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及追究处理制度讲解学习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与责任追究制度范文(3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与责任追究制度范文一、引言本文旨在制定一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与责任追究制度范本,以提供给各类企事业单位作为参考。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因操作不符合安全规程、设备设施失效、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等不良后果。
为了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减少环境污染,本制度旨在规范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以及责任追究的程序与要求。
二、报告制度1. 安全事故的报告1.1. 任何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事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1.2.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原因、事故损失情况、受伤人员情况等必要信息。
1.3. 报告应以书面形式提交,并抄送相关部门和责任人。
2. 报告的流程2.1. 单位内部应设立安全事故报告的处理流程,明确报告的责任人和工作程序。
2.2. 报告的责任人负责收集报告信息、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制定应急措施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三、调查处理制度1. 调查委员会的成立1.1. 对于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单位应成立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处理。
1.2. 调查委员会应由单位的保安、技术、生产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需要时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参与。
2. 调查过程2.1. 调查委员会应按照事故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查,并记录相关证据。
2.2. 调查委员会应听取事故当事人和目击者的陈述,并进行勘查现场。
2.3. 调查委员会应对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 调查报告3.1. 调查委员会应根据调查结果,编制详细的调查报告,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上级主管部门。
3.2. 调查报告应包括事故的经过、原因、责任分析以及改进措施建议等内容。
四、责任追究制度1. 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划分1.1. 根据调查报告的结果,相关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1.2. 直接责任人应承担直接责任,间接责任人应承担间接责任。
安全事故责任和追究制度(四篇)

安全事故责任和追究制度是指依法对发生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的安全事故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
其目的是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安全管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一、安全事故责任制度安全事故责任制度是指对安全事故发生后,依法对责任主体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
根据责任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责任:1. 事故责任人责任:指在安全事故中具有直接责任的人员,包括事故发生时在岗位上的责任人员和与事故发生有关的管理人员。
他们应当承担事故发生的直接责任,并依法接受相应的处罚。
2. 上级部门责任:指企事业单位的上级管理部门或者地方政府部门对下级单位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不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或者过程监管职责,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3. 安全管理责任:指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该责任主要针对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4. 监管责任:指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其他监管机构未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对安全事故的责任主体进行责任追究的具体措施和程序。
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 事故责任认定:通过调查和鉴定,确定安全事故责任人、上级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责任主体,并对其责任进行认定。
2. 责任追究程序: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进行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的程序。
3. 处罚措施:对安全事故责任人及其他相关责任主体,根据其责任程度和情节轻重,依法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追究等。
4. 监管措施:对涉事单位和责任人,在事故责任追究的同时,加强对其日常安全管理的监督,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过明确责任主体以及追究的程序和措施,强化了安全管理的约束力和惩戒效力。
同时,责任追究制度也能够提高责任意识,促使相关主体加强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及追究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及追究处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由于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还会对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起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及追究处理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对于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国家法律法规中规定的责任划分。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包括三种责任,即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直接责任。
1、主要责任主要责任指的是由于企业制定不善的管理措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对于此次事故进行直接负责。
在主要责任中,企业的管理者应负主要责任,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等管理人员,因为管理者对于企业日常管理和安全措施的建立以及管理具有直接的责任。
2、次要责任次要责任是指企业在事故发生时,由于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依旧没有建立符合法律要求的管理措施,使得事故发生,对于此次事故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次要责任的承担者包括企业管理者的下级员工,例如,现场主管、作业工和安全员等。
3、直接责任直接责任是指直接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责任个体,包括主要负责人、次要负责人、作业人员和其他接触事故过程的人员等。
二、生产安全事故追究处理制度在建立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之后,对于事故责任进行清晰的追究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并规范追究处理制度,除了有利于掏出事故责任,还能提高企业对于日常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应当立即向当地的相关部门和上级机构报告,并且在24小时内完成事故报告的书面备案工作。
2、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对于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企业还应当立即组织专家现场调查并重新建立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的控制措施。
3、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由经过严谨的现场调查与分析后的专家进行书面报告,并且将调查结果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交。
4、生产安全事故追究追究责任时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即在责任划分和调查报告之后,以需求追究事故责任方为主,建立长效的响应系统和建立事故调查报告是制度的关键指标。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一、引言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安全生产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为了有效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必须建立健全的调查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
本文将探讨这个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二、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制度1. 重要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及时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处理,可以找出责任人,对其进行追究,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
同时,调查处理还可以为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救济和赔偿。
2. 具体实施方法(1)及时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报警或寻求帮助。
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将事故现场封锁,防止进一步扩大事故范围。
(2)成立调查组企业应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成立相应的调查组,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
调查组应对事故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采集证据,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
(3)调查报告调查组应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事故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报告应包括事故的经过和原因分析,以及事故处理的建议。
该报告应提交给企业领导和相关部门,以便于进一步处理和决策。
三、责任追究制度1. 重要性责任追究制度是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使责任人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和失职,从而更加重视安全生产。
同时,责任追究也是对受害者公平处置的体现,通过追究责任,可以为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救济和赔偿。
2. 具体实施方法(1)严格落实岗位责任每个岗位都应明确相应的职责和责任,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责任人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和考核,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2)追究责任对于安全生产事故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和管理缺失,应依法追究责任。
对责任人可以采取行政处罚、刑事追究或民事赔偿等手段,确保其承担相应的责任。
(3)提供救济和赔偿对于受害者,企业应及时提供救济和赔偿。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及追究处理制度

为了加强公司生产安全管理,明确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职责,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为了使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公平、公正,责任追究严肃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深刻。
特成立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与追究处理领导小组;包洪凯卫东宏远王宏建继平洪辉文立吴明森吴战朝严少云小根蔡伟君1、直接责任者: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2、主要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者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者主要责任:( 1 )违章指挥或者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 2 )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 3 )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者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3、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 1 )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的;( 2 )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者职工末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 3 )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者超负荷运行,或者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4)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制定详细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5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造成伤亡事故的。
根据事故责任的大小,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处罚的形式有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
1、通报批评;分管围的工作存在严重隐患和问题。
浮现干部违章指挥或者没有按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员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
但没有造成损失和不良后果的。
2、罚款;分管围的工作存在隐患和问题。
发现干部违章指挥或者没有按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员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经通报批评仍没有按时整改的,或者因隐患和问题整改不与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 万元以上 50 万元以下的。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责任追究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责任追究制度是为了推动企业和组织在生产安全方面的规范运营,及时报告事故情况并追究责任,以减少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责任追究制度的主要内容:
1.报告要求: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企业或组织必须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故,保护员工和公众安全。
2.报告内容:报告应包括事故的日期、时间、地点、事故类型、原因、影响范围和可能的损失情况等详细信息。
3.报告程序:企业或组织应设立事故报告流程,明确相关部门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并确保报告能够及时传达。
4.责任追究: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企业或组织需要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责任主体,并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5.责任界定:责任主体可以包括直接责任人员、管理和监督人员、有关部门等。
责任界定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和企业内部制度进行。
6.处罚措施:对于责任主体,可以采取警告、记过、降职、罚款、追究刑事责任等措施,甚至取消其从事相关职业的资格。
7.监督检查: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和组织的监督检查,确保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责任追究制度的有效执行。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推动企业和组织加强生产安全管理,提高员工和公众的安全保障意识,并有效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通过严厉追究责任,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促使责任主体切实履行职责,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及追究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及追究处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及追究处理制度为了加强公司生产安全管理,明确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职责,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一、组织领导为了使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公平、公正,责任追究严肃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深刻。
特成立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及追究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包洪凯副组长:张卫东赵宏远王宏建赵继平成员:李洪辉李文立吴明森吴战朝严少云崔小根蔡伟君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分类1、直接责任者: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2、主要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1)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2)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3)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3、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1)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的;(2)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末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3)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4)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制定详细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5)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造成伤亡事故的。
根据事故责任的大小,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处罚的形式有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
三、生产安全责任追究1、通报批评;分管范围的工作存在严重隐患和问题。
出现干部违章指挥或没有按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员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责任追究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责任追究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责任追究制度一、事故概述2019年6月12日,某公司生产车间发生一起人员受伤事故,造成两名工人不同程度的损害,经治疗后没有生命不安全。
经过初步调查,事故起因于操作人员在使用机器时未按规定操作,并未戴好相关安全装备。
二、责任追究1. 直接责任单位:某公司生产部门。
公司生产部门是直接的责任单位,负有对生产车间进行管理的责任。
因此,对于事故的发生,该部门负有直接的责任。
2. 直接责任人:机器操作人员。
机器操作人员在事故发生时,未按规定操作,未戴好必要的安全装备。
因此,该操作人员负有直接的责任。
3. 领导责任:某公司生产部门领导。
生产部门领导负有对该部门进行管理的责任,而该部门发生了安全事故,因此,该领导也应负有肯定的责任。
4. 其他责任:公司安全管理人员。
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应负责对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确定工作中存在不安全因素,并实行必要的措施进行改进。
三、责任追究制度为了更好地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对于发生的安全事故,应立刻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然后对责任人进行追究。
1. 直接责任单位负责人需对本部门的安全管理情况负责,并订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生产安全。
2. 直接责任人需依照规定操作,并认真履行工作责任。
如因怠慢导致事故发生,需承当相应的责任。
3. 领导责任人需要对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并搭配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工作。
如因工作不力导致事故发生,需承当相应的责任。
4. 公司安全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发觉有不安全因素需要适时向领导报告,并实行必要的措施进行改进。
如因工作不力导致事故发生,需承当相应的责任。
5. 对于重点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认定后,应适时开展追究。
对于直接责任人员,依据情况做出相应罚款、停职、降职等处理。
针对领导责任人和公司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在查明情况后也应给出相应的处理结果。
四、结论生产安全事故是对企业及相关人员的一种重点考验,并且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安全生产责任划分与追究机制

安全生产责任划分与追究机制在现代社会中,安全生产责任的划分与追究机制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科学合理的责任划分和严格有效的追究机制,能够推动各方面形成齐抓共管、共同负责的安全生产格局。
本文将围绕安全生产责任划分与追究机制进行讨论,探究其在实践中的意义和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责任的划分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责任划分是其中的核心问题。
它既关系到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的管理规范,也关系到社会各个环节的安全保障。
合理划分责任能够明确各方面的职责,使得人员履职明确,从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一方面,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承担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应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只有真正做到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另一方面,员工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他们是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应当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做到岗位责任和管理责任相互协调。
第二部分:安全生产责任的追究机制安全生产责任的追究机制是确保责任划分落地生根的重要环节。
在发生事故之后,快速而准确的追究责任,不仅能给予受害方以公正的赔偿,也能对责任人起到警示作用,促使其更加重视安全生产。
在追究责任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
尤其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处罚,增加违法成本。
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定期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的规范落实。
除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外,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
媒体应当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宣传,营造安全稳定的舆论氛围。
企业之间要加强联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
而公众也应当增强安全意识,主动参与安全生产,成为社会安全的守护者。
第三部分:安全生产责任的意义和发展趋势安全生产责任的划分与追究机制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
它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及责任追究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及责任追究制度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产安全事故已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了管理生产安全事故并对责任进行追究,国家不断完善和强化相关制度。
本文将从制度的设立、实施以及责任追究三个方面入手,探讨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及责任追究制度。
一、制度的设立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防范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对事故责任进行追究,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制度的设立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支持,明确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责任主体和追究责任的程序和标准。
二、制度的实施制度的实施是指国家和企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制度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管理和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并对责任进行追究。
首先,国家应建立相关的监督机构,负责对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和检查。
这些机构应当有专业的人员,能够熟悉各类生产过程、技术和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和预防安全隐患。
其次,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
同时,企业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
另外,企业还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
这些制度应当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且要求每个管理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
最后,国家和企业应建立事故登记和统计报告制度。
这将有助于监督机构和企业了解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原因和后果,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责任追究是制度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对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进行法律追责的过程。
责任追究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追究制度应当明确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主体的范围和具体的责任要求,包括企业法人、生产经营者、生产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
对于责任追究的程序和标准也应该进行明确规定,确保对相关责任主体的追责是公正、合理和有效的。
公司生产部生产事故责任处罚制度内容

公司生产部生产事故责任处罚制度一、事故定义与等级划分1.1 定义:本制度所称的生产事故,是指生产过程中由于人员、设备、工艺、环境等因素造成的事故,导致生产中断、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
1.2 等级划分: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将事故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四个等级。
具体划分标准见附件。
二、事故报告与调查程序2.1 报告时间:发生生产事故后,当事人或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上级主管,并在8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
2.2 调查组织:一级和二级事故由生产部组织专项调查组进行调查;三级和四级事故由生产部主导,相关车间、部门协助调查。
2.3 调查内容:调查组应对事故进行全面了解,包括事故时间、地点、原因、过程、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情况。
三、事故原因分析与责任认定3.1 原因分析: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2 责任认定:根据事故原因分析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认定,包括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
四、责任人处罚原则与标准4.1 处罚原则:对生产事故相关责任人应按照“严格要求、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处罚。
4.2 处罚标准:根据事故等级、责任大小、损失程度等因素,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具体标准见附件。
五、预防措施与改进建议5.1 预防措施:针对事故原因和改进措施,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设备维护、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优化生产工艺等。
5.2 改进建议:根据事故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包括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培训教育等。
六、处罚记录与公示方式6.1 记录方式:对所有受到处罚的责任人,生产部应建立专门的记录档案,记录事故经过、原因、责任人及处罚结果等信息。
6.2 公示方式:为了起到警示作用,生产部应将事故处理结果以公告形式公示在公司内部网站或公告栏上。
七、相关制度与法律法规遵循本制度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应遵循公司其他相关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如有冲突或不明确之处,应以公司最高决策机构或法务部门的解释为准。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是指一个完整的流程,用以处理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并追究责任。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能够及时报告并得到妥善处理,同时能够追究责任,以预防和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典型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的步骤:
1.报告事故: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相关人员应立即上报报告给公司或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报告应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原因分析、伤亡情况等。
2.组织调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将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事故的详细情况和原因,以确定责任。
3.责任追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责任主体,并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责任主体可能包括个人、部门或组织。
4.处罚措施:对责任主体进行相应的处罚措施,如警告、罚款、停工整顿、撤职、处分等。
5.事故处理: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根据事故的性质和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事故处理,如抢救伤员、清理现场、修复设备等。
6.总结经验:根据事故的经验教训,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将总结出相应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7.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和知识,培养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以上是典型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的一般步骤,具体的制度内容和流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及追究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及追究处理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增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及追究处理制度,对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责任主体划分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主体分以下几个方面:1、事故生产者生产者是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责任人,负责生产过程中的日常管理,设备、工具的正常运行与维护等,如果因管理不善、设备维护不良等问题引起事故,则应负主要责任。
2、安全管理人员生产过程中负责企业安全管理的人员,在安全事故中因为安全工作不到位,未进行全面彻底的安全检查或未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等原因引起事故,则应划分一定责任。
3、行政管理部门生产安全事故中,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监管和管理,如果因监管不力、处罚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事故发生,则应承担相应责任。
4、其他责任主体除了以上三个主体,其他相关单位和人员(如施工单位、工程监理、负责审批安全文件的部门、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等)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因自身行为问题或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引起事故,则应承担相应责任。
二、责任划分原则责任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1、事故责任主体的依次划分原则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事故责任主体的依次划分原则为:先由事故生产者承担主要责任,然后由安全管理人员和行政管理部门等相应责任主体依次承担一定责任。
2、责任程度分配原则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主体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因为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事故发生的,责任应更加严重。
3、防范措施和救援工作的贡献原则生产安全责任主体如果在事故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或在事故后做出贡献,则可适当减轻其承担的责任。
三、追究处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是追究处理制度。
事故发生后,必须依法严格查处事故责任主体的责任,以确保事故责任者不得逃责。
1、行政处罚对生产安全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及其负责人员,将依法受到经济罚款、行政吊销许可证或关闭生产等行政处罚。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2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对事故的报告、处理和责任追究进行规范和制度化。
该制度的目的是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和管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同时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事故报告要求:规定事故的报告方式、报告对象、报告时限等内容,明确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当事人报告。
2.事故调查与处理:确定事故调查的程序与方法,包括收集证据、听取相关当事人陈述、调查报告的编制等环节,确保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客观、公正、全面。
3.责任追究:明确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区分和追究方式,包括对直接责任人、领导责任人、监管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采取行政、民事和刑事等一系列措施,确保责任追究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4.事故处理结果的公布:对事故处理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告,使相关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了解事故处理的过程和结果,提高事故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5.事故预防和安全管理:建立事故预防机制,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总之,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和完善该制度,可以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和处理,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同时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工作,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发生的所有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工作。
第三条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生产事故报告要及时、准确、全面。
(二)责任追究要按照事实、责任的原则。
(三)处罚措施要合理、公正、公开。
(四)事故处理应公正、专业、科学。
第二章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第四条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并按照事故等级进行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在现代社会,安全生产事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建立了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
该制度对于及时发现、追究事故责任、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报告处理、责任追究两个方面对此制度进行探讨。
一、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生产事故报告是及时发现和反映事故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意味着事故的曝光,也是制度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企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告,及时向相关部门、上级机构和主管部门通报事故的发生情况。
报告内容需真实、准确、完整,包括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伤亡人数等详细信息。
报告处理程序应简洁高效。
事故报告的方向是上级部门,因此相关机构需建立快速通报机制,确保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上级,从而形成有效的应对措施。
同时,上级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报告处理机制,及时进行审核、核实,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我国应逐步建立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公开制度。
公开事故报告能够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公众参与度。
在此基础上,建立事故报告的联网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流,促进各级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二、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是确保相关责任人依法承担责任的一种制度安排。
责任追究的目的在于对事故责任进行确认,为整治和预防事故提供依据。
故而,责任追究制度必须严格执行。
一方面,对于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责任人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责任。
在责任追究中,要坚持依法、公正、公开、大快人心的原则,确保公正处置事故责任。
另一方面,责任追究制度要发挥警示作用,提高责任意识。
事故责任人应在追究责任的同时,严肃接受批评和教育,加强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要加强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的衔接。
事故调查是确认事故责任的基础,应依法展开调查,全面分析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在事故调查结束后,要及时启动责任追究程序,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安全生产事故处理程序与责任追究办法

安全生产事故处理程序与责任追究办法引言:安全生产是各行业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维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追究责任,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和公正性,制定了安全生产事故处理程序与责任追究办法。
一、事故预防与控制有效的事故预防与控制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
每个企业都应建立并执行一套科学合理、完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等。
二、事故发生与应急处理1. 事故分类根据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将事故划分为不同等级。
一般可分为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根据不同等级的事故,应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事故报告与调查一旦发生事故,企业应及时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同时,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事故调查应全面、客观、公正,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责任追究与处罚机制1. 责任分析与追究责任追究是事故处理的核心环节,可以分类为直接责任、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事故直接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人员;间接责任是指在事故发生前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相关人员;领导责任是指企业领导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疏漏或不作为的情况。
2. 处罚措施对直接责任人员,根据其过错程度和造成伤亡的后果,可以采取警告、记过、降职、停职、开除等措施进行处理。
对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人员,也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处罚,如行政处罚、经济处罚等。
四、补救措施与重建1. 伤害赔偿对于事故中受伤或遇难的人员及其家属,应及时启动赔偿程序,给予必要的经济赔偿和精神补偿。
2. 事故重建事故发生后,除了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外,还应开展事故重建工作,进行设备修复、重建、事故隐患的排除等,以恢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营。
结语:安全生产事故处理程序与责任追究办法是各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规范和保障,及时追究责任、处罚不法行为,并为事故的受害者提供必要的补救和重建措施。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范文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范文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保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
因此,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将从制度的建立、调查处理程序和责任追究方面进行阐述。
一、制度的建立(一)明确制度目标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安全生产,防范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制度的建立也旨在提高事故调查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的有效实施,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加以支持和保障。
这些法律法规应当包括事故调查处理的基本原则、程序和要求,以及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等内容。
(三)健全相关机构和人员为了实施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可以设立相关的调查处理机构,例如安全生产事故调查部门,专门负责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同时,应当加强人员培训和专业技能的提升,确保调查处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性。
二、调查处理程序(一)事故初步调查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应当立即成立调查小组进行初步调查。
这个调查小组由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应当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通过现场勘查、证据收集和相关人员的走访等方式,初步了解事故的发生原因和相关情况。
(二)事故深入调查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可以组成更为专业的调查小组,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
这个调查小组由更多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应当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模拟实验和相关技术手段,深入排查事故的根本原因和责任分配。
(三)事故分析和报告在事故调查取得初步成果后,应当进行事故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
这个调查报告应当客观、全面地反映事故的发生原因、责任分配和教训总结等内容。
同时,报告中还应当提出相关的事故防范和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及追究处理制度汇编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及追究处理制度汇编一、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产安全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生产安全事故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合理划分和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处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划分生产安全事故责任的原则划分生产安全事故责任是为了合理追究责任,保护生产主体的合法权益,并对违法失职人员进行惩罚。
在划分责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2.1 安全责任主体原则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实际情况,划分责任应首先考虑生产安全责任主体的实际情况和履职情况。
安全责任主体包括企业法人、单位领导、安全生产责任人、生产经营单位及其相关人员等。
责任主体的层级和具体职责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2 违法失职程度原则对于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违法失职行为,划分责任时应考虑其违法失职的程度和恶性程度。
对于故意破坏安全生产秩序、违法违章行为严重的,应追究更严厉的责任;而对于因疏忽大意、管理不力等导致事故的,应予以相应程度的追责。
2.3 行政和刑事责任相统一原则对于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应根据具体情况同时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行政责任包括警示教育、罚款等,刑事责任则包括刑事拘留、刑事处罚等。
在划分责任时,应充分考虑对违法失职人员的惩罚力度,以起到威慑作用。
三、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的具体办法为了划分生产安全事故责任,需要明确具体的办法和程序。
以下是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的具体办法:3.1 调查和责任认定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首先应设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明确责任主体和具体责任人员。
调查组应采集证据、听取当事人陈述、询问目击证人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并编写调查报告。
3.2 事故责任划分根据调查报告和相关证据,事故责任划分组织应认真、公正地划分事故责任。
根据划分原则,对于导致事故的各个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员进行责任划分,并制定相应的追究处理措施和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及追究处理制度为了加强公司生产安全管理,明确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职责,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一、组织领导为了使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公平、公正,责任追究严肃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深刻。
特成立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及追究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包洪凯副组长:张卫东赵宏远王宏建赵继平成员:李洪辉李文立吴明森吴战朝严少云崔小根蔡伟君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分类1、直接责任者: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2、主要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 (1)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2)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3)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3、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1)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的;(2)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末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3)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4)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制定详细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5)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造成伤亡事故的。
根据事故责任的大小,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处罚的形式有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
三、生产安全责任追究1、通报批评;分管范围的工作存在严重隐患和问题。
出现干部违章指挥或没有按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员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
但没有造成损失和不良后果的。
2、罚款;分管范围的工作存在隐患和问题。
发现干部违章指挥或没有按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员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经通报批评仍没有按时整改的,或因隐患和问题整改不及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
由公司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对主要责任人提出罚款意见,报分管副总经理和总经理批准。
3、严重警告;分管范围的工作存在严重隐患和问题没有及时整改,造成重大侥幸事故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
由分管副总经理和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对主要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报总经理批准。
4、撤职;分管范围发生死亡事故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由分管副总经理和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对主要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报总经理批准。
5、追究刑事责任。
分管范围发生较大伤亡事故的。
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1、公司副总经理、部门经理、矿长对分管的工作全面负责。
2、公司副总经理对分管的工作出现安全问题,负主要领导责任。
3、部门经理对分管的工作出现安全问题,负主要监管责任。
4、矿长对分管的工作出现安全问题,负直接领导责任。
五、安全生产责任制总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1、总经理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是本企业安全生产负宏观管理责任。
宣传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决定、通知精神,并结合本企业实际,组织制定贯彻学习措施,并督促落实。
2、要求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各工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3、主持召开公司安全生产办公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生产安全问题及事故隐患,要求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及措施,并限期完成。
安全生产办公会议应形成例会制,每旬至少召开一次;同时,应根据需要,不定期地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
4、要求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经常性地组织安全生产监察。
对监察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及事故隐患,指定专人负责,进行分类处理;能立即解决的,立即处理解决;难以立即解决的,组织进行研究,限期整改,并在人、财、物方面予以保证。
5、根据公司实际,要求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制定本企业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同时保证企业有足够的安全资金投入。
6、要求矿长定期组织本矿的职工学习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及有关的安全知识;对新工人进行入井前安全教育和培训。
组织副矿长、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
7、要求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并实施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本企业实际,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认真研究本企业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制定出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救援预案。
同时,组织各职能部门认真学习,并进行“反事故演练”。
8、矿井发生事故时,应立即赶赴现场,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
同时,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9、外出期间必须明确专人代行安全管理职权。
生产技术副总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1、生产技术副总经理,对公司生产、机电、技术管理、一通三防,负技术监督、管理、指导第一领导责任。
负责公司技术部、通防部及新丰矿日常管理工作。
生产技术副总经理,必须熟悉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应尽职尽责,切实搞好公司生产、机电、技术管理、一通三防管理工作。
2、全面负责公司生产、机电、技术管理、一通三防工作。
必须保证公司在生产、技改过程中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
3、抓好公司各矿“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工作。
对矿井通风及瓦斯、煤尘、自然发火、水害等灾害的治理负技术责任,负责组织制定治理上述灾害的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4、组织编制公司各矿井长远发展规划、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审核公司各矿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和月度安全技术措施。
组织制定公司各矿的生产布局及接续计划,确保矿井采掘接续正常,有利于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
5、组织审核公司各矿井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并根据工作安排,要求各矿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救灾演习。
6、负责组织编制(修编)矿井地质报告,并做到合理开发、三量平衡。
7、对煤矿的“三下”开采设计、改变通风系统设计、采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采掘工程设计、作业规程、“一通三防”、防治水安全措施等进行严格审查。
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煤矿的作业规程、安全措施进行会审。
8.负责在公司各煤矿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开展安全生产科研攻关,不断提高煤矿安全技术水平。
9、定期组织进行煤矿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制定治理措施。
10、督促、检查相关部门、矿责任制落实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定期组织进行评比活动。
11、外出期间必须明确专人代行职权。
12、协助总经理做好事故的抢险救灾技术指导工作。
安全副总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副总经理,对公司安全监督监察管理负第一领导责任。
负责安全部、慧祥矿日常管理工作。
安全副总经理,必须熟悉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应尽职尽责,切实搞好公司安全管理工作。
1、协助总经理落实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组织推动公司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
2、负责经常性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公司内部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
监督公司各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3、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及时排除事故隐患,并督促监督监察,确保安全隐患整改到位。
4、组织制定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负责督促部门、矿组织学习,进行“反事故演练”。
5、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安全设施的设计、施工监察,参加竣工验收和试运转工作。
6、组织参加煤矿抢险救灾、事故分析报告、事故调查处理。
参与制定事故防范措施,并督促实施。
7、随时了解、分析公司安全生产动态,及时向上级汇报公司安全生产情况。
提出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8、积极推进公司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
要求部门及各矿制定年度质量标准化推进计划和检查验收标准。
9、抓好公司安全培训工作。
要求部门及各矿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监察落实。
10、组织制定公司各矿安全装备配置和安全设施建设工作计划,并逐步实施。
11、外出期间必须明确专人代行职权。
12、协助总经理做好事故的抢险救灾决策指导工作。
人事行政后勤副总经理:人事行政后勤副总经理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绩效考核,行政管理、公共事务、公共关系、证件办理、投资考察、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负责公司综合办公室、公共事务部、计划考核部日常管理工作。
人事行政后勤副总经理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应尽职尽责,切实搞好公司人事行政后勤管理工作。
1、在分工范围内积极配合总经理和其他副总经理开展工作,认真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政策法规动向,保证项目管理工作合法进行,协助煤矿协调地方政府、村级组织、拆迁户关系,保证拆迁工作顺利实施,拟定公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并逐步实施。
2、加强对分管部门的领导,协调好相关的工作,积极支持安全生产一线和职能部门的工作。
3、根据公司安全生产运营实际,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分析人事、行政、后勤管理与安全生产配合联系之间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解决办法。
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正常运营。
4、经常到煤矿及矿区村民组,检查工作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及时安排解决处理。
把各种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5、建设公司人才梯队,保证公司核心人才供应,满足公司安全生产的需要。
6、组织制定工程项目年度计划,为公司工程项目决策工作提供依据。
7、必须尽职尽责,分管部门和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各项管理制度,杜绝违反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现象发生。
8、外出期间必须明确专人代行职权。
9、协助总经理做好事故的抢险救灾后勤保障工作。
财务总监安全生产责任制财务总监是公司财务及矿财务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分管公司财务部、慧祥矿财务科、新丰矿财务科及融资、审计、财务管理工作。
在工作中应尽职尽责,切实搞好公司财务管理工作。
1、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事,做到账目清楚、账款相符。
执行国家关于企业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提取使用的有关规定,做到专款专用,并监督执行,切实保证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整改费用到位。
2、把安全管理纳入经济责任制,分析企业安全生产经济效益,支持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审核各类事故费用支出。
3、拟定年度财务收支、资金需求、成本费用、现金流量等计划;关注资金市场动态,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4、根据公司经营目标,组织和指导各部门编制财务预算;汇总各部门预算,组织编制公司财务预算、成本计划、利润计划;5、根据公司经营情况,组织审核修正财务预算;定期组织财务决算,组织制作决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