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下册)-第八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第1章绪论本章无课后习题。

第2章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2-1 试分析图2-1所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图2-1解:(1)如图2-2所示,ABC和DEF为两个二元体,可以撤除,剩下的杆CD通过不共点的三链杆与基础相连,形成几何不变体,二元体不影响原结构的几何不变性,故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图2-2(2)如图2-3所示,刚片AB通过不共点三链杆1、2、3与基础相连,形成几何不变体。

将刚片AB和基础视为基础,刚片CD通过链杆BC、DE及链杆4与基础相连,但是这三链杆交于同一点,即链杆4与刚片CD的交点,故体系为有一个多余约束的瞬变体系。

注:瞬变体系必定有多余约束。

图2-3(3)如图2-4所示,ABC和DCE为二元体,将其撤除,视刚片HI与地基固结为一个基础,刚片EG、FH通过不共线的三个铰G、F、H与基础相连,形成几何不变体,二元体不影响原结构的几何不变性,所以该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图2-42-2 试分析图2-5所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图2-5解:(1)如图2-6(a)所示,将刚片1和2、刚片3和4、刚片5和6、刚片7和8、刚片9和10、刚片11和12视为二元体,将其依次撤除,只剩下大地基础,故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2)如图2-6(b)所示,杆2、4、10通过不共线的三个铰相连,构成一个刚片a,同理可构成刚片b、c、d,刚片a、b与杆1通过不共线的三个铰相连构成一个几何不变体,且无多余约束,并与刚片c、d通过不共线的三个铰相连构成几何不变体,再与基础通过不共点的三个链杆14、15、16相连构成几何不变体,故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3)如图2-6(c)所示,下部由基本三角形Ⅰ、Ⅱ和Ⅲ组成,为几何不变体系,可视为一个大的刚片,上部依次拆除二元体1和2、3和4、5和6,刚片7和8与下部大的刚片通过共线的三铰相连,形成瞬变体,故体系为有一个多余约束的瞬变体系。

图2-62-3 试分析图2-7所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静定结构位移计算虚力法)【圣才出品】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静定结构位移计算虚力法)【圣才出品】

第5章静定结构位移计算的虚力法
5.1 复习笔记
本章重点介绍了虚力法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虚力法对不同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指定位移进行求解。

遵循“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对结构的局部位移公式进行了分项讨论,在虚力法的指导下叠加组成了结构的整体变形公式,随后将虚力法升华到了对广义单位荷载的设定以及对广义位移的求解;通过引入图乘法,结构的弯矩变形公式的求解变得更加快捷且精确;最后介绍了温度影响下结构的位移求解并归纳了线性变形体系的四个互等定理。

一、虚力法求刚体体系的位移(见表5-1-1)
表5-1-1 虚力法求刚体体系的位移
图5-1-1
二、虚力法求静定结构的位移(见表5-1-2)
表5-1-2 虚力法求静定结构的位移
表5-1-3 广义位移分类
三、两个对偶解法——虚力法求位移、虚位移法求内力(见表5-1-4)
表5-1-4 两个对偶解法——虚力法求位移、虚位移法求内力
四、荷载作用时静定结构的弹性位移计算(见表5-1-5)
表5-1-5 荷载作用时静定结构的弹性位移计算
五、图乘法(见表5-1-6)
表5-1-6 图乘法
图5-1-2 六、温度改变时静定结构位移计算(见表5-1-7)。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

第5章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5.1 复习笔记一、应用虚力原理求刚体体系的位移1.推导位移计算一般公式的基本思路推导过程的基本思路是“化整为零和积零为整”:把结构的整体变形分解为局部变形,应先用刚体体系的虚力原理导出局部变形时的位移公式,然后应用叠加原理,导出整体变形时的位移公式。

2.结构位移计算概述(1)计算结构位移的目的①验算结构的刚度;②为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打下基础。

(2)产生位移的原因①荷载作用;②温度变化和材料胀缩;③支座沉降制造误差。

3.应用虚力原理求刚体体系的位移——单位荷载法例如,图5-1-1(a)中的静定梁,支座A向上移动一个已知距离c,现在拟求B点1的竖向位移 。

图5-1-1位移状态已给定,力系则可根据我们的意图来虚设。

在拟求位移∆的方向设置单位荷载,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支座A 的反力R1F =ba-,图5-1-1(b )中的虚设平衡力系在实际刚体位移上作虚功,虚功方程为可以求解出 1=b c a∆在拟求的位移∆方向虚设单位荷载,并利用平衡条件求出与1c 相应的支座反力R1F 。

这个解法称为单位荷载法。

4.支座移动时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归纳求解步骤如下:(1)沿拟求位移Δ方向虚设相应的单位荷载,并求出单位荷载作用下的支座反力;(2)令虚设力系在实际位移上作虚功,建立虚功方程R 10K K F c ∆⋅+∑⋅=(3)由虚力方程,解出拟求位移二、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单位荷载法1.局部变形时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举例图5-1-2(a)所示悬臂梁在B处两个相邻截面有相对转角θ。

试求A点的竖向位移Δ。

图5-1-2解:图5-1-2(a)中的实际位移状态可改用图5-1-2(b)来表示。

这里,在B处加铰,把实际位移状态明确地表示为刚体体系的位移状态。

为了求未知位移Δ,可虚设力系如图5-1-2(c)所示。

这里,在A点沿拟求位移Δ的方向虚设单位荷载。

此外.在铰B处还必须虚设一对弯矩根据平衡条件可求出均数值如下令图5-1-2(c)中的平衡力系在图5-1-2(b)中的实际位移上作功,可写出虚功方程如下解得由此看出,位移Δ与截面相对转角θ成正比,它们之间的比例系数正好就是虚设单位荷载在该截面引起的弯矩。

结构力学(龙驭球)第八章_2023年学习资料

结构力学(龙驭球)第八章_2023年学习资料

第八章位移法总结-当C点有水平向右的侧移△时,B点将沿垂直于AB杆-的方向运动(图d,其中△,和∠之间具有 定的几何-关系。-△B-袋C-B3-1求△和△2之间的几何关系。取BC杆研究(图e,-发生侧移后,B点移至 1,C点移至C1。△B在BC杆上的水-平投影为BB2=∠Bc0s45°。-仅从水平方向观察可以看出BC杆由 来的位置平移至B,C1-的位置,由于杆件不伸长,因此有BB2=CC1-即-∠Bc0s45°=△2-又由于B 3是BB1在垂直BC杆方向的投影,因此-BB3=∠BSin45°=△2
第八章位移法总结-由平衡条件求出系数k和自由项F:P:-4解方程求4;-注意:一切计算-5按叠加原理计算杆 弯矩。-都是在基本结构上进-M=M△+M2△2+…Mn△n+M,-行别-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位移法 适用条件-1位移法既可以求解超静定结构,也可以求解静定结-构;-2既可以考虑弯曲变形,也可以考虑轴向和剪切 -3可以用于梁、刚架、桁架、拱、组合结构等各种类-型的结构;-4从材料性质看,只能用于弹性材料。
第八章位移法总结-2作M2图。由以上叙述可知BC杆两端有相对侧移BB3,-因此在图中-d-△B-e-2=-k12-3E1△,-12E1-B☑-6E1/n2-12E1/2-而AB杆两端的相对侧移为BB3,因此-6 2E1-M BA-W2
第八章位移法总结-3求k2=k12,k22。由M2图易得-6EI-k12=k21=-f-△2=】-6E1/ 2-8-B段-EVL-6E1/2-A户工-6EM/I 2-12E/n2-12EI/213-求k22时取图f 的BC杆为隔离体(图g,由-∑Mc=0,能求出轴力FN。-36E1-再由∑F,=0求出k22=
第八章-位移法总结-2利用与位移相应的隔离体的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3解方程求出结点位移;-4将结点位移 入杆端力方程从而求出杆端内力。-2.基本体系法-基本体系法是利用附加约束的基本原理建立位移法典型-方程。骤-:-1确定基本未知量。将原结构有角位移和线位移的-结点分别加上阻止转动的刚臂和阻止移动的支座链杆,附刚臂和附加支座链杆数之和即为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2由附加约束上约束力为零的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k4+F =0Gj=1,2.…,n):-3在基本结构上分别绘制在各附加约束分别产生单位-位移4;=1下向变形的情况下,当竖柱平行时,无-论梁是水平的还是倾斜的,梁都产生平动,因而各 柱顶有相同的水平线位移。图a中A、C点的水平位-移相同,结构只有一个位移未知量人。

龙驭球《结构力学 》(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

龙驭球《结构力学 》(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 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
真题)详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教材
复习
笔记
复习
结构
知识
分析
力学

真题 笔记
构造
第版
名校
几何
习题
第章
真题
受力
内容摘要
本书是龙驭球主编的《结构力学Ⅰ》(第4版)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梳理知识脉络,浓 缩学科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在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的基础上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 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参考大量 相关辅导资料,对龙驭球主编的《结构力学Ⅰ》(第4版)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 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3)精编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本书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 这些高校均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 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说明:由于本辅导书图表公式较多、篇幅较长,为方便读者 阅读,特将本辅导书分为上(1~4章)、中(5~7章)、下(8~10章)三册,本书为上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录分析
1.2课后习题详解
1.1复习笔记
1.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2.2课后习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3.2课后习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影响线)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影响线)

第4章影响线4-1 试用静力法作图中:(a)F yA、M A、M C及F QC的影响线。

(b)斜梁F yA、M C、F QC、F NC的影响线。

图4-1解:(a)如图4-1(a)所示,求F yA、M A、M C及F QC的影响线。

相关说明:A点为坐标原点,单位荷载距离A点为x;F yA向上为正,M A、M C使梁下侧受拉为正,F QC以绕微段隔离体顺时针转动为正。

①F yA的影响线左端为固端约束,F yA承担F P的作用,所以影响线与x无关,作影响线如图4-2(a)所示。

②M A的影响线,与x为线性关系,则作影响线如图4-2(b)所示。

③M C的影响线当荷载作用在C左边时,由固定端承担弯矩,C不受弯矩作用,为0;当荷载作用在C右边时,,则作影响线如图4-2(c)所示。

④F QC的影响线当荷载作用在C左边时,由固定端承担剪力,C点不受剪力作用;当荷载作用在C右边时,,则作影响线如图4-2(d)所示。

图4-2(b)如图4-1(b)所示,求斜梁F yA、M C、F QC及F NC的影响线。

相关说明:A点为坐标原点,单位荷载距离A点水平距离为x;F yA向上为正,M C使梁下侧受拉为正,F QC以绕微段隔离体顺时针转动为正,F NC以受拉为正。

图4-3①F yA的影响线对右端取矩,,解得;作影响线如图4-3(a)所示。

②M C的影响线与简支梁相似,荷载作用在C左边时考虑C右边的结构,计算C点弯矩;当荷载作用在C右边时考虑C左边的结构,计算C点弯矩;作影响线如图4-3(b)所示。

③F QC的影响线当荷载作用在C左边时,取右边计算:;当荷载作用在C右边时,取左边计算得;作影响线如图4-3(c)所示。

④F NC的影响线当荷载作用在C左边时,;当荷载作用在C右边时,;作影响线如图4-3(d)所示。

4-2 试用静力法作图4-4中F RA、F QB、M E、F QE、F RC、F RD、M F、F QF的影响线。

附属部分(AB)各量的影响线与简支梁相同,且在基本部分(BD)无竖距;基本部分(BD)各量的影响线在BD段与伸臂梁BD相同,在AB段为一直线。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考研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精选(答案详解)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考研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精选(答案详解)

(2)结构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见表1-1-3)表1-1-3结构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3能力培养(见表1-1-4)表1-1-4结构力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二、结构的计算简图和简化要点计算中忽略不重要的细节、保留基本特点、需要寻求一个简化的图形来代替实际结构,这个图就称为结构的计算简图。

它的确定原则及简化要点见表1-1-5。

表1-1-5结构的计算简图和简化要点三、杆件、杆件结构、荷载的分类(见表1-1-6)表1-1-6杆件、杆件结构、荷载的分类名校考研真题说明:本部分从指定龙驭球主编的《结构力学》(第3版)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知识点。

如需更多专业课资料,可转识库学习网进行查看。

一、判断题1.当不考虑杆件轴向变形时,图11-1(a)所示单跨超静定梁与图11-1(b)所示单跨超静定梁完全等效。

()[湖南大学2006年研]图11-1【答案】对查看答案二、选择题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国防科技大学2004年研]A.静定结构在支座位移作用下,既产生位移又产生内力B.超静定结构只有在荷载作用下才产生内力C.静定结构的全部内力和范例可以由平衡条件位移确定D.一平衡力系作用于静定结构的某一部分时,仅该部分有内力,结构的其余部分内力为零【答案】C查看答案三、计算题1.绘制图11-2(a)所示结构弯矩图形状;已知图11-2(b)结构弯矩图,绘制其荷载图;不经过计算,绘制图11-2(c)所示结构弯矩图。

[武汉科技大学2009研](a)(b)(c)图11-2解:(1)图11-2(a)为对称结构,由对称结构的性质绘制弯矩图,如下图题11-3(a)所示。

(2)图11-2(b),自右向左进行分析。

悬臂端有弯矩,则端部有一集中力偶.横杆弯矩图有尖端,则在尖端位置有一集中力作用,竖杆弯矩斜率保持不变,则刚结点有水平荷载作用,绘制荷载图,如下图题11-3(b)所示。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静定结构总论)【圣才出品】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静定结构总论)【圣才出品】

第9章静定结构总论9.1 复习笔记本章对静定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

介绍了几何构造分析与受力分析之间的对偶关系,归纳了零载法的详细求解步骤,分析了空间杆件体系的几何构造,阐述了空间杆件体系与平面杆件体系的联系,介绍了静定结构的受力特性,比较了静定结构不同结构形式的优缺点。

一、几何构造分析与受力分析之间的对偶关系几何构造分析与受力分析之间的对偶关系是指“各部件的自由度总数”与“全部约束(包括多余约束)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二者之间的差值为计算自由度W。

根据表9-1-1,体系的W值不同,其静力特性也不同。

表9-1-1 具有不同计算自由度W的结构特性二、零载法(见表9-1-2)表9-1-2 具有不同计算自由度W的结构特性三、空间杆件体系的几何构造分析1.空间结构的概念空间结构是指各杆件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的结构,它分为空间刚架结构和空间桁架结构,这两种空间结构的区别见表9-1-3。

表9-1-3 空间刚架和空间桁架的区别2.空间杆件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空间杆件体系有三种组成方式:四个铰连接、一个铰与一个刚体连接、一个刚体与另一个刚体(基础)连接。

不同组成方式的连接方式、限值条件见表9-1-4,此外,表9-1-4还分析了空间杆件体系与平面杆件体系之间的联系。

表9-1-4 空间杆件体系的连接方式3.空间铰接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设体系上结点的总数为j,链杆与支杆总数为b。

空间中一个点具有3个自由度,一根链杆或支杆约束结点一个自由度,因此体系多余自由度个数W表示为W=3j-b根据表9-1-1可判断不同W值下结构的静力特性。

四、静定空间刚架1.空间刚架问题当组成刚架的杆件轴线与外荷载不在同一平面内时,这类问题称为空间刚架问题。

2.内力计算空间刚架有3个位移自由度、3个转动自由度,因此杆件截面具有6个内力分量(F N、F Q1、F Q2、M X、M Y、M Z),可由6个平衡方程分别求解,其计算方法与平面刚架体系相同。

(NEW)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下册)

(NEW)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下册)
图8-1-1 (2)计算步骤如下:
①设想先在结点B加一个阻止转动的附加约束阻止结点B转动,然后再 加载荷。载荷在附加约束处产生约束力矩 ,且结构发生如图8-11(b)所示变形。
②解除附加约束,使结构恢复到原来状态,相当于在原有附加约束力矩 处施加力偶( ),力偶使结构产生变形,如图8-1-1(c)。
(1)忽略侧移的影响,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2)忽略每层梁的竖向荷载对其他各层的影响,把多层刚架分解,一 层一层地单独计算。
3.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忽略刚架的结点转角——反弯点法 多层多跨刚架采用反弯点法,基本假设是把刚架中的横梁简化为刚性 梁。
七、超静定结构各类解法的比较和合理选用
1.基本方程直接解法和渐近解法的比较 (1)直接解法是首先建立基本方程,通常是一组线性代数方程,然后 采用直接法求解这组线性代数方程;
(a) 弯矩方程可以表示为
(b)
(3)采用力矩分配法求得基本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反力 和弯 矩。
(4)假设
,基本结构产生附加反力 和弯矩 。
(5)根据位移法的基本方程(a),求出节点线位移
然后按式(b)可作出弯矩图。 六、近似法
1.忽略剪力和轴力引起的变形。 2.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忽略刚架的侧移——分层计算法 分层计算法就是忽略侧移影响的一种近似法,采用两个近似假设:
③把图8-1-1(b)、(c)所示两种情况叠加,就得到结构实际的变形, 如图8-1-1(a)所示。此时将图8-1-1(b)、(c)两种情况下的杆端弯 矩叠加,可得图8-1-1(a)实际情况下的杆端弯矩。
二、多结点的力矩分配
1.多结点转动的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的计算
对于具有多个结点转动的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只要逐次对每一个结点 应用单结点的基本运算,就可以渐近方式求出解答,求出杆端弯矩。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圣才出品】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圣才出品】

第3章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3.1 复习笔记本章详细论述了各类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过程与步骤,包括静定平面桁架、静定多跨梁、静定平面刚架、组合结构和三铰拱,介绍了隔离体的最佳截取方法,以及静定结构内力计算的虚位移法。

重视静定结构的基本功训练,有助于培养驾驭基本原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超静定结构的分析与求解打下坚实基础。

一、静定平面桁架桁架由杆件铰接而成,其杆件只承受轴力,杆件截面上应力分布均匀,主要承受轴向拉力和压力,因而能够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经常使用于大跨度结构中。

1.桁架的类别与组成规律(见表3-1-1)表3-1-1 桁架的类别与组成规律2.桁架杆件内力的求解方法(见表3-1-2)表3-1-2 桁架杆件内力的求解方法二、梁的内力计算的回顾1.截面内力分量符号规定如图3-1-1(图中所示方向为正方向)所示:(1)轴力以拉力为正;(2)剪力以绕微段隔离体顺时针转向为正;(3)在水平杆件中,当弯矩使杆件下部受拉(上部受压)时,弯矩为正。

图3-1-12.截面法(见表3-1-3)表3-1-3 截面法3.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微分关系(1)在连续分布的直杆段内,取微段dx为隔离体,如图3-1-2所示。

图3-1-2(2)由平衡条件导出微分关系为(Ⅰ)4.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增量关系(1)在集中荷载处,取微段为隔离体,如图3-1-3所示。

图3-1-3(2)由平衡条件导得增量关系为5.荷载与内力之间的积分关系如图3-1-4所示,结合式(Ⅰ)可得梁的内力积分公式,积分公式及其几何意义见表3-1-4。

图3-1-4表3-1-4 内力的积分公式及几何意义6.分段叠加法作弯矩图(1)分段叠加法步骤①求支反力:根据整体受力平衡求出支座反力;②选取控制截面:集中力作用点、集中力偶作用点的左右两侧、分布荷载的起点和终点都应作为控制截面;③求弯矩值:通过隔离体平衡方程求出控制截面的弯矩值;④分段画弯矩图:控制截面间无荷载作用时,用直线连接即可;控制截面间有分布荷载作用时,在直线连接图上还需叠加这一段分布荷载按简支梁计算的弯矩图。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渐进法及其他算法简述)【圣才出品】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渐进法及其他算法简述)【圣才出品】

第8章渐近法及其他算法简述8.1 复习笔记本章介绍了几种属于位移法类型的渐近方法。

这些渐近方法的基础是力矩分配法,在力矩分配法的基础上,衍生出了适用于不同结构类型的子方法,如无剪力分配法、分层计算法、反弯点法。

渐近法舍弃了一部分精度,但以此换来了更高的效率。

一、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见表8-1-1)1.转动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表8-1-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2.基本运算环节(单结点转动的力矩分配)(见表8-1-2)表8-1-2 单结点转动的力矩分配图8-1-1图8-1-2二、多结点的力矩分配(见表8-1-3)表8-1-3 多结点的力矩分配图8-1-3三、无剪力分配法(表8-1-4)表8-1-4 无剪力分配法图8-1-4四、近似法(见表8-1-5)表8-1-5 近似法图8-1-5 分层法五、超静定结构各类解法的比较和合理选用(见表8-1-6)表8-1-6 超静定结构各类解法的比较和合理选用8.2 课后习题详解8-1 试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8-2-1所示结构,并作M图。

图8-2-1解:(a)求固端弯矩M AB F=-F P l/8=-20kN·m,M BA F=F P l/8=20kN·m求分配系数μBA=EI/(EI+EI/2)=1/(1+1/2)=0.667,μBC=(EI/2)/(EI+EI/2)=(1/2)/(1+1/2)=0.333放松B点进行力矩分配(B点的集中力偶应该与固端弯矩一起分配),分配过程如图8-2-2所示,并作出M图如图8-2-2所示。

图8-2-2(b)考虑去掉悬臂部分CD,去掉后在C点施加大小为10kN·m的顺时针力偶矩。

求固端弯矩(注意,C点的附加力偶传递到B点的作用不能忽略)M BC F′=-3F P l/16=-18kN·m(集中力引起)M BC F″=1/2×10kN·m=5kN·m(附加力偶引起)M BC F=M BC F′+M BC F″=-13kN·m,M CB F=10kN·m。

龙驭球《结构力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

龙驭球《结构力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

为:
MM P ds NNP l
例如图 5-1a 中的静定梁,支座 A 向上秱动一个已知距离 c1 ,现在拟求 B 点的竖向位秱 。
(a)
1 / 5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
图 5-1
位秱状态已给定,力系则可根据我们的意图来假设。在拟求位秱 的方向设置单位荷载,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支座 A 的反力 F R1 = b ,虚设平衡力系在实际刚体位秱上作虚功,虚 a
详细介绍“图乘法”的使用。
2.各类结构的位秱公式
(1)梁和刚架:因为弨矩起兰键作用,计算时可忽略轴力和剪力的影响,即简化为:
MM P EI
ds
(5-6)
(2)桁架:桁架一般只受轴力作用,可以忽略剪力和弨矩的影响,即简化为:
NNP ds NNP ds NNPl
EA
EA
EA
(5-7)
(3)桁架混合结构:有轴力杆和梁式杆兯同作用,计算可以忽略剪力的影响,即简化
3 / 5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③构件在制作过程中的误差,使结构在装配后出现形变;
④材料的性质随时间变化也会引起形变。
其中,前三种因素是工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引起结构变形的主要因素。
(2)对结构求位秱计算的目的有二
①确定结构的刚度;
②用于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对于公式(5-4)中的 可以是求某点某方向线位秱、戒者某截面的角位秱,也可以求
某两个截面的相对线位秱和相对角位秱,这些引申理解为广义位秱。在求广义位秱时,则需
4 / 5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位移法)【圣才出品】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位移法)【圣才出品】

第7章位移法7.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介绍了位移法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位移对超静定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进行求解。

位移法和力法像一幅对联,是超静定结构分析中的两个基本方法。

力法通过撤除多余约束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而位移法通过添加约束达到此目的。

此外,二者对偶关系总结如下:力法:虚设单位力——求结构柔度——利用变形协调——求解未知约束力——算出结构内力。

位移法:虚设单位位移——求结构刚度——利用受力平衡——求解未知位移——算出结构内力。

两种方法殊途同归,在结构计算中应该综合考虑结构特点和求解目标选取合理的手法,使结构计算更加方便、快捷、准确。

一、位移法的基本概念(见表7-1-1)表7-1-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二、杆件单元的形常数和载常数——位移法的前期工作采用位移法对刚架的等截面杆件进行分析时,杆件端部弯矩受两方面影响:①杆端位移产生的杆端弯矩——形常数;②外荷载产生的固端弯矩——载常数。

1.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内力——形常数(见表7-1-2)表7-1-2 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内力——形常数图7-1-12.由荷载求固端内力——载常数荷载作用下的杆端弯矩和杆端剪力,称为固端弯矩和固端剪力。

由于它们是只与荷载形式有关的常数,所以又称载常数,不同支座形式下杆件的固端弯矩和剪力值见表7-1-3。

表7-1-3 等截面杆件的固端弯矩和剪力三、位移法解无侧移刚架(见表7-1-4)表7-1-4 位移法解无侧移刚架四、位移法解有侧移刚架(表7-1-5)表7-1-5 位移法解有侧移刚架图7-1-2五、位移法的基本体系(见表7-1-6)表7-1-6 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图7-1-3图7-1-4图7-1-5图7-1-6六、位移法解对称结构(见表7-1-7)表7-1-7 位移法解对称结构。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本章作为《结构力学》的开篇章节,对结构力学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包括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对相关能力的培养,突出了结构力学在土木工程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最后对所需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旨在帮助培养正确、有效的学习思路与方法,并将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其他学科以及生活中去。

一、结构力学的学科内容和教学要求
1结构
结构是指建筑物、工程设施中承受和传递重力或外力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如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从几何角度上可分为杆件结构、板壳结构、实体结构三类(见表1-1-1),杆件结构是结构力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表1-1-1结构的分类
2结构力学研究内容
(1)力学的分类
通常力学主要分为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其中固体力学包括结构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以及弹塑性力学,这几类力学各司其职(见表1-1-2)。

表1-1-2固体力学的分类
(2)结构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见表1-1-3)
表1-1-3结构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能力培养(见表1-1-4)
表1-1-4结构力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二、结构的计算简图和简化要点
计算中忽略不重要的细节、保留基本特点、需要寻求一个简化的图形来代替实际结构,这个图就称为结构的计算简图。

它的确定原则及简化要点见表1-1-5。

表1-1-5结构的计算简图和简化要点
三、杆件、杆件结构、荷载的分类(见表1-1-6)
表1-1-6杆件、杆件结构、荷载的分类。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圣才出品】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圣才出品】

第2章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2.1 复习笔记本章主要用以分析杆件结构的几何构造(或称几何组成),目的在于检查结构是否稳固,能否承受荷载。

本章首先介绍了几何构造分析的几个概念,包括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几何瞬变体系、几何常变体系)、自由度、约束、多余约束、瞬铰;然后着重介绍了几何不变体系的5种组成规律以及装配思路;最后讲述了平面杆件体系的计算自由度,来帮助更好地分析杆件体系的几何构造。

一、几何构造分析的几个概念(见表2-1-1)表2-1-1 几何构造分析的几个概念二、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1.铰结三角形规律平面几何不变体系有5种组成规律,归结为3种装配格式,根据这些基本组成规律或基本装配格式,可以通过2种装配过程,组成各式各样的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具体内容见表2-1-2:表2-1-2 铰结三角形规律注:条件“三铰不共线”和“三链杆不共点”是完全等效的;“三链杆不共点”还包括三链杆延长线组成的瞬铰情况。

2.装配思路(1)从基础出发。

视基础为基本刚片,将周围部件由近及远按照基本装配格式逐级装配,直至形成整体体系。

(2)从内部刚片出发。

在体系内部选取基本刚片,将周围部件按照基本装配格式逐级装配,最后将扩大刚片与地基装配,形成整体体系。

三、平面杆件体系的计算自由度(见表2-1-3)表2-1-3 平面杆件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注:①表中m为体系中刚片的个数,j为联系结点个数,g为单刚结点个数,h为单铰结点个数,b为单链杆根数;②n个刚片复结合等于(n-1)个单结合,连接n个结点的复链杆相当于(2n-3)个单链杆。

2.2 课后习题详解2-1 试分析图2-2-1所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图2-2-1解:(1)如图2-2-2所示,ABC和DEF为两个二元体,可以撤除,剩下的杆CD通过不共点的三链杆与基础相连,形成几何不变体,二元体不影响原结构的几何不变性,故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图2-2-2(2)如图2-2-3所示,刚片AB通过不共点三链杆1、2、3与基础相连,形成几何不变体。

结构力学笔记龙驭球

结构力学笔记龙驭球

结构力学笔记龙驭球(总1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内容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学习方法。

二、学习目标了解结构力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方法和学科内容。

明确结构计算简图的概念及几种简化方法,进一步理解结构体系、结点、支座的形式和内涵。

理解荷载和结构的分类形式。

在认真学习方法论——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学习结构力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逐步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三、本章目录§1-1 结构力学的学科内容和教学要求§1-2 结构的计算简图及简化要点§1-3 杆件结构的分类§1-4 荷载的分类§1-5 方法论(1)——学习方法(1)§1-6 方法论(1)——学习方法(2)§1-7 方法论(1)——学习方法(3)§1-1 结构力学的学科内容和教学要求1. 结构建筑物和工程设施中承受、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工程结构,简称结构。

例如房屋中的梁柱体系,水工建筑物中的闸门和水坝,公路和铁路上的桥梁和隧洞等。

从几何的角度,结构分为如表所示的三类:分类名称特点实例杆件结构由杆件组成的结构,是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梁、拱、刚架、桁架板壳结构又称壁结构,几何特征是其厚度要比长度和宽度小得多房屋中的楼板和壳体屋盖实体结构长、宽、厚三个尺度大小相仿水工结构中的重力坝2.结构力学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塑性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理论力学着重讨论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而其他三门力学着重讨论结构及其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动力反应等问题。

其中材料力学以单个杆件为主要研究对象,结构力学以杆件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弹塑性力学以实体结构和板壳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

学习好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是学习结构力学的基础和前提。

结构力学的任务是根据力学原理研究外力和其他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动力反应,以及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律。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影响线)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影响线)

第4章影响线一、选择题1.超静定结构影响线的外形为()。

A.一定为曲线B.一定为折线C.可能为曲线,也可能为直线D.一定为直线【答案】C2.图4-1所示为截面剪力的影响线,求在图示荷载作用下剪力的大小()。

A.3/8(kN)B.7/8(kN)C.-3/8(kN)D.-7/8(kN)图4-1【答案】A【解析】当荷载为均布荷载时,利用影响线求量值就是均布荷载的集度乘以它所对应的影响线的面积(带正负号):。

二、填空题1.已知某量值S的影响线如图4-2(a),在给定的移动荷载(F P1=8kN,F P2=1kN,F P3=2kN)作用下,其最不利荷载位置为图___。

(填b、c、d或e)图4-2【答案】c【解析】最不利荷载位置即使荷载达到最大值时的位置。

S值为各荷载与影响线标值乘积之和,比较5个荷载布置,要使S最大,则8kN应处于顶端,即c图满足。

2.图4-3所示梁在移动荷载作用下,使M C达到最大的荷载位置是移动荷载中的___kN的力在___截面处。

A BC8m8m2m图4-3【答案】80;C【解析】在一组集中荷载作用下,要使其达到最值,必有一荷载在其影响线的最大值处(即C点),而且该荷载一般为其中的最大值即80kN。

3.图4-4所示结构在给定移动荷载作用下,截面A弯矩最大值为___。

图4-4【答案】72 Pa【解析】(1)设截面A弯矩以上部受拉为正,令一单位荷截在BD上移动。

(2)静力法。

作其M A的影响线(图4-5(a))。

图4-5(3)易知图示荷载中右边集中力作用在C点时M A达到最大值(图4-5(b))。

4.图4-6所示结构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支座A右侧截面的剪力为___。

图4-6【答案】7qa/6【解析】利用影响线来求截面内力,先作出P=1直接作用在主梁上时支座A右侧截面的剪力Q A右的影响线,如图4-7所示。

图4-7然后作出间接荷载作用下Q A右的影响线,节点处用直线连接即可,如图4-8所示。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力 法)【圣才出品】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力 法)【圣才出品】

第6章力法6.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介绍了力法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力法对超静定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进行求解。

首先,从单次超静定结构到多次超静定结构,对力法的解题步骤进行了归纳并推导出了力法的典型方程;随后,论述了超静定结构超静定次数的判定方法,演示了刚架、排架、桁架、组合结构、对称结构在荷载作用以及支座移动和温度改变下的力法分析步骤,讨论了基于力法和虚功原理的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思路;最后,强调了超静定结构计算中校核的重要性,以确保最终计算结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力法的基本概念1.力法的基本未知量、基本体系和基本方程力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基本未知量、基本体系、基本结构以及基本方程见表6-1-1,此外,表中还归纳了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分析步骤。

表6-1-1 力法的基本未知量、基本体系和基本方程2.多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分析(见表6-1-2)表6-1-2 多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分析步骤3.力法典型方程从一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分析到二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分析,可以发现一定的规律,那么具有n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典型方程归纳如下:式中,ΔiP表示由荷载产生的沿X i方向的位移;δij表示由单位力X j=1产生的沿X i=1方向的位移,常称为柔度系数,且δij=δji。

在解得多余未知力之后,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可根据叠加原理计算如下:或根据结构受力平衡求解。

二、超静定次数的确定——力法的前期工作(见表6-1-3)表6-1-3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力法的前期工作三、力法解超静定刚架和排架(见表6-1-4)表6-1-4 力法解超静定刚架和排架四、力法解超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见表6-1-5)表6-1-5 力法解超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五、力法解对称结构(表6-1-6)表6-1-6 力法解对称结构。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力 法)【圣才出品】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力 法)【圣才出品】

第6章力法6.1 复习笔记一、超静定次数的确定——力法的前期工作1.超静定结构的静力平衡特征和几何构造特征(1)静力平衡特征一个结构,如果它的支座反力和各截面的内力不能完全由静力平衡条件唯一地加以确定,就称为超静定结构。

(2)几何构造特征超静定结构是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2.超静定次数的确定(1)从几何构造看,超静定次数=多余约束的个数。

(2)从静力分析看,超静定次数=未知力个数-平衡方程的个数。

(3)求超静定次数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撤去一根支杆或切断一根链杆,等于拆掉一个约束;②撤去一个铰支座或撤去一个单铰,等于拆掉两个约束;③撤去一个固定端或切断一个梁式杆,等于拆掉三个约束;④在连续杆中加入一个单铰,等于拆掉一个约束;⑤不要把必要约束拆掉;⑥要把全部多余约束都拆除。

二、力法的基本概念1.力法的基本未知量、基本体系和基本方程 (1)力法的基本未知量把多余未知力的计算问题当作超静定问题的关键问题,把多余未知力当作处于关键地位的未知力——称为力法的基本未知量。

(2)力法的基本体系和基本结构①含有多余未知力的静定结构,称为力法的“基本体系”; ②去掉多余约束力和荷载后的静定结构,称为力法的“基本结构”。

(3)力法的基本方程11δ——基本结构在单位未知力单独作用下沿1X 方向的位移;1X ——未知力;1P ∆——基本结构在荷载单独作用下沿1X 方向的位移。

2.多次超静定结构的计算 (1)二次超静定结构①图6-1-1(a )为二次超静定结构,取B 点两个支杆为多余约束,用X 1、X 2作为基本未知量代替,则基本体系如图6-1-1(b )所示。

图6-1-1②二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基本方程(2)多次超静定——力法典型方程——由荷载产生的沿方向的位移;——由单位力产生的沿方向的位移,常称为柔度系数。

在得到多余未知力的数值之后,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可根据平衡条件求出,或者根据叠加原理用下式计算三、力法解超静定刚架和排架1.刚架的解法步骤(1)选取基本体系;(2)列出力法方程;(3)求系数和自由项;(4)求多余未知力;(5)作内力图。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超静定结构总论)【圣才出品】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超静定结构总论)【圣才出品】

第10章超静定结构总论10.1 复习笔记本章对超静定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

主要探讨了超静定结构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受力特性,归纳了超静力影响线的绘制步骤。

较之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的“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多余约束从无到有;②自内力状态从无到有;③刚度参数对内力的影响从无到有。

一、超静定结构的受力特性通常以力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采用静定与超静定相比较的方法,探讨超静定结构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受力特性,具体分析见表10-1-1。

表10-1-1 各因素对超静定结构与静定结构受力特性影响的比较二、超静定力的影响线表10-1-2 超静定力的影响线表10-1-3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影响线解法对比10.2 课后习题详解10-1 试选择图10-2-1所示各结构的计算方法,并作M图。

图10-2-1解:(a)图10-2-1(a)中荷载可分解为一对正对称荷载与一对反对称荷载。

取正对称荷载下半边分析为二次超静定结构,取其基础结构如图10-2-2所示。

图10-2-2分别作M1、M2、M P图如图10-2-3、10-2-4和10-2-5所示。

图10-2-3 M1图图10-2-4 M2图图10-2-5 M P图所以δ11=2h3/(3EI),δ12=δ21=5h2/(16EI),δ22=7h/(3EI)Δ1P=-F P h3/(3EI),Δ2P=-F P h2/(12EI)由力法方程解得结构无弯矩。

取反对称荷载分析,取半边结构如图10-2-6所示。

图10-2-6图10-2-6所示为静定结构,中间杆为附属结构,对最下侧约束分析可得最上侧约束反力为2F P h/l。

先画弯矩图,如图10-2-7所示,再画整体结构弯矩图,如图10-2-8所示。

图10-2-7图10-2-8 M图(b)图10-2-1(b)所示为对称结构且施加对称荷载,取1/4结构如图10-2-9所示。

图10-2-9图10-2-9所示为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渐近法及其他算法简述
8.1复习笔记
本章介绍了几种属于位移法类型的渐近方法。

这些渐近方法的基础是力矩分配法,在力矩分配法的基础上,衍生出了适用于不同结构类型的子方法,如无剪力分配法、分层计算法、反弯点法。

渐近法舍弃了一部分精度,但以此换来了更高的效率。

一、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见表8-1-1)
1.转动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
表8-1-1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2.基本运算环节(单结点转动的力矩分配)(见表8-1-2)
表8-1-2单结点转动的力矩分配
图8-1-1
图8-1-2
二、多结点的力矩分配(见表8-1-3)
表8-1-3多结点的力矩分配
图8-1-3三、无剪力分配法(表8-1-4)
表8-1-4无剪力分配法
图8-1-4
四、近似法(见表8-1-5)
表8-1-5近似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