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总结的必背知识点

一、管理概念和管理学的历史发展1. 管理的概念及其含义2. 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3.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二、管理者的基本职能和角色1. 管理者的四大职能2. 管理者的角色理论3. 管理者的有效行为三、组织结构和设计1. 组织和组织结构的概念2. 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3.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四、领导与决策1. 领导的概念和特点2. 领导风格和领导能力3. 决策的过程和方法五、沟通与团队管理1. 沟通的定义和作用2. 沟通的原则和技巧3. 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六、人力资源管理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2. 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3. 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1. 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2. 竞争战略和绩效评估3. 变革管理的过程和方法八、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1. 项目管理的定义和特点2. 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组3.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方法九、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1. 企业文化的含义和作用2. 建设和传播企业文化3.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实践十、全球化和跨文化管理1. 全球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2. 跨文化管理的挑战和机遇3. 国际化经营的策略和方法以上这些知识点构成了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应用这些管理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和综合素质。
同时,用心用功,将这些管理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才能真正发挥出管理学知识的价值和社会效应。
管理学重要知识点

管理学重要知识点管理学知识点一: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1、决策假设的前提,结合实际论述理性和有限理性的决策观点决策假设前提包含三个观点:理性、有限理性和直觉。
1)理性假设:理性决策是管理者在具体的约束下做出的一致的、价值最大的选择。
2)有限理性假设:有限理性决策是把问题的本质特性抽象为简单的模型,而不是直接处理全部复杂的决策行为。
在组织的信息处理限制和约束下,管理者努力在简单的模型参数下采取理性行为。
其结果是一个满意的决策,而不是最大化的决策。
3)直觉决策假设:直觉决策是一种潜意识的决策过程,它是基于决策者的经验,以及积累的判断,包括基于经验的决策、影响发动的决策、基于认知的决策、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和基于价值观或道德的决策。
2、决策制定的过程决策制定过程包括八个步骤:1) 识别决策问题。
决策制定开始于一个存在的问题,或者说开始于现状和希望的差异。
2) 确定决策标准。
管理者必须决定什么与制定决策有关。
3) 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
管理者必须为每一项标准分配权重,以便正确地规定优先次序。
4) 拟定方案。
这一步要求决策制定者列出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
这些方案要能够解决决策所面对的问题,无需进一步对所列方案进行分析,只需列出即可。
5) 分析方案。
一旦确定了备择方案,决策制定者必须认真分析每种方案,与决策标准进行比较,得出每种方案的优缺点。
6) 选择方案。
根据分析的各种方案的优缺点,选择在上一步中得分最高的方案。
7) 实施方案。
将选定的方案付诸实施。
8) 评估结果。
看看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实施结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3、决策风格决策风格的一种观点假定人们决策方法上的差异表现为两个不同的维度。
一个是人的思维方式,分为理性和直觉;另一个维度是个人的模糊承受力,模糊承受力分为高和低。
思维方式和模糊承受力的四种组合方式对应四种决策风格:命令型、分析性、概念型和行为型。
1) 命令型风格:具有命令型风格的人往往具有较低的模糊承受力,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是理性的,并且讲究效率和逻辑性。
管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管理的定义与功能管理是指在组织中对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协调,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二、管理的层次与技能管理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各层次管理者需要具备不同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和政治技能。
三、管理理论的发展1. 古典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理论- 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2. 人本管理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 现代管理理论- 系统理论- 决策理论- 质量管理理论四、决策与计划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涉及问题识别、方案制定、分析比较和选择实施。
计划是决策的延续,包括目标设定、策略制定和行动计划的编制。
五、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部分的排列方式,影响组织的运作效率。
组织设计需要考虑环境、战略、技术、规模和文化等因素。
六、领导与激励领导是影响他人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激励理论指导管理者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七、沟通与信息管理沟通是管理的基础,有效的沟通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
信息管理涉及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
八、控制与绩效评估控制是确保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的手段,包括制定标准、测量绩效和采取纠正措施。
绩效评估是对组织和员工绩效的系统评价。
九、变革与创新管理组织变革是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的过程。
创新管理是鼓励和实施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过程。
十、全球化与管理全球化对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包括跨文化管理、国际战略和全球供应链管理。
结语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广泛的理论和实践。
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重点知识点,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组织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以引领组织走向成功。
管理学重点知识

管理学重点知识管理学重点知识一:1.管理的性质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3.管理的职能与其内涵4.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5.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6.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7.企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8.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9.目标管理的优越性。
10.决策的特征11.决策的原则12.特尔菲法13.企业组织结构14.组织工作原则15.直线职能制结构特点:16.集权与分权的标志17.人员配备原则18.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20.管理人员****的内容渠道的优缺点21.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22.领导的影响力23.领导理论形成的阶段24.领导班子的构成26.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管理学重点知识二:27.激励过程2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9.双因素理论30.控制系统的特点31.实现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32.全面质量管理33.企业与外部关系协调34.冲突给组织带来的好处35.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36.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37.目标管理的优越性38企业流程再造。
39.计划工作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40.目标管理的特征及优越性。
41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2.怎样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43.领导者个人素质。
44.激励的手段和主要方法。
45.有效现场控制需具备的条件。
46.有效控制的原则47.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
48.目标设立是目标管理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9.什么是决策的满意原则?50.什么是管理幅度?其影响因素有哪些?51.什么是“彼得现象”?如何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52.在领导者的个人素质中,其知识构成应达到什么要求?53.简述协调及其作用。
看过“管理学重点知识“。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讲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此概念包含5个观点: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必定产生于社会组织之中。
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与实践,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2.管理的职能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动。
计划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离开它其他管理职能将无法行使,因此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组织:组织是从事管理活动的载体,组织的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组织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领导:有效的领导领导是组织任务完成的关键因素.控制:控制的实质是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创新: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3.管理的二重性错误!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而且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这些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错误!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
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管理不能不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具有剥削性和资本的独裁性。
4.十大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5.三种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在行使五种管理职能和扮演三类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三类技能: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及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6.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试验法7.研究对象广义研究对象:生产力方面:主要研究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生产关系方面:主要研究如何处理各类组织之间、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协作关系和分配关系,以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一、管理学导论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手段,为集体活动配置资源,建立秩序、营造氛围,以便达成预定目标的实践过程。
泰勒:“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做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做”法约尔:“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2、管理的目的:发挥集体作用,满足个人努力无法满足的需要。
3、管理的作用:配置资源、建立秩序、营造氛围4、管理的手段: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项职能。
计划:预测、决策、目标规划、部署;组织:分工、用人、机构、程序、制度;领导:鼓动、沟通、协调控制:标准、监测、干预调节、制裁。
5、管理的性质:智力密集型的生产性劳动。
6、管理二重性:一种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社会属性。
7、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标准化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付酬制工人与雇主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
计划和执行相分离实行“责任工长制”(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专业化的依据)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分权化和事业部制管理的依据)8、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企业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Fayol’s 14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9、韦伯及其行政组织理论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人员的任用;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以理性准则为指导的人员关系10、人际关系学说——梅奥——霍桑试验梅奥《工业文明中认得问题》观点:1)职工是社会人。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1.管理:(美国,里基·W·格里芬)在特定的组织环境条件下,管理者为了有效率与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采用(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地分配和协调的过程。
2.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管理的主体——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所有资源管理的本质——资源配置活动或过程(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管理的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的载体——组织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成员共同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管理活动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3.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周三多: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管理职能及之间的相互关系a.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b.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c.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5.管理角色亨利˙明茨伯格:十种角色a.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礼仪性质的职责,如参加社会活动)、领导者角色(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和联络者角色(与外界建立联系)b.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获取信息)、传播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发言人(把信息传递给外界)c.决策角色:企业家(对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冲突管理者(处理冲突,解决问题)、资源分配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谈判者(对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组织进行谈判工作)6.管理技能:罗伯特·卡茨认为,有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性技能、人际性技能和概念性(conceptual)技能。
1.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来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如工程师、会计、技术员等。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管理学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1、概念:管理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发挥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有组织不断的协调活动。
特征:目的性、人本性、组织性、有效性创新性。
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分类: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地位不同)综合、职能、直线、参谋人员(性质与范围不同)4、管理者的角色①人际角色来自于正式权利,并必须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依靠建立起来的组织内外的关系网,管理者成为组织的神经中枢并获得和传递信息(监督者、传播、发言人)③决策角色:全面信息做出决策、组织成员按计划行事,分配资源,保证计划的实施和完成。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5、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德才兼备;身体素质好;良好的信息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技能:技术技能、具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人际技能:管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能理解激励他人;概念技能:管理者具有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
6、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无形资产。
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A科学管理的出发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B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遵循的原则: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管理学所有重点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所有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中的人员和资源,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特征管理的特征包括目的性、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灵活性和科学性。
3. 管理的作用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壮大。
4. 管理技术管理技术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确定行动方案、组织是指将资源配置到适当位置以达成目标、领导是指发挥影响力,促使员工努力工作、控制是指对组织进行监督、引导和调整,确保实现预定目标。
二、管理学基本原理1. 公司管理原则公司管理原则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2.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3. 管理的原则管理的原则包括透明、公正、公平、高效和创新等。
4. 管理的技术管理的技术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 经济学管理理论经济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经济学为基础,通过全面比较、分析和研究,使企业与经济的管理活动能够进行顺利、有序的进行和组织。
2. 社会学管理理论社会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社会学为基础,通过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帮助各种企业及与社会的管理者完成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应用和研究。
3.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主要是以人力资源管理学为基础,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企业各种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环境的创造。
四、管理学的基本方法1. 计划方法计划方法是指在正式及非正式计划中考虑到小集团、中集团、大集团、公司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实体在个别和集体方面遵循相关的政策、目标、原则、方法和指导方针。
2. 组织方法组织方法是通过实际的过程和系统组织来保证最有效的对企业各种活动的控制。
3. 领导方法领导方法是运用领导者全面、周到、热忱的关怀,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同时使员工的绩效更好达成公司的目标。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1、概念:管理学就是在一定得环境下,为有效得达到组织得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得发挥对组织资源与组织活动进行有意识得有组织不断得协调活动。
特征:目得性、人本性、组织性、有效性创新性。
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2、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分类: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地位不同) 综合、职能、直线、参谋人员(性质与范围不同)4、管理者得角色①人际角色来自于正式权利,并必须处理与组织成员与其她利益相关者得关系(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依靠建立起来得组织内外得关系网,管理者成为组织得神经中枢并获得与传递信息(监督者、传播、发言人)③决策角色:全面信息做出决策、组织成员按计划行事,分配资源,保证计划得实施与完成。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5、管理者得素质与技能素质:良好得思想品德、德才兼备;身体素质好;良好得信息素质;良好得心理素质。
技能:技术技能、具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得能力;人际技能:管理处理人际关系得技能,能理解激励她人;概念技能:管理者具有观察、理解与处理各种全局性得复杂关系。
6、管理得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与无形资产。
二、管理思想与理论得形成与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A科学管理得出发点:科学管理得中心问题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得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得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得工具、机器与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实行有差别得计件工资制; 工人与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得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B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遵循得原则: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②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主要内容三种权力类型: 1)理性—合法得权力 2)传统得权力 3)超凡得权力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得特点: 1)明确得分工 2)自上而下得等级体系 3)人员得考评与教育 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与纪律 6)组织中人员之间得关系2、行为管理理论霍桑试验—四个阶段①工作场所照明实验②继电器装备室实验③大规模访谈研究④接地板接线实验梅奥在霍桑实验得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三1)职工就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得社会欲望,提高工人得士气,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得关键。
管理学必背知识点

管理学必背知识点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研究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的学科。
2. 管理的基本功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 管理的层次:高级管理、中级管理和基层管理。
4. 管理的特点:目标性、系统性、协调性、灵活性和科学性。
二、管理的过程1. 计划:确定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和计划。
2. 组织:将资源合理配置,构建适应目标实现的组织结构。
3. 领导:通过影响和激励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达成。
4. 控制:监督和评估组织的绩效,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三、管理的理论1. 科学管理学: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管理,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2. 行为管理学:关注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强调人性化管理。
3. 现代管理学:强调适应变化和创新,注重组织的学习和发展。
4. 质量管理学: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追求零缺陷和客户满意度。
5. 策略管理学:关注组织的长期发展方向和竞争优势。
6. 变革管理学:研究组织变革的过程和策略,强调管理变革的能力。
四、管理的技能1. 沟通技巧:有效地传递信息和理解他人的意图。
2. 决策能力:分析问题、制定决策方案并做出决策。
3. 领导能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达成组织目标。
4. 团队合作:协调不同成员的工作,实现协同效应。
5. 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内外部利益冲突。
6. 问题解决:识别和解决组织中的问题,改进工作流程和绩效。
五、管理的环境1. 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文化、结构、人力资源和技术等内部要素。
2. 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法律等外部要素。
3. 不确定性环境:变动频繁、难以预测的环境,需要灵活应对。
六、管理的伦理1. 遵守法律法规:管理者应遵守国家和组织的法律法规,诚信经营。
2. 尊重员工权益:关注员工的权益和福利,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3. 社会责任:管理者应承担起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积极回馈社会。
七、管理的挑战1. 全球化竞争:面对全球市场的竞争压力,管理者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篇:管理的内涵一、管理的概念1.管理的定义05(方法说、职能说、决策论、芮明杰说)2.管理的特性(动态性、科学性、艺术性05、创造性、经济性)3.管理的目标(双重性)及其三个层次的关系4.管理的基本手段(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5.管理过程的不确定性(客体、时空、手段、结果)6.管理创新的含义及途径二、管理的基本问题1. 管理的基本问题的含义2. 管理的基本要素(组织目标、组织资源、环境条件)3. 资源的分类(人力、金融、物质、信息、关系)4. 资源有限性及其对管理活动的意义055. 资源配置的含义与行政机制配置的优点6. 人性假设(概念、观点、评价)05⑴管理中(受雇人、经济人、社会人、管理人、自我实现人)⑵激励中(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⑶人力资源管理中(X理论Y 理论Z理论)7.环境的变动特性(不确定性、复杂性)8.管理模式类型(直线管理系统、科层系统、直线—参谋系统、矩阵系统)9.管理模式的选择依据(图)三、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产生、阶段、内容、贡献)2.行为科学理论(产生、阶段、内容、贡献)3.管理科学理论(产生、理论特征、模型、贡献)4.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特征、最新思潮)四、管理主体1. 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含义2. 管理者十大角色(人际关系3、信息传递3、决策制定4)3.管理者角色变动与管理层次5. 管理主体的心智模式(远见卓识3、健全心智4、优秀品质5)6. 管理主体的能力结构(创新6、转化5、应变3、组织协调3)7. 如何作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周三多补1. 管理者技能(技术、人际、概念)2. 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人本、责任、效益、伦理)3. 管理的基本方法(法律、行政、经济、教育、技术)4. 人类活动的三大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5. 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6. 权责利三角形定理第二篇:管理的架构一、组织体系1. 组织概念(静态、动态、综合)2. 组织功用(聚集、放大、交换)3. 组织理论发展(古典、行为、系统、权变)及其两大趋势4. 组织管理职能(组织设计、组织运用、人员任用、组织变革)5. 组织管理要素6. 组织目标的含义与作用7. 组织素质含义(潜在的品质与能力)与提高途径(建立学习型组织、组织创新)8. 组织设计(概念、目的、策略、影响因素、原则、方法、艺术)9. 组织设计的过程论10.技术及其变化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11.经营环境对组织设计的影响二、组织结构1. 组织结构特性(复杂性、正规化、集权化)2. 组织结构设计影响因素(战略、规模、技术、环境、权力控制)3. 组织结构设计程序(目标—业务—结构—人员—责权—整合)4. 组织结构体系(决策、指挥、参谋、执行、监督、反馈)5. 组织系统五要素(部门、岗位、编织、级别、指挥线)6.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特点、优缺点、适用情形、组织结构图)直线制05 职能制05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05 矩阵制多维立体式7. 高耸型组织与扁平型组织的优缺点8.权变组织结构与传统组织结构的区别9. 群体的概念、特征、分类10. 非正式群体概念、特点、分类、正负功能11.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与联系12. 如何对待非正式组织13. 何谓矩阵组织?有何特点?如何运用?14.组织战略与组织结构之间关系三、组织整合1. 管理幅度的含义、减小和扩大的影响2. 管理幅度的权变因素(工作能力2、领导者2、工作内容性质4、条件3、环境1)3.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4. 部门化(含义、原则、职能范围界定、横向联系)5. 职务轮换优缺点6. 职务特征模型7. 组织整合手段8. 组织制度的含义与种类(工作责任制、岗位责任制)9. 现代公司运行机制(动力、决策、信息、竞争、约束)四、组织权力1. 职权和权力的区别2. 权力及其来源(强制、奖赏、合法、专家、感召)3. 集权和分权各自的优缺点4. 分权的含义、意义、影响因素、衡量标准5. 授权分析(内容、原则、特点、益处)6. 授权的心理障碍、艺术、控制方法,主管人员如何做7. 权力运行机制(组织更迭机制、分权运行性机制)8. 直线与参谋概念、基本关系、冲突原因9. 职能职权含义、特点、好处五、组织变革1. 组织变革概念2.组织变革的动因、变量、方式(理论、实践)、目标、程序、策略与意义053.组织变革的阻力及排除4.组织变革趋势(学习型、扁平化、团队、网络、战略运行)5. 组织发展趋势与具体形式第三篇:管理的过程一、决策1.决策含义052.决策类型⑴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⑵经验决策、科学决策(显著特点)⑶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⑷初始决策、追踪决策(特点: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3.决策理论(假设条件、形成基础、基本观点、评价)05⑴规范决策理论⑵行为决策理论(有限理性模型、成功管理模型、社会模型)4.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区别与联系(7点),集体决策的弊端5.决策方式选择(弗鲁姆—耶顿模型)6.决策流程(7点)7.决策责任含义8.决策在整个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9.决策的影响因素10.决策方法(决策树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名义群体法)二、计划1.计划含义、特点2.计划作用与地位3.计划的权变因素或重点4.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战术计划)区别与联系5.计划的表现形式6.预算的含义7.计划流程8.计划方法(滚动计划法、PERT网络分析法、运筹学法)9.计划与决策、计划与控制的区别与联系10.计划与其他管理活动的关系(计划的性质)三、领导1.领导的含义2.领导的职能与作用3.领导与管理的区别(范围、作用、层次、功能、本质)4.权力的种类055.领导的一般内容(先行、沟通、指导、浇灌、奖惩)6.领导的具体内容7.领导活动的主要内容8.领导的风格理论⑴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⑵管理方格图理论⑶菲德勒权变理论05⑷情景领导模型(生命周期理论)⑸路径—目标模型⑹赫塞和布兰查德模型9.领导理论的发展⑴领导特质理论⑵领导作风理论⑶领导行为理论⑷权变理论四、激励1.激励含义、过程作用、原理2.激励相容的含义3.激励理论㈠内容型激励理论⑴马斯洛需求层次论⑵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⑶奥尔德弗ERG理论⑷显示性需要理论⑸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㈡过程型激励理论⑴弗鲁姆期望值理论05⑵亚当斯公平理论05⑶波特—劳勒模型㈢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⑴斯金纳强化理论⑵海德归因理论⑶挫折理论4.激励方式、原则5.薪酬设计的影响因素、原则、方式6.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各自的优缺点五、控制1.控制的含义05、原则、内容、标准2.控制模式、过程3.对监控则的控制,管理控制的必要性第四篇:管理的方式一、塑造共同愿景1.共同愿景的概念2.共同愿景的特征效用3.共同愿景的组成(目标、使命、景象、价值观),构造4.建立共同愿景的方式途径5.构建共同愿景的具体步骤(告知、推销、测试、咨询、共同创造)6.组织文化(含义05、功能、基本要素、特征、塑造途径)二、实施目标管理1.目标管理的含义052.目标管理的关键环节的阶段053.目标管理的优缺点4.目标管理实施的前提与控制5.目标有效设定(准则、具体问题、绘制目标分解图)6.目标管理的四个共同要素(明确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期限、反馈绩效)7.标杆管理(概念、方法、流程)三、人际沟通改进1.人际沟通的含义、目的、模式、基本准则2.人际沟通的类型⑴正式沟通(内外)⑵非正式沟通成因、类型3.人际沟通的障碍及改进四、工作流程创新1.流程、流程再造的含义2.流程的特性功能3.组织流程构造与内核4.流程再造的基本路径五、以人为本管理1.人本管理的含义、原则2.人本管理的核心内容与方式第五篇:管理的绩效一、管理成本1.管理成本的概念、构成2.管理成本的变动及原因二、管理效率1.管理效率的内涵⑴人类行为假设⑵环境因素假设⑶管理功能(激励、配置、保险、约束)⑷管理效率TSE=f(MSE ASE SSE CSE)⑸管理效率变量2.产权、管理成本与管理效率3.X效率(含义、产生、控制)三、管理绩效1.绩效评价的含义、功能2.绩效评价中指标选择要领与指标分类3.绩效评价的方法4.绩效评价后的工作5.管理绩效不良成因(外部环境、内部制度、组织理念)6.绩效改进方法——管理创新(联系第一章)⑴流程再造⑵组织修炼⑶理念提升⑷知识经济时代的方法(第五代管理、知识联盟、柔性管理)7.绩效改进的目标48.绩效改进的策略6。
管理学部分知识点

1、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2、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3、计划是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4、目标管理是一种鼓励组织成员积极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方法或管理制度目标管理(MBO)是一种鼓励组织成员积极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方法或管理制度5、预算管理是一种计划思想的体现、是预测方法的运用、是一种控制手段;是一种转化为控制标准的数字化计划,是用财务数字和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6、组织设计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各部门的职能和权限,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最终编制职务说明书。
包括:静态设计:职能设计、部门设计、层级设计;动态—组织运行制度设计:沟通系统设计、管理规范设计、激励设计7、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本组织特征的文化现象,是组织中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预期、行为准则、团队归属感以及工作作风等群体意识的总称领导:是一个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影响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来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
六个关键特质:内在驱动力、领导动机、诚实与正直、自信、认知能力,以及工作相关知识。
8、激励是组织诱发个体产生满足某种需要的动机进而促使个体行为与组织目标趋同的管理过程。
关键问题:“激励什么”;“如何激励”。
9、控制是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矫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从目的性、整体性、是一个过程、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10、风险是指发生对组织不利事件的不确定性,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大小。
11、沟通是信息的传递与理解的过程,是在两人或更多人之间进行的在事实、思想、意见和情感等方面的交流。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述1.1 管理学的定义和作用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现象、规律和管理实践的学科,旨在帮助管理者提高组织绩效和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管理学的作用:通过研究和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提升管理者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1.2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1.2.1 经济效率原理经济效率原理强调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实现最大化的产出和效益。
1.2.2 分工与协作原理分工与协作原理强调组织内部的协同合作,通过有效分工和协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绩效。
1.2.3 权责对等原理权责对等原理强调管理者的权力和责任应当相对应,权力的行使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实现权责的平衡。
1.2.4 激励与约束原理激励与约束原理强调通过正向激励和适当的约束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组织目标。
二、管理过程和职能2.1 管理过程2.1.1 计划计划是指确定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的过程,包括战略规划、战术规划和操作规划等。
2.1.2 组织组织是指将人员和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安排,建立组织结构、设计工作流程,以达到协同工作、高效运转的目的。
2.1.3 领导领导是指通过有效的沟通、激励和指导,影响他人并协调他们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并发挥潜力。
2.1.4 控制控制是指对组织和个人的活动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符合预期目标,并通过纠正措施调整行动方向。
2.2 管理职能2.2.1 计划职能计划职能包括制定组织目标、制定战略计划和制定工作计划等,以指导组织活动的进行。
2.2.2 组织职能组织职能包括设计组织结构、制定岗位职责和流程,以实现有效的协同和资源配置。
2.2.3 领导职能领导职能包括激励员工、沟通协调、决策和处理冲突等,以推动组织和员工的发展和创新。
2.2.4 控制职能控制职能包括设定绩效标准、监测绩效和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组织达到预期目标和保持正常运行。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前言:管理概述1.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分工与合作人性假设,行为主体的假设2.《管理学》: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基座是创新与发展第1章管理总论1.概念:泰罗,孔茨2.管理的两重性:自然与社会,生产过程的两重性,生产过程的管理也具有两重性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管理者的区别(垂直与水平)5.管理角色(60年代,明茨伯格):信息传递,人际关系,决策制定6.个人时间管理的: 4个阶段, 要点: 专注于可支配的时间, 步聚,要诀20/80区分重要性与紧急性7.帕金森定律:时间会自动膨胀8.管理环境:一般,具体,异国9.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民族文化差异的四个维度: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权利差距,不确定性的规避,生活的数量和质量10.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11.管理的一般研究方法:规范法/自上而下,实证法/自下而上(规范与实证)第2章发展简史1.管理学理论萌芽:亚当斯密,查理.巴贝奇。
2.科技革命:第一次(1740-1860)第二次(1870-1940)3.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美国4.古典管理理论:泰罗《计件工作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经营的6项职能,管理的5项要素, 14项管理原则5.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权力,权威;社会组织应当是理性-法律型;行政组织的特点6.行为科学理论(源于20世纪30年代):梅奥与霍桑:人际关系学说7.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8.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和激励9.麦格雷尔的X-Y理论:X悲观,Y乐观10.管理科学理论:特征,建模程序,成熟的管理科学模型11.管理理论丛林:孔茨,麦金西的7S理论,权变管理12.标杆管理:三种方法,五种阶段第3章企业制度1.企业法律形式的选择:企业存在的必要性:1)社会化分工;2)更有效地组织生产。
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对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利润归个人所有,单税制。
(完整版)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1、管理学概论1、概念:管理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发挥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有组织不断的协调活动。
特征:目的性、人本性、组织性、有效性创新性。
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分类: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地位不同)综合、职能、直线、参谋人员(性质与范围不同)4、管理者的角色①人际角色来自于正式权利,并必须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依靠建立起来的组织内外的关系网,管理者成为组织的神经中枢并获得和传递信息(监督者、传播、发言人)③决策角色:全面信息做出决策、组织成员按计划行事,分配资源,保证计划的实施和完成。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5、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德才兼备;身体素质好;良好的信息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技能:技术技能、具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人际技能:管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能理解激励他人;概念技能:管理者具有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
6、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无形资产。
2、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A 科学管理的出发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B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遵循的原则: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②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主要内容三种权力类型:1)理性—合法的权力2)传统的权力3)超凡的权力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2、行为管理理论霍桑试验—四个阶段①工作场所照明实验②继电器装备室实验③大规模访谈研究④接地板接线实验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三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周三多《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管理学原理1、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主要有四个,环境、战略、技术与组织结构。
1环境。
主要包括一般环境和特定环境两部分。
一般环境主要包括对组织管理产生间接影响的诸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技术等环境条件。
特定环境包括对组织管理目标产生直接影响的诸如政府、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等具体环境条件。
2战略。
战略是指决定和影响组织活动性质及根本方向的总目标,以及实现这一总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3技术4组织结构6、非正式组织的含义、积极作用、消极作用企业人员在共同的过程中,相互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
这就构成一个体系,称为”“非正式组织”。
(一)积极影响1、满足成员的需要。
非正式组织成员在本组织中可以获得“归属感”、“安全感”等需求的满足。
2、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非正式组织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心理性、情感性因素的需要,成员间的关系由其特定的行为规范来调节,并且非正式组织一般都有自己的“群体领袖”。
3、有益于组织成员的沟通。
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交往十分频繁,信息传递十分快捷。
4、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非正式组织最基本的优点之一就是它辅助正式组织去完成工作。
(二)消极影响1、这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从众行为”现象。
由于非正式组织本身具有一套非成文性规范并以之对其成员施加压力,使其本身表现出一致向外的行动倾向。
2、这类组织中不允许有“标新立异”的成员出现。
一旦出现这类成员,非正式组织将视其为“越轨者”,从而疏远并孤立这个成员,直至将之排斥出本组织,这将影响到整个组织的运行。
3、非正式组织中的成员在本组织中获得“归属感”、“安全感”满足的同时,一旦整个组织的结构功能发生变革或组织制度的变动危及到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其成员便会一致抵制这种变革,从而阻碍组织改革的进程。
4、此类非正式组织易于形成一种“集体思维”的模式。
成员之间对群体内共同认可的规范准则持完全信任的态度,呈现出一种“心理相容”的趋势,并尽力对之做出一致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河南专升本管理学考试科目总分为150分,考试题型及分值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1.何谓决策?如何理解其含义?决策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对于这一定义,可作如下理解:⑴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
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全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
⑵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⑶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说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2.决策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答案要点:满意原则。
⑴组织内外的很多因素都会对组织的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些因素的一切信息;⑵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拟定数量有限的方案;⑶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人们对未来的认识和影响十分有限,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不一致。
现实中的上述状况决定了决策者难以做出最优决策,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
3.简述头脑风暴法的特点及原则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倡导创新思维。
⑴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的建议不做评论;⑵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⑶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⑷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4.简述运用德尔菲技术的步骤。
⑴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⑵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
⑶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
如果分歧很大,可以开会集中讨论;或者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
⑷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管理与管理学(第一章)一、管理是什么?(教材第一节内容)1.管理的含义核心词汇:管理者、组织目标、组织资源和活动、协调帮助理解:泰罗、法约尔、西蒙等对管理的定义,四层意思2.管理的性质二重性:与生产力相关联的自然属性、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角色互换有无影响) 科学性:有无客观规律以及是否可以被讲解、被复制使用的检验(能否找到与能否COPY) 艺术性:对客观规律的艺术性实践动作(管理方法与技巧):对于不同的职能活动,各自有具体的方3.作用对象(被管理者):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工业时代重物与现代管理重人)(2)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应承担什么职责,或扮演什么角色人际关系角色:精神领袖、领导者、组织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信息监听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3)管理活动要求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懂专业人际技能:善协调概念技能:有思想 2.动作(管理方法与技巧):对于不同的职能活动,各自有具体的方 3.作用对象(被管理者):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工业时代重物与现代管理重人) 4.内部环境:严格讲,内部环境因其可控性特点属于内力组织物质环境:包括作用对象在内的组织所拥有的资源组织文化环境(关键)(二)外力主要指外部推动管理活动成功的帮助力量和影响因素。
1.外部环境内容宏观环境:经济、技术、政治和法律、社会文化等产业环境(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竞争者、顾客、供应者、合作伙2.环境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对管理影响很大环境应对(环境的管理) 三、管理学研究提示(教材第四节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一、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战前后) 核心问题:效率(生产效率、经营效率、组织效率) 人性假说:经济人(一)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泰罗简介:美国、钢铁公司、技术工作、工程师、作品-“科学管理之父”2.三个著名实验:与“磨洋工”现象的斗争,效率核心铁块搬运:动作、标准与效率铲掘:改进工具提升效率金属切削:改进技术提升效率3.指导思想核心:管理人员和工人均应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怎么分蛋糕-怎么把蛋糕做大) 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手段:科学管理代替传统管理4.理论内容开发科学的作业方法科学选择和培训工人有差别的记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5.评价:集天使、魔鬼与一身的评价,我的评价“伟大 6.案例:科学管理造就的福特王国标准化流水线生产5美元工作日评价福特:天才的智慧与冷酷的心(二)法国: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法约尔简介:法国、科芒特里-富香博联营公司、管理实践与研究-“经营管理理论之父”2.理论内容企业经营6种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管理的5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14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等)3.评价:管理过程学派创始人、现代管理教育的奠基人,我的评价“感(三)德国: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1.韦伯简介:德国、社会学家、军队管理研究-“组织理论之父”2.理论内容三种权力模式(理性-合法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分工明确、等级安排、合理用人、职业管理人、规则与纪律、理性的人际关系)二、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一战后至二战社会背景:社会革命和工人觉醒-对物化的不满-反抗和斗争核心问题:效率-人性人性假说:社会人(一)梅奥及霍桑试验1.梅奥简介:美国、心理学和社会学背景、作品 2.霍桑试验:主持者、研究内容、地点、四个阶段工厂照明试验继电器转陪试验大规模访谈观察试 3.评价:精确、严谨的德国管理模式的理论先驱,我的评价“认同”(二)人际关系学说(人群关系学说) 1.员工是“社会人”2.提高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三)行为科学理论1.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等) 2.人性理论(X-Y理论等) 3.领导理论(管理方格理论等) 4.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理论等)三、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50、60年代至20世纪70、80年代社会背景:科技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管理学热表现:百花齐放、争相竞荣特别提出表扬:孔茨的分类总结四、管理理论的新发展:20世纪70、80年代以来社会背景:文化发展、可以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经济变化带来的挑战(一)企业文化(组织文化) 1.背景:对日本经济奇迹的研究和深入思考 2.重要研究者及其作品: 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迪尔和肯尼迪《企业文化》彼德斯和沃特曼《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企业的经验》阿索斯《日本的管理艺术》奎恩和肯伯雷:运用竞争价值理论模型测度组织文化爱德加?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3.内容: 文化对管理影响深远企业文化的含义、功能企业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精神文化、植物文化、物质文化)(三)学习型组织1.背景:人类进入新时代(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应变2.研究者及作品:1990年,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3.内容: 关键语句:主动学习是应变之道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技能(系统思考、超越自我、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 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基本方法(领导者行为、组织职权配置、约束激励机制、组织结构柔性化)(四)企业再造(业务流程重组) 1.背景:3C挑战、对职能制的检讨2.研究者及作品:1993年,迈克尔?海默和詹姆斯?钱皮,《企业再造工程》3.内容: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提高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效率,赢得客企业再造实施方法:目标、手段、删减环节、重构流程、达到..企业再造的基本内容:以顾客导向为标准审视当前流程,根本性思考、彻底改革。
计划(第三章) 一、基本概念(教材第一节内容)1.什么是计划工作广义:制定、执行、检查计划,实际上就是管理活动的全部狭义:仅指计划制定,即根据…通过…提出…目标及实现的方法、措施和手段计划工作对于管理非常重要。
2.计划工作的性质(即进行计划工作应该虑及的若干原则条款) 目的性:制定计划是干什么的?实现一定的目的和目标。
主导性:计划工作在管理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其他职能活动的基普遍性:存在于管理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中效率性:效率是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注意经济利益与非经济利益) 灵活性:任何僵化的计划工作一般是没有效率的创造性:计划工作本身就是创新活动3.计划的类型按计划广度分类:战略计划、作业计划按时间跨度分类: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按明确程度分类:具体计划、指导性计划按管理职能分类:所有管理只能均可制定自己的计划,营销、研发、财务等按内容不同分类:专项计划、综合性计划按表现形式分类:宗旨、目标、策略、政策、程序、规划、预算等二、计划工作(狭义计划工作)程序(教材第二节内容) 4大块8个具体步骤: 第一大块:宏观机会分析:看组织是否遇到了发展的机会(环境与自身资源的对照分析) 第二大块:确定目标:如果有机会,需确定明确的目标第三大块:确定计划方案: 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再进行更加细致的内外环境分析提出可供给选择的方案:制定若干种达到目标的计划方案(关键步骤) 评价备选方案: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和比较选择方案: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选择(注意选择和备用) 第四大块:分解和完善计划分解:时间、空间分解,形成计划体系编制预算:计划数字化三、计划工作一般方法(教材第三节内容) 1.预测是计划和决策工作的基本前提预测含义解释:猜的解释、预测四要素(对象、目的、信息、方法) 预测的类型:可分别按照预测内容、时间跨度、属性、应用范围等进行分类预测过程:明晰对象、收整分析资料、方法和模型选定和验证、进行预测、报告及评价 2.滚动计划法定期修改、滚动制定五个步骤:划分阶段、检视执行、分析变化、滚动顺延、形成新计划评价:很好很实用的方法(长短结合、可根据情况变化调整、颇具灵活性) 目标管理第四章本章节讲述两大问题:一是目标的基本概念,二是目标管理的内容一、关于目标(教材第一节内容) 1.目标的含义期望的成果,努力的方向,是在分析…基础上,确定的…方向,是组织思想的具体化。
目标变迁:利润最大化-适当利润和满意利润-创造顾客-社会组织目标要求2.目标的性质多重性:目标群的构建(自身、顾客、社会) 类型方面:主要目标(顾客)、并行目标(社会)、次要目标(自身) 内容方面:8个方面(市场地位、创新、生产率、物资和财务资源等) 层次性:层次体系和网络建设变动性:目标变迁就说明这一性质3.确定目标的原则现实性原则:要可行关键性原则:抓住重点定量化原则:可测度协调性原则:体系建设要求权变原则:灵活性要求二、关于目标管理(教材第二、三节内容)1.产生与发展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管理实践》理论基础: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是一种概念、一种管理哲学而非管理技术基与“目标-授权-自我控制”为核心内容的管理思想发展成为一种全面的管理系统,广为应用2.实施(四个阶段) 目标建立:内容、目标设定方法、需注意问题目标分解:操作、要求、需注意的问题目标控制:自我控制与领导控制相结合、应注意的问题目标评定:综合性评议体系(自我、群众、领导)、应注意的问题3.应用与评价目标管理应用的特点:范围广、方便灵活(作为系统或作业管理均可)、财务领域突出评价之优点: 提高管理效率:职责明确有助于组织机构改革:授权趋向更为科学的分权体制激励作用:参与与授权的结果便于监控:明确的目标体系的作用评价之局限性: 目标制定困难:制定科学目标不那么容易,要求很高制定与分解费时费力:全局观和长远观不易迅速形成,且协调工作难成果考核与奖惩难以切合:调整、追低现象使得考核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员工素质差异影响实施:人并不都是Y人12月23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中联重科[14.49 1.76% 吧](000157.SZ、01157.HK)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