地类型生物量年际变化幅度不尽相同,降雨量是影响其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18【总页数】2页(P5864-5865)【关键词】CASS模型;生物量;降雨量【作者】王晶杰;王保林【作者单位】内蒙古草原勘察规划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内蒙古草原勘察规划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2.5植被生物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单位面积干物质重量或总内能的储存量[1]。

生物量作为地表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反映了植被群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能力,而且表征陆地生态系统的质量状况[2-3]。

近几年来生物量建模及其应用得到迅速发展,生物量由净第一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可得出,一系列大尺度的生物量估算模型相继出现[4],其中基于资源平衡理论的以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为代表的光能利用率模型由于与卫星遥感技术相联系而成为NPP模型研究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CASA模型是一个充分考虑降雨、日照等条件和植被本身特征的光能利用率模型。

植被NPP的时空变化受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近年来对NPP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如赵俊芳等[5]利用FORCCHN优化模型模拟了我国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NPP;赵国帅等[6]等利用GLOPEM-CEVSA模型对东北地区植被NPP变化的时空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高清竹等[7]对1981~2004年的藏北地区NPP时空变化及制约因素做了系统分析;吴楠等[8]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NPP的年际变化规律。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放牧演替轨迹探析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放牧演替轨迹探析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放牧演替轨迹探析[摘要] 植被演替一直是生态学中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都曾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演替学说,如欧美生态学家早在上世纪初提出的顶级演替学说,包括单元、多元顶级演替学说和顶级—格局假说等,国内著名的生态学家如祝廷成、贾慎修、任继周、李博、刘钟龄等也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草地演替规律进行研究,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

笔者根据前人的成果,结合十几年对典型草原的调查研究资料,尝试提出典型草原放牧演替轨迹。

[关键词]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放牧演替轨迹锡林郭勒草原地处温性典型草原地带,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少有的优质天然放牧草地,建群种以旱生丛生禾草为主,并混生有一定数量的中旱生、旱生杂类草,也有少量旱生半灌木、小半灌木为建群种的草地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牲畜头数的增加,放牧强度的增大,使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据2007年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多点调查平均计算,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相比,草群平均高度由42厘米降低为22.5厘米,植被的平均覆盖度由37.5%降低为21.2%,生物量平均由1540公斤/公顷下降到610公斤/公顷。

特别在畜群频繁采食的地段,草原退化更为严重。

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是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的代表,据李博、刘钟龄等先生的研究表明,这里的原生植被类型是以禾本科针茅属植物、羊草及菊科杂类草为主的典型草原类,土壤为暗栗钙土、栗钙土和沙质栗钙土。

为了更详细地研究放牧利用对典型草原退化演替的影响,刘钟龄先生于2005年在白音锡勒牧场桃林塔拉分场,设置了400亩典型草原放牧样地,该样地草地类型为克氏针茅+羊草草地,混生有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类型为栗钙土。

笔者及研究团队以此样地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放牧利用对典型草原退化演替的影响,并尝试找出典型草原退化演替轨迹。

实验样地用围栏划分出6个面积相等的放牧小区,设置不同的放牧强度(不放牧1个小区、轻度利用1个小区、中度利用2个小区、重度利用1个小区、极度利用1个小区),定期(每轮牧周期一次)观测每个小区内的植被状况,尤其是对建群种和优势种植物的生物量、草群高度、盖度、密度以及优良牧草出现的频度的观测,得出植物组成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不同的放牧强度对植被及土壤的影响,结合锡林郭勒典型草原路线调查(锡林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结果,找到典型草原放牧退化演替规律,并尝试提出典型草原放牧退化演替的轨迹。

《不同放牧强度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群落及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范文

《不同放牧强度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群落及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范文

《不同放牧强度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群落及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篇一一、引言草甸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其中,锡林郭勒草甸草原是我国北方草原区的重要区域,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放牧成为影响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

放牧强度的不同对草甸草原群落结构及植物功能性状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以锡林郭勒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其群落结构及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锡林郭勒盟的某一片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该区域具有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且放牧活动频繁。

2. 研究方法(1)放牧强度设置根据当地放牧习惯和实际情况,设置轻、中、重三种放牧强度。

轻度放牧指放牧密度较低,牲畜数量较少;中度放牧指放牧密度适中,牲畜数量适中;重度放牧指放牧密度较高,牲畜数量较多。

(2)样地设置与调查在研究区域内设置不同放牧强度的样地,每个样地内进行群落结构调查和植物功能性状测定。

群落结构调查包括物种组成、盖度、高度等指标;植物功能性状测定包括生物量、叶片厚度、营养含量等指标。

三、不同放牧强度对群落结构的影响1. 物种组成轻度放牧条件下,物种丰富度较高,群落结构较为复杂;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2. 盖度和高度轻度放牧条件下,植被盖度和高度较高;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盖度和高度逐渐降低。

这主要是由于重度放牧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四、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1. 生物量中度放牧条件下,植物生物量较高;轻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条件下,植物生物量较低。

这可能是由于中度放牧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而过度放牧和不足的放牧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2. 叶片厚度和营养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叶片厚度逐渐降低,营养含量也呈现下降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牲畜的采食和践踏对植物造成了损伤,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叶片厚度和营养含量下降。

锡林郭勒盟宏观生态环境变化分析及生态恢复

锡林郭勒盟宏观生态环境变化分析及生态恢复

锡林郭勒盟宏观生态环境变化分析及生态恢复摘要:锡林郭勒盟位于我国北方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退化严重。

主要是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草畜矛盾加剧,过度放牧,草地开垦等造成的。

针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退化情况,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政策和生态工程来恢复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关键词: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变化;政策调控;生态建设0引言锡林郭勒盟位于我国的北部边陲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北纬41°35′~46°46′,东经111°9′~119°58′,总面积20.3万km2,位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生态平衡功能脆弱,农牧业生产不稳定,又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因此,锡林郭勒盟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对北京及华北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全球变化响应的敏感带,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不合理的利用和管理,以及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这一地区的草地退化,生产力下降,土地盐碱化,土地沙化严重,鼠虫灾害频发,沙尘暴肆虐,生态系统功能失调,已对北方地区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构成严重威胁。

1生态现状与变化态势锡林郭勒盟地区土地覆被/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典型草原、农牧交错带以及农耕区为主;东北部为乌珠穆沁盆地,河网密布,水源丰富;西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由一系列垄岗沙带组成,多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锡林郭勒盟地区生态环境退化明显,使得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敏感,抗干扰能力降低,具体主要表现在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恶劣天气增加等方面。

1.1草地退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锡林郭勒草原植被的整体退化趋势一直在延续,21世纪初,相当于草原化荒漠状况的稀覆盖植被区的面积比20世纪80~90年代扩展了4~5倍,到2007年,退化、沙化草场面积达到可利用面积的64%。

锡林郭勒盟牧草地流转现状调查与分析

锡林郭勒盟牧草地流转现状调查与分析

/RESOURCES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牧民市民化加速,牧草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日益频繁,牧民流转草地的意愿与意识不断加强。

实践证明,牧草地流转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牧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畜牧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牧业增效、牧民增收。

但由于目前牧草地流转相关法规、政策不健全,流转渠道不通畅,流转价格缺乏较科学的参照标准,导致目前牧草地流转年限短、规模小、价格随意、区域差异大,草地资源粗放经营等不合理利用等问题日益突出。

内蒙古自治区广袤的草地作为我国北方的生态屏障,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经济与社会价值,如何通过完善牧草地流转机制来实现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是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典型区。

本文以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通过大范围的实地入户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整理和分析,发现目前草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希望为锡林郭勒盟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牧草地流转机制的完善提供参考,实现草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2.研究区概况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介于东经111°59′至120°01′,北纬42°32′至46°41′之间。

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96公里;西与乌兰察布市交界;南与河北省毗邻;东与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相连。

东西长700多公里,南北宽500多公里,总面积20.00×104km 2。

锡林郭勒盟辖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共2市1县9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和我国北方重点草原旅游区。

锡林郭勒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点为春季多风干旱,夏季温凉,秋季凉爽,霜雪早,冬季寒冷漫长。

年均降水量140mm~400mm,自东向西递减,西部不足200mm,东部大兴安岭西麓以及南部连接阴山余脉地区,接近4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0%以下。

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区情问题删嫩黧趱滋篮d盈翻睑毯飘!Q瓢。

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现状及成因分析锡林郭勒草原地处祖国北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优质天然草场面积18万平方公里,是距离北京最近的草原,南端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仅180公里,是京津及整个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发展畜牧业和牧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多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锡林郭勒草原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对我国北方的生态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一、镭林郭勒草原退化现状20世纪50椎60黝,锡林郭勒草原曾以植物繁茂、物种丰富、水分充裕、草场肥美和沙地固定程度高而著称于世。

但进入70年代以来,锡林郭勒草原就开始不断退化、沙化,到80年代这种现象变得日趋严重。

据相关资料统计,1984年退化草原面积占草地面积的48.6%,到目前为止,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面积已达到草地总面积的75.14%,其中退化面积占草地面积57.93%,沙化面积占草地面积13.22%。

盐演化面积占草地面积399%。

草原退化沙化的日趋严重,对畜牧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后果。

一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据有关部门测定,20世纪60年代锡林郭勒草原20亩能养1个羊单位,现在40—60亩才能养1个羊单位,草原载畜能力明显下降。

二是给野生动物生存带来危机。

20世纪60、70年代,草原上到处可见成群结队的黄羊等野生动物,而目前除了边疆偏僻地区外,张慧芳已经很少见到了。

三是草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雪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鼠、虫害加剧。

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使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西部草原几乎全部荒漠化,并于浑善达克沙地连为—体,成为京津地区扬沙和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直接危及华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二、锡林郭勒草原退化成因分析锡林郭勒草原退化沙化地不断加剧,究其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据笔者的实地调研发现,造成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连年干旱给草原带来致命打击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锡林郭勒盟干旱缺水问题日益严重。

锡林河流域草原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趋势原因和结局pdf

锡林河流域草原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趋势原因和结局pdf

锡林河流域草原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趋势、原因和结局熊小刚,韩兴国,白永飞,潘庆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摘要: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说明了锡林河流域草原中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趋势,认为在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甚至荒漠化(沙化)发生的情况下,小叶锦鸡儿分布的增加首先与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生活史特征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放牧引起的系统物理环境的改变有关,最终可能形成以小叶锦鸡儿为优势种的灌丛化牧场或沙丘灌丛地。

关键词:小叶锦鸡儿分布;草原退化;荒漠化;生物-生态学特性;生活史特征;放牧;灌丛化牧场;沙丘灌丛地中图分类号:S 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5759(2003)0320057206Ξ 在过去大约50~300年间,世界上许多草原和稀树干草原中木本植物的多度(abundance )都明显增加[1~6]。

在我国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锡林河流域,是否也存在木本植物例如小叶锦鸡儿(Ca rag ana m icrop hy lla )分布的增加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草原中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草原植被变化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呢?近20年来,锡林河流域草原中小叶锦鸡儿分布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这是在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甚至荒漠化(沙化)的背景下发生的现象[7~9]。

小叶锦鸡儿分布的增加首先与它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生活史特征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放牧引起的系统物理环境的改变、火烧抑制的去除有关,而以小叶锦鸡儿为优势种的灌丛化牧场或沙丘灌丛地的形成是这种变化的最终结局。

1 锡林河流域草原中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趋势小叶锦鸡儿是草原旱生灌木,它极其广泛地散生于典型草原群落中[10]。

在对锡林河流域草原植被的研究中,李博和赵献英等[11~13]较早注意到家畜放牧和草原中小叶锦鸡儿出现的关系,并且提及其分布生境的土壤特点。

在羊草草原中,小叶锦鸡儿在栗钙土和沙性栗钙土上广泛分布,灌丛多呈斑块状出现在丘陵坡地和放牧过度地段,尤其在居民点附近出现密集,而在偏湿的生境如黑钙土中出现较少[11]。

典型草原牧区道路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典型草原牧区道路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增长主要体现在三级公路的增长上;(2)从 2009—2017 年间一级路与二级路、二级路与三级路的重心距离均
呈缩小现象,说明下级道路的扩张以在上级道路附近为主;(3)研究区新增道路及人口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
并且相对集中,居民点的增加与扩张,对道路的位置和数量变化也有较大关系;(4)研究区草原道路的时空变
阿巴嘎旗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是我国 典型的草原牧区旗,是欧亚草原区蒙古高原地带性典型 草原的组成部分,半个世纪前曾被公认为当时世界上少 有的保持典型草原原生植被最完好的草原地带之一。然 而 ,近 年 来 阿 巴 嘎 旗 草 原 出 现 了 较 为 明 显 的 退 化 现 象 。 [7-9] 2017年6月,研究团队在阿巴嘎旗那仁宝拉格苏 木野外调研时发现在草原上除主干道外,很多地方都看 到大量的小路、便道存在,而且四通八达,少的有2~3车 道并行,多的6~7车道并行,甚至超过20条车道并行,宽 度 窄 的 3~5m,宽 的 能 达 到 40~50m,很 少 有 1 条 行 车 道 的。车辆随意行驶、变道,在广大牧区形成众多自然路, 甚至引起草地资源荒漠化,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82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0,26(09)
典型草原牧区道路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张 阳 赛西雅拉图* 其力木格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以阿巴嘎旗那仁宝拉格苏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遥感图像解译等方法,研究典型草
原牧区道路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9—2017 年,研究区内一、二级公路的变化趋势不显著,道路的
Zhang Yang et al. (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tific,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uhehot 010022, China) Abstract: Narenbaolage Sumu in Abaga Flag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typi⁃ cal grassland pastoral roads through the ways of consulting relevant notification materials and interprets remote sens⁃ ing images. The conclusions showed that(: 1)From 2009 to 2017,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grade roads in the study area was not significant, and the growth of roads wa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growth of third grade roads; (2)From 2009 to 2017, the first and second grade roads, and the second and third grade roads, the distance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grade roads was decreasing, indicating that the expansion of the lower roads was mainly near the superior roads;(3)The newly added roads and population in the study area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east, and wer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the increase and expansion of residential areas, the location and quantity of roads were also greatly related;(4)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ssland road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close⁃ ly related to natural factors such as altitude and slope, as well as human factors such as production and life of herd⁃ ers, among which human factors play a major role. Key words: Pastoral Roads; Spatiotemporal Changes; Typital Grassland

不同放牧条件下镶黄旗典型草原植物群落调查

不同放牧条件下镶黄旗典型草原植物群落调查

不同放牧条件下镶黄旗典型草原植物群落调查华耀;红雨【摘要】为研究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典型草原在不同干扰条件下植被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通过围封和自由放牧5个样地的测定,对不同放牧条件下草地群落数量特征以及生物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围封和自由放牧区典型草原的优势植物多为多年生植物,围封区仅有两种一年生优势植物.但围封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优势度高于自由放牧区;(2)围封区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均高于自由放牧区;放牧1号区上述指标高于放牧2号区;(3)围封和自由放牧区典型草原物种丰富度差异显著,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放牧改变了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的组成,植被盖度和生产力显著降低.【期刊名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年(卷),期】2019(048)003【总页数】5页(P268-272)【关键词】镶黄旗典型草原;放牧条件;地上生物量;生物多样性【作者】华耀;红雨【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5草原生态系统被普遍认为是承担人类活动影响最严重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1-2],其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不仅取决于气候及土壤等因素,而且受到人类因生产与生活对其利用和管理方式变化的影响[3].同时,海拔高度的变化也是导致群落多样性在空间上变化的主要因素[4].许多学者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关于不同放牧条件对草原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及生产力、群落结构中植物功能类型的影响[5-9].研究不同放牧条件下草原植物特征变化,并探讨减缓草原退化进程的措施.镶黄旗牧区为典型草原,由于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开发,于上世纪末变成京津风沙源.近些年,通过实施封育禁牧、轮牧政策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使该地区草原植被大幅度增加,遏制了草原沙漠化进程,生态环境初步恢复[10].然而,镶黄旗典型草原的植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及生物量等特征对不同放牧条件下的响应状况研究甚少.为深入认识不同放牧条件对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及其结构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探讨减缓草原退化进程的措施,合理地制定放牧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研究地点设在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北偏东,距市区6 km,地处113.37°~114.75°E和41.93°~42.07°N之间,海拔1 324~1 342 m,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属于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260~300 mm,多集中在6-8月,但牧草生长关键期5-7月降水量为130~150 mm,对牧草生长不利.年平均气温2~3 ℃.典型草原区主要植物种有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羊草(Leymus chinensis)、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等.土壤主体为暗栗钙土类,其次是风沙土.1.2 研究方法1.2.1 样地调查方法 2018年8月在镶黄旗县城以北约6 km的雅力盖嘎查西雅力盖浩特选取不同放牧条件下的典型草原作为实验样地,其放牧条件分别为围栏封育草原区和自由放牧区.封育条件下,选取3个10 m×10 m的样地; 自由放牧条件下,选取2个10 m×10 m的样地,分别作为3和2个重复.在每个样地内,采取“五点法”设置5个1 m×1 m的样方,调查并测定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等群落特征.测量样方内所有物种高度并估测盖度,用收割法获取样方内各种植物的鲜重,置于烘箱内65 ℃下烘干至恒重,测定其干重,得到地上生物量.1.2.2 物种多样性的分析物种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并以物种丰富度指数(C)、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来衡量群落的物种多样性[11].1.2.3 数据处理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放牧条件下植被特征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进行多重比较.2 结果与分析表1 各样地植物种数统计Tab.1 Statistics on a number of plant species in different sample plots管理方式藜科禾本科菊科豆科围栏封育141231自由放牧57232.1 不同放牧条件下群落物种组成及分布特征一般来说,在较为广阔的地形范围内,群落的植物组成和外观特征在土壤、地形、气候、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12].由表1可知,在围封区,藜科、禾本科植物占所有植物种数的68%,在自由放牧区,这两科植物的比重下降了37%,菊科和豆科植物在自由放牧区的分布极少,豆科植物在2号自由放牧区没有发现.调查结果表明(表2),5个样地共11科,30种植物.其中藜科植物有7种,占植物总种数的23%,菊科植物有6种,禾本科植物5种,豆科3种,百合科和蒺藜科各2种,大戟科、旋花科、唇形科、苋科、牻牛儿苗科各1种.由此可知,镶黄旗典型草原区域植被以藜科、菊科、禾本科为主,其种数占到植物总种数的60%,在典型草原地区占优势地位.两种放牧条件下总物种数相差不大,分别为围封24种、自由放牧20种.从物种的重要值来看,围封条件下的优势物种为羊草、克氏针茅、木地肤、猪毛菜及狗尾草,其重要值之和占总重要值的58.95%; 自由放牧条件下的优势物种为克氏针茅、冷蒿、野韭及羊草,其重要值之和占总重要值的58.78%.从物种的生活型来看,围封条件下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灌木的重要值总和分别为40.02%、46.63%、13.35%; 自由放牧条件下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灌木的重要值总和分别为22.27%、74.99%、2.75%.这表明,围封和放牧条件下,多年生植物为主要优势种,且放牧条件下多年生植物所占比重最高,围封条件下,一年生植物所占比重高于放牧条件.表2 样地植物种类组成Tab.2 Composition of plant species in sample plots 科属植物名拉丁学名重要值/%围封区1围封区2围封区3放牧区1放牧区2藜科藜属小藜 Chenopodium serotinum2.302.8410.53藜科藜属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3.29藜科木地肤属木地肤Kochiaprostrata46.6137.436.667.863.28藜科猪毛菜属猪毛菜Salsolacollina25.5414.5744.386.9628.75藜科碱蓬属碱蓬 Suaedaglauca53.0614.056.25藜科合头草属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2.84藜科雾冰藜属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24.30菊科蒿属蒙古蒿 Artemisia mongolica菊科蒿属冷蒿 Artemisia frigida53.4213.21菊科蒿属猪毛蒿 Artemisia scoparia菊科蒿属大籽蒿 Artemisia sieversiana13.626.00续表2 样地植物种类组成Continued Tab.2 Composition of plant species in sample plots科属植物名拉丁学名重要值/%围封区1围封区2围封区3放牧区1放牧区2菊科狗娃花属阿尔泰狗娃花 Heteropappus altaicus13.31菊科风毛菊属草地风毛菊Saussurea amara8.256.31禾本科针茅属克氏针茅 Stipa krylovii Roshev84.9211.723.3965.33105.70禾本科赖草属羊草 Leymuschinensis6.28105.9157.5435.77禾本科画眉草属小画眉草 Eragrostisminor20.3711.8214.0610.4225.30禾本科狗尾草属狗尾草 Setariaviridis14.1261.277.07禾本科虎尾草属虎尾草 Chloris virgata2.308.41豆科苜蓿属花苜蓿 Medicago ruthenica6.1720.86豆科黄耆属糙叶黄耆 Astragalus scaberrimus4.88豆科锦鸡儿属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3.93百合科葱属野韭 Allium ramosum10.527.525.4317.1431.96百合科葱属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12.035.353.3010.49蒺藜科蒺藜属蒺藜 Tribulus terrestris3.555.568.81蒺藜科骆驼蓬属骆驼蓬 Peganumharmala39.4426.093.12大戟科大戟属地锦 Euphorbiahumifusa3.148.4613.0715.93旋花科旋花属银灰旋花 Convolvulus ammannii5.4626.70唇形科糙苏属串铃草 Phlomis mongolica12.45苋科苋属凹头苋 Amaranthus lividus3.366.21牻牛儿苗科牻牛儿苗属牻牛儿苗 Erodium stephanianum3.142.2 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的盖度、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不同放牧条件下,盖度、地上生物量差异均极显著(图1、图2,P<0.01),物种丰富度差异显著(图1,0.01<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均不显著(图1,P>0.05).围封条件下,植被盖度明显高于自由放牧; 地上生物量表现出围封区>放牧1号区>放牧2号区.随着坡位的变化,由坡底至坡顶,草原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盖度、生物量逐渐降低.结果表明,禁牧封育对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程度.这是由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羊主要采食羊草、知母、糙隐子草等,牛采食克氏针茅比例较高.随着放牧强度的増加绵羊采食克氏针茅的比例增加,而采食羊草的比例降低[13].牛羊喜食的克氏针茅和羊草均为研究区样地优势植物,而研究区样地伴生种和偶见种多为牛羊不喜食的植物.图1 不同放牧条件下草原植物群落盖度及物种多样性(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性显著,P<0.05)Fig.1 Changes of coverage and species diversity among different grazing conditions图2 不同放牧条件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性显著,P<0.05)Fig.2 Changes of above ground biomass among different grazing conditions3 讨论许多研究均表明,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极大,其中放牧对草原植被特征的影响最为显著.放牧区坡位不同,影响也各不相同.植物群落调查结果表明,围封、放牧条件下,多年生植物为主要优势种,但自由放牧2号区一年生植物所占比重高于围封和放牧1号区; 围封条件下,多年生植物所占比重高于自由放牧.放牧影响草原植被的生活型组成和群落结构,这与许志信[8]、王玉辉[14]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地形对位于低山丘陵间平坦地带的草原群落影响较大,由于地形对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导致位于坡底的围封区更容易存储降水、风速较小、土壤湿度较大等,这些原因使得群落多样性有所上升[15-16],生物量较高,而位于坡顶的自由放牧1号区群落多样性普遍下降,这与尚占环等[17]的研究认为地形因子中的坡度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子的结果一致.可见,放牧对草原植被特征影响极大,主要体现在改变植物群落组成、降低生产力、减少地上生物量.草原群落植物多样性对维持草原生产力和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及其可持续发展有重大作用[18].随着放牧条件的改变,镶黄旗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的多年生植物比例明显下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均不显著,物种丰富度指数差异显著.说明自由放牧区物种多样性明显降低,而物种聚集程度无显著变化,个体数量不均匀发展程度较弱.这是由于自由放牧区的一年生植物所占比重高于围封条件下,在纬度、降雨、温度趋于相同的客观环境下,对降水利用率高的特性使一年生植物快速完成生活史,而多年生植物生长较为缓慢[19-20],因此自由放牧区的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优势度及均匀度指数对放牧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尽管放牧强度的增加急剧地降低了生物量,但其物种上述指数变化不大.这说明放牧草原上种源依旧存在,当放牧压力降低或消除,且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宜时,草原的生产力仍能迅速提高.4 结论围封和自由放牧条件下,镶黄旗典型草原的优势植物多为多年生植物,少有一年生植物.自由放牧条件下一年生植物优势度高于围封,围封条件下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的优势度高于自由放牧.放牧条件下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均低于围封条件下; 典型草原物种丰富度对自由放牧影响的抵抗力较弱.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白永飞,李凌浩,黄建辉,等. 内蒙古高原针茅草原植物多样性与植物功能群组成对群落初级生产力稳定性的影响(英文) [J]. 植物学报,2001,43(3):1-2.[2] 高浩,潘学标,符瑜.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中部草原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J]. 中国农业气象,2009,30(3):1-2.[3] 赵哈林,大黑俊哉,李玉霖,等. 科尔沁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的放牧退化及其自然恢复过程 [J]. 中国沙漠,2009,29(2):1-2.[4] 红雨,邹林林,朱清芳. 珍稀濒危植物蒙古扁桃群落结构特征 [J]. 生态学杂志,2010,29(10):1-2.[5] 黄伟华. 不同放牧制度对科尔沁沙地植物群落特征影响的研究 [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2007:10-18.[6] 吕朋,左小安,张婧,等. 放牧强度对科尔沁沙地沙质草地植被的影响 [J]. 中国沙漠,2016,36(1):1-2.[7] 魏乐,宋乃平,方楷. 放牧对荒漠草原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4):2-3.[8] 许志信,李永强,额尔德尼,等. 草原弃耕地植物群落特征和植被演替情况的调查研究 [J]. 内蒙古草业,2002,14(3):2-4.[9] 朱昊,柯梅,李学森,等. 放牧对蒿类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草原与草坪,2017,37(4):1-2.[10] 田新程. 守住绿色,建设希望的草原—访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林业局局长都日斯 [J]. 中国林业,2008,17(10):1-2.[11] 刘晓红,李校,彭志杰. 生物多样性计算方法的探讨 [J]. 河北林果研究,2008,23(2):2-3.[12] 易思荣. 重庆市维管束植物区系研究 [D]. 重庆: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2008,35-40.[13] 林斐. 典型草原不同放牧强度及放牧方式下牛羊食性选择研究 [D].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2017,4-5.[14] 王玉辉,周广胜. 内蒙古羊草草原植物群落地上初级生产力时间动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J]. 生态学报,2004,24(6):3-5.[15] 张巧凤,刘桂香,于红博,等. 锡林郭勒草原主要植被群落变化 [J]. 草业科学2015,32(9):8-9.[16] 张巧凤. 锡林郭勒草原干旱灾害监测与风险评估研究 [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2016:79-83.[17] 尚占环,姚爱兴,龙瑞军,等. 山地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动态关系研究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2):1-5.[18] 李玉洁,宋晓龙,于雯超,等. 休牧对草原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 [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30(4):1-3.[19] 梁存柱,刘钟龄,朱宗元,等. 阿拉善荒漠区一年生植物层片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6):6-7.[20] 贺金生,陈伟烈. 陆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特征 [J]. 生态学报,1997,17(1):4-5.。

运用状态与过渡模式讨论锡林河 流域典型草原的灌丛化

运用状态与过渡模式讨论锡林河 流域典型草原的灌丛化

运用状态与过渡模式讨论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的灌丛化 熊小刚1,2,韩兴国13(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摘要:运用状态与过渡模式的观点,从植被组成的变化探讨锡林河流域灌丛化草原形成的阈值;从土壤斑块性尺度增强进一步说明草原灌丛化的阈值一旦跨越,这种转变将是难以逆转的,最终会形成以小叶锦鸡儿灌丛斑块占优势的灌丛化草原。

草原灌丛化作为草原放牧演替动态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退化生态系统的自我重建过程,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放牧演替模式是草原灌丛化研究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草原灌丛化;阈值;状态与过渡模式中图分类号:S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5759(2006)022******* 典型草原是温带内陆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它可以较好地反映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特征与面貌。

锡林河流域地带性植被的主体为典型草原,其中广泛分布着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 hy ll a )灌丛[1,2]。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drylands )草原的灌丛化(t hicketization ),已经成为全球范围普遍发生的现象[3,4],我国内蒙古典型草原分布区锡林河流域,草原利用主要方式是家畜放牧,放牧是典型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驱动力。

过度放牧已经导致以小叶锦鸡儿灌丛斑块占据优势的灌丛化草原普遍分布,并成为该地典型草原退化的景观特征[2,5,6]。

基于平衡生态学理论的Clement s -Dysterhuis 的经典演替观是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动态研究的理论基础[7~10],但草原灌丛化现象难以在这一框架下给予解释。

因此,将草原灌丛化置于典型草原放牧演替的整个过程中,运用基于非平衡生态学理论的状态与过渡模式的观点,建立适于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放牧演替模式,将有助于对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灌丛化研究。

1 状态与过渡模式下的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灌丛化基于平衡理论的Clement s -Dysterhuis 演替观认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牧场存在一个单一稳定状态(顶级),受到干扰后,植被将返回一种可预测的稳定状态(或顶极)。

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区植被光谱特征研究

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区植被光谱特征研究

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区植被光谱特征研究
邹文涛;张韬;郝飞;孟庆伟
【期刊名称】《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8(29)1
【摘要】根据所测定的各种地面植被的大量光谱数据,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典型草原区各种植被的光谱特性及其变化规律。

同时,利用导数和归一化的方法对植被光谱反射曲线进行了处理,消除了因背景、光照等因素的不同而造成的同一植被类型在不同测定条件下带来的光谱曲线上的差异。

不过应当注意到:无论是哪种处理方法,其处理结果所得到的光谱值已经不是真正的光谱反射率值了。

所以在应用时,对应的图像数据也应做相应的变换处理。

【总页数】4页(P61-64)
【关键词】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植被光谱测定;光谱数据处理
【作者】邹文涛;张韬;郝飞;孟庆伟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
【相关文献】
1.基于地面成像光谱数据特征的湿地典型植被类型识别研究——以东洞庭湖核心区湿地为例 [J], 凌成星;刘华;鞠洪波;张怀清;孙华;由佳;李伟娜
2.典型草原植被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以锡林郭勒盟为例 [J], 张连义;张静祥;赛
音吉亚;包红霞;镡建国;郭志忠
3.封育对典型草原植被结构及光谱特征的影响 [J], 王英舜;师桂花;侯琼;国振杰;何旭升
4.荒漠草原近地面反射光谱特征研究Ⅱ.戈壁针茅荒漠草原产草量与植被指数相关性的时空动态研究 [J], 王艳荣;雍伟义;苏德毕力格
5.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植被动态与植被恢复——以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区为例 [J], 张连义;刘爱军;邢旗;刘德福;高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放牧演替轨迹探析
[摘要] 植被演替一直是生态学中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都曾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演替学说,如欧美生态学家早在上世纪初提出的顶级演替学说,包括单元、多元顶级演替学说和顶级—格局假说等,国内著名的生态学家如祝廷成、贾慎修、任继周、李博、刘钟龄等也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草地演替规律进行研究,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

笔者根据前人的成果,结合十几年对典型草原的调查研究资料,尝试提出典型草原放牧演替轨迹。

[关键词]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放牧演替轨迹
锡林郭勒草原地处温性典型草原地带,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少有的优质天然放牧草地,建群种以旱生丛生禾草为主,并混生有一定数量的中旱生、旱生杂类草,也有少量旱生半灌木、小半灌木为建群种的草地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牲畜头数的增加,放牧强度的增大,使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据2007年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多点调查平均计算,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相比,草群平均高度由42厘米降低为22.5厘米,植被的平均覆盖度由37.5%降低为21.2%,生物量平均由1540公斤/公顷下降到610公斤/公顷。

特别在畜群频繁采食的地段,草原退化更为严重。

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是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的代表,据李博、刘钟龄等先生的研究表明,这里的原生植被类型是以禾本科针茅属植物、羊草及菊科杂类草为主的典型草原类,土壤为暗栗钙土、栗钙土和沙质栗钙土。

为了更详细地研究放牧利用对典型草原退化演替的影响,刘钟龄先生于2005年在白音锡勒牧场桃林塔拉分场,设置了400亩典型草原放牧样地,该样地草地类型为克氏针茅+羊草草地,混生有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类型为栗钙土。

笔者及研究团队以此样地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放牧利用对典型草原退化演替的影响,并尝试找出典型草原退化演替轨迹。

实验样地用围栏划分出6个面积相等的放牧小区,设置不同的放牧强度(不放牧1个小区、轻度利用1个小区、中度利用2个小区、重度利用1个小区、极度利用1个小区),定期(每轮牧周期一次)观测每个小区内的植被状况,尤其是对建群种和优势种植物的生物量、草群高度、盖度、密度以及优良牧草出现的频度的观测,得出植物组成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不同的放牧强度对植被及土壤的影响,结合锡林郭勒典型草原路线调查(锡林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结果,找到典型草原放牧退化演替规律,并尝试提出典型草原放牧退化演替的轨迹。

通过对2005年—2011年的放牧样地植物生物量的调查数据分析,得出不同利用程度下,群落内植物的变化规律。

(见表1)
在群落放牧退化演替过程中,群落植物组成发生明显变化,羊草、克氏针茅、冰草、扁蓿豆、葱属植物和一些中生杂类草数量减少,并逐渐从建群种和优势种
地位退出,属于减少者;克氏针茅、冰草、隐子草等旱生禾草在放牧演替过程中,开始和中期数量有所增加,但随放牧强度的进一步加大,也呈现下降趋势,直至退出优势种行列;冷蒿、星毛委陵菜、阿尔泰狗哇花、阿氏旋花虽在原有群落中就有分布,但只处于伴生种地位,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加,它们逐渐成为群落中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属于增加者。

而另一些植物,如锦鸡儿、一年生藜科杂草等,或是依托其强大的根系和固沙能力,或是与当年降雨的多少密切相关,总之它们在放牧演替中变化不明显,或者说放牧压力对其影响不大,属于恒有种。

结合前人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退化演替的调查成果,根据笔者团队在放牧样地的实验结果及锡林郭勒典型草原路线调查的结果,得出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放牧退化演替轨迹。

(见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放牧压力的加大,典型草原放牧退化演替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根茎禾草—丛生禾草—轴根小半灌木—小半灌木+一年生草本—次生裸地。

随着群落演替的发展,土壤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其理化性质逐渐变差,肥力下降,沙化加剧。

因此,典型草原放牧退化演替具有趋同性——向沙化方向发展。

科学而又准确地找到不同草地类型放牧退化演替轨迹,是为建立典型草原放牧利用预警机制做准备,有了明确的放牧退化轨迹,结合放牧实验,就可以确定合理的放牧强度,使草地既能发挥其最大效益,又不会向退化方向演替,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牧民为致富而要求增加牲畜头数的心愿,从而达到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博主编,杨持、林鹏副主编.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刘钟龄.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状况和生态环境评价.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向基金项目“北方草原生态系统野外观测基础数据库和共享”.2002.
[3]卫智军、双全.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现状及治理对策浅议.内蒙古草业.2001.
[4]王炜,刘钟龄,郝敦元等.内蒙古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退化草原的基本特征与恢复演替的动力.植物生态学报.1996.20(5):449-459.
[5]许鹏.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6]王堃.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4.
[7]王立新.刘钟龄.刘华民.王炜.梁存柱.乔江.中越信和.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
系统健康评价.生态学报.2008.2:544—550.
邮编:026000
萨如拉:(1969—),高级讲师,1991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现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任教。

青格勒:(1959—),实验师,1982年毕业于锡林浩特牧业学校草原专业,现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任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