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图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已知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点燃2MgO+C。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B.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C. 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D. 不是所有可燃物的燃烧都能用二氧化碳灭火2.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A. 花香四溢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B. 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C. 滴水成冰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D. 食品变质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3.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 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C. 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D. 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4.三种元素的离子X m-、Y n+、Z p+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已知n>p,则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依次用X、Y、Z表示)的关系为( )A. X=Y=ZB. Y>X>ZC. Y>Z>XD. Z=X>Y5.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 n=8C. 钠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电子D. 钠元素位于第二周期6.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①属于同种元素B. ①①化学性质相似C. ①①①均表示离子D. ①①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7.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则有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H2前一定要验纯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8.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A. H2O、MgO、H2CO3都属于氧化物B. H2S、H2SO3、H2SO4都属于酸C. NaOH、Ca(OH)2、Fe(OH)2都属于碱D. NaCl、Na2CO3、NaHCO3都属于盐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氧化物B. 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 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D. 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10.咏梅诗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氨气B.氮气C.汞D.五氧化二磷2.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A.张青莲B.袁隆平C.侯德榜D.道尔顿3.我们常见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其中的碘、钙、氟指的是()A.原子B.离子C.元素D.单质4.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

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

下列有关质子数为57,相对原子质量为139的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中子数为82 B.该元素原子中子数为57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5.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

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B.端午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6.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点击化学等领域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铜离子是点击化学常用的催化剂,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铜的元素符号是CuB.铜的原子序数是29C.铜属于金属元素D.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 g7.下列不属于“Fe”表示的意义的是()A.铁B.铁元素C.铁锈D.一个铁原子8.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固体由分子构成B.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C.氯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D.反应中Cl变成Cl-,证明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前三周期三种不同的元素。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的元素说法中,错误的是A.2:00对应的元素极难形成化合物B.7:00对应元素的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C.11: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Na+D.9:00与12:00对应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gF D解析:DA、2:00对应的元素是氦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化学性质很稳定,极难形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7:00对应元素是氮元素,其单质是氮气,由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11:00对应元素是钠元素,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不符合题意;D、9:00对应元素是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F-,12:00对应元素是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Mg2+,故两者易形成得化合物为MgF2,符合题意。

故选D。

2.关于如图所示实验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组合是()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②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③该实验能证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④片刻后可观察到试管A中溶液变红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变小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D解析:D【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该选项说法正确;②该实验过程中,酚酞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③该实验过程中,C 中溶液变红色比B 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该选项说法正确;④片刻后不能观察到试管A 中溶液变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

第三单元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质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2、打开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其原因是()A、氨分子的体积变大B、氨分子中原子种类发生变化C、氨分子在不断运动D、氨分子转变为氮分子和氢分子3、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

已知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电子数为()A、25B、30C、55D、80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5、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通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的体积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的质量A、①⑤B、②⑦C、③④D、②⑥⑦6、(2015安徽)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钒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

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7、下列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③属于同种元素B、①和④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C、②和③化学性质相似D、①和②表示的是阳离子8、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纯净物的图是()9、(2015•泸州)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部分信息未列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元素Na Mg ①Si P ②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原子半径(10﹣10m) 1.86 1.60 1.43 ③ 1.10 1.02 0.994最高正价最低负价+1 +2 ④+4﹣4+5﹣3⑤+7﹣1A.⑤处的最高正价是+6,最低负价是﹣2B.③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元素①的原子序数是13,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S10、下列关于“决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决定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是——核电荷数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决定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D.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的是——电子数11.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A. B. C. D.12、“神舟十号”发射成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1.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

如图为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容易失去电子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D.硅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等2.如图是稀土元素镱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镱属于非金属元素B.镱元素的元素符号是YBC.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3.1D.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03.用肥皂膜套在空瓶口上(瓶中为空气),然后把瓶子放在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其变化如图所示。

热水中瓶内气体A.分子体积变大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间隔变大D.分子数目增多4.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体积一定比原子大C.离子是一种不显电性的微粒D.体温计的汞遇热读数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5.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和。

例如用136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关于3717Cl和3517Cl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属于同种元素B.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同C.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D.前者的质量大于后者的质量6.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分子在不断运动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D.H2O2和H2O化学性质不相同,因为分子构成不同7.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

下图是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B.镓属于金属元素C.图中m的值为3D.氮与镓的化学性质相似8.有一个带电的离子含有X、Y、Z三种粒子(质子、电子、中子,未依照顺序排列),且X、Y、Z的粒子数目依序为N X、N Y、N Z。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学校姓名学号得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63分。

)1.关于分子基本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B.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 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D. 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分子不会改变2.将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其中主要原因是深色染料中的()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C.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也可能相同D.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 水B.氧气C. 二氧化碳D.过氧化氢(H2O2)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A.核外电子数B.核电荷数C.最外层电子数D.中子数6.下列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的是()A.CO2B.Fe C.H2D.NaCl7.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的是()A.原子种类B.中子数C.原子序数D.物质的化学性质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不带电,电子是带负电的粒子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原子可构成分子,也可构成物质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运动9.在化学反应里,元素的原子结构可能发生变化的是()A. 质子数B. 最外层电子数C. 中子数D. 核电荷数10.下列关于NaNO2、Na2O2、SO2、O2四种物质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元素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2个氧原子11. 某物质加热分解后有氧气生成,说明该物质中含有()A.氧离子B.氧分子 C. 氧原子D.氧元素12. 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下图是稀土元素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钪的元素符号为Sc B.钪原子的质子数为21C.钪原子的中子数为21D.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B.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C.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和氯元素不在同一周期D.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3.蔬菜中含有钙、钾、镁、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无机盐,其中钙、钾、镁、钠指的是A.元素B.离子C.原子D.分子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水被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变大了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温度计中的汞柱随温度改变而升降温度改变,原子间间隔改变A.A B.B C.C D.D5.金属铯是世界上最活泼的金属,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B.核电荷数是55C.位于第六周期D.在化合物中一般显负价6.兔兔同学总结了物质、元素及构成粒子的相互关系图如下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为分子,b为元素,c为离子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C.不同元素的两离子,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不相同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7.铁是世界上年产量最的金属,下图是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x=8B.铁原子的质子数为26C.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Fe8.2021年4月19日《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首次合成新型铀-214,铀-238与铀-214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包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1850]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A.Al3+B.13Al3+C.13Al-D.Al13-2.(0分)[ID:131845]用“●”和“〇”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如图所示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3.(0分)[ID:1318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C.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D.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4.(0分)[ID:131828]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大写字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镁、锰、锌B.铝、银、汞C.氖、钠、硅D.氯、钙、铜5.(0分)[ID:131814]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微粒都是分子和原子B.H2O和的H2O2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任何情况下不能再分D.O2-、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所以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6.(0分)[ID:13180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粒子都不能再分7.(0分)[ID:13180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电子数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8.(0分)[ID:131800]我国成功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采用了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40分钟完成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过氧化氢B.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C.净化后的空气D.天然水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 果汁C. 冰水混合物D. 食醋3.下图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图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4.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D.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5.走进玫瑰园,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人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6.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C.分子之间有空隙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7.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A.分子B.原子C.离子D.质子8.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 B. C. D.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D.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大10.下列对如图实验的表述错误的是()A.烧杯C溶液变红,烧杯B溶液不变色B.该实验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变色C.氨分子是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 该实验说明分子不断运动1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B.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C.质子数一定不等于中子数D.一般来说,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12. 美国铱星公司(已破产)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讯,其要发射卫星的数目恰好与铱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相等。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时间:65分钟 分值:7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相应位置。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氢的元素符号是( )A.hB.HC.HeD.H22.我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合成了两种全新的碳材料C10和C14,构成这两种碳材料的粒子是( ) A.原子 B.离子C.元素D.分子3.含有“氚”的核污水直接排放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已知氚原子的质子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3,则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0B.1C.2D.34.下列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水分子B.氧分子C.氧原子和氢原子D.氢分子5.分别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都可以制得氧气,说明这两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A.氧气 B.氧分子C.氧原子D.氧元素6.已知“●”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7.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稀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

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部分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1A.铈属于非金属元素B.铈的原子序数为58C.铈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8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8.“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

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A.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分解加快C.水分子间隔增大D.水分子数目增多9.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历了汤姆孙、卢瑟福、波义耳等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现在仍在探索中。

图2是锂原子结构的现代行星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2A.从模型可以看出,锂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B.构成原子的微粒间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力C.结合模型可知,锂原子核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D.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10.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CQD S)能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原理如图3所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0 B.34 C.44 D.78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重要微粒。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C.温度升高,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第3题图第4题图4、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28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 D.原子质量为58.695、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运动速率不同,化学性质不同B.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物质C.在干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6、在某泉水瓶上标有一些矿物含量,如图,其中的“钾、镁、钠、钙”指的是()A.离子 B.分子 C.元素 D.原子第6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7、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该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C .该粒子是原子D .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8、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 、b 、c 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粒子a 表示的是电子B .原子中b 与c 的数目不一定相同C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b 和c 两种粒子构成D .该原子为碳原子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T 形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分钟后观察到ba 段滤纸条先变红。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以下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教室进行消杀后室内充满消毒液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说明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C.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D.和两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解析:D【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A、教室进行消杀后室内充满消毒液气味,是因为消毒液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消毒液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说明说明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镁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尽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2.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类似的实验,实验如图,关于这两个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都可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B.波义耳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火炉中的火元素进入到汞中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D解析:DA、波义尔实验在敞口容器中进行,不能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此选项错误;B、波义耳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空气不断进入容器中,此选项错误;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氧化汞,氧化汞由分子构成,此选项错误;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是因为氧气完全反应后液面不再变化,此选项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大,原子小B .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 .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2.下列各组粒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不相同的是A .H 2O 、NeB .23SO --、33PO -C .S 2-、Mg 2+D .4NH +、OH -3.如图为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 的数值是A .2B .4C .6D .84.6000L 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40L 的钢瓶中。

从分子角度解释合理的是A .氧分子体积变小B .氧分子质量变小C .氧分子间隔变小D .氧分子数目变少5.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 .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C .原子可转化成离子,离子不能转化为原子D .钠原子和钠离子核电荷数相同6.航天员饮用水属于小分子团水,小分子团水由5~8个水分子构成,一次饮用125mL 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6小时正常需水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 .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C .小分子团水的组成元素和普通水不同D .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间没有间隔 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元素的符号是HeB.原子序数:乙>丙>甲C.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D.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8.某海水淡化系统(如下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9.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a,能够形成X n-,另一元素Y能够形成与X n-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Y m+,则Y元素的质子数是A.a+m-n B.a+m+n C.a-m-n D.a-m+n10.地壳中含有丰富的铝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题(含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不能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运动的是()A.糖块放在水中,一段时间后消失不见了B.阳光透进黑暗的屋子,看到灰尘飞扬C.湿衣服在太阳下晒干D.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发现水中花粉做无规则运动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B.夏天钢轨缝隙变小——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湖面上柳絮飘扬——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

载人航天器工作舱中的空气要与地球上的空气基本一致,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工作舱中空气的主要成分,下图中最合理的是()A. AB. BC. CD. D4、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5、重水的主要用途是在核反应堆中作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可分成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重氢原子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通氢原子没有中子B.重氢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C.重氢原子的中子数为2D.重氢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6、通过观察如图所示的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某小组同学记录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金属汞是由分子构成的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7、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的是硅元素,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14B.原子个数是14C.相对原子质量是14D.质子数是288、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氧化物9、火山灰的成分主要含有硫、钙、硅、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核心知识1. 构成物质的微粒1.(2022·江苏泰州中考)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锌B.氮气C.石墨D.氯化钾2.(2022·河南中考)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下列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物质是()A.氯化钠、硫酸铜B.水、干冰C.金刚石、氧化汞D.氦气、氨气3.(2022·江苏苏州中考)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B.金刚石C.干冰D.氯化钠4.(2022·四川攀枝花中考)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B.金刚石C.干冰D.银5.(2022·辽宁鞍山中考)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B.氯化钠C.氢气D.铜核心知识2.微粒的性质6.(2022·湖北襄阳中考)端午节是我国传统佳节,有佩带香囊的习俗。

很远就可以闻到香囊的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A.分子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C.分子有间隔D.分子不可分7.(2021·辽宁鞍山中考)2000L的氧气加压后能装入容积为20L的钢瓶中,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的体积变小了B.分子间间隔变小了C.分子的质量变小了D.分子的数目变少了8.(2022·湖南益阳中考)水蒸发为水蒸气后所占体积变大,这一事实说明()A.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水分子的体积变大C.水分子的数目增多D.水分子的质量增加9.(2022·山东临沂中考)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10.(2022·广西河池中考)下列事实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氧气压缩为液氧——氧分子的体积变小C.湿衣服在太阳下容易晒干——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D.过氧化氢与水的元素组成相同而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核心知识3.微粒结构示意图11.(2022·湖南株洲中考)如图为某元素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X、Y、M均是已形成稳定结构离子B.粒子Y若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D.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D解析:DA、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则X、Y、M均是已形成相对稳定结构,但M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不是离子,故A不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Y的质子数为19,核外电子数为18,则粒子Y若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故B不正确;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分别为17、19、18、17,则它们表示三种元素,故C不正确;D、X是氯离子,Y是钾离子,M是氩原子,N是氯原子,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2.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A.Al3+B.13Al3+C.13Al-D.Al13-D解析:D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说明该稳定铝原子簇Al。

带1个单位负电荷,微粒符号可以表示为-13故选:D。

3.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现有27g金属铝,则这些金属铝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有A.5.02×1025B.6.02×1023C.6.02×1026D.5.02×1022B解析: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 。

设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x ,-261.99312=27×10kg x,27g 金属铝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为:-323-262710kg 6.021027 1.99310kg12⨯≈⨯⨯⨯ ,故选B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既可以表示一种物质,又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个原子的符号是A.Cu B.O C.Ca+D.Cl-2、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模型正确的是A.地壳中元素含量B.物质简单分类C.原子结构D.元素、原子、离子关系3、银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Ag B.AG C.AI D.Hg4、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理论解释的是A.尘土随风飘扬B.气体比固体易压缩C.10ml水与10m1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D.在无外力作用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5、废旧电池中含有铅、镍、镉、汞等,将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

这里的铅、镍、镉、汞是指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6、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改变的是微粒的A.大小B.种类C.间隙D.化学性质7、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属于原子的是A.B.C.D.8、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H B.Mg C.Cl D.P9、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10、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种元素又可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H B.O2C.Hg D.F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将①分子②原子③离子④质子⑤中子⑥电子等粒子名称填入下列空格中:(1)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_;(2)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____________;(3)构成原子的是__________;(4)带电的粒子有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解析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解析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钛被称为“航空金属”,国产C919大飞机的钛合金用量达到9.3%.已知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和26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2B.26C.48D.4【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进行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题意一种Ti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故该钛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22。

故选:A。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H B.H2O C.H2D.2H【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解答】解:氢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分子。

故选:C。

3.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分析】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区别以及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说法正确;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B说法正确;C、分子、原子的种类都很多,有的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有的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小,故C说法错误;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4.椰汁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钾等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饮料。

其中的钙、磷、铁、钾,指的是()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分析】根据椰汁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钾等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饮料。

其中的钙、磷、铁、钾,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进行分析;【解答】解:椰汁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钾等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饮料。

其中的钙、磷、铁、钾,指的是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液氮可用于制冷。

在氮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下列微观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间隔变大B.分子的质量变大C.分子的数目增多D.分子的种类改变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落叶纷纷D.冬季,雪花飘飘3、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硫原子B.氧原子C.氧分子D.二氧化硫分子4、稀土号称工业维生素,被广泛应用在航天、军事、国防以及新材料合成等方面,铈(Ce)是稀土元素中丰度最高的。

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铈属于金属元素B.铈的原子序数是58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D.在化学反应中,铈原子一般得到电子5、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金属元素离子的是()6、下列现象或事实,其中解释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会更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7、热播电影《流浪地球2》聚焦月球,月球上含有丰富的核能原料He-3(3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关于He-3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中有1个质子B.原子中有2个中子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D.与He-4属于同种元素8、氯元素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胃液中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如图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B.核外共有3个电子层C.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D.第2层上的电子数为8 9、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模型 B.微粒性质模型C.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关系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离子不可能再变成原子11、对于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①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核电荷数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所含的质子数相等⑥化学性质相似.A.③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④⑤ D.③④⑤⑥12、下列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①表示阳离子B.②表示氧原子C.③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D.④表示的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氯气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溶于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32 g
B.32
C.5.314×10-26-kg
D.32 kg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钙
3.[2019湖北武汉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电子数不同
C.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4.已知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
5.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属于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的是()
A.
B.
C.
D.
6.截至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铕(Eu)是一种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铕的原子序数是63
C.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
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
7.在化学知识抢答赛活动中,老师拿出一张卡片,标有“Cu”,要求学生说出其含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C.
D.
8.[2020江苏南京十校期中联考]从如图所示的两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微粒①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微粒②表示原子
B.它们所属的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C.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D.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9.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B.
C.
D.
10.如图所示,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面,将其中1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得更快。

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A.体积小、质量小
B.在不断运动
C.相互之间有间隔
D.随温度升高运动速率加快
11.[2019四川成都中考]今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第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从表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B.原子的质子数
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原子的中子数
12.根据如图所示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
C.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g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13.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图3-45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
D.冰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14.对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15.[2019江苏常州中考]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 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

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的质量为()
A.152 m
g
16
B.152 m
16
g
C.152 m
12
D.152 m
12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6.[2020独家原创试题]铱是一种稀有元素,铱比黄金稀有40倍,元素符号为Ir。

在空气中加热到2000℃也不与氧气反应,铱的硬度和密度均较大。

铱元素是_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铱不与氧气反应是铱的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下同)性质,铱的硬度和密度均较大是____________性质。

176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氯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2S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______种元素(填数字)。

(2)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若E中x=10,则该粒子属于____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

1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1)氮元素与磷元素位于同一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都易_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X与Ne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已知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X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__。

20.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甲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X的数值为____________。

②“11”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图乙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乙中可见,分子运动速率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____________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15分)
21.如图甲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这种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乙所示。

甲乙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人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乙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10分)
22.已知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9.296×10-26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又知X原子中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少4,求:
(1)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

(2)X原子的电子数。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B。

2.A。

3.D。

4.C。

5.B。

6.A。

7.D。

8.B。

9.B。

10.D。

11.D。

12.C。

13.C。

14.C。

15.A。

二、填空题
16.答案:金属化学物理
17.答案:①Cl ②2个氮原子③2个硫离子④N
18.答案:(1)3
(2)得到
(3)原子
19.答案:(1)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得到
(2)钠 a-11
20.答案:(1)①8 ②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或其他合理答案)③Na+
(2)①BC ②分子种类(或其他合理答案)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
得快(或其他合理答案)
三、实验探究题
21.答案:(1)进行对比
(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
(3)①分子是客观存在的,并总在不断运动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四、计算题
22.答案:(1)56
(2)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