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氯离子渗透性

合集下载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标准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标准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标准一、前言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往往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氯离子的渗透是导致混凝土损坏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建立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标准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定义和意义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是指混凝土在氯离子的侵蚀下能够保持其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能的能力。

氯离子的渗透会导致混凝土的开裂、脱落和钢筋锈蚀等问题,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因此,建立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三、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测试方法1. 氯离子渗透试验氯离子渗透试验是评价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主要测试方法。

其测试原理是将混凝土样品置于含氯离子溶液中,通过测量混凝土内部氯离子的渗透深度和浓度来评估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

氯离子渗透试验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包括电导法、化学分析法和荧光法等。

2. 氯离子离子迁移试验氯离子离子迁移试验是评价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另一种测试方法。

其测试原理是在混凝土样品中设置一个电场,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来评估混凝土内部氯离子的迁移性能。

氯离子离子迁移试验可以评估混凝土内部氯离子的扩散速率和浓度分布等参数,从而综合评估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

四、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标准1.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分类标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应根据氯离子的渗透深度和浓度等指标进行分类。

根据氯离子渗透深度,可以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分为I 级、II级和III级。

其中I级代表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最好,III级代表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最差。

2.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评价方法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应根据氯离子渗透深度、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和混凝土内部氯离子浓度等参数进行评价。

其中,氯离子渗透深度应以毫米为单位进行测量,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应以克/立方米为单位进行测量,混凝土内部氯离子浓度应以毫克/克为单位进行测量。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材料。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可能会遭受氯离子的侵蚀,导致其性能下降和结构损坏。

因此,研究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以及一些提升其抗氯离子渗透性的方法。

一、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原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取决于其基本组成成分和结构。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中的水泥基质和骨料之间形成的孔隙结构是氯离子渗透的主要通道。

因此,要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和水泥质量的比值。

较低的水灰比能够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从而降低氯离子的渗透速度。

2. 使用合适的水泥和骨料:选择高品质的水泥和骨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孔隙的存在,从而增加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

3. 添加掺合料:掺合料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一些替代性材料,如矿渣粉、粉煤灰等。

适量的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减少孔隙的存在,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

二、提升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方法除了上述原理中提到的因素,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1. 表面处理:使用抗渗透性的涂料、涂层或其他表面处理方法,可以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防护膜,减少氯离子的渗透。

2. 混凝土修复和加固:对已受损的混凝土结构进行修复,并针对易受氯离子侵蚀的部位进行加固,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抗氯离子渗透性。

3. 混凝土添加剂的应用:添加抗渗透剂、防水剂等特殊混凝土添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

三、总结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是保障建筑结构和基础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通过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选择合适的水泥和骨料,以及添加掺合料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

此外,表面处理、混凝土修复和加固,以及使用特殊的混凝土添加剂也是提升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有效手段。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标准实验方法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标准实验方法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标准实验方法1适用范围1.1本实验方法以电量指标来快速测定商品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

适用于检验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对商品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1.2本实验方法适用于直径为95±2mm,厚度为51±3mm的素商品混凝土试件或芯样。

1.3本实验方法不适用于掺亚硝酸钙的商品混凝土。

掺其它外加剂或表面处理过的商品混凝土,当有疑问时,应进行氯化物溶液的长期浸渍试验。

2实验基本原理2.1在直流电压作用下氯离子能通过商品混凝土试件向正极方向移动,以测量流过商品混凝土的电荷量反映渗透商品混凝土的氯离子量。

3试验设备及材料3.1试验装置(略)3.2仪器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1)直流稳压电源,可输出60V直流电压,精度±0.1V;(2)塑料或有机玻璃试验槽,其结构尺寸如图3.2所示(略);(3)铜网为20目;(4)数字式电流表,量程20A,精度±1.0%;(5)真空泵,真空度可达133Pa以下;(6)真空干燥器,内径≥250mm;3.3试验应采用下列材料:(1)分析纯试剂配制的3.0%氯化钠溶液;(2)用纯试剂配制的0.3mol氢氧化钠溶液;(3)硅橡胶或树脂密封材料。

4试验步骤4.1制作直径为95mm,厚度为51mm的商品混凝土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d 或90d,试验时以三块试件为一组。

4.2将试件暴露于空气中至表面干燥,以硅橡胶或树脂密封材料施涂于试件侧面,必要时填补涂层中的孔洞以保证试件侧面完全密封。

4.3测试前应进行真空饱水。

将试件放入1000ml烧杯中,然后一起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启动真空泵,数分钟内真空度达133Pa以下,保持真空3h后,维持这一真空度注入足够的蒸馏水,直至淹没试件,试件浸泡1h后恢复常压,再继续浸泡18±2h。

4.4从水中取出试件,抹去多余水份,将试件安装于试验槽内,用橡胶密封环或其他密封胶密封,并用螺杆将两试验槽和试件加紧,以确保不会渗漏,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在20~23℃的流动冷水槽中,其水面宜低于装置顶面5mm,试验应在20~25℃恒温室内进行。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检测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是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理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检测技术可以为混凝土设计、施工、养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技术规程旨在为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检测提供详细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

二、检测设备及试验材料1.设备(1)离子渗透仪(2)电子天平(3)真空泵(4)试验箱(5)数字电压表(6)恒温水槽2.试验材料(1)水泥(2)沙子(3)石子(4)混凝土添加剂(5)氯化钙(6)氯化钠(7)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试件三、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根据混凝土的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试件的强度和密实度。

2.混凝土试件的制备(1)按照混凝土配合比制备试件。

(2)试件应符合以下要求:a.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的正方体。

b.试件表面应平整,无裂缝,无明显的凸起或凹陷。

c.试件表面应清洁干燥,无灰尘,无杂质。

(3)试件制备后应在25℃±5℃的恒温水槽中养护28天,养护过程中应保持水槽中的水位稳定。

3.试件标识在试件上标明试件的编号、日期等信息。

四、试验操作流程1.试验前准备(1)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2)将试验箱放入恒温水槽中,使温度达到25℃±5℃。

(3)将试件取出,用干净的毛刷清洁试件表面,去除表面的杂质和灰尘。

(4)用数字电压表检测试件表面的电阻率,记录下来。

2.试验操作(1)将试件放入试验箱中,试件表面朝上,试件与试验箱的接触面应涂上硅脂,以防止水分渗透。

(2)将试验箱盖紧,打开真空泵,抽空试验箱。

(3)向试验箱中加入氯化钠和氯化钙水溶液,使其溶液深度为20mm。

(4)打开离子渗透仪,根据设备要求调整电源电压和电流,开始测试。

(5)测试时应保持试验室的温度和湿度稳定,避免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6)测试过程中应记录下氯离子渗透的电流值和时间,以便后期数据处理。

3.试验结束(1)测试结束后,将试验箱取出,用干燥的毛刷清洁试件表面,去除试验过程中残留的盐分。

D4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检测一般规定

D4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检测一般规定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检验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
质量检验标准名称及编号
序号
检验批部位
施工单位检验结果
监理单位检验结果
1
处于浪溅区和水位变动区的梁、板、沉箱、扶壁和挡浪墙等有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要求的构件应对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进行验证性检测。
2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验证性检测试件应在构件上钻芯制取。预制构件宜按同类构件且混凝土数量不大于2000m3抽检一次,每次抽检钻取芯样试件数量不宜少于3个;现浇构件的同类构件的芯样试件数量不宜少于3个。
说明:
施工单位检验结果
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
年月日年月日
监理单位检查结论
监理工程师:年月日
四达监表D.4
3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芯样试件的尺寸、加工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的有关规定。
4
当采用电通量法检测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的检测合格判定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5
芯样试件的电通量平均值应满足计值的115%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RCM法)试验方法研究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RCM法)试验方法研究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RCM法)试验方法研究摘要:通过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的方法(RCM法)对高钙粉煤灰和低钙粉煤灰在混凝土之中掺用的时候,抗氯离子扩散能力区别的研究。

通过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的方法(RCM法)对掺有一定硅灰和硅渣微粉以及粉煤灰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能力之间差异的研究。

本篇文章主要就是使用RCM法,研究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

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研究,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上给行业内人士带来一定的帮助或者是借鉴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RCM方法引言:在最近这一些年之中,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人们开始慢慢形成了一种共识: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跟其强度相比,耐久性显得更加重要一些。

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的因素有非常的多,并且作用的机理也是及其的复杂,但是混凝土大部分的耐久性都是和混凝土本身的传质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混凝土材料受到腐蚀的情况,一般就是在水里面或者就是离子侵入进去的条件之下导致的。

混凝土的渗透性跟其耐久性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可以这样说。

混凝土的抗渗性好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混凝土耐久性的好坏。

有关于混凝土抗渗性能的试验方法,经常看到的试验方法包括水渗透试验的方法、抗氯离子渗透试验的方法以及气体渗透性试验的方法等等。

气体渗透性试验的方法,是一种比较适用于在现场进行试验测试的方法,这一种方法在我们国家受到的应用是比较少的。

对于实验室来说,在试验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测试方法主要就是以水渗透试验的方法跟抗氯离子渗透实验的方法为主。

在这其中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包含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的方法(RCM法)和电通量法两种。

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的方法(RCM法)的原理也就是外部的电势沿着轴的方向通过试件,推动试件外部氯离子向内部迁移,持续一定的时间过后,把试件沿着轴的方向劈开,再用硝酸银溶液喷洒在刚才劈开后的断面上面。

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通过可以看见的白色氯化银沉淀,去对氯离子渗透的深度进行精确的测量工作。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标准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标准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其主要成分为水泥、砂、石等。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主要功能是承受和传递结构的荷载,因此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而氯离子渗透是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确定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标准对于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二、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氯离子是混凝土中最常见的有害离子之一,它可以进入混凝土内部并与水泥中的氢氧化钙反应,形成氯化钙,导致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下降,从而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因此,要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必须控制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是指混凝土对氯离子渗透的阻力能力,通常用氯离子扩散系数来衡量。

氯离子扩散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的距离,它与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孔隙度、孔径分布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孔隙度和孔径分布越小,氯离子扩散系数就越小,抗氯离子渗透性就越好。

三、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标准1.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是反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内外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标准不尽相同,但一般都要求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小于某个特定值。

例如,美国ACI 318-14标准规定,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应小于1.0x10^-12 m^2/s;欧洲标准EN 206-1则规定,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应小于1.0x10^-12 m^2/s。

2.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等级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等级是指混凝土对氯离子渗透的阻力等级,通常用P值来表示。

P值是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混凝土厚度的比值,它反映混凝土对氯离子渗透的抵抗能力。

一般来说,P值越大,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就越好。

国内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等级的标准是GB/T 50082-200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其中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P8、P10、P12、P15。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原理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原理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具有硬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但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遭受氯离子的侵蚀,导致混凝土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研究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原理,对于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混凝土的组成和结构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组成,其中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

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水泥与水反应生成硬化的胶凝体,使得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

混凝土的结构可以分为粗集料、细集料、水泥浆体和孔隙四个部分,其中粗集料和细集料是主要承受荷载的部分,水泥浆体则起到固定和胶结的作用,孔隙则是整个混凝土结构的缺陷部分。

三、氯离子的侵蚀机理氯离子的侵蚀是混凝土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侵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孔隙水中氯离子的渗透,即氯离子通过混凝土中的孔隙和毛细管进入混凝土内部;另一种是外部环境中氯离子的渗透,即氯离子通过混凝土表面的孔隙和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

氯离子进入混凝土内部后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氯离子会与水泥石中的钙离子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这样会导致水泥石的骨架结构被破坏。

其次,氯离子会与混凝土中的钢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氯化物和氢氧化铁等化合物,导致钢筋的腐蚀和破坏。

四、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原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 水泥石的强度和孔隙度水泥石的强度和孔隙度是影响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的重要因素。

水泥石的强度越高,孔隙度越低,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能力就越小。

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合设计中应尽量选择高强度的水泥,控制混凝土的孔隙度。

2. 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混凝土的密实程度也是影响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的重要因素。

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越高,孔隙度越小,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能力就越小。

因此,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

3. 混凝土的孔结构和孔径分布混凝土的孔结构和孔径分布也会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产生影响。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与应用技术探索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与应用技术探索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与应用技术探索摘要: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抗氯离子渗透性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抗氯离子渗透技术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最后,对未来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1. 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混凝土往往会受到环境中氯离子的侵蚀,导致混凝土的性能下降甚至失效。

因此,研究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2.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研究现状目前,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使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能。

改变水灰比、矿物掺合料的添加等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

(2) 添加防渗剂。

防渗剂是一种常用的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方法。

通过添加防渗剂,可以阻止氯离子的渗透进入混凝土内部,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3) 表面涂层处理。

在混凝土表面涂层一层抗渗剂,可以有效地防止氯离子渗透,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4) 渗透系数测试方法。

目前,研究者常用的混凝土抗渗透性测试方法主要有溶液浸渍法、渗透性试验、荷载试验等,这些方法能够判断混凝土的渗透性能,为实际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3. 抗氯离子渗透技术的应用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添加掺合料。

通过添加硅灰、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可以减少氯离子的渗透速率,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

(2) 使用防渗剂。

防渗剂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减少氯离子的渗透量。

(3) 表面涂层处理。

在混凝土结构表面涂层一层抗渗剂,可以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氯离子的渗透。

(4) 加强混凝土密实性。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可以有效减少氯离子的渗透,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检测规格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检测规格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检测规格一、背景介绍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但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如海洋、化工厂等,混凝土会受到氯离子的侵蚀,导致混凝土的性能下降,甚至失去使用价值。

因此,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进行检测至关重要。

二、检测目的本规格旨在规范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检测的过程和方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检测方法1. 氯离子渗透实验氯离子渗透实验是评定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的重要指标,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制备混凝土试件:按照相关标准制备混凝土试件。

(2)试件养护:试件养护时间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试件表面处理:试件表面应平整,无明显缺陷。

(4)试件浸泡:将试件浸泡在含有氯离子的溶液中。

(5)浸泡时间:浸泡时间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6)检测方法: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或电导法测定试件中氯离子的含量。

2. 电化学阻抗谱法电化学阻抗谱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能够评估混凝土的防护性能和氯离子渗透性,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制备混凝土试件:按照相关标准制备混凝土试件。

(2)试件养护:试件养护时间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试件表面处理:试件表面应平整,无明显缺陷。

(4)试件浸泡:将试件浸泡在含有氯离子的溶液中。

(5)浸泡时间:浸泡时间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6)检测方法: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测定混凝土试件的阻抗谱。

四、检测仪器1. 离子选择电极离子选择电极是一种专门用于检测离子浓度的电极,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特点,适用于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的检测。

2. 电导仪电导仪是一种用来测量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

3. 电化学阻抗谱仪电化学阻抗谱仪是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电化学特性的仪器,能够测定混凝土试件的阻抗谱,评估混凝土的防护性能和氯离子渗透性。

五、检测标准1. GB/T 50082-200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2. GB/T 50081-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 JGJ/T 70-2009《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六、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检测对象:包括被检测混凝土结构的名称、位置、使用年限等信息。

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混凝土是建筑领域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工程项目中。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中氯离子的存在,混凝土表面可能会受到氯离子的侵蚀,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持久性和耐久性受到影响。

为了提升混凝土深层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大量的研究工作被进行。

一、氯离子对混凝土的影响氯离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常见物质,尤其在海洋和冬季道路除雪时用盐的地区。

当混凝土处于氯离子的环境下,氯离子会渗透到混凝土内部,与水中钙离子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钙。

氯化钙是一种高度溶解于水的盐,当盐溶解在混凝土内时,会造成混凝土内部的pH值升高,从而使钢筋表面脱盐和腐蚀。

二、提高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方法为了增强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许多方法被提出并得到广泛研究。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方法:1. 添加防护剂: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防护剂,可以减少氯离子的渗透。

防护剂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发挥作用,一是减少混凝土孔隙的连通性,从而降低氯离子的渗透速率;二是与氯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产物,从而阻止氯离子的进一步渗透。

2. 降低水灰比:水灰比是混凝土中的水分与水泥质量之比,降低水灰比可以减少混凝土中孔隙的数量和连通性,从而减缓氯离子的渗透。

3. 使用高性能水泥:高性能水泥通常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和较低的渗透性,因此使用高性能水泥可以减少氯离子的渗透。

4. 加入活性粉料:活性粉料是一种细粉状材料,通常用作混凝土的掺合料。

研究表明,适量添加活性粉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三、实验研究方法和结果为了研究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一系列实验被进行。

实验中,选取具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试样,在实验室条件下暴露在含氯盐水中一定时间,测量混凝土试样中氯离子的含量变化,并评估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在添加了适量的防护剂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通过添加防护剂,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速率,延缓混凝土的腐蚀过程。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评定标准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评定标准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评定标准一、前言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氯离子的侵蚀,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甚至出现钢筋锈蚀。

因此,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进行评定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选择混凝土材料,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本标准旨在规范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评定的方法和要求。

二、术语和定义2.1 氯离子扩散系数指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的速率,单位为m²/s。

2.2 氯离子渗透深度指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到的深度,单位为mm。

2.3 氯离子含量指混凝土中氯离子的质量含量,单位为mg/kg。

2.4 氯离子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混凝土的氯离子质量,单位为mg/(m²·h)。

三、试验方法3.1 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验方法将混凝土样品制成直径100mm、厚度50mm的圆盘形试件,试件两侧涂上橡胶密封圈,然后将试件浸泡在3.5%NaCl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8天。

28天后,将试件取出,用电极将试件分为表面层和内部层,分别测定氯离子含量,然后根据Fick定律计算氯离子扩散系数。

3.2 氯离子渗透深度试验方法将混凝土样品制成直径100mm、厚度100mm的圆盘形试件,试件两侧涂上橡胶密封圈,然后将试件浸泡在3.5%NaCl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8天。

28天后,将试件取出,用电极将试件分为表面层和内部层,分别测定氯离子含量,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氯离子扩散的深度。

3.3 氯离子通量试验方法将混凝土样品制成直径100mm、厚度50mm的圆盘形试件,试件两侧涂上橡胶密封圈,在试件中心用氯离子注入器注入氯离子溶液,然后测定出注入后各个时间点的氯离子含量,根据时间和试件厚度计算出氯离子通量。

四、评定标准4.1 氯离子扩散系数评定标准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应该小于1×10-12m²/s。

4.2 氯离子渗透深度评定标准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深度应该小于20mm。

4.3 氯离子通量评定标准混凝土氯离子通量应该小于0.1mg/(m²·h)。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现状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现状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现状作者:徐亮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8期摘要:氯离子渗透是造成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论述ASTM C1202规定的氯离子渗透试验方法、NEL法和RCM法。

综述了硅灰、粉煤灰、矿渣和石粉等掺合料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关键字: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掺合料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前言混凝土抗渗性是指混凝土抵抗水、油等液体在压力作用下渗透性能。

美国的Mehta,英国的Neville以及我国著名混凝土专家吴中伟院士等都认为:大幅度提高混凝土抗渗性,是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

氯离子渗透性反映了混凝土的密实程度以及抵抗外部介质向混凝土内部侵入的能力,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2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现状2.1 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方法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方法总结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扩散法,一般用Fick第二定律来计算氯离子扩散系数;另一类是外加电场的加速扩散法,利用外加电场使混凝土中氯离子加速扩散,测出混凝土的导电能力,再将混凝土试样的导电能力作为评价渗透性的指标。

与需要时间较长的自然扩散法相比,加速扩散法快速、简便,大部分试验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目前应用最多的美国ASTM C1202和AASHTO T277两个标准所使用的直流电量法就属于这一类,其它的还有NEL法和RCM法等。

2.1.1 电量法按ASTM C1202标准,测试氯离子的渗透性,其基本原理如下:将饱水的直径为100mm、高为50mm圆柱体试样放在一个两端装有液体的容器中,一端装满3%的NaCl溶液,另一端装满0.3mol/LNaOH溶液,负极与NaCl溶液相连,正极与NaOH溶液相连。

施加60V直流电压,NaCl溶液中带负电的氯离子将从试样中向正极迁移,相应电位就会增大。

通过在一定时间(6h)测得通过试样的库仑电量值,可推算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率,电量值越大,渗透率越大。

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检测标准

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检测标准

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检测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材料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在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是造成混凝土耐久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长期使用寿命,对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氯离子渗透性检测方法1. 氯离子含量测定法氯离子含量测定法是通过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化学分析,得出其中氯离子的含量,从而判断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混凝土试件样品,制备样品溶液。

(2)利用离子色谱仪等仪器对样品溶液中的氯离子含量进行测定。

(3)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出混凝土试件的氯离子含量。

2. 电阻率法电阻率法是通过对混凝土试件进行电阻率测试,得出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情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制备混凝土试件,并在试件表面涂上导电涂料。

(2)将电极插入试件内部并连接电源,测量电阻率。

(3)在电极与试件表面之间施加电压,测量电流。

(4)根据测得的电阻率和电流,计算出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系数。

3. 滴水法滴水法是通过在混凝土试件表面滴水,并观察混凝土中是否有水渗漏,从而判断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制备混凝土试件,并在试件表面涂上防水涂料。

(2)在试件表面滴水,观察水滴是否渗透到混凝土内部。

(3)根据观察结果,判断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

三、氯离子渗透性检测标准1. 氯离子含量测定法检测标准(1)采用离子色谱仪等仪器进行氯离子含量测定。

(2)混凝土试件的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4%。

(3)检测结果应在检测报告中详细记录。

2. 电阻率法检测标准(1)采用专业电阻率测量仪进行测试。

(2)混凝土试件的氯离子渗透系数应小于1×10-12m2/s。

(3)检测结果应在检测报告中详细记录。

3. 滴水法检测标准(1)采用标准滴水设备进行测试。

(2)在试件表面滴水后,混凝土表面不应有水渗漏。

(3)检测结果应在检测报告中详细记录。

四、检测结果的判定1. 氯离子含量测定法(1)氯离子含量小于0.2%: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面对水的侵蚀和环境中的氯离子影响。

氯离子渗透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老化和损坏,进而降低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背景介绍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是评估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氯离子可以通过渗透在混凝土中形成氯离子离子束,进而引起混凝土钢筋锈蚀,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损坏。

因而,提升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是保障混凝土结构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二、影响因素1. 水泥品种和掺合料种类:水泥和掺合料的选择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有重要影响。

高性能水泥和活性矿物掺合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降低渗透性。

2. 胶凝材料的用量和配比:过量用水和胶凝材料的缺乏都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孔隙度增加,从而增加了氯离子渗透的可能性。

3.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压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可以有效减缓氯离子的渗透速度。

4. 温度和湿度:高温和潮湿环境有助于促进氯离子的渗透,加剧混凝土结构的老化。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混凝土的影响。

三、改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方法1. 选用高性能水泥和掺合料:高性能水泥和活性矿物掺合料能改善混凝土的致密性和抗渗性,降低氯离子的渗透速度。

2. 控制水灰比:减少过量用水,合理控制水灰比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降低渗透性。

3. 添加外加剂:使用减水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使得混凝土更加紧密,提高抗渗性。

4. 加强养护管理:合理的养护措施能促进混凝土的致密化和提高抗渗性能力,例如采用湿养护和密闭养护等方法。

5. 使用防水涂料或防渗剂:适当选择防水涂料或防渗剂进行表面处理,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

四、研究方法和措施1. 实验研究: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条件,选取合适的试验方法和设备,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进行实验研究。

可以从材料性能、抗渗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等方面考察混凝土的性能。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改进方法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改进方法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改进方法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广泛使用,但其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常常成为制约其使用寿命和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氯离子渗透会导致混凝土内部钢筋锈蚀,进而引发混凝土构件的开裂与破坏。

因此,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对保障工程结构的耐久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三种改进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

一、添加阻隔剂添加阻隔剂是改进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一种常用方法。

阻隔剂可以在混凝土内部形成致密的防护层,有效隔离氯离子的渗透。

市场上常见的阻隔剂有有机胶凝材料、聚合物阻隔剂和硅酸盐类阻隔剂等。

这些阻隔剂不仅可以提升混凝土的密实性,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二、提高材料质量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关键的环节是提高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选择合适的水泥、矿粉和矿渣等掺合料,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使用高性能的水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致密性。

同时,在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避免过度含水,以减少孔隙和渗透通道的形成。

三、使用合适的渗透剂渗透剂是一类能够使混凝土具有吸气,增透或减少混凝土内部毛细孔的物质。

通过使用渗透剂,可以改变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减少氯离子渗透的通道。

当前,常用的渗透剂有硅酸盐类渗透剂、环氧树脂渗透剂和聚合物渗透剂等。

这些渗透剂能够渗透到混凝土内部孔隙中,填充毛细孔隙,形成一定的防护层,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结论在改进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方法中,添加阻隔剂、提高材料质量和使用合适的渗透剂都具有一定的效果。

不同的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改进效果。

然而,对于具体工程项目,应根据现场环境、混凝土用途和经济可行性等因素进行选择。

此外,在使用改进方法时,还应注意并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性能。

综上所述,通过添加阻隔剂、提高材料质量和使用合适的渗透剂等改进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保障工程结构的耐久性。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检测规格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检测规格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检测规格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而氯离子渗透是混凝土长期使用后出现的一种病害,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因此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检测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检测的规格。

二、检测目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检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混凝土结构的抗渗能力,以便确定其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

三、检测方法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检测可以采用电渗透法、荧光检测法、放射性同位素法等多种方法进行。

1. 电渗透法电渗透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检测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混凝土试件,测量试件两侧的电压和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混凝土的电阻率。

通过电阻率的变化来评估混凝土的渗透性。

电渗透法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好。

但其缺点是需要特殊仪器设备,且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2. 荧光检测法荧光检测法是利用荧光染料的荧光特性,测量混凝土试件表面的荧光强度来评估混凝土的渗透性。

荧光染料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当氯离子渗透到混凝土内部时,荧光染料的荧光强度会发生变化。

荧光检测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无需特殊仪器设备、试件的损伤较小。

但其缺点是受环境温度、湿度等影响较大,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3. 放射性同位素法放射性同位素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能量,测量混凝土试件中同位素的强度,来评估混凝土的渗透性。

其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注入混凝土试件中,通过测量同位素的衰减速率,来评估混凝土的渗透性。

放射性同位素法的优点是检测灵敏度高、测量结果准确。

但其缺点是需要特殊仪器设备,且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检测标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检测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以下是常见的检测标准:1. ISO 14629-2003混凝土耐久性-氯离子渗透性测试方法2. GB 50082-2009 建筑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3. JGJ 102-2014 建筑结构混凝土工程验收规范五、检测流程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检测流程包括试件制备、试验条件确定、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步骤。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检测规格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检测规格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检测规格一、前言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是衡量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因此,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检测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检测的规格进行详细阐述。

二、检测对象本规格适用于各类混凝土结构,包括桥梁、隧道、地铁、地下室、水利工程、道路等工程中的混凝土构件。

三、检测原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检测是通过检测混凝土表面的氯离子渗透深度和浓度来判断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检测原理基于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规律,通过测量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深度和浓度来评价混凝土的耐久性。

四、检测仪器和设备1.氯离子扩散仪:用于测量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深度和浓度。

2.万用表:用于检测氯离子扩散仪的电子线路的电压和电流值。

3.电脑:用于存储和处理检测数据。

五、检测步骤1.制备样品:将混凝土表面完全清洁干净,并在表面涂上一层透明胶带,以保证检测时混凝土表面不受损伤。

2.安装检测仪器:将氯离子扩散仪安装在混凝土表面,保证仪器和混凝土表面紧密贴合。

3.检测:将氯离子扩散仪的电压和电流值调整到正常范围内,启动仪器进行检测,记录检测数据。

4.数据处理:将检测得到的数据导入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评价结果。

六、检测标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检测标准应符合GB/T50082-200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中有关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规定。

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应制定不同的检测标准。

七、检测报告1.检测报告应包括检测日期、检测地点、检测人员、检测仪器等基本信息。

2.检测报告应包括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评价结果。

3.检测报告应具有可靠性和可读性,并且应保存至少5年。

八、检测人员要求1.检测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氯离子扩散仪的使用方法和检测原理。

2.检测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试,保持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3.检测人员应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抗氯离子渗透设计值

抗氯离子渗透设计值

抗氯离子渗透设计值氯离子渗透是指氯离子从外部环境透过材料,进入到内部环境中的过程。

在一些特定的工程领域中,如建筑、化工等,抗氯离子渗透设计值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用于评估材料的抗渗透性能。

抗氯离子渗透设计值的确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了解具体工程的使用环境,包括氯离子浓度、温度、湿度等因素。

其次,需要评估材料的物理性质,如孔隙率、孔径分布、水泥石化程度等。

最后,需要结合工程要求和可行性,确定抗氯离子渗透设计值。

在建筑工程中,抗氯离子渗透设计值通常与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相关。

混凝土是一种多孔材料,其中的孔隙会影响氯离子的迁移。

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密实性、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等因素,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

抗氯离子渗透设计值的确定通常采用试验方法。

一种常用的试验方法是氯离子渗透试验。

该试验通过浸泡混凝土试件于氯离子溶液中,通过测量试件内部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来评估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确定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设计值。

除了混凝土,其他材料也有抗氯离子渗透设计值的要求。

例如,在化工领域中,一些化学设备和管道需要抵御氯离子的侵蚀。

钢材常常被用作抗氯离子渗透的材料,其抗氯离子渗透设计值可以通过试验方法来确定。

抗氯离子渗透设计值的确定对于工程的建设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抗氯离子渗透设计值可以保证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确定抗氯离子渗透设计值。

抗氯离子渗透设计值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用于评估材料的抗渗透性能。

该值的确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使用环境、材料性质、工程要求等。

通过试验方法可以确定抗氯离子渗透设计值,以保证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确定抗氯离子渗透设计值,以提高工程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综合指标-抗氯离子渗透性及其研究现状摘要:结合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现状,在近年来基于氯离子渗透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预测模型,分析了将抗氯离子渗透性作为评价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综合指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于制定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规范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氯离子抗渗;综合指标Aggregative indicator evaluating the durabil ity of HPC:Chloride ion resistance and present status BA Heng jing ,ZHA N G Wu man ,DEN G Hong wei(Civil Engineering Institute ,Harb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6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diction models an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present status of the durability of HPC, the chloride ion resistance was used as an aggregative indicator to evaluate the durability of HPC. The importance and the feasibility were analyzed, which had significant reference for constituting standard of the durability of HPC.Key words :HPC;durability ;chloride ion resistance ;aggregative indicator1 引言近年来,国内外土木工程界对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十分关注,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程技术人员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认识程度也不断加深。

我国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很多章节已经提出了具体的耐久性规定。

同时,我国第一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及施工指南》也在2003年底正式颁布实施,该指南为设计和施工人员提供了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的基本要求。

大量科研成果的取得和国家规范的实施将实现混凝土结构全功能设计的目标向前推进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目前对于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评定没有统一的指标和方法,对其抗冻性、抗化学侵蚀性、抗钢筋锈蚀性、抗碳化性、抗碱—集料反应性、抗磨耗性、抗火性等等的试验和评价,基本上仍沿用对普通混凝土的试验和检测方法。

但是,由于低水灰比、以及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的掺入,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的性能相比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因此,普通混凝土的一些试验和检测方法已不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更无法将耐久性指标融入到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中。

我国规范一贯按承载力极限状态来设计结构构件,再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来校核构件的设计思想,这样就决定了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应在肯定原有结构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补充耐久性方面的要求,使得所选用的混凝土材料在满足结构承载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达到足够的耐久性,在工程选材的环节把好“耐久性”关,实现从源头上解决结构的耐久性问题。

因此,目前亟待解决问题是:创建一个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综合评价指标,该指标能够将各种环境因素影响效应集于一身。

将其作为指导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统一标准,便可以消除混凝土耐久性参数众多,各参数之间相关性难于把握的客观制约,为实现完全规范化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内外学者[1~4 ]经过大量调查和研究表明:绝大多数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是由于氯离子侵入到混凝土钢筋表面,并达到一定临界浓度时引起的钢筋锈蚀所致;钢筋锈蚀使其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下降,同时产生的膨胀使保护层开裂破坏,最终导致整个结构的破坏。

Misra[5 ]等也强调氯离子的渗透性可以用来评定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特别是设计和建造容易受氯离子侵蚀而导致钢筋锈蚀的混凝土结构,如沿海结构、海洋混凝土结构、应用除冰盐的船桥甲板、高速公路等。

Shah and Wang[6 ] 研究了混凝土微观结构、渗透性、裂纹和耐久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配合比设计时应同时考虑强度、渗透性和抗裂性。

由此可见:抗氯离子渗透性是评价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指标。

2 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现状目前关于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类:自然渗透法和加速渗透法。

2.1 自然渗透法自然渗透法是先将混凝土长时间浸泡于含氯盐的水中,再通过切片或钻取芯样,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得到氯离子浓度与渗透距离的关系,然后利用Fick第二定律计算出氯离子渗透系数。

这种方法是确定离子在混凝土中渗透系数的最常用的方法,比较接近实际情况,但费时费力。

2.2 加速渗透法加速渗透法是先通过施加电场来加速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迁移,缩短氯离子达到稳态传输过程的时间。

2.2.1 电量法[7 ]电(直流电) 加速氯离子扩散试验方法最初由Whiting于1981 发明,最早是快速氯离子渗透试验方法(RCPT) 。

该装置的设计原理是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的加速下能够快速渗透。

该装置中所用的电压为60V。

由于这种试验方法持续时间短,在试验室内具有重复使用性,该试验方法于1983年被美国公路运输局定为标准试验方法,即AASHTO T277 ,紧接着又被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ASTM 选定为标准试验方法。

AASHTO T277 (ASTM C1202) 试验的具体方法:50mm 厚,100mm 直径的水饱和混凝土试件,两端水槽所用溶液分别为3.0 %NaCl和0.3M NaOH ,在60V 的外加电场下持续通电6小时,以该时间内通过混凝土电量的高低来判断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

尽管该试验方法被选定为标准试验方法,但是,这种测试氯离子渗透的技术仍存在以下几点争论[8 ] :①通过试件的电量与孔液中所有的离子相关,而并不只是氯离子;②所作的测试工作完成于离子达到稳定迁移之前,即离子的扩散并没有达到稳定状态;③所加的高电压导致溶液的温度升高,从而影响测试结果;④电极腐蚀严重;⑤所测结果不能精确定量说明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

2.2.2 渗透系数法(1) Tang Luping[9 ,10 ] ,K1Stanish[11 ,12 ] 等基于Nernst - Planck 方程首先从理论建立了浓度、通量、渗透深度、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而进行了试验验证。

其中,Tang Luping 的试验方法已经被欧盟广泛接受,并推荐为欧盟规范。

但该方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氯离子渗透试验中存在的问题。

(2) 电阻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来评价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渗透能力的另外一种方法。

电阻是物质对电的抵抗力,电导率与电阻率相反。

St reicher and Alexander[13 ]认为饱和多孔材料的电导率主要由孔液的电导率确定:F =σ/σ0中σ———多孔材料的电导率;σ0 ———孔液的电导率。

多孔材料的电导率和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是相同的,即孔径大小及其连通性。

因此,也可以用下式表示:F = D/ D0式中 D ———多孔材料的扩散系数;D0 ———孔液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即自由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

电阻值的测试方法有两种,包括用直流电和交流电测试。

测试混凝土电阻所用的电压通常为10V 或更低,且测试时间很短,这样可以避免混凝土被加热,这种测试方法的主要困难是确定孔液的电导率。

提取孔液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孔溶液榨取法;另外一种是用已知电导率的溶液将待测混凝土预饱和,后者是常用的方法。

国内路新瀛[14 ]等人在这方面作了相关研究。

电阻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8 ] :①预饱和技术在干燥过程中由于微裂纹的形成损害混凝土原有的孔结构,从而增加其渗透性。

同时也很难使溶液在混凝土内达到均匀分布,即使用真空饱和技术也很难保证高品质的混凝土和较厚的混凝土内部达到完全饱和。

②溶液进入混凝土前后是相同的假设并不正确,主要因为混凝土孔液中包含的离子是多样的(主要是碱性氢氧化物) ,当混凝土干燥后,这些离子过饱和结晶,当溶液进入混凝土时,这些结晶又会溶于溶液中,从而影响溶液的电导率。

③离子的迁移很难达到稳定状态。

④不适用于导电材料。

以上渗透模型的缺陷是均假定渗透系数为常数;忽略了水分传输对化合物传输的影响;特别是测量周期较长时渗透系数作为时间的函数出现,测量浓度过程中不能得到渗透系数随时间变化的对应值。

因此,用该渗透系数不能准确地评价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

然而,这些模型对于实际应用还是很有用的,因为可以计算得到渗透系数的相对值,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混凝土和不同环境中混凝土的渗透性。

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某一地区、某种实际应用情况,结合多种因素的耦合作用,分别开展自然环境下混凝土的长期氯离子渗透试验和试验室内加速氯离子渗透试验[15 ] 。

研究各种环境参数作用和加强因素的综合效应,将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建立氯离子自然渗透与加速渗透的分析模型,从而实现准确预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3 结束语渗透性决定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抗氯离子渗透是评价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指标。

但必须在多种影响因素耦合作用情况下,对混凝土抵抗氯离子渗透作用的机理及影响程度作大量、长期和系统的科学研究。

最终为“抗氯离子渗透性作为评价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综合指标”这一耐久性设计理念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福午. 建筑结构缺陷事故的分析及防止[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1 - 5. [ 2 ]洪定海. 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与保护[M] .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1 - 3.[ 3 ]周履. 桥梁耐久性发展的历史与现状[J ] . 桥梁建设,2000 ,4 :58 -61.[ 4 ] Nobuaki Otsuki ,Shin2ichi Miyazato ,Nathaniel B. Diola and hirotaka Suzuki. Influences of Bending Crack and Water2Cement Ratio on Chloride Induced Corrosion of Main Reinforcing Bars and Stirrups[J ] .ACI Materials Journal. v. 97 ,No. 6 ,J uly2Aug. 200 ,454 - 464.[ 5 ] Corina2Maria Aldea ,Surendra P. Shah ,Member ,ASCE ,and Alan Karr ,EFFECT OF CRACKING ON WA TER AND CHLORIDEPERMEABIL ITY OF CONCRETE.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1999 ,11 (3) :181 - 187.[ 6 ] Kejin Wang ,Daniel C. Jansen ,Surendra P. Shal. Permeability study of cracked concrete.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1996 ,27 :381 –393.[ 7 ] ASTM C1202 - 9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Electrical Indication of Concrete Ability to Resist Chloride Ion Penetration ,1994.[ 8 ]刘斯凤. 氯离子扩散测试方法演变和理论研究背景[J ] . 混凝土,2002 ,(10) :21 - 24. [ 9 ] Luping Tang. Concentration dependence of diffusion and migration of chloride ions :Part 1.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1999 ,29 :1463 - 1468.[10 ]Luping Tang. Concentration dependence of diffusion and migration of chloride ions :Part 2. Experimental evaluations.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1999 ,29 :1469 - 1474.[11 ] K. Stanisha ,R. D. Hooton ,M. D. A. Thomas. A novel method for describing chloride ion transport due to an electrical gradient in concrete :Part 1. Theoretical description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4 ,34 :43 - 59.[12 ] K. Stanisha ,R. D. Hooton ,M. D. A. Thomas. A novel method for describing chloride ion transport due to an electrical gradient in concrete :Part 2. Experimental study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4 ,34 :51 - 57.[13 ] P. E. Streicher ,M. G. Alexander. A chloride conduction test for concrete.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1995 ,25 :1284 - 1294.[14 ]李翠玲,路新瀛,张海霞. 确定氯离子在水泥基材料中扩散系数的快速试验方法[J ] . 工业建筑,1998 ,(6) :41 - 43.[ 15 ]李云峰,吴胜兴. 混凝土加速耐久性研究主要内容与试验设计[J ] .新型建筑材料,2005 ,(3) :10 - 12.[作者简介] 巴恒静,1938 年生,男,教授、博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