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门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基本原理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和现状,认清资本主义经济实质及其在当代的新特征,懂得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认识借鉴资本主义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的意义,坚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思想觉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问题。

(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经济理论、基本经济知识和主要经济规律,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各专业的专业课程以及为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四、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导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四个部分,具体如下:导言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

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内容1、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三、教学重点难点难点:经济规律的类型;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重点: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第一章商品经济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私人(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命运和经济行为的影响;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对货币流通规律的运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生产社会化及其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间分配的主要因素;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实现形式。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第二章商品经济一般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商品内部的矛盾及货币的形成、本质和职能,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问题是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商品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运用本章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了解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和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问题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及意义;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第四章资本积累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地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明确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问题是资本积累及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资本有机构成和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相对人口过剩;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产业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理论。

理解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以及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问题是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战胜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正如列宁所说:“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

”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这门课是专业基础理论课,学好这门课不仅能够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是分析社会经济变化的利器,而且可以为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各种社会制度的本质,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将自己的命运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更加自觉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是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经济危机理论等基本原理,为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难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增强识别各种所谓的经济学理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术研究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通过分析研究,学会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一)内容导论(2学时)1.教学内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 导论(6学时)【考核要求及要点】一、识记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5、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其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6、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7、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客观的物质经济关系。

8、生产关系所有制形式,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9、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10、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有:古典政治经济学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二、领会与应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在矛盾的运动中紧密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和类型。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精髓是科学的世界观、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10学时)【考核要求及要点】一、识记1、商品是用来交换(或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因素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的某种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构成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它是一个永恒范畴。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4、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上进行的劳动,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概念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领域1.2 资本主义制度的起源和演变1.3 需求、供给和市场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的关系2.1 经济体系与政治体系的联系和互动2.2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责2.3 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第三章:劳动力市场3.1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决定因素3.2 工资和雇佣决策的基本原理3.3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市场失灵问题第四章:资本市场4.1 资本市场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机制4.2 利率和资本价格的形成4.3 资本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外部性问题第五章: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5.1 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5.2 跨国公司的产生、发展和影响5.3 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补偿和调整机制第六章:经济增长和发展6.1 经济增长的经典模型和现代理论6.2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6.3 发展政策的实践和评价第七章: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7.1 收入分配的测度和解释7.2 收入分配的经济学原理和政策干预7.3 贫困问题的定义、测度和解决办法第八章:货币和通货膨胀8.1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市场8.2 通货膨胀的影响和解决办法8.3 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理论第九章:国家债务和财政政策9.1 国家债务的测度和影响9.2 财政政策的管理和调整9.3 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理论基础结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变革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应对方式的展望。

启发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知识,理解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为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做好准备。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了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

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价值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3.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市场供求关系- 市场竞争与垄断- 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4. 政治经济学的政治体制-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公共政策与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比较5. 政治经济学的国际视野-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观点。

2.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和问题。

3. 小组研究:组织学生参与小组研究项目,提高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4. 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实际运用的理解。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政治经济学导论》2. 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概论》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与作业表现(占总成绩15%)。

2. 期中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3. 课程论文:撰写一篇政治经济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占总成绩25%)。

4.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七、教学团队主讲教师:XXX助教:XXX八、其他要求1. 学生参加课程前需提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课程作业和论文需按时完成,不得抄袭或剽窃。

3. 学生应保持课堂纪律,不得影响他人学习。

以上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安排仅供参考,教学团队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政治经济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大类基础课程,也是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规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整个理论架构,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分析和研究,从而为其理解、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6学时)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揭示经济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二、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抽象法三、政治经济学的其他方法思考题:1、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4、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5、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第二章商品和货币(4学时)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三、商品的价值量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节货币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二、货币的职能三、货币流通规律第三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二、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三、价值规律的作用思考题:1、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2、如何理解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3、怎样理解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6、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6学时)第一节货币向资本的转化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第三节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一、工资的实质二、工资的基本形式思考题: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如何形成的?2、劳动力商品有什么特点?3、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4、资本的本质是什么?5、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6、在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7、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第四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2学时)第一节社会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三、资本积累第二节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二、相对人口过剩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思考题: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怎样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2、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是什么?3、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4、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是什么?第五章资本流通过程(6学时)第一节资本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三、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第二节资本周转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第三节社会资本再生产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社会总产品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思考题: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什么?2、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周期性爆发?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割(4学时)第一节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一、利润和平均利润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一、商业资本二、商业利润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一、借贷资本二、利息和利息率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四、股份资本和股息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一、级差地租二、绝对地租三、土地价格思考题:1、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为什么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利润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为什么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3、商业利润的来源和产生的具体途径是什么?4、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什么?5、银行利润的形成和来源是什么?6、资本主义的土地价格是怎样决定的?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4学时)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基本特征一、垄断的形成及其实质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三、垄断和竞争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四、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手段第三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危机的加深二、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三、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曲折性思考题:1、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是怎样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的?2、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什么?3、如何正确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作用和局限性?4、怎样全面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5、为什么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必然性、长期性和曲折性?第八章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4学时)第一节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一、生产的国际化二、资本的国际化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三、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四、经济全球化的作用第三节区域经济集团化一、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含义及组织形式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原因三、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作用第四节国际经济协调一、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二、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内容三、国际经济协调协调组织四、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思考题:1、资本国际化的程度是怎样提高的?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3、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第九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三节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路线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思考题: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2、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什么?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什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第十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作用第二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一、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三、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其他经济形式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制经济成分五、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第三节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一、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二、私营经济三、外资经济四、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五、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题:1、为什么要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如何体现?3、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混合所有制经济?4、为什么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及特点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规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一、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性二、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三、加快形成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四、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市场法规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控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二、政府的经济职能三、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和目标四、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思考题:1、为什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具有客观必然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什么特殊性?3、如何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四、参考书目1、马克思:《资本论》(1-3卷,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6学时)通过导论的学习,使同学们正确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增强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自觉性。

第二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学时)通过对本章的学习, 使同学们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与过程;认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

培养学生努力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提高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6学时)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的规定性及其依据;启发同学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紧紧围绕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探索深化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改革的途径和措施;努力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6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定性;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市场体系的内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联系和区别。

启发同学们充分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途径和措施。

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6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所包含的主要对象;正确理解各微观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引导同学正确理解中国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途径。

第六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6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的涵义;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条件;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提高同学们运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of《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代码:22110100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2学期总学时: 72(讲课:72)总学分:4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一、课程简介《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类专业大学本科阶段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其科学原理,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学对象与方法、商品经济、资本与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任务等。

该门课程的开设为后续学习金融学、财政学等课程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一方面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发展、各种矛盾的出现与激化使资本主义无法在内部解决,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规律;另一方面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揭示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与各种经济范畴,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不同角度把握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客观要求与条件。

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判断(备注:毕业要求具体内容详见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内容:第一节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1. 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1. 经济规律与经济主体2. 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源与流1.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分化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生学习预期成果:通过讲授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分化。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政治经济学英文名称: 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编码:02102B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64总学分:4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先选修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课系部:政法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政治经济学课程既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又是一门经济理论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经济现象、经济运行的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毕业后能较好地开展工作,奠定正确的思想立场观点和经济学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内容与要求】本本章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认识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了解)1、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了最初的理论考察。

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

3、在传统的经济学说史上,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的若干资产阶级经济学说被称为“庸俗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了解)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19世纪。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唯物史观的创立;古典政治经济学。

3、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掌握)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重点)1、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英文名称:《Political Economics》(Capitalist)学 分: 2 总学时: 36实验(上机)学时: 无开课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资产评估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物业管理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的基本问题,了解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从而科学地认识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预修课程:无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章 节 内 容 学时 第一章 导论 2课时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政治经济学名称的由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的特点。

经济规律的类型和体系。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阶级性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6课时第一节商品商品的两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价值量。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三节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和作用。

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4课时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和区分及其意义。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 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认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3. 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复杂性。

4. 认识社会化大生产、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5.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分析经济问题、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1. 教学目标1、2、3、4、5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进行综合考评;2. 教学目标4、5的达成度通过书面作业、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程论文的情况进行考评。

五、成绩评定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考勤、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平时考勤,占课程总评成绩的10%。

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考勤成绩,满勤100分。

无故旷课一次,扣除5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2分,事假一次扣1分。

2.平时考核包括书面作业、课堂讨论、课程论文、活动参与等,占总成绩的20%。

3.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建议教材谢地宋冬林.《政治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 主要参考书[1] 逄锦聚等.《政治经济学》(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四版).成都:西南财大出版社,2014.[3]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十一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0.制订人: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

近代政治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

历史上,许多经济学都曾以“政治经济学”为题名,系统地阐述他们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思想理论。

目前,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所开设的政治经济学是特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创立的、为以后许多经济学家遵循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结合各时代社会经济实践所发展了的一套关于社会经济活动规律的系统理论。

政治经济学课程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关系及其载体的分析入手,全面把握由社会生产关系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具体规律和现象。

政治经济学是学习经济科学所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所提供的是对社会经济机体结构的全面分析,经典作家曾把政治经济学称为“市民社会”的解剖学。

政治经济学以它特有的科学抽象法透过人们日常感觉经验的表面现象,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规律,从而提供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经济表面现象的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工人阶级政党领导革命与经济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依据。

因此,学习政治经济学对深入理解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方针、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性质】政治经济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财经与管理类各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理论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主要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

政治经济学课程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和所揭示的客观经济规律,为其它经济类学科提供理论基础。

学习政治经济学课程,应具备一定的哲学、社会发展史、自然科学和经济发展史方面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是要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二是要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三是争取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结合不断发展的经济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并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四是为学习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管理工作和经济问题研究工作的需要。

【教学时数及学分】本课程为学年课程,总教学时数为144 学时,讲授36 周,每周 4 学时。

本课程共8 个学分。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包括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内容。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

建议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安排一定课时就难点、热点经济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指导学生结合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社会调查。

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政治经济学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基本任务,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科学地分析现实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复习思考题】1.解释下列概念: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社会生产关系、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规律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3.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4.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区分经济规律的不同类型?5.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6.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阅读参考文献】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1-35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资本论》第1卷,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刘诗白:《构建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谷书堂:《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之探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王振中:《中外经济理论四十年》,宁夏出版社2001年版。

5.魏埙主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教学要求】了解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关系,理解所有制与产权的关系,认识生产力的基本性质、内在要素及其发展途径,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人类社会共同的经济规律。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二、产权和产权制度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二、生产力的要素及发展的基本阶段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复习思考题】1.解释下列概念:生产力所有制所有权产权产权制度生产方式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制度创新2.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3.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5.简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

【阅读参考书目】1.丹·希勒:《数字资本主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

2.吴宣恭:《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比较》,《经济动态》1999年第1期。

3.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教学要求】了解商品经济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特征,了解商品两要素、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认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理解市场机制的基本功能,正确把握劳动价值理论和价值规律。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第二节商品的价值量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及其与价值量的关系三、劳动生产率及其与价值量的关系第三节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三、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四、价值规律的作用【复习思考题】1.解释下列概念: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复杂劳动简单劳动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市场经济资源配置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3.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结合现实思考价值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关系。

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5.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全过程。

6.论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或: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价值规律是如何实现自己的要求的?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阅读参考书目1.[苏]弗·阿凡纳西耶夫:《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方法论作用》,中译本,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烘银兴:《现代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三版。

3.魏杰:《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3章,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规律【教学要求】理解货币发生、发展的历史,认识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掌握货币流通规律以及纸币流通规律,正确认识纸币流通条件下与货币相关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二、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第二节货币流通规律一、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复习思考题】1.解释下列概念:货币、价值形式、价值尺度、价格、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3.货币有哪些职能?货币执行职能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有哪些?4.什么是价格与价值在量上的背离,这种背离是如何产生的?5.什么是价格与价值在质上的背离,这种背离又是如何产生的?6.货币流通量是如何决定的?纸币流通量又是怎样决定的?【进一步阅读的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章,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魏埙主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3章,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美]唐·帕尔伯格:《通货膨胀的历史与分析》,中译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版。

5.[美]A·加利·西林:《通货紧缩》,中译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第四章资本和资本运动【教学要求】了解资本范畴的含义、形态、职能和构成,理解价值增殖的过程和利润的形成以及平均利润规律,正确认识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积累的动因及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掌握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资本积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的一般理论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教学要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与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

[教学时数] 4课时【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资本及其价值增殖一、资本及资本的运动公式二、资本价值增殖和利润第二节资本积累一、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二、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三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一、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二、保证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三、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四、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和途径五、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复习思考题】1.解释下列概念:资本实物资本无形资产剩余劳动生产成本利润利润率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2.概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3.说明资本积累的动因及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并比较资本积累与资本积聚、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4.试分析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和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1.成思危等:《风险投资在中国》,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2.董浩岩:《中国风险投资实务》,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

3.王守梅翟留栓:《政治经济学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五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教学要求】了解信用制度与银行制度的关系、信用制度与股份经济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