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卫星.

合集下载

气象卫星可以干什么

气象卫星可以干什么

1、气象预报。

气象卫星可以预报各种天气现象。

如温度、湿度、风速、气压、降水、降水时间、降水量大小等。

它还能提供各种自然现象的天气变化规律;它还能在发生灾害性天气时发出预警信号,让人们及时作出有效的防范。

2、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开展气象灾害综合监测工作,发布警报,为受灾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资料。

3、灾害监测。

气象卫星的高度分辨率,其获取的信息更加全面及时,因而能够准确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预报。

4、气候预测。

卫星数据能够提供降水、温度、风向等多种气候信息。

气象卫星还能预报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移动速度,预测台风、强台风在北半球形成过程;研究气候与季节的关系等。

5、生态环境监测。

卫星遥感可以获取大气污染物数据和环境辐射数据及相应的地球物理参数,用于指导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气象卫星及其特点

气象卫星及其特点
综上所述,气象卫星在气象观测中发 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仍有很大 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THANKS
感谢观看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能够在固定位置观测 地球,具有覆盖范围广、观测频次高等
优点。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能够提供连续的全球 随着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 天气监测数据,为气象预报、气候变化 未来将有望实现更高精度、更高分辨率
研究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的观测,为地球观测领域的发展做出更 大的贡献。
天气预报是气象卫星最主要的应用领 域之一。通过气象卫星,可以获取全 球范围内的气象信息,包括温度、湿 度、气压、风速、风向、降水等,这 些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可以预测未 来的天气情况。
VS
气象卫星具有覆盖范围广、观测频次 高、信息量大的特点,能够提供更加 准确和全面的气象信息,有助于提高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气象卫星及其特点
• 气象卫星概述 • 气象卫星的特点 • 气象卫星的应用 • 气象卫星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气象卫星概述
气象卫星的定义
• 气象卫星:指专门用于气象观测和研究的卫星,可以对地球大 气层进行全天候、全天时、全方位的监测,提供全球气象数据 和信息。
气象卫星的历史与发展
1950年代
高空间分辨率的气象卫星还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地面信息,如 地形地貌、河流湖泊、森林植被等,有助于灾害监测和环境 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高时间分辨率
气象卫星具有高时间分辨率,能够提供频繁的观测数据, 从而更好地监测和预测天气变化。高时间分辨率的气象卫 星可以捕捉到快速变化的气象系统,如雷暴和台风等,有 助于及时预警和应对灾害。
05
结论
气象卫星的重要性和影响

气象卫星发展回顾与展望

气象卫星发展回顾与展望

气象卫星发展回顾与展望气象卫星发展回顾与展望一、引言气象卫星作为现代气象观测的重要手段,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在气象预报、灾害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回顾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1. 初期发展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类进入太空时代,气象卫星开始被应用于气象观测。

最早的气象卫星是TIROS-1,于1960年由美国发射成功。

这标志着人类首次通过卫星获取大范围的气象数据。

随后,法国、苏联等国也相继发射了自己的气象卫星。

2. 技术进步从1970年代到2000年代,气象卫星的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卫星传感器的分辨率不断提高,可以获取到更精细的气象数据。

同时,卫星平台的稳定性和寿命也有了显著提高,使得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幅提升。

3. 数据共享与国际合作为了更好地利用气象卫星数据,国际上建立了各种合作机制和数据共享机制。

例如,美国、日本、欧洲等地的气象卫星数据可以通过WMO(世界气象组织)进行共享,以供全球气象预报机构使用。

这种国际合作极大地促进了气象卫星的应用和发展。

4. 多元化应用随着气象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除了传统的天气预报,气象卫星还可以用于海洋监测、农业灾害监测、城市气候分析等领域。

它为各行各业提供了重要的气象信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气象卫星发展的挑战1. 技术难题尽管气象卫星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需要解决。

传感器的灵敏度、分辨率等方面仍有提高空间;卫星平台的稳定性和寿命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只有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气象观测的需求。

2. 成本问题气象卫星的发射、运行等成本巨大,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如何降低气象卫星的成本,使其更加普及和可负担,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3. 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随着气象卫星数据的不断增加,如何高效地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也成为一个难题。

气象卫星的概念

气象卫星的概念

气象卫星的概念气象卫星是一种人造卫星,用于在太空中收集和传输气象数据,以便科学家和气象学家预测和分析天气现象。

气象卫星在全球气象观测和预警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象卫星的历史气象卫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美国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TIROS-1,标志着气象卫星时代的开始。

随后,各国相继发射了气象卫星,形成了全球气象观测体系。

气象卫星的类型气象卫星主要分为两类: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极地轨道气象卫星:这类卫星沿着极地轨道运行,可以覆盖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地区,提供全球范围的气象数据。

我国的风云一号和风云三号卫星属于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这类卫星位于地球静止轨道上,相对于地球表面保持相对固定位置,可以实时观测某一特定区域的地表和大气层变化。

我国的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的功能气象卫星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观测天气现象:气象卫星通过携带的各种传感器和仪器,如可见光和红外线相机、微波辐射计等,实时监测地球表面的天气现象,如云层、降水、温度等。

2.气候研究:气象卫星可用于长期收集气候数据,分析气候现象的变化趋势,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3.环境监测:气象卫星还可监测地球环境的变化,如大气污染、森林火灾、海冰融化等。

4.自然灾害预警:气象卫星在监测到自然灾害迹象时,可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降低灾害损失。

5.气象预报:气象卫星数据为气象预报提供了重要依据,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我国气象卫星经历了从实验性到业务化,从极地轨道到地球静止轨道的发展过程。

目前,我国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风云三号和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系列已进入业务化运行,为全球气象观测和预警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持。

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主要用于观测全球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

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实时监测某一特定区域的地表和大气层变化。

遥感-气象卫星.概要

遥感-气象卫星.概要

2、美国“泰罗斯”号气象卫星系列:
美国发射的世界第一个试验气象卫星系列, 1960~1965年共发射10颗,除最后两颗为 太阳同步轨道外,其余的轨道倾角为48° 和58°。为红外观测卫星。呈十八面柱体, 质量是122~138千克,采用自旋稳定,星 上的主要遥感设备是电视摄象机,
3、“艾萨”号卫星:
美国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业务应用 卫星。1966~1969年间先后发射了9颗, 轨道倾角约102 °,轨道高度约1400公 里,云图的星下点分辨率为4公里。
4、“泰罗斯N/诺阿”卫星系列:
这个系列的第一颗卫星在1978年10月13日发射,第二颗卫星和第三颗卫星分别于1979 年和1980年发射。共计划发射8颗卫星,每年一颗,使用到1985年左右。卫星长3.7米, 直径1.9米,发射重量约1400千克,太阳电池阵在最小光照下可提供420瓦功率,采用 太阳同步轨道,倾角99°,高度约850千米,形状近似圆形,周期102分钟。由两颗卫 星同时观测,彼此相隔90°。 卫星携带的气象观测仪器主要有:改进型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 AVHRR)和泰罗斯 业务垂直探测器(TOVS)。改进型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有5个波段通道 。它拍摄的 云图等数据可以实时用137兆赫和1700兆赫两个频段传向地面;泰罗斯业务垂直探测器 由高分辨率红外分光计、微波探测计、平流层探测计3种气象遥感仪器组成 ,它们的星 下点分辨率分别为17、109和147千米。
5、“静止气象卫星”(GMS) :
日本的地球静止轨道气象业务应用卫星, 共2颗,分别于1977年和1981年发射,可见 光和红外云图的星下点分辨率分别为1.25公 里和5公里。
6、“气象卫星”(Meteosat):
欧洲空间局的地球静止轨道 气象业务卫星,共2颗,分别于 1977年和1981年发射,可见光、 红外云图和水汽图的星下点分辨率 分别为2.5公里、5公里和5公里。

卫星气象整理

卫星气象整理

182第一章年4月1日,TIROS卫星升空,开创了人造卫星应用于气象的新纪元。

2.什么是气象卫星,气象卫星用以什么目的气象卫星: 人造星体,在宇宙空间、确定的轨道上飞行,携带着各种气象探测仪器,以对地球及其大气和海洋进行气象观测为目的,测量诸如温度、湿度、风、云、辐射等气象要素和降雨、冰雹、台风、雷电等天气现象。

3卫星气象遥感探测的特点在空间固定轨道上运行自上而下进行观测全球和大范围的观测使用新的探测技术(遥感探测)提供丰富的观测资料,受益面广(气象+其他领域)4.遥感探测概念在一定距离之外,不直接接触被测物体和有关物理现象,通过探测器接收来自被测目标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辐射信息,并对其处理、分类和识别的一种技术。

分类按工作方式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按波段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和微波遥感;按对象分为:大气遥感、海洋遥感、农业遥感和地质地理遥感等。

设备传感器,运载工具,接收系统内容各类物体的辐射波谱特性及传输规律的研究;遥感信息获取手段的研究;遥感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判读技术的研究。

气象卫星资料直接在天气预报、大气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气象气象学内容)5.气象卫星的种类按轨道划分: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倾角90度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倾角为0度非同步轨道卫星倾角在90到0之间按功能划分:试验气象卫星业务气象卫星6.现有和未来静止业务气象卫星(了解)中国:FY-2C/D/E(105°E, °E,…)(后续FY-2F, 未来FY-4)美国:GOES –E/GOES-W(135°W , 70°W )(未来GOES-R)欧洲:METEOSAT-5/7, MSG(63°E, 0°E)(未来MTG)日本:MTSAT-1R/2R(140°E)三轴稳定俄罗斯 :GOMS (76°E ) 印度:INSAT (83°E )7.中国的气象卫星的命名:极轨气象卫星-风云奇数号 地球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偶数号第二章1.卫星运动三定律(1)卫星运行的轨道是一圆锥截线(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地球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2)卫星的矢径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即面积速度为常数); (3)卫星轨道周期的平方与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2.卫星在椭圆轨道上的总能量为:W (总能量)=(m 2v )/2(动能)– μm/r (势能) = –μm/2a 因此,卫星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为2v = μ( 2/r – 1/a ) —— 卫星活力公式 3. 卫星运行周期椭圆轨道: 2T = 4μπ/32a圆轨道: 2T = 42π(R+H)3/μ轨道越高,速度越小,周期越长4.(1)轨道倾角:指赤道平面与轨道平面间的(升段)夹角。

气象卫星的用途是什么

气象卫星的用途是什么

气象卫星的应用简介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气象卫星探测与其他观测相比较有许多优点。

气象卫星在离地球几百公里和几万公里的宇宙空间对地球大气进行观测,可以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实现全球观测。

气象卫星观测可以得到每日的可见光、红外和水汽等多谱段图象资料、大气垂直探测资料、微波探测资料、太阳质子和粒子资料。

观测的资料不仅有定性图像观测资料,还有定量的垂直探测资料,并且可以实现长期连续观测。

采用多个光谱段,以短的时间间隔测量,能及时掌握云系演变和各种气象要素,为天气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气象卫星遥感还实现了许多常规探测无法进行的观测,如:辐射、云、气溶胶、大气成份、陆面状况(土壤湿度、植被)、海冰、海面风、海表水温等。

这些要素的获取,在地球和空间环境监测、气候变化的预测、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提高、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气象卫星采用遥感探测的方法获取目标物的物理特性,具有观测速度快、项目多、信息量大,测量系统不干扰被观测目标物,资料代表性、一致性、连续性、可比性好的优点,能更好地反映观测对象的动态变化。

从气象卫星获取的大气和地表信息,已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农业等多个国民经济领域,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1气象卫星在天气气候领域的应用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应用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后,为台风、暴雨、冰雹、暴雪、沙尘暴、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提供了更有力的手段,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更多有用的参数,如海表水温、雪盖、植被指数等,为改善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做出了贡献。

1.1云图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目前中国的静止气象卫星对中国和周边地区的天气系统进行有效地监视。

每年9月至第二年5月的非汛期,执行“非汛期观测模式”,“主业务星”每小时的正点开始观测,“备份业务星”每小时的半点开始观测,两颗卫星的共同观测区域每天可以进行48次观测。

每年6—8月的主汛期,执行“主汛期观测模式”,“主业务星”每小时的正点和半点开始观测,“备份业务星”每小时的15分和45分开始观测,两颗卫星的共同观测区域每天可以进行96次观测,即每15分钟获取1幅云图。

我国气象卫星

我国气象卫星

我国气象卫星我国气象卫星有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

极轨卫星围绕南北极跨越赤道飞行,飞行一圈约102分钟,轨道高度830公里左右。

卫星所经过地点的地方时基本相同,所以也称为“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它的优点是可以对全球任何地点进行观测,主要用于天气预报、生态、环境监测以及气候变化研究。

静止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距地面约35800公里,与地球自转同步运行,卫星看上去好像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空不动,可以观测地球表面三分之一的固定区域,也称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它的优点是对局部地区可进行15-30分钟高频次的观测,可以捕捉到快速变化的天气系统,主要用于天气分析特别是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的预警和预报。

风云一号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着手进行发展极轨气象卫星的准备工作。

1970年周恩来总理指出要搞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并亲自布置了相关任务,从此开始了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fy-1)的研制和发展工作。

fy-1卫星分为两个批次,各两颗星。

01批的fy-1a星于1988年7月9日发射,fy-1b星于1990年9月3日发射。

02批卫星在01批星的基础上,改进了姿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扫描辐射计的性能,将5个通道增加到10个;甚高分辨率图像传输(hrpt)数传码速率相应提高一倍,由0.提高到1.;星上装置了固态存储器,实现了延时图像传输(dpt)的数字化。

这一系列的改进使02批星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寿命都大大超过2年的设计寿命。

02批的fy-1c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fy-1d星于2002年5月15日发射。

现在,fy-1d星仍在正常工作。

风云二号按照目前确定的我国地球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计划,中国第一代地球静止气象卫星将分为三个批次:01批卫星包括两颗星fy-2a和fy-2b,属于试验型地球静止气象卫星;02批有三颗卫星fy-2c、fy-2d和fy-2e,为业务型地球静止气象卫星;03批预计有两颗星fy-2f和fy-2g,卫星性能将在02批卫星的基础上有适当改进。

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是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具有范围大、及时迅速、连续完整的特点,并能把云图等气象信息发给地面用户。

气象卫星的本领来自于它携带的气象遥感器。

这种遥感器能够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的可见光、红外与微波辐射,并将它们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地面。

地面接收站再把电信号复原绘出各种云层、地表和洋面图片,进一步处理后就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趋势。

气象卫星的轨道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太阳同步轨道,一种是地球静止轨道。

按照前一种轨道运行,卫星每天对地球表面巡视两遍,其优点是可以获得全球气象资料,缺点是对某一地区每天只能观测两次。

若运行于地球静止轨道,则可以对地球近1/5的地区连续进行气象观测,实时将资料送回地面,用四颗卫星均匀地布置在赤道上空,就能对全球中、低纬度地区气象状况进行连续监测;它的缺点是对纬度大于55度地区的气象观测能力差。

这两种卫星如果同时在天上工作,就可以优势互补。

气象卫星:从太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气象观测系统的空间部分。

卫星所载各种气象遥感器,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地面站。

地面站将卫星传来的电信号复原,绘制成各种云层、地表和海面图片,再经进一步处理和计算,得出各种气象资料。

气象卫星按轨道的不同分为太阳轨道(极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按是否用于军事目的分为军用气象卫星和民用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观测范围广,观测次数多,观测时效快,观测数据质量高,不受自然条件和地域条件限制,它所提供的气象信息已广泛应用于日常气象业务、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大气科学、海洋学和水文学的研究。

气象卫星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卫星之一,美国、前苏联/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等众多国家都发射了气象卫星。

1958年美国发射的人造卫星开始携带气象仪器, 1960年4月1日,美国首先发射了第一颗人造试验气象卫星,截止到1990年底,在30年的时间内,全世界共发射了116颗气象卫星,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气象卫星网,消灭了全球4/5地方的气象观测空白区,使人们能准确地获得连续的、全球范围内的大气运动规律,做出精确的气象预报,大大减少灾害性损失。

卫星气象名词解释

卫星气象名词解释

卫星气象名词解释第一章1.气象卫星在卫星上携带有各种气象观测仪器,测量诸如大气温度、湿度、风、云等气象要素以及各种天气现象,这种专门用于气象目的的卫星称做气象卫星2.卫星气象学如何利用气象卫星探测各种气象要素,并将卫星探测到的资料如何应用于大气科学的一门学科3.遥感在一定距离之外,不直接接触被测物体和有关物理现象,通过探测器接收来自被测物体(目标物)反射或发射的电磁辐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分类和识别的一种技术。

4.传感器;收集电磁辐射信息的装置5.运载工具装载传感器的设备(如卫星、飞机、火箭等)6.气象卫星遥感利用气象卫星对大气进行遥感探测7.卫星遥感探测技术组成部分(1)遥感信息的获取方法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在各个电磁波段的各类传感器的特性;(2)各类目标物的光谱特性和遥感信息传输规律的研究;(3)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判读技术的研究。

8.卫星气象的主要内容(1)研究大气目标物(各类吸收气体)、云和地表等的辐射光谱特性及电磁辐射在大气中传输规律。

(2)寻找从卫星探测和获取大气中主要气象要素和大气现象的理论和方法。

包括测量各种气象要素和推断目标物特性的最佳光谱段选取的研究,能满足气象观测要求的遥感仪器的最佳设计的研究,以及气象卫星资料反演方法的研究等;(3)气象卫星资料的接收、处理和分发、数据管理和存贮、质量控制;(4)气象卫星资料直接在天气预报、大气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以及在其它有关领域中的使用。

9.主动遥感仪器接收由本身发射然后经被测物体反射回来的电磁辐射,再根据仪器接收到的反射电磁辐射特征来识别和推断目标物的特性。

1整个设备的体积大、重量重、消耗功率大,一般为地面遥感采用,如测雨雷达。

10被动遥感又称自然源遥感测量目标物自射发射的电磁辐射或反射自然源(如太阳辐射)发射的电磁辐射来推测目标物特性,有(人工)源遥感仪器的重量轻、体积小和耗能少;11.气象卫星探测特点一、气象卫星在固定轨道上对地球大气进行观测二、气象卫星实现全球和大范围观测三、在空间自上向下观测四、气象卫星采用遥感探测方式五、有利于新技术的发展的推广应用12.当前气象卫星可以提供以下有价值的资料:1、每日的可见光、红外和水汽等多谱段图象资料;2、大气垂直探测资料;3、微波探测资料;4、太阳质子、粒子资料等;13.导得以下气象和其它领域的各种参数和现象:1、云系的大范围分布和各类天气系统的位置、形成、发生发展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2、云类、云量、云顶温度(云顶高度)、云的相态等;3、气溶胶、沙尘暴、吹沙、浮尘、冰雪覆盖等;4、陆面温度、植被分布、蒸散、土壤湿度、地面反照率等陆面参数;5、大气温度、湿度垂直分布,大气中水汽总量、臭氧总量;6、降水量和降水区、地面水资源、洪水等;7、给定区域的云风矢量;8、入射地球大气系统的太阳辐射和地球大气系统反射总辐射,长波辐射总量地气系统辐射收支等;9、海洋表面温度、洋流、悬浮物质浓度、叶绿素浓度和海冰等海洋表面状态;10、监视森林火灾、森林生长状况;11、由可见光和近红外云图提取植被指数,监视农作物生长、估计作物产量;12、监视太阳质子、 粒子、电子通量密度和能量谱以及卫星高度上的粒子总能量。

气象学中的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

气象学中的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

气象学中的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气象预报是为了预测未来某一地区天气情况而进行的科学活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将从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在气象预报中的具体应用以及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气象卫星遥感技术主要是利用人造气象卫星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获取大气、云层和地表温度、湿度、风向等气象要素,进而为气象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磁波传感:气象卫星利用搭载的遥感仪器,通过接收来自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利用电子设备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再经过处理和解算得到气象要素的数据。

2. 频率选择:不同气象要素对应的辐射频率不同,通过选择合适的接收频率可以获取想要的气象数据,如红外频段可获得云层温度信息。

3. 成像技术:遥感卫星采用成像技术将获得的气象数据以图像的形式呈现,便于观测人员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实时获取大范围的气象信息,包括云层分布、降水情况等,实现对天气变化的实时监测。

这为气象预报员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能够准确预测天气的变化趋势。

2. 风暴预警与监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到风暴的形成和发展情况。

卫星图像能够清晰展示降水带和云团的位置,预警系统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提前发布警报,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

3. 气象灾害预警:卫星遥感技术还能够监测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发生情况。

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帮助政府和救援队伍采取相应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 气候变化研究: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进行气候变化研究。

通过长期观测和收集数据,科学家们可以分析变暖、降雨量变化等现象,为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优势与挑战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具有多重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国内外主要气象卫星介绍

国内外主要气象卫星介绍

国内外主要气象卫星介绍NOAA AVHRR介绍美国NOAA极轨卫星从1970年12月第一颗发射以来,近40年连续发射了18颗,最新的NOAA-19也将在2009年发射升空。

NOAA卫星共经历了5代,目前使用较多的为第五代NOAA卫星,包括NOAA-15—NOAA-18;作为备用的第四代星,包括NOAA-9—NOAA-14。

以下为部分NOAA卫星的发射时间和基本轨道参数。

NOAA-11卫星发射时间1988年9月24号,正式运行日期1988年11月8日轨道高度:841公里,轨道倾角:98.9度,轨道周期:101.8分NOAA-12卫星发射时间1991年5月14日,正式运行日期1991年9月17日轨道高度:804公里,轨道倾角:98.6度,轨道周期:101.1分NOAA-14卫星发射时间1994年12月30号,正式运行日期1995年4月10日轨道高度:845公里,轨道倾角:99.1度,轨道周期:101.9分NOAA-15卫星发射时间1998年5月13号,正式运行日期1998年12月15日轨道高度:808公里,轨道倾角:98.6度,轨道周期:101.2分NOAA-16卫星发射时间2000年9月12号,正式运行日期2001年3月20日轨道高度:850公里,轨道倾角:98.9度,轨道周期:102.1分NOAA-17卫星发射时间2002年6月24号,正式运行日期2002年10月15日轨道高度:811公里,轨道倾角:98.7度,轨道周期:101.2分NOAA-18卫星发射时间2005年5月11号,正式运行日期2005年6月26日轨道高度:854公里,轨道倾角:未知,轨道周期:102分NOAA-19卫星发射时间2009年2月6号,正式运行日期2009年月日轨道高度:852.2公里,轨道倾角:98.7,轨道周期:102.1分NOAA是太阳同步极轨卫星,采用双星运行,同一地区每天可有四次过境机会。

第五代(NOAA-15—19)传感器采用改进型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VHRR/3),和先进TIROS业务垂直探测器(ATOVS),包括高分辨率红外辐射探测仪(HIRS-3)、先进的微波探测装置A型(AMSU-A)和先进的微波探测装置B型(AMSU-B)。

气象卫星云图

气象卫星云图

气象卫星云图
气象卫星云图是由远距离拍摄的气象卫星云彩图像组成的系统,用于观察气候变化、分析气象现象以及评估气象形势。

它可以从高空中获取大量实时信息,让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更好地预测未来,更明智地控制和克服重大灾害和风险。

气象卫星云图能够提供时时刻刻可靠的天气和环境信息,农民可以依据这些信息机构正确的播种,灾害性虫害的发生也可以提前发现。

航空公司也会利用气象卫星云图规划航班路线,确保飞机的安全航行。

气象卫星云图的应用不仅仅是用来观察天气,它还可以搜集大量的环境信息,用来分析环境变化,如地表温度,流域降雨量等,通过分析与规划政策来提高人民福祉。

今天,气象卫星云图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非常普及了,随着技术的发展,它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我们的生活也会添加更多的便利与乐趣,它给我们带来了。

遥感概论第06章_气象卫星与海洋卫星

遥感概论第06章_气象卫星与海洋卫星
(2)成像面积大 气象卫星扫描宽度可达2800 km,2~3条轨道就可 以覆盖我国。 静止气象卫星的观测面积可达1.7×108km2,约为 地球表面的1/3。
(3)资料来源连续及一致性 气象卫星是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使用同一仪器对全 球进行观测,资料的相对可比较性强、分布均匀、 一致性好。
第六章 气象和海洋卫星 及其影像特征
6.1.2 气象卫星主要观测内容
①卫星云图的拍摄; ②云顶温度、云顶状况、云量和云内凝结物相位的观测; ③大气中水汽总量、湿度分布、降水区和降水量的分布; ④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及其分布; ⑤太阳的入射辐射、地气体系对太阳辐射的总反射率以 及地气体系向太空的红外辐射; ⑥陆地表面状况的观测,如冰雪和风沙,以及海洋表面 状况的观测,如海洋表面温度、海冰和洋流等;
承担国家 美国
俄罗斯
卫星名称 NOAA 系列 Meteop 系列
卫星监视区域
从 800~1500km 高度,南北向绕地球运 行,对东西约 3000km 的带状地域进行观 测,一日两次。在极地地区观测特别密集。
极轨气象卫星
第六章 气象和海洋卫星 及其影像特征
6.1 气象卫星概况 6.2 美国气象卫星 6.3 中国气象卫星 6.4 海洋卫星概况 6.5 主要的海洋卫星
6.1 气象卫星概况 6.2 美国气象卫星 6.3 中国气象卫星 6.4 海洋卫星概况 6.5 主要的海洋卫星
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
是美国商业部的一个科技部门,于1807年成立,旨在探测大气、 地球和海洋的变化,进而提出预测,并对海洋和沿海资源进行 维护、管理、开发和利用,以适应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需求, 具体内容包括提供海图和空图、天气预报、暴风天气预警、气 候监测、渔业管理、沿海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

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系列二、轨道类型气象卫星的轨道有低轨和高轨两种。

目前多数气象卫星属于低轨道卫星,也叫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它们每天一般只能获得两次观测资料,其飞行高度为800~15OOkm,它的优点是:①可获得全球观测资料并有利于使用;②提高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与探测资料的精度;③每天拍摄时得到了必需的照明条件,保证了图像质量;④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可得到足够的太阳照射,供给星内设备使用。

高轨道卫星飞行高度近36000km,轨道圆形,周期为24小时,其轨道平面一般与赤道平面重合,有些也存在倾角,但始终与地球转动同步。

其优点是:①卫星能连续进行不间断的观测,按照现有水平,每隔20多分钟就可获得一次观测资料(对小范围可缩短为3~5分钟);②星载仪器能观测到地球面积的1/4,纬度在南北6O°以内,经度横跨:140°左右。

如果有4~5颗这种卫星,就能对全球的中、低纬度地区进行观测。

但是在极地区获取的数据不如极轨卫星理想,所以高、低轨道卫星的组合观测是一种理想的方式。

气象卫星均采用圆形轨道,由此获取的资料处理时不需要对高度的变化进行纠正,并且图像具有相同的面积尺寸,星下点能等速地在地面上运动,这就使图像定位大为简化,同时便于轨道预报。

三、低轨气象卫星(一)美国的泰罗斯卫星系列2.轨道特征泰罗斯卫星系列轨道为非太阳同步椭圆轨道,轨道高度为680~2967km,轨道倾角为48°~60 °。

3.传感器主要传感器有窄角、中角、广角电视摄像机以及高级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AVHRR)。

(二)美国的雨云卫星系列1964年8月28日至1978年1O月24日,美国发射了7颗雨云(NIMBUS)卫星。

雨云卫星与Landsat系列卫星的形状、运行轨道都十分相似(实际上Landsat-1、2、3号即由雨云卫星改装而成)。

气象卫星中国

气象卫星中国
姿态稳定方式 三轴指向精度 三轴测量精度 三轴姿态稳定度
参数 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 836公里 98.75° 5.5天,设计范围为4至10天 ≤0.0025 2年小于15分钟 降交点地方时10:00AM~10:20AM或升交 点地方时13:40PM~14:00PM 三轴稳定 ≤0.3° ≤0.05° ≤4×10-3 °/s
卫星名称·补充资料
• 其他重要的,前面未涵盖的资料
卫星名称·卫星性能参数
名称 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
大气探测仪器 红外分光计

(IRAS)
微波温度计
(MWTS)
微波湿度计
(MWHS)
太阳辐射监测仪(SIM)
空间环境监测器(SEM)
性能参数
探测目的
光谱范围 0.43~12.5μm 通道数 10 扫描范 云图、植被、泥沙、
围 ±55.4° 地面分辨率 1.1Km
风云一号
• 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着手进行发展极轨气象卫星的准备工作。 1970年周恩来总理指出要搞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并亲自布置了 相关任务,从此开始了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FY-1) 的研制和发展工作。
• FY-1卫星分为两个批次,各两颗星。 • 01批的FY-1A星于1988年7月9日发射,FY-1B星于1990年9月3日
频段范围 10~89GHz通道数
10扫描范围 85Km
±55.4°地面分辨率 15~ 雨率、云含水量、水汽总量、土壤湿度、 海冰、海温、冰雪覆盖等。
光谱范围 0.2~50μm,0.2~3.8μm通道数 窄视场2个, 宽视场 2个扫描
范围 2·sr-1
地球辐射
太阳辐射测量:光谱范围 0.2~50μm灵敏度

气象卫星云图怎么看

气象卫星云图怎么看

气象卫星云图怎么看
我国在1988年9月我国首次发射了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从此开始了自己拥有气象卫星的时代。

随后又成功地发
射了“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

定点在东经105度赤道上空,距地35800公里。

这两个系列的卫星的发射和应用,大大提高
了我国天气监测能力,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技术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天气预报都用上了气象卫星了。

你知道气象卫星云图怎么看吗?
卫星云图看法如下:
1、若某地上空为一片晴空区,卫星观测到的,是从地面发向
太空的红外辐射信息,表现为黑灰色,黑色越深,表示地面辐
射越强,气温越高,天气越晴。

2、当某地上空有云雨覆盖,卫星观测到的,则是从云顶发向
太空的红外辐射信息,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颜色越白,表示
地面辐射越弱,气温越低,云系越厚越密实,降雨强度也就越大。

3、晴空区与云雨区之间的过渡区,则为深灰、灰、浅灰色云系,表明有不同厚度的云而无明显降水。

4、利用卫星云图,可以更好地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确定它
们的位置,估计其强度和发展趋势,为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提
供依据。

5、还可以及时了解天气预报。

环境卫星的分类

环境卫星的分类

环境卫星的分类
环境卫星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气象卫星:主要用于监测和预测大气变化、天气系统、气候变化以及地球表面的大气温度、
湿度、气压等气象参数。

2. 地球观测卫星:用于监测和研究地球表面的陆地、海洋、冰雪等自然环境的变化,包括植被
分布、陆地变化、海洋环流、水文循环等。

3. 海洋卫星:主要用于监测和研究海洋环境,包括海洋表面温度、海洋波浪、盐度、海洋生物
量等参数的测量和观测。

4. 水文卫星:用于监测和研究水资源、地下水、河流、湖泊、冰川、水库等水文系统的变化,
包括水位、水质、水量等。

5. 空气质量卫星:用于监测和评估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指数等,以提供空气污染监
测和预警。

6. 生态环境卫星:用于监测和研究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变化包括森林覆盖、湿地保护、物种数量、生物多样性等。

7. 灾害监测卫星:用于监测和研究地震、火灾、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提供灾害监测和预警
服务。

这些分类只是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的需求,环境卫星的分类也可能不
断变化和扩展。

气象卫星阅读答案

气象卫星阅读答案

气象卫星阅读答案气象卫星阅读答案【篇一:卫星气象习题】章1. 什么是气象卫星?什么是卫星气象?卫星气象的主要内容主要有那些?2. 什么是遥感 ? 什么是传感器 ? 什么时候是运载工具 ? 什么是卫星遥感?它包括那几部分 ?3. 什么是主动遥感 ? 什么是被动遥感 ? 它们有那些主要特点 ?4. 气象卫星观测与常规气象观测相比较,有那些特点 ?5. 当前气象卫星可以获取那些资料?可以获取那些信息?6. 气象卫星资料在大气科学和其它领域中主要有那些应用?7. 我国的气象卫星分为那两大类?fy-1和fy-2卫星有那些主要特点?中国气象卫星观测体系有那几部分组成?卫星观测仪器的主要性能和用途有那些?8. 美国气象卫星有那几类?业务卫星已有几代?每一代卫星较前一代卫星的改进主要有那些?9. trmm卫星携带有那些仪器?主要功能有那些?10. 什么是地球观测系统?它的目标和任务有那些?11. 陆地卫星、海洋卫星的主要观测目的有那些?它主有那几种观测仪器?第二章1.开普勒三定律主要的内容有那些?它主要说明那三个问题?卫星轨道形状有那几种?卫星的周期主要决定于什么?卫星的速度主要取决于什么?2. 在天球坐标系中卫星的轨道参数有那些?什么是近地点角和平均近点角?什么是真近地点角和偏近地点角?星下点?轨道数?升交点?截距及其轨道升交点的计算?前进轨道和后退轨道?其主要表示轨道的什么特性?3. 如何确定卫星在空间中的位置?4. 什么是卫星轨道的摄动?引起卫星轨道摄动的原因有那些?它使卫星的那些轨道参数发生改变?5. 什么是卫星轨道平面的进动?它决定于那些因素?6. 试证明:vmin ?vmax = (1? e ) (1 + e )7. 为什么卫星受地球大气阻力的作用使轨道半径减小?且轨道越来越圆?为什么卫星受摩擦阻力越大,卫星的速度却越来越大?8.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近地点为439km,远地点为2384km,试求卫星轨道的偏心率,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速度?卫星的周期和卫星的轨道方程?9. 若人造卫星发射到300km高空,以8km/s的速度沿与矢径垂直方向运动,试计算远地点速度、长短半轴、偏心率和周期?10. 什么是准极地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它是如何实现的?主要的优点和缺点有那些?11. 什么是静止卫星轨道?它是如何实现的?主要的优点和缺点有那些?o12. 若在30上空向正东水平方向发射一颗卫星,试问卫星的倾角是多少?o13. 若卫星的倾角为180,试问卫星每隔6小时、8 小时观测同一地点的卫星高度和速度为多少?14. 我国风云1号卫星为高度900km的圆形太阳同步轨道,试求卫星的周期和截距?卫星轨道的倾角是多少?o o15.若风云1号卫星第n条卫星轨道的升交点经度为17 e或175 w,升交点时间为世界时13时20分,试求第n条卫星轨道降交点的时间和经度?第n+1条卫星轨道升交点时间和经度?地方时间是多少?16.若气象卫星的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ae,试证明卫星仪器对地球张的立体角为1/22?[]?(aeh+h2)/(ae+h)]17.试求fy-1和fy2卫星对地球所张的立体角?18. 什么是卫星蚀?静止卫星轨道漂移的原因那些?如何克服卫星在轨道上的漂移?19. 试述极轨卫星和静止卫星的发射过程?20. 什么是卫星的姿态?实现稳定的卫星姿态的方法有那些?它是如何实现的?21. 卫星星体的形状与那些因素有关?为什么自旋稳定的卫星星体呈圆柱形?重力梯度稳定的卫星的形状是什么样子?三轴定向稳定卫星形状又是什么样子?它与能量间的关系如何?第三章1.电磁波谱主要由那些波段组成,这些波段的范围是多少?它遥感中的作用是什么?2.试求波长? =0.5?m,1.0?m,5?m,10?m,15?m的频率和波数?3.试问等式bf(t)= b?(t)= b?(t)是否成立?为什么?4.卫星上的红外扫描辐射仪测量地表10?m大气窗区发射的红外辐射,假定卫星和地表之间大气效应忽略不计,问当在波长10?m处观测到的辐亮度为0.98?102尔格/秒/厘米/微米/球面度时,地表的温度是多少?o5.温度为15c的黑钵地面在所有频率发射辐射,试求它在0.7?m,1000cm?1,和331.4ghz处发出的辐亮度是多少?o6.一束平行辐射以铅直方向交60角入射, 并通过100米厚的气层,吸收气体的平均密度为0.1千克?米?3,该气层对波长?1,?2,?3 的辐射的吸收系数分别为210?3,10?1,1米?千克?110?m,试求该气层对这三波长的光学厚度?,透过率和吸收率?7.考虑温度为t的等温无散射大气,地表温度为ts,试求光学厚度为?的大气顶处射出的通量密度表达式? 48.若假定地表为黑体,大气散射可以略去,又如果大气温度t和地面相同,试求大气顶发出的辐射,且问大气是否为黑体?9.若有一块云层为黑体,其云顶和云底温度分别为tt和tb,试写出地对空和空对地的遥感方程?10.试用气压对数压力坐标?= ln (pm / p )表达红外辐射传输方程,假如吸收系数不随高度变化,试证此时的权重函数为k( ?, ? ) = p / pm exp( ? p / pm )11. 考虑大气中从气压p1 / p2(p1 ? p2)到之间的吸收气体,假定温度变化略略不计,吸收气体混合比q为常数,则证明a) p1 到 p2(p1 ? p2)之间的吸收气体含量为 u = q(p1 ? p2)/gb)??~1t? = 1? ??12. 若卫星在大气窗区观测视场内有云,云量为,不计大气效应,地表和云为黑体,则卫星测量到的辐射率为l? = ncb? (tc) + (1?nc) b? (ts)式中ts和tc分别为地面和云顶温度,设有个窗区? 1=3.7?m,? 2 =11?m,且令tc = 260k,ts = 300k, nc = 0.5, 试求出这两个通道的亮温,那个通道受云的影响大?13. 在无云的夜间,卫星在窗区测到的辐射为l? = ??s b? (ts)若地面温度ts = 300k,地面发射率为??s= 0.5,试求出这两个通道的亮温,那个通道受地面发射率的影响大?14. 卫星用3.7?m和11?m窗区测量地面温度为300k的地表,则辐射率的测量的准确度为百分之几时,温度的测量精度才能达到1k?(提示:由l? = b? (t),计算? l? / l?, 令?t = 1k, ts = 300k)15. 如果卫星观测到的红外辐射传输方程为1~~l? = b? (ts)t? s + ~b? (t(z))dt? ?t?s利用中值定理写为~~l? = b? (ts)t? s + b? (t) (1 ?t? s) ~式中t=t(z) 为大气的有效辐射温度,若t = 270k,t? s = 0.8,ts = 300k试求出3.7?m和11?m亮度温度?那个通道受水汽影响大?16. 卫星在红外大气窗区测量到的地表温度为ts,在co2的? 1通道测量的辐射率为l?1,则卫星在波长测到的大气辐射为多少?17. 若地球大气系统的反照率为a,大气的反照率为aa,地面反照率为as,证明~~aat1t2a = aa + (1?aaas)式中t1和t2分别为入射和反射的透射函数18. 假如大气中有云量为的云层,和分别为云层以上和以下大气的透过率,为地面反照率,证明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为式中为入射大气顶的太阳辐照度,为云层反照率。

气象卫星有哪些

气象卫星有哪些

气象卫星有哪些
气象卫星有捕风家族、风云家族、风云一号、风云二号、风云三号、风云四号等。

1、捕风家族: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成熟,利用卫星导航反射信号(GNSS-R技术)对反射面的物理特性和参数进行反演,成为各国研究热点,捕风一号正是瞄准这一方向进行研制和建设。

2、风云家族:中国“风云家族”早已声名在外,风云系列卫星更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是东半球气象预报的主力。

3、风云一号:中国1988年9月7日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但由于星上元器件发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

4、风云二号:风云二号系列静止气象卫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计划发射7颗,即风云二号A、B、C、D、E、F、G。

5、风云三号:风云三号可从二维遥感成像到三维综合大气探测,从单一光学探测到全谱段宽波谱探测,从公里级观测提高到百米级观测,从国内组网接收到全球组网接收。

6、风云四号:2016年12月11日零时1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四号卫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卫星
1960年4月美国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
-1(Tiros-1)。

随后,前苏联也相继发射了自己的气象
卫星。

从此,气象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气象
卫星的研究和应用蓬勃发展。

目前,在轨道上运行的大
多数气象卫星是由美国和俄罗斯发射的,其中很大一部
分为极地轨道卫星,简称极轨卫星。

1966年美国发射第一颗业务气象卫星艾萨(ESSA)
是极轨卫星,主要提供可见光云图。

1970年、1978年
美国又相继发射诺阿(NOAA)和泰罗斯-N系列业务气象
卫星。

这些卫星都属于极轨气象卫星。

极轨气象卫星的飞行高度一般在800-1500公里左右。

由于卫星的飞行高度低,因此卫星照片分辨率高,图像清晰。

极轨气象卫星环绕地球的南、北极附近运转,一颗星从南向北,另一颗星从北向南运行。

由于地球自转,每条轨道穿越赤道的经度是各不相同的。

地面接收站每天两次在固定时间里接收某一轨道的卫星云图,几条轨道的图像拼接成区域云图,成为预报员制作预报的重要参考资料。

1974年,美国成功地研制了第一颗静止业务环境监测卫星(GOES)。

静止业务环境监测卫星在赤道的某一经度、约36000公里高度上,它环绕地球一周约需24小时,几乎与地球自转同步。

从地球上看好像卫星是相对静止的,故又称为地球静止卫星。

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和欧盟也相继发展了自己的系列静止气象卫星。

目前,日本GMS系列静止气象卫星、
俄罗斯的GOMES卫星、欧盟 METEOSAT-3 卫
星、印度的INSAT以及美国的两颗静止卫星
(GOES-E和GOES-W)共6颗卫星组成地球静
止气象卫星监测网。

它们分别位于全球赤道
东经140 度、东经76 度、西经75度、东
经74度、西经75度、西经135度上空。


些卫星位于赤道上空约36000公里高,每半
小时向地球发送一次图片。

另外,还有三颗
极轨卫星(2颗美国NOAA卫星,1颗俄罗斯
METEO卫星),这些卫星每天实时监视大气天气系统的运动和变化。

中国也先后成功地发射了6颗气象卫星(3颗风云-1和3颗风云-2)。

依靠这些卫星,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卫星天气预报和监测系统。

风云-1是一种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星上装有若干个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

包括4个可见频道和1个红外频道。

风云-2是一种静止气象卫星。

星上装有多频道扫描辐射计。

包括1个可见波段、1个红外波段和1个水汽波段。

载荷包括S频段传输和云图预报转发器,UFH/S频段数据采集转发器和空间环境监测设备。

气象卫星资料弥补了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上、高原及沙漠上人烟稀少地区常规气象探测资料的不足。

它具有视野开阔、观测范围广、观测时次多等优点。

人们通过卫星,能比过去提前二三天发现台风,并能准确地测定它的位置、强度,从而确定它的移向、移速和发展变化。

因此,卫星云图成为监视台风和预报台风移动路径的十分有效的工具,特别是台风定位已经离不开卫星云图。

卫星资料应用还发展到农业、森林火灾、洪水灾情、环境监测等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