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群文阅读 教案
送别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送别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送别》这首诗是中国现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作品,是一首以道别为主题的抒情诗。
通过本文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作者对生活与命运的思考,并培养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送别》这首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掌握《送别》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 分析《送别》这首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4. 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送别”一词的含义,并与学生一起思考“送别”在生活中的常见情景。
步骤二: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简要介绍贺知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送别》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与学生一起探讨作者写这首诗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步骤三:诗歌解读(25分钟)1. 第一段:共四句,描述主人公临别的情景。
学生可以注意到诗中使用了“黄河”、“洞庭”等景观来象征主人公所处的环境。
2. 第二段:共六句,描绘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和对未来的困惑。
学生可以通过诗中的对比和押韵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第三段:共五句,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期望和祝福,并通过运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意象来传递希望与坚毅的力量。
学生可以体会到这种喻意在诗中的表达方式。
步骤四:诗歌鉴赏(20分钟)1. 学生分小组,共同探讨《送别》这首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主要从诗的意象、语言运用、韵律等方面进行分析。
2. 汇总各组讨论的结果,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分享,共同总结《送别》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
步骤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导引学生思考,如果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写一首送别的诗,他们会选择怎样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2.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完成一篇类似《送别》的自创诗歌。
鼓励学生在表达方式、意象运用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发挥,以展示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送别》这首诗的重要性和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鉴赏和创作诗歌,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和感悟能力。
送别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送别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理解送别诗的定义、特点和背景;2.阅读、分析和解释不同风格的送别诗;3.掌握送别诗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4.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送别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送别诗的定义和特点a. 送别诗的定义:指通过诗歌表达作者对别离或离别的情感、思想和情景的诗歌形式。
b. 送别诗的特点:情感真挚、寄意深远、语言简练、意象丰富、节奏优美等。
2.送别诗的分类和示例a. 按对象分类:友人送别、情人分手、毕业离校等;b. 按主题分类:别离、离别、告别等;c. 示例: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3.解读送别诗的技巧a. 阅读诗歌背景和作者信息;b. 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和情感表达;c.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4.送别诗的创作技巧a.选择合适的送别对象和主题;b.运用音韵美、形象美和修辞美;c.注意情感真挚和言简意赅。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程主题,并与学生讨论送别诗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步: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送别诗的定义和特点,并引导学生分析示例诗歌的特征。
2.教师介绍送别诗的分类,并与学生一起欣赏其他不同分类的示例。
第三步:诗歌解读1.教师选取一首送别诗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结构和意象运用。
2.学生分组解读其他送别诗,并展示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步:创作实践1.学生分为小组,选择合适的送别对象和主题,共同创作一首送别诗。
2.学生交流并讨论各自的创作思路和修辞手法。
第五步:展示与评价1.学生自愿展示他们的创作,全班共同欣赏和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他们继续创作和欣赏送别诗。
四、教学评估1.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课堂讨论的评估;2.教师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他们对送别诗的理解和运用。
五、拓展延伸学生可进一步阅读和分析其他名家的送别诗作,扩展对送别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并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送别诗,并撰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包括对诗歌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评价。
(完整版)离别诗一组群文阅读教案
(完整版)离别诗一组群文阅读教案离别诗一组群文阅读教案(完整版)教案简介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离别诗一组的群文作品。
离别诗一组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写离别情感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情表达和思考。
通过研究离别诗一组的作品,学生将加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离别诗一组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 分析离别诗一组的作品结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 探讨离别诗一组的意义和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 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离别诗一组的历史背景- 回顾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 介绍离别诗一组的形成背景和社会环境。
- 分析离别诗一组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课:离别诗一组的文学特点- 解读离别诗一组的作品,包括《离骚》、《登高》等。
- 分析离别诗一组的结构、用典和意象等特征。
- 探讨离别诗一组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课:离别诗一组与当代文学- 讨论离别诗一组的现实主义思想和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 与当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对话,探究其所共有的文学价值。
- 分享学生对离别诗一组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解读离别诗一组的作品,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鉴赏技巧。
-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分析和探讨离别诗一组的作品及其意义。
- 朗诵和表演:引导学生进行朗诵和表演,提升对离别诗一组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 口头回答问题:通过提问学生回答有关离别诗一组的问题,检测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 概念图绘制:要求学生绘制离别诗一组的概念图,展示其对作品结构和意义的理解。
- 作品欣赏和评论:通过学生对离别诗一组作品的欣赏和评论,评估其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资源- 离别诗一组的原文和翻译文本。
- 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资源。
- 学生笔记和作品分享。
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课:离别诗一组的历史背景(1课时)- 第二课:离别诗一组的文学特点(2课时)- 第三课:离别诗一组与当代文学(1课时)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写作:引导学生根据离别诗一组的风格和意境,创作一首自己的离别诗。
送别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送别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课程目标:1.了解古诗送别的背景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通过对不同作者、不同时代的送别古诗的比较,引发学生对文学和历史的思考。
教学准备:1.《诗经》中的送别诗篇选段。
2.唐代元稹《离思》、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王之涣《登鹳雀楼》等著名的送别古诗。
3.PPT演示或投影仪。
4.作业纸和笔。
课程安排: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送别场景的图片,激发学生对送别的联想和感受。
- 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你是否有过被别人送别或者送别他人的经历?你对送别古诗有了解吗?二、学习背景知识(10分钟)- 简要介绍古代送别的文化背景和意义,例如古人送别时的礼仪、送别诗的作用等。
- 选择《诗经》中的一两篇送别诗,分别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三、学习送别古诗(15分钟)- 分发选定的著名送别古诗,让学生先默读,然后轮流朗读。
- 共同解读每首古诗的意境、思想和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注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四、比较不同古诗的异同(15分钟)- 展示不同作者、不同时代的送别古诗,例如唐代元稹的《离思》,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引导学生比较这些古诗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诗歌结构上的异同。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并进行讨论。
五、应用拓展(15分钟)- 提供一些现代的送别场景或者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自己的送别诗。
- 学生可以选择古诗的结构或者修辞手法来编写自己的诗歌,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思想。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总结古诗送别的特点和意义。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创作的送别诗,展示他们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七、布置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将自己创作的送别诗写在作业纸上,交给老师。
-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更多的古代和现代送别诗歌,并做简短的读后感。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学展览等,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艺术。
群文阅读送别诗优秀教案1
听歌,体会歌中的离情别绪。
六、板书设计
送别诗
经典意象
柳长亭酒芳草晚风风笛……
送别
七、作业布置
课后查阅资料,找一找还有哪些古诗中提到过今天学到的意象
八、课后反思
二、教学目标
1.群诗共读,对比发现送别诗中的相似之处。
2.理解什么是意象,知道柳是送别诗的经典意象,结合课前搜集的送别诗发现其它的送别经典意象。
3.通过对送别意象的解读,加深对送别诗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意象,知道柳是送别诗的经典意象,结合课前搜集的送别诗发现其它的送别经典意象。
3.理解一般意象和经典意象的区别。
知道柳树是送别诗的经典意象
4.再读李叔同《送别》
5.小组讨论:结合自己搜集的古诗,猜猜哪些可能是送别诗的经典意象?
6.汇报交流
7.明确课后作业
四、总结,解答课前疑问
提问:现在,你能说说李叔同为什么给这首词叫做《送别》吗?
思考《送别》命名的原因
五、再听《送别》,体会意蕴
2.思考“送别”这个词语的意思,发言
3.从词里寻找谁要离开?谁去送他?(词中没有答案)
4. 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群诗阅读,比较发现。
1.布置任务:拿出题单,浏览第一页,这里面有五首古诗,其中有三首是送别诗,把你认为是送别诗的打上勾。
2.抽生发言,出示答案。
3.出示三首送别诗PPT,一起来读一读。
4.提问:既然都是送别诗,你能准确地说出每首诗写的谁送谁?他们为什么分别吗?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诗?
3.播放朴树版本的歌曲《送别》
1.听曲,猜一猜。生发言。
2.听教师讲述曲子的作者,再齐读李叔同填的词。
送别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写作应用能力:通过写作练习,评估学生是否能将所学 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评估学生是否 能将所学应用 于自己的创作
中
通过写作练习, 检验学生对送 别诗的理解和
运用
观察学生在写 作过程中是否 能够灵活运用
所学知识
评价学生的创 作能力和表达
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感受送别诗的文化内 涵:送别诗作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和历史背景,通过学 习送别诗可以更好地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
历史。
掌握送别诗的表达技巧和意象
了解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掌握送别诗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和方法 能够分析送别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能够在写作中运用送别诗的表达技巧和意象,提升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主题:送别诗的主题多样,涉及离别、友情、羁旅、边塞等多个方面, 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艺术手法: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独具特色,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象征暗示等,这些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含蓄而富有韵味。
送别诗的表达技巧和意象
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借景抒情等 意象:杨柳、长亭、酒等
送别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文本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送别诗,初步了解其主题和意 象
目的:通过自主阅读,让学生对送别诗的主题和意象有初步了解
方法:教师提供几首经典的送别诗,学生自行阅读并归纳主题和意象
注意事项:教师需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确保学生阅读的质量
后续步骤: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形 成小组意见
小组讨论:学生 分组讨论,分享 自己的理解和感 受,形成小组意 见
课堂展示:各小 组代表上台展示 小组讨论成果, 全班交流分享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对送别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选取的送别诗作品及作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送别诗的鉴赏方法。
2. 难点:深入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群文阅读: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送别诗的特点和差异。
2. 讲授法:讲解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鉴赏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对诗中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选取的送别诗作品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教学环节1】1.1 导入:简要介绍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2 学生自主阅读选定的送别诗作品,注意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环节2】2.1 教师讲解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鉴赏方法。
2.2 学生分享对选定诗作的理解和体会,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环节3】3.1 学生分组进行群文阅读,对比分析不同送别诗的特点和差异。
3.2 各组汇报阅读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环节4】4.1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尝试创作送别诗。
4.2 学生互相分享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环节5】5.1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送别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5.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继续阅读送别诗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环节六6.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送别诗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巩固。
6.2 学生分享课后阅读的送别诗作品,交流读后感。
七、教学环节七7.1 教师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送别诗,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
7.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学习如何鉴赏送别诗。
八、教学环节八8.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送别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将诗中的情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8.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送别诗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送别诗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导言】送别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体,通过描述离别的情感和表达对行别者的祝福,展现了古人对于离别的深情思绪。
在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群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这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以送别诗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这种形式进行教学。
【主体部分】一、引导学生了解送别诗的特点和表现形式1. 通过介绍古代文学中的送别诗篇目,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等,引起学生对于送别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分享送别诗的常见表现形式,如写景抒怀、寄托情感、赋予寓意等,并通过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 引导学生区分送别诗和其他诗体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敏锐的文学触觉和思维能力。
二、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不同的送别诗进行阅读和分析。
2. 每个小组成员在阅读诗歌时,注意诗歌的意境、抒情手法、用词和句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3. 小组成员之间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表达离别情感时所运用的具体手法和技巧,并对诗歌中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与解读。
三、设计个人或小组成果展示1. 每个小组从所选送别诗中挑选出一两部分进行朗读,展示其理解和感悟。
2. 每个小组可以自行设计一份PPT或其他形式的展示,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表现手法的分析以及成员之间的独立观点。
3. 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问和回答,共同探索送别诗的魅力与意义。
【总结】通过送别诗组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送别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思维。
同时,这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理解和创造力的机会,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能够爱上文学,感受到送别诗的魅力,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启示。
群文阅读——送别诗优秀教案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理解诗意。
2、通过对比古诗的异同之处,感受依依不舍之情。
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养成积累运用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2、对比五首古诗异同之处,感受依依不舍之情。
三、教学难点对比古诗异同之处,感受依依不舍之情。
四、学法指导读中感悟、小组合作五、教学课时:第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出示图片。
2、出示现代诗——人生。
在古时候,人与人之间离别时没有礼物相送,于是大家就赋诗相送,表达自已依依不舍之情,因此就有了《送别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送别诗,去感受诗人送别时的情怀。
3、理解什么是群文阅读?在语文课堂上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议题展开立体式的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并进行多方面的言语实践。
二、探究学习(一)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大家齐读课题。
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解诗题)2、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凑。
(读诗文)3、自学古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首送别诗,并利用注释、工具书弄清楚每句诗的意思。
(明诗意)(2)想想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友人的?你从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诗中的哪些特有景象感受到的? (在诗中圈出来并完成表格。
)(悟诗情)3、全班交流(齐读古诗——交流完成表格)(二)自学四首送别诗1、学习提示:(1)利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解诗题一读诗文一明诗意一悟诗情,自主学习以上四首送别诗。
(2)重点学习提示: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友人的?你从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诗中的哪些特有景象感受到的?在诗中圈出来。
(3)组内五人每人选择一首送别诗进行重点学习并完成表格。
2、组内交流组长组织组员进行交流,交流自已重点学习的那一首送别诗,其他组员补充或修正。
3、全班交流你重点学习哪首古诗,就交流哪首。
其他小组学习相同古诗的同学作补充或评价。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定义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送别诗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送别诗的概念和背景。
通过举例说明送别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你们曾经送别过朋友或亲人吗?有没有用诗歌来表达你们的情感?”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送别经历和感受。
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送别诗,如《登鹳雀楼》和《别董大》等,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其中的情感。
第二章:诗歌欣赏与分析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送别诗的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送别诗中的情感和意象。
2.2 教学内容:选取几首经典的送别诗,如《登鹳雀楼》、《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等。
分析每首诗的情感表达、意象描绘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活动:教师朗读每首诗,学生跟读并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每首诗的主题和意象,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对每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诗歌创作与表达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帮助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送别情感。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送别诗的技巧和表达方式。
学生创作自己的送别诗,表达自己对朋友或亲人的情感。
3.3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的指导和示例。
学生自由创作,可以选择写一首完整的送别诗或者写一段表达送别情感的诗句。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并给予彼此反馈和鼓励。
第四章:诗歌表演与展示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增强学生对送别诗的理解和感受。
4.2 教学内容: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送别诗进行表演。
学生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调等方式展示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送别诗进行准备。
学生通过朗读、表演和展示等方式,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传达给其他同学。
教师和同学对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课程学习和诗歌表达的收获。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送别诗
教学内容
送别诗的背景和特点
送别诗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送别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送别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送别诗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点
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掌 握送别诗中常 见的意象和情 感表达方式, 提高诗歌鉴赏
能力
教学难点:引 导学生体会诗 人所表达的离 别之情和深厚 友谊,培养人
文素养
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掌握群文阅读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掌握群文阅读的策略和步骤 掌握群文阅读的评估和反馈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送别诗
汇报人:XXX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3 教学内容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02 教学目标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06 教学过程
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所表达的离别 之情和深厚友
谊
教学内容:通 过分析送别诗 中的意象、意 境和语言特点, 深入理解诗人
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法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群文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 鉴赏能力还是拓宽知识面。
选择阅读材料: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多篇文本,可以涵盖不 同的题材和风格。
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阅读、主题探讨等活动,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实施教学评价: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教 学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送别诗的主题和情感
主题:离别之情、思念之苦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送别诗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送别诗送别诗是一种表达离别情感的创作形式,它不仅可以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也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学素养。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撰写送别诗,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表达情感,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潜力。
本文旨在设计一堂群文阅读课,以送别诗为主题,促进学生的文学欣赏和写作能力。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我将通过简短的文字介绍送别诗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还可以引用一两首经典的送别诗作为例子,以激发学生对送别诗的兴趣。
二、导入活动在导入活动中,我将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段感人的离别场景,并请学生描述自己在离别时的感受和情感变化。
通过此活动,学生可以在情感上与诗歌产生联系,并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群文阅读本节课的重点是群文阅读,我将选择一篇与离别主题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比如《离骚》,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分析和品味。
通过共同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离别时的情感并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四、诗歌分析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送别诗,比如《静夜思》,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表达手法,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我会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互动讨论。
五、创作时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我会给予一定的创作时间,要求他们自行撰写一首送别诗。
为了提供思路和启发,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离别情感和场景的图片或诗句,并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六、分享与欣赏在创作完成后,学生可以自愿分享自己的送别诗。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分享和欣赏,可以增强他们的写作自信心,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七、总结与反思在课堂的最后,我将总结本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通过让学生回顾整个课堂过程,他们可以加深对送别诗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感想。
八、延伸阅读除了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我还将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延伸阅读,比如经典的送别诗集或者与离别主题相关的小说、散文等。
(完整版)离别诗集一组群文阅读教案
(完整版)离别诗集一组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阅读离别诗集一组群文,帮助学生:1. 了解离别诗的特点和主题;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对情感和人生体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离别诗集一组群文1. 《离别之歌》2. 《别》3. 《离别的时候》4. 《别离》5. 《离别的回忆》2. 阅读理解与讨论学生阅读以上离别诗集中的任意一首诗,并进行以下讨论活动:1. 简要介绍所选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
2. 分享自己对离别的理解,以及与诗中情景的联系。
3. 探讨离别对人们的情感和人生体验有何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和介绍教师简要介绍离别诗的定义和意义,引发学生对离别主题的思考。
2. 阅读与理解学生独立阅读离别诗集中的一首诗,并尽量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3. 讨论与分享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诗歌中的情景,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4. 总结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离别诗集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对离别的理解和情感表达是否更加深入。
3. 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参与度和质量如何。
五、教学资源1. 离别诗集一组群文。
2. 合适的讨论和分享活动设计。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离别诗集。
2.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或演出离别诗集的节目。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并通过讨论和分享活动,促使学生对离别主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离别诗集的情感内涵,教师可以提供更具体和引人入胜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
同时,适当的延伸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创作和表演中。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送别组诗群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送别组诗群文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送别组诗群文选集,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音频和视频材料。
3. 黑板、白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4. 学生练习册和作文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送别组诗群文》的背景音乐,营造音乐艺术氛围。
2. 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曾经经历的离别场景,让他们复述或写下相关感受。
二、阅读与欣赏(25分钟)1. 教师逐首展示送别组诗群文的全文,并读出诗句。
2. 学生全班齐诵送别组诗群文的题目。
3.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送别组诗群文,注重诗句的语言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4. 学生自由阅读,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记录下来。
三、讲解与解读(20分钟)1. 教师选择其中一首送别组诗进行讲解和解读,重点分析诗句的意象和主题。
2. 学生跟读诗句,教师即兴解读,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送别组诗的理解和感悟。
四、互动与合作(2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送别组诗的理解,提出问题和观点。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和互动。
3. 教师指导学生互相批评和改进,促进深入思考和研究。
五、写作与表达(15分钟)1. 学生以送别组诗为题材,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短文或诗歌作品。
2.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情感,尽量运用丰富的文学修辞和表现手法。
3. 部分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作品,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
六、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送别组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们给予肯定和批评。
3. 鼓励学生将作品保存下来,以便后续展示或参赛。
(完整版)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
(完整版)群⽂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四年级上册“⼀切景语皆情语”课例乐⼭市新建⼩学钟和平黄洁⼀、议题:⼀切景语皆情语⼆、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别董⼤》、《送元⼆使安西》、《芙蓉楼送⾟渐》三、教学⽬标:1. 学会并运⽤古诗阅读的⽅法学习四⾸古诗,为学⽣古诗阅读奠定基础。
2. 能说出诗⼈是抓住哪些景象来表达情感的,并体会送别诗的意境美。
四、教学重点:学会古诗阅读的⽅法,感受送别诗的意境美。
五、教学过程:(⼀)谈话引⼊师:紧紧地握着你的⼿,再三说着珍重珍重。
深深地望着你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
这⾸歌听过吗?对,这是《离别的车站》。
现代⼈送别,直接表达情意,分别时就是那么的难舍难分。
可是古时候交通不便,⼈们⼀旦分别更是难以见⾯,那么他们会⽤什么样的⽅式与亲朋好友送别?⼜会怎样表达⾃⼰的情感呢?师:今天,我们就⼀起⾛近⼀组诗中,去感受诗⼈的别样情怀。
请看⼤屏幕,齐读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送元⼆使安西》、《别董⼤》、《芙蓉楼送⾟渐》。
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诗题中有“送”、“别”等字,这是⼀组“送别诗”(板书)。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1.读诗题师:让我们穿越时空,去到那⼀千多年前的黄鹤楼⼀睹当年诗仙李⽩与友⼈的离别场景。
再读题⽬,你还知道什么?(指名回答)谁了解孟浩然?(指名说)是啊,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诗⼈,是李⽩的师长、好友。
他也有⼀些脍炙⼈⼝的诗作,(指名说)“待到重阳⽇,还来就菊花。
”,“野旷天低树,江清⽉近⼈。
”是的,还有⼤家⽿熟能详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明诗意师:现在,我们⾃由地读读这⾸诗,把读懂的内容与同桌交流。
请你说,嗯。
你呢?看来,同学们读懂了诗意。
3.悟诗情师:那望着远去的孤帆、滚滚的江⽔,你觉得李⽩的⼼情如何?师: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哦,最后⼀句,能具体说说吗?是啊!诗⼈望着江⽔久久不肯离去,在他眼⾥,流⽔是有情的,诗⼈对好友的情谊如同那滔滔江⽔,追随好友⽽去,真是⼀场富有诗意的离别啊!这也让⽼师想到了李⽩的另⼀句诗,“仍怜故乡⽔,万⾥送⾏⾈。
送别诗群文阅读(5篇模版)
送别诗群文阅读(5篇模版)第一篇:送别诗群文阅读《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劳劳亭歌》、《山中送别》教学目标:1.理解六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主题1.回顾:学生回顾自己所学过的而送别诗歌。
2.明确: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些送别诗,看看古人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送别的。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二、了解背景,把握基调1.教师讲解送别诗成为诗歌重要题材的原因。
2.出示诗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请学生谈谈理解。
三、第一板块,温故知新(一)已学的送别诗1.回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一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余学生思考李白用什么方式送别孟浩然?(2)情境创设:孟浩然的船渐行渐远,李白却一直望啊望啊,这眼中满是 ?(3)配乐朗诵。
(4)板书:极目远送2.回顾《赠汪伦》(1)自读《赠汪伦》,思考汪伦是怎样为李白送行的。
(2)讲典故,找问题:为什么在李白临走的时候汪伦才匆匆赶到呢?(3)板书:踏歌送别四、第二板块,学思并重(一)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春夜洛城闻笛》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一腔深情的。
3.交流分享(1)理解“折柳赠别”的含义。
(2)分别时的这一杯杯酒,代表了什么?4.明确送别方式:折柳饯别、饮酒泣别(二)学习《劳劳亭歌》、《山中送别》1.自读诗歌,尝试找到诗歌中的地点和时间。
2.合作学习。
3.交流反馈、互通有无(1)长亭:想像画面,朋友们在长亭是怎样依依惜别的?(2)日暮:在送别时,我看到,可是。
送别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送别群诗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送别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体验送别群诗传达的情感和思想;3.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幅描绘秋日落叶纷飞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季节变化和岁月流转的思考。
二、理解诗词1. 阅读篇目:选择数首送别群诗,如杜牧的《秋夕》、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要求学生默读诗词,并在心中形成初步的感受。
2.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小组,共同解读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分析,并向其他组展示他们的解读结果。
3.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解读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送别群诗的内涵和表达。
三、感受情感1. 文学背景介绍:通过介绍唐代文化、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杜牧和杜甫等诗人的创作背景,并分析影响他们创作的因素。
2. 情感体验:播放相关音乐,营造浓郁的诗意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演唱等形式的表达,让他们感受诗词所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四、审美鉴赏1. 诗词欣赏:播放名家朗诵送别群诗的音频,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名家的诵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2. 诗词赏析:通过展示精选的送别群诗名篇,分析诗句的意象描绘、感情表达和修辞手法运用,引导学生对送别群诗进行深入的审美鉴赏。
五、扩展阅读1. 背景知识拓展:提供有关送别群诗的扩展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更多诗人、更多送别群诗,并进行相关讨论和分享。
2. 指导写作:引导学生模仿送别群诗的风格和篇章结构,创作自己的送别群诗,表达对一段时光、一位朋友或一地景物的留恋之情。
六、总结归纳1.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进行深入的讨论,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2.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学生在情感体验和文学鉴赏方面的提高。
教学反思:通过送别群诗的阅读教学设计,学生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又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送别诗一组文学名篇阅读教案
送别诗一组文学名篇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和理解送别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阅读和分析几首著名的送别诗;
3.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送别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名篇欣赏:选取几首著名的送别诗,如杜甫的《登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三、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
1. 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入送别诗的主题,并提出研究目标。
步骤二:讲解送别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1. 介绍送别诗的定义和特点,如意境深远、言简意赅等;
2. 分析送别诗的表达方式,如借景写人、抒情表达等。
步骤三:名篇欣赏
1. 逐首介绍选取的著名送别诗,提供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相关信息;
2. 以逐句或逐节的方式,解读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3. 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诗歌,并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评价和欣赏。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
1. 小组或全班讨论各自对送别诗的理解和评价;
2. 整理总结学生的观点和感受,形成共识。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针对学生对送别诗的理解和欣赏给予评价;
2. 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对诗歌的感受和评价。
五、拓展延伸
1. 邀请学生选取其他著名的送别诗并进行解读和欣赏;
2. 让学生尝试写一首自己的送别诗。
六、教学资源
1. 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选取的著名送别诗的原文。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定义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送别诗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1.2 教学内容介绍送别诗的概念和背景。
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出送别诗的情感表达。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送别诗的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对送别场景的联想。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送别诗的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讨论送别诗的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第二章:经典送别诗欣赏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经典送别诗的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经典送别诗的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内容选择一首经典的送别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所选的经典送别诗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现代送别诗欣赏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现代送别诗的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现代送别诗的情感表达和主题。
3.2 教学内容选择一首现代的送别诗,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意义。
3.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所选的现代送别诗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情感和主题。
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义和情感。
第四章:创作自己的送别诗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创作自己的送别诗,表达对离别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经历的离别场景或人物。
指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离别情感。
4.3 教学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离别场景或人物的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创作自己的送别诗。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给予互相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次群文阅读《送别诗》的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送别诗的理解和感受。
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次学习的送别诗内容和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组诗教案
教学内容:送别组诗
《送元二使安西》、《山中送别》、《送朱大入秦》、《送别诗》
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四首古诗,了解大意。
2、运用“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和对比阅读的方法,体会古人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的朋友情深。
3、培养课外主动积极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诵读诗歌,体会朋友情深。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感受不同送别诗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方法:以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为例,学生自学后面三首
教学过程:
一、明确主题
1、出示《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古诗,请看。
从题目中,你都发现了什么(都带有送字)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和思考。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课件出示“送别诗”并板书。
师:一起来读读这三首古诗吧。
3、课件出示简介送别诗的背景。
二、回顾已学的送别诗
师:刚才我们读诗题。
知道了是王维送元二的诗。
这是学习古诗
的第一步:板书:解诗题
1、师:你觉得下一步该怎么学习诗文呢
预设:读古诗。
要把古诗读正确。
相机板书:读诗文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首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
2、生自由练读一分钟。
师:我们班读书最好的有哪些啊请四个人来合作,一人读一行。
看谁读得好。
生评价说理由。
(两个同学说)
师:古诗除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得有节奏。
有些同学还说了,还要读得有感情。
这将是我们下一步要达到的要求。
听老师读,注意听停顿在哪里。
谁也想来读。
(一个学生读)
师:把握了诗的节奏就能读出诗的味道,但是要想把诗读得更有韵味,就必须要理解诗句的意思。
相机板书:明诗意
师:我们平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理解诗意的(两个学生说)
生说。
预设:结合注释。
查字典。
根据上下文推想。
如果有插图还可以结合图来理解。
师:你们都有好方法,下面请同学利用最有效的方法读这首古诗,看看你能读懂哪句,能不能完成表格二三栏。
课件出示表格。
师:用一分钟的时间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汇报并完成表格二三栏的填写。
师:多情自古伤离别。
你们注意到“酒”吗酒逢知己千杯少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的酒是怎样的酒生一生二。
师:元二啊,这是一杯离别的酒,生读。
元二啊,这是一杯祝福的酒。
生读。
元二啊,这是一杯连心的酒,生读。
我们读出了悟出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五年后就病逝了,此次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一起再来吟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
生读。
配阳关三叠。
相机板书悟诗情。
2、小结学习这首诗的方法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学习这首诗的步骤,先从题目入手: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
三、自主学习其余三首送别诗。
师:下面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其余的三首古诗完成学习单。
出示阅读要求:
1、按照刚才的学习步骤,快速读其他三首送别诗,完
成学习任务单。
2、小组内交流看法。
同一观点互相补充,不同观点陈
述理由。
没有明确送别对象可以不填。
学生阅读并完成学习单。
全班交流。
出示说话要求:
我交流的是《》,读出古诗。
是xx送xx的,送别方式是XX,诗人抓住了xx xx xx表达了什么情感。
重点读《送别诗》关于古人折柳送别,谁知道是什么原因
“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折柳送别,是希望朋友或亲人能留下来,可见对于离去朋友的不舍.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
这样的诗句在古诗中还有很多,如:齐读
昔我往昔,杨柳依依。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尽官桥杨柳枝,春风依旧绿丝丝。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师:大家发现这些诗歌虽然都同为送别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小组内互相讨论总结一下。
师:虽然送别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心。
他们都在以心相送,以情相送。
当夕阳已是一片惨红,你看,诗人王维的影子被夕阳的余辉拉得老长老长,显得更瘦了,他极目四方,只是空山不见人,而送别的人话语却分明还在天空回荡,他多想问问他。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朱大你就要离开,身为好友的我没有更多的话语,就解下我
随身的千金宝剑,表达我的一片真心吧: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在南来北往的路上,送人的折柳相赠,离去的,接枝挥别,却道是: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送别诗只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小小的一隅,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收集与送别有关的诗歌或词。
进一步学习。
出示一些送别诗:
李白《送友人》、孟浩然《留别王维》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王勃《江亭月夜送别二首》
柳永《雨霖铃》
最后,让我们伴着清代此人李叔同的一首《送别》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出示送别词,学生伴着音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