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作业及设计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内容 二、单元要求(一)课标要求1.识字与写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能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2.阅读与赏析: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读。

能较熟练地使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3.表达与交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新。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刚起草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4.梳理与探究: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的语文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社统编教材修身正己,扬中华美德单元 组织形式课时信息序号 第一学段 课时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1 略读课文,识君子风度 1导新定向,明基础之重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短文两篇》2探究写法,品君子风骨 1馥郁香馨,彰高洁志趣 《驿路梨花》《短文两篇》2事必躬亲,显君子之风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3 苦中真乐,担责任使命《最苦与最乐》4比较分析,亲君子之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短文两篇》 3 学习选材,润美德之心 1 精选材料,写真情实感 怎样选材 4 躬行实践,写君子风范 1孝亲敬老,传中华美德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自然单元重组单元学习经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作业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作业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一、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一)基础知识巩固。

1. 字词积累。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元勋(xūn)选聘(pìn)挚友(zhì)殷红(yān)- 解释下列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2. 文学常识填空。

(二)阅读理解。

-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

增强语势,强调了邓稼先在核武器研究中面临的多方面挑战以及他需要具备的多种素质。

- 从文中找出体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和“说了就做”的事例,概括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言行一致、具有大无畏革命精神的学者和革命家。

(三)写作训练。

- 以“我的偶像”为主题,写一篇300 - 400字的短文。

要求:仿照本单元写人的手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偶像的品质。

二、第二单元作业设计。

(一)基础知识巩固。

1. 字词辨析。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气魄狂澜高粱澜语。

- B. 宛转屏障懊悔祈祷。

- C. 郝叟默契逼狭斑澜。

- 答案:B(A项“澜语”应为“谰语”;C项“斑澜”应为“斑斓”)2. 古诗词默写。

(二)阅读理解。

- 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民族的屏障”?- “摇篮”是因为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屏障”是因为黄河在地理上能抵御外敌,在精神上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

- 从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乡、会见亲人、比喻作结等情节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英勇善战、不慕名利、机智聪慧的女英雄。

(三)综合性学习。

- 开展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 收集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资料,制作手抄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一、作业设计背景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本作业设计围绕第五单元教学内容,旨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培养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二、作业设计目标1. 巩固字、词、句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作业内容设计1. 词语积累与运用(1)抄写本单元生词,并注音。

(2)用本单元词语造句,至少五个。

2. 阅读理解与分析(1)阅读课文,回答课后习题。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3)选取一篇课文,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不少于600字。

3. 写作训练(1)以本单元某篇课文为素材,进行改写或仿写。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以“成长”为主题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四、作业评价与反馈1. 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给予指导性建议。

2. 对学生作业中的优点进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 组织课堂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作业布置与完成时间1. 词语积累与运用:课后完成,下次课前提交。

2. 阅读理解与分析:课后完成,一周后提交。

3. 写作训练:课后完成,两周后提交。

四、作业指导与建议1. 词语积累与运用- 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注意字形的规范和美观。

- 鼓励学生在造句时尝试使用不同的句式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阅读理解与分析-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对于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分析方法,如语境分析法、修辞分析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写作训练- 改写或仿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情感,同时加入自己的创意。

【作业设计】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 《孙权劝学》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 《孙权劝学》作业设计

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作业设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甲】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启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乙]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

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

母日:"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王冕僧寺夜读(节选)》)【注】①蹊Xi:踩踏,践踏。

②挞匕:用鞭子或棍子打。

③曷he:为什么。

④恬:安静、平静。

1 .解释下面加点词。

(1)肃谭拜蒙母⑵学遂为通儒⑶孰茬孤⑷恬若不见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B.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C.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D.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4 .【甲】文中"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与【乙】文中“安阳韩性闻而异之”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章说说其妙处。

答案:1. (1)于是,就(2)最终,终于(3)比得上(4)好像2. A3. (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孩子对读书这样痴迷,为什么不听任他去做想做的事呢?4,鲁肃对吕蒙才略今非昔比的惊叹与结友而别,从侧面衬托了孙权劝学的效果;韩性对王冕对书痴迷感到惊异,从侧面衬托了王冕的勤奋好学。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猫》作业设计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猫》作业设计

《猫》作业设计(一)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nüè()待yuān()枉懒duò()鸟1óng ()biàn()诉sǒng()恿安xiáng()乞gài()zhòu()骂chàng()然叮zhǔ()suān()辛quán()伏chéng()戒屋jǐ()二、阅读15-34段,回答问题:1.简要概括一下选文内容。

2.从第(15)、(16)段中找出形容第三只猫特点的三个词,并说说这样形容的作用。

3.划线句子两次提到了猫对鸟笼凝望,有什么用意?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请说说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至此,我家永不养猫”?《猫》作业设计(二)一、作者写了3次养猫,各有不同,请分析后填写表格。

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感情变化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二、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什么?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1、2只猫?三、作者一家人不喜欢第3只流浪猫。

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四、文章的开局有什么特点?五、文章的结局又有什么特点?六、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七、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如果是以前第1、2只猫咬了鸟,你认为作者会是什么态度?八、语句“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好象..还在吃着什么。

”中加点的“似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九、你学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想法?《猫》作业设计二(参考答案)一、作者写了3次养猫,各有不同,请分析后填写表格。

来历特点(外型、性情)猫的归宿对猫的情感变化蕴涵思想第一只要来可爱活泼有趣病死喜欢忧郁酸辛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第二只要来可爱活泼有趣走失更喜欢担心怅然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第三只收留懒惰,不活泼受冤死不喜欢憎恨后悔不能臆断二、第3只猫,揭示文章中心,写第1、2只猫是为了突出第3只猫,与它对比。

初中人教版下册七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人教版下册七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人教版下册七年级语文教案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进程中的重要根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展开的重要保证。

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人教版下册七年级语文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人教版下册七年级语文教案1《伤仲永》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练的特点,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进程和方法目标: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初晓课文,反复朗诵,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掌控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知道作者的思想观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初步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一.(整体感知)分析知道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摸索: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灵敏.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

“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

才思无能,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摸索:方仲永由神童沦为无能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

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重视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假想的感触。

)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分组讨论)二、熟读全文,参照课后练习中的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初中人教版下册七年级语文教案2《狼》教学目标:1.通过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能知道文章基本内容。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我打算布置的暑假作业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我打算布置的暑假作业

七年级1班暑假语文作业一、《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是八年级上期要求背诵默写的诗。

每首抄5遍,暑假期间多读多背。

二、《红岩》是七年级下期语文课本“自主阅读推荐”中的名著。

暑假阅读这本名著,完成下列作业:1、阅读第1至3章,写出人物出场顺序并标明其职业,摘录有关描写语句(每个人的描写语句至少摘录三句)。

2、阅读第4至6章,排列这几章中的人物出场顺序,对比归纳江姐和徐鹏飞的特点(不少于150字)。

3、阅读第7至9章,摘录描写甫志高的语段。

在这几章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了多位共产党员,其中哪位共产党员的英勇行为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这几章的内容予以概述(不少于200字)。

4、阅读第10至12章,朗读这几章的诗歌并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结合文本内容,点评“猩猩”、“狗熊”、“猫头鹰”三个特务的形象(每个特务的形象概括不少于100字)。

5、阅读第13至15章,为龙光华写一段话,给被捕后的江姐写一封信。

6、阅读第16至18章,为监狱中的联欢会写一副对联。

监狱外的年轻的革命志士也积极投入了战斗,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他们有怎样的特点。

7、阅读第19至21章,画出《挺进报》的传递路线图,概括小萝卜头的事迹(不少于200字)。

8、阅读第22至24章,结合小说情节,想象华子良与齐晓轩、成岗见面后的心理活动,然后写出来。

9、阅读第25至27章,结合小说情节,对比概述革命者和特务的不同表现。

10、阅读第28至30章,简述白公馆的越狱过程,制作《红岩》英雄人物档案卡片。

11、《我的“自白”书》中写到“对着死亡死亡我放声大笑”,请分析“我放声大笑”的原因。

12、与作者共情是读者深入作品的方式。

读完红岩,你心里是否洋溢着某种情感?请以“在《红岩》英雄面前,我仿佛看到(听到、感到……)”为题写一篇随笔,不少于400字。

三、《飞向太空港》是八年级上期语文课本“自主阅读推荐”中的名著。

暑假阅读这本名著,完成下列作业:1、阅读序章《本文参考消息》,用小标题的形式分别概括出卫星发射的灾难性事件。

初中七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

初中七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

初中七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中七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

太空一日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炽热紧bēng负荷五脏六fǔ舷窗轮廓俯瞰红晕叮zhǔ确凿稠密遨游严谨拽无虞屏息凝神2.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成语。

(1)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如同一次重生。

(2)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3)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的错觉。

(4)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B.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C.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D.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些国家。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高铁的开通,意味着从我市到南宁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春天的昆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的空气清新了许多。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思维的广度决定着财富的多寡,同时又取决于思维的方式。

②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前途。

③思维方式是自己支配的。

④所以,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方式,才能很好地化解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生。

⑤如果你总是停留在那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单一思维方式里,那么你永远只能在成功的外围兜圈子。

2024年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通用25篇)

2024年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通用25篇)

2024年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通用25篇)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书法作品。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一、导入: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二、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马马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三、交流研讨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四、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读二、三段1、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学会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多种途径获取和整理信息。

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促进交流与合作。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认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文学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较为复杂的修辞手法和文学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学生个体阅读差异导致的理解深度和广度的不同。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相关背景知识或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新课呈现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呈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美。

学生活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深入交流。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引导。

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的教学重点,总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强调文学作品鉴赏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应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本课内容,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扩展阅读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注重情境教学,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和教学软件辅助教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紫藤萝瀑布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紫藤萝瀑布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

《紫藤萝瀑布》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伫立在紫藤萝瀑布前,紫色的条辐上,好像(fàn)________着点点银光,就像迸._____(jiàn)________的水花。

每朵花都像一个忍不住笑的笑容,里面盛._____满神仙所喝的甘露和美酒,那些最嫩最小的花葆中沉(diàn)________着深深的紫。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fàn)着迸.(jiàn)盛.满沉(diàn)(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3)请分别用一个恰当的四字词语或成语替代文中画线的部分。

2.根据下面各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观察别人的言语、脸色,揣度其心意。

(2)形容孤独没有依靠。

3.修改下列病句。

(1)语文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紫藤萝瀑布》,感慨颇多。

(2)通过阅读《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使我认识到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B.③②④①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5.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代女作家。

从内容看,这是一篇的散文。

题目中的“瀑布”具有两个含义:,。

6.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境界。

人生需要微笑,让我们像紫藤萝花一样,用微笑面对生活吧!学完课文,班上要举行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做好准备:在正式演讲比赛之前,请你根据比赛的主题确定自己的演讲内容,做好充分准备。

①搜集、整理资料②③④设计演讲(恰当运用演讲技巧)(2)拟写标语: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标语。

(3)丽丽比较害羞,害怕在公众面前说话,因此,她不想参加这个演讲比赛,作为她的好朋友,请你劝说鼓励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A.确凿.(záo)哺.育(fǔ)喧嚣一拍既合B.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无遐及此C.亘.古(gèng)污秽.(huì)仰幕锋芒毕露D.斑斓.(lán)胡骑.(jì)幽寂迥乎不同2.(3分)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D.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B.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C.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D.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④②⑤C.③①②④⑤D.①③②④⑤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

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作业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作业

8.“驿路梨花处处开”中的“梨花”一词的含义是( C ) A.梨树上的花。 B.哈尼族小姑娘。 C.双关,既指梨树上的花,又指梨花姑娘身上所体现的雷锋精神。 D.姑娘身上体现的雷锋精神。 9.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结束全文,用意是( D ) A.驿路上到处都有像梨花姑娘一样美丽的姑娘。 B.哈尼族小姑娘们的心灵像驿路上四处开放的梨花。 C.边疆的山区,梨花盛开,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D.人人学雷锋见行动,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如梨花遍地开放。
“闪出”写出了动作的轻快、活跃,与她们的年龄 特征相吻合。
4.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的称赞,市场意识也正在增强。假如哈尼小姑
娘在这里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
示例一:不可行。因为这个小屋本来是为了方便过路行人,使雷锋精
神代代相传,如果小姑娘在这里开起了旅店,收钱了,就失去了无私奉
献的意味。示例二:可行。小姑娘在这里开起了旅店,既可以让自己劳
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 ②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菊花 )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荷花 ) (3)【花世界·感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下面几种花所代表的含义。 ①梅花——( 坚强不屈 ) ②莲花——( 清白纯洁 ) ③康乃馨——( 真情母爱 )
动致富,又可以改善旅店的条件,更好的方便过路行人。
5.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____雷__锋__精__神__代__代__传______
阅读“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不由 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回答问题。
3.揣摩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作用。 (1)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狼》作业布置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狼》作业布置

《狼》课后作业及练习
一、背诵课文,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版狼故事。

二、收集有关狼的资料,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写一篇短文,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狼,并在班上开展交流活动。

三、课外阅读《狼图腾》和《重返狼群》并收集与“狼”有关的成语和故事。

四、解释下列“其”的含义:
a\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b\场主积薪其中。

(指代麦场)
c\屠乃奔倚其下。

(指柴草堆)d\一狼洞其中。

(指代柴草堆)e\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指屠户) f\屠自后断其股。

(指狼)五、请用原文回答:
两狼的计谋:
前狼假寐的姿势:
前狼假寐的神态:
前狼假寐的目的:
后狼径去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夸父逐日》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相关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文言文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古今异义词。

感受夸父的英雄气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的精神。

重点:学习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分析夸父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难点:掌握古今异义词,并了解“夸父”这一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知道,神话故事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艺术瑰宝,历来受到人们的喜前面我们学习了解了不少,大家想一想,都有哪些?
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神话故事,学习《夸父逐日》这篇文章。

题解:
夸父: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

《山海经》中记载着一个“博父国”,经前人考证,“夸父”即“博父”,其国中的人都是巨人。

逐日:追赶太阳
二、小知识:
1、神话:关于神仙或神话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所以,神话作品通常具有超现实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特点。

2、《山海经》:书名。

18篇,作者不详,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

主要内容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

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三、解读探究:
1、师示范朗读
2、生集体朗读,注意重点字词
3、梳理字词,学生翻译
4、梳理文章结构
夸父↘
与日逐走↘道渴而死→杖化邓林(造福人类)
四、思考探究
1、怎样理解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
2、你怎样看待“夸父”这一人物形象,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成语理解:
夸父逐日:褒义,比喻有宏大的志向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

贬义,明知做不到还要去做,比喻自不量力。

五、课外拓展:
夸父
余光中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大泽与长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埋没在紫霭的冷烬
——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
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追不上了,就撞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