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赏析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全诗赏析
李商隐《⽆题·来是空⾔去绝踪》全诗赏析李商隐《⽆题·来是空⾔去绝踪》全诗赏析 李商隐《⽆题》诗历来被视为诗中之谜,千余年来注家蜂起,众喙不⼀,评骘⼏⾄互为抵牾,为历代诗家所难。
要索解其意,我们不妨先看看原⽂阅读及赏析,欢迎浏览!。
⽆题 李商隐 来是空⾔去绝踪,⽉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远,更隔蓬⼭⼀万重! 这⾸诗是其中的⼀⾸七律,历来争论较多。
有⼈说是诗⼈思念情⼈的情诗,有⼈说是⼥主⼈公对情⼈的思念,有⼈说是写给亡故妻⼦王⽒的悼亡诗,有⼈说是通过爱情来寄托诗⼈与令狐的关系,还有⼈说抒发的是君⾂际会⽆期的慨叹。
可以说,这是李商隐⽆题诗中最难索解的诗篇之⼀。
哪怕不知其背后的深意,我们依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李商隐爱情诗那典丽的语⾔,往复的结构和灼热的感情。
从字⾯上看,这⾸诗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诗⼈对远隔天涯的⼼上⼈的思念。
句解: 来是空⾔去绝踪,⽉斜楼上五更钟 你曾说要来相会,结果却是⼀句空话;⾃从分别之后,你就不见了踪影。
我思念着你啊,夜不成寐,但见窗外朦胧的⽉光斜照⾼楼,远处传来悠长⽽凄清的五更钟声。
天快亮了,主⼈公⼜度过了⼀个寂寞清冷、相思难耐的不眠之夜。
也有⼈认为,第⼀句是写梦中相会的情景。
梦境是虚幻的,所以说“来是空⾔”;梦醒后幻影消失,所以说“去绝踪”。
第⼆句写梦醒后的情境,⽉光斜照,晓钟在⽿,传达出清冷惆怅的情味。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思夜想,终于相见,不过是在梦中。
然⽽就是这虚幻的相聚,也充满了痛苦。
主⼈公梦到两⼈远别,⾃⼰不胜悲伤地啼哭起来,他拼命呼喊,却叫不出声来。
醒来后,喉咙哽塞,泪痕犹在。
相爱的⼈最盼长守,最怕别离。
这样的梦,正反映了远别所造成的深刻的⼼灵伤痛,也更强化了刻⾻的相思。
梦犹如此,⼈何以堪!主⼈公再也按不住了,他不假思索地⾛到案前,奋笔疾书,要把⾃⼰的思念与孤苦写成信,告诉她!写完之后回头再看,才发现墨迹是这样的轻淡,原来⾃⼰⼼急情切,连墨都还没有磨浓。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唐·李商隐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注解1、半笼:半映。
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
《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3、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
这里即指香气。
4、度:透过。
5、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6、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
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7、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翻译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双双难以呼唤;醒后研墨未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软软轻轻。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赏析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
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
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
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
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
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
“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
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
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
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
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
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
《无题》原文注释及简析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词释义】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古诗今译】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
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名句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才吐完自己的最后一口丝,蜡烛一直到燃尽才滴尽最后一滴烛泪,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可以理解成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情感写照!现在这诗句常用来比喻老师无私奉献精神。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翻译与赏析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①西畔桂堂②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③一点通④。
隔座送钩⑤春酒暖,分曹⑥射覆⑦蜡灯红。
嗟余听鼓⑧应官⑨去,走马兰台⑩类⑾转蓬⑿。
【注释】:①画楼:装饰彩绘的楼阁。
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②桂堂:用桂木构造的厅堂。
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③灵犀:犀角,古代当作灵物,中央色白,有角髓贯通两头。
④一点通:喻心心相印。
⑤送钩:也称藏钩,行酒时的一种游戏。
参加者分为两队,一方把钩藏到手里,另一方应立即猜出,不中者则罚酒。
⑥分曹:分队,分组。
⑦射覆:行酒时的游戏。
在覆盖的器具下放置物件,让人猜测。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射:猜。
⑧听鼓:唐代制度规定,五更二点击鼓,坊市开门。
这里表示天亮。
⑨应官:上班应差。
⑩兰台:指秘书省,此时诗人在此任职。
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⑾类:像。
⑿转蓬:飘荡不定的蓬草。
【写作背景】:《无题》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
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
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翻译】:还记得昨夜星辰满天,好风吹动,你我相会于画楼的西畔,桂堂的东侧。
我俩虽不似彩凤拥有翩然飞舞的双翅,但我们的心却如灵犀一般息息相通。
我们隔座而坐,一起玩藏钩的游戏,罚喝暖融融的春酒;分属两队,在红红的烛火下,猜谜射覆。
可恨那晨鼓响起,让我不得不去官府中点卯应差;骑马到兰台,行色匆匆,就好像飘荡不定的蓬草。
【翻译二】: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李商隐的无题全诗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全诗赏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注释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赏析一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
李商隐《无题》全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全诗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chūncándàosǐsīfāngjìn]
【解释】:丝:双关语,“思”的谐音。
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全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更是因为运用了生
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近日,因教学上的需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有的赏析文章进而把这句话理解成在写“别后相思”。
例如,苏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上说,“颔联(指这句话)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里的‘丝’和思念的‘思’谐音”。
另外,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是一篇署名郝世峰的文章(国际在线),不但强调“丝”与“思”的谐音,来说明“春蚕到死丝方尽”在写“思念”(文中的意思就是“别后思念”),而且,在赏析“蜡炬成灰泪始干”时,还借唐朝以前的诗句“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和“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思君如夜烛》),来证明“蜡烛燃泪”是在比喻“思念之痛的煎熬”。
无题李商隐原文及赏析
无题李商隐原文及赏析《无题》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无题李商隐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一作:蓬莱)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注释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说的是义山当时的处境艰难,离开徐州到长安后想进翰林院,向令狐綯说明此时,也就是找熟人走个后门,令狐陶升官之后,为了避嫌谢绝见客,致使义山处境尴尬,相见难,离别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
东风无力百花残,当时义山已经很大年纪,东风无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名句献给所有为理想奋斗终生之人。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鉴赏、赏析和解读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鉴赏、赏析和解读我遇见她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自从我们分开后,时间变得更长了,东风起了,百花齐放。
春天的蚕会一直织到死,每晚蜡烛都会把灯芯抽干。
早晨,她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发云在变化,然而她却用她的晚歌勇敢地面对月光的寒冷。
去彭山的路不多,哦,蓝鸟,听着!-把她说的带给我!。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唐代诗苑中的一朵奇葩。
它以特殊的表现方式,表达了一种极难以现实理念解说的窈眇幽微的情思。
如“相见时难别亦难”篇,就以凄迷若幻的境界,描写了暮春残花时节与恋人难堪的离别和别后悠长执着的思念,妍婉精警,凄美动人,成为爱情诗中的千古绝唱。
《无题》诗,即以“无题”标目的诗。
为什么标以“无题” 呢?其中原因很复杂,它或许写一段不愿公开的爱情史;或许自诉忧怨而担心触犯时忌;或许向人陈情干谒而不便直说……。
微妙的感情,难言的苦衷,幽深的寄托难以一题尽之,莫不如冠之“无题”,看似随便,实则更为含蓄,达到了“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见《韵语阳秋》卷二)。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无题诗“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基于无题诗内容的复杂,历来对其聚讼不已。
这首人们所熟悉的“相见时难”篇,也是长期争论不休的。
张采田认为;“此篇为陈情不省,留别令狐所作。
”(《李义山诗辩正》)纪晓岚说:“此亦感遇之作。
”(《李义山诗集辑评》)何焯也认为是一首感遇诗:“ ‘东风无力’,上无明主也;‘百花残’,己且老至也;落句其屈子远游之思乎?”(《李义山诗集辑评》)说这是李商隐对自己宦途多蹇的伤感。
也有人认为这首诗“相思”的对象是令狐綯,“蓬山”指令狐居住的翰苑;还有人认为“相思” 的对象是李德裕,“蓬山” 指李当时被流放的崖州;又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咏史诗”,反映了文宗朝的“激烈矛盾冲突”。
等等,不一而足。
看来,这首无题诗实在难于被人理解,但它又历来为人赏爱,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李商隐的诗不是从理念出发而是以感情方面的意象来组成的。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1.东风:春风。
2.残:凋零。
3.丝方尽: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4.蜡炬:蜡烛。
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
5.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6.镜:照镜,用作动词。
7.但::只。
8.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9.夜吟:夜晚吟诗10.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
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11.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
12.殷勤:情谊深厚。
13.看:探望翻译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译文及赏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
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唐代:李商隐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译文你说来相会是空话,一去之后再无踪影;等到楼上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久唤难醒;醒后研墨未浓,匆忙提笔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映着饰有金翡翠的被褥,兰麝的香气,熏染了被褥上刺绣的芙蓉。
我像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注释半笼:半映。
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
《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
这里即指香气。
度:透过。
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
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赏析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是一首艳情诗。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
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
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
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
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
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
“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
李商隐的《无题》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原文及赏析李商隐的《无题》原文及赏析《无题》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李商隐的《无题》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查看。
无题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赏析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李商隐《无题二首》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无题二首唐·李商隐【无题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注释⑴“昨夜”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
”此含有好会的意思。
⑴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
一作“画堂”。
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⑴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⑴“隔座”二句:送钩、射覆,均为古代酒席间游戏。
分曹:分组。
⑴嗟:叹词。
余:我。
鼓:报更的鼓。
唐制,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
鼓响天明,即须上班。
⑴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这里借指诗人供职的秘书省。
类:类似。
转:一作“断”。
⑴阊门:阊阖,传说中之天门。
萼绿华:传说中之女仙名。
《真诰·运象》:“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
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
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此往来,一月辄六过。
来与权尸解药。
”《零陵县志》:“秦萼绿华,女仙也,以晋穆帝升平三年,降于羊权家。
自谓行道已九百年,授权道术及尸解药,亦隐影化形而去。
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
”⑴抵:至,到。
《广雅·释诂》:“抵至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遂从井陉抵九原。
”一作“尚”。
相望:期盼伊。
相,偏指一方,即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望,盼望,期待。
《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考差兮谁思。
”此言昔年期盼一见伊人,乃咫尺天涯,难得一见。
⑴秦楼客:用《列仙传》萧史事。
⑴看:一作“著”。
吴王苑内花:冯浩注:“暗用西施。
”李商隐《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
”可与此同参。
翻译【无题其一】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李商隐 无题赏析
李商隐无题赏析无题作者: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解】1.无题: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
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有相思之意,“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蜡炬:蜡烛。
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
4.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5.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
此指想念对象的往处。
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就是自己日夜思念的心上人。
6.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
7.殷勤:情深意厚。
8.探看:都是探望的意思。
9.东风:春风10.残:凋零11.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12.镜:照镜,用作动词。
早晨梳妆照镜子;镜:名作动,照镜子。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13.但::只14.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15.夜吟:夜晚吟诗16.殷勤:情谊深厚。
17.看:探望18.丝方尽: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翻译】相见的时候难,分离的时候也是难舍难离,春风没有办法,到了暮春,百花就会凋谢;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燃烧尽头,蜡泪才会流干;——(隐喻相思)早晨起来照镜子,黑发都变了颜色;.夜晚吟诗,觉得月光都是寒冷的;——(思念和孤独)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青鸟啊,麻烦您带去我情深意厚的探望吧。
【韵译】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李商隐《无题》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无题》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赏析】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
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
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
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这是一首恋情诗。
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
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
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无题》唐.李商隐
《⽆题》唐.李商隐
《⽆题》
年代: 唐作者: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尽,蜡炬成灰泪始⼲。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光寒。
蓬⼭此去⽆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作品赏析注释: 1.⽆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不愿意标出能够表⽰主题的题⽬时,常⽤“⽆题”作诗的标题。
2.丝⽅尽:丝,与“思”是谐⾳字,“丝⽅尽”意思是除⾮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云鬓:⼥⼦多⽽美的头发,这⾥⽐喻青春年华。
5.蓬⼭:蓬莱⼭,传说中海上仙⼭,⽐喻被怀念者住的地⽅。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以“⽆题”为题⽬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寄情诗。
整⾸诗的内容围绕着第⼀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的相思情状的⽐喻。
因情的缠绵悱恻,⼈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因不能相见⽽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衰颜的情状。
唯⼀可以盼望的是七、⼋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赏析 《无题》李商隐古诗词
赏析《无题》李商隐古诗词《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篇一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翻译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哪知因为风雨阻隔,无法攀登,叫人生愁。
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那庐山深处洞窟中,也许仍有高僧在隐身栖息吧。
注释咫尺:形容距离极近。
匡庐:指庐山。
六朝僧:六朝时佛教盛行,庐山多有高僧居住。
赏析此诗以“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作为开头,随手将题目中“江行”的意思镶嵌在内,但没有明说,只是从另一角度隐隐化出,用的是“暗起”的写作手法。
“咫”是八寸。
“咫尺”,形容距离极近。
“匡庐”即指庐山。
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说“不可登”,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庐山脚下,却为风雨所阻,不能登山。
“不可登”三字写出了使人发愁的“风雨”之势,“愁”字则透出了诗人不能领略名山风光的懊恼之情。
“不可登”,不仅表示了地势的由下而上,而且,也描摹了江舟与山崖之间隔水仰望的空间关系。
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即道出当时当地的特定场景,下笔非常简巧。
一般说来,描写高山流水的诗歌,作者多从写形或绘色方面去驰骋彩笔;此诗却另辟蹊径,以引人入胜的想象开拓了诗的意境:“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庐山为南朝佛教胜地,当时山中多名僧大师寄迹其间。
这些往事陈迹,成了诗人联想的纽带。
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这一副奇幻莫测的景象,不能不使诗人浮想翩翩:那匡庐深处,烟霞洞窟,也许仍有六朝高僧在隐身栖息吧。
此种迹近幻化、亦真亦妄的浪漫情趣,更增添了匡庐的神奇色彩。
庐山令人神往的美景很多,诗人却“只疑”佛窟高僧,可见情致的高远和诗思的飘渺了。
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好,写出了山色因云雨笼罩而给人的或隐或现的感觉,从而使读者产生意境“高古”的联想。
“只疑”和“犹有”之间,一开一阖,在虚幻的想象中渗入似乎真实的判断,更显得情趣盎然。
此诗以疑似的想象,再现了诗人内心的高远情致。
写法上,似用了国画中的“滃”写技法,以淡淡的水墨来渲染烟雾迷蒙的云水,虚虚实实,将庐山写得扑朔迷离,从而取代了正面写山的有形笔墨,确可视为山水诗中别具神情的一首佳作。
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赏析
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赏析无题唐·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首《无题》,抒写了一位幽闺中的女子对爱情热切的追求和失意的痛苦。
首联以凄惘弥蒙的春景衬托女子的痛苦与惆怅,颔联通过具体的环境和动作,表现了这位女子怅然若失之情,颈联通过历史典故寄予了她对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男子的倾慕相思。
末联终于迸发出女子内心的郁积与悲愤不平,“一寸相思一寸灰”一句,化抽象为具象,化平淡为神奇,用强烈对照显示了美好事物的毁灭,使全诗具有一种动人心魄的悲剧美。
这一句也是千古名句,这是深锁幽闺、渴望爱情的女主人公相思无望地呐喊,诗中的痛苦,也正是诗人无法实现理想的绝望心情的流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随着飒飒东风,阵阵细雨随风飘散,荷花塘之外,响彻起声声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打开有锁扣的金蟾香炉放入香料,香烟缭绕飘逸,摇动用玉虎装饰的辘轳,牵引绳索提上井水来。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贾家小女隔帘窥视韩寿,是爱慕韩寿年轻貌美,魏王曹植梦见甄氏赠送玉枕,遂作《洛神赋》,将甄氏比作宓妃。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呵呵,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啊,切莫与春花一同萌发;免得让我寸寸相思,化作寸寸灰烬。
注释:①金蟾:指蛙形的香炉。
啮锁:咬着香炉上的锁扣。
玉虎:吊水用的辘轳,用玉虎装饰。
以金蟾能烧香、玉虎能汲水反衬自己苦于相思却找不到机会与情人相会。
②贾氏窥帘:晋韩寿貌美,侍中贾充召为僚属,贾充的女儿在帘后窥见韩寿,很是喜爱。
贾充知后,便将女儿嫁给韩寿。
韩掾:即韩寿。
宓(mì)妃留枕:相传宓妃是伏羲氏之女,溺水洛水,号为洛神。
这里指甄氏。
曹植离京回封国途中。
宿于洛水边,梦见甄氏来相会,遂作《洛神赋》。
魏王:指曹植。
③春心:相思之情。
李商隐《无题》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无题》全诗翻译赏析李商隐《无题》全诗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你知道李商隐《无题》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商隐《无题》全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商隐《无题》全诗翻译赏析无题其一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诗文解释:昨夜星光灿烂,和风徐徐,在那画楼西边桂堂的东面。
身上虽然没有彩凤的双翅可以飞到一起,但是两个人的心却像灵异的犀角一样,有一线相通。
隔着座位玩送钩的游戏喝着温暖的春酒,分成小组射覆蜡烛分外红。
可叹我听了报晓的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着马去兰台,心却像是飞转的蓬草。
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卿;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词语解释: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9、灵犀:指犀角。
传说犀牛是灵异之兽,角上有条白纹,从角端直通大脑,感应灵敏,故称灵犀。
这里借以比喻彼此心意相通。
这首诗大约作于李商隐任职秘书省期间。
李商隐曾经两度任职秘书省,第一次是开成四年(839),第二次是会昌二年(842),第二次任职不久就离职服丧,直到会昌五年秋才重返秘书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无题》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
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
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
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
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
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3、具体讲解:
学生自由朗读。
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
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4、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
准备课堂练习本,思考问题:
(1)“无题”有几种情况,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
(2)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
(3)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4)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5)“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
(6)“殷勤”意义(古今异义)
5、学生讨论、核对,检查自读习惯,反思学习方法。
6、选生讲,教师补充。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无题:《诗经》、乐府诗很多;说无题,真正的“题”是什么?文章写的角度,前四句是……,5、6句是……,用了什么手法?与杜甫的什么句子最相似?)
7、请大家分组讨论:
(1) 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2) 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8、赏析参考资料:
这首诗,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点出分手时的季节,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
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
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却又表明相会无期。
可是,虽然相会无期,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
所以,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
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
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三、四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两句就转到对方身上,想象着对方别后的可怜生活。
当她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也许觉得镜中人的秀发已经不同于往常,容颜憔悴了。
分别后她独自一人,夜深难眠的时候,月色之下,吟诗坏人,该会感觉天上洒下的月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
与杜甫名句“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相似,去替对方设想。
是对写法。
“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末两句表明诗人并未放弃。
尽管蓬莱仙山,凡人进不去,但毕竟不遥远,我可以请求青鸟使者替我传递消息。
虽然青鸟使者是幻象,但可以猜想:她并不遥远,只是强大的政治阻力拦在中间。
不屈的意志,爱情的哀歌!
9、欣赏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感受意境。
背诵全诗并要求会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