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历史理解
历史与记忆的关系与对话
历史与记忆的关系与对话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化的记忆。
它是人们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轨迹的记录。
而记忆则是每个个体对于历史的感知和理解,是人们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思考。
历史和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石。
历史与记忆之间存在对话。
历史作为客观存在,通过相继的事件、现象和文献记录下来,代表着过去的真实。
而记忆则是主观的,会因为个体的情感、经验和立场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这就引发了历史与记忆之间的对话。
历史向记忆提供了客观的事实,揭示了过去的真相和发生的经过,而记忆则赋予了历史以情感色彩和个体观点。
通过对话,历史得到了记忆的补充和修正,而记忆也在历史的引导下更趋向客观和全面。
历史与记忆的对话在个体和群体层面都得到体现。
对于个体而言,记忆是对过去的独特体验的重构和延续,是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回忆和思考。
每个人的记忆都有其独特性,但并不等同于历史的全貌。
历史作为一个包容着各种历史事件和不同观点的整体,给予了个体记忆以批判和辨识的力量。
历史的客观事实可以纠正个体记忆的片面或错误之处,使其更贴近事实。
同时,个体的记忆也能为历史提供珍贵的个人观察和体验,使历史更具人性化和生动性。
在群体层面,历史与记忆的对话也非常重要。
社会群体拥有共同的历史,而这个历史会经过各种过滤和选择,形成特定的记忆体系。
不同群体之间的记忆会因为政治、宗教、民族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导致历史的理解存在差异。
然而,历史的对话可以排除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偏见和狭隘,使各方能够更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其它群体的历史记忆。
历史教育和历史研究的开展,能够帮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历史,并与其他群体进行多元对话,促进历史与记忆的统一。
然而,历史与记忆的对话并非一帆风顺。
历史往往会受到抹黑、歪曲甚至篡改的倾向。
某些政治势力或个别人物,出于自身利益或偏见,会试图通过修正历史的方式影响集体记忆,以谋取权力或控制群体意识。
历史记忆方法和技巧
历史记忆方法和技巧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去的学科,而记忆则是我们获取和保存信息的关键。
因此,学习历史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历史记忆方法和技巧。
1. 时间轴法时间轴法是一种将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一张纸或一个软件来制作时间轴,将重要的历史事件标注在相应的时间点上。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时间顺序。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时间轴法来记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让它们更加深入人心。
2. 关联法关联法是一种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方法。
我们可以尝试将历史事件和自己的经历、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联系起来,让历史事件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例如,我们可以将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进行对比,或者将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进行类比,以此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3. 故事法故事法是一种将历史事件转化为故事的方法。
我们可以将历史事件进行情节化和人物化,让它们变成一段有趣的故事。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记忆历史事件,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和背景。
例如,我们可以将三国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剧情化,让它们变成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
4. 图像法图像法是一种将历史事件转化为图像的方法。
我们可以将历史事件进行图形化和符号化,让它们变成一种视觉化的信息。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关键点,同时也可以更加深入地记忆历史事件。
例如,我们可以将三国时期的各个势力用不同的颜色和图案进行表示,让它们在脑海中形成鲜明的印象。
5. 反复复述法反复复述法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来记忆历史事件的方法。
我们可以尝试将历史事件复述给别人听,或者自己不停地重复说出来,以此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反复复述法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历史事件中的细节和内涵,进一步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历史记忆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轻松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认知水平。
社会记忆与历史表述
社会记忆与历史表述在人类社会中,社会记忆和历史表述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
社会记忆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对过去事件的记忆和认知,而历史表述则是人们如何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和呈现这些记忆和认知。
本文将探讨社会记忆和历史表述的定义、特点和关系,以及如何进行研究。
一、社会记忆社会记忆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对过去事件的记忆和认知,它具有以下特点:1、社会性:社会记忆是在社会中形成的,它依赖于社会的共享文化和价值观念,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记忆。
2、历史性:社会记忆是对过去事件的回忆和认知,它具有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3、动态性:社会记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社会记忆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个人来说,社会记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和文化背景。
对于社会来说,社会记忆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统一,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二、历史表述历史表述是指人们如何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和呈现社会记忆。
历史表述的方式和种类非常多样化,包括口头传说、书面记载、博物馆展览、电影、电视剧等。
这些表述方式都承载了人们对于过去的认知和回忆,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
历史表述在学术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历史表述,可以深入探讨一个社会群体对过去的认知和回忆,分析其背后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因素。
此外,历史表述还可以为政策制定和文化传承提供重要参考。
三、社会记忆与历史表述的关系社会记忆和历史表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首先,社会记忆是历史表述的重要来源。
历史表述所呈现的内容往往来源于社会记忆,是社会成员对过去的认知和回忆的反映。
其次,历史表述对于社会记忆的传承和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历史表述,人们可以将社会记忆传递给下一代,从而保持社会记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此外,历史表述还可以通过对过去事件的反思和解读,对社会记忆进行修正和完善。
四、如何进行社会记忆与历史表述的研究对社会记忆和历史表述进行研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研究对象和范围:要明确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可以是某一特定的社会群体、某一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或是某一特定的文化现象。
历史课中理解和记忆历史时间方法
历史课中理解和记忆历史时间的方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时间。
如果我们抽出时间因素,便无从考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也就无从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可见,讲清历史时间的教学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必须。
下面我就历史课中讲授历史时间的方法作个肤浅的小结:一、注意形成学生的时间观念,尽可能把历史时间讲“活”在历史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历史年代、时代和王朝等。
学生在学习中记忆枯燥的数字年代经过一段时间又忘了,要不就是相似相近的历史事件张冠李戴混为一谈。
讲好这些年代和时代是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每一个重要的历史年代都联系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生动的历史概念。
例如,1941年12月7日这个历史年代,它既是日本军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的日子;又是美日太平洋战争导火线引爆的日子;它还有是一个星期日,美军休息、不做战争准备的特点。
把这三点和这个特定的历史时间的联系建立起来了,这个历史概念就形成了。
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挖掘历史事件的内涵、引导学生发现能够加深理解和记忆这个事件的因素,无论是讲述的过程还是写板书的时候,都要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把历史年代讲“活”的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作为教师要博学多闻了解更多更丰富的史学知识,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二、引导学生绘制和使用历史年表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时间概念,加强这方面教学的直观性,引导学生自己绘制历史年表,需要时随时都可以拿出来使用,历史年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个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展中的纵的联系和同时代的其他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横的联系,从而更清晰地掌握历史的基本线索,而且有利于学生们从时间上进行联想,由此及彼,有利于回想和牢固记忆所学过的历史知识。
历史阶段和历史时期的年表是选定某一历史阶段或时期,依时间顺序列出其中的重要事件。
这可以看出各个历史阶段、历史时期的历史发展特点,便于学生整理和记忆知识。
社会记忆与历史共识的形成研究
社会记忆与历史共识的形成研究近年来,社会记忆和历史共识的形成问题备受学者们的关注。
随着历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人们对于社会记忆与历史共识之间的复杂关系逐渐有了新的认识。
本文将探讨社会记忆和历史共识的定义及其形成过程,并对这一研究领域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首先,我们来明确社会记忆和历史共识的概念。
社会记忆,指的是一个群体或社会集体对于过去事件的共同记忆。
这种记忆往往是通过口头传承、文化符号等方式被传递和存储下来的,不同群体的社会记忆可能存在差异。
而历史共识则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对于历史事件一致的理解和认知。
历史共识的形成通常依赖于社会记忆的共享和相互认可。
两者紧密关联,相互作用,在历史解释、国家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社会记忆和历史共识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社会记忆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历史事件的亲身经历者、媒体报道、教育传承、象征符号等都可以塑造和传播社会记忆。
例如,庆祝国庆节的仪式和纪念活动,通过强调国家独立和团结,加强了人们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
国家教育体系也会通过教科书和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解释。
此外,社会群体和社交媒体等渠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人们在尝试理解历史事件时,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导向,从而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知和看法。
其次,历史共识的形成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因素。
个体经验、社会交往、国家政策等均对历史共识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个体经验是人们对历史事件理解的基础,不同个体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可能形成不同的历史认知。
社会交往则通过对话、互动和交流,促进了不同群体的历史共识的形成。
国家政策在塑造历史共识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政府可以通过历史课纲、纪念活动等方式,引导民众对历史的看法和认知。
然而,社会记忆和历史共识的形成过程并不总是平稳和一致的。
由于社会记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群体可能对同一事件产生不同的记忆。
这种差异往往会引发历史共识的分裂或消解,导致社会内部的紧张和冲突。
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意义与记忆
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意义与记忆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艺术创作,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意义。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过去的历史事件、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下的社会现实。
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意义与记忆,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时光的变迁和人类的情感,更让我们反思和珍视历史的教训和文化传承。
一、历史意义的体现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反映历史事件:许多文学作品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人物的生活遭遇和情感表达,展现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比如《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家族的沉浮,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2. 传承历史文化: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如传统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
这些元素通过作品的表现和传播,得以延续和传承,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3. 塑造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再现和塑造,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刻画,读者可以更加生动地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情感和行为举止,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
二、记忆的意义与作用文学作品中的记忆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录,更是对人类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表达和传达。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类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1. 记忆历史事件:文学作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描绘,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原因结果,从而更好地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变迁。
比如《水浒传》通过对宋朝末年农民起义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引发人们对社会正义和人性善恶的思考。
2. 传递情感共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往往触动人心,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文学作品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类情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而更加珍视生命的可贵和情感的真挚。
学习历史的方法与技巧如何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
学习历史的方法与技巧如何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从前的经验和教训,并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
然而,学习历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那些沉浸在繁忙现代生活中的人们来说。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
1.了解历史背景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是理解其意义和影响的关键。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关人物和背景条件。
可以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献资料、地图和图片,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此外,还可以与老师、专家或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共同探讨历史背景,加深理解。
2.注重时间顺序历史是有时间顺序的,事件的发生和演变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制作时间轴或时间线,将相关事件按照发生的顺序排列。
这样做有助于我们整理和记忆历史事件,形成一个清晰的时间线。
3.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往往有不同的解释和观点。
我们应该反复思考历史事件的多个角度,去理解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可以阅读不同历史学家的观点,比较和分析不同的历史解释,以达到全面、客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目的。
4.利用图表和图像图表和图像是理解历史事件的有力工具。
我们可以制作时间表、流程图或思维导图,将历史事件间的关联关系可视化。
此外,观看历史纪录片或浏览相关的图片和艺术作品,也能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
5.采用故事化的方法将历史事件故事化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将历史事件融入生动的故事情节中,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记住事件的发生和相关情节。
可以将历史事件编写成小说、演绎成戏剧或制作成动画,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6.积极参与互动通过积极参与互动,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并增强记忆。
可以参加历史讲座、研讨会或参观历史遗迹,与专家和其他历史爱好者交流,探讨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此外,可以参加历史知识竞赛、角色扮演或历史辩论,通过互动的方式提升学习效果。
历史和记忆之间有什么区别
历史和记忆之间有什么区别?
历史和记忆之间有一些重要区别,尽管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交叉和重叠。
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客观性与主观性:
历史通常指的是对过去事件的客观记录和研究,它致力于尽可能准确地还原过去的事实、事件和发展。
记忆则是个人或集体对过去的主观感知和回忆,它受到个体的情感、体验和立场等因素的影响。
范围与深度:
历史涉及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包括全球范围内的事件和发展,以及各种历史时期和主题。
记忆通常局限于个人或特定集体的经历和体验,因此在深度和范围上可能有所限制。
记录与传承:
历史通过书籍、学术研究、档案资料等方式被记录下来,并通过教育和传播等途径传承下去。
记忆则主要通过口述、个人回忆、传统习俗等方式传承,更多地
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流中。
意义与价值:
历史具有普遍性和持久性的意义,可以为人们提供认识过去、理解现在、预测未来的价值。
记忆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或特定集体的身份认同、情感联系和社会凝聚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历史是对过去客观事实和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具有普遍性和持久性的意义;而记忆则更多地体现了个人或特定集体对过去的主观感知和体验,具有情感性和个体化的特点。
尽管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但历史和记忆在理解和解释过去以及构建人类文明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浅析社会记忆与口述历史的关系
20205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口述历史以历史亲历或目击人物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生平经历为选题的依据,真实而全面地记录和讲述历史事件或在该时代下的所见、所闻、所思。
口述历史以讲述者为主体,再以讲述者的视角对史实进行描述和复盘。
在讲述中,通常围绕着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事件或者划时代意义的节点。
本文将以《世纪行过——张学良》这一视听新闻作品为例,分析社会记忆与口述历史的关系。
一、时代烙印——社会记忆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会有人站在时间的某个节点上眺望,向前或者向后都是眺望,而时代的亲历者,社会的推动、守望者都会虔诚地眺望这段影响其一生甚至影响整个时代的历史。
所谓社会记忆,从历史活动的主体而言,属于人类主体能力和本质力量对象化结果的凝结、积淀和破译、复活的双向运动,是人作为实践主体对历史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体能力和本质力量进行确证、保存和延续的内在机制,它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自觉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创造性和依赖性、历史阶段性和活动连续性的统一。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社会的进步源于亿万人民的劳动,在亿万人民中,总有一些人和群体会成为社会发展、民族进步或是改变历史走向的引擎。
这些引擎具有着巨大纪念意义和记录价值。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人,在每一个时代的每一种社会背景下,都会催生一个又一个影响社会走向、民族发展、时代沿革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在日后被记录,被传承。
这些人身上所承载的记忆,便是社会记忆。
社会记忆便是人的记忆,具有很强的共性,而每个社会形态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渐渐的会成为整个时代的烙印。
马克思曾说:“人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口述历史是除文字外,记录和讲述历史最具鲜明特点的方式。
生动而形象地描述社会背景,讲述社会故事。
记忆在属于它的人身上总会有不一样的光芒,讲述社会记忆,是对社会行过最好的见证。
在《世纪行过——张学良》一片中,对社会背景的描述都交由主人公张学良来进行讲述,历史的亲历者在讲述历史时,总能说出很多细节,文字描述通常是宏观且书面的,而口述则更能有代入感。
记忆与遗忘在历史研究中的意义
记忆与遗忘在历史研究中的意义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是过去岁月的沉淀。
而在对历史的研究中,记忆与遗忘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概念,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记忆,是历史研究的基石。
它承载着过去的经验、事件和文化传承。
通过人们的记忆,历史得以被讲述、被记录。
我们从长辈的口中听到家族的故事,从史书里了解王朝的兴衰,从遗迹中感受古代文明的辉煌,这些都是记忆的表现形式。
首先,记忆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个人的记忆可能是关于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能是从他人那里听来的传说和故事。
而集体的记忆,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记忆,则体现在文化传统、节日庆典、纪念碑和历史文献中。
这些记忆的碎片拼凑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例如,通过对二战幸存者的记忆进行收集和整理,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那段黑暗的历史,体会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的坚韧。
其次,记忆塑造了历史的认知和解释。
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对于同一段历史可能有不同的记忆和解读。
这种多样性丰富了历史研究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比如,对于美国独立战争,美国人民可能强调自由和民主的追求,而英国方面则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正是这些不同的记忆和解释,促使历史学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以寻求更接近真相的历史叙述。
然而,遗忘在历史研究中也并非毫无价值。
遗忘并非简单的丢失或忽略,而是一种有选择的过程。
一方面,适当的遗忘可以减轻历史的负担。
人类的历史漫长而复杂,如果我们试图记住每一个细节,可能会被沉重的过去所压垮。
遗忘掉一些相对次要或琐碎的信息,能够让我们更专注于那些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历史事件和趋势。
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冲突和纠纷,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们遗忘,而那些改变社会结构和推动历史进程的重大变革则被铭记。
另一方面,遗忘也为历史的重构和创新提供了空间。
当某些旧的观念和记忆束缚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时,适当的遗忘可以打破这种束缚,让我们以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历史。
人类学之解析《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
人类学之解析《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
王明珂教授认为,历史文献的价值在于它记叙的“真实的过去”,考古资料呈现的“过去”比文献史料更能反映“历史事实”.而以“记忆”观点来看待史料,更能发掘些隐藏在文字与口述之后的“史实”。
因此,挖掘“历史记忆”是前提。
历史记忆不等同于社会记忆与集体记忆.社会记忆是“社会中藉各种媒介保存、流传的记忆",集体记忆是“社会成员间或某次群体成员间分享之共同记忆”,历史记忆范围更小:在社会“集体记忆”中,以“历史形态”呈现与流传的记忆。
历史记忆流传于文献与口述中。
文献呈递的记忆,犹如汪洋大海的中的一叶扁舟.后人只能从零星的只言片语中窥见浩瀚历史的冰山一角。
时间的流逝,磨平了记忆的棱角;刻意的保存与失忆,早已使社会记忆丢失了真实的面容.诚然如此,这些史料依旧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重要线索。
口述历史是补充文献记载的必要手段。
人类学研究的正是那些没有文字的人类和历史。
或许口述没有文字记录严谨,但是,我认为口述记录了更多的信息与事实。
不是每个世家都有族谱,更多的人是依靠口述传递了祖祖辈辈的记忆,知道家族的根源.“真正的历史是荷塘中所有青蛙的和鸣”,全体家庭的记忆汇合成历史记忆。
与文献类似,口述的“过去”也未必记录着“历史事实”,但是,这些故事反映了时代的背景,是那个族群认同的记忆。
“兄弟故事”的真实性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我们只需知道,兄弟的血缘象征着那群既合作又竞争的人群.“兄弟故事”就是在在历史心性下产生的历史记忆与历史叙事。
在我认为,历史心性是一种举一反三的能力。
拥有历史心性,可以从兵马俑中看见秦朝的强势,从唐诗中联想女性的浪漫,从清明上河图中窥见宋朝的繁华.。
小学历史测题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小学历史测题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文化、社会和事件,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在小学阶段,历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帮助他们认识到历史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
小学历史测题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帮助孩子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就小学历史测题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进行探讨。
一、激发兴趣小学生对历史常常抱有偏见和厌恶情绪,认为历史枯燥无味。
然而,通过设计有趣的历史测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比如,可以采用以故事情节为基础的测题,让孩子们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或者通过配图题目,让孩子们观察图片,推测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结果。
这样的测题设计可以使学生们更加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夯实基础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需要有坚实的基础。
通过小学历史测题,可以巩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例如,可以设置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重要人物的名称、历史地点的位置等。
通过这些测题的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要点,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思考能力历史不仅仅是一堆事实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小学历史测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分析事实真伪,提升他们的辨别力;又如,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影响等,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这些测题,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提升记忆力记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环节,而小学历史测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记忆力。
在设计测题时,可以注重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让学生通过排序题目来记忆事件的发生顺序;也可以设计记忆单词的测题,让学生记住历史地点或历史人物的名称。
通过这些测题的练习,学生们的记忆力将得到有效锻炼,提高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
总结起来,小学历史测题在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史遗忘与记忆 思考历史遗忘与记忆的意义与影响
历史遗忘与记忆思考历史遗忘与记忆的意义与影响历史遗忘与记忆:思考历史遗忘与记忆的意义与影响历史是人类社会的记忆,是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总结。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历史事件逐渐被遗忘,而其他事件则被深深铭记在人们的记忆中。
历史遗忘与记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历史遗忘与记忆的意义与影响。
一、历史遗忘的意义与影响人们对于历史的遗忘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如时间的推移、个人兴趣的转移、政治动荡等。
然而,历史遗忘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历史遗忘使得重复错误成为可能。
历史作为过去的经验,记录了人类在各个方面的成功与失败。
通过遗忘历史,我们很容易重蹈覆辙,陷入同样的困境。
例如,历史上的战争与冲突,虽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但在今天仍有类似情况的发生。
如果我们不回顾历史的教训,不进行记忆的传承,那么我们就无法从中吸取教益,不断进步。
其次,历史遗忘会导致文化的丧失。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遗忘会使得一些重要的文化元素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从而对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带来负面影响。
保护历史遗产和传统文化的持续记忆是保护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历史遗忘还可能导致对社会问题的无知。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记忆,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为解决当下的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考方式。
例如,通过回顾历史中的战争与冲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从而促进社会持续发展。
二、历史记忆的意义与影响相比之下,历史记忆带来的意义和影响更为积极。
历史记忆是对历史事件的生动再现与准确传承,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历史记忆有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
通过对历史的记忆,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学习并借鉴历史中的正碑。
正是基于对历史的回顾与记忆,我们才能够不断引导社会前进,避免重蹈覆辙。
其次,历史记忆对于个人发展与身份认同至关重要。
每一个个体都受到自身所处历史环境的影响。
记忆与历史的概念古代与现代
./012) % ;0m;EFGBC ! E} 20 w F G H ‘ ™IJ%( ™ + ? K ‘ LMNO IJPLy ‘Q R S T U * V ™ +?KGW X Y ('视两者的差异性,是20世纪才出现的独特现象。
从古代到19世纪,记 ™+?K ‘ d e -A 5fgh * - ™ ?K d i j k ‘ l , V;' m n o 20 ‘ ™ ?K ‘ d +LM *DEF ! ™!?K !p q ! r:'$&.*$! Qn yheWeMy $ yhe aeaaytonMhtS ZeyBeen memoa+and htMyoa+ haMaaBa+MZeen one of yhe )o ae tMMueMtn yheMyud+ofmemoa+Mtn)eyheMe)a ond haafofyhe20yh )enyua+@A )aeaadtMytn)yton ZeyBeen memoa+and htMyoa+ tMa un tdue Shenomenon tn 20yh )enyua+@Faom an)tenyyo19yh )enyua+$ yhe+ Myt a aematn tnyeayBtned and )aoMeyoea)h oyhe a@U+ d aaBtnFyhe d ta)h aon t) ouyatne of yhe )on)eSyof memo a+ and htMyoa+$ yheSaSeaBt a Ze heaSfuayo aea yhtnk yhe )on)eSyMof memo a+ and htMyoa+$ and yhe aeaaytonMh tS ZeyBeen yhem $ Mtn)e yhe 20yh )enyua+HB,5 C%&"'!Pemoa+, .tMyoa+, SyoateM , Qmmoayaaty+# L$ @ABC&')'*n y45** )< #t) dm 4 ckm! 8f @$ 9 K m 4 M n y + X f@$ c p <*!"_文化研究!第12辑)(2019年#秋)20D E$™#()'145f—'O*4究的跨学科特性使其在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不同领域都展现ov**d45$j45!$4D$s20+叶记忆研究的起点,因为无论记忆还是历史,两者都直接关乎我们对于过理*W E$*u"#开,却是20世纪才岀现的独特现象*①那么在20世纪之前,记忆与历史的关系是怎样的?在漫长的西方文化史中,从古代到现代,两者的观念又有着怎样的变化?这些便是本文所试图回答的问题*为了能够勾勒两者观念变化的踪迹,本文将以历时性的结构展开。
历史解释与历史记忆
历史解释与历史记忆历史解释和历史记忆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它们在研究历史和塑造个体及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解释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过程,旨在揭示历史背后的真相和意义。
而历史记忆则是个体和集体关于历史事件和过去经验的储存和回忆,通过这种方式将历史铭记在心,并传递给后代。
一、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历史解释是了解历史的关键手段之一。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构造以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历史解释能够为我们提供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脉络,帮助我们认识到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和个人的重要影响。
其次,历史解释也可以帮助我们消除歧义和误解。
不同的观点和利益导致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多重解读,因此历史解释的过程对于澄清历史中的模糊和争议至关重要。
通过历史解释,我们可以辨别真相并去除历史中的不实之处。
最后,历史解释对于研究和预测未来也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历史的发展模式和规律有助于我们预测未来的走向,为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
历史解释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帮助我们更加明智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历史记忆的价值与作用历史记忆是个体和社会对历史事件和过去经验的记忆和传承。
它通过口头传统、书籍、文物等方式将历史纪念和传承下去,对于形成个体和社会的身份认同、价值观念和社会记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历史记忆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凝聚力。
人们通过回忆过去的困难、战争和苦难,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繁荣。
历史记忆也有助于传递正统和价值观念,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归属感。
其次,历史记忆对于构建个体的身份和意识形态非常重要。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产物,个体的身份认同和意识形态往往与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了解和铭记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并找到自己在历史进程中的定位。
最后,历史记忆对于防止历史悖论和重复错误具有警示作用。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思考,我们可以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能够避免历史的重复错误。
记忆与历史: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记忆与历史: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人类的长河中,记忆与历史如影随形,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着我们的认知和未来。
个人的记忆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集体的历史则似浩瀚的银河,汇聚着无数星辰的轨迹。
个人记忆与集体历史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关系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个人记忆是我们每个人独有的宝藏。
它是我们生活经历的积累,是我们感受、思考和情感的载体。
从童年的欢笑与泪水,到青春的梦想与追求,再到成年后的责任与担当,每一个瞬间都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痕迹。
这些记忆构成了我们的个性、价值观和世界观。
它们使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赋予我们独特的身份和认同感。
比如,我们可能会清晰地记得小时候与家人一起度过的温馨节日,那种亲情的温暖和欢乐成为了我们内心深处永远的慰藉。
或者是在学校里与朋友共同度过的难忘时光,一起为了考试而努力,一起在操场上嬉戏玩耍,这些友情的记忆成为了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个人记忆不仅包含了美好的瞬间,也包括了那些痛苦和挫折的经历。
正是这些挫折让我们学会了坚强,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磨砺自己。
然而,个人记忆并非孤立存在的。
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集体环境中形成。
我们的家庭、学校、社区等集体,都对我们的个人记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如果充满了关爱和支持,那么他的记忆中可能更多的是积极向上的情感和经历;而如果成长环境充满了困难和挑战,那么他的记忆可能会更加复杂和深沉。
集体历史则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共同的记忆。
它是由无数个人的经历和记忆汇聚而成的。
集体历史记录了一个社会的发展历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迁。
它是我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的重要依据。
以一个国家为例,其历史可能包括了建国的艰辛历程、战争的洗礼、经济的崛起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影响着当时的人们,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集体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记忆与遗忘在历史叙事中的体现
记忆与遗忘在历史叙事中的体现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记忆与遗忘如同两条交织的线索,共同编织着历史叙事的画卷。
记忆让我们铭记过去的辉煌与苦难,而遗忘则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过滤掉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或者有意无意地掩盖了某些不愿面对的真相。
记忆是历史叙事的基石。
它通过各种方式,如文字记载、口口相传、遗迹遗物等,将过去的事件和人物传承下来。
正是因为有了记忆,我们才能够了解到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才能够知晓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艺术家的贡献,如孔子的学说、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
记忆使得历史具有连续性,让我们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前进,避免重蹈覆辙。
然而,记忆并非是完全客观和准确的。
它常常受到个人情感、社会环境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比如,对于同一段历史事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记忆。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立场不同,或者是因为个人的经历和价值观影响了他们对事件的看法。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也可能会发生扭曲和变形。
一些细节可能被夸大,而另一些则可能被忽略或淡忘。
与记忆相对的是遗忘。
遗忘在历史叙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有些遗忘是自然发生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记忆逐渐模糊,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就被淡忘了。
但有些遗忘则是人为造成的。
在某些情况下,统治阶级可能会有意地引导民众遗忘某些不利于他们统治的历史事件,或者通过篡改历史来塑造符合他们利益的集体记忆。
比如,在一些专制政权中,对于反抗和起义的历史往往被刻意隐瞒或歪曲,以维护现政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这种人为的遗忘不仅剥夺了人们了解真实历史的权利,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为只有正视历史,包括那些痛苦和错误的部分,我们才能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
此外,遗忘也并非总是负面的。
在某些情况下,适当的遗忘可以帮助人们从过去的创伤中恢复过来。
比如,在经历了战争或灾难后,人们可能会选择遗忘那些痛苦的经历,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这种遗忘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机制,有助于维持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历史遗忘与记忆 思考历史遗忘与记忆的意义与影响
历史遗忘与记忆思考历史遗忘与记忆的意义与影响历史遗忘与记忆:思考历史遗忘与记忆的意义与影响历史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记录和传承历史,人们可以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指导现在的生活。
然而,历史遗忘和历史记忆也是存在的。
本文将探讨历史遗忘与记忆的意义与影响。
一、历史遗忘的意义与影响1.1 复苏或复仇历史遗忘意味着我们无法记住过去的错误和挫折,造成了一种对历史事件的回避。
这种回避使得我们无法吸取教训,可能导致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选择忘记战争中的暴行,那么类似的暴行可能会在将来再次发生,复仇之心也可能导致新一轮冲突。
1.2 价值观的淡薄历史遗忘可能导致人们对于价值观的关注减弱。
通过思考历史事件和过去的经验,我们可以形成坚定的价值观,并将其传承给后代。
然而,历史遗忘可能削弱人们对于道德和伦理的关注,使社会的价值观变得模糊甚至是偏离。
1.3 学术研究的难度对于历史的遗忘也将对学术研究造成困难。
历史学家在重建历史事件时,依赖于过去的记忆和记录。
如果历史遗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就会减少,从而影响对历史的理解和研究。
二、历史记忆的意义与影响2.1 人类发展的基础历史记忆是人类发展的基石,通过记录和传承历史,人们可以不断积累知识、经验和智慧。
历史记忆激发着人们对于改进和进步的愿望,指导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2.2 历史记忆的启示历史记忆提供了对于问题和挑战的启示。
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看到过去的经验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通过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人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现实中的抉择,做出明智的决策。
2.3 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历史记忆也是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通过记住历史,传承和弘扬文化,保持身份认同和社会凝聚力。
历史记忆可以加强人们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2.4 正义与和解历史记忆有助于实现正义与和解。
通过回顾历史事件和对历史罪行的记忆,人们可以追求正义,确保历史的真相得到呈现和评判。
历史遗忘与记忆 思考历史遗忘与记忆的意义与影响
历史遗忘与记忆思考历史遗忘与记忆的意义与影响在当代社会,历史遗忘与记忆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历史遗忘是指人们对于过去某一特定事件、时期或事实的遗忘,而历史记忆则是指人们对于历史事件、文化和传统的保留与铭记。
这两者并非完全相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本文将从历史遗忘与记忆的意义和影响两个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历史遗忘与记忆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遗忘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当前和未来的问题,摆脱过去的负面影响,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
例如,在国家建设过程中,某些历史事件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选择性的历史遗忘可以帮助国家摆脱这些负面影响,更加专注地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此外,历史记忆对于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记忆使得人们能够忆苦思甜,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通过记忆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并为后代提供有关历史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同时,历史记忆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它能够增加团结感和认同感,凝聚社会共识,避免重蹈覆辙。
其次,历史遗忘与记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个人、国家和全球层面。
对于个人而言,历史遗忘可以使人们逃离过去的痛苦和不快,重新开始。
然而,如果个人抹去了过去的记忆,往往会在某种程度上失去自我认同感和关于自己故事的理解。
在国家层面,历史遗忘往往被用作政治手段,旨在制造舆论和塑造民族认同。
政府有时会有意选择性地削弱或淡化某些历史事件的记忆,以维护统治体制或传达特定的意识形态。
然而,这种历史遗忘往往会引发社会分歧和矛盾,可能导致对历史真相的争议和社会撕裂。
在全球层面,历史遗忘与记忆的意义和影响也不容忽视。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事件更容易被人们所遗忘,因为人们更关注当下和未来的问题,对于过去事件的记忆变得淡化。
然而,历史遗忘会导致文化多样性的丧失和历史畸轻,使得人们难以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的价值观和习俗。
综上所述,历史遗忘与记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与历史理解2016-05-03 14:51:15 《史学理论研究》阿兰•梅吉尔“记忆”这一术语在当今得到了广泛和有争议的传播。
它被认为是一种对真实性和真相有着特别夙求的特权话语,不仅进入到史学领域,也成为文化史研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词汇之一。
但是,与记忆相关的不确定性对我们的历史理解有何教益?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对于我们的记忆又有何教益?霍布斯鲍姆曾指出,历史研究和历史书写在追求普遍性和特殊的认同夙求之间徘徊不定。
①这一点似乎是一切如实记述的历史所具有的不能解决的纠结的一个表现。
历史研究和写作的普遍性维度植根于历史学家对一套方法的追求中,这些方法旨在使获得合理历史解释的机会最大化,使错误的机会最小化。
由于历史特殊论经常在记忆的语言中得到表达,历史与记忆之间便产生了一种紧张关系。
一方面,“历史”是作为一种凌驾于特殊记忆之上的伪客观性话语而出现的,它宣称具有一种经验上的实在和历史所缺乏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记忆是作为一种不可度量的话语而出现的,它服务于欲望,要求拥有自己的不能被证实的合法性。
面对历史与记忆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历史学家将持何种态度?本文将对这种关系的某些显著特征进行考察,但并不意欲解决问题,而是指出捷径之所在。
当前,在“记忆”所表达和确认的事物亦即主体性的需要与对证据的需要之间,存在一种可悲的有时是悲剧性的冲突。
而在今天更广泛的文化领域乃至研究领域有着一种文学批评家伊芙·科索夫斯基·塞奇威克(Eve Kosofsky Sedgwick)称之为“不再重视证据的认识论反而去强调对证据的欲望”的冲动。
②这里的“对证据的欲望”指的是,人们不必去追求一种观点在实际中的真实性,而只是希望它是真实的,以便有机会去支持或攻击这种观点。
显然,证据绝不会客观地为自己说话:它总是在一个由多个主体建立的论辩背景中,从主观的立场上去说给其他主体听。
简言之,没有“纯粹”证据这样的事物。
此外,对证据的欲望必然是更大结构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因为没有欲望就不会有建构或重构过去的冲动--兰克、米什莱、布克哈特等其他许多历史学家正是这样理解的。
不过,如果不对欲望有所遏制,人们所设想的过去就只会变成主体性所想象的过去的一个投影。
但根本说来,我们从这种做法中什么也学习不到:只有对主体性有所遏制,它才能学会让自身参与到与之对立的主体性中,参与到主体性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社会和物质世界中。
让我们换种方式来看这个问题。
认为我们应当记住过去是很容易的,但我们并不能记住过去,我们记住的只是现在。
也就是说,我们“记住”的是现在依然存留于我们情境中的东西。
所谓我们思考过去,意思是我们以某些批判方法为基础去建构或重构过去。
与之相关的格言应当是“记住现在,思考过去”。
魁北克的官方格言“Je me souviens”(英文为I remember,意思是我牢记在心)涉及的就是当下的主体性,不是被思考的过去。
③当历史理解被描述为“记住”时,我们可以推断,我们正面对一种提升当下某种可能令人满意的集体认同的尝试。
这一点几乎是不变的。
不假思索地摒弃主体性是很容易的,但也是完全错误的。
而声称拥有绝对客观性的视角则是不能被证实的。
但是,将历史仅仅变成当下为认同而战的衍生物同样是错误的。
近来的历史哲学著作对历史理解给予了许多严肃思考,这些思考虽然没有解决与特定认同相联系的主体性的需要和对证据的需要之间的冲突,但还是对这种冲突进行了定位。
就这里所提出的问题而言,近来的历史哲学著作中有两种对比鲜明的趋势。
一种趋势在柯林武德和保罗·利科那里得到了最好的表达,另一种趋势则在海登·怀特和米歇尔·德塞托那里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第一种趋势认为过去从根本上来说是可知的。
这一趋势出现在利科的在一种综合中涵盖各种异质现象的历史叙事观念中,利科称之为“异质综合”(synthesis of the heterogeneous)。
④不过,这一趋势在柯林武德的《历史的观念》特别是在“历史的证据”这一节中,得到了更为明显的表达,该节几乎一半篇幅是用来讨论“谁杀死了约翰·道埃”这个问题的。
⑤柯林武德用一种侦探小说的风格详细叙述了詹金斯探长对修道院院长隔壁邻居约翰·道埃谋杀案的调查。
调查在发现院长本人就是凶手中达到顶峰。
多年以来,道埃一直在秘密敲诈院长,威胁说要公布院长死去的妻子在多年前,也就是刚刚结婚前的一次越轨行为。
道埃的敲诈吸干了院长全部私人财产,现在他又想得到院长已故妻子的那份定期存款,那是她托付给院长以备女儿结婚之用的。
当院长看出探长正在逼近他时,就服用了氰化物并瞒过了行刑人。
柯林武德对解决约翰·道埃谋杀案的记述(他将之视为一般意义上的历史研究的范例)是以一种明显的缺失为特征的。
他完全忽视了给院长和院长一家带来巨大痛苦的创伤(trauma)。
很明显,本案中的痛苦和隐情是非比寻常的。
在院长为敲诈而付钱的整个期间,他都不知道那个引诱他妻子的人正是敲诈者本人。
他的妻子可能也不知道她的丈夫在支付勒索以保护她。
同样,他那婚后六个月出生的女儿也不知道她的生父不是院长而是约翰·道埃。
柯林武德对院长与其死去的妻子、院长与其女儿,死去的妻子与邻居之间等等极度痛苦的关系根本不感兴趣。
简言之,他将这个家庭全部的文化史抛诸一旁。
柯林武德实际上并不认为创伤是历史的一部分:他完全将创伤排除在历史领域之外。
柯林武德将历史性的过去描述成某种由遵循历史研究法则的历史学家所建构的东西。
在柯林武德看来,历史研究只能产生一种真实而客观的结论。
柯林武德确实宣称,历史论证应当“不可避免地跟着证据而来”,它证明了它的论点“就像数学中的证明一样是结论性的”,但这完全是错误的。
⑥同样,对探长来说,只有一个故事对谋杀案的解释是可以接受的,一旦他发现了这个故事,他就会完全自信地坚持它的真实性。
但对历史学家式的侦探来说,只有将所有与创伤相关的事物排除在外,他才能得出这种确信。
历史哲学中的第二种趋势认为过去是不可知的。
德塞托在《书写历史》中坚持认为,与死亡和他者的对抗是西方现代史学出现的关键。
他认为,对将要被书写的历史而言,过去和现在之间一定有一种断裂。
他还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有义务去承认那些它不能理解的东西--无法弥合的分歧和缺失,也有义务去承认那种尽管很难但仍要去努力表现的他异性。
⑦对海登·怀特来说,真实的历史不可更改地以崇高为特征--也就是说,以那些过于恐怖而不为人所知的事物为特征。
海登·怀特与柯林武德所坚持的历史学家在其头脑中重演过去完全不同,他对过去当中太恐怖而无法被重构的事物留有余地。
正如怀特指出的,那些受到错误引导的“美化”过去的尝试“使历史丧失了那种无意义,单凭这种无意义就可以刺激活着的人去创造对他们自己及其后代来说全然不同的生活,也就是说,赋予他们的生活某种只有他们自己可以负全责的意义”。
⑧在怀特看来,“历史性本身既是一种实在也是一种神秘”⑨--这种神秘是无法回避的。
换句话说,怀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历史本体--也就是说,一种关于历史知识限度的概念。
人们可以用多种不同的但却是相互关联的方式来思考这种历史本体。
从最宽泛的意义上来说,这种历史本体可以被视作我们当前所知事物背后的一个不能被理解的地带。
在此意义上,这种历史本体等同于一种史学撰述的谦恭原则。
它与希罗多德的谦恭很相似,希罗多德经常重复由他的消息人讲述给他的故事,但却让自己与那种认为此处所讲述的故事是真实的观点保持着距离。
不过,怀特的观点只是与希罗多德的相似而非相同:因为他的这种历史本体观念暗示了,在这些故事、证据、记忆等类似的东西背后的确存在一种真相,尽管人们可能受到阻碍而不能认知它。
说得更具体些就是,这种历史本体可以被认为是这样一个领域,它充满了:(1)创伤太多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事物;(2)过于陌生而不能被当下理解的事物;(3)缺乏足够的证据而不能被建构和重构的事物。
不能被理解的地带这一观念提出了另外一种处于记忆与历史背后的视野,它能够帮助我们阐明记忆与历史之间棘手的关系。
认为记忆与历史彼此勾连是错误的,比如,认为记忆是历史的原材料。
同样,认为历史仅仅是所有可能之记忆的总和也是错误的:对不起,托尔斯泰先生,将所有记忆组合在一起是不能重建滑铁卢战役的。
但是,认为历史与记忆只是彼此对立同样是错误的。
一方面,记忆远不是历史的原材料,记忆是时常萦绕在历史之上的一个他者。
记忆是当下的主体所建构的过去的影像。
因而,记忆在定义上是主体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和前后矛盾的。
另一方面,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有义务成为客观的、统一的、有规则的和合理的。
然而,历史不能完全如此,因为在已知的背后总有不可理解的残余,总有无法消除的主体性的参与。
凭借“上帝已死”的宣言,现代主义者尼采试图勾勒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尼采的意思似乎是说现代性已然成功或即将成功,因为现代性将自身从他者,即信仰、天启、玄学、超然性等其他理性的对立面中分离了出来。
不过,尼采在一句经常被忽略的话中也承认了排斥他者所引发的焦虑:“我们怎么才能安慰自己,这凶手中的凶手?”⑩在某种程度上,记忆的出现或许是对现代性的失败所导致的焦虑的回应,因为记忆的重点在于求新,它为依然萦绕于当下的过去之物提供了足够的记述。
比如,可以思考一下历史这门有着西方、基督教和一神论根源的学科,与它的一个他者,即那些不属于“西方”之一部分的世界和经验的关系。
阿西斯·南迪(Ashis Nandy)指出,历史学家所记述的非西方的历史“通常是一部史前的、原始的和前科学的历史”,它“只有一种选择--将非历史带入历史”。
南迪认为,这类历史的目的“完全是在一个精心表达的参照系基础上,彻底剥去过去的外衣”。
这种关于过去的观念,当然是十足的柯林武德式的。
南迪继续说到,“启蒙运动的敏感……假设了历史与对过去的建构之间是完全均等的;它还假设了历史之外没有过去”。
(11)在这种意义上,非西方人的集体记忆就变成历史的他者,被排除在历史领域之外。
但在实际上,这个他者却非常接近历史,或至少非常接近历史学家。
南亚“庶民学派”的一位历史学家迪皮什·查克拉巴蒂,曾经指出庶民是如何进入到西方化的中产阶级自身的形成当中来的。
这些来自庶民阶级的人民以奴仆这一实体出现在中产阶级的家庭和空间中,并因此成为中产阶级文化的组成部分。
这些文化经验已经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到史学撰述之中。
印度中产阶级里的许多人在还是孩童的时候,就遭遇过庶民那令人着魔的故事,这些故事对这个世界作出了解释并提供了对它的全面理解。
南亚庶民阶级的集体记忆虽然是作为与历史对立的他者而出现的,但这个他者却是南亚历史学家在他们成年时可能非常希望理解的--一些历史学家也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