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地区的高句丽山城
高句丽王朝发祥地探秘塞北名山五女山
高句丽王朝发祥地探秘塞北名山五女山作者:王丽来源:《旅游纵览》2018年第11期风光绮丽的五女山,蜚声中外,素有塞北名山的盛誉。
它位于辽宁桓仁县境内。
相传唐朝有5名武艺高强的美丽女子屯兵其上,锄强扶弱,威风八面,因此为名。
人们在山上修五女庙以示怀念,迄今庙址尚存,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女山雄踞于县城北浑江右岸,距县城8公里。
这里山高千仞,两峰对峙,地势险峻。
我從立有“五女山山城”石碑的山门开始攀爬,脚下的古道沿山谷曲折盘旋,好像连着蓝色的天际。
此地名为“十八盘”,形状不一的青石板镶嵌在弯弯曲曲的坡道上。
沿坡道前行,我很快就来到了2000年前高句丽时代的山城遗址。
走到半山腰,我就看到了城墙、哨所、兵营、蓄水池等遗址。
这里是高句丽王朝的发源地,是史料中记载的高句丽第一代王城。
它主要占据山顶平台和东部山坡,山城主峰海拔821米,山峰酷似玲珑翠屏,西、北、南面是一二百米高的悬崖峭壁,巍峨险峻。
石砌墙垣修筑在东面和东南面较为平缓的半山坡上。
浑江古称奄利大水,是鸭绿江最大支流,位于河谷地区的狭长地带,居住过沸流国、黄龙国等几个弹丸小国,这些小国为了生存或争斗或融合,打打杀杀,过着胆战心惊的日子。
史料记载,朱蒙是扶余国的庶出王子,因王族内部的权力争斗,智勇超群的朱蒙更因出身和才智而屡遭排挤。
众王子及众臣欲谋害其身,朱蒙迫不得已弃国南逃,另立门户,随身带了精兵强将和不多的部属。
朱蒙躲过了追杀,在五女山天险筑城宣布建立高句丽国,王城筑于五女山峰顶。
这一年是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朱蒙22岁,为高句丽国第一代王。
建于五女山顶的高句丽王城,被称作“纥升骨城”,“山城”由此创立了中国城池史上的开端,并绵延2000年,影响了亚洲东北部日本、朝鲜等大部分地区。
①全部由石条垒成的将军墓②荒草萋萋的古城墙五女山的城垣占尽地利人和,一类是天然墙,利用山间陡峭的悬崖和凸起的山脊直接作为屏障,分成峭壁墙和脊墙两种。
人工墙采用石材筑成,墙外壁用大石条起基,上用楔形石逐层叠加垒筑,墙内以楔形石错缝叠压,与外墙犬牙交错相互咬合,石与石之间依靠巧妙的力学制约关系,不用任何黏合剂。
高句丽是现在的哪里
高句丽是现在的哪里?
高句(gōu)丽(lí)是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北部地区。
高句丽是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中国古代边疆政权,其初期都城在今辽宁省恒仁,公元3年迁移至今吉林省集安,并在427年再次迁移到朝鲜半岛平壤地区。
高句丽是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中国古代边疆政权,地跨今中国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北部。
南北朝时期改称“高丽”,又称“高氏高丽”,与公元十世纪建立的高丽(又称王氏高丽)并无继承关系。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边疆政权,高句丽政权为西汉建昭二年(前37年)由扶余人朱蒙建立于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
其都城三治两迁,初期都城在今辽宁省桓仁,公元3年迁至今吉林省集安,427年再迁至朝鲜半岛平壤。
高句丽强盛时疆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汉江流域;西北跨过辽水;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
汉朝以来高句丽处于历代中原政权的羁縻藩属体制之下。
迁都平壤以后与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展开争雄。
【百科】
高句丽民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其在衣食住行等习俗上都有着自己民族的独有的明显特征。
同时,高句丽人民喜歌擅舞,并且擅长狩猎,这些在高句丽古墓的壁画上都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和辽宁省桓仁县境内,包括14座王陵和26座贵族墓葬。
高句丽王国于公元前37年建立政权,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同时筑尉那岩城后称丸都山城,公元427年迁都至朝鲜平壤,公元668年为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
五女山城是鸭绿江两岸现存100余座同时期古城址中保存较为完整的都城。
城内有瞭望台、蓄水池、戌卒营地和中部偏北处的宫殿遗址等。
人工城墙墙体宽厚高大,防卫体系完备。
国内城位于集安市区,城墙坚实牢固,以修凿工整的方形或长方形石条砌面,城内中部偏西有大型建筑遗址。
丸都山城是典型的簸箕形山城,也是唯一经考古发现以大型宫殿为核心,整体规划布局的山城。
城内大型宫殿遗址面积7720平方米,是同时具备大型宫殿和完备防御体系的山城都城。
第19代高句丽王好太王的国岗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碑,高14.8米,上刻1775个字,记有高句丽神话、早期王系、攻城略地功业等。
该碑的发现确证了已经淹没于史的高句丽文明之曾经存在及其中心,也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化的宝贵例证。
冉牟墓内部前室正壁墨书题记800余汉字,仅次于好太王碑。
其他墓葬中的很多壁画都明显吸取了中原地区东汉至魏晋时期儒、佛、道三教艺术表现形式。
五盔坟5号、4号墓壁画除宗教、狩猎、舞蹈、花草、星辰、云气,还有伏羲、女娲的形象。
环纹墓内墙满绘中原建筑风格的梁枋、斗拱、四神像以及环纹。
将军坟是第20代王长寿王之陵,是大型积石冢经5个世纪的嬗变之后的巅峰之作。
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见证了高句丽王国兴起、延续和消亡的历史。
体现了中原文化在文字、绘画艺术、宇宙观和信仰、生产、生活方式、技术、习俗等诸多方面的传播和影响。
也反映出高句丽自身在城市规划、布局、建造和丧葬制度、方式等方面的传统与因地制宜的地方特征。
辽东半岛高句丽山城概述
百多 年 的战争 。最 终 在 公元 4 4年 占领 了辽 东 。 0
此后 , 高句丽据有辽东地 区长达 24年之久。在 6 长达两个半世纪 的时间里, 高句丽人为 了长期 固
守 辽东地 区 , 以辽 阳城 为 中心在 辽 东 半 岛地 域 修
先后 与曹魏 、 公孙 氏政 权 、 三燕政 权进 行 了长达 二
年, 在朝鲜民主主义人 民共和国平安南道顺川郡
龙 凤里 附近 的一 座古 墓 壁 画 中 , 现 了绘有 辽 东 发 城址 的壁 画 。这 幅 辽 东城 的城 郭 图 , 目前 为 止 是 发 现最早 和最 完 整 的辽 东 城 城 区 图 , 学术 研 究 其
一
、
高 旬丽入 主辽 东 的历 史 背景与 地理环 境
于重新 识别 与 科 学 的 区分 。实 际上 , 国 以来所 战
辽 东半 岛 的北 部 与古代 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镇辽 东城 的所 在地 , 即今天 的辽 阳市相 毗邻 。早在 战 国时代 , 燕
国就在这 里建 立 了辽 东 郡 。此 后 , 论是 秦汉 、 无 三
图时代的最有力的证据 , 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辽东 城最原始的史料。“ 辽东城” 的墨书 , 为这座古墓 的断代提供 了有利依据 , 因为辽东城是高句丽占
据襄平 城后 始建 的 , 它是 高 句丽 时代 辽 东 地 区 的
地理位置和奇特的地形 地貌 , 决定了当时高句丽 宁死据守辽东半岛 的决心。如果守住 了辽东半 岛, 高旬丽就能据有辽东, 而有 了辽东地区则高句 丽 的政治统 治 中心— — 朝鲜半 岛的北部 就可 以得 到确保 。因此, 高句丽花费了近 20年的时间, 6 极 力 打造这条 战略 防线 。事 实上 高句丽在 辽东半 岛 上修筑的这条以山城为重点的防御体系 , 为延缓 高句丽的灭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辽东半岛地区高句丽山城的地缘背景与军事作用探析
辽东半岛地区高句丽山城的地缘背景与军事作用探析高句丽立国七百余年,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历史。
然而伴随政权的覆灭,其所创造的昔日文明也逐渐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之中。
今天的人们在努力从寥若晨星的文献中复原其原貌的同时,也愈加意识到对其遗址遗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作为长期雄踞于东北一隅的高句丽政权,为我们今天的研究留下的最丰富、最重要的遗址就是那些依然耸立于群山之巅的山城。
这些山城虽然大多因风雨、岁月的剥蚀而失去了往昔的巍峨雄伟,却依旧向我们展现着一千三百多年前高句丽人的技术、工艺、审美、生活习惯以及战略部署等内容。
从高句丽政权的疆域范围来看,辽东半岛地区是其重要的经略地区之一。
根据考古调查,目前辽东半岛尚存的高句丽山城遗址有57处,那么高句丽人为何在狭长的辽东半岛修建了如此众多的高句丽山城呢?通过对文献的整理研究和实地考察,我们认为高句丽人对辽东半岛地区的重视与辽东半岛的地缘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由山城构筑的辽东半岛防御体系在高句丽防御隋、唐中原王朝的征伐中,对护卫高句丽的腹地和京畿要地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
一、辽东半岛地区高句丽山城修筑的地缘背景(一)辽东半岛的地理环境为高句丽山城的修筑提供了先决条件所谓的辽东半岛地区,就是中国东北大陆最南端伸入黄海与渤海之间的岬角地域。
一般来说,划分辽东半岛北端的切线,是以辽河河口与鸭绿江江口平行的直线为标准。
其行政区划包括辽宁省大连市、营口市、丹东市和鞍山市所辖的海城市和岫岩满族自治县。
半岛的北部宽约150千米,由北向南渐窄,最南端为大连市旅顺口区的老铁山。
如果从空中俯瞰辽东半岛的地形,犹如从东北腹地的长白山脉向南延伸的犁铧,将黄渤二海铧开。
辽东半岛地域狭长,面积不到3万平方千米。
长白山系——千山山脉及其余脉纵贯半岛的南北,构成了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山脊。
整个半岛呈现出北高南低,南窄北宽的地势,其地貌基本可以概括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海岸五大特征。
丹东地区的高句丽山城
第 3期
哈尔 滨 学 院学 报
J OUR NAL OF HARB N UN VER I Y I I ST
V0. 3 No 3 J3 .
M8 . 01 r2 2
21 0 2年 3月
【 章 编 号 ]0 4 8 6 2 1 ) 3 o O —0 文 10  ̄5 5 ( 0 2 0 一 0 1 7
城、 山城 沟 山城 、 台堡 山城 、 孤 山 山城 、 顶 山 山 城 、 山 山城 、 山 山 城 、 娘 庙 山 城 。 这 些 山城 主 高 老 城 东 虎 娘 要 分 布 于 鸭 绿 江 、 江 和瑷 河 流 域 。 目前 有 关 丹 东地 区 高 句 丽 山 城 的研 究 主 要 侧 重 对 该 地 区现 存 高 句 浑 丽 山城 遗 址现 状 的 调研 与 介 绍 。 以及 对相 关 历 史地 理 问题 的 考证 。
丹 东 市 , 于 辽 东 半 岛 东南 部 鸭绿 江 与 黄 位 海 的汇 合处 , 连接 朝 鲜 半 岛 与 中国 及 欧亚 大 是 陆 的主要 陆路 通道 。东 与朝 鲜 民主主 义人 民共 和 国的新 义州市 隔 江相 望 , 临黄 海 , 界 鞍山 南 西
大 小河 流九 百 余 条 , 中流 域 面 积 超 50 0平 其 0
1 凤 凰 山山城 .
孤 山 山城 5座 高句丽 山城 位于暖 河 流域 。其 中
凤 凰 山 山城 不 仅 是 丹 东 地 区最 大 的 高句 丽 山
城, 也是 辽东半 岛地 区规模 最 大 的高 句丽 山城 。 因此 , 凰 山 山城无 疑 是 丹东 地 区 高句 丽 山 城 凤 的核心 城市 , 据此 推断 , 高句 丽在丹 东地 区所 筑
绿 江人 海 口的前 哨堡 垒。 瑷 河全 长 12公 里 , 域 面积 60 7平 方 8 流 3
高句丽城及其高句丽名(开原刘兴晔)
⾼句丽城及其⾼句丽名(开原刘兴晔)⾼句丽城及其⾼句丽名开原刘兴晔⾼句丽设有许多的州、县、城、镇(1)建京之城平壤城,后建为州,中部褥萨,今朝鲜⼈民民主主义共和国⾸都平壤国内城,⾼句丽名不耐或尉那岩城,后建为国内州,国内京,中部褥萨,今吉林省集安市古城汉城,后建为州,后建为州,东部褥萨,今⼤韩民国⾸都⾸尔(2)建部之城夫余城,⾼句丽名助利⾮西,后建为州,也称夫余州、北夫余城、夫余城州、北夫余城,北部(后部)褥萨治城,今辽宁省开原市⽼城街夫余古城新城,⾼句丽名仇次忽,或称敦城,后建为新城州,西部褥萨,今辽宁省抚顺市北⾼尔⼭城辽东城,⾼句丽名乌列忽,后建为辽城州、辽东城州,南部褥萨,今辽宁省辽阳市古城栅城,或本⾼句丽名,后建东栅州,东部褥萨乌⾻城,⾼句丽名屋城,后建为屋城州,南部褥萨(3)建州之城多伐岳城,或本⾼句丽名,后建为多伐岳州积利城,⾼句丽名⾚⾥忽,后建为积利州延津城,⾼句丽名折忽,后建延津州代那城,或本⾼句丽名,后建代那州哥勿城,⾼句丽名⽢勿主城,本⽢勿伊忽,后建为哥勿州卫乐城,后建为卫乐州,今吉林省辉南县辉发古城舍利城,后建为舍利州居素城,后建为居素州越喜城,后建为越喜州,今辽宁省铁岭市新台⼦镇南部懿路村去旦城,后建为去旦州建安城,后建为建安州,今辽宁省盖州市青⽯关堡⾼丽城村东⼭南苏城,后建为南苏州,今辽宁省铁岭市李千户乡摧阵堡⼭城(也称张楼⼦⼭城)盖牟城,后建为盖牟州,唐太宗置盖州,今沈阳市苏家屯区陈相屯塔⼭城代那城,或即东那,后建为代那州,今辽宁省开原市⼋棵树镇古城⼦仓岩城,后建为苍岩州,今辽宁省清原县红透⼭镇苍⽯村磨⽶城,后建为磨⽶州,今辽宁本溪市⽯桥⼦镇边⽜⼭城积利城,⾼句丽名⾚⾥忽,后建积利州,今辽宁省⽡房店市得利寺镇崔家屯村识利城,后建识利州拂涅城,后建拂涅州,本靺鞨拂涅部梨⼭城,⾼句丽名加⼫达忽,后建黎⼭州,今辽宁省本溪市草河⼝镇李家堡⼦⼭城诸北城,诸北即卒本,后建为诸北州,今辽宁省桓仁县五⼥⼭城拜汉城,后建拜汉州⽊底城,后建⽊底州,今辽宁新宾县⽊奇镇柴河堡⼭城安市城,⾼句丽名安⼗忽,今辽宁海城市⼋⾥镇英城⼦⼭城(4)建县之城铜⼭县永宁县(5)诸城节城,⾼句丽名芜⼦忽丰夫城,⾼句丽名肖巳忽䄻城,⾼句丽名波⼫忽⼤⾖⼭城,⾼句丽名⾮达忽⽩⽯城,或本⾼句丽名椋喦城,或本⾼句丽名薮⼝城,或本⾼句丽名⽢勿主城,也称⽢勿伊忽凌(夌)⽥⾕城,或本⾼句丽名⼼岳城,⾼句丽名居⼫押杆岳城,⾼句丽名⾻⼫押⾯岳城,或本⾼句丽名⽛岳城,⾼句丽名皆⼫押忽鹫岳城,⾼句丽名⽢弥忽屑夫萎城,⾼句丽名肖利巴利忽橴⽊城,或本⾼句丽名鈆城,⾼句丽名乃勿忽⽊银城,⾼句丽名召⼫忽银城,⾼句丽名折忽⽳城,⾼句丽名甲忽似城,⾼句丽名史忽武厉逻城,或本⾼句丽名附“西抵⼭海关、东抵开原,奉天将军统之。
世界文化遗产之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世界文化遗产之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一、遗产概况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于2004 年7月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 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
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1号陪冢。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由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后建都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五女山城)。
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同时筑尉那岩城(均在今吉林省集安境内),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迁都平壤。
公元668年,高句丽政权被唐与朝鲜半岛的新罗联军所灭。
二、遗产价值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高句丽项目符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六个标准中的五项。
包括:它体现了人类创造和智慧的杰作;作为历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汉民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风格独特的壁画艺术;它也体现了已经消失的高句丽文明;高句丽王朝利用石块、泥土等材料建筑的都城,对后来产生了影响;它展现了人类的创造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遗产价值作为中国古代东北地区最具特色与影响的民族和地方政权之一,高句丽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其主要的历史遗迹大量地存续于中国的吉林省和辽宁省,成为该段历史无可替代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其中的王城、王陵和贵族墓更弥足珍贵。
1 、王城在王城中,五女山山城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高句丽创建的第一个都城。
作为鸭绿江两岸现存 100 余座高句丽山城中建造最早的一座,它的规模宏大,体系完备,保存也较为完整。
城内分布多处高句丽早期的重要建筑遗址及生活、军事遗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东方第一碑的来历好太王碑(东北的高句丽王城)
东方第一碑的来历好太王碑(东北的高句丽王城)说起高句丽,可能大家不是很陌生,这个崛起于中国东北的民族在近一段时间里因为被韩国人争着认祖归宗而成了网红。
虽说这是一场闹剧,但却不能掩盖高句丽民族曾经辉煌的历史,自公元前8年,扶余人高朱蒙被汉朝封侯建国以后,几百年蹉跎岁月,高句丽人历经磨难,趁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大乱之时,占据玄菟、乐浪等郡。
极盛时,其疆域东临日本海,南至牙山湾/竹岭,西至辽河,东北尽有挹娄之地。
高句丽是一个难缠的对手,虽然数次经历中原王朝的打击,却总能死灰复燃,而到后来,更能让隋炀帝百万大军折戟平壤,就连征战一世的唐太宗李世民被其阻于安市城下,直到大唐联合新罗水陆并进,才将其彻底消灭。
可以说,高句丽造就了以弱敌强的奇迹。
在今天的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境内,还保存着高句丽王城及历代君主贵族的墓葬,高句丽王城建得很有特点,分为平原城和山城两部分,二者相互依附,共为一体,浑然天成。
依托险要的地势,高句丽人在这里曾多次打败敌人的进攻,延续自己的国祚。
2004年,经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将“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纳入到《世界遗产名录》,消息一出,世界华人一片欢腾,可是韩国那边却是一片哭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专业人士就通过讲述高句丽王城来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个强悍民族的历史,同时也讲下韩国人对高句丽的“难舍情怀”。
王城依山而建,巧夺天工,更显巍巍雄关高句丽起源于辽宁桓仁,后迁都于集安境内的高句丽王城,之后又迁都平壤。
高句丽王城是高句丽早中期(公元1―5世纪)的都城,也是其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
整个王城包括国内城(即平原城)及丸都山城。
其实,这样的设计不难看出,高句丽王城既是高句丽民族集中聚集的圣地,更是经常经历战争的险关。
起初国内城作为都城供高句丽贵族平民的日常起居,集中议事以及重大祭祀仪式等,但由于经常发生战事,后来又修建了丸都山城,这样一旦敌人入侵,所有的人都可进入丸都山城据险固守,凭借险要的地势和城内囤积的粮草军需,他们足可以阻挡敌人数月甚至一年,直至敌人的进攻力量消耗殆尽,他们再顺势杀出,便可一举击败敌人。
高句丽山城军事防御体系及其军事防御策略
2016年第5期·110·高句丽山城军事防御体系及其军事防御策略Goguryeo Mountain City Military Defense System and Its Military Defense Strategies 刘向东/ Liu Xiangdong高句丽,又作“高句骊”,或省作“句丽”“句骊”,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
公元前37年,高句丽政权在今浑江流域建立,隶属玄菟郡高句骊县。
其后,不断向周围郡县地区扩张,于公元4世纪前期占据整个辽东地区,与中原王朝以辽河为界。
其鼎盛时期,势力范围西抵辽河,东到日本海,北至松嫩平原,南到汉江。
公元668年,被唐朝与新罗联军所攻灭。
高句丽“多大山深谷,无原泽,随山谷以为居”①,因地制宜地利用辽东山区的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构建了具有鲜明军事防御性质的山城。
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高句丽把石筑山城的做法逐渐推广到整个辽东地区,同时也利用和改造了汉魏以来的郡县旧城,加以修葺加固,使之成为高句丽的军事城堡。
高句丽以山城为基干,构建起组织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并以此为依托,实行“坚壁清野、婴城固守”的军事防御策略,与中原王朝及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百济对峙。
一、高句丽山城的分布与连属(一)高句丽山城分布的地理特征《旧唐书·高丽传》载:“高丽国旧分为五部,有城百七十六,户六十九万七千。
”②根据王绵厚《高句丽古城研究》一书提供的情况,迄今为止已经考古调查认定的高句丽古城,在中国辽宁、吉林两省境内有120余座,在朝鲜半岛北半部有40余座③。
这些高句丽古城以山城为主,在与山地接壤的川谷平地或军事、交通要隘,间有少量的与山城相拱卫的平地城。
高句丽山城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国辽宁省的东部、吉林省的南部地区和朝鲜半岛的汉江、临津江以北地区。
其中,分布密度较大的有如下几个区域:①浑江、富尔江、辉发河流域以及鸭绿江中、上游沿岸地区;②辽河东侧流域地区;③辽东半岛;④朝鲜半岛西北部地区;⑤图们江流域至朝鲜半岛东北部一带。
高句丽
高句丽高句丽民族并不属于我们北方民族体系中的。
濊貊族系(东北亚地区的民族)。
之所以给大家在最后介绍这个民族,我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前面讲到的鲜卑、渤海、契丹等民族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提及到高句丽这个民族。
2、大家对高句丽这个民族很陌生。
有可能存在很多误解,比如朝鲜、韩国人认为高句丽、渤海是他们的祖先,尤其是高句丽这个民族,很容易就和高丽混淆,所以,在我国有可能很多人不了解这个民族发展演进历史的人也有类似的想法。
看似无关紧要的民族归属问题,却很容易上升到政治高度,如果高句丽是今天朝鲜或韩国的祖先,那么今天遗留在中国境内的遗存是他们祖先的遗存,进而认为在古代这些地区曾经是属于他们祖先,再往上就可以认为这些地区是后来被中国侵略的。
所以,高句丽民族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朝鲜、韩国关注的焦点,也是比较敏感的研究课题。
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家清楚的认识高句丽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3、私心。
2004年巴黎遗产大会,中国高句丽遗存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那我们就从前面提到的传说中的高句丽的始祖朱蒙,在我国《魏书》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夫余:属于濊貊族系。
这个民族分布的中心地区,或是说他的王城所在,称在今农安或吉林市。
总之,皆在吉林省中部一带。
豕(shi3)朱蒙实际是夫亲王室庶出的王子,其母可能只是个婢女。
他被迫远走他乡,很可能是夫余内部争权夺利的结果。
事实上,早在朱蒙建国前辽宁新宾境内已经存在一个被称为句骊胡、句丽蛮夷的高句丽部族。
因此,汉武帝灭朝鲜设四郡的时候,在这个部族所在地设了高句丽县。
汉武帝为什么要在朝鲜半岛设立四郡呢?如果向前追溯的话,还要从武王伐纣说起。
《史记朝鲜列传》,周武王伐纣后,传说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带领着五千殷民逃到了朝鲜半岛的北部,建立了箕子朝鲜,将耕织、养蚕等生产技术传到那里。
秦末汉初时候,箕子朝鲜已经传到第40世,准。
由于战乱中原大量人口向东北迁移,其中有一个燕国人卫满,箕子朝鲜封他为国师,并封地于西部,作为和中原地区间的缓冲,随着卫满势力的强大,卫满在中原逃亡人的支持下,取代了箕子朝鲜,将箕子朝鲜赶到了南部。
海城营城子高句丽时期山城的发现与研究
海城营城子高句丽时期山城的发现与研究作为历史上的一个称谓,高句丽既是一个民族的名称,又是一个政权的名称,其间还曾被作为中原政权所设置的地方机构县的名称。
它们的沿袭关系是族名—县名—政权名。
高句丽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在文献记载中出现该族名称,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
公元前 1 0 8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在鸭绿江中上游地区、图们江流域和朝鲜半岛北半部之广大地区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
其中玄菟郡初治沃沮城(今朝鲜东北部之咸镜南道咸兴),公元前 8 2年内迁至郡属三县之一的高句丽县(另二县是上殷台和西盖马),据近年考古工作,该郡县城址在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发现。
当时高句丽族的活动中心在今浑江流域和鸭绿江中游的辽宁省桓仁和吉林省集安地区,高句丽族归玄菟郡管辖。
高句丽政权建立于公元前 3 7年,至6 6 8年灭亡,在历史上存续了7 0 5年之久。
其疆域也从浑江流域和鸭绿江中游地区逐渐向外扩展,强盛时期西抵辽河,北到今吉林市,东到今延边地区,南到朝鲜半岛汉江流域。
其都城三治两迁,初期都城在今辽宁省桓仁,公元 3年迁至今吉林省集安,4 2 7年再迁至朝鲜半岛平壤。
其中以桓仁和集安为都的时间达4 6 4年之久,占高句丽政权全部历史的三分之二。
而且迁都平壤后,集安国内城作为“别都”,列高句丽晚期“三京”之一,仍不失其重要的地位。
因此,至今在以集安和桓仁为中心的我国东北之东南部广大地区,仍保留着大量而又重要的高句丽遗存。
作为长期雄踞于东北一隅的高句丽政权,为我们今天的研究留下的最丰富、最重要的遗址就是那些依然耸立于群山之巅的山城。
这些山城虽然大多因风雨、岁月的剥蚀而失去了往昔的巍峨雄伟,却依旧向我们展现着一千三百多年前高句丽人的技术、工艺、审美、生活习惯以及战略部署等内容。
从高句丽政权的疆域范围来看,辽东半岛地区是其重要的经略地区之一。
根据考古调查,目前辽东半岛尚存的高句丽山城遗址有57处,那么高句丽人为何在狭长的辽东半岛修建了如此众多的高句丽山城呢?通过对文献的整理研究和实地考察,我们认为高句丽人对辽东半岛地区的重视与辽东半岛的地缘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由山城构筑的辽东半岛防御体系在高句丽防御隋、唐中原王朝的征伐中,对护卫高句丽的腹地和京畿要地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
关于高句丽后期都城平壤“三城一宫”的地理考证
历史地理第十四辑关于高句丽后期都城平壤“三城一宫”的地理考证王绵厚中国北方泼貂系统的高句丽民族,是从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活动于中国东北南部及鸭绿江两岸的古老民族。
在她兴起立国的七百年间,其都城曾有过三次大的变迁。
自本世纪初以来,对高句丽都城的变迁及其相关史迹的研究,已成为中国东北史和东北亚民族史及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1。
综合考察史籍和考古发现,高句丽立国的早期都城在今浑江中游的辽宁省桓仁县境;其申期都城迁至鸭绿江中游的吉林省集安境内;巳为中外学界公认。
而其晩期都城,即从长寿王15年(公元427年),最后迁都至大同江下游的平壤地区,也为世人所共识。
但对于以大同江下游平壤地区为中心的高句丽后期都城遗址,诸如严平壤城”、“长安城”、“黄城"和“安鹤宫”等各城方位及其相互关系,迄今中外学术界尚有较大分歧。
本文专就此以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材料相互印证,对高句丽后期都城,即平壤地区“三城一宫”的建置时代、地理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提出重新考证。
一、文献中关于大同江下游平壤附近“三城一宫”的记载关于高句丽后期都城“三城一宫J即“平壤城”、“长安城”、“黄城”和“安鹤宫(宅宫尸的文献记载,以汉文典籍成书时代先后为序,可摘引如下:(一)《魏书•高句丽传工:世祖太武皇帝遣员外散骑侍郎李敖奉诏册封长寿王,“敖至其所居平壤城”(此条在《三国史记》中系于435年),即北魏太延元年)。
①(二)《周书》异域传:“(高句丽)治平壤城。
其城东西六里,南临呗水,城内唯积仓储备,寇贼至日方固守。
王则别为宅于其侧,不常居之。
其外有国内城及汉城,亦别都也J②(三〉《北史-高句丽传先“其王好修宫室,都平壤城,亦曰长安城。
东西六里,随山屈曲,南临狈水。
城内唯积仓储备,寇贼至日,方入固守。
王别为宅于其侧,不常居之。
”③(四)《隋书・高句丽传》「(高句丽)都于平壤城,亦曰长安城,东西六里,随山屈曲,南临呗水。
"④同书卷六十四来护儿传f辽东之役,……入自呗水,去平壤六十里……o乘胜直造城下,破其城郭/(五X新唐书-高句丽传為“其君居平壤城,汉乐浪郡也,去京师五千里而嬴,随山屈缭为郭,南涯狈水。
辽宁盖州青石岭镇高句丽山城遗存
·考古快照
SNAPSHOT 青石岭镇高句丽山城位于辽宁盖州市青石岭镇高丽城村,山城依山而建,平面形状大体为“凸”字形,周长约6000米。
2013年青石岭镇高句丽山城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山城四面城墙保存较好,城墙采用人工修筑和利用山脊相结合,其中人工修筑城墙包括夯土城墙、石筑城墙,石筑城墙
2米。
外城城墙上发现城门址6处,其中东、西城墙各两座,南、北城墙各一座。
按照国家文物局相关要求,2015年高句丽山城考古队在城内发掘面积800平方米,钻探面积12.5万平方米,发掘地点
、金殿山东南侧大型建筑址(局部)和4号门遗址(局部)。
通过2015年度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我
王飞峰 熊增珑 孙丽 王柳)
金殿山遗址
辽宁盖州青石岭镇高句丽山城遗存
4号门遗址
红色板瓦
牛掌山城石筑城墙(北墙局部)
山城夯土城墙(西墙局部)。
高句丽山城瓮城的类型
为敌军 一次攻 击 的 目标 。城 门一 般 以两侧 城
迄今 为止所 能获悉 的 ,关于 国 内城 城 门
墙 由一 直线相 交并形 成 门道作 为典型形态 。 城 门主要 由木 构造搭 建而 成 ,因此与其他 设
施 相 比 ,城 门在对外 部 的冲击与 耐热 的程 度 等方 面相对较 弱 ,具 有 防御 上 的脆弱性 。 因 此 , 防御 山城 的立 场上 , 在 为解决 这些 问题 不
高 句丽 山城 以中 国境 内的辽 宁和吉林 两
省 为分 布 中心 ,也广 泛地 分布于 鸭绿江 以南 的朝鲜及 韩 国境 内的部分地域 。 今为止 , 迄 中 国 、 鲜 、 国三 国的学者 分别对 高句丽 山城 朝 韩 进行 了研究 ,研究 的重点 主要集 中在高句 丽 山城在 各地域 中 的分布 、 已发掘 或调查 的特 定 山城 的城 内 遗迹 的 布局 与 出土 遗 物 的 情 况 。但 对构成 高句 丽 山城 本身 的一些设施 物 的形制 与功能 的研究 较少 。 因此 , 本文 以高 句
城 门外 侧 , “ ” 像 瓮 一样 把城 墙砌成 二重结 构 ,
其 筑建 的 目的在 于使 城墙 不 直 接暴 露在 外 ,
妨 碍 敌 军 的 接 近 ,有 效 的 提 高 守 军 的 防 御 力 。 于瓮城 的发生 至今 尚未有定论 , 对 但有 一 些 观点 认 为其起 始 于 高句 丽①, 合 现今 已 综
年 在 国内城 中, 发掘 出北 墙 中门和 西 门 , 以及
得 不做 出相关 的努力 。 中 , 其 瓮城 的 出现无 疑
很 好 的解决 了这些 问题 。瓮城一 般是 围绕 在
一
5 一 4
从石台子山城看高句丽对山城选置、结构布局及建筑艺术
博 物 馆 研 究 2 0 0 2年 第 2期 ( 第 7 总 8期 )
・ 古 与文 物 ・ 考
从 石 台 子 山 城 看 离 甸 丽 对
山 城 选 置 、 构 布 局 及 建 筑 艺 术 结
论 俊 岩 石 台子 山城 位 于沈 阳市 东北 部①,是沈 任 和义 务将 沈 阳这 座 山城 文化 , 入 系统 的 , 深 有 计划 步 骤 的进行 研 究 、考 证 ,尤 为 山城 定
帛及 皮 , 田薄 瘠 , 涧水 。无 良田… … 。又 土 食 载 : 性 凶急 , 寇抄 ……等 等 。 样 , 人 喜 这 客观 上 就决 定 了历 史时 期 的高 句 丽 民族 ,他们 的人
类生 活所 居 ,就 多在 山谷 之 中 ,择 居 大 山深
史 的研 究 方 面还谈 不 上 , 以前更 是 空 白 , 由于
的 山城 选 置 主要 有两 点 , 是 背 山临水 , 一 山势
蒙出夫余至辽东在众 多高山深谷 中而偏偏选 定 五 女 山建纥 升 骨城 呢? 《 国史 记 》 三 。高句
丽本记载 : 朱蒙纷至毛屯谷 (魏书》 , 《 云 至普 述水) 遇三人……与之俱至卒本川 (魏书》 , 《
色 的一 座 山城 。 山城 建筑 整 体雄伟 壮 观 , 壁垒
森严 , 无论 是城 墙建 筑 结 构 , 是 城 内结 构 布 还 局 , 令人 无 可 挑剔 , 称绝 佳 。 都 堪 沈 阳石 台子高 句 丽 山城 的发 掘 工作 是 近 几 年 才开 始 进 行 的 , 切说 是从 1 9 确 9 6年 始才 对 山城进 行 工作 。19 年我 们 为 了认 定 山城 91 性质 , 只是 局 部小 范 围 的搞 次试 掘活 动 , 在 现 可 以说 就 山城 工作 , 们 还处 于 发掘 、 识 、 我 认 整理 阶段 ,对 于 高句 丽 山城 文 化 和高 句 丽历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作文450字左右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汉元帝建昭二年由夫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tú)郡高句丽县(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建国,后建都于纥升骨城(今中国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城)。
西汉元始三年,迁都国内城,同时筑尉那岩城(均在今中国吉林省集安),至北魏始光四年迁都平壤。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由国内城、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贵族墓葬(261座)组成,是1至7世纪奴隶制国家高句丽王朝的遗迹。
国内城国内城位于中国吉林省集安市鸭绿江中游右岸的通沟平原上,是为数不多的地表保存有石筑城墙的平原城类型都城址,保存下来的城墙依然坚实牢固而又不失美观庄严,都城风范犹存。
国内城周长2700多米,墙高3至5米。
它原有六座城门,东、西各两座,南、北各一座,均有瓮门。
2003年,在城墙的西北角又发现了一处便门。
丸都山城丸都山城位于中国吉林省集安市北2.5千米的老岭山脉环形的峰峦之间,周长6947米,最高海拔652米。
史料记载,儒留王迁都国内城的同时,又建筑尉那岩城,也就是国内城的军事卫城。
第十代王山上王二年继续修筑此城,经过十年,“冬十月,王移都于丸都。
”从此,尉那岩城改名为丸都城或丸都山城。
城墙的构筑及布局因山形走势而巧妙构思、规划合理,外临绝壁,内拥缓坡,完美地融合了自然风貌与人类创造。
王陵(14座)及贵族墓葬(261座)洞沟古墓群,现存近7000座高句丽时代墓葬,位于国内城与丸都山城城外的通沟平原上,堪称东北亚地区古墓群之冠。
古墓群中以将军坟、太王陵为代表的十几座大型高句丽王陵以及大量的王室贵族壁画墓,是高句丽建筑技艺、艺术成就所达高度的一个缩影。
好太王陵好太王陵是一座典型的高句丽王陵,为方坛阶梯石室墓,也叫积石墓,早年曾经被盗。
由于年代久远,其顶部的石条与台阶倾颓。
好太王陵建在高阜上,墓边海拔198米,四面为较平缓的斜坡,地势开阔。
陵墓以花岗石、石灰石、砾石、河卵石等石材砌筑,由阶坛和墓室两部分组成。
其基础部分未进行加固处理,只在土层中埋入大条石作地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东地区的高句丽山城项目基金: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9YJA770005摘要:丹东地区目前尚存并且可以确认的高句丽山城遗址有9座,分别为凤凰山山城、铅山山城、山城沟山城、高台堡山城、老孤山山城、城顶山山城、东山山城、虎山山城、娘娘庙山城。
这些山城主要分布于鸭绿江、浑江和叆河流域。
目前有关丹东地区高句丽山城的研究主要侧重对该地区现存高句丽山城遗址现状的调研与介绍,以及对相关历史地理问题的考证。
关键词:营口;高句丽;山城Abstract:There are 9 Koguryo mountain fortresses in Dandong. They are Feng Hangshan mountain fortress, Qianshan mountain fortress, Chan Chenggou mountain fortress, Gao Taipu mountain fortress,Lao Gushan mountain fortress, Cheng Dingshan mountain fortress, Dongshan mountain fortress, Hushan mountain fortress, andNiang Niangmiao mountain fortress. These mountain fortresses are near the Y a Lujiang river, Hunjiangriver, and Ai river. Currently, the research are focus on the sites or 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about the fortresses.Key words: YingKou, Goguryeo, mountain fortresses作者简介:王禹浪,男,1956年3月生,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文轶,男,1981年5月生,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一、丹东地区高句丽山城的地理分布丹东市,位于辽东半岛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是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
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南临黄海,西界鞍山市,西南与大连市毗邻,北与本溪市接壤。
丹东地区东西最大横距19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0公里。
丹东市辖3个市辖区(振安区、元宝区、振兴区)、2个县级市(凤城市、东港市)和1个自治县(宽甸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宽甸县)。
丹东地区是辽东山地丘陵的一部分,属长白山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或余脉。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
北部为中低山区、南部为丘陵区、南缘沿海为平原区。
其中以宽甸县和凤城市北部地势最高,平均海拔500米左右,有千米以上山峰14座,最高峰花脖山,海拔1336.1米;凤城中南部以及东港市北部平均海拔300-500 米,丹东市市区和东港中南部地势最低,海拔多在20米以上,最低处海拔在2米以下。
丹东市河流密布,水资源十分充沛,全境有大小河流九百余条,其中流域面积超5000平方公里的有鸭绿江、浑江和叆河,而绝大多数河流为此三大河流的支流。
丹东地区目前能够确认的高句丽山城共计9座。
其中,凤城市3座,宽甸满族自治县5座,丹东市振安区1座。
从地理环境来看,丹东地区的高句丽山城绝大多数分布于丹东北部及中部山区,并分别地近鸭绿江、叆河和浑江三大河流。
鸭绿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发源于长白山南麓,沿中朝边界向西南流,沿途汇集浑江、虚川江、秃鲁江等支流,在辽宁省丹东东港市附近向南注入黄海。
鸭绿江干流全长795公里,流域面积6.4万多平方公里。
丹东市境内的虎山山城和娘娘庙山城2座高句丽山城均地近鸭绿江干流的下游地区。
两座山城规模均在千米左右,属于小型山城,应当为高句丽时期扼守鸭绿江入海口的前哨堡垒。
叆河全长182公里,流域面积6037平方公里,是丹东内陆地区流域最大的河流。
凤凰山山城、铅山山城、山城沟山城、高台堡山城、老孤山山城5座高句丽山城位于叆河流域。
其中凤凰山山城不仅是丹东地区最大的高句丽山城,也是辽东半岛地区规模最大的高句丽山城。
因此,凤凰山山城无疑是丹东地区高句丽山城的核心城市,据此推断,高句丽在丹东地区所筑其他山城的主要作用之一便是拱卫凤凰山山城。
浑江发源于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龙岗山脉南麓,发源地海拔高度534米,西南流经浑江区、通化市、通化县、集安市、桓仁县、宽甸县,于宽甸、集安两县交界处注入鸭绿江,全长433公里。
丹东境内的城顶山山城和东山山城则位于浑江下游的北股河及半拉江两条支流附近。
两座山城规模均在1500米左右,属于小型山城。
沿浑江溯流而上,便可以进入今天本溪的桓仁县地区,以及吉林省的通化市、集安市(县级市)地区,而上述地区正是高句丽的“龙兴之地”,高句丽早期和中期的都城均在此地区。
因此,城顶山山城和东山山城虽然城池规模不大,但是战略意义不容忽视。
应当是拱卫高句丽腹地西南方向的重要的前哨堡垒。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叆河与浑江均为鸭绿江的支流,从属于鸭绿江流域。
因此,如果严格按照流域的角度划分,叆河流域和浑江流域的高句丽山城亦归属于鸭绿江流域。
笔者之所以将两者有别于鸭绿江而单独列出,一方面有鉴于叆河与浑江流域较广,属于辽东半岛地区的大型河流;另一方面则因为地近两条河流域的高句丽山城均离鸭绿江干流较远。
二、丹东地区高句丽山城遗址的基本状况1.凤凰山山城凤凰山山城,亦称乌骨城,位于丹东凤城市区东北20千米的凤凰山上,地处交通要冲之地。
山城西侧为304国道和丹沈铁路,山城西南脚下有一条与304国道交汇并折而向西南的公路,是通向边门镇的省级公路,据当地老乡介绍边门镇在以前名为高丽城。
这是元明清以来朝鲜半岛的高丽政权及李氏朝鲜朝贡和商旅往来的古道。
边门镇亦为清代之柳条边的东部边门。
山城西南距凤凰城市区约20千米,其西侧毗邻凤凰山风景区,山城北面、东面的城外高山林立,沟壑纵横,形势十分险峻。
山城由东、西两侧“璧立千仞”的山岭构筑两道天然屏障,山势险峻陡峭,树木茂密。
两侧山岭相对形成近似椭圆形的山城格局。
山城城内地势平坦、开阔,略呈北高南低的地势。
山城辟有南、北二门。
城内中部有一条由北向南流向的山泉溪流,山泉一年四季流水潺潺,由山城北部山峰发源从南门流出城外。
据该城的护城员李炳元同志介绍,城内共有三条泉水,以此条为最长,可见该城水源是十分充盈的。
山城由城门、城墙、天然屏嶂、附属设施等四个部分组成。
现将该山城的主要遗迹分别介绍如下:城门:山城主要有南、北二门,两门遥遥相对。
南门处现遗留有一人工土山(在此称之为中间土山),土山面向城内一侧有明显的楔形石砌筑的城墙。
土山东侧仍有一人工堆筑的土山,上面也残留有石筑城墙,但此土山现被某单位仓库占用,并架有铁丝网的高墙围在院内。
据李炳元同志介绍,这两处土山原为一体,其中间豁口为今人辟开(有学者认为此豁口为南门)。
在中间土山西侧有泉水流出(前文所提的山泉),其西侧正对着天然的山峰。
据李炳元同志介绍在泉水流出山城的附近有一块很大的门柱石,门柱石上面有3、4个门柱卯,证明泉水流出附近(中间土山与其西侧山峰之间的豁口)才是山城真正的南门(一般认为此处亦是水门)。
在中间土山外侧有一向南延伸近400米的土墙,残高约3米,底宽约6米,顶宽约3米,有人推断此土墙为南门的瓮城残垣。
如果为瓮城城墙,至少应该在其对面也应有城墙的遗迹,但在此墙东、西两侧均无城墙址,所以其修筑年代及用途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北门位于东、西两侧山岭北部交汇的最低处,偏西约45 度,北门残宽13 .3米,其西侧城墙残高约6米。
北门外修有一瓮城,瓮城北墙倒塌严重,瓮城进深约5.5米,东西长约15 米,瓮城门宽约2.8米。
瓮城外有一平台,平台南北长约5米,平台北面为山谷,目测山谷深约50米。
保存完整的城墙:乌骨城石砌城墙总长为7525 米,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城墙为235米,共由31 段组成。
最完整、特点最明显、最能表现乌骨城城墙规模和结构的有5段:黑沟段,在北门东侧沿山脊筑有绵延近千米的城墙。
城墙为干打垒式修筑,墙体保存较好,残高约2—4米,顶宽约1—2米,城墙外侧表面砌筑十分工整。
石块长50—70厘米,石面宽20—40厘米不等。
在城墙外侧有文物部门修筑的栈道。
庙沟段,位于西侧山城中部、攒云峰南侧860米处的山峰峰脊上。
城墙内侧为红色石砬沟,外侧为庙沟。
这段城墙总长为400米。
其中最完整部分为100米,偏离山脊,靠悬崖下的缓坡修筑,高6米,基宽3-4米,墙顶与山崖下山坡持平。
此处海拔约600米。
凤凰山口段,位于攒云峰直达悬崖东北侧山坡,横跨凤凰山口。
此段城墙西接攒云峰,东连东部山区的又一山峰,长约400米。
其中凤凰山东山一线城墙不是沿山脊筑断而修,而是沿山脊外侧修筑,其平均宽度为100米的山缓坡上。
匹马沟段,位于乌骨城西北角转折点的匹马沟山口,此山口现存完整城墙60米,城墙均为石块砌筑。
东庙段,位于乌骨城东南角制高点上,北连黑老石山口。
此峰地处乌骨城东南端。
峰脊转折处尚存40米长的城墙,其中有20米比较完整,高2米,宽3米,选用的城墙石较大,长度均在90厘米左右;石面长46 ,宽36厘米。
倒塌城墙:倒塌城墙总长度为5170米,由55段组成,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多石型指全部或大部分墙石尚存的城墙。
这种类型主要体现在城的北、东、西三条城垣上。
这类城墙大都建于山脊上,段落较多,重点介绍如下3段:北门段,以北门为起点,向西伸展,约有600米长的倒塌城墙。
城墙虽然倒塌,城基尚存,人可在城基上行走,墙石塌落于城外山坡。
大芹菜沟段,从北门出发,沿墙基东行,越黑沟,过芹菜沟,直达东大顶子哨所一线,此段残墙长1050米。
凤凰山段,由乌骨城西北角山口开始,进入砬子沟和凤凰山东山区,一直到达攒云峰,倒塌城墙连续不断,总长1000米。
墙石堆于城基两侧。
此段城墙多建在缓坡上,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
天然屏障部分:乌骨城是由人工修筑的高大城墙和天然的悬崖峭壁连接组成的。
长度在50米以上的屏障,共有34 段。
其中超过200米的有12 段,超过400米的有9段。
最长的屏障是庙沟山口大屏障,全长800米。
最高的屏障是攒云峰悬壁,全长450米,东大顶子悬壁和匹马沟悬壁海拔高度也都在700米以上。
50米以下的巨岩,共有53 段。
其中20米以下的有44 段,10米以下的有18段。
这种屏障都是在城墙沿线上连接城墙大小不等的自然岩石,其距地面高度都在10米以上,表面光滑,人难以逾越,故可做天然城墙。
附属设施部分:乌骨城整体结构的附属设施,主要有甬道、瞭望台、旗杆座、点将台、水井、房屋建筑址等。
甬道,在前文所述的泉水溪流东侧有一条宽约4米的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