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译文翻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译文翻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的译文如下:
《寒食》译文
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迢迢牵牛星》译文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十五夜望月》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这些古诗的翻译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考虑了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所有古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所有古诗

第一部分:饮酒1.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王之涣在《将进酒》中表现了水是不断流淌的。

2.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在丁尧所作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表现了草木的枯荣之感。

3. 《宿建德江》《怀旧不堪听》这是王昌龄在《宿建德江》中表现了对昔日风光的怀旧情怀。

第二部分:山水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表现了无边无际的山水。

2. 《登鹳雀楼》《汉家破南越》这句表现了山水之间的历史纷争,正如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所述。

3. 《次北固山下》《千里子也,而今も戎车马声》这是王昌龄在《次北固山下》中对山水的描写。

第三部分:爱国1. 《赋得古原草送别》《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丁尧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表现了爱国情怀。

2. 《泊船瓜洲》《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在王之涣的《泊船瓜洲》中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3. 《过故人庄》《唯见石头堆,荒凉一千里》在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对国家的变迁有所表达。

第四部分:人生1. 《登鹳雀楼》《欲买桂花同载酒》这是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表现了人生的短暂。

2. 《赋得古原草送别》《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丁尧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表现了生命的轮回。

3. 《赋得古原草送别》《早行早还》这是丁尧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对生命的观察。

结尾:以上是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所收录的所有古诗。

这些古诗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我们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国家和人生的感悟。

这些古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对我们的精神启迪和人生思考的启示。

让我们通过欣赏和理解这些古诗,更加深刻地领悟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为我们的人生和未来指明了方向。

希望广大读者在欣赏这些古诗的也能够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抒发情感。

古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情感。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书后的10首古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书后的10首古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书后的10首古诗
1、《江雪》
江雪千山白,秦淮夜泛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赤壁怀古》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7、《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8、《游子吟》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9、《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0、《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 译文 注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 译文 注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译文注

诗词一: 《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前,如同地面上的霜一样。

我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故乡。

注释: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通过描述夜晚的月光和个人的思念之情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二: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太阳依山而落,黄河注入大海。

如果想要尽览万里景色,就得再登高一层楼。

注释: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通
过描绘山河壮丽景色和表达追求进取的精神,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
向往和追求。

...
(继续写下去,根据需要添加更多的古文诗词的译文和注释)
...
这是一个标题为《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译文注释》的文档,其中包括诗词的中文译文和相关的注释。

该文档旨在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文诗词,并对其背后的意境和文化内
涵有所了解。

文档以清晰简洁的语言呈现,让读者轻松理解诗词的
意义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的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的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的笔记一、《古诗三首》之《马诗》的笔记1、《古诗三首》之《马诗》的作者《马诗》的作者是李贺。

李贺(791-817年)字长吉,汉族,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2、《古诗三首》之《马诗》的中心思想《马诗》这首诗通过咏马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的愤慨。

3、《古诗三首》之《马诗》的古诗翻译(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句诗翻译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句诗翻译为: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

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4、《古诗三首》之《马诗》的诗词注释(1)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2)燕山:指燕然山。

这里借指边塞。

(3)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4)何当:何时将要。

(5)金络脑:用黄金装的马笼头。

(6)络脑:马笼头。

(7)走:跑。

(8)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5、《古诗三首》之《马诗》的诗词赏析《马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的前两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将“沙”比作“钩”是一种弯刀,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战斗之意。

前两句为我们展现出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悲凉肃杀。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后两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显然,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二、《古诗三首》之《石灰吟》的笔记1、《古诗三首》之《石灰吟》的作者《石灰吟》的作者是于谦。

于谦(1398-1457年),字延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

早春呈水 部张十八 员外
看早春 赞早春
春雨:雨润如酥 惊喜
草色:遥看近无 好:最是春好处
对比 绝胜:烟柳满皇都
喜爱 赞美
5 江上渔者 宋 •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诗意: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 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渔人吧, 正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 下颠簸,飘摇不定。
惜春
最脍炙人口的诗, 最唯美动人的词, 最感人至深的情! 这都是上下五千年 智慧的沉淀和岁月酿制的精华! 相信你课后可以积累的更多!
部编版
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 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头两句 写得很幽默风趣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 有意拒客,为下文做铺垫。后两句诗形象鲜明, 构思奇特,景中寓理,揭示了一切新生的美好 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 任何束缚,蓬勃发展的道理。
结构图解
游园不值
叙事 抒情
诗意:回想当初出征 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 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 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 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 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 会!
赏析:主要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 抚今追昔,表达了从军将士思归的情怀。“杨柳依 依、雨雪霏霏”对比出征时和归返时的不同情景, 表明军旅生活的漫长。“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写出了眼前的困境,加深了他的忧伤。最后两句悲 叹,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诗意: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 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 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 满城的暮春。
赏析: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 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 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 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 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 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六年级下册,所有古诗人教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所有古诗人教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所有古诗人教版语文1.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 解析。

- 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就是春天的长安城。

哇,这一句就像给我们展开了一幅超级美的画卷呢。

春天到了,长安城里到处都飞舞着落花,那画面感超强,就好像整个城市都被花的精灵给占领了。

- “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的时候,东风一吹,皇宫里的柳树都随风倾斜。

这里提到“御柳”,就是皇宫里的柳树,感觉很有皇家的那种高贵气息哦。

- 然后“日暮汉宫传蜡烛”,到了傍晚的时候,皇宫里开始传蜡烛了。

寒食节本来是禁火的,但是呢,皇宫里却有特权,可以传蜡烛点火。

- 最后“轻烟散入五侯家”,那些蜡烛的轻烟就飘进了五侯的家里。

这里的“五侯”是指受到皇帝宠信的权贵。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寒食节的景象,其实是在讽刺当时的权贵特权阶层呢。

1. 原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 赏析。

- 诗一开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就把我们的目光拉到了遥远的银河边。

牵牛星远远地在那儿,河汉女(也就是织女星)呢,洁白明亮。

这就像在讲一个超级浪漫又有点小忧伤的故事的开头。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织女伸出她纤细洁白的手,摆弄着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音。

想象一下,织女在银河那边辛勤地织布,那画面还挺美的呢。

- 可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她忙了一整天,却织不出布来,为啥呢?因为她心里想着牛郎呢,思念得泪水像雨一样落下来。

这就很感人啦,把织女的那种思念之情描写得超级细腻。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银河看起来又清澈又浅,他们俩距离好像也没多远啊。

这里就有一种无奈,明明看起来距离不远,却不能在一起。

- 最后“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他们就隔着这么一条银河,含情脉脉地却不能说话。

这简直是把那种思念和无奈写到极致了,就像两个相爱的人近在咫尺却不能相拥,让人心里怪难受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及注解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及注解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及注解1、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

曹植后期的诗歌实际上是他的痛苦培育出来的,大多是慷慨悲壮之音。

现存有《曹子建集》。

2、漉:过滤。

3、鼓:豆豉,煮熟的一种豆制品,可用来调味。

4、萁:豆茎。

5、釜:古代一种煮食器。

6、煎:一种烹饪方法。

[题解]据《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曹丕在争当太子的过程中战胜了曹植,做了皇帝。

有一次,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如果作不成就要杀头。

曹植应声而作《七步诗》,曹丕听了之后十分尴尬。

此诗是对曹丕企图加害同胞兄弟的控诉,曹植没有被兄长的淫威吓倒屈服,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这首诗,巧妙地运用豆和萁的特殊关径流,无情地嘲讽了曹丕的卑鄙行径。

诗中“泣”字,用得十分惨痛,诗人内心的痛苦跃然纸上,感人至深,结尾两句揭示全篇主旨。

这首诗从形式上很像寓言诗,诗中的豆不仅会泣而县城能诉,诗中句句咏豆、萁,无不带有象征意义。

[诗译]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总结]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

后一句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1.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词语注释:1.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2.闲:安静。

3.时:时而,偶尔。

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 山一样孤独。 洛阳亲友如相问,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问起我,
一片冰心在玉壶。
就说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 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这首送 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高洁的品质。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 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前两句写苍茫的江雨 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 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阔胸怀和坚 强性格。全诗因景生情,寓情于景表明自 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 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4.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唐)
黄四娘家/花 / 满蹊, 千朵 / 万朵 / 压 / 枝低。 留连 / 戏蝶 / 时时 / 舞, 自在 / 娇莺 / 恰恰 / 啼。
5.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5.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背后的故事
郑燮(郑板桥)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 一。郑燮对政治态度上表现出不满现实、傲岸不驯的个性, 是“八怪”中的代表人物。郑燮为官,爱民如子,做了不 少益民利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他任潍县县令时,正 逢荒年,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但 他却因此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他刚直不阿,心系民众 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 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正如他的流芳百世的铭 句“作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郑板桥晚年的 一首题画《竹石》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
词语注释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积累与研究(注释、译文)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积累与研究(注释、译文)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积累
与研究(注释、译文)
1. 古诗积累
- 《登鹳雀楼》
- 作者:王之涣
- 注释:登上鹳雀楼,欣赏美景。

- 译文:我登上鹳雀楼,眺望远方美景。

- 《静夜思》
- 作者:李白
- 注释:在宁静的夜晚,思考万物。

- 译文:我在宁静的夜晚,思考万物。

2. 古诗研究
- 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 古诗通过艺术的语言表达,创造出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感悟。

- 古诗的修辞手法
- 古诗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艺术感染力。

-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句更富有表现力。

- 古诗的阅读技巧
- 阅读古诗时,可以结合注释和译文来理解古诗的含义。

- 注意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多读多背古诗,培养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积累与研究》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及解释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及解释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及解释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古诗你都会背了么?你都知道诗词的意思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及解释,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及解释1、《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

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2、《鸟鸣涧》唐王维体裁:五言绝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人的心闲静下来才能感觉到春天桂花从枝头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皎洁的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来,惊动了山鸟,时而在山涧中发出鸣叫声。

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体裁:七言绝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4、《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

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人。

5、《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5、《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

1.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大意: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大意: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词语注释] :1、漉:过滤。

2、鼓:豆豉,煮熟的一种豆制品,可用来调味。

3、萁:豆茎。

4、釜:古代一种煮食器。

5、煎:一种烹饪方法。

寓意: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赏析]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

后一句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2鸟鸣涧(五言绝句)【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大意:在这个寂静没有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

夜静春山空。

大意: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

月出惊山鸟,大意: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

时鸣春涧中。

大意: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词语注释] 1. 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2. 闲:安静。

3. 时:时而,偶尔。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主要写春山夜静。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最后一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

3芙蓉楼送辛渐(七言绝句)【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大意: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平明送客楚山孤大意: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亲友如相问大意: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一片冰心在玉壶大意: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词语注释] 1、平明:清晨。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中所有古词曲及译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中所有古词曲及译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中所有古词曲及译文1. 枸杞(gǒu qǐ):指枸杞子,一种著名中药材,常用于滋补肝肾、明目等。

课文《竹马》:“谁怕荒山路迢迢,踏破枸杞岁寒心。

”2. 长桥(cháng qiáo):桥的一种,形状长而窄,多用于横跨河流或溪流等。

课文《小苗》:“牵牛星悬高,似银河长桥。

”3. 管弦(guǎn xián):古代音乐演奏的形式之一,泛指乐队、乐曲等。

课文《草原》:“和风吹拂草原,管弦悠扬悦耳。

”4. 旌旗(jīng qí):古代军队或官府的标志,多用于表彰功绩、振奋士气等。

课文《烽火台》:“挂了旌旗十里长,点了烽火万里明。

”5. 丹顶鹤(dān dǐng hè):中国特有的大型鸟类之一,体态优美,被誉为孔雀之冠。

课文《大漠孤烟直》:“长空雁叫霜晨月,霜重鸿飞南飞绝,征蓬出汉塞,剑外忽传收蓟北。

”6. 车马(chē mǎ):古代出行方式,多指马车出行。

课文《上学不迟到》:“披红挂彩进校门,门前车马半挡住。

”7. 雨帘(yǔ lián):古代屏风的一种,用于遮挡雨水。

课文《下雨了》:“我看见外面的小路,因为雨水太大,雨帘一样下来了。

”8. 远眺(yuǎn tiào):远距离看,远望。

课文《方向》:“远眺天地远,人间园林线。

”9. 芦苇(lú wěi):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池塘、沼泽等潮湿地区。

课文《小燕子》:“芦苇深处藏身,小燕子显出身形。

”10. 猪崽(zhū zǎi):小猪。

课文《过堂》:“两只大脚猪崽在那里嘻嘻哈哈地玩耍。

”11. 驿站(yì zhàn):古代官方邮站,为官府或民间提供驿马等服务。

课文《小七连》:“一段长路,历尽艰辛,中途奔驰,路过驿站。

”12. 兵乓球(bīng pān g qiú):乒乓球。

课文《小球员》:“谁说女孩打乒乓球不行,我就喜欢在球场上活蹦乱跳。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讲解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讲解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讲解《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的精神。

《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介绍: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马诗二十三首》《梦天》《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著有《昌谷集》。

主题:《马诗》通过写骏马希望套上金络脑,任意驰骋,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渴望被重用、建功立业的心情。

译文: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注解:①燕(yān)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鉴赏:①前两句描写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

“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

②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种愤慨之情。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介绍: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暮春遇雨》《于忠肃集》等。

主题:《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都在这!含原文、翻译及赏析!快来收藏吧!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都在这!含原文、翻译及赏析!快来收藏吧!

【导语】诗是我国⽂化百花园中⼀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含蓄的表达,博得⼈们的喜爱,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元⽇(宋代:王安⽯)【原⽂】爆⽵声中⼀岁除,春风送暖⼊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阵阵轰鸣的爆⽵声中,旧的⼀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⑵爆⽵:古⼈烧⽵⼦时使⽵⼦爆裂发出的响声。

⽤来驱⿁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岁除:⼀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种习俗,⼤年初⼀全家合饮这种⽤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稠密。

曈曈:⽇出时光亮⽽温暖的样⼦。

⑸桃:桃符,古代⼀种风俗,农历正⽉初⼀时⼈们⽤桃⽊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来压邪。

也作春联。

【赏析】这⾸诗描写新年元⽇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景象,抒发了作者⾰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句“爆⽵声中⼀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氛。

次句“春风送暖⼊屠苏”,描写⼈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写旭⽇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曈曈”表现⽇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句爆⽵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象的描写,抒写⾃⼰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信的情绪。

天竺寺⼋⽉⼗五⽇夜桂⼦(唐代:⽪⽇休)【原⽂】⽟颗珊珊下⽉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古诗,需要熟读,也需要鉴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一)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全不怕)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二)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清代: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六年级下册古诗和古文

六年级下册古诗和古文

以下是六年级下册的部分古诗和古文内容:古诗:1.《采薇》(节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古文:1.《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请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可能包含的古诗和古文有所不同,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如需准确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教材或咨询教材出版商。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及译文(17首古诗词+2篇文言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及译文(17首古诗词+2篇文言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及译文1、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2、迢迢牵牛星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3、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4、长歌行汉·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5、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6、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1. 《春夜喜雨》作者:杜甫(唐)诗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 《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杜甫(唐)诗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 《游园不值》作者:叶绍翁(宋)诗文: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 《卜算子·咏梅》作者:陆游(宋)诗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 《石灰吟》作者:于谦(明)诗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 • • • • • •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 《竹石》作者:郑燮(清)诗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 《马诗》作者:李贺(唐)诗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8. 《江南春》作者:杜牧(唐)诗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9. 《蜂》作者:罗隐(唐)诗文: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0. 《书湖阴先生壁》作者:王安石(宋)诗文: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 • • • • • • • •11.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韩愈(唐)诗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2. 《凉州词》作者:王之涣(唐)诗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3.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唐)诗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 《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宋)诗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10首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10首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10首主题1、《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主题: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表达了作者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2、《鸟鸣涧》(春天的古诗)主题:通过描写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幽雅的气息和那清爽的感觉的向往之情。

3、《芙蓉楼送辛渐》这是一首送别诗。

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主题:借送别写心意,寄寓了作者高雅纯洁、清廉自守的高尚品格。

4、《江畔独步寻花》,唐代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5、《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主题:表达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6、《竹石》清郑燮,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主题:借竹子的坚韧、刚直、不屈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刚烈、不屈不挠和高风亮节的品格。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这是一首爱国诗。

千古名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主题:表达了诗人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8、《己亥杂诗》主题:古诗反映了作者对清政府压抑、束缚人才的不满,表达了作者强烈要求变革社会的愿望。

9、《浣溪沙》宋苏轼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

主题: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七步诗【三国·魏】曹植译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词语注释:1、漉:过滤。

2、鼓:豆豉,煮熟的一种豆制品,可用来调味。

3、萁:豆茎。

4、釜:古代一种煮食器。

5、煎:一种烹饪方法。

寓意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赏析] 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

后一句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2鸟鸣涧(五言绝句)【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在这个寂静没有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

夜静春山空: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

月出惊山鸟: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

时鸣春涧中: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词语注释] 1. 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2. 闲:安静。

3. 时:时而,偶尔。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主要写春山夜静。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最后一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

3芙蓉楼送辛渐(七言绝句)【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亲友如相问: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词语注释] 1、平明:清晨。

2、客:在这指辛渐。

3、冰心:比喻心的纯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前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4 江畔独步寻花(七言绝句)【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留连戏蝶时时舞: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词语注释] 1、江畔:江边。

2、蹊(xī):小路。

3、自在:自由,无拘无束地。

4、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赏析] 这首诗记叙作者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

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

5 石灰吟(七言绝句)【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托物言志【词语注释】1、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6 竹石(七言绝句)【清】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词语注释】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2、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3、立根:扎根,生根。

4、原:本来,原本。

5、破岩:破裂的岩石。

6、磨:折磨,挫折。

7、击:打击。

8、坚劲:坚韧、刚劲。

9、任:任凭。

10、尔:你。

【赏析】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高尚品格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言律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

漫卷诗书喜欲狂: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

青春作伴好还乡: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词语注释】 1.闻:听说。

2.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3.收:收复。

4.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5.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6.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7.涕泪:流泪;流涕8.却看:回过头来看。

9.妻子:妻子和孩子。

10.漫卷:胡乱卷起。

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11.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

12.青春: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赏析】这首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作者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

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8 己亥杂诗(七言绝句)(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万马齐喑究可哀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词语注释】 1、己亥:道光十九年。

2、九州:指中国。

3、生气:活力,生命力。

4、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的中国死气沉沉。

5、喑:哑。

6、究:终究、毕竟。

7、重抖擞:重新振作、奋发起来。

8、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

9、降:赐给、给予。

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

9 浣溪沙【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9 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地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词语注释】 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2.浸:泡在水中。

3.子规:布谷鸟。

4.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

表示时光的流逝。

【赏析】虽然作者被贬官了,受到了重大的打击,但是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10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山水交汇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才送春天归去了,又要送君(鲍浩然)回去了。

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词语注释】1、鲍浩然:作者的朋友。

2、眼波横:这里的水像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这里的山如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

5、欲:想【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

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人的眉峰,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