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摘要:运用背景语言,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学会创造,学会想象,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
创造是语文教学中的灵魂。创造力的培养首先应表现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发挥其主阵地作用,也必然地摆到了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的面前,可谓是任重道远,责任重大。
一、运用背景语言,培养学生多向思维
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发挥语文学科的学科优势,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时空。
所谓四维时空,即是指思维能够顺向、逆向、纵向、横向及立体向多方面展开。语文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国民的汉语言素质,为我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新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意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
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乐于发现,并尝试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使他们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出一个“标准答案”来框住学生,一味满足于师云亦云、师教生背、师做生袭,捆住学生手脚,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使其不敢越雷池半步。简言之,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一种“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应该鼓励”的大度和睿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是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启蒙性问题情景,进行扩散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人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往往借助于一定问题的刺激。对于启疑性问题的情景设置,应是学生思维达不到课文中隐含的疑点时,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进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敢于向权威挑战,善于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标新立异,进行发散性思维。
(三)是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在语文实践中去创造性解决课本中乃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选择性。
学以致用,方显其本。正如《新大纲》所要求的: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借助于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对小学生而言,只要不是照搬别人的结果,而是运用现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自我选择,提出自己的思路,新的见解,以至不同于教师,不同于书本的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均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均应予以肯定和表扬。即对他人来讲未必是新的,而对自己来说却是从所未有的新思维、新认识。这就足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切忌求全责备,贪大求多。
二、学会创造,学会想象,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汉语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其字、词、句、篇本身即构成了一幅令人遐想万千的美丽图画,语文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极有利、极丰富的创造想象培养求异思维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引导学生透过对语言的感悟、体会,对语文内容的理解、把握的同时,给他们提供大胆想象、自由发挥的情景条件,引导他们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生动灵活的具体形象,触发情感,启迪思维,拓展创造的空间,进行创造性思维。如此,则不仅有益于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达到《新大纲》要求的:把握
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可谓一举数得。如《狼和小羊》一文的最后一句话:“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常理推断,小羊肯定成了狼的腹中之物。在学习此文时,我没有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羊有没有被吃掉呢?请你来续编一下。”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纷纷把自己的想象和除恶保善相联系,给小羊创设了种种化险为夷、勇斗恶狼的情景,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受到了教育,又拓宽了思维,发展了求异思维,达到了一石二鸟之功。
三、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首先,要鼓励学生勤思,提倡好问,激发思维的主动性、能动性。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又说:“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这些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勤思好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思考、提问的良好氛围,启迪并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自我解决问题,不能予以责备和讥讽,对问题的解疑可采取同学相互质疑解答、自我解答、教师解疑、实践解除疑等方式,以养成勤于钻研和自由思考的品质,提高思维的独
创性。
其次是要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以科学的思考方法,促进独创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众所周知,学生自由思考的养成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也非举手之劳,必须经过长期训练,耐心引导,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方能奏效。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在字、词、篇的学习,听、说、读、写的训练中,逐渐交给学生想象、推理、比较、求异等基本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创新的技巧,以“法”促“思”,以“巧”促“新”,使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养成习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达到独立学习、灵活学习、创新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快乐地遨游于语文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海洋中,增智益思,振翅高飞。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