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人一对一全套资料高一物理1章 章末小结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合集下载

第1-2章教案-掌门1对1

第1-2章教案-掌门1对1

八年级物理教案-掌门1对1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课题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课型新授备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和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体会到自然界和生活的神奇,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重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难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备注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利用课件展示自然中的神奇。

生活中的神奇演示实验1、倒饮料的诀窍2、被水折断的筷子3、圆珠笔笔尖朝上是否能写出字4、漏斗吹乒乓球5、小试管会从大试管中掉出来吗6、沸腾的水会烫手吗7、小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变化8、惯性球实验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以及物理学的主要发展历程:文字、图画到文物古迹等。

物理学的进步之阶……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玻尔。

站在巨人的肩上硕果累累:宇航员太空自由行走,激光刀,集成电路芯片,超导磁悬浮。

科学探究主要环节: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科学精神小结布置作业:给老师写一段话,可以说出对老师的希望、要求,或自己的表态。

对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教师补充、评价。

教师介绍仪器及操作方法看书,提出问题简单介绍评价看书,简单介绍简单解释介绍科学家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猜想实验现象,学生演示思考回答课前查资料,汇报举例理解记忆介绍自己熟悉的科学家的故事第二章运动的世界2.1 动与静课题动与静课型新授备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运动形式,知道自然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2、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1、创设相对运动或静止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知识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学习物理的志向。

复习与检测(3)-掌门1对1

复习与检测(3)-掌门1对1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掌门1对12.3 快与慢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知道速度的概念和意义,知道速度的测量方法。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知道速度公式的意义(3)会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相关的物理量计算。

(4)能用实验探究速度的变化。

二. 重点、难点:(1)灵活,正确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2)速度单位的换算(3)会用必要的测量工具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4)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知识要点分析】1. 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1:路程一定时,比较物体的运动时间,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方法2:时间一定时,比较物体的运动路程,路程远的运动的快。

有甲、乙、丙三人甲人在10s内前进了50m,乙人在120s内前进了600m,丙人在200s 内前进了1200m,说说他们谁运动的较快,为什么?这个问题用方法1和方法2是解决不了的了,因为在1和2中,解决问题具有局限性,必须有一个条件是相同的。

而我们所给的题目中,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

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更为一般的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我们很容量想到,也很容量计算出三人每1秒钟运动的路程。

甲每秒钟前进5米,乙每秒钟前进5米,丙每秒钟前进6米,这样我们很容量得出甲和乙运动的一样快,而丙比他们运动的都快一些。

这种方法就是计算三个人的速度。

即甲的速度是5米/秒,乙的速度是5米/秒,丙的速度是6米/秒。

在物理学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物体的速度。

通达刚才对三人的速度计算时,我们发现速度=路程/时间。

如果用字母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 表示速度,这时速度的公式变为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组合而成的,写作“米/秒”,读用“米每秒”,可用符号“m/s”表示。

日常生活中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表示。

由速度的公式v=s/t还可推导出两个很有应用价值的公式s=vt和t=s/v。

掌门人一对一全套资料高一物理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掌门人一对一全套资料高一物理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求合 外力
―→
确定受力情况
2019/12/24
[解析] 当她从 3.2 m 高处下落到与蹦床接触的过程 中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运动学公式 v2=2gx 得,她接触蹦 床时的速度大小为
v1= 2gx1= 2×10×3.2 m/s=8 m/s 她离开蹦床时的速度大小为 v2= 2gx2= 2×10×5 m/s=10 m/s
2019/12/24
1.质量为50 kg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75 N的水平 拉力而开始运动,该力作用4 s后撤去。已知木箱与地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求: (1)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 (2)物体发生的总位移。(g=10 m/s2) 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代入数据 解得a=0.5 m/s2, 则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vm=at=2 m/s。
FN 为水平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即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
弹力,故摩擦力 Ff=μFN

由体的位移
x=12 at2=12×1.3×52 m=16.25 m。 [答案] 16.25 m
2019/12/24
[借题发挥]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求合力的方法 (1)合成法: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产生加速度时,
2019/12/24
2019/12/24
[例1] 如图4-6-1所示,质量 m=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 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 图4-6-1 它们之间弹力的0.25倍。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F=8 N, 与水平方向夹角θ=37°的斜向上的拉力。求物体在拉力 作用下5 s内通过的位移。(sin 37°=0.6,cos 37°=0.8, 取g=10 m/s2)
析,并画出受力图和运动草图。
(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4)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求出所需求的力。

《力与运动》单元复习与检测 (12)-掌门1对1

《力与运动》单元复习与检测 (12)-掌门1对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掌门1对1基本要求:1. 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2. 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3. 通过大量事实认识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的方法。

能够将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当中。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与理解难点: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外力来维持,惯性现象解释的语言叙述。

基本内容讲解:我们学过了力,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

我们也学过了运动,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只是相对的。

物体都受力,同时又都在运动,力的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见,力和物体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力和运动二者之间的联系。

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他的根据是一个物体(例如一辆车)运动起来后必须用力才能使它不停地运动下去,失去力的作用,运动会停下来。

初看起来,他的观点似乎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这个观点在人类的历史上统治了近一千七百年,直到三百年前,人们才开始对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提出疑问,并由伽利略和牛顿等几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了科学的论断。

1.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一小球沿斜面由静止滚下,它将向另一斜面滚上,若无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如图1)。

我们根据这种运动趋势进行分析推理:若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一斜面上要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多的距离(如图2);若继续减小倾角,最终使其成为一个水平面,则小球永远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必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如图3)。

伽利略理想实验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一个结论,更重要的是传授给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把实验事实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忽略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不盲目相信直觉和前人的结论,这些思维方法已成为人们进一步研究物理问题的一把钥匙。

高一物理第一章本章小结和提高

高一物理第一章本章小结和提高

戴氏教育名校冲刺教育中心本章小结和提高戴氏教育温馨提醒:亲爱的朋友,请相信老师对你是授之以渔,是学习的方法!跟随老师的脚步,定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复习旧知(一)、基本概念质点: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空间: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做质点。

路程:路程是指质点所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位移:①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②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它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注意:位移的方向不一定是质点的运动方向。

如:竖直上抛物体下落时,仍位于抛出点的上方)加速度: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包括大小和方向的变化),速度矢端曲线的切线方向。

大小定义,速度的变化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定义式:a=tvvtvt-=∆∆(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a也叫做速度的变化率。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1、时间、位移、初末速度、加速度几个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读懂s—t图、v—t等图像2、适用于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推导式:①末速度公式:atvvt+ =②位移与时间的公式:2021attvx+=③位移与速度的公式:222vvaxt-=④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x∆=aT2⑤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t v =v =20t v v +⑥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2X v =2220t v v + 且:2t v <2X v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一些重要推论4、追击相遇问题:(1)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实质是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同一空间位置的问题。

掌门人一对一全套资料高一物理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掌门人一对一全套资料高一物理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3.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比较
作图 步骤
力的一长度表示一定的力的大 1
小)
无需选标度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
2 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 适当长度线段即可
段长度
3 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
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 向
2019/12/24
4.力的三要素 大小 、方向 和 作用点 。 5.力的表示 (1)力的图示:能表示出力的 大小 、方向 和 作用点 。 (2)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 作用点 和 方向 。
2019/12/24
[重点诠释] 1.力的特性 (1)力的物质性: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或者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 用,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我们谈到一个力时, 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存在只有受力物体 而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不存在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 物体的力。
[答案] D
2019/12/24
[借题发挥] 重心作为物体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 点。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当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时 其重心位置也要发生变化。
2019/12/24
2.下列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的方向总是 垂直于支持面 B.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或天平直接测出C.任 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都在其几何中心上 D.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可以在物体上也可在物 体外
[重点诠释] 引力和电磁力能在宏观世界里显示其作用,这两种力是 长程力,但是电磁力要比引力强得多。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 作用都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原子核尺度内,在宏观世界里 不能觉察到它们的存在。
2019/12/24

总复习指导 6-10章-掌门1对1

总复习指导 6-10章-掌门1对1

第6章 力与运动-掌门1对1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 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

4.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可概括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四者缺一不可。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 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7. 同一直线二力合成:合 方向与两力相同。

合 方向与大力F 1相同8.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时,合力为零。

9.第7章 密度与浮力一、(密度)1.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 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 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 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托盘天平)测质量。

5. 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指示值。

6. 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称量范围;(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章末总结物理必修1

章末总结物理必修1

章末总结:物理必修1[TOC]1. 引言本文档为《物理必修1》章末总结,旨在总结本章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并回顾解题方法和技巧。

2. 力学2.1 运动的描写•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差。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加速度:速度单位时间的变化量。

2.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3 弹力•弹力:表现为物体恢复原状的力。

•弹性系数:描述物体恢复原状能力的量。

3. 能量3.1 功和机械能•功:力在物体上做的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3.2 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系统内只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机械能守恒不变。

•物理摆:重力和域力共同作用下的振动系统。

4.1 机械波•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动,分为横波和纵波。

•波动方程:描述机械波传播的数学表达式。

4.2 电磁波•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交替振动产生的纵横波。

•光的本质: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约为3×108 m/s。

5. 电学5.1 静电场•静电力:由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引起。

•静电场:电荷周围的电场。

•库仑定律:描述两个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5.2 电功和电势•电功:电场力在电荷上所做的功。

•电势能:在电场力下电荷具有的能量。

•电势:单位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电势能。

5.3 电容和电容器•电容:描述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的物理量。

•电容器:具有电容的装置,由两个导体电极和介质构成。

6. 磁学6.1 磁场与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描述磁场的物理量。

•磁感线:连接磁感应强度方向的线条。

•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6.2 安培力和电磁感应•安培力:导线中带电载流子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本文介绍了高中物理必修一中运动的描述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质点、参考系与坐标系、时间和位移、速度、打点计时器、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文章要求读者能够了解这些知识的含义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同时还要理解这些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在介绍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之前,文章先解释了什么是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而言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时,为研究问题方便,可忽略其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叫做质点。

接着,文章介绍了什么条件下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研究的物体上个点的运动情况完全一致,物体的线度必须远远的大于它通过的距离。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平动的物体可以视为质点,因为平动的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都完全相同的物体,这样,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可用一个质点来代替整个物体。

接下来,文章介绍了参考系的概念和对参考系的理解。

参考系是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另外的物体。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比较物体的运动,应该选择同一参考系。

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二、时间和位移在介绍时间和位移之前,文章先解释了什么是参考系和坐标系。

参考系是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另外的物体;坐标系是用来描述物体位置的一组相互垂直的坐标轴。

时间是描述运动的持续时间的物理量,位移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量。

文章还介绍了如何用参考系和坐标系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

三、速度和打点计时器在介绍速度和打点计时器之前,文章先解释了什么是位移和时间。

位移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量,时间是描述运动的持续时间的物理量。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量,它是一个矢量量。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质点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参考系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坐标系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题所用的坐标系。

时刻和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路程和位移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矢量和标量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公式:Δx =x 1-x 2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公式:Δt =t 2-t 1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 =Δx /Δt 单位:米每秒(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用图象表示速度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象):描述速度v 与时间t 关系的图象。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a =Δv /Δt加速度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 2)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从v-t 图象看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

加速度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进行实验处理数据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作出速度—时间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速度公式:v =v 0+at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位移公式:x =v 0t +at 2/2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公式:v 2-v 02=2ax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高一物理《第一章 章末小结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课件

高一物理《第一章 章末小结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课件
返回
[例证 1] 在某次抗洪救灾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 设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的流速为 v1,摩托艇在静 水中的航速为 v2, 战士救人的地点 A 离岸边最近处 O 的距离 为 d。如战士想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摩托艇登陆的 地点距 O 点的距离为 dv2 A. v2 2-v1 2 dv1 C. v2 B.0 dv2 D. v1 ( )
返回
在进行速度分解时,首先要分清合速度与分速度。合
速度就是物体实际运动的速度,分析物体的实际运动是由
哪些分运动合成,找出相应的分速度。在上述问题中,若
不对物体A的运动认真分析,就很容易得出vA=v0cos θ的
错误结果。
返回
2.速度投影定理
不可伸长的杆或绳,若各点速度不同,则各点速度
沿杆或绳方向的投影相同。 [例证3] 如图1-6所示,在水平地面上,
返回
图1-1Biblioteka 返回先分析渡河位移最短的特例,分两种情况讨论。 情况一:v 水<v 船。此时,使船头向上游倾斜,使船在沿 河方向的分速度等于水流的速度,这样船的实际位移即垂直 于河岸,最短的位移即为河宽 d。这种情况下,船头与上游 v水 d 的夹角θ=arccos ,渡河的时间 t= 。 v 船 sin θ v船
专题归纳例析
第 一 章
章 末 小 结
专题冲关
阶段质量检测
返回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返回
专题一
小船过河问题
1.以渡河时间为限制条件——渡河时间最短问题
因为水流的速度始终是沿河岸方向,不可能提供垂直于
河岸的分速度,因此只要是船头垂直于河岸航行,此时的渡 河时间一定是最短时间,如图1-1所示。即tmin=d/v船,d为 河宽,此时的渡河位移s=d/sin α,α为位移或合速度与水流 的夹角,一般情况下,如果用时间t渡河,t>tmin,这个时间 可以用t=d/v船sin β来求,从而可以求出β,β为船头与河岸 的夹角。注意:这种情况往往有两个解。

高一物理一对一课程讲义

高一物理一对一课程讲义

A
O
B
C
图 2-3-16 m
OA 方向分解,根据几何关系,可求
F1 =mg/sinθ; F2 =mg cotθ.
【点拨】 在处理支架类力的分解问题时, 关键是搞清楚支架的相关部位受拉还是受压,
以便决定
分力的方向。一般说来, 绳子总是受拉不可能受压, 而轻杆则可能受拉也可能受压.判断轻杆的
受力情况, 可将轻杆换成绳子 —— 在原有外力作用下, 若绳子仍能张紧,则轻杆受拉; 若绳子不
力的合成与分解 分解:按效果分解、正交分解
基本规律: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
物体的平衡 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a= 0)
共点力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
ΣF = 0 ( F x=0 , Fy=0)
学乐教育内部讲义
二、本章主要方法
力是整个高中阶段最基本的概念, 是一切物理问题的基础, 它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中.本章以
m1 g sin 60
,所以 m 2
m1
3 .故选项 A 正确.
3
【答案】 A
【点拨】 拉密定理也只适用于三力情形,关键要找出力与力之间
的夹角.如果将各力平移到一个三角形中,还可以用正弦定理计
F N 60 T 150 150
m2g
G m1 g 图
算.此外,本题还可以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正交分解来计算,请同学们自己去做一做
学乐教育内部讲义
学乐教育 2012 年秋季高一物理一对一课程讲义
第 1 讲 相互作用总复习
一、本章知识网络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概念 力的物质性、矢量性、物质性
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及示意图
力的效果: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即速度变化,有加速度)

知识结构-掌门1对1

知识结构-掌门1对1

知识结构-掌门1对1一、力1、力的定义(1)定义:力是____________的作用(2)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2、力的概念的理解(1)发生力时,至少有_________个物体存在,也就是说,一个物体不会有力的作用。

(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____________,施力的物体叫____________。

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____________存在的。

(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

例如____________。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②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1)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牛,用符号_______来表示。

1N大小相当于___________力。

5、力的测量(1)工具: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____________(2)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____________6、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7、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从____________开始,沿着力的__________ 画一条带____________的线段,____________表示力的方向,长度表示力的__________。

练习:画出物体A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斜面的压力。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总14页)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总14页)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总14页)1.高一物理知识点第一章总结篇一共点力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寻找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物体保持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就叫做共点力的平衡。

3.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平衡条件是这两个离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多力亦是如此。

4.正交分解法: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利于处理多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力)作用分解。

2.高一物理知识点第一章总结篇二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例如:第3s末、3s时、第4s初……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运动图像的含义和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了解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3.高一物理知识点第一章总结篇三滑动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

掌门人一对一全套资料高一物理1章 章末小结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掌门人一对一全套资料高一物理1章 章末小结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2019/12/24
(2)甲车追上乙车时,位移关系 x 甲′=x 乙′+L1 甲车位移 x 甲′=v 甲 t2+12at2 2, 乙车位移 x 乙′=v 乙 t2, 将 x 甲′、x 乙代入位移关系,得 v 甲 t2+12at2 2=v 乙 t2+L1,
2019/12/24
[例3] 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以0.5 m/s2 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乙在甲的前方200 m处以5 m/s 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
(1)甲何时追上乙?甲追上乙时的速度为多大?此时 甲离出发点多远?
(2)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何时有最大距离?这 个距离为多少?
2019/12/24
(2)在追赶过程中当 v 甲=v 乙时,甲、乙之间的距离达到最 大值。由 a 甲 t′=v 乙,得 t′=10 s。
即甲在 10 s 末离乙的距离最大。 xmax=x0+v 乙 t′-12a 甲 t′2 得 xmax=225 m。 [答案] (1)40 s 20 m/s 400 m (2)10 s末有 最大距离 225 m
2019/12/24
4.某人在室内以窗户为背景摄影时,恰好把窗外从高处 落下的一小石子拍在照片中。已知本次摄影的曝光时间 是0.02 s,量得照片中石子运动轨迹的长度为1.6 cm,实 际长度为1 00 cm的窗框在照片中的长度为4.0 cm。凭以 上数据,你知道这个石子是从多高的地方落下的吗?(计 算时,石子在照片中的0.02 s内速度的变化比起它此时的 瞬时速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把这极短时间内石 子的运动当成匀速运动来处理,取g=10 m/s2)
④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
初位置坐标为x0
度为v0
2019/12/24

高中物理知识一对一word精品文档18页

高中物理知识一对一word精品文档18页

高中物理知识一对一(受力分析)一、单选题(共34小题,每小题5.0分,共170分)1.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B.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C.人受到的合力不为零D.人受到的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A可能只受到二个力的作用B.物体A一定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物体A一定受到了四个力的作用D.物体A可能受到了三个力的作用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均与桌面相对静止不动,则B物体受力个数为() A.3个B.4个C.6个D.5个4.如下图所示,物体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A受到的力是()A.重力、B对A的支持力B.重力、B对A的支持力、下滑力C.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D.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5.如图所示,物体A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能静止在斜面上,关于A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一定受两个力作用B.A一定受四个力作用C.A可能受三个力作用D.A受两个力或者四个力作用6.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木块A、B保持静止.若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木块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A.4个或5个B.4个或6个C.3个或5个D.3个或4个7.如下图所示,物块在力F作用下向右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则物块受到的摩擦力F f与拉力F的合力方向应该是()A.水平向右B.竖直向上C.向右偏上D.向左偏上8.木块A、B分别重50 N和3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与A、B相连接的轻弹簧被压缩了5 c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用F=1 N的不变力作用在木块A上,如下图所示.力F作用后()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4 N,方向向右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方向向右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方向向左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6 N,方向向左9.如下图所示,物块M在静止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v,则传送带启动后()A.M静止在传送带上B.M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C.M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M下滑的速度变小10.如图所示,三个形状不规则的石块a、b、c在水平桌面上成功地叠放在一起,则石块() A.c受到水平桌面向左的摩擦力B.c对b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C.b对a的支持力一定竖直向上D.b对a的支持力一定等于a所受重力11.如图所示,a、b两个质量相同的球用线连接,a球用线挂在天花板上,b球放在光滑斜面上,系统保持静止,以下图示哪个是正确的()A.B.C.D.12.如下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直角劈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若物体在其上匀速下滑,直角劈仍保持静止,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角劈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B.直角劈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m)gC.地面对直角劈有向右的摩擦力D.地面对直角劈有向左的摩擦力13.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静止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点,另一端系在滑块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A.滑块一定受到四个力作用B.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C.斜面对滑块一定有支持力D.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可能等于零14.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水平地面上,力F竖直向下作用于物体B上,A、B保持静止,则物体A 的受力个数为()A.3B.4C.5D.615.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水平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则物体A的受力的个数为()A.6B.5C.4D.316.如图,在斜面上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绳子呈水平状态,两木块均保持静止.则关于木块A和木块B受力个数不可能为()图2A.2个和4个B.3个和4个C.4个和4个D.4个和5个17.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与斜放的固定挡板M 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竖直方向,则斜面体P此刻受到外力的个数可能为() A.2个或3个B.2个或4个C.2个或5个D.3个或4个18.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B.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C.人受到的合力不为零D.人受到的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19.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A可能只受到二个力的作用B.物体A一定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物体A一定受到了四个力的作用D.物体A可能受到了三个力的作用2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均与桌面相对静止不动,则B物体受力个数为() A.3个B.4个C.6个D.5个21.如下图所示,物体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A受到的力是()A.重力、B对A的支持力B.重力、B对A的支持力、下滑力C.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D.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22.如图所示,物体A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能静止在斜面上,关于A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一定受两个力作用B.A一定受四个力作用C.A可能受三个力作用D.A受两个力或者四个力作用23.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木块A、B保持静止.若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木块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A.4个或5个B.4个或6个C.3个或5个D.3个或4个24.如下图所示,物块在力F作用下向右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则物块受到的摩擦力F f与拉力F的合力方向应该是()A.水平向右B.竖直向上C.向右偏上D.向左偏上25.木块A、B分别重50 N和3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与A、B相连接的轻弹簧被压缩了5 c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用F=1 N的不变力作用在木块A上,如下图所示.力F作用后()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4 N,方向向右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方向向右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方向向左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6 N,方向向左26.如下图所示,物块M在静止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v,则传送带启动后()A.M静止在传送带上B.M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C.M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M下滑的速度变小27.如图所示,三个形状不规则的石块a、b、c在水平桌面上成功地叠放在一起,则石块() A.c受到水平桌面向左的摩擦力B.c对b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C.b对a的支持力一定竖直向上D.b对a的支持力一定等于a所受重力28.如图所示,a、b两个质量相同的球用线连接,a球用线挂在天花板上,b球放在光滑斜面上,系统保持静止,以下图示哪个是正确的()A.B.C.D.29.如下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直角劈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若物体在其上匀速下滑,直角劈仍保持静止,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角劈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B.直角劈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m)gC.地面对直角劈有向右的摩擦力D.地面对直角劈有向左的摩擦力30.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静止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点,另一端系在滑块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A.滑块一定受到四个力作用B.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C.斜面对滑块一定有支持力D.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可能等于零31.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水平地面上,力F竖直向下作用于物体B上,A、B保持静止,则物体A 的受力个数为()A.3B.4C.5D.632.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水平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则物体A的受力的个数为()A.6B.5C.4D.333.如图,在斜面上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绳子呈水平状态,两木块均保持静止.则关于木块A和木块B受力个数不可能为()图2A.2个和4个B.3个和4个C.4个和4个D.4个和5个34.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与斜放的固定挡板M 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竖直方向,则斜面体P此刻受到外力的个数可能为() A.2个或3个B.2个或4个C.2个或5个D.3个或4个二、多选题(共12小题,每小题5.0分,共60分)35.(多选)如图所示,将一长方形木块锯开为A、B两部分后,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A.B受到四个力作用B.B受到五个力作用C.A对B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D.A对B的作用力方向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向下36.(多选)如下图甲、乙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在挡板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下列关于小球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的重力在两种情况下产生的效果完全相同B.小球均受重力、压紧斜面的力、压紧挡板的力和斜面弹力、挡板弹力C.小球受到挡板的作用力和斜面的弹力的合力大小、方向均相等D.撤去挡板,小球所受合力方向均将沿斜面向下37.(多选)如下图所示容器内盛有水,器壁AB呈倾斜状,有一个小物块P处于图示状态,并保持静止,则该物体受力情况正确的是()A.P可能只受一个力B.P不可能只受两个力C.P不可能只受三个力D.P不是受到二个力就是四个力38.(多选)如下图所示,一木块在垂直于倾斜天花板平面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木块一定受到4个力的作用B.木块可能受到2个力的作用C.逐渐增大推力F,木块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D.木块受天花板的滑动摩擦力随推力F的增大而增大39.(多选)如下图所示,小车M在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由此可判断() A.若地面光滑,则小车一定受三个力作用B.若地面粗糙,小车也可以不受摩擦力作用C.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一定受四个力的作用D.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的作用40.(多选)如下图所示,a、b、c为三个物体,M、N为两个轻质弹簧,R为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它们的连接如图所示,并处于平衡状态,则()A.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压缩状态B.有可能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C.有可能N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D.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不伸不缩状态41.(多选)如图所示,将一长方形木块锯开为A、B两部分后,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A.B受到四个力作用B.B受到五个力作用C.A对B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D.A对B的作用力方向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向下42.(多选)如下图甲、乙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在挡板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下列关于小球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的重力在两种情况下产生的效果完全相同B.小球均受重力、压紧斜面的力、压紧挡板的力和斜面弹力、挡板弹力C.小球受到挡板的作用力和斜面的弹力的合力大小、方向均相等D.撤去挡板,小球所受合力方向均将沿斜面向下43.(多选)如下图所示容器内盛有水,器壁AB呈倾斜状,有一个小物块P处于图示状态,并保持静止,则该物体受力情况正确的是()A.P可能只受一个力B.P不可能只受两个力C.P不可能只受三个力D.P不是受到二个力就是四个力44.(多选)如下图所示,一木块在垂直于倾斜天花板平面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木块一定受到4个力的作用B.木块可能受到2个力的作用C.逐渐增大推力F,木块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D.木块受天花板的滑动摩擦力随推力F的增大而增大45.(多选)如下图所示,小车M在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由此可判断() A.若地面光滑,则小车一定受三个力作用B.若地面粗糙,小车也可以不受摩擦力作用C.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一定受四个力的作用D.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的作用46.(多选)如下图所示,a、b、c为三个物体,M、N为两个轻质弹簧,R为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它们的连接如图所示,并处于平衡状态,则()A.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压缩状态B.有可能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C.有可能N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D.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不伸不缩状态三、实验题(共0小题,每小题10.0分,共0分)四、计算题(共0小题,每小题18.0分,共0分)五、填空题(共0小题,每小题5.0分,共0分)六、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47.画出图中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并写出力的名称和施力物体:(1)物体A静止,接触面光滑;(2)A沿粗糙斜面上滑;(3)A沿粗糙水平面滑行;(4)接触面光滑,A静止.48.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长木板AB、A端靠在光滑墙壁上,在AB上的C处又放置一木块m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木板AB的受力图.49.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长木板AB、A端靠在光滑墙壁上,在AB上的C处又放置一木块m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木板AB的受力图.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人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摩擦力作用呢?假设人受到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作用,与人做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不符,故水平方向不应该受力,即人不受摩擦力的作用.2.【答案】C【解析】物体一定受重力,拉力F产生两个作用效果,水平向右拉木块,竖直向上拉木块,由于木块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水平方向必有摩擦力与拉力的水平分量平衡,即一定有摩擦力,结合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可知则必有支持力,因而物体一定受到四个力,故选C.3.【答案】D【解析】先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拉力、重力、支持力和向左的静摩擦力;再对物体B受力分析,受A对其向右的静摩擦力、重力、支持力、压力、地面对B向左的静摩擦力,共5个力,故选D.4.【答案】A【解析】假设A受摩擦力,那么在水平方向合力不等于0,不会做匀速运动,故不受摩擦力.故A 正确.5.【答案】D【解析】若拉力F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则物体与斜面没有相互作用力,所以物体就只受到两个力作用;若拉力F小于物体的重力时,则斜面对物体产生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故物体应受到四个力作用,故选D.6.【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B对A有向右的静摩擦力,再分析B受力,B可能受到斜面的静摩擦力,也可能不受斜面的静摩擦力,B的受力情况有两种可能.B至少受到重力、A对B的压力和静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四个力.斜面对物体B可能有静摩擦力,也有可能没有静摩擦力,若斜面对物体B有摩擦力,则受到5个力.故选A.7.【答案】B【解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G、斜向上的拉力F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 f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故摩擦力F f与拉力F的合力方向应和重力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B正确.8.【答案】A【解析】当A不受外力F作用时,A、B之间产生弹力大小均为5 N,均未达到各自的最大静摩擦力,故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 N,方向水平向右;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 N,方向水平向左;当A受到外力F=1 N作用时经过受力分析可知,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 N,方向水平向右,弹簧仍然是原状,弹力大小不变,故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仍为5 N,方向水平向左,选项A正确.9.【答案】C【解析】由M匀速下滑可知其处于平衡状态,受重力、摩擦力、支持力,传送带启动以后对M的受力情况没有影响,自然也不会影响其运动状态,故只有C正确.10.【答案】B【解析】以三石块作为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则石块c不会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故A 错误;选ab作为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则石块c对b的作用力与其重力平衡,则石块c对b 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故B正确;石块b对a的支持力与其对a的静摩擦力的合力,跟a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则b对a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支持力的方向不是竖直向上,也不等于a的重力,故C、D错误.11.【答案】B【解析】对b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对其垂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细线的拉力,由于三力平衡时三个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故细线拉力向右上方,故A图错误;再对ab两个球整体受力分析,受总重力、斜面垂直向上的支持力和上面细线的拉力,再次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上面的细线的拉力方向斜向右上方,故C、D图均错误,故选B.12.【答案】A【解析】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因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直角劈静止不动,即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竖直方向上地面对直角劈的支持力等于物体和直角劈整体的重力,水平方向上地面若对直角劈有摩擦力,无论摩擦力的方向向左还是向右,水平方向上整体都不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整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整体受力如图所示,故只有A 项正确.13.【答案】C【解析】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所以弹簧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因为弹簧的形变情况未知,所以斜面与滑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不确定,所以滑块一定受重力、斜面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故A、B错误;沿斜面方向,根据平衡条件滑块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mg),不为零,有摩擦力必有弹力,所以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不可能为零,C正确、D错误.14.【答案】B【解析】利用隔离法对A受力分析,如图所示.A受到重力GA、地面对A的支持力F N地、B对A的压力F NB→A、B对A的摩擦力F fB→A,则A、C、D 错误,B正确.15.【答案】B【解析】先对AB整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知:整体水平方向受向里的压力;故墙面对A有大小为F的弹力,整体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故A受向上的摩擦力;隔离A物体,必受重力、墙壁对A的弹力和摩擦力;同时AB间也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A还受B 对A的弹力和摩擦力作用;故A共受5个力.16.【答案】B【解析】如果绳对A没有拉力作用,它就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对应的B受重力、A对B的压力、斜面对B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共四个力,选项A可能;如果绳对A有拉力,它还一定受到B 对它的摩擦力,即此时A受到四个力,A对B的作用力又增加了一个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但此时斜面对B可能没有摩擦力作用,也可能对B有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还可能对B有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总之,当A受四个力的作用时,B既可能受四个力作用,也可能受五个力作用,故选项C、D都可能,只有选项B不可能.17.【答案】B【解析】对斜面体P受力分析如图:如果:(1)F N=G的话,P体受力可以平衡,故P可能受2个力的作用.(2)F N<G的话,P不可能平衡(3)如果:F N>G,P会受到挡板M N的弹力F和摩擦力F f,受力分析如图:故P可能受4个力的作用.综上所述:P可能的受力个数是2个或4个故选B.18.【答案】A【解析】人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摩擦力作用呢?假设人受到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作用,与人做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不符,故水平方向不应该受力,即人不受摩擦力的作用.19.【答案】C【解析】物体一定受重力,拉力F产生两个作用效果,水平向右拉木块,竖直向上拉木块,由于木块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水平方向必有摩擦力与拉力的水平分量平衡,即一定有摩擦力,结合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可知则必有支持力,因而物体一定受到四个力,故选C.20.【答案】D【解析】先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拉力、重力、支持力和向左的静摩擦力;再对物体B受力分析,受A对其向右的静摩擦力、重力、支持力、压力、地面对B向左的静摩擦力,共5个力,故选D.21.【答案】A【解析】假设A受摩擦力,那么在水平方向合力不等于0,不会做匀速运动,故不受摩擦力.故A 正确.22.【答案】D【解析】若拉力F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则物体与斜面没有相互作用力,所以物体就只受到两个力作用;若拉力F小于物体的重力时,则斜面对物体产生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故物体应受到四个力作用,故选D.23.【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B对A有向右的静摩擦力,再分析B受力,B可能受到斜面的静摩擦力,也可能不受斜面的静摩擦力,B的受力情况有两种可能.B至少受到重力、A对B的压力和静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四个力.斜面对物体B可能有静摩擦力,也有可能没有静摩擦力,若斜面对物体B有摩擦力,则受到5个力.故选A.24.【答案】B【解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G、斜向上的拉力F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 f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故摩擦力F f与拉力F的合力方向应和重力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B正确.25.【答案】A【解析】当A不受外力F作用时,A、B之间产生弹力大小均为5 N,均未达到各自的最大静摩擦力,故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 N,方向水平向右;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 N,方向水平向左;当A受到外力F=1 N作用时经过受力分析可知,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 N,方向水平向右,弹簧仍然是原状,弹力大小不变,故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仍为5 N,方向水平向左,选项A正确.26.【答案】C【解析】由M匀速下滑可知其处于平衡状态,受重力、摩擦力、支持力,传送带启动以后对M的受力情况没有影响,自然也不会影响其运动状态,故只有C正确.27.【答案】B【解析】以三石块作为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则石块c不会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故A 错误;选ab作为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则石块c对b的作用力与其重力平衡,则石块c对b 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故B正确;石块b对a的支持力与其对a的静摩擦力的合力,跟a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则b对a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支持力的方向不是竖直向上,也不等于a的重力,故C、D错误.28.【答案】B【解析】对b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对其垂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细线的拉力,由于三力平衡时三个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故细线拉力向右上方,故A图错误;再对ab两个球整体受力分析,受总重力、斜面垂直向上的支持力和上面细线的拉力,再次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上面的细线的拉力方向斜向右上方,故C、D图均错误,故选B.29.【答案】A【解析】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因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直角劈静止不动,即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竖直方向上地面对直角劈的支持力等于物体和直角劈整体的重力,水平方向上地面若对直角劈有摩擦力,无论摩擦力的方向向左还是向右,水平方向上整体都不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整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整体受力如图所示,故只有A 项正确.30.【答案】C【解析】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所以弹簧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因为弹簧的形变情况未知,所以斜面与滑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不确定,所以滑块一定受重力、斜面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故A、B错误;沿斜面方向,根据平衡条件滑块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mg),不为零,有摩擦力必有弹力,所以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不可能为零,C正确、D错误.31.【答案】B【解析】利用隔离法对A受力分析,如图所示.A受到重力GA、地面对A的支持力F N地、B对A的压力F NB→A、B对A的摩擦力F fB→A,则A、C、D 错误,B正确.32.【答案】B。

掌门人一对一全套资料高一物理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掌门人一对一全套资料高一物理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2019/12/24
2019/12/24
[例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中的地球不能看成质点,而原子核可以看成质点
B.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不能看
成质点
C.研究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冠军张怡宁打出的乒乓球时,
不能把乒乓球看成质点
D.研究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的速度时,可以
2019/12/24
解析:旅客观察物体的运动,实际上是以自身(或与自身保 持相对静止的车厢)为参考系的。从“乙车内的旅客发现甲 车没有运动”这一条件容易判断,甲、乙两车的运动快慢是 相等的,方向也是相同的;又从“甲车内的旅客看见窗外的 树木向东移动”这一条件可以判断,甲车向西运动。故甲、 乙两车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选项D正确。 答案:D
方向的规定有关。同一位置,建立某种坐标系时所选的原 点不同,或选定的正方向不同,物体的位置坐标不同。
(2)物体的位置变化与坐标系原点的选取、坐标轴正 方向的规定无关。
2019/12/24
(1)若选择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向下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 向。则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多少?
(2)抛出点与接住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此距离与坐标原点 的位置有无关系?
2019/12/24
[特别提醒] 体积很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体 积很大的物体也可能会被看成质点。
2019/12/24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就是一个体积很小的球
B.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C.质点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只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D.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解析:质点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更不是小球,是实际
说法错误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5
2020/2/29
解析:若x0=x1,则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乙车追上甲 车,此时t=T,此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全程甲、乙 仅相遇1次;若x0<x1,则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乙车已 在甲车的前面,以后甲还会追上乙,全程中甲、乙相遇2 次;若x0>x1,则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甲车仍在乙车 的前面,以后乙车不可能再追上甲车了,全程中甲、乙都 不会相遇。综上所述,A、B、C正确,D错误。 答案:D
5.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 前方L1=11 m处,乙车速度v乙=60 m/s,甲车速度v甲= 50 m/s,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2=600 m,如图2-6所 示。若甲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2 m/s2,乙车速度 不变,不计车长。求:
图2-6 (1)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 (2)到达终点时甲车能否超过乙车?
规律特点
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 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时 间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逆向思维法
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图像法
应用v-t图像,可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变为较为简单的数学 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像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 求解。
2020/2/29
2.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步骤 (1)分析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分析加速度方向和位移方向。 (2)建立直线坐标系,选取正方向,并根据题意画出 草图。 (3)由已知条件及待求量,列出运动方程。 (4)统一单位,解方程(或方程组)求未知量。 (5)验证结果,并注意对结果进行有关讨论。
2020/2/29
解析:石子实际运动轨迹长度 h=1.6×140.00 cm=40 cm=0.4 m 在 0.02 s 内将石子的运动看做匀速运动,则速度 v=ht =00.0.42 m/s=20 m/s 则石子下落的初始高度 h=2vg2=22002 m=20 m 答案: 20 m
2020/2/29
2020/2/29
2.根据图像采集信息时的注意事项: (1)认清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含义,弄清物体的运 动性质。 (2)认清图像上某一点的坐标含义,尤其是图像与纵轴 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认清图像上图线斜率的意义及其变化特点。 (4)认清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可能的物理意义。 (5)理解图像上的图线交点的物理意义。
2020/2/29
[例1] 一个滑雪的人,从85 m长的山坡上匀变速滑 下,初速度为1.8 m/s,末速度为5.0 m/s,他通过这段山 坡需要多长时间?
[解析] 法一:利用公式 v=v0+at 和 x=v0t+12at2 求解。 由公式 v=v0+at,得 at=v-v0,代入 x=v0t+12at2, 有 x=v0t+v-2v0t, 故 t=v+2xv0=52.0×+815.8 s=25 s。
2020/2/29
法二:利用公式 v2-v0 2=2ax 和 v=v0+at 求解。
由公式 v2-v0 2=2ax 得,加速度
a=v
2-v0 2x
2=5.022×-815.82
m/s2=0.128 m/s2。
由公式 v=v0+at 得,需要的时间 t=v-a v0=5.00.-1218.8 s=25 s。
2020/2/29
专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技巧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在高中阶段常见的运动形式, 在历年的高考题中经常出现,掌握此类问题的分析方法和 技巧,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常用方法总结如下:
常用方法
规律特点
一般公式法
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和速度、位移关系式,均是矢量式, 使用时注意方向性。一般以v0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与正方 向相同者为正,与正方向相反者为负。
2020/2/29
1.x-t图像与v-t图像的比较 如图2-1和表是形状一样的x-t图像与v-t图像的 比较。
2020/2/29
图2-1
x-t图
v-t图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
速度v)
示加速度a)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静止
2020/2/29
4.某人在室内以窗户为背景摄影时,恰好把窗外从高处 落下的一小石子拍在照片中。已知本次摄影的曝光时间 是0.02 s,量得照片中石子运动轨迹的长度为1.6 cm,实 际长度为1 00 cm的窗框在照片中的长度为4.0 cm。凭以 上数据,你知道这个石子是从多高的地方落下的吗?(计 算时,石子在照片中的0.02 s内速度的变化比起它此时的 瞬时速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把这极短时间内石 子的运动当成匀速运动来处理,取g=10 m/s2)
2020/2/29
常用方法
规律特点
-v =xt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 平均速度法
-v =12(v0+v),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任一段时间 t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
中间时刻速 这段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即 v t =-v ,适
度法
2
用于任何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2020/2/29
常用方法
④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
初位置坐标为x0
度为v0
2020/2/29
x-t图
v-t图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
遇时的位置
速度相同
⑥t1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x1
⑥t1时刻物体的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 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专题三 追及、相遇问题 1.追及问题 (1)追及的特点: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 (2)追及问题满足的两个关系:时间关系:从后面的物 体追赶开始,到追上前面的物体时,两物体经历的时间相 等。位移关系:x2=x0+x1,其中x0为开始追赶时两物体之 间的距离,x1表示前面被追赶物体的位移,x2表示后面追赶 物体的位移。 (3)临界条件:当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可能出现恰 好追上、恰好避免相撞,相距最远、相距最近等情况,即 出现上述四种情况的临界条件为v1=v2。
2020/2/29
2.相遇问题 (1)特点:在同一时刻两物体处于同一位置。 (2)条件:同向运动的物体追上即相遇;相向运动的 物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之 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3)临界状态:避免相碰撞的临界状态是两个物体处于 相同的位置时,两者的相对速度为零。
2020/2/29
图2-4
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 s~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5 s~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解析:由v-t图像知,0~10 s内,v乙>v甲,两车逐渐远离, 10 s~20 s内,v乙<v甲,两车逐渐靠近,故A、B均错。v-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5 s~15 s内,两图线与t 轴包围的面积相等,故两车的位移相等,故C对。在t=20 s 时,两车的位移再次相等,说明两车再次相遇,故D错。 答案:C
2020/2/29
[解析] 画出示意图,如图2-3所示,
图2-3 甲追上乙时,x甲=x0+x乙,且t甲=t乙,根据匀变速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列出方程,即能解 得正确的结果。
2020/2/29
(1)设甲经过时间 t 追上乙, 则有 x 甲=12a 甲 t2,x 乙=v 乙 t。 根据追及条件,有12a 甲 t2=v 乙 t+200 m 代入数值,解得 t=40 s 和 t=-20 s(舍去)。 这时甲的速度 v 甲=a 甲 t=0.5×40 m/s=20 m/s。 甲离出发点的位移 x 甲=12a 甲 t2=12×0.5×402 m=400 m。
2020/2/29
(2)在追赶过程中当 v 甲=v 乙时,甲、乙之间的距离达到最 大值。由 a 甲 t′=v 乙,得 t′=10 s。
即甲在 10 s 末离乙的距离最大。 xmax=x0+v 乙 t′-12a 甲 t′2 得 xmax=225 m。 [答案] (1)40 s 20 m/s 400 m (2)10 s末有 最大距离 225 m
2020/2/29
3.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 动,其v-t图像如图2-5所示,图中 △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x1和 x2(x2>x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 方x0处,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x0=x1+x2,两车不会相遇 B.若x0<x1,两车相遇2次 C.若x0=x1,两车相遇1次 D.若x0=x2,两车相遇1次
2020/2/29
[例2] 如图2-2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原 点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图2-2 A.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反 B.甲、乙开始运动的速度差为v0,时间差为t1,甲先运动 C.甲运动的加速度小于乙运动的加速度 D.二者速度相等时甲运动的位移大于乙运动的位移
3.处理“追及”、“相遇”问题的三种方法 (1)物理方法: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 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2)数学方法:由于在匀变速运动的位移表达式中有 时间的二次方,我们可列出位移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 值的方法求解。 (3)图像法:对于定性分析的问题,可利用图像法分 析,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
2020/2/29
法三: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 v =v0+2 v和 x= v t 求解。
平均速度 v =v0+2 v=1.8+2 5.0 m/s=3.4 m/s,
由 x= v
t
得,需要的时间
t=
x v
=38.54
s=25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