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口语隐喻词汇特点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口语隐喻词汇特点研究
在人类的日常言语交际过程中,语言中的隐喻随处可见。本文着重分析了汉语口语隐喻的词汇特点,指出这些口语隐喻与人体词汇、动物词汇及网络创新词汇密切相关,并在不同的语境中拓展出各自不同的隐喻意义。口语隐喻使语言鲜明简洁、生动活泼,可以提高语言的感染力,还可以委婉地表达出说话人的用意。
标签:汉语口语词汇隐喻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是日常语言中随处可见的现象。许多学者通过频度分析发现,人们在每分钟的言语交际中平均使用1.80个新隐喻和2.08个旧隐喻,假设每人每天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在说话,那么一个人在60年的生涯中就要制造出多达4,700,000个新隐喻,使用21,140,000个旧隐喻(Gibbs,1994;引自蓝纯,2006:112~113)。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Richards(1936:90)就曾指出,我们只要稍作观察,便不难发现隐喻在语言中无所不在,在任何语篇的每三句话中,就会有一个隐喻出现。隐喻的原理就是用熟悉的事物来形容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事物,这也正是口语表达要求所在。本文将在借鉴现代隐喻理论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汉语口语隐喻的词汇特点。
二、口语隐喻的词汇特点
词汇隐喻发生在两类事物之间,认知语言学理解为意义范畴的投射:“人们的思维之所以会不自觉地将两个概念域相提并论,以具体的、清晰的概念去认知和理解那些相对抽象的,缺乏内部关联的概念,使后者似乎具有具体事物特征,正是利用了两个概念域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认知方式”(赵艳芳:1995:36)。汉语口语隐喻主要有以下特点:(一)人体词汇
人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从自身开始的。在人类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达周围事物及人类自身的各种思维,人们依据“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体验主义哲学思想,把对自身人体部分的认识运用到外部事物中,以具体喻抽象,简单喻复杂。在汉语表达中,身体及身体其他部位的隐喻相当丰富,有些隐喻从喻体到喻义一致,有些部分一致,有些却不相同。在日常言语交际过程中,人们大量使用人体词来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某一事物或他人的观点及看法。
本文试以汉字“头”及“脸”为例,探讨口语中这些词所含有的隐喻意。《新华字典》对“头”的定义如下: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汉语里与“头”有关的词语或成语较为丰富,在日常语言交际中,人们常使用的有关“头”的词汇大多使用了“头”的隐喻义,如:“头一回”指第一回;“头号人物”指非常重要的人;“事到临头”指接近;“崭露头角”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又如:(1)他是我们学校的头。
(2)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啊?
(3)鸡都叫头遍了,你怎么还不起床啊?
(4)小心点儿,他们可是一头的。
通过分析可知,例(1)中的“头”喻指领导,例(2)中的“头”喻指苦日子的结束,例(3)中的”头”喻指鸡第一次叫,例(4)中的“头”喻指同一战线、联盟、同盟等。
同样的,口语中与“脸”有关的词语也是不胜枚举。《新华字典》对“脸”的定义为“两颊的上部”。有关“脸”的词,如:“抓破脸”指关系的破裂;“脸皮厚”指不知羞耻的样子;“脸红”指脸发红,多形容羞愧、害羞等。又如:
(5)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
(6)我脸小,请不动您这样的大人物。
(7)我脸皮薄,可不敢在这种场合献丑。
例(5)与例(6)中的“脸”已经不是人体的脸面,而是社会的脸面,它显示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身份。例(7)中的“脸皮薄”喻指一种心态,容易因某事而感到害羞。由上述可知,口语中这些人体词汇表达的大都不是其字面意思,而是具有了各种不同的隐喻含义。
(二)动物词汇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动物与人类一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动物词汇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语言。随着对动物特性的了解,人们通过隐喻思维将动物的各种特性映射到人或其他事物上,实现了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意义转移,给其他相关对象一个新的认知角度,从而更好地表达与寄托了自身的情感。
汉语里多数动物词主要是采取复合法与四字格比喻法。“名+动”复合比喻词的表达形式,即“一动物名称+一单音动词”,也就是“喻体+动词”,语法上构成一个主谓结构,如“虎视、狐疑、牛饮、龟缩、鼠窜、雀跃、鸟瞰、蜂拥、鱼贯、蝉联、蚕食、鲸吞”等(李国南,2001:130)。这种表达形式给人的感觉是简练、形象。很明显,上述动物词汇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隐喻意义:虎视——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了;牛饮——比喻狂饮;龟缩——比喻敌人或者没有勇气的人躲藏起来;鼠窜——形容惊惶逃走;雀跃——形容非常高兴;鸟瞰——从高处往下看;蜂拥——形容像蜜蜂一样成群结队地迅速聚集;鱼贯——形容前后接连着,像鱼群游动一样;蝉联——指连续相承、连续不断获得;蚕食——像蚕吃桑叶般侵吞他国国土;鲸吞——多用来比喻侵吞土地,也表示食量异常大。
汉语中大量的隐喻词是由结构上前后对称的四字格成语组成的。这类词有一个共性,即一个汉字一个音节,大多数自成独立的表义单位,属于自由词素,结构上十分便捷(张光明,2010:150)。口语中,人们常使用到的动物词汇成语,如:打草惊蛇——指做事泄密而惊动对方;井底之蛙——喻指见识狭窄,目光短浅之人;对牛弹琴——喻指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兔死狐悲——喻指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如鱼得水——喻指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等。当然,汉语里的四字格动物成语远不止这些,我们只是选取了其中一小部分加以阐释。
(三)网络创新词汇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生独特的语言现象,它已从网络流传到现实生活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在年轻人中,网络流行语已成为他们日常交际话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网络语言进行考察,我们发现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在网络语言中也得到了体现。如“菜鸟、老鸟、给力、大虾、灌水、造砖、恐龙、拍砖”等等。本文试以“雷”及“山寨”两词为例,探讨人们口语中这些词所蕴含的隐喻义。百度百科里给“雷”的释义如下:a.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b.军事用的爆炸武器;c.雷池,古水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现用于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喻不敢越出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