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辐射

合集下载

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它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形成和生物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季节、大气层的影响等。

地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不同地区太阳辐射的强度。

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为强烈,因为赤道处于地球上的中央,太阳直射角度最大。

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直射角度逐渐减小,太阳辐射强度也逐渐减弱。

因此,赤道附近的地区通常辐射强度较高,而极地地区则辐射强度较低。

季节变化也对太阳辐射的分布产生影响。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不同季节太阳直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

在夏季,北半球的太阳直射角度较大,太阳辐射强度较高;而在冬季,南半球的太阳直射角度较大,太阳辐射强度较高。

因此,夏季北半球的太阳辐射强度较高,而冬季南半球的太阳辐射强度较高。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分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气层中的气体和云层可以吸收、散射和反射太阳辐射,使得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减弱。

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大部分紫外线辐射,减少对地表的影响。

而云层则能够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使得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减少。

因此,大气层的存在使得太阳辐射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存在差异。

总的来说,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以赤道地区为中心,向两极逐渐减弱。

赤道附近地区和夏季北半球的太阳辐射较强,而极地地区和冬季南半球的太阳辐射较弱。

大气层的存在使得太阳辐射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具有差异性。

这些分布规律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形成和生物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资源,人们需要充分了解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根据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变化,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地区和时间来进行太阳能的收集和利用。

此外,研究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

因此,深入研究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太阳辐射解读

第一章  太阳辐射解读

4、太阳辐射总量在空间上的变化 一天内,一般在中纬度地区,夏季太阳辐射日 总量大 ,冬季太阳辐射日总量小;中高纬度不同地 区太阳辐射日总量最大值可能出现在春季或秋季; 在低纬度地区日总量的变化不大 。 一年中,太阳辐射年总量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 减少 。
(五)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 1、地面的反射辐射:
(四)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组成 经过大气减弱后 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由两部分组成,即太阳直接 辐射和散射辐射。
直接辐射是指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 射。直接辐射照度是指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 直接辐射,用Sˊ表示。 散射辐射是指经散射后,由天空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散 射辐射照度是指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散射辐射, 用D表示。 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直接辐射照度与散 射辐射照度之和称为总辐照度(Q)。 即 Q = S'+ D (1-4)
(一)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 分布曲线称之。 图中实线是大气上界 的太阳辐射光谱,太 阳辐射能绝大部分集 中在波长150— 4000nm之间,占太阳 辐射总能量的99%。
紫外线区 (λ<400nm) 能量占总能量 的7%,具有化 学效应,全部 到达地面有毁 灭生物的作用, 幸大气中O3层 吸收而到达地 面的极少,它 具有杀菌消毒, 促进种子萌发 的作用。
• 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 回归线,北半球昼长 夜短,纬度愈高,白 昼愈长,在北极圈内 (66.5°N)为24h白 昼,称极昼现象;南 半球则相反。此时, 北半球为夏季,南半 球为冬季。
化,冬短夏长,春秋介于二者间;② 夏季昼长随纬度升高而 增长,冬季昼长随纬度升高而缩短,春、秋分则不随纬度升高 而变。

太阳辐射示意图

太阳辐射示意图

太阳辐射示意图
太阳是我们太阳系中的恒星,由于太阳的辐射,地球上才有了温度和光线。


阳的辐射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太阳系中,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通过太阳的辐射,地球上的生物才得以生存。

太阳辐射的组成
太阳的辐射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

其中,可见光是人
类能够看到的光线,紫外线和红外线则是人类肉眼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部分。

这三种光线组成了太阳的辐射谱,通过这种辐射,太阳向地球传递能量。

太阳辐射在地球大气中的传播
太阳的辐射通过太空传播到地球大气层。

在大气中,一部分辐射被反射、散射
或吸收,而另一部分辐射穿透大气层,到达地表。

这样,地球表面就获得了太阳的光线和热量。

太阳的辐射对地球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太阳辐射示意图
太阳辐射示意图是一种图示,用来展示太阳的辐射在地球大气中的传播过程。

通过太阳辐射示意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太阳的辐射谱和在地球大气层中的不同反应。

这种视觉化的展示方式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太阳的能量如何影响地球。

结语
太阳辐射示意图的制作和使用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太阳辐射及其在地球大气中的
传播过程的理解。

通过对太阳辐射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太阳对地球生态系统和气候的重要性,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和气候。

希望通过本文对太阳辐射示意图的介绍,读者能够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3)、局部地区
①台湾 ②雅鲁藏布江谷地 ③海南岛
描述台湾太阳 辐射总量空间 分布规律,并 分析成因?
大致由西南部向 东北部递减 ,东 部比西部少。
(天气因素)东岸位 于夏季风的迎风岸, 加上地形的影响,东 岸多阴雨;而西岸位 于背风坡,多晴天。 (纬度因素)南部纬 度较低。
例14
B
C
( 真题对接)日照时数是指每天从日出到日落之间太阳直接 照射到地面上的实际日照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读“我国 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地面增温

面 “大地暖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想一想: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例: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3~6题。
3.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将导致 D A.A减少 B.B1增加 C.C增加 D.D增加 4.一次强烈的火山喷发可能导致 D A.A增加 B.B1增加 C.B增加 D.E增加 5.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D A.A B.B和Bl C. C D.D 6.晚秋至第二年的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与其有关的是 A A.A B.B C.Bl D.D
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一、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源源不断的向外放 射能量 区分: 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年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我们通常说的太阳辐射是指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地 面 吸 收
(1)900S 南极点1月份均为白昼,日照时数多;6月(或7月) (2)低纬(或赤道)高纬(或两极) (3)从3月和9月向其它月份递减 。 (4)相反 (1分) (5)热带雨林,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因雨量多所以生长的植物品种也多,亚寒带针叶林 是位于亚寒带,气候较寒冷与干燥,雨量也少,所以能生长的多以针叶植物为主

太阳总辐射 散射辐射

太阳总辐射 散射辐射

太阳总辐射散射辐射
太阳总辐射是指从太阳向地球发出的所有电磁波的总能量,包括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等。

而散射辐射则是指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遇到空气分子等微粒子发生散射形成的辐射。

散射辐射对人类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晴朗的天气中,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地面吸收,而一小部分则被大气层散射,使得天空呈现出蓝色。

而在日落和日出时,太阳的辐射因为更长的穿透路径,会被更多的大气层散射,形成美丽的红色和橙色景观。

此外,散射辐射还会影响到气候和环境状况。

大气层中的气溶胶、烟雾等微粒子会对太阳辐射进行更多的散射,从而减少了可到达地面的辐射量,影响到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

因此,对于散射辐射的研究和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 1 -。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时间因素:太阳辐射的强度会随着一天中的时间变化而变化。

白天太阳高度越高,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因此中午时太阳辐射强度最高。

2. 季节因素:太阳辐射的强度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在赤道附近地区,太阳辐射强度相对较高;而在极地地区,太阳辐射强度相对较低。

3. 云量和大气条件:云量的多少和大气中的水蒸气、气溶胶等物质含量都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

云量多会阻碍太阳辐射的入射,从而降低太阳辐射强度。

而大气中的水蒸气和气溶胶可以散射部分太阳辐射,使其分散在大气中,降低地面接收到的辐射量。

4. 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也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

赤道附近地区由于太阳直射,太阳辐射强度较高;而高纬度地区,由于太阳斜射,太阳辐射强度较低。

此外,海拔越高,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强度也越高。

5. 地表特性:不同的地表特性对太阳辐射的接收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土壤和植被表面可以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而水面可以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

所以,不同的地表特性会导致太阳辐射在地表下的吸收和反射量不同。

综上所述,太阳辐射的强度受时间、季节、云量、大气条件、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地表特性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

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

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全国太阳辐射强度的分布情况1.总体特点2.各地区的具体情况三、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因素1.地理位置2.大气层状况四、太阳辐射强度的意义和应用1.对气候的影响2.对农业生产的作用3.太阳能利用五、结论正文【引言】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太阳光线在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单位为瓦特/平方米(W/m)。

太阳辐射强度是地球生态系统、气候和农业生产的重要驱动因素。

本文旨在介绍全国太阳辐射强度的分布情况、影响因素及其意义和应用。

【全国太阳辐射强度的分布情况】一、总体特点我国位于亚洲东部,纬度范围广泛,从北纬 18 度至 53 度。

总体来看,我国太阳年总辐射量较高,大部分地区的太阳年总辐射量在3300-8000 兆焦耳/平方米(MJ/m)之间。

二、各地区的具体情况1.高值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新疆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

这些地区的太阳年总辐射量普遍较高,最高可达 10000 兆焦耳/平方米以上。

2.中值区:主要包括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

这些地区的太阳年总辐射量在 4000-7000 兆焦耳/平方米之间。

3.低值区: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云南、贵州等地。

这些地区的太阳年总辐射量相对较低,一般在 3300-5000 兆焦耳/平方米之间。

【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因素】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强度越高;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强度越低。

此外,经度也会影响太阳辐射强度,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受海洋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相对较高;而西部内陆地区,由于地势高差大,大气层薄,太阳辐射强度也较高。

二、大气层状况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气溶胶等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大气层状况不同,削弱程度也不同,从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辐射强度的意义和应用】一、对气候的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源,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会导致地球温度的变化,从而影响气候带分布、降水、风向等。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它受到地理位置和时间的影响。

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因为太阳直射地球的距离更近。

2. 天气状况:云量、雾霾、大气污染等天气条件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

云层会阻挡阳光穿过,降低太阳辐射的接收量。

3. 大气组成和厚度:大气层的组成和厚度会影响太阳辐射的穿透率。

大气中的气体和气溶胶会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使地表接收到较少的辐射。

4. 地面反射率:地表的反射率指的是地表对阳光的反射能力。

地表的反射率高,意味着较多的太阳辐射会被反射到空气中,而不被地表吸收。

5. 地理位置:不同地理位置的纬度和海拔高度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

接近赤道的地区通常会有更高的太阳辐射强度,而高海拔地区因大气压力较低、大气稀薄,太阳辐射也会较强。

6. 时间:太阳辐射的强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在一天中,太阳辐射的强度在上午和下午较低,而在中午时分较高。

此外,太阳辐射的强度也会因为季节的改变而变化,夏季辐射强度较高,冬季辐射强度较低。

总体来说,太阳辐射的强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高度角、天气状况、大气组成和厚度、地面反射率、地理位置和时间等。

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会导致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太阳辐射差异。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用长波紫外线照射仔猪和母牛,仔猪重可提高22.9%。母 牛产奶量增加10~20%。
2.过量紫外线的有害作用 过度的紫外线照射可引起不良反应。 ①红斑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动物被照射部位的皮肤出 现潮红的现象,这是皮肤在照射后经6~8小时潜伏期所产 生的特异反应。红斑部位的皮肤微隆起,边缘整齐,易辨 认。

(4)波长1000—1 900nm的红外线长时间照在眼睛 上,可使水晶体及眼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引起羞明、 视觉模糊、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眼部疾病。 因此,在夏季户外长时间放牧或使役时,应注意保其 头部和眼睛。

可见光作用
1.光的波长(光色)对家畜的影响

家禽对光色比较敏感,尤其是鸡。 医学上认为红光有充血作用,蓝光和绿光起镇静作用,黄色光 和黄绿色对机体最舒适。 红光有镇静作用,能降低畜禽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减轻或制 止鸡的啄癖、争斗,减少鸡活动量和采食时间。目前有些商品 蛋鸡场用红光为蛋鸡提供光照,防止鸡啄癖和争斗。 此外,在夜间或无窗鸡舍内捕鸡时,用红光照射,鸡不能迅速 移动,很易捕捉。
生物学作用非常强烈,对细胞和细菌具有最大杀伤力, 对机体细胞也有强烈的刺激和破坏作用。在太阳辐射 中,此段紫外线被大气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1)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波长、辐射强度及 其微生物对它的抵抗力,杀菌力最强的是 9 253.7nm。
10
11
相关应用
不同的细菌对紫外线具有不同的敏感性。空气细菌中白色 葡萄球菌最敏感,柠檬色葡萄球菌次之;耐受能力最强的 是黄色八叠球菌、炭疽芽胞杆菌,真菌对紫外线的耐受力 比细菌强。 实验证明,紫外线也能杀死病毒。用一个15W的杀菌灯照 射14m3的隔离室60分钟,可使空气中流感病毒全部死亡。

太阳总辐射 散射辐射

太阳总辐射 散射辐射

太阳总辐射散射辐射
太阳总辐射包括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两部分。

直接辐射指太阳光线直接照射到地表的辐射,而散射辐射则是指太阳光线经过大气层后在大气中发生散射而到达地表的辐射。

散射辐射的比例随着大气层厚度、气溶胶和云量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散射辐射在大气层中的传播会造成大气吸收和散射,从而影响到太阳总辐射的强度和分布,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因此,对太阳总辐射和散射辐射的研究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 1 -。

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

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

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概述三、太阳辐射强度的分布特点四、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因素五、太阳辐射强度的应用价值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光合作用、气候变化和人类生活能源的重要来源。

了解太阳辐射强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对于科学研究、气候预测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国制定了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以便更好地研究和利用太阳能资源。

二、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概述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是按照我国太阳年总辐射最高的地区、太阳年总辐射最低的地区以及中间值分为五个等级,从而得出的全国太阳辐射强度分布表。

太阳年总辐射最高地区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太阳年总辐射最低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江南地区,而中间值地区则涵盖了我国大部分地区。

三、太阳辐射强度的分布特点根据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我国太阳年总辐射强度的分布特点如下:1.从地理位置上看,太阳年总辐射强度从东到西逐渐降低,从南到北逐渐降低。

2.从时间分布上看,太阳年总辐射强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3.从海拔高度上看,太阳年总辐射强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但到达一定高度后,由于大气层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太阳年总辐射强度开始下降。

四、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1.地理位置:纬度、经度、海拔等地理位置因素对太阳辐射强度产生影响。

2.大气条件:大气的透明度、湿度、温度等条件会影响太阳辐射强度。

3.天气状况:晴、阴、雨等不同天气状况对太阳辐射强度产生影响。

4.地形地貌:山地、平原、盆地等地形地貌对太阳辐射强度产生影响。

五、太阳辐射强度的应用价值太阳辐射强度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太阳能资源开发:通过研究太阳辐射强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可以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2.气候变化研究:太阳辐射强度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源之一,研究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揭示气候变化机理。

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太阳光能量在单位面积上的传播速率。

在地球上,太阳辐射强度受到地理位置、季节变化和大气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影响气候和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太阳辐射的特点
太阳是地球上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主要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不同波长的辐射。

太阳辐射强度随着时间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白天太阳直射地面时,太阳辐射强度会更高,而夜晚或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强度则会减弱。

太阳辐射在气候中的作用
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地表温度、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等。

太阳辐射的变化会引起气候变化,例如长期的太阳活动周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阳光辐射的强弱也会导致不同季节和地区的气温变化。

太阳辐射强度的测量方法
科学家们利用日晷、太阳能电池、光度计等仪器来测量太阳辐射强度。

其中,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常用的太阳辐射测量工具,它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输出电压信号,通过测量输出的电压信号来计算太阳辐射的强度。

结语
太阳辐射强度是地球上的重要气候因素,了解太阳辐射的特点和作用对于预测气候变化、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测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为保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太阳辐射等级

太阳辐射等级

太阳辐射等级
太阳辐射等级指的是太阳辐射的强度以及对人类皮肤的潜在损害程度的评价。

太阳辐
射等级通常用数字来表示,分为几个不同的级别。

这些级别描述了太阳辐射的强度和对人
类的皮肤的影响程度。

以下是常见的太阳辐射等级以及对应的描述:
1. 低等级:太阳辐射相对较弱,对人类的皮肤影响较小。

在低等级的太阳辐射下,
普通人可以正常户外活动,不需要额外的防护措施。

2. 中等等级:太阳辐射强度适中,对人类的皮肤会有一定的影响。

在中等等级的太
阳辐射下,建议人们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涂抹防晒霜、穿着防晒服装、佩戴太阳镜等。

3. 高等级:太阳辐射强度较高,对人类的皮肤有潜在的损害风险。

在高等级的太阳
辐射下,建议人们尽量避免露天活动,尤其是在午后的阳光最强烈的时候。

如需户外活动,要加强防护措施,如选择在阴凉处活动、佩戴宽边帽、使用高倍数的防晒霜等。

4. 非常高等级:太阳辐射强度非常高,会对人类的皮肤造成严重的伤害。

在非常高
等级的太阳辐射下,建议人们尽量避免任何户外活动,防止暴晒和晒伤。

如需外出,应采
取最严格的防护措施。

注意:以上太阳辐射等级仅为一般参考,实际情况还应根据所在地的气象条件、季节
和时间来确定。

在夏季和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等级可能更高。

在选择防护措施时,建议
参考当地的太阳辐射预报和专业机构的建议。

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光源之一,也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源头。

太阳发出的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复杂而广泛的,涉及大气、海洋、生态系统等方面,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太阳辐射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化。

太阳辐射的强弱会影响地球上的热量分配和大气循环,进而影响全球气温、降水、风向等气候要素。

例如,在太阳活动周期的高峰期,太阳辐射的强度会增加,这时全球温度也会随之升高;而在太阳活动低谷期,太阳辐射的强度会降低,全球气温也会有所下降。

同时,太阳辐射对地球上的海洋、江河湖泊等水体也会产生影响。

太阳辐射能够直接影响水体的温度、水汽蒸发和降水等过程,进而影响水循环、海洋生态等方面。

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生态系统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上的生物与太阳的辐射息息相关,太阳的辐射强度和波长会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在太阳辐射强的地区,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较高,植被覆盖率也相对较高;而在太阳辐射弱的地区,则相反。

太阳辐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还体现在其对动物的作用上。

太阳辐射可以调节动物的体温、生活节律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的繁殖和生存。

例如,太阳光的作用可以使动物摄取到足够的维生素D,促进骨骼的生长和维护,防止疾病和疼痛的发生。

三、太阳辐射对人类的影响太阳辐射对人类的影响也是复杂而广泛的。

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波长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

例如,太阳辐射对人类的皮肤有着明显的影响,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和细胞代谢,但过度的晒太阳也会导致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太阳辐射还可以影响人类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例如春季阳光充足时,人们会感觉更加愉悦和乐观,情绪也较为稳定。

太阳辐射对人类的影响还体现在其对太空探测和通讯等方面的影响上。

太阳辐射的高能粒子和有害辐射会对航天器和人员造成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一、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见图2.4。

从图中可看出,大气上界太阳光谱能量分布曲线,与用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计算出的6000K的黑体光谱能量分布曲线非常相似。

因此可以把太阳辐射看作黑体辐射。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内部温度更高。

根据维恩位移定律可以计算出太阳辐射峰值的波长λmax为0.475μm,这个波长在可见光的青光部分。

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0.4~0.76μm),波长大于可见光的红外线(>0.76μm)和小于可见光的紫外线(<0.4μm)的部分少。

在全部辐射能中,波长在0.15~4μm之间的占99%以上,且主要分布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前者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约50%,后者占约43%,紫外区的太阳辐射能很少,只占总量的约7%。

太阳常数太阳辐射通过星际空间到达地球表面。

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每秒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用Rsc (Solar constant)表示,单位为(W/m2)。

太阳常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一切有关研究太阳辐射的问题,都要以它为参数。

关于太阳常数的研究已有很长历史了,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已经通过各种观测手段估计它的取值,认为大约应在1350~1400W/m2之间。

太阳常数虽然经多年观测,由于观测设备、技术以及理论校正方法的不同,其数值常不一致。

据研究,太阳常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这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有关。

在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紫外线部分某些波长的辐射强度可为太阳黑子最少年份的20倍。

近年来,气候学家指出,只要地球的长期气候发生1%的变化,就会引起太阳常数的变化。

目前已有许多无人或有人操作的空间实验对太阳辐射进行直接观测,并在宇宙空间实验站设计了名为“地球辐射平衡”的课题,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对太阳辐射进行长期监视。

太阳辐射是长波还是短波

太阳辐射是长波还是短波

太阳辐射的波长特性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也是地球上一切自然现象的基础。

太阳辐
射包含许多不同波长的光波,这些光波对地球的大气层和生态系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光谱特性
太阳辐射的光谱范围非常广泛,从紫外线到可见光再到红外线,覆盖了较长的
波长范围。

根据辐射的波长不同,太阳辐射可以分为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两种类型。

•长波辐射: 指波长较长的辐射,主要包括红外线和微波。

长波辐射的能量较低,穿透力较强,容易被大气层吸收。

在地球的大气层中,长波辐射主要被温室气体吸收,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短波辐射: 指波长较短的辐射,主要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

短波辐射的能量较高,穿透力较强,主要直射到地球表面。

影响生态系统
太阳辐射的长波和短波辐射对地球的生态系统产生着重要影响。

•长波辐射的吸收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影响了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

长波辐射的增加还会加剧地球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

•短波辐射直射到地表,为光合作用和生物生长提供能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短波辐射能量,进行光合反应,释放氧气并合成有机物质。

短波辐射的变化会影响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结论
太阳辐射包含长波和短波两种辐射,它们在地球大气层和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
同的作用。

了解太阳辐射的波长特性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研究和监测,可以更好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辐射一、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见图2.4。

从图中可看出,大气上界太阳光谱能量分布曲线,与用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计算出的6000K的黑体光谱能量分布曲线非常相似。

因此可以把太阳辐射看作黑体辐射。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内部温度更高。

根据维恩位移定律可以计算出太阳辐射峰值的波长λmax为0.475μm,这个波长在可见光的青光部分。

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0.4~0.76μm),波长大于可见光的红外线(>0.76μm)和小于可见光的紫外线(<0.4μm)的部分少。

在全部辐射能中,波长在0.15~4μm之间的占99%以上,且主要分布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前者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约50%,后者占约43%,紫外区的太阳辐射能很少,只占总量的约7%。

太阳常数太阳辐射通过星际空间到达地球表面。

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每秒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用Rsc (Solar constant)表示,单位为(W/m2)。

太阳常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一切有关研究太阳辐射的问题,都要以它为参数。

关于太阳常数的研究已有很长历史了,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已经通过各种观测手段估计它的取值,认为大约应在1350~1400W/m2之间。

太阳常数虽然经多年观测,由于观测设备、技术以及理论校正方法的不同,其数值常不一致。

据研究,太阳常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这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有关。

在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紫外线部分某些波长的辐射强度可为太阳黑子最少年份的20倍。

近年来,气候学家指出,只要地球的长期气候发生1%的变化,就会引起太阳常数的变化。

目前已有许多无人或有人操作的空间实验对太阳辐射进行直接观测,并在宇宙空间实验站设计了名为“地球辐射平衡”的课题,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对太阳辐射进行长期监视。

这些观测数据将对进一步了解大气物理过程及全球气候变迁的原因有很大帮助。

1981年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太阳常数值Rsc=1367±7(W/m2),通常采用1367W/m2。

二、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后到达地球表面。

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投射到大气上界的辐射不能完全到达地表面。

图2.4最下面的实曲线表示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被吸收、散射、反射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光谱。

图2.4 大气上界和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相比较,可以看出:通过大气层后,太阳总辐射能有明显地减弱;波长短的辐射能减弱得最为显著;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变得极不规则。

产生这些变化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时,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这是因为大气中某些成分具有选择吸收一定波长辐射能的特性。

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成分主要有水汽、液态水、二氧化碳、氧、臭氧及尘埃等固体杂质等。

太阳辐射被吸收后变成了热能,因而使太阳辐射减弱。

水汽吸收最强的波段是位于红外区的0.93~2.85μm,据估计,太阳辐射因水汽的吸收可减弱约4%~15%。

氧只对波长小于0 2μm的紫外线吸收很强,在可见光区虽然也有吸收,但较弱。

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但在紫外区和可见光区都有吸收带,在0.2~0.3μm波段的吸收带很强,由于臭氧的吸收,使小于0.29μm波段的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因而保护了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免遭紫外线过度辐射的伤害。

臭氧在0.44~0.75μm还有吸收,虽不强,但因这一波段正好位于太阳辐射最强的区域内,所以吸收的太阳辐射量相当多。

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比较弱,仅对红外区 2.7μm 和4.3μm附近的辐射吸收较强,但该区域的太阳辐射较弱,被吸收后对整个太阳辐射的影响可忽略。

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尘埃、污染物等杂质,对太阳辐射也有吸收作用,大气中这些物质含量越高,对太阳辐射吸收越多,如在工业区、森林火灾、火山爆发、沙尘暴等,太阳辐射都有明显减弱。

总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在平流层以上主要是氧和臭氧对紫外辐射的吸收,平流层至地面主要是水汽对红外辐射的吸收。

被大气成分吸收的这部分太阳辐射,将转化为热能而不再到达地面。

由于大气成分的吸收多位于太阳辐射光谱两端,而对可见光部分吸收较少,因此可以说大气对可见光几乎是透明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太阳辐射进入大气时将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雾滴等质点,都要产生散射现象。

散射不像吸收那样是把辐射转变为热能,而只是改变辐射的方向,使太阳辐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使原来传播方向上的太阳辐射减弱。

见图2.5。

如果太阳辐射遇到的散射质点的直径比入射辐射的波长要短(如空气分子),则对入射辐射中波长较短的辐射的散射强,也即辐射波长愈短,散射愈强;而对波长较长的辐射散射弱。

对于一定大小的分子来说,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这种散射是有选择性的,称为分子散射,也叫雷利(Rayleigh)散射。

表2.3为可见光的散射系数相对值,即若将红光(0.70μm)的散射系数定为1.0,则紫光(0.44μm)的散射系数为红光的6.4倍。

当大气中的水汽、尘粒等杂质较少时,主要是空气分子散射,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散射得多,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日出、日落时,因光线通过大气路程长,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光被散射殆尽,所以看上去太阳呈桔红色。

当太阳辐射遇到的散射质点的直径是比入射的波长大的粗粒质点,辐射虽然也被散射,但这种散射是没有选择性的,即辐射的各种波长都同样地被散射。

这种散射称粗粒散射,也称米(Mie)散射。

例如当空气中污染较严重或存在较多的雾粒或尘埃等杂质时,一定范围的长短波都同样地被散射,使天空呈灰白色。

大气云层及颗粒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物能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

其中云的反射能力最强。

云的反射能力随云状、云量和厚度的不同而不同。

见图2.6,一般情况下云的平均反射率为0.50~0.55。

如果按地球平均云量为5计算,太阳辐射就有近25%被云反射回空间,因此云的反射作用对太阳辐射影响很大。

上述提到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衰减三种方式中,以反射作用最为重要,尤其以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最为明显,散射作用次之,吸收作用相对最小。

三、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用Rsb(Direct beam solarradiation)表示;另一个是经过散射后到达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用Rsd (Diffuse solar radiation)表示,两者之和就是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用Rs(Solar radiation)表示,Rs=Rsb +Rsd 。

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形式投射到地面的直接辐射Rsb 是地球表面获得太阳辐射最主要来源。

它的强弱由下式表示:Rsb =am²Rc²sinh⊙(2.8)式中Rsc 是太阳常数1367W/m2,h⊙是太阳高度角,a是大气透明系数,m是大气质量数。

从式中可以看出,太阳直接辐射与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有关。

(1)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太阳直接辐射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大。

一方面是由于太阳高度角 (h⊙) 愈小时,等量的太阳辐射能散布的面积愈大,则单位面积上接受到的能量就愈少。

另一方面,因为太阳高度角愈小时,太阳光穿过的大气层就愈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就愈强。

所以到达地面上的辐射就愈少。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式为:h⊙=arcsin[sinφsinδ+cosφcosδcos 15°(t-12)](2.9)式中φ是当地的纬度;δ是太阳赤纬(也称太阳倾角),可根据天文年历查到;t是地方时,按24 h计算每小时15°。

例如:北京(φ=40°N)6月22日(夏至δ=23.4°)下午1点半(t=13.5)的太阳高度角:h⊙ =arcsin[sin 40°sin 23.4°+cos 40°cos 23.4 cos 15°(13.5-12)]=65°(2)大气质量数在标准状况下,海平面气压为1013hPa,气温为0℃时,太阳光垂直投射到地面所经路程中,单位截面积空气柱的质量称为一个大气质量数m。

不同太阳高度角,阳光经过的大气质量数也不同。

当太阳高度角很小时,m值很大,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m值很快减少。

太阳在地平面时所通过的m值比在天顶时大35.4倍。

在计算大气质量数时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a)地球是一个弯曲的表面,所以地球大气上界是一条曲线。

(b)光线在大气中传播的路径也是一条曲线,这是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而递减,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介质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

(c)空气密度在水平方向上也是不均匀的。

为解决上述困难,要作如下假设:(a)光线在大气中传播的路径是一条直线。

(b)大气上界的表面设为平面。

(c)水平方向上的密度是均一的。

常用的大气质量数计算式为:m=(P/P0)/ h⊙式中P/P0代表观测地气压与经过纬度订正的海平面气压之比,h⊙是太阳高度角。

(3)大气透明度太阳辐射从大气上界进入大气层后还要受大气透明度的影响。

大气透明度的特征量用透明系数a表示。

它是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数后的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辐射强度之比。

也就是当太阳位于天顶时,在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即太阳常数Rsc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Rs之比值。

a=Rs/Rsca值表明辐射通过大气后的削弱程度。

实际上,不同波长的削弱也不相同,a仅表征对各种波长的平均削弱情况。

JP1大气透明系数与大气中的水汽、水汽凝结物、尘埃杂质等有关。

这些物质越多,大气透明程度越差,透明系数越小。

因而太阳辐射受到的减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也越少。

a是一个小于1的数,其取值是:当天空特别晴朗,污染较少时a=0.9;当污染特别严重,天空特别混浊时a=0.6;一般情况下a=0.84左右。

JP由于太阳直接辐射主要是由太阳高度角决定的,所以有明显的日变化、年变化和随纬度的变化。

一天中,无云的天气条件下,一般是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直接辐射最强;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角最小,直接辐射最弱。

一年中,对一个地区来说,直接辐射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但如果夏季,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云量增多,会使直接辐射减弱很多,使得直接辐射的最大月平均值出现在春末夏初季节。

太阳直接辐射还随纬度而改变。

一年中低纬地区比高纬的太阳高度角大,所以获得的直接辐射也多,但全年直接辐射的最大值出现在回归线附近,而不在赤道的原因是赤道上空云雨较多,太阳被遮蔽时间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