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理论
国际投资理论主要内容.pptx
![国际投资理论主要内容.pptx](https://img.taocdn.com/s3/m/e80e700284254b35eefd34d6.png)
期望收益率
E(r ) rj p j
(9.1)
E(r)A=r1p1+ r2p2+ r3p3 = 0.3*20%+0.4*15%+0.3*10%
=15%
E(r)B=r1p1+ r2p2+ r3p3 = 0.3*100%+0.4*15%+0.3*(-70%)
=15%
27
28
29
标准差
• 是各种可能的收益率偏离期望值的程度,用 来衡量风险
17
折衷理论
➢ 理论内容:
✓ 厂商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是指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的优越于其他 国家厂商的特定优势。它主要包括:技术优势、厂商规模优势、组织管 理优势和金融货币优势等。 ✓ 内部化优势,是指厂商将其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内部化的能力。 ✓ 国家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现存厂商以内部化方式将其特定资产与当 地某些资源要素结合使用的一组条件。
•
=15.5%
35
证券组合的风险
影响证券组合风险的因素有3个:个别风险的大小、证券间的相关系 数和不同证券的投资组合权数
•两种完全负相关的股票及其证券组合的收益率分布图
36
证券组合的风险
•两种完全正相关的股票及其证券组合的收益率分布图
37
证券组合的风险
•两种正相关股票(r=+0.65)及其证券组合的收益率分布图
41
42
43
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对证券市场线的影响
44
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线的影响
45
证券组合管理的基本步骤
• 证券组合目标的决定
• -收益目标 -风险控制目标
• 证券组合的构建
• -界定证券组合的范围
跨国公司经营和管理第十章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经营和管理第十章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e89be61c77da26924c5b028.png)
本章教学难点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解释FDI的各种理论实际上可视为西方跨国公司理论
既然跨国公司是通过FDI形成的,其理论的重点应是解释投 资动机、投资流向和投资策略。
1.投资动机(Why)——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趋势企业这样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日本在国内生产已达到比较优势的部门,为了保持生产规模, 到比日本更具有优势的国家生产,使国内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还带动了日本零部件的出口。
二、“小岛清”模式的主要内容
小岛清运用比较优势原理,提出“边际产业扩张论” 解释了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问题 其理论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
降低成本,因此企业必须进行直接投资,到低 工资低成本地区进行生产,在国外投资建厂
净出口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型
发展中国家
t0 t1
t2 t3
t4
t5
发达国家
0
时间
国
内
初
净进口
消 费
始 期
期
成 长 期
创新国 成 熟 期
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基本观点
阶段 1、创新 2、成熟 3、标准化
产品特征 技术密集 资本密集 劳动密集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利用其垄断优势。
2.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企业自身必须拥有竞争优势,以抵消在与 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
二是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企业始终拥有和保 持这种优势。
3.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
(l)产品市场不完全优势。 (2)生产要素不完全优势。 专利技术限制竞争者进入 管理技术使竞争者难以为继 融资能力可优先获得资金,使竞争者无力抗争 (3)规模经济的优势。
跨国公司理论
![跨国公司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cef7fc9a8114431b80dd8b2.png)
06:28
33
图中:
Ⅰ—Ⅰ线是日本(甲国)的商品成本线,假定其中由a—Z 都是用1万日元投资生产出来的日本商品的成本顺序线。由 a(劣)—Z(优)即由成本高——低。
Ⅱ—Ⅱ线是对方国家(东道国或乙国)商品成本由低到高 的顺序线:两线交点,表示按外汇汇率计算的两国M商品的成 本比率相等。
a、b、c产业是日本的边际产业,应该从这些产业开始进 行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的结果,对方国家的成本可望降至a*、 b*、c*。这样,日本就能从对方国家进口,亦即实现数量更 多、利益更大的贸易。小岛清称这种投资为顺贸易导向的— 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
比较优势的度量:
1、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 2、用相对劳动成本衡量 3、用机会成本衡量
1、相对劳动生产率
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比较优势: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相对劳 动生产率,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生产可能性(100人)
中国 美国
大米 (MT) 100 125
小麦 (MT) 50 100
绝对优势论:实质上是讲一国企业必须占 有绝对优势或利用绝对优势。如:垄断优势理 论、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以及邓宁的国际生 产的综合理论。
比较优势论:主要以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建 立在其上的现代比较成本理论。
06:28
31
日本的小岛清教授则一反跨国公司理论的传 统,他根据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独树一帜 地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亦称母国) 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亦即边际产 业依次进行,规避产业劣势,或者说扩张边际产 业,这是小岛理论的核心。
生产可能性(100人)
中国 美国
大米 (MT) 100 125
小麦 (MT) 50 100
第二讲跨国公司理论
![第二讲跨国公司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d2eb2ed65ce0508763213b4.png)
成本;品牌 成本;价格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容
这一理论认为,美国企业对外投资活动与 产品生产周期有关。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产品 导入期,产品成长期,产品成熟期和产品衰 减期四个阶段。
在产品导入阶段,生产一般都集中在国内。 在产品成长阶段,产品逐渐标准化 。在产品 成熟阶段,产品的生产程序,工艺完全标准 化。在产品衰减期,该产品因在国际市场逐 渐失去销路而遭淘汰。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产品周期理论的优点在于从动态角度,揭示了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PLC提供了一套适用的营 销规划观点。它将产品分成不同的策略时期,营 销人员可针对各个阶段不同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 营销组合策略。此外,产品生命周期只考虑销售 和时间两个变数,简单易懂。
这一理论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它侧重于解释 以开拓新市场为动因的对外直接投资。其次 ,该 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美国向西欧发达国家及 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研究得出的,对其他国家 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普遍意义。
PLC具体缺点分析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起止点划分标准不易确认。 并非所有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都是标准的S型,还有很
多特殊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无法确定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到底适合单一产品项目层
次还是一个产品集合层次。 该曲线只考虑销售和时间的关系,未涉及成本及价格
等其它影响销售的变数。 易造成“营销近视症”,认为产品已到衰退期而过早
产品生命周期是可以延长的。 产品生命周期用以解释工业制成品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对解释国际贸易有重要参考作用。它引导人们通过产品的生命周 期,了解和掌握出口的动态变化,为正确制定对外贸易的产品战 略,市场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它揭示出比较优势是不断在转移的,每一国在进行产品创新、或 模仿引进、或扩大生产是,都要把握时机。而进行跨国经营,就 可以利用不同阶段的有利条件,长久保持比较优势。 它还反映出当代国际竞争的特点,即创新能力,模仿能力,是活 的企业生存能力和优越地位的重要因素。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f14933850e2524de5187ee9.png)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并快速发展,成为世界 经济的强国和大国,在很大程度上与日本政府注重 培养本国经济的动态比较优势相关。※
1. 贸易结构优化理论 三、技术缺口理论
传统理论认为,比较优势产生于各国自然资源质上和量上的差异,经 济学家普斯纳尔认为,国际间技术水平的高低也是比较优势产生的重 要原因。
开辟新市场 保护和扩大原有市场 克服贸易限制和障碍 跟随竞争者
(4)效率导向型投资动机 :
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5)分散风险型投资动机 ;
3.1 跨国公司投资动因
(6)技术导向型投资动机; (7)追求优惠政策型投资动机 ; (8)环境污染转移型投资动机 ; (9)全球战略型投资动机 。
?第一次从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角度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作为整体考察企业的跨国经营行为?把东道国的区位优势与企业的所有权优势结合起来说明了国际生产格局的形成?对制造业跨国公司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分析工具特别是对战后初期美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在欧洲国家的贸易和直接投资活动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 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Different product Life cycle※
Product Cycle Model
The model suggests that firms innovate new products at home and in relation to home market.
How are these trade flows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country and how do they affect domestic factor prices?
跨国投资理论及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研究
![跨国投资理论及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77bbf43f7ec4afe04a1dfcb.png)
跨国投资理论及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研究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金融业发展国际化的潮流,中国企业迈出了国际投资的步伐。
在此过程中,我国企业坚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模式。
本文从跨国投资的理论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跨国投资;理论;现状;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中国的资本市场日渐成熟,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日渐加快。
一些企业通过并购、新建、独资、合资等方式进行跨国投资。
在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进行跨国投资是不可避免的选择,对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一、跨国投资理论简介(一)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由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在1960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提出。
后在70年代由C·P·金德贝格进行的补充和发展。
其主要思想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市场具有不完全性:产品市场不完全;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二是垄断优势:市场垄断优势;生产垄断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国家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企业通过跨国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信息与网络优势。
垄断优势理论为后来的理论奠定了基础,但是无法解释不具有技术等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也日益增多地向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二)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由英国学者巴克利、卡森及加拿大学者拉格曼于1976年共同提出。
其主要观点是:企业内部建立市场,协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跨国公司是内部化经营跨越国界的产物。
内部化理论是西方学者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主要从企业的角度进行研究。
但是忽略了国际客观的经济环境。
(三)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是由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迈克尔波特提出,波特的国际竞争优势模型(又称钻石模型)包括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和两种外部力量。
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2bcb70ca98271fe900ef91f.png)
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 ①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
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 关; ②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 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 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④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 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不能完全适用于解释其他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 资行为。
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二、内部化理论 ( 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
(一)产生背景 1.起源
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Peter J. Buckley)、 卡森(Mark Casson)
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llan M. Rugman) ---1976《跨国公司的未来》、1978《国际经营论》、
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第二节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概述
一、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产生与逐步自成体系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致力于建立一个统一的 或一般的跨国公司理论,用以说明不同国家(地 区)、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3.1976-1979年 巴克利、卡森、拉格曼 内部化理论
4.1981年 邓宁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三)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及缺陷 2.缺陷 ①该理论只进行了经验的分析与描述,缺乏抽象的
实证分析; ②该理论不能解释生产部门跨国化的地理布局问题
和服务业企业跨国投资行为的区位选择问题; ③缺乏对信息不对称、市场外部性等方面的理解和
运用; ④以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为研究对象,
(一)产生背景
2.内部化的定义 内部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088f8d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1a.png)
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 在上世纪70年代,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 全球贸易的1/5。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 这一比例已上升到1/3。在所有行业中,制
造业中的企业内贸易比重更大,有的行业 达到了3/4以上,特别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和
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行业,企业内贸易占
有更加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跨国公司
在上述两个命题的基础上,该理论的基本结论是: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
根据坎持韦尔等人的研究,发展中国家跨 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遵循下面的发展顺 序:首先是在周边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充 分利用种族联系;随着海外投资经验的积 累,种族因素重要性下降,逐步从周边国 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展直接投资;最后, 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为获取更先进的 复杂制造业技术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在分析方 法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邓宁用人均GDP作为经济
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进而与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 联系起来,这是值得推敲的。
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在人均GDP方面往往表现 出较大的差异,而人均GDP相同的国家也很难保证 就是处在相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此外,净对外投资这个相对概念并不能够真正反映 一国国际投资地位,位于吸引FDI和对外投资低端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空客的第一个型号 A300的生产中,这样的分工就开始了:含驾 驶舱的机头段、中机身下半部分和发动机挂架 由法国航宇公司生产,机翼主体由英国航宇公 司生产,机身的其余部分和垂尾由德国空中客 车工业公司生产,机翼前后缘和各活动翼面由 荷兰福克联合航空技术公司生产,客舱门、起 落架舱门和平尾由西班牙航空公司生产,这些 部件从欧洲各地运往德国或法国,在汉堡或图 卢兹的总装线上加以组装。而在后续机种的开 发和生产中,美国、日本、中国等地的全资子 公司也参与其中。
第十章 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PPT课件
![第十章 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997b2bcc22bcd127ff0c12.png)
(二)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1. 市场的不完全性
市场不完全竞争是指在市场结构中,众多 生产者生产和销售同一类产品,但具有差异 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产品的质量、性能、 档次、规格等方面,以及产品的牌子、商标 方面。由此产生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和非 价格的激烈竞争。
市场不完全可分为四种形态:
(1)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2)产品市场的不完全; (3)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完全; (4)由政府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引起的市 场不完全。
第十章 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 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从传统的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中分离出来的。其理论依 据和分析方法可分为:垄断优势理论、产品 生命周期理论、 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中 理论和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按其理论依据和分 析方法分类,可分为:
(1)以产业组织力量为基础的理论,如垄断优 势论和寡占反应论;
前三种市场不完全使企业拥有垄断优势,第 四种市场不完全导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利用 其垄断优势。
2. 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企业自身必须拥有竞争优势,以抵消 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
二是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企业始终拥有 和保持这种优势。
3.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
跨国公司垄断优势主要表现在: (1)知识资本优势; (2)产品差异化优势; (3)规模经济优势。
(2)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是中小企业; (3)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大多采用合资经营方 式;
(4)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是“顺贸易导向 的投资”。
四、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 (一)小岛清的基本政策主张 (1)以投资确保资源来源的政策; (2)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 (3)日本以开发国外自然资源为目标的投 资,以开发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为主要目标; (4)日本与其他发达国家开展交叉投资; (5)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的多样选择性;
跨国公司理论(全)
![跨国公司理论(全)](https://img.taocdn.com/s3/m/b2521c9aa2161479171128f1.png)
一、利润差异论
▪ (四)理论评价 ▪ 利润差异论现在很少被提及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它无法解释现实中有关对外直接投 资的真实现象。 ▪ 例如:某些落后国家虽然利润很高(表现 为利率高),但很少有跨国公司去投资( 也许风险同样很高);美国等部分发达国 家虽然利率极低,却有很多跨国公司愿意 前往投资。
二、曼德尔国际货币资本投资理 论
▪ ==当某产品最先在创新国被发明和生产出来 ,其它国家均还没有;当某产品在某国衰退 ,但其它一些国家并未衰退。
4.不同技术水平国家的分类
▪ 弗农把世界分为三类国家: ▪ 创新国家——最发达国家(美国),开始最先进行技
术创新,发明、生产并消费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
▪ 发达国家——(欧、日)开始没有掌握创新国的技术 ,不生产、不消费;早期开始从创新国进口消费;中 期掌握生产技术自己生产、消费(减少从创新国进口 );后期出口到创新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最后自己 不生产,从发展中进口;
▪ 弗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场上的营销生命 ,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 、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 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 衰退的阶段。
3.不同国家同一产品的生命周期不一样
▪ 弗农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 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 ,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 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 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 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 资的变化(进而决定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 (一)理论概述
▪ 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曼德尔提出,从国际贸 易与跨国投资相互关系的角度解释FDI的原 因,进而解释跨国公司产生发展原因的理 论。
二、曼德尔国际货币资本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8ca6c9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f.png)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1. 引言跨国公司(MNCs)是指在一个或多个国家进行业务活动的公司。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变得越来越普遍。
国际投资理论是研究跨国公司如何进行国际投资决策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探讨几种主流的国际投资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
2.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关注跨国公司为了获得利润而进行跨国投资的动机和方法。
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于18世纪提出。
该理论认为,国家应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其相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相对劣势的产品。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行为可以解释为寻求更高效的生产和全球资源配置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较优势理论逐渐演变为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出口和进口不同产品,还包括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贸易。
该理论将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视为一种寻求规模经济和专业化优势的策略。
3. 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是由理查德·考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投资时,主要考虑的是合同成本和交易成本。
合同成本是指跨国公司与外部供应商进行交易所需的成本,而交易成本是指通过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可以减少的成本。
根据内部化理论,当合同成本高于交易成本时,跨国公司将倾向于在公司内部进行生产,而不是与外部供应商交易。
因此,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行为可以解释为一种内部化的策略,旨在降低合同成本和交易成本。
4.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无法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因此需要政府干预。
在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中,市场失灵可能是促使跨国公司进行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市场失灵可以表现为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或外部性等。
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投资来利用不同市场的优势和补充。
例如,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在低成本国家进行生产,然后再在高成本国家销售产品,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5. 结论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提供了解释为什么跨国公司选择进行国际投资的理论框架。
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00ac96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8.png)
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介绍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和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简称MNC)是国际经济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理论基础、动因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国际直接投资的定义和理论基础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进行投资,通过获得股权或控制权来在投资国家或地区直接进行经营活动。
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1.内部化理论:根据内部化理论,企业选择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是为了通过直接控制海外市场来获取竞争优势,并将垂直整合整个供应链,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益。
2.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等原因,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因此,企业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可以直接控制生产要素,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资源基础理论:根据资源基础理论,企业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可以获取特定资源和技术,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之间分散投资,可以充分利用各国的资源和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跨国公司的定义和发展动因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以上国家开展业务的企业。
跨国公司的发展动因主要包括市场扩张、资源获取和资源整合:1.市场扩张: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开展业务,可以实现市场的扩张和多元化。
进入新市场可以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和收益。
2.资源获取: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投资,可以获取各国的资源,如原材料、劳动力、技术等。
这些资源可以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降低成本。
3.资源整合: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之间分散投资,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例如,利用低成本的劳动力生产产品,再以较高价格销售到其他国家。
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流动:国际直接投资促进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期末复习)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05d303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8.png)
• 目前,跨国公司概念已经发生了新变化,目前全世界已有 4.4万个跨国母公司和28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及其附属企业,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跨国公司控 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2/3的贸易和70%以上的直接投资。 过去,跨国公司有一个明显的“母国”,但现在其产权日 益国际化、分散化、多元化,“母国”的概念日益淡化。 我们不能简单说IBM公司是美国的,SONY公司是日本的, 只是我国过去习惯了这种叫法而已,严格而言,现在只能 做“某跨国公司母公司在某国”或“某跨国公司的总部在 某国”这样一种理解。
• 2)成熟阶段:产品基本定型,研发费用大幅度下降,生 产技术开始普及,所用的劳动力不再是高级熟练劳动力, 而是一般熟练劳动力。
• 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在一定程度上普及。其他发达国家的 厂商开始仿制,并占领乐创新国部分国内市场。新产品的 生产厂商越来越多,竞争激烈,价格下降。创新国的垄断 优势逐渐消失,出口数量减少甚至停止。
• 垄断优势包括: • 对某种专门技术的控制;规模经济优势;对销售渠道的控
制;产品开发和更新能力等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动因(市场内部化论)
• 英国学者巴克莱和卡森提出的。认为,外部市场机制的不 完善造成中间产品交易的低效率。如果将中间产品通过跨 国公司内部市场实行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代替原来的外 部市场组织交易,就可能使跨国公司合理配置资源,提高 经济效率。内部化理论将科斯交易费用学说应用于国际直 接投资领域,开辟了一条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思路。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国际投资概念
• (一)国际投资含义 • 国际投资指政府、企业、机构或个人为获
取各种收益而进行的跨国界投资。从国际 投资的内容看,不仅包括金融资产,还有 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 • (二)国际投资的分类 • (三)国际投资的特点
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
![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25d33275727a5e9856a612c.png)
一、利润差异论
(三)理论运用 利润差异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所涉及的资 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实质上反映了各国间收 益的差异。据此可以断定资本会从资金比 较充裕的国家流往资金比较贫乏的国家, 而当一国的收益降低时,流向该国的资本 就会随之减少。 理论对资本流动的解释有一定合理性。
一、利润差异论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章
跨国公司理论
第一节 基于国际贸易的跨国经营理论 第二节 基于外国直接投资(FDI)的跨国经 营理论 第三节 基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理论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第一节 基于国际贸易的跨国经营理论
一、利润差异论 二、曼德尔国际货币资本投资理论
一、利润差异论
(一)理论概述 利润差异论是一个利用国家间利润的差异, 解释对外直接投资,进而解释跨国公司产 生的原因的理论。 拓展: 回忆:H-O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利润差异论
(二)基本观点 按H-O理论: 1.各国要素禀赋有差异(有的L多,有的K多); 2.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差异; 3.生产成本的差异造成同一产品各国利润不一 样(有的高,有的低,表现为利率); 4.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会使资本从利润 低的国家流向利润高的国家,产生FDI,也就 同时产生了跨国公司; 5.结论:各国利润的差异是跨国公司产生和发 展的原因。
(三)基本结论 通过分析,曼德尔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两国生产函数相同,国际投资与国际 贸易相互替代,国际投资所带来的结果是 使两国间的贸易量减少。
(四)主要观点 曼德尔理论可概括成如下三点: 第一,当两国有相同的生产函数时,贸易与投资 之间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第二,国际投资起因于贸易障碍。在自由贸易的 情况下,不存在国际投资的动因。 第三,国际投资替代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为: 投资国减少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生产和出口, 投资接受国(东道国)则增加该种商品的生产; 相应地,投资国的比较劣势商品的生产增加,进 口减少。 前者意味着投资取代了贸易,后者意味着为维持 充分就业增加对比较劣势的产业的投资。
跨国经营理论
![跨国经营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a2e800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b.png)
跨国经营理论跨国经营是企业在国内或国外建立或购买企业以进行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
跨国经营的理论主要涉及到国际商业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投资理论等。
跨国经营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全球化趋势并作出更好的战略决策。
国际商业理论主要研究跨国公司的商业活动,并致力于理解什么使跨国公司成功。
一种广泛接受的理论是垂直一体化理论(Vertical Integration Theory),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通过将各种市场和供应链和生产过程纵向整合,从而能够实现更高的效率和竞争优势。
这种一体化可以通过对供应链的控制实现,例如通过收购供应商或直接拥有生产设施,从而减少中间商环节,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另外,横向整合也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国际贸易理论涉及到跨国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并研究跨国公司如何利用跨国贸易达到更高的效益。
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是比较优势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该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因此跨国公司应该在其最具有优势的区域进行投资和贸易。
例如,一个国家可能在制造电子产品方面具有更好的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则在农业方面具有更好的优势。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进口和出口来利用这种优势,从而实现更高的效益。
国际投资理论涉及到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并探讨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建立企业的原因和动因。
直接投资可以帮助跨国公司获得更高的回报和更高的成长机会。
市场内部化理论(Market Internalization Theory)认为,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在外国建立企业来控制外国市场的商业环境,从而提高公司的利润。
该理论还认为,通过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可以降低对外商制定的法规和政策的依赖,从而降低政治风险。
在现代经济的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经营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跨国经营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全球市场的运作机制,并制定更有效的投资和贸易策略。
与此同时,跨国经营理论的研究也可以指导政府如何为跨国公司在国内外的投资活动创造更好的环境。
第四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国际投资学》PPT课件
![第四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国际投资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a30bd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c.png)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一、跨国公司发展过程 1.跨国公司雏形阶段 2.跨国公司成型阶段 3.跨国公司迅速发展阶段 4.跨国公司全球发展阶段 5.21世纪跨国公司新的战略取向
二、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1.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 2.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3.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影响 4.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参与方式
第四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
一、跨国公司的概念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简称 TNCs)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国际企业(International Business)、环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宇宙公司(Universal Corporations)等。
五、跨国公司投资的竞争与垄断效应
六、跨国公司投资的就业效应 1.就业正外部效应 2.就业负外部效应
七、跨国公司投资的资本积累效应 1.资本积累的正外部效应 2.资本积累的负效应
八、跨国公司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九、跨国公司投资的主权与自主效应
三、跨国公司经营战略 1.职能一体化战略 2.地域一体化战略
四、跨国公司理论 1.跨国公司理论概述 2.战略管理理论 3.战略联盟理论 4.社会力理论
第三节 跨国公司国际投资效应
一、跨国公司国际投资效应 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在东道国进行,其投资效应指 跨国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对东道国国民经济整体所 产生的全面经济效应。
跨国公司定义的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 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传统理论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传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23c5ad2d15abe23482f4dc3.png)
注: O表示厂 商具 有该优 势 ;表 示厂 商不 具有 该优势 × 具体来 说 , 区位 优势主 要取 决于 : 1劳动 成本 ) 由于 国际劳动 力 市场具 有 不完全 性的 , 而 导致 各国 实际上 资成本 存在 差异 。因此 ,以利 润最 大化 为 目标 的跨 陶公司在 选择 对 外直接 投 资区位 时, 必然 优先考 虑劳 动力成 本较 低 的地 区, 别 特 是 当产 品技术 已经 标准化 以后 , 跨 公 司更倾 向于把 生 产活 动转 移 到劳动 成本较 低 的地 区。 2 市场 购销 因素 ) 东道 国市场规 模 、 场潜 力、 市 发展 阶段 以及 地竞 争程 度等 市 场 购销 因 素埘 跨 陶公 司对 外直 接 投资 的决 策有至 关重 要的 影响 。 从 一定意义上 讲 , 工业 化时代 , 球经济增 I的栓梏 是来 自于需求 , 全 = 乏 = 而 不是 供给 。不管 是消 费品还 是工 业 品,跨 公 司能在 多人 程度 上从事专 业化 生产 并 出售 复杂 的产 品将取 决 于市场 规模 和性 质 。 为 了寻 找 市场 .更熏 要 的是寻 找能 向跨 闲公 司提供 的商 质 譬和 多样 性提 m挑 战的市场 , 当代 跨 国公 司打破 ,围家和 地 区的 界线 , 以世 界为 市场创 建环 球丁 』和环 球购 物 心 。 一 3 政府 政 策 ) 尔道 闲 业 结构 的调整 、对外 投 资的鼓 励和 限制政 策等 都对 进 入 跨国 公司 的牛产 绛 营产 生肖 接或 间接 的影 响 。拿我 国来 说, 在 改革 开放初 期 , 策上 的优 惠 ( 政 特别 足税 收上 的优 惠 ) 是我 两吸 引外商投 资的 一个再 要砝 码 ,而经 济特 区则足 我 围吸 引外资 的前 沿 阵地 。2 0 年加入 WT 后 , 同利用 外 资政策 从税 收激励 机 01 O 我 制 为丰的 优惠政 策转 向 以公平竞 争机 制 为 丰的 则政策 ,存减 少 优惠 待遇 的同时 . 降低外 同投 资者 的 f场 准入譬 垒( 1 除特 定行业 外 ) 并提供 围 民待遇 。 明智 政府 政策 营造 ,公平有 序 的竞争 环境 , 使中 又迎 来 了… 个吸 引外 资的 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