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第四次修订越剧演员常见姓名别称对照表

合集下载

“越剧”名称?三遍才定型(越剧知识整理7)

“越剧”名称?三遍才定型(越剧知识整理7)

“越剧”名称三遍才定型(越剧知识整理7)“越剧”这个名称,是十六年一变,变了三遍才定型的。

1906年诞生时叫“小歌班”,或叫“的笃戏”,1922年改名“绍兴文戏”,1938年前后定名“越剧”。

而其名称的变化,恰恰又是越剧发展史上三个时期的分界线。

越剧这个名字,是从“绍兴大班”移植过来的,因为早在二三十年代,绍兴大班又名越剧。

关于这个名字的易位,还有“老大哥的地位被小弟弟抢去,又被小妹妹占了”的戏谑之说。

由于当时各地说法不一,资料来源不同,致使人们对越剧名称的缘由和定名时间众说纷纭,至今仍各执一端。

于是,澄清越剧名称的演变和形成过程,便成了研究越剧史中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一、小歌班和的笃班1906年清明节,由“落地唱书”艺人组班,在嵊县甘霖镇的东王村登上了戏台,一个新的剧种就此出世。

参加演出的艺人们给它取了个“小歌文书班”的名字,人们嫌繁,简称“小歌班”。

“落地唱书”是嵊县民间流传的一种说唱曲艺,它是在“唱小歌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唱小歌起源于剡北乡马塘村,起初是一种简单的[四工合调],后来,贫苦的农民为弥补生计,便两人一班外出沿门卖唱,挨家挨户地唱上三五分钟,以换取铜钿和年糕、粽子等。

马塘人把这种卖唱乞讨称为“唱小歌“,外地人则叫他们为”唱小歌佬“。

当小歌发展为曲艺形式(走台书“)的时候,杭嘉湖一带称为“嵊县文书”,但嵊县人照样称它为小歌,著书者则给它取了一个“落地唱书”的名字,以区别于沿门卖唱。

由小歌而产生嵊县文书,继而又发展成戏曲形式,这是源和流的关系。

因此,越剧诞生之处,艺人们叫它“小歌文书班”,又简称“小歌班”,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小歌是从嵊县民间小调演化而来的,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曲调,歌味颇浓,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从这个意义上说,小歌班这个名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这一新兴剧种的音乐内涵。

所以,嵊县人对小歌班这个名字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即使越剧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他们依旧亲昵地说“看小歌班去”,好象母亲叫惯了儿子的乳名。

越剧十姐妹是哪十个人?越剧十姐妹的简介

越剧十姐妹是哪十个人?越剧十姐妹的简介

越剧十姐妹是哪十个人?越剧十姐妹的简介本文导读:袁雪芬(1922.3.26~2011.2.19),女,浙江绍兴人,中国越剧泰斗,越剧袁派创始人,工正旦。

袁雪芬1933年开始学艺,先后在杭州、上海等地演出。

袁雪芬认真唱戏,洁身自励,持斋茹素。

2011年2月19日下午2点,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

尹桂芳,女,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原名尹喜花,浙江新昌人,1919年12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西门外小龙潭村(今属七星街道下坎村)。

越剧小生流派--尹派艺术创始人,被称为"越剧皇帝","越剧十姐妹"之一。

10岁入越剧之乡的嵊县学艺,后改入醒狮剧社、大华舞台跟班。

出科后在宁波、绍兴、杭州等地演出。

1946年在上海创建芳华越剧团,1959年随越剧团迁往福建。

历任上海、福建芳华越剧团团长,上海老闸区第一届政协副主席,黄浦区第一届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福建分会副主席。

曾在《红楼梦》、《西厢记》、《沙漠王子》、《盘妻索妻》、《屈原》、《梁山伯与祝英台》、《江姐》等剧目中成功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筱丹桂(1920-1947) ,越剧名演员。

姓钱,名春韵、春凤,嵊县长乐人。

被誉为"越剧皇后",是女伶中最早冠以"皇后"之人。

曾有"三花"(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不如"一娟"(姚水娟),"一娟"不如"一桂"(筱丹桂)的说法。

范瑞娟(1924年1月6日-2017年2月17日),女,别名范竹山,1924年1月6日出生,浙江新昌县黄泽镇(今属嵊州)人,越剧范派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代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

1935年4月18日入龙凤舞台科班学戏,由黄炳文师傅启蒙,工小生。

1938年春节前,随姚水娟、邢竹琴等所在的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

百年越剧人物

百年越剧人物

百年越剧人物高炳火高炳火(1879~1956)男,演员。

越剧创始人之一。

浙江嵊县甘霖塘下村人,早年拜倪生标为师学唱“落地唱书”,是嵊县和杭嘉湖地区小有名气的唱书艺人。

代表作有《赖婚记》、《双金花》等。

他唱书语汇丰富,生活气息极浓,质朴健康,诙谐有趣。

1906年初春,到临安、於潜等地唱书,被听众赞为“活灵活现,像演戏一样”。

为此,在听众要求下,于1906年清明节前,与钱景松、李茂正、李世泉等人在於潜县(现为临安於潜镇)乐平乡外伍村武状元程秀锋家的程家厅堂前厅,用稻桶搭成的草台上试验演出了《十件头》、《倪凤煽茶》和《赖婚记》。

在《赖婚记》一剧中高炳火扮演主角花旦孙姑妹。

这是南派艺人将曲艺改戏曲的首次试演。

虽然这次演出很不像样,却是越剧诞生前的一次试演。

1906年清明节——三月初三,艺人们又在嵊县东王村再次演出《双金花》,高炳火扮演主角花旦蔡金莲,第二天再演《赖婚记》。

在演出过程中,遭到团练头子阻挠,高炳火和艺人兄弟在乡亲们支持下,经与反动团练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获得胜利。

此后,正式组戏班演出于江夏、里坞等乡村,越剧就此诞生,高炳火也成为了越剧创始人之一。

1907年,他们又进嵊县城内药王庙开戏馆,从此越剧走向商业化。

高炳火为越剧的诞生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李世泉、李茂正李世泉(生卒年月不详) 李茂正(1891—1944)。

两人是胞兄弟,浙江嵊县甘霖东王村人。

皆为男班演员。

兄弟俩早年拜倪生标为师,唱“落地唱书”,演唱于嵊县、余杭、桐庐、富阳、临安等地。

兄世泉唱上档,李茂正击鼓打板接腔。

擅唱之书目有《双金花》、《赖婚记》、《卖青炭》、《十件头》、《双珠凤》等。

他俩配合默契,“一来一往,跳进跳出”,表演活泼幽默,富有情趣,使观众捧腹大笑。

情节悲哀时,又说得催人泪下,观众赞称“活灵活现”,誉扬“下三府”。

1906年初春,兄弟俩与高炳火等到於潜县(今临安市於潜镇)唱书,由于书唱得好,听众要他们上台试试做戏。

于是,他们召集在邻村唱书的钱景松、袁福生等于清明节前在外伍村程家厅堂首次试演,在《十件头》中,李世泉饰男主角小丑小轻浮;在《倪凤煽茶》中李世泉饰小生文必正、李茂正饰彩旦倪卖婆。

越剧名家名段

越剧名家名段

越剧名家名段越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以其精湛的演技、独特的唱腔和富有表现力的舞蹈而闻名于世。

在越剧的演艺历史中,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名家和经典的名段,它们不仅丰富了越剧的艺术内涵,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几位越剧名家以及他们演绎的经典名段。

一、袁雪芬《红楼梦之秦可卿葬花》袁雪芬被誉为越剧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她的演艺生涯跨越了几十年。

在她演艺生涯的巅峰时期,她出演了许多经典的越剧名段,其中最著名的是《红楼梦之秦可卿葬花》。

这个名段讲述了贾宝玉与秦可卿在庙会上相遇的故事。

袁雪芬以其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深情的唱腔,将秦可卿的哀愁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令观众为之动容。

二、程砚秋《西施秘史之相国寺》程砚秋是越剧表演艺术家中的一位翘楚,他以其丰富的表演经验和精湛的唱功而备受赞誉。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西施秘史之相国寺》。

这个名段描绘了西施初出娘家与相国寺僧人相遇的情节。

程砚秋在这个名段中以他独特的嗓音和高度还原的表演,将西施的美丽与纯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领略到了这个传世美女的魅力。

三、武雪芹《红玉钗》武雪芹是一位备受推崇的越剧名家,她在越剧领域的贡献不可磨灭。

她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是《红玉钗》。

这个名段以贾迎春病重为主题,表现了贾迎春的深情与无奈。

武雪芹通过精巧的身段和细腻的表情,将贾迎春的情感演绎得深入人心,成为了越剧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范瑞娟《荣府会》范瑞娟是一位著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她的演技一直备受赞誉。

她演绎的《荣府会》被誉为越剧中的经典之作。

这个名段描述了宝玉春园与黛玉爱情的曲折发展。

范瑞娟以其高亢激昂的嗓音和出类拔萃的舞技,将黛玉的复杂情感和矛盾心理演绎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岳云英《何文秀起义》岳云英是一位杰出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她的表演风格独特且富有个人特色。

她演绎的《何文秀起义》是越剧中的经典之作。

这个名段描述了何文秀策划起义,并率领壮士们奋勇搏斗的故事。

越剧小生和花旦

越剧小生和花旦

越剧的发展史
(一)1950年4月12日成立了上海第一个国家剧团——华东越 剧实验剧团。1955年3月24日上海越剧院正式成立。此外,一批集 体所有制的剧团如“芳华”、“云华”、“合作”、“少壮”等 也很活跃,在出人出戏方面取得不少成果。 (二) 50~60年代前期是越剧的黄金时期,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 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 梦》、《祥林嫂》等,在国内外都获得巨大声誉 ,随着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的发展,越剧开始从上海走向全国。至60年代初,越剧已流布 到二十多个省市,影响日益扩大。 (三)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越剧受到严重的摧残。一 批著名演员、创作人员和管理干部,受到迫害,越剧被迫停演。 (四) 十年动乱结束后,越剧得到复兴。1977年、1978年和1981 年,上海越剧院相继创作演出了男女合演的《忠魂曲》、《三月春 潮》、《鲁迅在广州》,塑造了现代史上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 历史伟人的形象。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解体的区级越剧团,也 部分得到重建,恢复了艺术活动。
钱惠丽 女,一级演员。浙江诸暨人,1963年4月出生。 1979年高中毕业后考入浙江诸暨越剧团,工小生。开 蒙戏《红楼梦》,因其扮相英俊,桑音亮丽,脱颖而 出,以“哭灵”一折参加绍兴地区青年演员会演,获 优秀演出奖,接着参加浙江省青年演员会演,获学员 表演优秀奖。1988年,正式进入上海越剧院,成为红 楼剧团的领衔演员 钱丽亚 女,二级演员。 浙江海宁人,1962年7 月出生。1979年高中 毕业后考入上海越剧 院为学员,1980年至 1982年被送入上海市 戏曲学校越剧班学习, 工小生,学唱徐派。 1983年起任上海越剧 院演员。她擅长唱功, 嗓音明亮甜润,现任 红楼剧团领唱。
韩婷婷
张 伟 忠

越剧的别称是什么

越剧的别称是什么

越剧的别称是什么
越剧别称绍兴戏。

因古代越国所在地而得名,在当地的民间歌曲发展而形成的,后来被统称为越剧。

主要流行于江、浙、上海一带,在海外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随着文化品类的丰富和观众欣赏口味的多样化发展,越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除了这些地方大剧种外,还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地方剧种,比如北方评剧、华阴老腔、川剧、吕剧、晋剧、粤剧等等,都值得我们欣赏与研究。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也留下了的丰厚文化遗产,随着时代进步与发展,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消亡或失传的危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越剧中的行话与专称

越剧中的行话与专称

越剧中的行话与专称
引导语:每一种戏剧都有属于自己的专用行话称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越剧中的行话与专称,欢迎参考阅读!
四柱头
一副戏班或一个剧团内,小生、花旦、老生、小丑四个行当的头肩演员,被称为四柱头,相当于一座戏台的四根台柱子,说明她(他)们对戏班演出营业的重要性。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四柱头成了越剧戏班演员组合的基本体制,这是对初期越剧两小(小旦、小丑)、三小(小旦、小生、小丑)体制的继承和发展。

六柱头
戏班内小生、花旦、老生、小丑、老旦、大面(大花脸)六个行当的头肩演员,被称为六柱头。

初期越剧不重视老旦和大面,有老旦大花脸,吃饭拿铜钱的说法。

自1930 年创办的高升舞台科班开始,六个行当才各有冒尖人才出现。

以30 年代中期起,一些阵容齐全的大戏班(剧团),乃有六柱头的演员组合体制。

这是四柱头体制的发展。

肩与牌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越剧戏班、剧团对演员分工与地位之称谓。

肩用于内部分工,牌用于对外宣传。

肩原指肩挑份量之轻重,借以表示演员所能胜任之角色份量。

某一行当中,能任最重要角色者为头肩,次之为二肩,余类推。

越剧戏班中,小生、花旦演员最多,故而有六肩小生、七肩旦之类。

派场师傅或导演分配角色,即以肩为根据,某角色由头肩担任,某角色由四肩担任,只须按例指派,不称名道姓。

小生、花旦中,三肩一般较难胜任,也较有希望冒尖,因为若头肩因故不能演出,二肩戏份较重无法更换,往往才由三肩顶替头肩出演。

牌指对外挂牌宣传的名位,不分行当,只取全班(团)中最有号召力的三个演员。

越剧唱腔资料

越剧唱腔资料

越剧唱腔越剧的音韵有阳长韵、铜钟韵、番兰韵、腰晓韵、临青韵、来采韵等。

“闪电红星”支兰芳的唱腔:四工腔新颖别致,清新,有“支腔兰调”之称。

她的老搭档马樟花:嗓音清润,吐字清晰。

徐玉兰:高亢华丽。

唱腔的转折、起伏、休止、延长。

王文娟是“王派唱腔”创始人,其演唱风格清丽柔美,韵味醇厚,于平和中见华彩。

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她曾遇到的问题:男女唱腔不同调,我平时习惯唱升F调,同调的话男演员唱不上去,改唱F调对我又太低,最后还是决定我唱F调。

曲调问题没有解决,失败也是意料中的事情,后来经过音乐工作者和演员多次研究和试唱,最终采用了尺调同调异腔的方法。

技巧和唱腔一样,都应该是服务于人物,以传达人物当时的心情为目的。

戏没有情,不动人;戏没有理,不服人;戏没有技,不惊人,戏要从难处做。

艺术必须来自于生活真实,但不能照搬生活真实。

王文娟:唱腔设计是戏曲创作中的重要一环,过去主要是由演员个人完成的,演员根据自己的想法演唱,琴师跟着拉,经过几次摸索,唱法比较成熟之后,再由作曲记谱固定下来。

应该说,这种做法还留有不少“路头戏”的痕迹。

后来,越剧院先对部分重点剧目“定腔定谱”,其余剧目仍沿用过去的方法,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越剧院的演出剧目全面实行“定腔定谱”,首先由作曲勾勒出整个戏音乐、角色唱腔的框架,比如这段唱腔建议用“尺调慢板”,这段用“弦下调”,并且设计全剧的伴奏、幕后合唱等。

演员在作曲草拟的音乐框架中,自己思考并设计人物唱腔,然后在琴师的伴奏下试唱,在试唱中,作曲会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比如“这里最好用个高音,强调一下”,“这里是不是加一个装饰性的小腔?”琴师也一起参与意见,通过反复试唱比较,大家决定最好的一个版本,由作曲记谱固定下来。

《红楼梦》也是在这样的唱腔设计程序下完成的,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程序,通过作曲、演员和琴师共同合作,既体现了演员的个性风格以及对剧情角色的理解,也吸收了作曲等音乐素养较高的专业人员的意见。

越剧

越剧
徐派:由徐玉兰创立。工小生。她吸收了绍剧粗犷悲壮的特点,京剧刚健、坚实的技巧,又融合了越剧早期小生唱腔中朴实、淳厚的因素,形成了自己华彩俊逸,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情炽热,曲调大起大落,跌宕明显的特点。流派传人:金美芳、刘觉、汪秀月、钱惠丽、邵雁、陈娜君、郑国凤、张小君、周伟君、刘志霞、杨婷娜。
编辑本段
服装特点
概述
越剧交响版《红楼梦》何英饰贾元春
越剧在小歌班初期,戏中角色的穿戴大多数借用生活中的衣衫、长袍、褂,扮官宦的也有用庙里的神像蟒袍。后来向绍兴大班行头主租用戏装,放在篾篓里,挑着走村跑镇,这是越剧最早出现的衣箱形式。租赁行头多以袄、衫、蟒、靠、箭衣为主,行头样式,基本上是绍剧、京剧传统样式。
陈派:由陈佩卿创立。工小生。唱腔旋律一般多在中低音进行,又具往高音冲击的力度,在作曲家卢炳容的协助配合下,形成流派。代表剧目:《张羽煮海》、《孔雀东南飞》等。流派传人:钟宝珍。
毛派:由毛佩卿创立。工小生。做工潇洒,吐字清晰,唱腔富有韵味,有意识地将绍剧的唱腔融入越剧唱腔中,使观众感到耳目一新。代表剧目:《李闯王》、《祥林嫂》、《闯宫》等。
竺派:由竺水招创立。主工小生。其表演细腻妩媚,清新脱俗,唱腔甜润而柔糯,尤为突出的是她的戏路宽广,花旦、青衣、小旦、小生(主)、老生乃至老旦等行当都能应付自如,加上扮相俊美,遂被观众喻为“越剧西施”。 代表剧目有:《柳毅传书》、《三看御妹》、《莫愁女》等。流派传人:夏雯君、竺小招、孙婷涯、孙静、殷瑞芬。
金派:由金采风创立。工花旦。金采风师承袁雪芬,并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各家精华,高雅得体。她擅演大家闺秀,唱腔婉转回荡,吐字清晰,运气自然、富于韵味。流派传人:谢群英、黄美菊、裘锦媛、樊婷婷等。
张派:由张云霞创立。工花旦。其唱腔的主要特点是:曲调细腻婉转,深情意浓;音色柔和甜润,韵味足。流派传人:薛桂珍、袁小云、杨学梅、何赛飞等。

各时期越剧剧团简介

各时期越剧剧团简介

各时期越剧剧团简介概述来源/www/yueju/100039615.html 1、戏班、剧团早期越剧小歌班的演出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往往以领衔演员姓名称呼班名。

自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领衔的小歌班进入上海新化园演出后在报纸广告中也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还以领衔演员姓名称呼班名如称卫梅朵、马阿顺为首的戏班为“梅朵阿顺班”。

1921年9月16日以后在报纸广告中才有“绍兴文戏”、“越剧”的剧种名称戏班则有“堂”、“社”、“班”之称。

如标大世界王永春为首的戏班为“鸿福堂绍兴文戏”标屠杏花、施银花为首的戏班为“女子的笃班”标小世界金雪芳领衔的戏班为“越剧”标先施乐园卫梅朵为首的戏班为“永乐社”标先施乐园演出的绍兴文戏为“吉庆班”。

在浙江各地常以科班名称演出。

20世纪30年代初女子绍兴文戏崛起纷纷到甬、绍、杭、沪演出。

至30年代后期越剧戏班包括科班多以舞台为名也有以剧社、剧团标称。

如筱丹桂、贾灵凤、张湘卿为台柱的高升舞台徐玉兰、汪笑真主演的东安剧社姚水娟、魏素云、商芳臣领衔的水云剧团。

40年代以后越剧戏班除个别的以“越艺社”如东山越艺社、天鹅越艺社命名外大都以“剧团”定名如玉兰剧团、芳华剧团等。

越剧戏班在解放前都属私营性质有老板班主负责经营。

戏班成员少则20人左右最多40人左右。

在20、30年代绍兴文戏时期戏班除演员外尚有派场师傅又称“说戏师傅”、值台师傅检场、大衣师傅戏装管理、后场头乐队等人员。

30年代女班兴起后大多戏班增设三担师傅总务、财务、杂务人员。

40年代新越剧时期戏班剧团除前述人员外增设剧务部增加了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设计、舞台监督兼剧务、票务宣传等人员。

而舞台装置人员包括舞台装置及灯光操作虽固定在剧场内但既不是剧团成员也不属剧场职工。

此时期由著名演员为台柱的大型剧团拥有30人左右一般中小型剧团则是20人左右。

新中国成立初期最早成为国营剧团的有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后改建为上海越剧院、浙江省文工团越剧队后改建为浙江省越剧实验剧团浙江越剧团后分为浙江越剧一、二团。

越剧发音对照表

越剧发音对照表

越剧发音对照表越剧发音的大前提:越剧发音是没有翘舌音的,都是平舌音,越剧发音也不分前后鼻音O下列是与普通话的比较:韵母部a: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ai:在越剧中一般发ei音,如来、在、开等;ao:与普通话一样;an:在越剧中一般发Uan音,如看、瞒、感等,但发音不能发太死,如“看”字虽然发kuan音,但不能发成“宽”音;ang: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

o: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ong: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ou:这里发明个音标oei,ei不发音,只表示。

的发音趋势,具体发什么音我想越迷们都很清楚,如周、头、谋等。

e:举几个例子,“饿”在越剧中发[巾。

音,可以用NGo表示,此处区别于“我”的发音,“我”字在越剧中也发口。

音,但与“饿”字发音不同,可以用ngo表示,越迷们对于NG和ng的区别肯定心里有数吧;ei: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en和eng: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但越剧不分前后鼻音。

i: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ia: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iao: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iong: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in和ing: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但越剧不分前后鼻音;iu:在越剧中一般法V音,如“求”字在越剧中可以发成类似普通话的“局”音,此外还有休、就、舅等。

U:大部分与普通话一样;ua: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uai: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uan: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uang: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Uo:特例较多,不一一举例;ui: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un: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

v: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vn: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

ve:特例较多,不一一举例。

声母部b:基本上发本音。

P:有时候发本音,经常发b音,如跑、陪、旁等。

m:有时候发本音In音,有时候发英语音标[M]音,如莫、没、骂等。

f:有时候发本音,有时候发英语音标[V]音,如逢、防、佛等。

d:基本上发本音。

t:有时候发本音,经常发d音,如堂、提、团等。

n:基本上发本音。

1:基本上发本音。

(6)越剧的行话与专称(越剧知识整理37)

(6)越剧的行话与专称(越剧知识整理37)

(6)越剧的行话与专称(越剧知识整理37)1、四柱头:一副戏班或一个剧团内,小生、花旦、老生、小丑四个行当的头肩演员,被称为"四柱头",相当于一座戏台的四根台柱子,说明她(他)们对戏班演出营业的重要性。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柱头"成了越剧戏班演员组合的基本体制,这是对初期越剧"两小"(小旦、小丑)、"三小"(小旦、小生、小丑)体制的继承和发展。

2、六柱头:戏班内小生、花旦、老生、小丑、老旦、大面(大花脸)六个行当的头肩演员,被称为"六柱头"。

初期越剧不重视老旦和大面,有"老旦大花脸,吃饭拿铜钱"的说法。

自1930年创办的高升舞台科班开始,六个行当才各有冒尖人才出现。

以30年代中期起,一些阵容齐全的大戏班(剧团),乃有"六柱头"的演员组合体制。

这是"四柱头"体制的发展。

3、肩与牌:20世纪三四十年代,越剧戏班、剧团对演员分工与地位之称谓。

"肩"用于内部分工,"牌"用于对外宣传。

"肩"原指肩挑份量之轻重,借以表示演员所能胜任之角色份量。

某一行当中,能任最重要角色者为"头肩",次之为"二肩",余类推。

越剧戏班中小生、花旦演员最多,故而有"六肩小生"、"七肩旦"之类。

派场师傅或导演分配角色即以"肩"为根据,某角色由"头肩"担任,某角色由"四肩"担任,只须按例指派,不称名道姓。

小生、花旦中,"三肩"一般较难胜任,也较有希望冒尖,因为若"头肩"因故不能演出,"二肩"戏份较重无法更换,往往才由"三肩"顶替"头肩"出演。

越剧名家 金陵荟萃

越剧名家 金陵荟萃

剧名萦素弛 献上了一曲 金玉良绿 获得了观
众 的辨 评 , 演喧 会 避行 了两 个弓 小 时才 在观 众暴
嬖上舞台 . 观众们的心格9 兴啬 因为大家知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维普资讯
一 ● 一, ● 翌 r ● L ●● ● ●

2 0 耸 1 月 1 悦 . 龙 姑蹋 上的 鬲乐 0& 2 7 南 电 砚台 门 曲车 水 马龙 门J 大虹 地 氆两 边 攫 亍里 湔 了鲜 艳自 大花 篮
他的到来薏味着必定足有一大批越剧名家来到
了现 场 。皋然 , 大 憋 的 “9 j升访 谈 l 了那 I { 出
些艺高望正、 年逾八旬的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
全香 王文 娟 、 毒 芳 、 采风 、 宝董 萼 邃 一上 毕 金 周
片在冤丽的灯光下更加罐耀生辉. 一派毒气洋洋 e 亮相 . 然署 名越 剧表 演 艺术 家袁 雪芬 没 有来 虽
电 视集 团主 、
萍、 朱蔺、 华痞以&崭嚣头角日优秀嚣年演员季
旭 舟 李艳 等纷 纷在 演 唱会 上展 示 丁自 己的 精湛 技 艺 通道 而采 的潞 犬 刹皿 - 尼越 月 团长 、 拣 悃 越
团承 办 、 宝丽靠 团 协办 的纪 念遣 刷 百年 壁陡 棍 红 南京 布 越剧 团建 团 5 周 年的 “ 06中圉 越剧 名 O 20 家 名段 南 京馥 唱 采 拉开 了 帷幂 . 南京 市 妥置 传 部 长叶 皓致 嚣词 随 看中 史电 视 台主持 人 白耐 升
的讯 阉 景象 。那 演徭 犬厅 里更 是人 头 济济 、 宾 蠹
到现 场 . 谨来 了热 情 洋溢 的贺 信 。那些 风 华正 也
满座. 嘣硎 “ 南葛 粉盟 们的身影你韵可以在这 茂 、活 跃础

乐清越剧团演员介绍表

乐清越剧团演员介绍表

乐清越剧团演员介绍表
【实用版】
目录
1.乐清越剧团简介
2.乐清越剧团的演员阵容
3.乐清越剧团的代表作品
4.乐清越剧团获得的荣誉与成就
5.乐清越剧团的未来发展
正文
乐清越剧团,成立于五十年代初,位于风景秀丽的浙江温州雁荡山麓。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已成为浙江省一级戏剧团体,深受戏剧界和广大观众的喜爱。

多次被省文化厅、人事厅评为先进集体。

乐清越剧团的演员阵容强大,拥有许多优秀的演员。

其中,国家三级演员蔡晓芳,工花旦,1993 年进入乐清越剧团。

她曾先后在《望子成龙》中扮演柳氏、《孟丽君》中扮演苏映雪、《双玉蝉》中扮演三婶、《花中君子》中扮演一寸金、《狸猫换太子》中扮演李妃、《汉文皇后》中扮演窦姬、《一夜新娘》中扮演鲁太太等角色。

她的精湛演技曾获得温州市第九届戏剧节表演二等奖。

乐清越剧团以其朴实的艺术风格、严谨的舞台作风和执着的探索精神,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代表作品。

如《王十朋》、《唐僧出世》、《章纶》等。

这些作品深受观众喜爱,为剧团带来了良好的口碑。

乐清越剧团在多年的发展中,获得了众多荣誉与成就。

不仅在省内外享有盛誉,还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

然而,剧团并未止步于此,他们始终在不断探索,力求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艺术体验。

面对未来,乐清越剧团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努力创新,为越剧事业
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越剧四大名旦

越剧四大名旦

越剧四大名旦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越剧界的“三花一娟”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和姚水娟风靡一时,“三花一娟”都是女子越剧“四工腔”时期的代表人物,对越剧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她们并称为越剧的“四大名旦”。

解放以后,越剧旦角后起之秀袁雪芬、傅全香、王文娟和戚雅仙以其戏路开阔、表演细腻动人而脱颖而出,成为越剧界的第二代“四大名旦”。

袁派艺术是由袁雪芬创立。

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对越剧旦角唱腔的发展、提高和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袁派唱腔的风格是质朴平易,委婉细腻,深沉含蓄,韵味醇厚。

其主要传人有:朱东韵、方亚芬、华怡青、陶琪等。

傅派艺术是由傅全香创立。

其主要特点是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的魅力。

其主要传人有:胡佩娣、陈颖、何英、陈飞等。

戚派艺术是由戚雅仙创立。

“戚派”的特点是感情真挚浓厚、曲调朴实、花腔不多、轻柔委婉、幽怨跌宕、以情动人,但组织严密,节奏鲜明,音型简练并经变化反复出现,听来倍感亲切,朗朗上口,形成给人印象深刻的特征。

戚雅仙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在唱腔基础上不断加以发展变化,汲取众家之长,发展变化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戚派”,“戚派”擅演苦命、善良、温柔多情的女子,故而被称为越剧旦行中的“悲旦大王”。

戚雅仙主要弟子有:周雅琴、朱祝芬、傅幸文、金静等。

王派艺术是王文娟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

王文娟十三岁到上海从竺素娥学艺,初学小生,两年后改旦角,1948年入玉兰剧团与徐玉兰搭档,从此二人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

1955年随团入上海越剧院。

王文娟的唱腔,早年曾受支兰芳、小白玉梅、王杏花的影响,后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唱腔风格,被公认为“王派”。

王派唱腔很注重音调节奏与语势感情的结合。

如《追鱼》中的“一路之上观花灯”唱段,用“男调”,边歌边舞,描绘了大街小巷锣鼓喧天、夫妻在灯海中行进的喜悦之情,节奏明快,音调跳跃。

《春香传》的“爱歌”从[正调腔]的“散板”、“中板”转到[尺调腔]的“中板”,旋律舒展,唱句中多出用了拖腔,使相互爱慕的感情表达得更为浓郁;后面从“万寿钟”后面采用[清板],唱腔近似说白,“打一更当当叮,打二更叮叮咚”这样的唱句平易自然,妙趣横生。

越剧考级曲目

越剧考级曲目

越剧考级曲目
越剧考级曲目是越剧培训和考级的重要参考,其中包括了越剧的经典剧目和著名唱段。

在越剧考级中,根据不同级别的要求,考生需要选择并演唱一定数量的曲目。

一级考级曲目包括:《霸王别姬》中的“霸王卸甲”、《红楼梦》
中的“贾宝玉见林黛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二级考级曲目包括:《小施舍》中的“鸟语花香”、《西厢记》中
的“红楼梦”、《血手印》中的“玉露香”等。

三级考级曲目包括:《雷雨》中的“发小宝”、《梁祝》中的“醉
梦芝兰”、《杨门女将》中的“金钗谱”等。

四级考级曲目包括:《红楼梦》中的“雨松庵会宾”、《雷雨》中
的“帝女花”、《梁祝》中的“燕山亭”等。

五级考级曲目包括:《红楼梦》中的“胭脂扣”、《诗经》中的“十五娇”、《蝴蝶梦》中的“蝶恋花”等。

越剧考级曲目不仅包括经典唱段,还有一些传统曲目和现代新作。

通过学习和演唱这些曲目,考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越剧技艺和综合素质。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版第四次修订越剧演员常见姓名别称对照表第二版第四次修订
越剧演员常见姓名别称对照表
第二版
真实姓名
昵称/别称
分类
出处(仅供参考)
钱惠丽
公子,大院
角色类型,行政职务
贾宝玉
郑国凤
秀才
角色类型
安秀才,
单仰萍
美人
相貌气质
王志萍
蝴蝶,秀才娘子
角色转化,组合搭配
《蝴蝶梦》小寡妇
赵志刚
大叔,王子
相貌气质,角色转化
《沙漠王子》
孙智君
大婶
组合搭配
方亚芬
女王,狐狸,阿绥,嫂子
相貌气质,角色转化
赵盼儿;玉卿嫂,祥林嫂,文嫂
黄慧
老爹,三郎,官狼,大官人
角色类型,YY文,相貌气质
贾政等;周舍,王魁
张永梅
梅子,丫鬟
姓名变化,角色类型
紫鹃
章瑞虹
二爷
角色转化
《宝玉夜祭》
陈颖
大眼
相貌气质
陈慧迪
小狐狸
相貌气质,门派传承
李璐彦
书名号
相貌气质
裘丹莉
小妾,小妖精
角色转化,相貌气质
敫桂英
张宇峰
宇宙锋
姓名变化
王清
小白面包子,清哥儿相貌气质,姓名变化
沈倩
倩哥儿
姓名变化
吴群
吴老生
角色类型
徐标新
男旦
相貌气质
茅威涛
十八,大师,梅花大师YY文,人物荣誉
陈辉玲
贝贝
小名
颜恝
恝恝
姓名变化
何英
仙子
人物气质
洪瑛
洪班主
待考证
何赛飞
何仙姑
姓名变化
陶慧敏
小白菜
待考证
蔡浙飞
大茅,蔡大
门派传承,姓名变化
魏春芳
二茅,魏二
门派传承,姓名变化
李霄雯
三茅,小李公子
门派传承,姓名变化+相貌气质
夏艺奕
11
姓名变化
熊琦
熊宝宝,熊囡
姓名变化,相貌气质
王君安
安白马
相貌气质
李敏
姓李名团表字原配,主事的,当家的姓名变化,组合搭配,行政职务
王一敏
面瓜,胖哥
相貌气质
竺小招
老虎
出生年月
陶琪
三娘子
角色转化
《柳毅传书》龙女
吴凤花
花帅
相貌气质
陈飞
飞夫人
组合搭配
吴素英
素夫人,花家二房组合搭配
张琳
琳哥儿
姓名变化
陈晓红
小红
姓名变化
张小君
皇上,小探
待考证,待考证谢进联
阿联
姓名变化
杨魏文
阿文,宝贝老师
姓名变化,待考证
郑春芬
胖胖老师
相貌气质
徐晓飞
小老鼠,飞宝
相貌气质,姓名变化
孙琴
猴哥
待考证
请高人查缺补漏。

另附送若干常见缩略语:
梅陇镇上那一家:张永梅+章瑞虹
吉祥三宝:吴凤花+陈飞+吴素英
三驾马车:吴凤花+陈飞+吴素英
吕门五凤:孙智君,陈辉玲,吴素英,黄依群,张永梅尹门四骏(四杰):赵志刚,萧雅,茅威涛,王君安
王方配:王君安+方亚芬
黄方配:黄慧+方亚芬
钱单配:钱惠丽+单仰萍
郑王配:郑国凤+王志萍
红梅花:章瑞虹+张永梅
黄梅调:黄慧+张永梅
原配:李敏+王君安
感谢诸位网友的查缺补漏,不胜感激
转载自/31782672_d.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