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脱锌腐蚀的研究进展--李勇_朱应禄

合集下载

黄铜脱锌腐蚀的特征及防止措施

黄铜脱锌腐蚀的特征及防止措施
B, ae e rh ee n ru i o r so n i tr a n i i r s e ic fc to or in. rr a t lme to sng c ro in i h bi s c n i h btb a sd zn i ain c roso o i
黄铜 脱 锌 腐 蚀 的特 征 及 防止 措 施
蒋 明俊 , 郭小 川 , 杨 俊
( 后勤工程 学院 军事油料应用与管理工程 系, 重庆 4 0 1 ) 006
摘 要 黄铜在 机 械设备 制 造 中应 用广泛 , 但黄铜 在 使 用 中存 在脱 锌腐 蚀现 象, 清楚 弄
脱锌 腐蚀 的机 理 , 到 防止脱 锌腐蚀 的措施 对延 长 设 备使 用寿 命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阐述 了黄 找 铜脱 锌腐蚀 的特征和 影 响 因素 , 着重论 述 了黄铜脱 锌 的腐蚀 机理 。研 究发 现 , 在黄 铜合金 中
2双空位机制pickering和wagner提出表面的锌首先在腐蚀过程中阳极溶解产生双空位然后由于浓度梯度的影响双空位向合金内部扩散锌原子向表面扩散从而产生锌的优先溶解铜中双空位在25时的扩散系数为1310叫2cnl2s而单空位在25时的扩散系数仅为310叫9cnl2s说明双空位比单空位易于进行扩散且双空位的扩散系数与beavers和paugh估算的锌的扩散系数相当
Ke wo d b a s e i c f a in;c a a tr t ;me h ns y rs rs ;d zn i c t i o h r ce i i sc c a im;p oe t e me h d o r s e i cf ai n c ro in r tc i t o fb a sd z i c t o rso v n i o

黄铜矿生物浸出中钝化现象的研究

黄铜矿生物浸出中钝化现象的研究

黄铜矿生物浸出中钝化现象的研究李永峰(江西理工大学矿加研11 江西赣州341000)摘要:在黄铜矿生物浸出过程中由于黄钾铁矾、单质硫以及多硫化物的生成,造成了浸出速率的下降即钝化现象。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Ag+催化、原电池效应以及采用中高温细菌生物浸出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钝化现象。

关键词:黄铜矿;生物浸出;钝化Study on Inactivating Phenomenon of Chalcopyrite Bio-leachingYongfeng Li(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halcopyrite bio-leaching, the creating about jarosite, sulphur and polysulfide makes the rate of chalcopyrite bioleaching dropped, inactivatingphenomenon. After research on this many years, the researchers discovered thatcatalysis of Ag+, battery effect or using bio-leaching technology of medium and hightemperature bacteria can solve the inactivating phenomenon to a certain extent. Keywords:Chalcopyrite; bio-leaching; inactivating生物浸矿技术由于其反应温和、能耗低、环境友好、流程短等优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到各国湿法冶金工作者的重视。

黄铜脱锌腐蚀的特征及防止措施

黄铜脱锌腐蚀的特征及防止措施

黄铜脱锌腐蚀的特征及防止措施
蒋明俊;郭小川;杨俊
【期刊名称】《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4)004
【摘要】黄铜在机械设备制造中应用广泛,但黄铜在使用中存在脱锌腐蚀现象,弄清楚脱锌腐蚀的机理,找到防止脱锌腐蚀的措施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黄铜脱锌腐蚀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着重论述了黄铜脱锌的腐蚀机理.研究发现,在黄铜合金中加入砷、硼、稀土等元素或采用缓蚀剂可防止黄铜的脱锌腐蚀.
【总页数】5页(P35-38,61)
【作者】蒋明俊;郭小川;杨俊
【作者单位】后勤工程学院,军事油料应用与管理工程系,重庆,400016;后勤工程学院,军事油料应用与管理工程系,重庆,400016;后勤工程学院,军事油料应用与管理工程系,重庆,40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74
【相关文献】
1.HAl77-2铝黄铜耐脱锌腐蚀性能的研究 [J], 王智祥;金熌;叶艳君;陈文江;潘少彬
2.用废料制备无铅硅黄铜及其耐脱锌腐蚀性能研究 [J], 邱光斌
3.铸造法调控黄铜抗脱锌腐蚀性能的研究进展 [J], 何雨星;钱斯文;龚庆;朱环宇;高鹏飞
4.铸造法调控黄铜抗脱锌腐蚀性能的研究进展 [J], 何雨星;钱斯文;龚庆;朱环宇;高
鹏飞
5.实海暴露黄铜脱锌腐蚀行为及抑制脱锌机理研究 [J], 刘增才;林乐耘;刘少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显微组织对黄铜脱锌腐蚀行为的影响

显微组织对黄铜脱锌腐蚀行为的影响

脱锌腐 蚀性 能要求 很高 . 必须 有效地 解决 黄铜 产 故
品 的脱锌腐 蚀 问题 。但对 于 用途 广泛 的 + B两相 黄铜在 不 同状态下 的脱 锌腐 蚀行 为 . 目前业 界 尚缺
少深入 的研 究和揭 示 。本文 旨在 通过 一 系列实 验 .
的方 向剖 开 . 剖切 面 为磨面 制成 金相 试 样 . 用 以 采 金相 显微镜 观 察脱锌 腐蚀 情况 . 每个 试样 测量 5个
脱锌层深度
04 m m 5
是否合格

砷黄铜铸件
砷黄铜锻件
C 7 3P2 s un5 hA
C z 3P2 s u n6 bA
铸态
锻造
a B 相+ 相
a B 相+ 相
00 . mm 4
0 2l .l 2 a m


砷黄铜铸件 砷黄铜锻件
砷黄铜铸件
砷黄铜锻件
实 材名 验料称
金 牌 属号
c l l
P b
A s /
A l 0 . . 8 枷
铅 铜 及 件 Zu 4 b 5 . 余 1 2 黄 锭 铸 C nP 8 0 量 . . Zo2 . 2 55 -
砷 铜 及 件 C I P A 6 . 余 1 2 0 -1 0 0 黄 锭 铸 Il b s 1 O 量 . . . 00 . 2 l3 2 . Z5 5 5 5 0 . 1 - 4  ̄ 砷 铜 及 件 C 6 2 6 - . 余 1 2 0 -1 0 黄 棒 锻 删 PA 0 - 0 量 . . . 00 . bs .4 0 6 5 5 0 . 0 - 4 5
黄铜 未加 砷 时 . 锌腐 蚀化 学 反应 能够 循序 依 脱

黄铜表面钝教材化处理与耐环境腐蚀研究

黄铜表面钝教材化处理与耐环境腐蚀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黄铜表面钝化处理与耐环境腐蚀研究姓名:顾爱玲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环境科学指导教师:张敬东;杨昌柱20051101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新型铜缓蚀剂AMT在传统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消除了氮氧化物的危害苯并三氮唑钝化时间钝化液以AMT钨酸钠的量将黄铜片用上述三种溶液钝化处理后盐水浸泡试验及电化学测试对耐腐蚀性进行了研究AMT约1ml/L Na2WO4约45不同钝化液钝化处理效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空气中放置至少四个月以上无变化盐性根据情况可使流程更加简单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黄铜 钝化 AMT BTA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谱 Abstract The new surface treatment technique of AMT-based compound passivators used for Brass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is developed by optimizing traditional pretreatment process, and the gas of nitrogen oxides is eliminated when nitric acid is replaced by sodium nitrate in acid cleaning solutio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AMTabout 100mg/L BTAabout 50mg/L pHthe time of passivatio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日期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日期1 绪 论 1.1 铜的钝化处理 铜以其美丽的色泽和优良的性能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导致其在生产我们需要对铜制品进行表面处理 1.1.1 铬酸盐钝化 工业上普遍使用是铬酸和铬酸盐钝化[1 ̄6]经过处理的金属表面上形成彩虹色不仅表面光亮美观具有装饰作用对于大多数的金属如铝镁及镀层金属通常认为阻滞了阳极溶解六价铬化合物易溶于水在潮湿空气中六价铬化合物溶于水形成铬酸实现自修复而维持了膜的抗蚀性膜层极薄不仅耐蚀性大为提高美国Amchem Products公司的Cuprotek法是本法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表1-1 铜及铜合金的典型铬酸盐处理法 处理液组成 浸渍时间 处理温度 膜层外观 在CrO38.5-175g然后用CrO3 0.075-15g, ZnO 0.04-6.6g 红铜色 氟化物 光滑透明 Na2Cr2O7 83g/L CrO3 33g/L KBr 27g/L 5-120s 室温-95但在实际处理中大部分都被排放到周围的环境中内脏器官出血病变皮肤接触后会引起皮炎还有研究表明铬化物有致突变作用和细胞遗传毒性在金属表面处理领域中铬酸盐最终被禁止使用已成为必然趋势钼酸盐钝化 钼与铬同属VIB族钼酸盐钝化处理的方法主要有阳极极化处理用此溶液来对铜进行表面钝化处理当硫代钼酸铵溶液浓度为0.001 mol/L时成膜附着力强可以作为装饰和制作工艺品的材料这种工艺钝化时间长随着钝化研究的深入有人研究利用浸渍法在镀锌层表面获得钼矾磷杂多酸转化膜近几年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有机钼系钝化的新思路这拓宽了对钼酸盐钝化的研究范畴且缓蚀作用随分子内羟乙基的增多而增强与钼酸铵一定摩尔比混合后经冷却提纯钝化膜内的有机及无机基团有明显的协同缓蚀作用由于有机官能团的引入从而提高了膜层的耐蚀性锰酸盐复合缓蚀剂对Zn-Cu及BeCoCu特种铜合金进行钝化表面处理苯并三氮唑(0.2g/L) +Na2MoO4(0.3g/L) +硼砂(0.5g/L) +苯甲酸钠(0.5g/L) +KMnO4(0.5g/L)+乙醇(3.5g/L) 总的来说有机钼酸盐钝化虽能使钝化效果得到相应的提高成本高2钨与Cr目前对钨酸盐钝化也有研究表明两者复配时有较好的协同效应pH值的升高和锌离子的加入可产生进一步的协同作用硅酸盐钝化 硅酸盐钝化处理具有成本低无毒4一般只要将金属置于含稀土离子的溶液中便可使金属钝化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报道来看一类为单一的稀土盐溶液,浸泡24d操作简便从而大大缩短钝化处理时间BTA钝化 目前在铜的无铬钝化处理中花斑和流痕等缺陷张晓峰等做了BTA在青铜文物方面的研究辅以其他有机对黄铜工件采用活化和钝化复合处理工艺处理后耐硝酸(1替代铜合金的铬化处理工艺可以避免铬化处理废液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对铜电极的阴极和阳极的腐蚀电化学过程均有抑制作用其效果大大好于BTA单一体系配合多种添加剂以弥补BTA的缺点 BTA衍生物长链烷基BTA和羟基羧基BTA等咪唑类2-苯基咪唑18-烷基咪唑等其他含氮杂环化合物喹啉MBT等壬酸月桂酸碳酸环己胺苯甲酸二环己胺六亚甲基四胺 钼酸盐磷酸盐 62-巯基苯并恶唑(MBO)但处理效果不尽人意或成本太高[31 1.2 黄铜的腐蚀 金属腐蚀[33 ̄34]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浓度pH值等千差万别表面状态等也是各种各样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根据腐蚀过程进行的历程不同化学腐蚀服从多相反应的化学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可以把腐蚀分成两大类可以将腐蚀分为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 大气腐蚀微生物腐蚀工业环境介质中的腐蚀 在酸性溶液中的腐蚀在工业水中 的腐蚀 根据腐蚀形态可将腐蚀分为以下几类: 而且生成腐蚀产物膜2为孔蚀的一种特殊形式3有选择地腐蚀与表层平行的物质4应力腐蚀破裂机理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金属表面生成钝化膜和保护膜裂缝向纵身发展6ÐγɿÕÅݵ±ËüÆÆÃðʱ²úÉú³å»÷²¨Ñ¹Á¦¸ß´ï4000´óÆøѹÉõÖÁ¿É½«½ðÊôÁ£×Ó˺ÁÑ89ÈçÇâÔ-×Ó²»ÄÜѸËÙ½áºÏΪÇâ·Ö×ÓÅųýÖ÷ÒªÓÐÇâ¹ÄÅÝ¿×ʴͨ³£·¢ÉúÔÚ±íÃæÓжۻ¯Ä¤»òÓб£»¤Ä¤µÄ½ðÊôÂÁºÏ½ðµÈÓÉÓÚÓ°ÏìÒòËظ´ÔÓ11ËùÒÔËüÃǵÄÄÍÊ´ÐÔÒ²Óвî±ðֻʣÏÂÓÐÆäÓà×é·Ö¹¹³ÉµÄº£Ãà×´ÎïÖÊ»ÆÍ-ÊÇпº¬Á¿µÍÓÚ50ÕâÖÖ¹ÛÏó½Ð×ö»ÆÍ-µÄÍÑп¸¯Ê´½á¹û»áʹ»ÆÍ-µÄÇ¿¶È´ó´óϽµ¼´ÓÉ»ÆÉ«±äΪ×ϺìÉ«²ãÐ͵Äпº¬Á¿½Ï¸ßµÄ»ÆÍ-ÔÚËáÐÔ½éÖÊÖÐÒ×·¢Éú¾ùÔÈ»ò²ãÐÍÍÑﵫÊÇÒ²ÓÐÀýÍâµÄÕâÊÇÒòΪÐγɱ¡Èõʹ²ÄÖʱä´àÑÏÖØʱ»áµ¼Ö¹ܱڴ©Í¨Ò×Ôì³É·ì϶¸¯Ê´µÄÔµ¹Ê[35]其脱锌倾向和腐蚀速度也越大[38 ̄39]的黄铜才出现脱锌的黄铜相结构固溶体相先被腐蚀基体对于含铜量较低的固溶体来说是阴极相发生优先溶解现提出的有两种看法而合金内部的锌通过空位迅速扩散并继续溶解但是有人认为这种说法理由并不充分或将使脱锌变得极为缓慢即表层合金中的铜和锌一起溶解也是说铜离子镀回到原基体上只是适用不同的腐蚀条件而已工业水中发生硝酸及氢氧化钠CuSO4就其形貌体征来看碱性介质中易发生栓状脱锌溶液的pH值对黄铜的脱锌影响不大从而加大了腐蚀速率但腐蚀较缓慢点蚀坑的表面为白色腐蚀产物在此处电化学腐蚀反应如下OH22e  第二种说法Zn2+Zn-CuCu结果是HO2OH- 2腐蚀产物堆积在腐蚀坑口上形成一个鼓包由于溶液的酸化和Cu+浓度的增加随着点蚀坑的出现造成了点蚀腐蚀坑的不断扩大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都离不开材料状态改变直至损坏变质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除了材料产品质量的下降爆炸和人员伤亡以及大规模的环境污染等间接损失导致材料发生腐蚀的环境有两类海水另一类是工业环境盐溶液是机械制造工业应用最广的材料对其缓蚀性能和钝化处理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他们发现AMT是一种很好的金属缓蚀剂后来Pandit等发现经AMT处理后的铜片表面可提高抗盐雾但是所有这些研究还仅限于对青铜在人类环保意识越来越强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其它物质使用时剂量大一种方法是复合配方另一种是开发有机缓蚀剂进一步对AMT以AMT借助组分间的协同作用看对降低成本是否有利1并能较好的改善操作条件和成本单一成分时AMTBTA的钝化液对黄铜钝化效果进行比较3不同时间的钝化BTA较好的浓度配比并在此基础上添加其它物质耐腐蚀性检测 经过不同配方钝化处理的黄铜盐浸试验对钝化样品的耐酸大气腐蚀性进行研究5盐中的耐腐蚀机理从而得到理想的表面着色和耐腐蚀效果2 酸洗工艺及配方的研究 本试验是整个钝化工艺的基础部分最佳操作条件等酸洗 清洗 且两边油层的厚度有一定的差距酸洗就很难有好的效果把所有铜片的油一次性全部除去时所以本实验采用一次性除油后再进行下面的酸洗及钝化步骤预腐蚀5-8s, 室温20-35s8 钝化处理 40具体如下酸洗冬春气温低时要采取升温措施或者适当延长酸洗时间后并适当调节的硫酸清洗否则会影响钝化膜的形成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及处理效果锈是指金属由于水分和氧等作用下酸洗液一般是由无机酸和少量缓蚀剂盐酸选用和改进了以下三种酸洗配方180 mL/L浓硫酸+220 mL /L 浓硝酸+6 g/L氯化钠 光亮酸洗180 mL/L浓硫酸+220 mL/L 浓硝酸+6 g/L氯化钠  光亮酸洗预酸洗70 g/L 硝酸钠+8 mL/L OP-10 配方一是典型的三酸酸洗方案酸洗速度快铜蚀去量大而且溶液寿命短黄烟放置几天后黄烟的挥发才略轻黄烟危险性大 配方二只有在表面状况很好的情况下才能酸洗出光亮的表面配方三用硝酸钠代替硝酸保证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酸洗作用缓和操作方便酸洗液使用寿命长尤其是酸洗过程中无黄烟逸出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节省了通过多次比较铜片先被活化接着被氧化然后在表面形成一种泡沫吸附层金属铜不活泼然后氧化铜再与酸反应铜先被氧化为Cu2O呈黄色一部分的Cu2O被继续氧化成黑色的氧化铜内层的氧化亚铜含量高铜在被氧化的同时氧化反应也较快界面附近的氧化剂浓度不断的减小达到了动态平衡硫酸能与铜的氧化层表面起化学反应硫酸浓度低时反应猛烈因而反应速度缓慢吸附层因此起着氧化和酸洗双重作用抛光效果良好铜易发生过腐蚀硝酸浓度过低浓度低 在硫酸溶液中加入硝酸钠在反应中起了氧化剂的作用硝酸钠含量低时 盐酸主要起溶解金属氧化物的作用钝化膜色泽不均匀如盐酸过量加入食盐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基体表面的纤维状条纹表面活性剂具有多泡性搅动了溶液使逸出量大大减少使抛光液对铜合金润湿更均匀防止抛光液沸腾阻止反应的进行黄铜在酸洗过程中铜多了会出现棕褐色的斑点通过铜片在不同酸洗液中酸洗时间和酸洗效果的对比试验研究符合工业应用中的要求并对酸洗机理做了一定的研究3 钝化液配方及最佳工艺的研究 3.1 试验仪器及试剂 分析天平明高五金制品深圳有限公司武汉琴台医疗器械厂1.5cm AMTBTA3.2 试验方法 湿热试验方法湿热水蒸汽中一定时间将其拿出后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用相对密度为1.42的硝酸温度降至室温(258s为合格经钝化处理的黄铜试片以3个为一组NaCl不间断的观察试片表面及溶液的情况以不同浓度的AMT300mg/L在不同温度下对铜片试样进行浸泡处理 湿热蒸汽中做加速腐蚀试验和在空气中长期放置结果表明温度和浓度对处理效果均有影响最佳温度为30在此温度和浓度范围内处理的黄铜片不仅表面颜色均匀而且在80表3-1 室温下单一AMT钝化处理情况 AMT(mg/L) 处理后 8024h后有棕褐色斑点铜本色 12h有极少许的棕褐色斑点一个月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300 金黄24h后有棕褐色斑点铜本色 12h有极少许的棕褐色斑点18天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1000 金黄24h后有棕褐色斑点表3-2 30 铜本色 12h有极少许的斑点一个月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100 金黄24h有少许的棕褐色斑点一个月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300 金黄24h有少许的棕褐色斑点一个月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500 金黄24h有少许的棕褐色斑点18天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1000 金黄24h有少许的棕褐色斑点18天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表3-3 45 铜本色 12h表面略发红不均匀 23天后表面出现棕褐色的斑点 铜本色 12h表面略发红不均匀铜本色 12h有棕褐色斑点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500 金黄24h棕褐色斑点增多一个月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1000 金黄一个月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表3-4 60 铜本色 12h表面略发红一个月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100 金黄24h表面呈淡棕褐色一个月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300 金黄24h棕褐色斑点增多一个月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500 金黄24h棕褐色斑点增多18天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1000 金黄24h表面呈淡棕褐色18天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表3-5 70 铜本色 12h表面略发红不均匀 14天后表面出现棕褐色的斑点27天后变暗24h表面呈淡棕褐色一个月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铜本色 12h表面略发红不均匀 14天后表面出现棕褐色的斑点25天后稍微变暗24h表面呈淡棕褐色18天后棕褐色逐渐扩大铜本色 12h有棕褐色斑点不均匀 11天后表面出现棕褐色的斑点25天后稍微变暗3.3.2 单一BTA钝化处理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3-6 ̄表3-10温度和浓度的影响都不是很明显光亮湿热蒸汽中经10h表面没有任何变化表3-6 室温下单一BTA钝化处理情况 BTA(mg/L) 处理后 8016h后有棕褐色得斑点两周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100 金黄16h有棕褐色的斑点两周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300 金黄16h有少许棕褐色的斑点两周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500 金黄16h有少许棕褐色的斑点两周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1000 金黄16h有少许棕褐色的斑点两周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表3-7 30 铜本色 12h少许棕褐色斑点变黄 6天后表面出现极少量棕褐色的斑点24h同上铜本色 12h极少许棕褐色斑点两周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500 金黄24h同上 铜本色 12h少许棕褐色斑点变黄 二周后表面出现极少量棕褐色的斑点表3-8 40 铜本色 12h后有棕褐色斑点变黄 6天后表面出现棕褐色的斑点24h少量铜本色 12h后有少量棕褐色斑点两周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500 金黄24h少量铜本色 12h后有极少量棕褐色斑点两周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表3-9 50 铜本色 12h后有少许棕褐色斑点24h同上 两周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100 金黄24h同上两周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300 金黄24h后无变化两周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500 金黄24h后有少许棕褐色斑点两周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1000 金黄24h无变化两周后棕褐色逐渐扩大 表3-10 60 铜本色 12h有棕褐色的斑点以后棕褐色斑点增多 一周后表面出现极少量棕褐色的斑点以后棕褐色斑点增多 一周后表面出现极少量棕褐色的斑点以后棕褐色斑点增多 10天后表面出现极少量棕褐色的斑点以后棕褐色斑点增多 10天后表面出现极少量棕褐色的斑点24h表面略变黄 二周后表面出现极少量棕褐色的斑点i 在试验安排上尽可能地减少试验次数并得到较好的结果快正交试验法就是一种科学地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的方法试验因素 钝化时间钝化时间过短钝化时间过长降低耐蚀性钝化温度与钝化膜的成膜速度有关并影响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钝化膜耐蚀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是影响钝化膜成膜速度的重要因素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缓蚀剂浓度进行试验2BTA浓度BTA来说500时处理效果并不是特别好300 mg/L三个水平三个水平这样本试验就有三个因素BTA而选用了L27(313)正交表[53]时间第5列30 45 3.4.2 结果与讨论 1处理效果评分标准为1对其进行评分总分为20分湿热试验湿热蒸汽中开始每2h观察一次隔12h观察一次时每次评分总分均为30分然后对每项因素进行极差分析最后结合实际和影响因素的主次性 从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钝化温度AMT与温度的交互作用由表中可以看出在45AMT浓度是次主要因素钝化效果减弱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其中正交表中第9列和第11列反应的是两者的交互作用根据文献[54 ̄55]其协同效应缓蚀机理可解释为然后Cu-AMT膜逐渐填补裸露O表面缺陷的Cu|Cu2从而使钝化效果增强45浸泡时间40min表3-12 正交试验的安排与结果 温度(正交试验的校正 因 素水平 编号对正交试验中结果最优和次优的试验进行改进试验安排见下表3-13mg/L BTA下的腐蚀加速试验温度范围在35-45AMT浓度范围在50 mg/L -200 mg/LBTA浓度范围是100 mg/L -300 mg/L45浸泡时间40min分别添加其它物质BTA换成其同系物TTAmg/L 48h湿热试验后结果表明机理也大致相同但性能较稳定的单分子层保护膜可如果一旦破裂所以还是选用BTA[56 ̄57]pH值影响 当AMT浓度定为100mg/L7.048h湿热试验后结果表明pH值在7-9.2之间都可提高黄铜耐腐蚀效果pH=4.9pH值对其缓蚀效果增效很明显乙醇影响 在复配的钝化液中200mg/L不变4 mL /L进行了对比试验添加乙醇能够影响钝化效果三种浓度的效果几乎一样4添加Na2WO4浓度分别为50mg/L 48h湿热试验结果表明但50 mg/L的效果最好 5添加乳化即可浓度分别为1mL /L 48h湿热试验结果表明说明添加乳化剂效果反而下降选取1mL /L的浓度选用了三种配方作比较 配方BTA200mg/LBTA200mg/L 配方在配方的基础上添加了乳化剂组成为H68和紫铜优于国家标准3.6.2 湿热试验 分别取经过不同钝化液处理的试片各四片试验方法及标准如前所述其中钝化液的效果最好表3-15 试片湿热试验结果 处理后 湿热蒸汽 配方钝化试样 亮金黄表面仍为光亮的黄铜本色 配方钝化试样 亮金黄表面仍为光亮的黄铜本色 配方钝化试验 亮金黄肉眼 几乎看不出3-17和3-18所示NaCl中浸泡试验结果 表面变化情况 配方 钝化试样 1个半月表面有灰白点绿色加深扩大以后灰白色扩大以后后灰白色点扩大表3-17 2配方 钝化试样 6h后四周变为紫红色 36h边缘全部为紫红色 配方 钝化试验 12h四周变为紫红色CH3COOH中浸泡试验结果 表面变化情况 配方 钝化试样 12h表面略变暗45天后溶液变为蓝色 配方 钝化试样 24h表面略变暗45天后溶液变为淡蓝色45天后溶液变为淡蓝色时间久后发现紫红色的铜氯化钠另一方面都有加速黄铜脱锌的腐蚀的作用黄铜发生了脱锌腐蚀发生首先缝隙腐蚀最后变成了疏松对经过同样钝化处理的铜嘴也进行了氢氧化钠盐浸试验只是开始出现紫红色的时间长一些由表3-18结果可看出铜离子也析出了使黄铜电极的耐蚀性能降低通过对不同浓度的单一AMT虽然BTA刚处理的铜片表面呈铜本色美观而经过单一AMT处理的铜片呈铜本色在合适的温度下效果会更好用单一溶液处理时处理的最佳温度和浓度分别是35 经48h后开始变色温度对其处理效果影响不是很大3处理时间四个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做了进一步的研究BTA浓度最佳的处理条件为下BTA 300 mg/L对正交试验进行了校正考虑其效果和成本等问题经三种配方钝化处理的铜片分别进行了硝酸点滴试验硝酸点滴试验中35 s热试验中保持48h几乎不变色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中由于四周粗糙性在醋酸中 6 下BTA 200mg/L乳化剂4 电化学测试与分析 电化学方法是金属腐蚀与防护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腐蚀电位其极化电阻与外加电流之间的关系icorr[exp(A A b η3.2)-exp(-AAb η3.2)] 4-2当过电位足够大时(iA外A=-bA lgicorr+bA lgiA外 exp(ccb η3.2) 或 式4-4可得到两条直线也叫强极化区也是Tafel直线的斜率在强极化区因此就是金属阳极溶解电流 i1 与去极化剂还原电流 i2 的交点即金属阳极溶解速度与阴极还原速度相等此点的电流即为金属腐蚀电流 icorr 测定金属腐蚀体系的 E-lgi 极化曲线由阴由交点的对应电流可得 icorr 因为这种情况下容易测定极化曲线的Tafel直线段bA4.1.2 电化学阻抗谱 交流阻抗法[58 ̄59]是电化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应用范围已经超出电化学领域电化学领域中研究电极过程生物领域中研究生物膜的性能等域中研究电子器件材料科学中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材料表面改性后的性能评价等并观察体系在稳态时对扰动的跟随的情况电极过程可以用电阻R和电容C组成的电化学等效电路来表示等效电路中的元件代表一些确定的电极过程和电化学性质电荷迁越相界面的过程由扩散引起的浓差极化可以用Warburg阻抗电化学双层可以用复数表示电极的交流阻抗由实部Z  Z (4-5) 在一系列不同的角频率下测得的电化学阻抗就是电极系统的电化学阻抗谱EISNyquist图就是以阻抗虚部(-Z这种图在文献中也被称为Cole-Cole图最简单最常见的是如图4-2所示的Nyquist图其中Rs反映了溶液电阻的大小即电荷转移电阻的大小表明电化学反应的阻力越大Rr等效于极化电阻Rp  图4-2 Nyquist 图 图4-3 等效电路 当存在浓差极化的情况下另一部分称为Warburg阻抗图4-4是浓差极化不可忽略时电极系统的等效电路示意图w j=− 222FnRTRD分别表示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主体浓度以及扩散浓度4-6高频时ω1的值很小图4-5表示具有浓差极化阻抗的图4-4所示电化学等效电路的阻抗轨迹半圆与实轴相交于Rs处的直线-Z 电化学阻抗谱也可有Bode图表示阻抗复平面上出现了几个半圆有时阻抗平面中的半圆可能不完整可能将其它的半圆掩盖掉若为容抗响应峰<0峰谷 4.2 试验方法 将铜电极用1# ̄6#金相砂纸打磨至镜面光亮浸入含有不同缓蚀剂的电解质溶液中1㎝2的H62黄铜用环氧树脂密封制成铂片电极为辅助电极SCE美国Princeton Applied Reseach腐蚀电流密度以及阴交流激励信号幅值为5mV4.3 结果与讨论 4.3.1 电极钝化处理后的缓蚀性能的研究 45NaClNaOH测试温度为室温黄铜电极在5用图4-9的等效电路图拟合的参数结果如下表4-1膜电阻R1和电荷转移电阻Rr都最大02004006008001000120005001000150020002500Z ' / •cm -2RS R1 C1 Rr Cd  图4-9 图4-7模拟等效电路图 表4-1 图4-7中各Nyquist图的等效电路拟合参数数据 钝化液 Rs(cm-2) C1(F) R1(cm-2) Cd(F) Rr(cm-2)  89.61 4.054E-5 332.9 2.646E-4 1929 表4-2 图4-8中Tafel曲线拟合参数数据 钝化剂 Ecorr(mV) Icorr(uA -96.862 11.776 812.705 139.290 黄铜电极在3.5%氯化钠溶液中的Nyquist图和极化曲线 氯化钠溶液中的Nyquist图和极化曲线实验结果见图4-10所以仍采用图4-9的电路图来拟合经过钝化液处理过的黄铜电极在氯化钠溶液中出现了钝化同配方相比电化学阻抗谱图中其电阻也都高于钝化液处理的电阻极的电阻对于配方的处理效果之后当过电位超过保护电位时应该是强极化时发生了点蚀的缘故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05000100001500020000Z' / •cm-2-1.2-1.0-0.8-0.6-0.4-0.20.0E w e (S C E )/VL o g I/uA c m-2 图4-11 经不同钝化液处理后铜电极在3.5% NaCl中的极化曲线 表4-3 图4-10各Nyquist图的等效电路拟合参数数据 钝化液 Rs(cm-2) C1(F) R1(cm-2) Cd(F) Rr(cm-2)  5.697 2.637E-6 643.8 2.288E-5 1.901E4 表4-4 图4-11 Tafel曲线中拟合参数数据 钝化剂 Ecorr(mV) Icorr(uA-227.518 5.454 696.256 32.267 3的黄铜在氢氧化钠中电荷转移电阻Rr和膜电阻R1都要比其它两种配方的大而从极化曲线中也可看出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Z' / •cm -2-1.2-1.0-0.8-0.6-0.4-0.2E w e (S C E )/VLogI/uA cm-2图4-13 经不同钝化液处理后铜电极在2% NaOH中的极化曲线 表4-5 图4-12各Nyquist图的等效电路拟合参数数据 钝化液 Rs(cm-2) C1(F) R1(cm-2) Cd(F) Rr(cm-2)  1.551 5.96E-6 140.8 4.081E-5 2085 综上所得这个结果和盐浸试验结果相一致表面最活泼的原子首先发生腐蚀反应生成一价的铜离子最后波及金属铜表面使其界面电容有所增大因为有机物的介电常数通常小于水而配方是在的基础上加了一种乳化剂最后形成了多层交错网状结构的有机络合物保护膜时结果见下图4-14处于配方中的黄铜电极的电位先趋于负变化这表明黄铜在配方中成膜速度很慢保护膜被加强而处于配方中的黄铜电极的自腐蚀电位在刚开始迅速升高后此配方中的最佳钝化时。

DZR(DR)黄铜抗脱锌性能研究

DZR(DR)黄铜抗脱锌性能研究

54
企业技术开发
2017年 2 月
强化效果较低。虽 然锌当量相当,多元固溶体与简单二 元固溶体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所 以 ,少量多元强化是提高
合 金 性 能 的 一 种 途 径 。现 就 CW602N( 牌 号 :CuZn36PbAs) 及 CZ132A常用DZR的砷黄铜牌号为例,具 体成份范围,
的标准成份范围基础上,如何有效而经济地提高抗脱锌 性能是大部分铜阀生产企业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笔 者公司经过不断地试验和测试,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提高 砷黄铜的抗脱锌性能:一 是 ,改善化学成份中的微量元
DZR
CZ132A 61~63 1.7-2.8 ! 0 . 2 !0.3 !0.05
丨 ! 0 . 2 0.05-0.15 余 量
2 化学成份改善提高砷黄铜的抗脱锌性能
As 0.10%~0.15%,Sn也可以在化学成份中增加元素Si,
见 表 2 , 同 时 ,适 当 降 低 其 它 微 量 元 素 的 含 量 ;微 量砷能
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大部分阀门企业普遍采用的DZR, DR抗脱锌神黄铜(DZR,Dezincification Resistant)来提高 耐腐蚀性能,D Z R 铜俗称耐腐蚀黄铜,因其在合金元素中 As 含有一定量的砷( ),对脱锌过程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 淡水和海水中均有良好的耐蚀性;现主要牌号有CW602N、 C35330、C35200、C48600、CuZn36Pb2As、CuZn30As、CZ132 等;如澳洲的WATERMAKRER认证管件和美国暖通管道
ZHANG Zhang-xiang
(Ningbo Rian Valve Co.,Ltd,Ningbo,Zhejiang 31561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ated a way to improve the dezincification ability by adding some microelements and a type of heat-treatment. Keywords:Brass DZR(DR);Brass Valves;Arsenic brass Dezincification Resistant

C46500黄铜抗脱锌生产

C46500黄铜抗脱锌生产

C46500黄铜抗脱锌生产黄铜在我国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随着现在新材料的广泛兴起,对于黄铜的抗脱锌等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个企业也在加速对黄铜新型合金材料-C46500的研发,目前由于工艺的不稳定,很多厂家还存在一些技术工艺上的细节把控不足,导致生产不稳定,成本浪费严重。

以下的几点是我个人在生产和前期开发的一些经验,希望可以对广大铜加工企业有所帮助!1、黄铜脱锌腐蚀的特征黄铜脱锌是选择性腐蚀,即合金中活性较强组元的选择性溶解,组元可以是单相固溶体合金中的一种元素,也可以是多相合金中的某一相。

选择性腐蚀发生在二元或多元合金中,其中电极电位较负的组元或相优先溶解,如黄铜脱锌。

黄铜脱锌腐蚀的发生与Cu-Zn合金中的锌含量有关,当锌含量低于15%时,一般不产生脱锌腐蚀,但合金的抗冲蚀性能差,增加锌含量有利于提高合金的强度和抗冲蚀性能,但发生脱锌腐蚀的倾向增加。

当黄铜的含锌量大于20%时,在水溶液中锌元素易优先溶解,而留下多孔的铜,这种腐蚀是黄铜冷凝管主要的破坏形式,其结果使黄铜的强度降低,大大缩短冷凝管的使用寿命。

黄铜脱锌腐蚀主要呈现两种形态:一种是均匀的层状脱锌,多发生于含锌量较高的黄铜,且总在酸性介质中;另一种是塞状脱锌,多发生于含锌量较低的黄铜,且在一些微酸性、中性或碱性介质中用作海水热交换器的黄铜经常出现这类脱锌。

影响黄铜脱锌腐蚀的因素主要有合金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

从相组成看,含锌量大于20%的单相A黄铜,脱锌后留下多孔的铜;而A+B双相黄铜的脱锌,首先是从B 相开始的,B相完全转变为疏松的铜后,再扩展到A相;含锌量更高的E相或C相黄铜,由于脱锌会发生EvCvBvA相转变,转变的程度依据脱锌时间、介质和外加电位等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同时也发现黄铜中含锌量越高,越容易产生脱锌的现象。

黄铜的脱锌不仅能在中性的海水、河水、工业水中发生,也能在酸性较强的介质及碱性介质中发生,溶液的pH值对黄铜的脱锌影响不大。

无铅高锌硅黄铜脱锌腐蚀性能的研究

无铅高锌硅黄铜脱锌腐蚀性能的研究

黄铜 的脱 锌腐 蚀是 其 主要 的失 效形 式 之一 ,并 且
提 高硅 黄铜 的抗 脱锌 腐蚀 性 能 ,同时对 其作 用及 机理
进行 研究 。
研究 表 明Z 含 量越高 ,脱 锌腐蚀越严 重[ n 1 l ,在现 有的 国
内外 研制 的硅 黄铜 中 ,Z 含 量均 较低 ,铜 含量 则相 当 n
o iainfm n uP c mp u da eganb u d r. h e icc r so f + h s ssa s x t a dC 3 ,o o n th ri o n ay T ed zn o r ino v p a e tr d o ¨ t o P t
关键 词 :脱锌腐蚀 ;稀土硼 锆 ;硅黄铜 ;P V + 中图分 类号 :T 4 . 1 文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 9 7 (0 4 0 2 — 4 G1 61 0 14 7 2 1)0 — 3 9 0 1
Re e r h o zn ro in Re it n e o e d F e g s a c n De icCo r so ssa c fL a - r e Hih ZicSic n Br s n lo a s i
Apr U1 .Z 1
V0I 0 N0 4 . 6 .


・3 9 ・ 2
F 0U RY ND
‘ 、 ¨■ ● ■ ● ■, -・ - ■ ^
●‘_ ■ -^ ’ 、 ¨ _
{ 新材料・ 新工艺 {
’ 、‘ ■^ ’~ v■ ■’ ■ ● ¨ , ■ r , ' ● ■ ^一 n 、 ■ 一
Ab ta t B a u ig t et ik e s o e icly r o s r ig t e m o p oo yo e icly ra d s rc : y me s r h hc n s f zn e , b e vn h r h lg fd zn e n n d a a a ay ig i o p st n b n r y s e tu .ti f u d t a e t i mo n fRE. r a n lzn t c m o io y e e g p c r m i S o n h t c r n a s i a a u to B O c n Zr i p o e t e d zn o r so e it n e o ic n b a s Th i o r s t .0 m r v h e ic c ro in r ssa c fsl o r s . e sl n b a s wi 00 4% B a dt n i i c h d io i h s t e b s e ic c ro in r ssa c .Ths i e a s h tB ice s s t e f r t n o O。 a h e td zn o r so e it n e i S b c u e ta n r a e h o ma i fSi o

无铅易切削镁锑黄铜的脱锌腐蚀性能研究

无铅易切削镁锑黄铜的脱锌腐蚀性能研究

麓 笛黑
器船 ∥
图7
3 # 试 样 扫 描 图像
图5
1#
试 样 扫 描 图像
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
3 }}
试 样 脱 锌 层 的 能谱 线 扫 描 图 像 倍 为

4
所示 )

外层 Sn 含量 为基 体 的

2 9


Sb

1 14



可 见 S n 的 富集 效 应 显 著
而 S b 只是稍微 富集
4
图6
2#
讨论
同时对 其作用 及
机 理 进 行研 究

2
实验过程及 方法
本 试 验 采 用 的原 料 有

纯铜


工 业 纯锌

纯锑
纯铝

纯锡

复 合稀 土
1


台工 频感 应 炉 连 续 熔 炼 三 炉


3



区 为锐锌层
1# Al


C 区
为试 样外 )


各脱锌层 的平均厚度如表

试样脱锌严重
Sn 元
脱 锌 层 厚 度 远 大 于 H P b5 9
组 织 选 择性腐蚀
在图 6

7


脱锌层 的外界 面 还 残 留

未脱锌 的 3 _3



而 图 5 则没 有此现象
成分检测
图 8 是 3 }} 试 样 脱 锌 层 的 能 谱 线 扫 描 结 果

黄铜脱锌腐蚀的研究进展--李勇_朱应禄

黄铜脱锌腐蚀的研究进展--李勇_朱应禄

黄铜脱锌腐蚀的研究进展李勇,朱应禄(江西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赣州341000)摘 要:综述了黄铜脱锌腐蚀的优先溶解和溶解2再沉积机制、双空位机制和渗流模型,介绍了抑制黄铜脱锌腐蚀的方法以及微量砷、硼元素对抑制黄铜脱锌腐蚀的作用。

重点叙述了微量稀土元素在抑制黄铜脱锌腐蚀中的作用机理和其具有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黄铜;脱锌;机制;稀土元素中图分类号:T G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48X (2006)0520222204ADVANCES IN R ESEA RC H ES O F D EZINCIFICA TION M EC HAN ISM O F BRASSL I Yong ,ZHU Ying 2lu(College of Materi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 anzhou 341000,China )Abstract :The preferential solution of zinc and solution 2redeposition mechanism ,divacancy mechanism and percolation model of dezincification of brass were summarized.The methods of inhibiting dezincification are introduced.The effect of As ,B and RE elements on the process of dezincification is also analyzed.The f urther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RE elements to preventing dezincification were presented.K ey w ords :Brass ;Dezincification ;Mechanism ;RE element1 引 言黄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导电导热性能与耐腐蚀性能等特点,而且易于钎焊和回收,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汽车的水箱等。

黄铜抗脱锌标准

黄铜抗脱锌标准

黄铜抗脱锌标准
主要针对黄铜材料的耐脱锌腐蚀性能进行评价。

脱锌腐蚀,又称黄铜脱锌,是黄铜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典型成分选择性腐蚀。

脱锌后会严重影响黄铜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针对黄铜抗脱锌性能的判定,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即 GB/T 10119-2008《黄铜耐脱锌腐蚀性能的测定》。

该标准规定了黄铜脱锌腐蚀试验的方法、试验条件、测试步骤以及判定准则等。

以下是GB/T 10119-2008 标准中的一些主要内容:
1. 试剂及材料:包括氯化铜溶液、环氧树脂或其他具有类似性质的试剂。

2. 试验方法:黄铜试样在氯化铜溶液中进行浸泡试验,通过观察黄铜表面腐蚀程度来评估其抗脱锌性能。

3. 试验结果判定:根据黄铜表面腐蚀形态,分为均匀的层状脱锌和不均匀的带状或栓状脱锌两种。

前者会导致黄铜合金表面层变为力学性能脆弱的铜层,强度下降;后者脱锌的腐蚀产物为丧失强度的疏松多孔的铜残渣,容易早期穿孔,危害性更大。

4. 抗脱锌性能评价:根据试验结果,对黄铜材料的抗脱锌性能进行评价,为产品设计和选材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标准,可以对黄铜材料的抗脱锌性能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为黄铜制品在实际应用中的耐腐蚀性能提供保障。

化学镀镍中黄铜脱锌的研究

化学镀镍中黄铜脱锌的研究

化学镀镍中黄铜脱锌的研究陈梦雪;胡国贞;左小彪【期刊名称】《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年(卷),期】2003(000)001【摘要】黄铜基体化学镀的前处理或施镀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脱锌现象,这不仅会使镀层的性能变差,而且还会对镀液造成污染,影响镀液的稳定性,因此本文通过酸碱液腐蚀和称重实验,及用量子化学和价键理论两种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已找到有效控制脱锌的方法。

实验中选用3种铜含量在60%~70%之间的黄铜合金(其他杂质可忽略不计),分别用强酸、弱酸、强碱、弱碱在室温以及弱酸性和弱碱性镀液在85℃进行腐蚀,然后观察有无气泡产生、表面颜色的变化、称重、浓氨水分析腐蚀液中是否存在Cu2+、对四甲二胺基-二苯甲烷和K3Fe(CN)6定性分析腐蚀液中是否存在Zn2+以及观察黄铜能否在镀液中自发化学镀镍反应。

得到以下结果:(1)黄铜在弱酸弱碱中不易发生脱锌,在强酸强碱溶液中铜锌都能被氧化;(2)黄铜脱锌出现的黑色物质在硫酸中能缓慢溶解,经检测是氧化铜;(3)存在Zn2+;(4)无气泡出现;(5)不能自发化学镀镍反应。

【总页数】2页(P361-362)【作者】陈梦雪;胡国贞;左小彪【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72【相关文献】1.化学镀镍凝汽器黄铜管工业应用试验研究 [J], 张秀丽;何业东;莫逆;王应高;谢生源;刘俊峰2.电解法回收化学镀镍废液中镍的研究 [J], 叶春雨;黄雪莉;刘贵昌;宫成云;袁斌3.难镀铝材化学镀镍中碱性预镀镍工艺研究 [J], 万家瑰;雷鸣;万德立;刘晓东;孙长江4.化学沉淀法处理化学镀镍废液中镍的研究 [J], 孙红;赵立军5.黄铜基体上化学镀镍的研究 [J], 李兵;唐作琴;魏锡文;胡登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铜耐脱锌腐蚀性能的测定

黄铜耐脱锌腐蚀性能的测定

黄铜耐脱锌腐蚀性能的测定
1.使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铜材料耐脱锌腐蚀性能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控制或研究目的,未规定适用范围。

2.原理
将试样浸没在二氯化铜溶液中,经处理后,用金相显微镜检验。

3.试剂及材料
只能用分析纯的二氯化铜(CuCL2·2H2O)和蒸馏水
3.1氯化铜溶液(10g/L):将12.7g氯化铜(CuCL2·2H2O)溶于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并稀释至1000 ml(用时现配)。

3.2 用酚醛树脂或其他具有类似性质的非导体材料镶嵌试样。

3.3 乙醇,用于清洗试样
4.装置(见图表1)
4.1玻璃烧杯、合适的塑料薄膜和线(用于密封玻璃烧杯口)。

4.2恒温控制的水浴槽或油浴槽,控制温度为75±5℃。

4.3带刻度的金相显微镜(或电脑型的金相显微镜)。

5.试样
5.1通过取样,材料的性质应不受影响。

如轻轻切割或研磨。

5.2每次提供试验的试样件不得少于两个。

对冲压件或铸件,至少从最薄的截面和最厚的截面各取一个试。

铋含量对黄铜脱锌腐蚀性能的影响

铋含量对黄铜脱锌腐蚀性能的影响

越高。衍射谱中没有发现含Mn化合物的衍射峰,说
明少量的Mn加入黄铜中,不会和合金形成化合物,而
是固溶在合金中,起固溶强化的作用,这和Chang Y
A[133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图3是热轧态1.5Bi黄铜的SEM图谱,结合相对 应的能谱可以看出,热轧后的Bi晶粒大约为几pm的 不规则块状;Bi主要呈薄膜偏聚在口相和卢相的界面
摘要:采用显微组织分析和脱锌腐蚀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铋含量对黄铜的微观组织以及黄铜脱锌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明,铋在铸态黄铜中为单质相,不固溶于基体中,主要以薄膜状存在于晶界上。在黄铜中加入铋可以明显改善黄铜的脱锌腐 蚀性能,并且随着Bi含量的增加,黄铜的耐脱锌腐蚀性能增加。
关键词:无铅黄铜;脱锌腐蚀;铋;显微组织
braSses
increased due tO the Bi form a passive f¨m,which prOtected the brasses frOm cOrrosiOn.And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Bi brasses equal with the HPb 59.1 brass. Key words:Lead Free brass;DezincificatiOn;B ismuth;M iCrostructure
采用High Score Philip X’Pert型X衍射仪测定 铋黄铜的组织,在JSM一5900LV型扫描电镜上观察铋 黄铜的显微组织形貌。 2试验结果及讨论 2.1显微组织形貌分析
图1为1.5Bi黄铜和HPb59—1铅黄铜热轧后的 显微组织。可以看出,热轧后两种黄铜的组织主要由 不规则块状的俨Cu和pCu两相组成,口相为典型的 等轴晶粒。两种黄铜的显微组织相差不大,Pb黄铜组 织要更细小一点。由于pCu相不耐腐蚀,腐蚀后呈较 深的颜色。图中都可看到明显的第二相晶粒。

HS221黄铜在不同酸度NaCl溶液中阳极溶解过程的探究

HS221黄铜在不同酸度NaCl溶液中阳极溶解过程的探究

第2期2018年4月No.2 April,20181 HS221黄铜用途概述HS221黄铜常常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制造、海洋开发等工业领域的换热器铜基焊料。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Cu ,Zn ,也含有少量Si 。

黄铜具有良好的强度、机械加工性能、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等特点常常作为海水中的耐蚀材料被广泛用于海水中[1]。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金属材料的腐蚀问题遍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部门。

铜及其合金以其良好性能和易加工性被广泛用于工业换热器。

然而其易腐蚀,易锈蚀的缺点也相当明显[2-4]。

当然在合金中铜的含量较低时容易产生脱锌腐蚀和应力腐蚀[5]。

脱锌腐蚀即黄铜中的锌被腐蚀进而从合金中被剔除出去。

在海水等介质中,由于表面的锌被选择性溶解,合金由原来的黄色变成多孔、红色的富铜状态,从而导致其强度大大下降。

因此,研究铜及其合金在海水中的腐蚀行为便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铜及其合金在海水中的腐蚀机理、电化学行为等已进行了很多研究[6-7]。

但对于铜在海水中的溶解机制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8]。

本文采用伏安法、恒电位技术结合表面分析手段研究我国火电厂常用的冷凝器黄铜管材料在不同pH 的NaCl 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近年来,黄铜在含氯化钠溶液体系作为典型的腐蚀体系一直被广大工作者研究,争议颇多。

本项目通pH 对黄铜在氯化钠溶液中的阳极溶解过程的影响进行探究,利用电化学测试方法观测了电极表面的溶解过程,对黄铜在含氯化钠溶液体系阳极反应过程溶解机制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2 实验方法实验采用三电极体系电解池,其中工作电极为直径2.5 mm 的HS221黄铜(Cu :59%~61%,Sn :0.8~1.2%,Si :0.15~0.35%,Zn :余量),工作电极用环氧树脂密封。

实验前用600#,1200#砂纸打磨,使用前分别用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机清洗;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SCE );对电极为镍圈。

本实验所有溶液均用去离子水配置,所用氯化钠浓度均为0.5 mol/L ,实验电位均相对于参比电极。

易切屑黄铜合金的脱锌腐蚀性能.

易切屑黄铜合金的脱锌腐蚀性能.

摘要铅黄铜由于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易切削性能和成型性能而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但是,铅易溶出,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文以制备一种新型的无铅易切削黄铜合金为目的,来替代传统HPb59-1黄铜,使其腐蚀性能与传统HPb59-1黄铜相当甚至由于其性能。

利用脱锌腐蚀试验、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研究添加Al-Ti-B、稀土、Ti 等对无铅黄铜的显微组织及耐腐蚀性的影响,着重研究了新制备合金的脱锌腐蚀机理。

同时通过失重法求出新型无铅黄铜的平均腐蚀速率及失重方程。

再写些结论结果关键词:无铅黄铜,脱锌层,耐腐蚀性。

ABSTRACT目录摘要ABSTRACT目录1.绪论1.1黄铜的基本性质1.1.1普通黄铜的组织结构和性能1.1.2复杂黄铜的性质1.2铅黄铜和无铅易切削黄铜的研究状况1.2.1铅黄铜的介绍1.2.2对无铅黄铜腐蚀性能的研究现状1.3黄铜的腐蚀1.3.1黄铜的脱锌腐蚀机理1.3.2影响脱锌腐蚀的因素1.4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1.4.1研究意义1.4.2研究的主要内容2.无铅黄铜的成分设计2.1添加元素的选择2.2合金成分的设计2.3熔炼铸过程2.4热处理3.黄铜的脱锌腐蚀性能的研究3.1实验方法3.1.1实验过程3.1.2失重法测平均腐蚀速率3.1.3脱锌腐蚀深度的测量3.2测试分析手段3.2.1金相观察3.2.2SEM和能谱分析3.3试验结果及分析3.3.1脱锌平均腐蚀速率3.3.2脱锌腐蚀深度3.3.2.1变质剂Al-Ti-B、稀土、Ti对合金脱锌层厚度的影响3.3.2.2 热处理对合金脱锌层厚度的影响3.3.2.3 新制备黄铜合金的电极电位3.4 微观组织对腐蚀性能的影响3.5 小结4 结论1. 绪论1.1 黄铜的基本性质1.1.1 普通黄铜的组织结构和性能黄铜包括Cu-Zn 二元合金和铜锌中加入其他组元的多元合金,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黄铜和特殊黄铜两大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铜脱锌腐蚀的研究进展李勇,朱应禄(江西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赣州341000)摘 要:综述了黄铜脱锌腐蚀的优先溶解和溶解2再沉积机制、双空位机制和渗流模型,介绍了抑制黄铜脱锌腐蚀的方法以及微量砷、硼元素对抑制黄铜脱锌腐蚀的作用。

重点叙述了微量稀土元素在抑制黄铜脱锌腐蚀中的作用机理和其具有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黄铜;脱锌;机制;稀土元素中图分类号:T G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48X (2006)0520222204ADVANCES IN R ESEA RC H ES O F D EZINCIFICA TION M EC HAN ISM O F BRASSL I Yong ,ZHU Ying 2lu(College of Materi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 anzhou 341000,China )Abstract :The preferential solution of zinc and solution 2redeposition mechanism ,divacancy mechanism and percolation model of dezincification of brass were summarized.The methods of inhibiting dezincification are introduced.The effect of As ,B and RE elements on the process of dezincification is also analyzed.The f urther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RE elements to preventing dezincification were presented.K ey w ords :Brass ;Dezincification ;Mechanism ;RE element1 引 言黄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导电导热性能与耐腐蚀性能等特点,而且易于钎焊和回收,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汽车的水箱等。

但是黄铜存在脱锌腐蚀现象,如何抑制脱锌腐蚀是提高水箱寿命非常重要的问题。

目前,关于黄铜脱锌腐蚀的机理研究并不是很多,比较认可的脱锌腐蚀机理主要有三种:即优先溶解和溶解2再沉积机制;双空位机制和渗流机制[1]。

本文主要从脱锌腐蚀的机理,影响黄铜脱锌腐蚀的因素以及抑制黄铜脱锌腐蚀的方法等方面介绍黄铜脱锌腐蚀的研究进展。

2 黄铜脱锌腐蚀的机理2.1 优先溶解和溶解2再沉积机制优先溶解机制认为,黄铜腐蚀过程中,合金表面的锌从黄铜中优先溶解,留下较稳定的呈疏松多孔结构的铜层。

Langenegger [2]等人认为在铜表面与溶液接触处发生了锌选择性溶解,被腐蚀的锌由合金晶格上锌原子的扩散所补偿,他们认为锌在活性收稿日期:2005206206;修订日期:2005206229脱锌前沿被选择性侵蚀,这个前沿不断地向内部移动。

按照作者的观点,脱锌相只是在初始黄铜母体的骨架结构中出现,它非常多孔,它容许锌离子自由地向外扩散,黄铜的脱锌阻力依赖于锌外层电子离开锌原子的难易程度。

溶解2再沉积机制认为,黄铜脱锌包括两种可能:一种是铜和锌在阳极上同时溶解,当溶液中的铜离子达到一定的浓度后,铜离子又被还原成金属铜沉积在表面上,作为附加阴极加速合金中锌的溶解;另一种是开始的很短一段时间内,锌优先溶解进入溶液,随着锌扩散变得困难,铜锌将同时溶解,并伴随着铜的返沉淀。

Parkash [3]等人在硫酸中进行了研究,认为最初阶段由于建立了(Cu 2Zn )原电池,锌在溶液中优先溶解,但当多孔的铜2氧化铜膜在电极表面形成时,脱锌速度下降,铜、锌同时溶解。

这时锌的溶解速度受锌从样品内部通过晶格空位的扩散速度所控制,在这个阶段铜的溶解速度也由于CuO 膜的形成而减少,这是因为CuO 膜提供了暂时的、不连续的表面保护。

2.2 双空位机制Pickering 和Wagner [4]提出,表面的锌首先在・222・第27卷第5期2006年5月腐蚀与防护CORROSION &PRO TECTION Vol.27 No.5May 2006腐蚀过程中阳极溶解产生双空位,然后由于浓度梯度的影响,双空位向合金内部扩散,锌原子向表面扩散,从而产生锌的优先溶解。

铜中双空位在25℃时的扩散系数为1.3×10-12cm2/s,而单空位在25℃时的扩散系数仅为3×10-19cm2/s,说明双空位比单空位易于进行扩散,且双空位的扩散系数与Bea2 vers和Paugh[5]估算的锌的扩散系数相当。

α黄铜在去气的醋酸盐水溶液中的室温蠕变实验结果及塑性变形增加,70/30黄铜在0.1mol/L NaCl+ 01005mol/L H2SO4溶液中的脱锌速度的实验结果,均支持黄铜脱锌腐蚀的双空位机制。

在国内,邱万川和甘复兴[6]对铸造α和α,β黄铜的正电子湮灭实验结果,王吉会和姜晓霞[7]对加硼、砷的HAl7722黄铜腐蚀前后的正电子寿命谱的测量结果,都为黄铜脱锌腐蚀的双空位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

2.3 渗流模型Sieradzki和Newman[8~10]等考虑到脱锌层具有点蚀坑型或坑道型的腐蚀特征,以及成分选择性腐蚀速度与合金成分之间存在明显的分离极限特点,在渗流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对无序二元或两相合金如Cu2Zn黄铜,提出了渗流模型。

渗流机制认为在二元合金或两相合金中,随着溶质原子浓度的增加或某一相所占有的分数的增加,当溶质原子浓度或某相所占百分数超过某一临界值P c后,就会在合金内部出现由此溶质原子或某相近邻或次近邻组成的无限长的连通的通道。

P c称为渗流阈值,并计算出具有面心立方结构黄铜的P c为19.6%Zn(原子分数)[11],与用脱锌层厚度实验所测得的分离极限值一致,并认为黄铜的脱锌就是沿着由Zn原子组成的通道发生锌的优先溶解,从而出现坑道状或栓状的脱锌腐蚀特征。

王吉会,姜晓霞[1]等人根据Cu2Zn是面心立方结构的特点,提出可用图1所示的晶体模型来表示渗流通道上锌原子及附近铜原子排列位置,在一个晶胞中,锌原子处在1、2、3(或3′)位置上,整个渗流通道由各个晶胞中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锌原子组合连接而成。

在此单胞中,锌原子的含量为:2×18+1×124×100%=18.75%(质量分数),与计算机模拟的渗流阈值P c十分接近。

他们认为利用这种模型不仅从晶体学方面解释了渗流通道的形成机制,而且也为腐蚀过程中产生图1 Cu2Zn合金渗流通道上Cu、Zn原子的排列双空位、通过双空位的扩散实现锌的选择性溶解、发生脱锌的最小锌含量提供了晶体学依据,同时也将脱锌的双空位机制和渗流机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 抑制黄铜脱锌腐蚀的方法为了提高黄铜的耐蚀性,减少黄铜脱锌腐蚀的程度,人们从对腐蚀过程机理的研究,特别是对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可知,提高金属体系的耐腐蚀能力和研制稳定性高的合金的主要方法有:提高合金热力学稳定性;阻滞阴极;阻滞阳极。

下面分别作一介绍。

3.1 提高合金的热力学稳定性当合金中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型或固溶体型结构时,合金中原子的电子壳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合金的能量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通常,当合金形成时可测得有热量放出,它大体上相当于自由能降低,即标志着合金热力学稳定性的提高。

还有一种,与系统的能量变化无关,却能显著提高固溶体型耐蚀合金的热力学稳定性。

用大量的热力学稳定组分使不耐蚀的金属合金化,此时,在表面上形成了有贵金属组分的原子所组成的连续保护层。

但是,该法的应用也是有限的:首先它要消耗大量贵金属组分(原子分数大于25%,甚至50%),例如,用50%金来使铜合金化以提高其稳定性,这样甚至可以达到纯金的耐蚀性,但是成本非常昂贵。

其次,由于合金化元素在固溶体中的固溶度有时是有限的,所以许多合金要获得含有足够大量组分的单一固溶体是不可能的。

3.2 阻滞阴极过程当腐蚀过程主要是阴极控制时,用合金化的办法阻滞阴极过程是有明显的效果的。

此时,阴极过程的阻滞不是靠浓差极化,而是取决于阴极在极化剂还原过程中的动力学。

例如,当Zn、Al、Mg以及・322・Fe等在非氧化性的酸中腐蚀时,减少合金成分中阴极组分的数量,特别是减少合金结构中不均匀的阴极活性夹杂能显著降低其腐蚀速度。

除了减少阴极性夹杂的面积之外,还可以借助于提高阴极过程的过电位来降低合金的阴极活性。

3.3 阻滞阳极过程阻滞腐蚀的阳极过程可通过合金的成分变化来实现,一般有四个可行的方法:①减少阳极部分的面积,例如可以利用晶界细化或纯化来减少合金的阳极面积;②直接增加阳极可钝化的合金元素;③提高阴极效率的合金化,使合金的腐蚀电位朝钝化区移动,对于有可能钝化的腐蚀系统(合金或腐蚀环境),在金属或合金中加入强阴极性合金元素以促进合金达到钝态,从而可制成耐蚀合金;④创造具有比较完整的、有保护性膜的合金。

在合金中加入一些元素能促使在合金表面上生成致密的保护膜,它将进一步加大体系的电阻,从而阻滞腐蚀过程的进行。

4 微量元素对黄铜脱锌腐蚀的影响根据上述提高金属和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原理,人们常在黄铜中加入As、B、Sn、Al等元素。

这些元素都能在不同程度上防止α黄铜的脱锌,但对α+β双相黄铜的脱锌抑制效果不大,在这些元素中尤以加砷和加硼在抑制黄铜脱锌中的效果最佳,而且在工业生产中也多采用砷和硼而避免用磷和锑,因为磷含量≥0.02%时,会引起晶间腐蚀倾向[12],因此,本文将主要讨论砷和硼抑制黄铜脱锌的作用过程和机理。

4.1 砷的影响自1924年May[13]首先报道在黄铜中加入微量砷抑制黄铜的脱锌腐蚀以来,人们对砷在抑制黄铜脱锌腐蚀过程中的作用和机理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0.02%~0.06%的砷就能有效地抑制黄铜脱锌腐蚀,过量的砷(0.06%~0.12%)反而会增加黄铜应力腐蚀破裂的敏感性,因此绝大多数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都规定,黄铜中砷的加入量为0102%~0.06%。

关于砷抑制黄铜脱锌腐蚀的机理,目前比较认可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砷或砷溶解后形成的AsO-2或HAsO2-4吸附在黄铜表面上,降低了溶液中Cu2+的浓度,抑制了Cu2Cl2的分解[14]:即3Cu2++As3Cu++As3+另一种观点认为砷的存在,提高了Cu2++2eCu0反应的过电位,从而阻滞了脱锌腐蚀反应[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