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名词解释(加强版)
道路路基名词解释

道路路基名词解释
道路路基是指道路的基础部分,它是道路建设的基础设施。
道路路基通常由多层材料组成,用于承载交通荷载并分散荷载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与道路路基相关的常见名词解释:
路基(Subgrade):道路路基的最底层,通常由天然土壤或填充土构成。
路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路基填料(Subgrade Fill):在路基上方添加的填充材料,用于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路基压实(Subgrade Compaction):通过机械设备对路基土进行振实或压实,以提高其密实度和稳定性。
路基排水(Subgrade Drainage):为了防止路基土受到水分影响而失去稳定性,需要进行路基排水设计,包括设置排水沟、下水道等。
路基改良(Subgrade Improvement):对路基进行加固或改进,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路基改良方法包括土壤加固、土壤改良、地基处理等。
路基剖面(Subgrade Profile):路基的纵断面形状,通常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公路工程施工术语(3篇)

第1篇1. 路基(Roadbed):公路的基础部分,包括填方、挖方、土基、垫层等。
2. 填方(Fill):在公路建设中,将土石材料填入路基中,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挖方(Cut):在公路建设中,将路基以下的土石材料挖掘出来,用于路基填方或作为废料处理。
4. 土基(Subgrade):路基的基础部分,由天然土层或经过处理的土层构成。
5. 垫层(Subbase):位于路基和基层之间的一层材料,用于改善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排水性能。
6. 基层(Subgrade):位于垫层之上,直接承受行车荷载的一层材料。
7. 面层(Surface):位于基层之上,直接与车轮接触的一层材料,具有耐磨、抗滑、平整等特点。
8. 路肩(Shoulder):位于路面两侧,用于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和提供紧急停车空间的部分。
9. 中央分隔带(Median Strip):位于路面中央,用于分隔对向行驶车辆的隔离带。
10. 水稳层(Stabilized Layer):由水泥、石灰等稳定剂与土石材料混合而成的层,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11. 沥青混凝土(Asphalt Concrete):由沥青、矿料和填料等混合而成的路面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滑、耐磨、抗裂性能。
12. 水泥混凝土(Cement Concrete):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混合而成的路面材料,具有高强度、耐久性。
13. 桥梁(Bridge):用于跨越河流、山谷、道路等障碍物的建筑物。
14. 桥墩(Pile):桥梁的基础部分,承受桥梁的重量和荷载。
15. 桥梁梁体(Girder):桥梁的主要承重结构,位于桥墩之上。
16. 桥梁拱圈(Arch):桥梁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优美的外观和良好的承载能力。
17. 路基排水(Road Drainage):为了排除路面和路基中的积水,保证路面和路基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18. 路基防护(Road Protection):为了防止路基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路基路面名词解释

柔性路面:柔性路面【flexible pavement】指的是刚度较小、抗弯拉强度较低,主要靠抗压、抗剪强度来承受车辆荷载作用的路面。
加州承载比:加州承载比CBR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提出的一种评定基层材料承载能力的试验方法。
承载能力以材料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的能力表征,并采用标准碎石的承载能力为标准,以相对值的百分数表示CBR值。
路面临界高度:与分解稠度行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路基工作区:在路基的某一深度Za处,车辆荷载引起的应力z与路基自重引起的应力b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5~1/10),该深度Za以下,车辆荷载对土基的作用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将此深度Za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Za=³√(Knp/r)K-----系数,取0.5;P------一侧轮重荷载(KN);n-------系数,取5--10 随P增加,Za增大;路面刚度增大,Za越小。
沥青路面:是用沥青材料做结合料粘结矿料修筑面层与各类基层和垫层所组成的路面结构路堑:是指全部在天然地面开挖而成的路基土基回弹模量:回弹模量是指路基,路面及筑路材料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与其相应的回弹应变的比值,土基回弹模量表示土基在弹性变形阶段内,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抵抗竖向变形的能力。
(如果垂直荷载为定值,土基回弹模量值愈大则产生的垂直位移就愈小;如果竖向位移是定值,回弹模量值愈大,则土基承受外荷载作用的能力就愈大,因此,路面设计中采用回弹模量作为土基抗压强度的指标。
)温克勒地基:温克勒地基是以反应模量K表征的弹性地基刚性基层:采用普通混凝土、碾压式混凝土、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料铺筑的路面基层。
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等面层板和基(垫)层所组成的路面。
轴载换算: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等效换算成标准轴载当量作用次数设计弯沉值:路面结构在经受设计使用期累计通行标准轴载次数后,路面状况由于各级公路极限状态标准时,所必须具有的路表回弹弯沉值,即设计弯沉值。
路基路面名词解释

路基路面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弯沉:指在规定的标准轴载作用下,路基或路面表面轮隙位置产生的总垂直变形或垂直回弹变形值。
2.压实度:指工地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试验所得到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3.最佳含水量:使土体产生最大干密度时的含水量,称之为最佳含水量。
4.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后移动或转动,挤压填土,使土体向后位移,当挡土墙向后达到一定位移时,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叫被动土压力。
5.主动土压力:挡土墙向背离填土方向移动的适当距离,使墙后土中的应力状态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墙背所受到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6.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7.路面:是指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构造物。
8.路基工作区:把车辆荷载在路基中产生应力作用较大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9.路基最小填土高度:为了保证路基稳定性,根据气候水文地质条件规定的路基边缘距离原地面之间的最小高度。
10.静止土压力:挡土墙位于原来位置不动,处于两者之间,称为静止土压力。
11.一般路基:是指在正常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下,填土高度或挖方深度不超过规范所规定的路基。
12.石灰稳定基层:在粉碎的土和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适量消解后的石灰和水,按照一定技术规范,经拌合后,在最佳含水量时摊铺压实及养生,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路面基层称为石灰稳定类基层。
13.水泥稳定基层:在经过筛选的土中,掺入适当水泥、水或碎石,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经拌合、摊铺,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及养护成型,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以此修建的路面基层称为水泥稳定类基层。
14.潮湿系数: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的比值。
15.回弹模量:是指路基、路面及建筑材料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与其相应的回弹应变的比值。
采用回弹模量作为路基抗压强度的指标。
16.湿软地基:天然含水量较高,胀缩性大,失陷性大,承载力低,荷载作用下易产生变形的地基。
路基路面工程名词解释简答题思考题

路基路面工程一、名词解释1.路基临界高度:不利季节路基处于某种临界状态时(干燥、中温、潮湿)上部土层(路床顶面以下80cm)距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
2.强度:指材料达到极限状态或出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或应力)。
3.疲劳曲线:各种疲劳应力的分布曲线。
4.小挠度弹性薄板:虽然板很薄,但仍然具有相当的弯曲刚度,因而其挠度远小于厚度。
5.冲突系数:振动轴载的最大峰值与静载之比称为冲击系数。
6.轴载谱:记录各种压力轴下,各种轴载的分布图。
7.容许弯沉:路面使用期末不利季节,标准轴载作用下双轮轮隙中容许出现的最大回弹弯沉值。
8.CBR:承载能力以材料抵抗局部和在压入变形的能力表征,并采用标准碎石的承载能力为标准,以相对值的百分数表示CBR值。
9.疲劳:材料强度下降的现象。
10.疲劳强度:在重复荷载作用下而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值。
11.疲劳原因:材料的不均质或存在局部缺陷。
12.疲劳寿命:材料出现疲劳破坏所对应的重复作用次数称为疲劳寿命。
13.疲劳极限:材料在某一重复应力作用次数后,经受多次作用也不产生疲劳破坏,该作用次数称为疲劳极限。
14.滑坡:边坡丧失其原有稳定性,一部分土体相对另一部分土体滑动的现象称为滑坡。
15.主动土压力:主动土压力是指挡土墙在墙后土体作用下向前发生移动,致使墙后填土的应力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墙后土体施于墙背上的土压力。
16.被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是指挡土墙在某种外力作用下向后发生移动而推挤填土,致使墙后土体的应力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填土施于墙背上的土压力。
17.静止土压力:静止土压力是指挡土墙不发生任何方向的位移,墙后土体施于墙背上的土压力。
18.理想线弹性体:在一定应力范围内,应力与应变关系呈线性特征,且当应力消失,应变随之消失,恢复初始状态。
19.基层反射裂缝:指半刚性基层先于沥青层开裂,在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在基层开裂处的面层底部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面层底部开裂,而后向上扩张致使裂缝贯穿面层全厚度。
路基路面工程名词解释(答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路基路面工程
1、路基
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是铁路和
公路的基础,路基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的线形结构物。
修筑在良好的地质、水文、气
候条件下的路基,从材料上分,路基可分为土路基,石路基,土石路基三种。
2、溜方
溜方通常指的是边坡上表面薄层土体下溜,主要是由于流动水冲刷边坡或施工不当引起的。
3、疲劳
对于弹性路面的设计材料承受重复应力作用时,可能在低于静载一次作用下
的极限应力值时出现破坏,这种材料强度的降低现象称为疲劳。
4、设计弯沉值
是根据设计年限内每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类型确
定的,相当于路面竣工后第一年不利季节、路面在标准轴载100KN作用下,测
得的最大回弹弯沉值。
5、路基稠度
路基土的液限与含水量的差值与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的比值。
路基路面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公路自然区划:将自然条件大致相近并且从事公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时有许多共性因素可以相互参考者划分为同一区划。
2.路基临界高度: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h.3.平均稠度:用以判别路基干湿类型的路槽地面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80cm)各分层土样稠度的算术平均值。
4.路拱:为了保证路面上雨水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减弱路面的结构强度,路面表面应做成直线型或抛物线形的路拱。
5.柔性路面:包括各种未经处理的粒料基层和各种沥青面层,碎石面层或块石面层组成的路面结构。
主要靠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
6.刚性路面:主要只用水泥混凝土做面层或基层的路面结构。
主要靠水泥混凝土板的抗弯拉强度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
7.双圆荷载图示:对于双轮组车轴,若每一侧的双轮用两个圆表示,则称为双圆荷载。
相应车轮荷载计算图示为双圆荷载图示。
8.劲度模量:9.累计当量轴次:基于现有交通量,轴载组成以及增长规律的调查和估计,将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轴载与通行次数按照等效原则换算为当量标准轴载的累计作用次数。
10.路基工作区:11.土基回弹模量:用以反映土基在瞬时荷载作用下可恢复变形性质的物理参数。
12.地基反应模量:WINKLER地基模型描述土基工作状态时压力P与弯沉L之比。
13.加州承载比CBR:用以评定土基及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以材料与高质量标准碎石的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能力的相对比值表示CBR值。
14.疲劳破坏:由于材料为结构的局部不均匀,诱发应力集中而出现微损伤,在应力重复作用之下微量损伤逐步累计扩大,终于导致结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
15.滑坡: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
16.MINER定律:各级荷载作用下材料疲劳损坏具有线性可叠加性质,据此计算各级荷载作用下材料的综合疲劳损伤。
17.沉陷: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
18.路基边坡坡度:边坡坡度H与边坡宽度b之比。
路基路面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边沟: 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车轮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它为路面横断面上某一宽度范围内实际受到轴载作用数占通过该车道断面的总轴数的比例。
设计弯沉:它是根据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预测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的类型而确定的路面弯沉实际值,是路面厚度计算的主要依据。
劲度模量:就是材料在给定的荷载作用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应力与总应变的比值。
路堤:路堤是指全部用岩土填筑而成的路基。
路基工作面:在路基某一深度Za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深度Za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压实度:现场干密度与室内最大干密度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当量轴次:按路面损坏等效原则,将不同车型、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成与标准轴载BZZ-100相当轴载作用次数。
水泥混凝土板的翘曲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当板顶与板底存在温度差,其胀缩变形不同时,因板的自重、地基反力和相邻板的嵌制作用,使板翘曲变形受阻,从而在板内产生的应力称为翘曲应力。
CBR(加州承载比):是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提出的一种评定土基及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采用高质量标准碎石为标准,用对应于某一贯入度的土基单位压力P与相应贯入度的标准压力的比值表示CBR值。
累计当量轴次:按路面损坏的等效原则,将不同车型,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与标准轴载BZZ-100相当轴载作用次数,再根据确定的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r和设计年限计算的累计当量轴次。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指用沥青混凝土作面层的路面。
疲劳破坏:结构在低于极限强度的荷载应力作用下,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出现的破坏现象。
车辙:车辙是路面的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及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
路堑:水泥混凝土路面:简答1、重力式挡土墙通常可能出现哪些破坏?稳定性验算主要有哪些项目?当抗滑或抗倾覆稳定性不足时,分别可采取哪些稳定措施?常见的破坏形式:1)沿基底滑动; 2)绕墙趾倾覆; 3)墙身被剪断;4)基底应力过大,引起不均匀沉降而使墙身倾斜;稳定性验算项目:抗滑稳定性验算和抗倾覆稳定性验算(1)增加抗滑稳定性的方法:设置倾斜基底;采用凸榫基础。
路基路面

路基路面工程一、名词解释1、路基干湿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2、路基临界高度: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H3、冻胀与翻浆:集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使路基隆起而造成面层开裂,即冻胀现象。
在交通繁重的地区,经重车反复作用,路基路面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严重时路基土以泥浆的形式从胀裂的路面缝隙中冒出,形成翻浆。
4、路堤:全部由岩土填筑而成的路基5、路堑:全部在天然地面开挖而成的路基6、一般路基:一般路基是指修筑在良好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下填方高度和挖方深度不大的路基。
通常认为一般路基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情况,直接选用典型横断面图或设计规定。
但高填方路堤,深挖方路堑须要进行个别论证和验算。
7、路基高度:路基高度是指路堤的填筑高度或路堑的开挖深度,是路基的设计标高和地面标高之差。
8、路基宽度:路基的宽度为行车道路面及两侧路肩宽度之和(两边路肩外缘之间的宽度)。
9、路基边坡坡度10、路基土的压实度:指的是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11、劲度模量:一定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应力与总应变的比值12、结构性破坏13、功能性破坏14、拥包:在行车水平力的作用下,沥青面层材料的抗剪强度不足则易产生推挤用包。
15、蠕变:材料在常应力作用下,变形随时间的延续而缓慢增长的现象。
16、应力松弛:材料在恒定变形条件下,应力随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减少的现象。
17、弹性层状体系:由若干个弹性层组成,上面各层具有一定厚度,最下一层为弹性半空间体。
18、弹性半空间体:由无限水平面为边界,而深度方向也为无限的弹性均质体。
19、疲劳寿命:材料出现疲劳破坏所对应的重复作用次数。
20、容许弯沉: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及累积当量轴载等确定的回弹弯沉值。
是柔性路面设计的主要指标。
21、疲劳开裂22、设计弯沉:所谓设计弯沉,是指路面竣工后第1个不利季节,在标准轴载作用下,双轮轮隙中间的弯沉值23、收缩裂缝:当沥青面层中的平均温度低于其断裂温度,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在该温度时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即发生断裂。
路基路面工程

路基路面工程(122)一.名词解释1.路基:在天然地表面按路线位置和设计断面的要求填筑或开挖,形成的岩土结构物。
2.路面: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3. 交通量:是指一定时间间隔内各类车辆通过某一道路横断面的数量。
4.动稳定度:在60℃的温度条件下,以一定荷载的轮子在同一轨迹上做一定时间的反复行走,形成一定的车辙深度,然后计算试件产生1mm变形所需试验车轮行车次数。
5.石灰剂量:石灰质量占全部土颗粒的干质量的百分率,即石灰剂量=石灰质量/干土质量.6. 蠕变:材料在固定的应力为一恒定值时,应变随时间发展的过程。
7.应力松弛:当应变为一恒定值时,应力随时间而衰减的过程。
8.沥青劲度模量:材料在给定的荷载作用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应力和总应变的比值。
总应变包括弹性应变、延迟弹性应变与残余应变。
9.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是材料在荷载重复作用下产生不可恢复的强度衰减积累所引起的一种现象。
10.透层:也叫粘层,为加强沥青路面的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图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路面薄层。
11.封层: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进入面层或基层而铺筑的沥青混合料薄层。
12.设计弯沉值:是根据设计年限内每个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类型确定的的相当于路面竣工后第一年不利季节,在标准轴线lOOKN作用下路面温度为20℃时,测得的最大回弹模量。
13.温度梯度:水泥混凝土板顶面和底面的温度坡差。
(△t=Tgh)14.轮辙实验:是一种模拟实际车轮荷载在路面上行走而形成车辙的工程实验方法,是评价沥青混合料在规定温度条件下抵抗塑性流动变形能力的有效方法。
15.面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里、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15.普通混凝土路面:是指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不配置钢筋的混凝土路面。
16.路面可靠度: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在将遇到的环境条和荷载作用下,路面能够发挥其预期功能的概率。
路基路面名词解释

1.路基工作区P3把车辆荷载在土基中产生力作用的这一深度范围叫路基工作区2.路基设计标高P28路基标高通常以路基边缘为准,即路基边缘标高。
3.最佳断面法P46在既定设计流量条件下,以容许最大流量通过时,使所得的水流横断面面积为最小,据以确定排水沟渠的横断面尺寸,称为最佳断面法。
4.路基稳定性P19指路基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保持其强度的性质。
5.当量高度P65在边坡稳定性验算时需要按车辆最不利情况排列,把车辆荷载换算成当量土柱高,即以相等压力的土层厚度来代替荷载,叫当量高度,用h。
表示。
6.挡土墙P82挡土墙是一种能够抵抗侧向土压力,用来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边坡,保持土体稳定的建筑物。
7.被动土压力P89当墙向土体挤压移动,土压力随之增大,土体被推移向上滑动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此时土体对墙的抗力称为被动土压力。
8.浸水路堤P75建筑在桥头引道、河滩及河流沿岸,受到季节性或长期浸水的路堤。
9.最大安全电流P163指在通电5min左右而不引起爆炸的最大电流。
10.交通量PP15指一定时间间隔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总数。
11.当量轴次PP17将交通量中各级轴载换算为BZZ—100后得到的轴载作用次数。
12.最小准爆电流P163指在2min左右的时间内,通电而使雷管爆炸的最小电流。
13.石灰稳定土PP30在粉碎的或远离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参入足量的石灰和水,经拌合,压实机及养生后得到的混合料,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为石灰稳定土。
14.沥青混凝土混合料PP42用不同粒级的碎石、天然砂或破碎砂、矿粉和沥青按一定比例在拌和机中热拌所得的混合料。
15.车辙试验PP48车辙试验是在规定尺寸的板块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上,用固定荷载的橡胶轮反复行走后,测定其变形稳定期每增加变形1mm的碾压次数,即动稳定度,以次/mm表示。
16.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PP38一定数量的石灰和粉煤灰,或石灰和煤渣与其他集料相配合,加入适量的水(通常为最佳含水量),经拌合、压实和养生后得到的混合料,当其抗压强度符合一定要求时,称为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
路基路面工程

1 路基路面工程一、名词解释1.路床:路床是路面的基础,是指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80cm 深度范围内的路基部分。
路床分上、下两层: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30cm 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上路床;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30-8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下路床。
2. 面层:直接与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
与基层和垫层相比,承受行车荷载较大的垂直压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还受降水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水温稳定性,耐磨,不透水,表面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读和粗糙度。
3.路基干湿类型:路基的干湿类型是指路基在最不利季节所处的干湿状态。
路基的干湿类型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
4.路基工作区:在路基的某一深度处,当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路面重量引起的自重应力之比很小,仅为1/10—1/5 时,车辆荷载引起的应力可以忽略不计,该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5.最佳含水量:使土体产生最大干密度时的含水量,称之为最佳含水量。
6.标准轴载:路面设计以汽车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用BZZ-100 表示,需要将混合交通的各种轴载和通行次数按照等效损坏的原则换算为标准轴载的通行次数。
7. 第二破裂面:往往会遇到墙背俯斜很缓,即墙背倾角α很大的情况,如折线形挡土墙的上墙墙背,衡重式挡土墙上墙的假象墙背。
当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破裂棱体并不沿墙背或假想墙背滑动,而是沿着土体的另一破裂面滑动,这一破裂面称为第二破裂面。
而远离墙的破裂面称为第一破裂面。
8. 基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压力,并把由面层传递下来的应力扩散到垫层和土基,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扩散应力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水稳性和平整度。
9.分离式加铺层:在旧混凝土面层与加铺层之间设置由沥青混凝土、沥青砂或油毡等材料的隔离层,这样的加铺层称为分离式加铺层。
10.设计弯沉:路面设计弯沉是根据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类型确定的,相当于路面竣工后第一年的不利季节,路面在标准轴载100KN 作用下测得的最大回弹弯沉值。
路基路面 加强版

第一章1、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形成的岩土结构物。
2、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个钟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3、路基路面的基本性能: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能。
4、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①、地理条件②、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④、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⑤、土的类别(详见教材P7-8)5、路基土的分类:我国公路用土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标和土中有机质存在的情况,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四类。
级配(粗粒土)以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表示。
细粒土以筛分和液塑性表示6、土作为路基建筑材料,砂性土最优,黏性土次之,粉性土属不良材料,最容易引起路基病害。
重黏土,特别是蒙脱土(即膨胀土)也是不良的路基土。
7、公路自然区划:Ⅰ区——北部多年冻土区。
Ⅱ区——东部温润季冻区。
Ⅲ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
Ⅳ区——东南温热区。
Ⅴ区——西南潮暖区。
Ⅵ区——西北干旱区。
Ⅶ区——青藏高寒区。
8、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干燥、中湿、潮湿、过湿。
9、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同路基的干湿状态有密切关系。
稠度定义为土的含水率与土的液限之差与土的塑限和液限之差的比值。
公式详见教材P16 1-110、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H。
11、简答题: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①、面层。
功能: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耐磨、不透水,其表面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②、基层,功能: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有足够的水稳定性,较好的平整度。
③、垫层,功能:能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使面层和基层不受水温状况影响,能扩散基层传下的汽车荷载的应力。
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
12、路面的等级与分类:等级分为: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低级路面。
路面分类:柔性路面——主要包括各种用沥青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粒料基层和各类沥青面层、碎(砾)石面层或块石面层组成的路面结构。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资料)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路床2.面层3.路基干湿类型4.路基工作区5.最佳含水量6.标准轴载7.第二破裂面8.基层9.设计弯沉10.公路自然区划11.陡坡路堤12.轮迹横向分布系数13.抗拉强度结构系数14.结合式加铺层15.边缘排水系统16.路面平整度17.排水基层排水系统18.半刚性路面19.路面的抗滑性能20.柔性路面21.车道系数二、简答题:1.路基横断面形式有哪些类型?2.是否可以采用不同性质的土作为路基填料?3.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简述路基沉陷及其原因。
5.陡坡路堤可能的滑动形式有那些?产生滑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冲刷防护有哪些方法和措施?7.什么是挡土墙?怎样对挡土墙进行分类?8. 半刚性基层有哪些特点?9.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有哪些结构类型?10.垫层有哪几种类型?各起什么作用?11.路基为什么要充分压实?12.砂井与砂桩,形式相仿,试说明它们的主要区别。
13.路基坡面防护有哪些方法和措施?14.路面基层有哪些主要类型?15.路面排水设计包含哪些内容?16.垫层的作用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应设置垫层?17.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标准是什么?18.沥青路面的基层结构有哪些类型?三、论述题:1.为什么最佳含水量可以获得好的压实效果?怎样控制含水量?2.在重复荷载作用下,路基将产生什么样的变形结果?为什么?3.挡土墙倾覆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增强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性?4.挡土墙产生滑移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增强挡土墙的抗滑稳定性?5.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有哪些结构类型?如何选用?6.在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的结构设计中,轴载换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7.双层混凝土板的荷载疲劳应力分析中,分离式加铺层混凝土板和结合式加铺层混凝土板有何区别?为什么?8.沥青路面水损害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水损害的破坏作用机理是怎样的?9.路面分为那几个基本结构层次?每一个结构层次的作用和要求是什么?10.什么叫第二破裂面?产生第二破裂面的条件是什么?11.为什么要进行轴载换算?换算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有不同的换算公式?四、分析与计算题:1.某砂类土挖方路基边坡,ϕ=27°,c =13.90KPa,γ=16.90KN/m 3,H=7.0m,采用边坡1︰0.5。
路基路面工程(专)

路基路面工程(专)一、名词解释1、路基临界高度:不利季节路基处于某种临界状态时(干燥、中湿、潮湿)上部土层(路床顶面以下80cm)距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
2、劲度模量:材料在给定的荷载作用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应力于总应变之比值:S tT=(σ/ε)tT3、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刚性路面设计中,在设计车道上,50cm宽度范围内所受到的轮迹作用与通过该车道横断面的轮迹总作用次数之比。
4、设计弯沉:根据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预测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类型而确定的路面弯沉设计值。
5、翘曲变形:指混凝土在气温变化时,使板顶和板底产生温差,而胀缩变形的大小不等,引起板的隆起和凹陷变化现象。
6、压实度:压实度是路基填方施工的质量控制标准,它是工地实测压实土体的干容重与室内标准击实试验所获得的最大干容重之比,用公式表示:K=r/r07、路基工作区:有称为应力作用区,它是路基基层对于支承路面并经受行车荷载作用有较大影响的土基范围,其计算公式:Zɑ=3rknp8、应力松弛:是指变形物体在恒定应变下,应力随时间而自动降低的过程,沥青混合料在应力、应变状态下呈现这种现象9、当量轴次:按路面损坏等效原则,将不同车型、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与标准轴载(BBZ-100)相当轴载作用次数称为当量轴次。
10、翘曲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顶与板底存在温度差,其胀缩变形大小不同时,因板的自重,地基反力和相邻板的钳制作用,使半翘曲变形受阻,从而在板内产生的应力称为翘曲应力。
11、最佳含水量:即路基碾压20、时,或室内击实实验中,对应于某一压实功土体获得最大干密度时所对应的含水量,即2曲线顶点所对应于横坐标的含水量。
12、累计当量轴次:按弯沉等效或拉力等效原则,在使用期内,所有不同的轴次作用次数换算为某一标准轴载相当的作用次数。
13、临界荷位:是指产生最大综合疲劳破坏的荷载位置,水泥混凝土路面为纵缝边缘中部。
14、半刚性路面:在沥青路面结构中,含有一层或一层以上厚度大于10cm的半刚性材料层且能发挥其特性时,此沥青路面结构称为半刚性路二、填空题:1、路基土按其粒径大小和外表形状分为巨粒组、粗粒组、细粒组三种粒组。
路面工程名词解释

第一章1.公路自然区划:是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并注意地表气候的地带性(纬度)和非地带性(海拔高度)差异,使在同一区内筑路特点相似。
2.路基临界高度: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
3.平均稠度:于路槽地面以下80cm内,每10cm取土样测其稠度,这些稠度值的算术平均值。
4.柔性路面:主要包括各种用沥青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粒料基层和各类沥青面层、碎(砾)石面层或块石面层组成的路面结构。
5.刚性路面:主要指用水泥混凝土做面层或基层的路面结构。
6.设计弯沉值:指路面交工验收时,不利季节,在标准轴载作用下,标准轴载双轮轮隙中间的最大弯沉值。
第二章1.劲度模量:是一定时间(t)和温度(T)条件下,应力和总应变的比值。
2.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一深度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力引起的垂直压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3.土基回弹模量:对土基做压入承载板试验,所得应力-应变曲线应力卸除阶段的割线模量。
4.加州承载比CBR:对应于某一贯入度的土基单位压力与相应贯入度的标准压力之比的百分数。
5.疲劳破坏:由于材料微结构的局部不均匀,诱发应力集中而出现微损伤,在应力重复作用之下微量损伤逐步累积扩大,终于导致结构破坏。
6.地基反应模量:作用于土基顶面任一点的垂直压力与该点的弯沉之比。
7.Miner定律(曼诺定律):各级荷载作用下材料所出现的疲劳损伤可以线性叠加。
第五章1.石灰稳定土:在粉碎的土和原状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石灰和水,按照一定技术要求,经拌合和摊铺,在最佳含水率时压实及养护成型,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混合料。
2.水泥稳定土:在粉碎的土和原状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水泥和水,按照一定技术要求,经拌合和摊铺,在最佳含水率时压实及养护成型,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混合料。
路基路面工程

一、名词解释:l. 路基临界高度:指在不利季节,土基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时,路床表面距地下水或地表积水位的最小高度。
2. 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3. 车轮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它为路面横断面上某一宽度范围内实际受到轴载作用数占通过该车道断面的总轴数的比例。
4. 设计弯沉:它是根据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预测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的类型而确定的路面弯沉实际值,是路面厚度计算的主要依据。
5.劲度模量:就是材料在给定的荷载作用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应力与总应变的比值。
6、车辙: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产生的永久变形的累积。
7、沥青路面垫层分类:防水、排水、防污、防冻。
1、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2、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4、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一深度Z 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力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 1/5~1/10时,该深度 z 范围内的路基。
5、路堤:是指高于原地面高程的填方路基。
6、路堑:是指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
7、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8、截水沟:又称天沟,一般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用以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
9、碎、砾石路面:通常是指水结碎石路面、泥结碎石路面以及密级配的碎(砾)石路面等数种,这类路面通常只能用于中低等交通量的公路。
10、碎石路面:是用加工轧制的碎石按嵌挤原理铺压而成的路面。
11、块料路面:用块状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筑的路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标准轴载:我国路面设计用单轴双轮组100KN作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2、半刚性基层:主要使用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对级配集料做稳定处理的基层结构。
3、边沟: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矮路堤的坡脚外侧,走向多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4、被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土体挤压移动时,土压力随之增大,土体被推移向上滑动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作用于土体对强背的抗力称为被动如压力。
5、沉陷: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
6、车辙:路面的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及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
7、车辙试验:车辙试验是在规定尺寸的板块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上,用固定荷载的橡胶轮反复行走后,测定其变形稳定期每增加变形1mm的碾压次数,即动稳定度,以次/mm表示。
8、当量轴次:将交通量中各级轴载换算为BZZ—100后得到的轴载作用次数。
9、当量土柱高:在边坡稳定性分析时,以相等压力等效替代车辆设计荷载的土层厚度。
10、当量高度:在边坡稳定性验算时需要按车辆最不利情况排列,把车辆荷载换算成当量土柱高,即以相等压力的土层厚度来代替荷载,叫当量高度,用h。
表示。
11、挡土墙:挡土墙是一种能够抵抗侧向土压力,用来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边坡,保持土体稳定的建筑物。
12、陡坡路堤:修筑于地面横坡度大于1:2.0的陡峻山坡上的路堤。
13、地基反应模量:WINKLER地基模型描述土基工作状态时压力P与弯沉L之比。
14、堤岸防护:针对沿河滨海,河滩路堤挤水泽路堤而采取的防止水流破坏和加固堤岸的防护措施。
15、第二破裂面:当挡土墙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破裂棱体并不沿墙背或假想的墙背滑动,而是沿着土体的另一破裂面滑动,该破裂面称为第二破裂面。
16、冻胀:在正温度区内,因零度等温线附近土中自由水和毛细水的冻结,形成了同较深土层之间的湿度坡差,从而促使下面的水分向零温度等温线附近移动,而这些过量的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使路基隆起和路面开裂,发生冻胀。
17、翻浆:春融时,路基上层的土首先化冻,应水分过多而变得极为湿软,在行车作用下泥浆就沿路面裂缝冒出,形成翻浆。
18、高路堤:填土高度高于18m的土质路堤和大于20m的石质路堤。
19、刚性基层:采用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修筑基层混凝土板而形成的沥青路面基层结构。
20、刚性路面:主要只用水泥混凝土做面层或基层的路面结构。
主要靠水泥混凝土板的抗弯拉强度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
21、工程地质法:对照当地具有类似工程地质条件而处于极限稳定状态的天然山坡和人工边坡的情况,据以推断路基的设计断面是否稳定。
22、公路自然区划:将自然条件大致相近并且从事公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时有许多共性因素可以相互参考者划分为同一区划。
23、工程地质法: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大量的资料调查,拟定不同的土质类别及其所处状态下的边坡稳定值参考数据,在实际工程边坡设计时,将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作比拟,采用类似条件下的边坡稳定值作为设计值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24、滑坡: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
25、回弹模量:反映土基在瞬时荷载作用下的可恢复变形性质。
26、化学加固法:利用化学溶液或胶结剂,采用压力灌注或搅拌混合等措施,使土颗粒胶结起来,达到加固目的。
27、换填土层法:将基底下一定深度范围的湿软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砂,碎石,灰土或素土等以及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的材料,并予以压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28、交通量:指一定时间间隔内各类车辆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总数。
29、极限平衡法:近似把岩土看作本身无变形的钢塑性材料,计算岩土体在破坏面上达到极限平衡时的安全系数,以判断其稳定程度。
30、加州承载比CBR:用以评定土基及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以材料与高质量标准碎石的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能力的相对比值表示CBR值。
31、劲度模量:材料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荷载应力与应变比值32、劲度:沥青和沥青混合料应力应变关系随温度和荷载作用时间而变化,将沥青材料在给定的荷载作用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劲度。
33、截水沟:一般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尽量与大多数水流方向垂直,用以拦截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水流冲刷。
34、抗前强度:指材料受剪切时的极限或最大应力。
35、路堤:是指全部用岩土填筑而成的路基。
36、路堑:全部在天然路面开挖而成的路基。
36、路床:路面的基础,是指路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承受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结构上分为上路床(0~30cm)和下路床(30~80cm)。
37、路肩:道路行车道两侧,承受车辆偶然停留作用,并对路面结构起侧向支承作用。
38、路基:在地表按照道路路线位置和一定的技术要求开挖或填筑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39、路面:一种由多层次结构层组成的复合结构物,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40、路拱:为保证路面上的雨水及时排除,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湿和渗透,路面表面应做成两边低、中间高的路拱。
40、路拱:为了保证路面上雨水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减弱路面的结构强度,路面表面应做成直线型或抛物线形的路拱。
41、路基工作区:把车辆荷载在土基中产生力作用的这一深度范围叫路基工作区42、路基设计标高:路基标高通常以路基边缘为准,即路基边缘标高。
43、路基稳定性:指路基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保持其强度的性质。
44、路基高度:指路堤的填筑高度和路堑的开挖深度,是路基设计标高与路面标高之差。
45、路基临界高度: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h.46、路基临界高度:路基临界高度是指在最不利季节,当路基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时,路槽底距地下水位或长期地表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
47、路基边坡坡度:边坡坡度H与边坡宽度b之比。
通常高度取值为H=1,边坡坡率表达为1:n(路堑)或1:m(路堤)。
48、路面回弹弯沉:是指在垂直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属相弹性变形。
49、路面设计弯沉值:根据设计年限内每个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道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类型确定的,相当于路面完工后第一年不利季节、温度为20℃、路面在标准轴载100kN 作用下,测得的最大回弹弯沉值。
50、临界高度:指土基在不理季节,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时,路床表面距地下水位或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
51、临界荷位: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时,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选取使板内产生最大应力或最大疲劳损伤的一个荷载位置作为应力计算的荷载位置,称为临界荷位,现行设计方法以纵缝边缘中部作为临界荷位。
52、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刚性路面设计中,在设计车道上,50cm宽度范围内所受到的轮迹作用次数与通过该车道横断面的轮迹总作用次数之比。
52、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它为路面横断面上某一宽度范围内实际受到轴载作用数占通过该车道断面的总轴数的比例。
53、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在给定温度和加荷时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参数。
54、沥青混合料:由集料和填料与沥青结合料经混合拌制而成的混合料总称。
55、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指用沥青混凝土作面层的路面。
56、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用不同粒级的碎石、天然砂或破碎砂、矿粉和沥青按一定比例在拌和机中热拌所得的混合料。
57、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指在高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能够抵抗车辆反复作用,不会产生显著永久变形,保证沥青路面平整的特性。
58、沥青路面:用沥青材料做结合料粘结矿料修筑各类基层和垫层所组成的路面结构。
59、沥青路面垫层:位于基层以下主要用于路基状况不良路段确保路面结构不受路基中滞留自由水浸蚀以及冻融危害的沥青路面结构层。
60、累计当量轴次:基于现有交通量,轴载组成以及增长规律的调查和估计,将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轴载与通行次数按照等效原则换算为当量标准轴载的累计作用次数。
61、力学—经验法:利用力学原理分析路面结构在荷载和环境作用下的力学响应量(应力,应变,位移),建立力学响应量与路面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模型,路面设计按使用要求,运用关系模型完成结构设计。
62、力学法(数解):假定几个不同的滑动面,按力学平衡性原理对每个滑动面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从中找出极限滑动面,按此极限滑动面的稳定程度来判断边坡稳定性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63、力学法(表解):在计算机和图解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成待查的参考数据表格,用查找参考数据表的方法来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64、MINER定律:各级荷载作用下材料疲劳损坏具有线性可叠加性质,据此计算各级荷载作用下材料的综合疲劳损伤。
65、锚定板挡土墙:由钢筋混凝土墙面,钢拉杆,锚定板以及其间的填土共同组成的一种组合挡土结构。
66、耐久性:指沥青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抵抗环境不利因素的能力及承受行车荷载反复作用的能力,主要包括沥青混合料的抗老化、抗疲劳性等方面。
67、疲劳强度:出现疲劳破坏的重复应力值。
68、疲劳:对于弹性状态的路面材料承受重复应力作用时,可能在低于静载一次作用下的极限应力值时出现破坏,这种材料强度降低的现象称为疲劳。
69、疲劳开裂:指路面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路表无显著永久变形而出现的裂缝。
70、疲劳破坏:路面材料在低于极限抗拉强度下经受重复拉应力或拉应变而最终导致破坏,称为疲劳破坏。
70、疲劳破坏:由于材料微结构的局部不均匀,诱发应力集中出现微损伤,在应力重复作用之下微量损伤逐步累积扩大,终于导致结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
71、疲劳极限:有些材料在应力重复作用一定次数后,疲劳强度不再下降,趋于稳定值,此稳定值称为疲劳极限。
72、普通水泥混凝土面层:指除接缝处和一些局部范围(如角隅和边缘)外板内不配置钢筋的水泥混凝土面层。
73、排水固结法:利用地基排水固结规律,采用各种排水技术措施处理饱和软弱土的一种方法。
74、排水沟:主要用于排除来自边沟、截水沟或其他水源的水流,并将其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
75、平均稠度:用以判别路基干湿类型的路槽地面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80cm)各分层土样稠度的算术平均值。
76、坡面防护:主要是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及湿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土表面的风化、碎裂、剥蚀演变进程,从而保护路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兼顾路基美化和协调自然环境。
77、强度:指材料达到极限状态或出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78、浸水路堤:受到季节性或长期浸水的沿河路堤,河滩路堤等均称浸水路堤。
浸水路堤:建筑在桥头引道、河滩及河流沿岸,受到季节性或长期浸水的路堤。
79、强夯法:利用几十吨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路面,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