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研究发展趋势的探讨
教学设计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
详细描述
个性化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 、特长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跨学科教学设计
总结词
跨学科教学设计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 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 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智能推荐 、自适应学习等方式来帮助 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
效果。
人工智能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需要教师具备相关技术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
和数据安全。
03
教学设计发展趋势
个性化教学设计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跨学科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 的界限,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 能进行整合,形成新的教学主题和课 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持续学习教学设计
总结词
持续学习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以适应不断变化 的社会环境。
详细描述
应对教育挑战
当前,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个性化需求、终身学习、创新能力培养
等。教学设计的前沿理念和技术为解决这些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03
引领教育创新
关注教学设计的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教育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
掌握最新理念和工具,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报告结构与内容
• 本报告将系统梳理教学设计领域的前沿热点,分析其发展趋 势,并通过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这些理念和技术的实际应用。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教学设计也在不断演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教学设计以分散的形式呈现,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教学理念的转变,大单元教学设计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教育实践的积极影响。
一、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定义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将多个课时或主题相互关联的知识点融合为一个整体,通过项目化的学习方式呈现给学生。
与传统的小课时和小单元的教学设计相比,大单元教学更注重跨学科和综合性能力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特点1. 跨学科融合大单元教学设计鼓励教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性的教学内容。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 项目化学习大单元教学设计以项目为核心,通过真实和实践性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可以通过研究、讨论、合作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自主学习和自主评价大单元教学设计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评价。
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并通过自主评价来反思和改进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
三、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1. 网络技术的应用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应用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技术。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构建虚拟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的机会。
2. 个性化定制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向个性化定制的方向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为他们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社区合作和社交学习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注重社区合作和社交学习。
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成小组或团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社交媒体和社区资源,在学习中进行互动和分享。
教学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教学设计发展的新趋势教学设计发展的新趋势为了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教学,就产生了对教学进行设计的需求。
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教学开发(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和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这些术语的定义一直缺乏惟一性,这三个术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时还互换使用。
通常认为,教学设计就是用系统方法对有效的教学进行计划、设计、创建、执行和评价,这是一个比较通用的说法,而具体的教学设计模型则各不相同。
可以说,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支撑学习过程。
西方的教学设计研究可以说从1950年代起步,在1960年代进入大发展时期。
当时主要的进展是对教学系统各成分及其系统特性的明确认识。
最早对系统进行探讨的人中就有格拉泽(Robert Glaser)和加涅(Robert Gagne)。
1962年,格拉泽使用了教学系统一词,并分析了其中的成分。
当时,他很清楚地描述了对学习和教育实践的心理学研究与教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的裂痕。
1965年,加涅出版了《学习的条件(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1l该书对学习目标进行了细致分析,并设计了为符合教学设计而制定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堪称里程碑式的著作。
教学设计逐渐成为专门领域,当时其主要的根源是:系统工程学和行为主义理论,后者为编制教学过程提供了一系列的规则,但历史地看,前者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更为深远,因为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为达成预期目标服务。
在1970年代,加涅提出了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假设:[,)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学习;教学设计是分阶段的,阶段有即时的也有长期的;系统设计的教学能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
在随后的20年中,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模式得到了检验和优化。
教学设计发展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它决定了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的教学工作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我对教学设计发展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设计的起源与发展1. 传统教学设计在我国,传统教学设计主要依赖于教师的经验和直觉。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布置作业等。
这种教学设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缺乏科学性:传统教学设计主要依赖于教师的主观判断,缺乏科学依据。
(2)针对性不强: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资源利用不足: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充分。
2. 现代教学设计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学设计逐渐取代了传统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科学性:现代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2)针对性:现代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3)创新性:现代教学设计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对我的影响1. 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设计,我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并改进不足之处,使教学活动更加高效。
2. 丰富教学资源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挖掘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教材资源、社会资源等。
这些资源的运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升自身素养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先进的教学理念。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我不断学习、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4. 促进师生互动现代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互动。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李志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学设计近年来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
考察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将有莫大的启发。
一、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或从改变教学媒体、方法,或从精选教学内容,或从改进评价方式和课堂管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同时他们又感到单一方面的改革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因此,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问题,并借鉴认知理论、技术学等新成果;从更为系统的角度探索问题,以找到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益的突破口。
1.教学设计的概念什么是教学设计?为了更清楚的理解这个概念,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教学和设计。
美国的教育学家史密斯(P.L. Smith )和拉根(T. J.Ragan)认为,教学就是信息的传递及促进学生达到预定、专门学习目标的活动。
它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包含了学习、训练和讲授等活动。
所谓设计,是指在进行某件事之前所作的有系统的计划过程或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实施的计划,它可以从精确性、细致性、系统性等方面去判断其效果的好坏。
设计者必须以高度的精确和谨慎态度,具有系统计划一个方案的才能进行设计,否则,会导致时间的误用、资源的浪费甚至无效、沉闷和缺乏动机的学习。
因此,设计应考虑许多可能影响实施计划或受计划实施所影响的因素。
如,设计者要考虑可能影响教学成功的因素,通过上课,把预先设计好的视觉、听觉及其他传递形式的信息传递出去。
所以,教学设计的特点除上面谈到的精确、细致和系统之外,还应有形象性、创造性、工艺性、扩展性和自然性等特点。
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就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系统过程,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教什么(课程和内容等)与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及其他传媒工具的使用等)的过程。
教学设计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设计研究:百年回顾与前瞻张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摘要】 20世纪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历程表明:教学设计研究与不同区域的整体文化风格有着内在关联,北美与欧洲大陆的教学设计研究尽管有联系,但差异是主要的。
教学设计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关键词】教学设计客观主义建构主义仪器中心学习者中心一、20世纪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线索20世纪是科学的世纪。
在科学的世纪里,世间的一切都深深打上科学的烙印。
如果说17世纪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时期,那么20世纪则是科学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时期。
所谓“教学论的科学化”,是指用典型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对教学进行研究,把教学论置于科学(主要是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如果说20世纪以前的教学论的研究重心主要是宏观的教学哲学层面的问题的话,那么当教学论在20世纪进入科学化时期以后其研究的重心不再只是宏观的哲学层面的问题,而且还包括微观的“教学设计”问题。
这是20世纪的教学论与以往时期教学论的重大区别。
这里先分阶段对20世纪教学论研究的历程进行全景透视,以把握当代教学论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现实状况。
(一)20世纪上半叶:科学教学论的早期发展。
在西方世界,教学设计研究存在两种典型风格:一种风格是信奉“经验主义”哲学观,主要流行于美、英等英语国家;另一种风格则信奉“理性主义”哲学观,主要流行于欧洲大陆。
“经验主义”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强调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而把“量的研究”作为学习和教学设计研究的主要方式。
“理性主义”强调理智的适切性(这种理智或多或少是与生俱来的),强调与理智相关的人的心理的结构与认知过程,因而在对学习和教学设计研究方法上“量的研究”不占主流,“质的研究”则成为重要方式。
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
现代武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变革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武术不断 与现代体育相结合,吸收了更多的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和提高。同时,武术也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断传播和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的 一项重要体育和文化活动。
五、未来展望
未来武术的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中国文 化的对外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和学习中国武术。因此,未来武术的 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武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
教学设计的应用
教学设计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面,教学设计可 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学设计还 可以应用于在线教育领域,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自适 应的学习体验。此外,混合式教育也将教学设计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将线上和 线下的教学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发展
宋词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个时期,宋词已经成为了文学的主流形 式之一。许多文学家都致力于研究和创作宋词,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苏轼。
苏轼的宋词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他对宋词的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 的见解。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涵,为宋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外,宋代还有一些其他的文学家也源自于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例 如,柳永的长短句表达方式,对于宋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论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进化和演变的过程,它从最初的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出发,逐渐发展成了一种系统的、科学的学科。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学设计的形式和手段也不断创新和发展,从最初的程序化教 学到现在的数字化、智能化教学,教学设计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概述教学设计作为教育领域中的核心环节,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外教学设计研究呈现出多元化、深入化和创新化的趋势。
本文旨在综述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教学设计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在理念、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教学设计理念上,研究者们逐渐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合作性。
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注重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和案例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教学设计技术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教学设计领域广泛应用了诸如多媒体、网络、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有效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尽管国外教学设计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持续发展,国外教学设计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个性化教学和终身学习等方面。
同时,随着全球教育的日益国际化,国外教学设计研究也将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1.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蓝图,更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更有效地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和价值观。
教学设计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同时,教学设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探究教学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Key w or n t u t o e i n d v l p e t i f u n e a t r ds i s r c i n d s g : e e o m n ; n l e c f c o
心理学的许多研究 成果被吸收到教学系统设计 中,教学 指 导 。
系统 设 计 的理 论 和 方 法得 到 进 一 步 的发 展 。2 世 纪9 年 2教学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O O 代 ,国 际教学 设 计领 域有 2 个最 引人 注 目的变 化 ,其 一是 通 过对 影 响教 学 设计 的几 点 因素 的 分析 , 以及 综 合 认 识 论 、 学 习心 理 学 和教 学 设 计 的整 合 ;其 二 是 由于 所 前 人 在此 方 面 的研 究成 果 ,教 学 设计 主 要 有 这样 几 个 发
Ab t ac T i a t c e a t l e f o t e e i i i n n d v l p e t i t r o s r t h S r i l w s a k d r m h d f n t o a d e e o m n h s o y f
i t uc on d i n. t e a l e t e ai f ct rs hi h nf u nc t e e ns r ti a1 es g h n na yz d h m n a o w c i l e e h d vel m nt op e t nd of i re nst uc on de gn an s nt r ti al si d y hes ze f me pr uct ons fi al Y i d or r od i , n 1 ed ed uc
教学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教学设计是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技术和创新等多个领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教学设计也需要不断跟进并适应新的趋势。
本文将讨论教学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关注个性化教育、技术应用和跨学科融合等方面。
在未来,教学设计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然而,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都不同,因此,个性化教育将成为重要的趋势。
个性化教育将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学习风格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掘其潜力和实现个人成长。
这种教育方式将鼓励学生参与、发现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另一个未来的趋势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逐渐融入了技术的元素。
例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境、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
未来,教学设计将更加注重技术的应用,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科技工具来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使用技术工具,教师可以创建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个性化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提供实时的反馈。
同时,技术也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促进学习的互动和合作。
此外,跨学科融合也将成为教学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传统教育往往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划分为孤立的领域,而未来的教学设计将更加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整合性。
学科之间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他们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将文学与历史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社会背景。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培养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学设计的未来发展中,个性化教育、技术应用和跨学科融合将成为关键的趋势。
个性化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技术的应用将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促进学习的互动和合作。
教研的未来发展方向展望教研工作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教研的未来发展方向展望教研工作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教研的未来发展方向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研工作在未来也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教研工作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本文将展望未来教研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个性化教研未来的教研工作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儿童的个性、兴趣和特长各不相同。
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刚性,往往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教研工作将倾向于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宜的学习体验。
个性化教研的实现需要依托于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模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因此,未来教研工作的发展方向是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和教育科技,实现个性化教育。
二、跨学科教研未来的教研工作将趋向于跨学科教研的发展方向。
传统教研工作常常偏重于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而在当今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跨学科教研将打破传统单一学科的壁垒,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融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们在教研中将更多地关注综合知识和跨学科思维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综合素养。
三、教研与实践相结合未来的教研工作将更加注重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传统的教研工作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对教学实践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
而未来的教研工作将更加注重实践的指导与评估。
教师们将通过实施教学实践项目、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等方式,将教学理论融入到实践中。
同时,教研团队将与学校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教学观摩和教学评价机制,促进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良性互动。
四、全球化教研未来的教研工作将更加关注全球化教研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境内外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频繁。
教学设计研究论文
教学设计研究论文一、前言在我国,教育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而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教学设计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教学设计为核心,探讨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教学设计的定义和意义三、教学设计的原则1.兴趣性原则:幼儿教育应注重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针对性原则: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3.发展性原则:教学设计应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实践性原则:教学设计应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设计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1.教学内容的选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取富有教育意义且易于幼儿接受的内容。
2.教学方法的选择:采用游戏化、情境化、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玩具、教具等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的实施: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1.个性化教学设计:随着幼儿个体差异的凸显,个性化教学设计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2.融合性教学设计:将学科知识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3.科技化教学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将应用于幼儿教育。
4.情境化教学设计: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体验、学习。
六、结论教学设计在幼儿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探索、创新,提高教学设计水平,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丰富和优化教学设计,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教学设计研究是一项长期且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幼儿教育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在探索教学设计的道路上,我们犹如行走在教育的田野,观察着幼儿们的每一种反应,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言语,试图在这片沃土上播撒最适合的种子。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3)教学设计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如共同点与差异性、变化与稳定的特点以及先前学习及训练等)进行构思的问题。
(4)学习任务如何定位的问题。如怎样精确地安排学习的份量,认真地分析并确定必要的学习任务,对学习时间损耗量的估计,学生必须预先具备哪些学习技能和知识。
(7)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根据不同学习任务(如陈述性知识、概念、规则、问题解决、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技能发展等课程内容)特点,并以不同类型学习、认知要求选择教学策略,形成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学设计。
(5)学习评估的问题。如学习评价怎样以教学系统的目标为指导,运用专门的技术来保证评估的充分性。评估设计通常要权衡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等。
(6)教学策略的问题。主要包括对微观和宏观水平上的学习提供一个框架,怎样更有发展性地、适应性地依据任务、背景和学习者特点采用策略,围绕教学因素或活动来组织教学策略,形成教学策略的体系。
2.教学设计研究的范围
从所看到的材料分析,目前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趋向于从多个研究角度,运用已有的理论成果,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尤其是系统方法来探索教学设计的问题。其共同特点是把它看作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体,从整体上综合考虑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因此,当今教学设计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性质的界定和理论基础。如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过程而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活动,它需要考虑系统与因素、结构与功能、过程与状态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综合设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设计有一种解决问题的取向,它需要对引发教学的活动进行估计,而这种估计又是评价的标准;教学设计以学习和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或教学媒体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形成有效率、有成果、引人入胜的教学;教学设计坚持目标、教学和评价的统一;教学设计不是一种直觉的冲动,而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等等。
课程与教学论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国际接轨,充分汲取国际上的先进经验、 先进科研成果
第二节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 (一)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 教学领域 的基
本观念 1、建构主义认识论是对客观主义的根本超越,其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 1)就“实在”的性质而言,人的心理表征与外部世界一样拥有 “真实”的存 在状态 2)就知识的性质而言,知识是个体建构的,它内在于人的心灵之中, 而不是外在于世 界之中。 3)就人际互动的性质而言,欠依赖于共享的或协商的意义,这些意义 在本质上是合作
(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1、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 学生在探究
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地理解知识、 建构意义。 1)情境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必然要求 2)情境教学在本质上是开放的、富有创造性,但如果对 之作静态分 析,就可解释其中的基本构成要素或环节, 主要包括创设情境、确定 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 效果评价五个方面。
(二)在课程内容上,既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信息 技术知识,又 把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 有机构成
(三)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四)重视课程实施研究,重视教师进修 (五)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 专家咨询
机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中国课程教材改革的未来 走向
1、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要逐步与国际接轨 2、课程改革要有充分的理论上与组织上的准备 3、课程改革要充分调动中央、地方、学校的积极性,谋求国家课程开发 、地区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 4、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应参与课程改革的每一过程,
教学设计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根据对教学设计学科概念和性质的基本认识 , 教学设计 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 以下 几个方 面 :的统 一 。加涅 等人 在 新 版 的《 a 教学 设 计 原
关 键 词 : 学设 计 ; 究对 象 ; 法论 ; 论 基 础 ; 展 历 程 教 研 方 理 发 中图 分 类 号 :6 2 G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1 7—7 1 (0 0 1 0 8 0 0 11 2 1 )2— 0 4— 3
一
、
教学设计 的 内涵
妍
40 1 ) 0 7 5
6 10 2 西南大学 心理学 院, 2 00; . 重庆
摘要 : 学设计是教育技 术研 究领域 中的一 个重要 组成部 分。 本 文 从 教 学 设 计 的 概 念 、 究 对 象 、 法 论 、 论 基 教 研 方 理 础、 类型 、 特征 以及发展历程和趋势对教学设计进行 了探讨 。
部 分 一 。
计 的研究对象 。对教学设计研究对象的不 同看法 , 映出人 反 们对教学设计 的不 同认识 , 特别 是对 学科性 质的不 同认识 。 例 如 , 解决教学问题 ” 为研 究对象 的 , 向于将教学设 把“ 作 倾 计定位 于应用教育技术学科 ; 研 究学 习” “ 把“ 和 研究一系 列 确定技 能” 作为研究 对象 的 , 向于将教学 设计定位 于研 究 倾
人类对传播与学习的研究作 为主要 理论基 础并包 括其他 相 关的学科 理论 和研究成果为依据 , 用系统方法分析教 学过 运
程的诸环节和诸要 素 , 确定 目标并解 决教学 问题 , 实现教 学
教学设计研究项目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的趋势
教学设计研究项目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教学设计研究项目在教育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教学设计研究项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目前教学设计研究项目的现状。
目前,教学设计研究项目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教师开始意识到教学设计对于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研究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然而,当前教学设计研究项目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项目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一些教育机构和教师只是简单地套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其次,一些项目缺乏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理论研究的成果应该能够指导实际教学的改进,而不仅仅停留在纸上。
最后,一些项目缺乏评估和反馈机制。
在教学设计研究项目中,评估和反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接下来,让我们展望教学设计研究项目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趋势。
首先,教学设计研究项目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教学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教学设计研究项目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定制化设计,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教学设计研究项目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未来的教育趋势将向着综合性发展,不再将知识划分为孤立的学科,而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学设计研究项目将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法,未来的教学设计研究项目需要加强实践环节,将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并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研究项目在业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五至十年,教学设计研究项目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跨学科融合和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教学设计研究项目将在教育领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打造互动式课堂教学设计的新趋势
打造互动式课堂教学设计的新趋势互动式课堂教学设计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传统的一人讲授、学生被动接收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弱化。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教育工作者们正在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教学设计方法。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以打造互动式课堂教学设计的新趋势。
1. 利用技术手段提升互动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例如,借助电子白板或投影仪来共享教学内容,通过在线投票系统或者手机应用程序来进行实时互动。
这些技术手段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例如进行投票、回答问题或者参与小组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引入游戏化元素游戏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新趋势。
通过引入游戏化元素,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吸引人。
例如,设计教育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或者利用竞赛模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游戏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教师放在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互动式课堂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们提问、讨论和分享意见,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4. 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传统的教育评估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注重知识的输入和记忆。
互动式课堂教学设计倡导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
例如,采用项目制学习评估方式,鼓励学生们进行实践探究和创新设计。
通过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总结起来,打造互动式课堂教学设计是教育领域的新趋势。
通过利用技术手段提升互动性,引入游戏化元素,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教育工作者们可以打造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教学模式。
我国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浅析我国教学设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浅析我国教学设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教学设计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旨在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旨在浅析我国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我国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我国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未来的教学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Teaching design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imed at planning and organizing teaching activities to achiev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in China, explore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By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in China, we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t, providing reference andinspiration for future instructional design.本文将首先介绍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定义,明确教学设计的目标和任务。
接着,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回顾我国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历史阶段教学设计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计划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教学计划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一、引言教育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学计划作为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演进,教学计划也呈现出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探讨教学计划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二、教学主题的发展教学主题反映了教学目的和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随着社会变革的趋势以及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教学主题逐渐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跨学科主题:以前,教学主题主要侧重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然而,在当今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因此,教学主题逐渐呈现出多学科融合的趋势,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2.问题导向主题:传统的教学主题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
而问题导向的教学主题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社会实践主题:教学主题也逐渐倾向于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通过与社区、企业、政府等外部环境进行互动,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社会问题并参与到解决方案的制定中。
这样的教学主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安排的发展活动安排是教学计划中的具体行动方案,决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
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活动安排也发展出以下趋势:1.学生主导活动:以前,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学活动开始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导。
学生可以参与到实践、讨论、研究等活动中,从而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多样化的评估形式:传统的教学计划多以考试为主要的评估方式,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核查。
然而,随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评估形式逐渐多样化。
除了考试外,教学计划还可以采用项目展示、作品展览、口头报告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
教案在现代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教育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发展的关键所在。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方式和学习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教案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中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趋势。
本文将探讨教案在现代教育中的发展趋势,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应用和前景。
一、教案的变化趋势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案的制作和使用方式正在发生一些改变。
现代教育发展呼唤更加简洁、实用、有效的教案。
传统的教案格式复杂、烦琐,大量而且多余的文字会使得教师的制作和使用效率降低。
与之相反,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实际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教案的编写应该更侧重于问题导向、案例导向、能力培养和实践创新等方面,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
教案需要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更加生动、直观、丰富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通过图像、音频、影像等不同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教案应该更注重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需求,通过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的教学方式,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二、教案的应用和前景教案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工具。
在现代教育中,完整的教案不仅是教学活动前期计划的依据,同时也是记录现代教学过程与掌握教学进展的手段。
教案的完备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关乎教育教学本质。
在教学中,优秀的教案能够充分利用下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以实现在线教学效果。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降低教学成本和维护教学记录和资源,提高学生学习、考试等各方面的精度。
教案在未来的教育中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教育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这就需要教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能力等,推动学生发展,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全社会的发展。
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逐步向着心理学、教育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改进和扩展,也将会给教案设计带来更加开阔的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研究发展趋势的探讨曾祥翊国外的教学设计研究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步,至 90 年代,涌现出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罗米索斯基的 “知能结构论” 、梅里尔的 “成分显示论” 、赖格卢特的 “精细加工论” 、巴纳斯的“宏观教学设计论”、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论”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
这些研究趋向于从不同角度,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尤其是用系统方法来探索教学设计问题,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从整体上综合考虑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
虽然这些理论都是各自独立地发展, 但却得出相类似的结论。
因此,梅里尔等人将这些理论称为 “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简称 ID1。
我国的教学设计研究起步较迟。
大约在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翻译介绍了一些国外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 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李克东、 谢幼如编著, 1992)和《教学设计》(乌美娜主编, 1994)两书。
可以说,这两本书已成为指导我国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的主要理论依据。
90 年代中后期,我国的教学设计研究者更多地转向教学设计的应用和实践研究。
在 1994 年,教育部启动了九五国家级课题“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
在何克抗、李克东教授的主持下,该项 目的试验范围已覆盖22 个省市的近 600 所学校。
素质教育思想、信息技术和建构主义理论是推动项目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其研究成果 “主导──主体” 教学设计方法的提出是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的理论性突破。
如何更好地把握国内外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脉络?本文拟从教学设计观、学习心理学的影响、科学技术的作用等方面作抛砖引玉性的分析与推断。
一、系统观和设计观教学设计的思维方式主要来自于系统观念的贡献。
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而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
从教学设计角度看, 理解和解决教学问题的主要方法,长期以来采用的是系统方法。
这一观点充分反映在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和设计教学的系统方法 模型的认识方面。
美国学者肯普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
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 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的代表人物加涅对教学设计的定义较为简洁, “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称之为教学设计”。
我国教学设计专家乌美娜认为,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 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 试行解决方案、 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
这个定义在我国有较大的影响面,但不难看出, 它与肯普、加涅的定义是一脉相承的。
如果加以分析和概括, 可以得到教学设计的两个重要特征: 系统方法和系统计划过程(通常用模型描述)。
系统方法作为一种综合方法,强调整体性和反馈性,对教学设计的启示是:如何对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 结构和功能进行整体研究, 从而揭示出教学要素之间必然的、联系,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在教学系统中,使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与反馈正常进行,规律性的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控制。
那么,系统科学的原理应如何在教学设计领域中有效运用呢?由此又引出了系统方法转化为可操作性的过程和程序的研究,于是出现了系统方法模型研究(又称作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的百花齐放局面。
按模式产生的时间顺序看,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过程模式有肯普模型[1] 、狄克—柯瑞模型[2] 和史密斯—雷根模型[3] 。
它们的共性是要求从整体观出发,从环境或需求入手制定教学目标,发展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传递、评价,并有效地运用系统反馈进行教学设计修正,从而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这些模型所反映的步骤和过程具有很强的线性特征,又被称作线性系统方法模型。
作为线性系统方法模型,基本体现了硬系统思维的特征,都有一个较严密的设计程序,这为我们掌握基本的教学设计程序和规范提供了良好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按照希夫曼(SHIRZS.SCIFFMAN)的观点[4] ,这些系统方法模型可归到“标准系统观”范畴。
另外,我们还发现,教学目标、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是构成这类模型的基本要素。
这也说明了该阶段对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研究始终未跳出肯普构建的“目标—策略—评价”这个基本框架。
尽管肯普、狄克—柯瑞、史密斯—雷根等人的线性系统方法模型一直被奉为经典,各领风骚,但是近年来也受到一些质疑和批评。
我们从系统科学的发展来分析它们的局限。
一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是系统理论、系统科学的第一批成果,它们几乎都酝酿于20 世纪20 年代至 40 年代,诞生于 1948 年左右。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三论都是运用系统的观点从不同的侧面(系统、信息、控制)研究同一问题的成果,有学者称此三论为一般系统论。
汲取一般系统论(又称硬系统)营养的肯普、加涅等人的系统方法模型也深深打上了“相对的封闭性、稳定性和线性思维模式”等烙印。
1990 年梅里尔等人历数了这些模型在运用中产生的问题,例如,内容分析缺乏整和性;由于系统的封闭性而不能有效地吸纳有关教与学的专门知识;机械地使用系统方法,导致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阶段彼此互不相关,换言之,每个阶段都使用各自的工具,保持各自的知识表征形式,但对于前一阶段中所发生的变化应如何直接引起下一阶段的变化,却未能提出相应的处方[5] 。
70 年代先后,出现了耗散结构、协同学和超循环三种系统理论,它们合称自组织理论。
此外,混沌学说、分形理论等,也从不同角度对系统的结构及其运动进行了刻画。
为区别贝塔朗菲最初的一般系统论,这些新的理论群被称为“广义系统论”。
广义系统论对教学设计研究是否会有积极意义?我们注意到, Johassen 、 Dowling 、 You 等学者提出了教学设计过程充满了混沌性,并对混沌在教学设计中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6]。
他们建议在教学设计中引入混沌学的非线性开放系统、非决定论的不可预测性、正反馈圈等基本概念。
我国学者也提出了“混沌基本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是教学设计发展的新方向”,以期能引起国内更多教学设计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7] 。
美国学者巴纳斯(Bala.H.Banazhy )称线性系统方法模型为微观教学设计,它们的特点是:机械地使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预先确定行为目标,在确定的有限范围内运行,呈现出稳定性等等。
在研究了微观设计的特点后,巴纳斯提出了宏观教学设计论。
它的出现也是近年来开放系统思维和软系统方法的产物。
巴纳斯认为,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人类活动系统,是一个系统复合体,它与教师、学生、环境、政治、文化背景、国情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联系不是简单线性的、稳定的,必须对教育本身建立一种动态的、非线性的、综合的、整体的思维模型。
宏观教学设计与微观教学设计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立足于对已有系统进行分析、诊断和矫正;前者立足于更大系统的需求与条件,用系统与环境模型、结构与功能模型、过程与行动模型对未来系统作系统表征(综合描述)。
宏观教学设计论的系统方法模型强调非线性和动态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水平、四种系统环境和四种关系构成的三维设计框架 [8] ;设计过程是反复的和螺旋式的,并与反馈和前馈相互联系[9] ;分化—整和存在于教学设计过程始终[10] ;对系统中各个层次间的相互作用,强调协调与综合[11] ;设计者、教师、教学对象和其他与系统设计有关的人员应共同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来[12] 。
超越、展望和重塑是宏观教学设计论的三个主要策略。
巴纳斯认为,不应该再对现有的系统进行改良,相反,我们应该超越现有系统;不仅要预测它,还应该重新认识它;不仅要改造它,还应该重塑它。
我们着重介绍巴纳斯的研究成果,不仅是要说明宏观教学设计论是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发展,还希望在我国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发展契机的大背景下,该理论能对可能或正在出现的新型教育(学)系统(如网络教育)的探索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我们确定和组织社会中存在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将它们聚集起来,为所有人提供学习机会。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模型研究,一方面在对线性模型进行完善补充,一方面在向非线性模型转变,在微观设计的基础上,已发展起开放的、动态的、多层次的宏观设计。
这些研究反映了系统科学及其发展对它的影响,因此,可把这些研究归属到教学设计的系统观范畴里。
前面提到,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通常,问题可分为定义完善的与定义不完善的两种。
定义完善的问题有唯一正确的解,问题的初始条件、唯一的解以及解题的有限途径,通常都是约定的。
设计者遵循教学设计的规则与程序,只要一步一步进行操作,就可获得定义完善问题的“最佳”设计结果。
该过程是合乎逻辑的、理性的和系统的。
在这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是统一、一致的。
定义不完善问题则可能有无数个解。
因为无论是初始条件,还是获得令人满意的解的过程与标准,都不可能十分清楚。
在实际中,我们面对的教学问题基本上是定义不完善性的。
这时,设计者采用系统方法,遵循一系列步骤,却可能获得了解决定义不完善问题的多种发现。
如何解释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这种差异性呢?教学设计的另一本质问题不可回避地摆在我们面前:教学设计的设计观。
教学设计是一种设计活动,设计活动的本质就是为创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索活动。
创造性和直觉是设计活动的主要特征。
设计者作为设计活动的主体,对情景的分析和需要的描述,离不开技术与理性的思考,但是,设计者的创造性和直觉则对提出有关方案的设想极为重要。
设计者的经验、理论素质、风格、情感、洞察力等都会影响对问题的理解。
理解的不同,则可能导致不同的方案。
设计过程中通常存在着社会性交互作用。
例如,巴纳斯在宏观教学设计论中提出的多方参与原则,即设计过程应包括各方面人士的参与协作,各方的利益、价值观以及看法都统一被加以考虑,以产生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对于某些模糊性的教学情景,设计者没有必要采用一般的规则和程序,可凭直觉对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进行归并或简化,这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对于教学设计的本质,多数学者倾向于强调它的系统观,视教学设计过程为一个逻辑的、理性的、技术的、系统的,强调规则与过程的重要性。
在实际运用这些规则时,设计更接近工程学,设计者更像一个工程师。
也有少数学者把教学设计过程描述为一种创造性的过程。
问题解决方案的新颖性及独特性都来自于设计者的创造性,这时的设计者更像一个“艺术家”。
我们认为,系统观和设计观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不可以机械地、片面地对待,教学设计过程是包含技术的与创造性的、逻辑的与直觉思考的过程,这正是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
二、学习理论的重要影响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关系?对这个似乎已成定论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