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础
发表时间:2010-05-24T08:30:38.280Z 来源:《赤子》2009年第24期供稿作者:于化杰
[导读] 大学是探索真理,培养诚信才的摇篮。大学生多数能做到诚实守信,但也有急功近利,不讲诚信者。
于化杰(黑龙江农垦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400)
摘要:大学是探索真理,培养诚信才的摇篮。大学生多数能做到诚实守信,但也有急功近利,不讲诚信者。高校应加强诚信教育,做到德、智并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加强德育考核管理,建立诚信教育档案,教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诚信
诚信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在中国漫长的以儒学为主要指导思想的传统社会中,诚信曾发挥过积极有效的作用。现代社会,传统诚信道德得到了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诚信不再只是一种道德义务,而是已经成为伦理、经济、法律等社会义务的综合规范,成为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一,是现代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继承传统美德,规范道德行为,文明懂礼,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但是,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因此,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探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1 当前大学校园诚信现状评估
应该说,大学是探求真理,培养诚信人才的摇篮,是人们寄予厚望的一块净土。大学校园是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的社会主流的缩影。多数学生能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廉洁奉公,先公后私,这是基本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主流。但是诚信缺失的现象确实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必须引起重视,加强教育引导。大学生中违背诚实守信原则,急功近利者并不鲜见。表现在抄作业、抄论文,考试作弊。在实习、求职中出假证书,改成绩单,虚构教育背景。诚信不足还表现在意识形态上,个别大学生将入党问题庸俗化、功利化,考虑到入党可以增加自己的附加值,为将来的就业、升职带来好处,把信念的追求等同于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大学生归还贷款率很低是近几年来社会关注的问题。究其原因,真正无力偿还的人并不多,不愿自掏腰包,想占国家便宜的占多数。大学贫困生贷款是教育部和银行合作助学的一项义举,由于一些学生不诚信、不守诺,不仅使个人信誉受到损害,还给国家造成损失,因此,缺乏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事的致命伤。
诚信缺失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这与大学生的知识层次极不相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了外部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如现实社会消极腐败现象,社会信仰危机等方面的原因外,还有大学生个人自身素质的缺陷。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责任意识淡薄,价值取向偏颇,意志薄弱,心理脆弱,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思想严重等,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关注和深刻反思。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都是强调应试教育,而对学生德育的要求并不高,这种重知识教育、轻道德教育的思想,致使诚信失去了文化传承的最佳途径,诚信教育也就相对弱化了。不少学生奉行“唯有分数高,才能过独木桥”的观念,一味读书,忽视道德素质的提高,最终导致教育和品德的分离。而高校的德育长期以来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抽象化、空洞化、形式化的弊端,导致德育效果不佳。
2 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2.1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
由于大学教育长时期的封闭性,诚信教育显得较为抽象。但是近年来,随着信用贷款进入校园,随着学术腐败的不断发生,广大教师、学生的信用便受到来自银行、用人单位、科研单位、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条件下,诚信教育则显得具体而紧迫。因此,必须尽快在高校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把诚实守信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要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和优秀的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地、各高校的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打好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坚实基础。高校还应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开发健康积极的信息资源,使网络成为高校一个新的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
2.2建立诚信评估机制,为诚信建档
信用本来是道德层面上的规范,但是,一旦道德难以维持信用的时候,就需要把信用建立在制度之上。当前社会上之所以存在大量信用缺失现象,是因为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而失信者非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得到了不应得的收益。因此,制定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规则体系,建立信用档案和失信惩罚机制,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惩治,并对诚实守信者予以奖励,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同样,在高校,也要建立学生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定期、全面考查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纠偏,指导学生诚信行为,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这样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并且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从现行的教育机制看,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因此,高校必须营造信用环境和信用机制,使它能够约束大学生的各种行为。要将大学生在校期间遵守纪律、契约等行为进行认真归纳分析,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并在每学年对大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评估,将其作为大学生评优、进行信用贷款等行为的主要依据。
2.3狠抓落实,持之以恒
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基本的“诚信”教育,要让其清楚“诚信”的含义,“诚信”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潜心学习,诚实应考;对大三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诚信”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诚信”教育;对大四学生,要着重进行面对社会的“诚信”教育。这既可使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前接受扎实的“诚信”教育,又是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诚信”教育的继续,要教育大学生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迎接社会对自己“诚信”意识的检验。
2.4加强实践,务求实效
要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和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体会明礼诚信的具体含义和做法,亲身体验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当今的大学生面对着就业竞争等种种压力,使他们把分数看得更重。因此,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等不良现象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