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分级与分类
土地类别划分标准
土地类别划分标准首先,土地类别划分标准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质量等级两个方面。
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土地在不同的利用目的下的分类,包括农用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等。
而土地质量等级则是根据土地的肥力、排水条件、坡度等因素对土地质量进行划分,一般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
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质量等级的划分,可以更好地指导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其次,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是根据土地的利用功能和用途进行分类的。
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果地等;林地是指用于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的土地;草地是指用于畜牧业的牧草生长和放牧的土地;水域是指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区域;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乡建设的土地,包括居住用地、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
每种土地利用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管理要求和利用方式,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土地质量等级的划分是根据土地的肥力、排水条件、坡度等因素进行评定的。
一般来说,土地的肥力越高、排水条件越好、坡度越小,其质量等级就越高。
一级土地质量等级一般指肥力较高、排水条件良好、坡度较小的土地,适宜用于粮食作物的种植;二级土地质量等级一般指肥力一般、排水条件一般、坡度适中的土地,适宜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三级土地质量等级一般指肥力较低、排水条件较差、坡度较大的土地,适宜用于林果、牧草等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
通过对土地质量等级的划分,可以更好地指导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总之,土地类别划分标准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土地类别划分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不断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同时,也希望广大农民和土地经营者能够按照土地类别划分标准,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地资源学42第四章 土地类型分类
? 其次
? 个体单位不论任何等级都是客观的,它们都 作为具体的地域个体单位而存在着,并具有 空间的连续完整性;
? 类型单位则是分类的产物,是个体单位共同 属性的逐级概括,它们都作为抽象的概念而 存在。
(2)中级土地类型 (属).
按土壤亚类与中地貌类型 分类.具体来说 ,是在 上述高级分类基础上 ,按土壤亚类 ——地带性土壤 亚类和非地带性土属或地表组成物质的重大差异来 分类.如淋溶褐色土低山 .
(3)低级土地类型 (种).
按植被垂直亚带、土壤亚类与中地貌分类 ,即 在中级土地分类单位的基础上按植被垂直亚带来分 类.此外,还可以选取一定的 水热指标 作为其分类标 志,如东北师大景贵和在延边自治州的做法 ,将“温 和” 、“温凉” 、“寒冷” 、“严寒”等指标 冠于相应的垂直亚带之前 .
由此可见,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的 纵向划分,土地分类则 是对土地的 横向 ( 即同一等级内 )类群归并 ( 下 图)。
? 以相为例: ? 可以把性质相似的某些相归纳为“相种”; ? 性质相近的相种再归纳为“相属”; ? 性质相近的相属又归纳为“相科”。
? 同样,性质相近的限区或地方也可以分别构成 自己的种、属、科系列(图)。
? 由于同一类型的个体单位不一定在空间上连 续分布,因此在类型图上,每一类型多表现 为一些分离的分布区。
补充:土地分类的依据与标志
采用徐樵利等在我国亚热带山地研究成果 ,对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土地分级单位 (地方、限区和相 )的分类依据和标志作 一简要说明。
1 地方
土地类型分级,土地类型,土地类型图
土地类型-正文土地按其自然属性(综合自然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划归的类别。
有的地理文献把土地利用类型也叫作土地类型。
土地类型概念来源于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土地的综合认识。
世界各国都有地方性的土地类型名称。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的《周礼》把全国土地划为5类: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
战国时期成书的《管子·地员》篇对全国土地作了系统的分类,分为5大类和25个低级类型。
这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土地类型划分系统。
在中国各地划分出不同的地方性土地类型。
例如:北京山区的活山、死山、软山、梁地、台地、川地、滩地;河北井陉盆地的坪、梁、涧、川;黄土高原区除划分塬、梁、峁、川等高级类型外,还分有、畔、壕、墕、坬、、埫、儕、塌、、涧、湫等低级类型,是一种较系统的地方性土地分类系统。
对土地进行分类,研究不同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利用是土地类型学的主要任务。
划分土地类型有两种分类系统,即多系列分类系统和单系列分类系统,这两种分类系统的根本差别有于是否严格区分土地的个体单位的类型单位的差别和联系。
主张多系列分类系统的学者认为,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土地是一些大小不等、级别有高低、内部结构复杂程度有差别、彼此交错重叠的自然综合体。
按类型是个体的抽象这一逻辑关系,每一级土地个体单位都可以进行分类。
土地单位的多级性(见土地分级)必然导致土地分类应是多系列的。
在土地类型划分时要明确是对哪一级别的土地个体单位进行分类,不同的土地分级单位应属不同的分类系统,即有相(土地元素)分类、限区(土地单元)的分类、地方(土地系统)的分类。
主张单系列分类系统的学者主要是借用土壤和植被的分类观点和方法来进行土地分类,通常选用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成分的某级类型作为土地分类的标志或直接将各种类型分布图采用叠置法得出土地类型的分布区界线和确定其分类等级。
按这种系统,可以由第三级土地类型(相或土地元素)合并成第二级土地类型(限区或土地单元),由第二级土地类型合并成第一级土地类型(地方或土地系统)。
我国土地的分类标准
我国土地的分类标准我国土地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林地三大类别。
其中,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
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镇建设、工矿企业建设、交通运输建设等的土地。
林地是指用于森林植被生长和保护的土地。
这三大类别的土地在我国的土地利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用地是我国土地利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用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是我国粮食和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用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其中耕地面积较大,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
园地和林地则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为我国果蔬和林木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其次,建设用地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
在城镇化建设中,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工矿企业建设、交通运输建设等。
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的一些重要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
这些地区的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林地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和北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林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林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草原生态保护等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综上所述,我国土地的分类标准涵盖了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林地三大类别,它们在我国的土地利用中各司其职,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用地是我国粮食和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建设用地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林地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宝贵性,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类别划分标准
土地类别划分标准土地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地,各国和地区都会对土地进行分类。
以下是我国土地分类标准的几个主要方面: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将土地分为一级类和二级类。
一级类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其中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工矿、交通等用地,未利用地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
二级类是在一级类的基础上,对每一种用地的具体用途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例如耕地可以分为水田、旱地等。
二、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分类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条件和利用状况等因素,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类型。
我国土地资源分类标准主要分为三类: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其中,农业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工矿、交通等用地,未利用地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
三、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对土地的利用进行规划和管制的一种制度。
我国实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土地的用途和开发利用,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
四、土地登记制度土地登记制度是指对土地的权利人进行登记造册,并对其实施监督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我国实行土地登记制度,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登记、使用权登记和租赁权登记等。
通过土地登记制度,可以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市场的规范和发展。
五、土地管理机构和队伍我国设立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
各级地方政府也设立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
同时,还加强了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土地管理队伍,为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六、土地调查与评价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地,我国实行了土地调查与评价制度。
通过开展定期的土地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全国各地的土地利用现状、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等信息,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七章土地分级与分类
第七章土地分级与分类重点:讲授土地分级、分类和分等的方法论,难点:区域划分和类型划分的区别第七章土地分级与分类(综自的三大核心之一)第一节土地的概念与特征一、土地概念与含义土地——197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瓦赫宁根召开的土地评价专家会议上,土地的概念作了规定:土地包括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厚度)的大气、土壤、基础地质、水文和植被(综合体)。
它还包括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人类影响),以及动物对目前和未来人类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
中科院地理所赵松乔:“土地是一个综合的科学概念,它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也包括过去和现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在内。
”概括土地概念的含义:1.含义(1)土地是一个综合自然地理概念综合体:自然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土地的性质——取决于全部组成要素的综合特征,而不从属于任何一个单独要素。
(2)土地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空间范围垂直厚度:土地单位大小不一,厚度不同,最低级土地单位地球表层厚度大小不一,研究范围大,厚度大(3)土地是一个自然历史产物,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不断变化的动态特征历史产物所谓某一地段的土地特征,只是土地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瞬间状况。
研究土地不仅要了解它的空间分布综合特征,还要了解它的历史、现状,要推测其演替方向,达到认识土地的本质,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4)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生产劳动的对象,人类生产活动离不开土地。
是资源农业生产——人类利用和改造土地过程,所以土地与人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它的一些特征是人类长期作用的产物。
土地长期作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生产资料、改造对象,所以土地具有社会经济利用的特点。
土地的两个基本特征:自然属性——自然历史发展产物受自然规律制约经济属性——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创造价值。
论述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的关系
论述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的关系
土地分级是指根据土地的质量、可利用程度、产品产出等因素对土地进行评价分类,从而为土地的管理、规划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而土地分类则是根据土地用途的不同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各类土地有不同的规划利用要求和限制。
土地分级是土地分类的前提和基础,它确立了土地的基本质量等级划分,是土地分类的依据和依托。
土地分级根据土地质量、植被状况、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评估,将土地分为不同等级,如一级、二级、三级等,每个等级代表了土地的质量和可利用程度。
土地分级可以反映土地的基本质量差异,为土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土地分类是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按照土地用途的不同将土地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类别。
不同类别的土地具有不同的规划利用要求和限制。
土地分类通常是根据国家、地区的土地利用政策和需求进行划分的。
常见的土地分类有农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等。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土地的用途和规划,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土地分级和土地分类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
土地分级作为土地质量差异的划分,为土地分类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而土地分类则是根据土地用途的不同划分土地类别,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指导和限制。
两者紧密结合,共同构建了土地利用管理的体系。
土地分类标准2023
土地分类标准2023土地分类标准是指对土地进行划分和分类,以便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2023年的土地分类标准需要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科学合理地进行划分和分类。
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一、按土地类型划分1. 基础农田:指用于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的种植的土地,并对其进行保护和管理,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工矿用地:指用于工业与矿业生产活动的土地,包括工业园区、矿山等。
3. 建设用地:指用于城市化建设的土地,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目的是满足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4. 生态用地:指用于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土地,包括森林、湿地、河流、水库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用于生态修复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区域。
5. 交通运输用地:指用于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设施的土地,以满足人员和物资流动的需要。
6. 水域及海域用地:指用于湖泊、江河、湾泽等水域及海洋的土地,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管理,包括饮用水源地、水利设施、港口码头等。
7. 特殊用地:指用于军事、科研、教育、医疗、旅游等特殊需求的土地。
二、按土地利用功能划分1. 配套服务用地:指用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商业服务等。
包括交通配套用地、教育用地、医疗用地、文体用地、商业用地等。
2. 产业用地:指用于工业、农业、商业、旅游等产业发展的土地。
3. 居住用地:指用于居住和建设住房的土地。
4. 自然生态用地:指用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土地。
包括森林、水域、湿地、草地等。
5. 文化与历史用地:指用于保护和传承文化与历史的重要土地资源。
包括文物古迹保护区、文化遗产保护区等。
6. 产业循环用地:指以循环经济为导向,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废物再利用等方式进行经济活动的土地。
三、按土地开发程度划分1. 开发用地:指已经开发利用或具备开发条件的土地,包括城市建设区、工业园区、农业种植区等。
2. 保护用地:指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等而限制开发的土地,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景观区等。
土地分级与分类
第七章土地分级与分类第一节土地概念与特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项生产实践活动使人们对土地的认识和理解在逐步加深、扩大。
例如,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们发现,种植农作物不仅与土壤打交道,还应考虑地貌部位,当地的水热条件,地下水深度和排水状况等其他要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即必须考虑当地综合自然特点。
从事建筑活动的人们发现,工程建筑不只限于考察地貌、地质基础和地基承载力,还要综合考虑小气候条件、排水状况、地表和地下水文特征及影响绿化的生态条件等因素构成的整体特征。
从事旅游地规划设计的人们发现,旅游地并不是简单的由山(地貌)和水(水文)构成的,而是一种由地质、地貌、植被、动物和人文景观等共同组成的统一整体。
人们从实践中概括出土地是一个自然地理综合体概念。
关于土地的概念,各国学者都曾做过不同的解释:土地——197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瓦格宁根召开了土地评价专家会议,会议文件《土地与景观的概念及定义》中指出:“土地包括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基础地质、水文和植物,还包含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当前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以及动物就它们对目前和未来人类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
”赵松乔等认为,“土地是一个综合自然地理的概念,它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貌、岩石、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因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还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在内”(1980)。
概括土地概念的含义1、含义:⑴土地是一个自然综合体概念;⑵土地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⑶土地是一个自然历史产物,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不断变化的动态特征;⑷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和资产,人类生产劳动的对象,人类生产活动离不开土地。
2.归纳概念概念——反映事物的一般、本质的特征。
土地——是一个自然地理综合体——本质概括。
非概念的理由:土地空间范围已隐含在自然地理综合体中,三度空间可略去;历史产物—是形成过程,不属于事物本身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是资源—多用途也不属于事物本质的特征;属非概念部分。
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
012 013
水浇地 旱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 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 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 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092 使领馆 指用于外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驻华使领馆、 用地 办事处等的用地。
093 监教场 指用于监狱、看守所、劳改场、劳教所、 所用地 戒毒所等的建筑用地。
094 宗教用 指专门用于宗教活动的庙宇、寺院、道观、
地
教堂等宗教自用地。
095 殡葬用 指陵园、墓地、殡葬场所用地。 地
一级类
二级类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即有用的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 基础,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资源与土地的区别 在于,土地资源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的特指概念。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
土地资源有六大基本特性:稀缺性、整体性、竞争性、选 择性、增值性和可更新性。
土地资源类型
土地资源类型主要是根据土地所具有的资源 利用价值或功能(由自然性质和社会经济特性共 同决定的)的差异性而划分的。即在考虑了土地 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考虑土地的利用价 值(如生产潜力、适宜性等)或土地利用功能 (如利用类型)。
一级类
二级类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2 园地
含义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 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 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 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 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1 果园 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2 茶园 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3土地类型分级
1.概念: 1.3土地类型
• 土地类型是地球表面规律分布、面积大小不同、性质 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同一种类型的土地单元应具有: • ①相似的外貌形态,一般以其地貌、植被、土壤类型 为代表; • ②相似近的成因及可以比拟的、相近似的土地性质, 如地形坡度、水文条件等; • ③大致相同的自然生产能力; • ④相同类别和程度的土地利用适宜性或因素的限制性; • ⑤相同的土地保护、改造和生产力提高的措施;等等。
第二章 土地类型
第一节土地类型的概念
1.概念: 1.2土地分类
• 各个个体土地单位,按它们质的相似性 作不同程度的概括得到分类级别高低不 同的各种土地分类单位 。 • 土地单位是多级的,故土地分类也相应 是多系列的。 • 即:每一级土地单位都可进行类型划分。
第二章 土地类型
第一节土地类型的概念
1.概念: 1.3土地类型
第二章 土地类型
第二节土地分级
2.土地分级系统 2.2苏联景观学派的土地分级系统 2.2.2土地分级单位的相互关系
相
环节
简单限区 复杂限区
地方
自然地理区 (景观) 地方组合 区域分级单位
土地分级单位
第二章 土地类型
第二节土地分级
2.土地分级系统 2.3我国的土地分级系统
50至60年代,我国基本上沿用苏联景观学派的做法。
三级 ①相: 相是最低级的土地单位,是在同一地貌面上,具有相同处境 (指地形部位、相对高度,坡度和坡向),具有相同的岩性 (基质)、土质、地下水和排水条件,并具有一种小气候、 一个土壤变种、一个植被群丛的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地段。 在生产利用上可采用几乎相同的措施。
第二章 土地类型
第二节土地分级
2.土地分级系统 2.2苏联景观学派的土地分级系统 2.2.1土地分级系统 “地方”、“限区”和“相” 三级 8 7 7 6 5 6 4 23 1 地貌面是划分相的主导标志
土地分类三大类
土地分类三大类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根据其用途和性质的不同,土地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
在现代社会中,土地的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土地的种类和特点入手,介绍土地在农业、工业和居住领域中的分类。
一、农业土地农业土地是指供农业生产和农田建设使用的土地。
根据其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农业土地可以分为耕地、园地和林地。
1. 耕地耕地是指适宜耕种作物和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耕地通常具有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水源。
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和适宜作物的不同,耕地又可以分为良田、中田和劣田等不同等级。
良田一般用于种植粮食作物,中田适合种植经济作物,而劣田则可以用于种植禾木杂粮等地势较差的作物。
2. 园地园地是指用于种植果树和蔬菜等农作物的土地。
园地通常需要具有较好的排水条件和阳光照射条件,适宜让果树和蔬菜快速生长。
园地可以根据种植物的不同分为果园、菜园等不同类型。
3. 林地林地是指适宜生长林木的土地,可以用于种植林木、保护植被和防止土壤侵蚀。
林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类型的林地可以分为天然林、人工林、风景林等。
二、工业土地工业土地是指用于工厂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土地,通常需要接近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
根据其适用的工业类型和用途,工业土地可以分为工厂用地、仓储用地等。
三、居住土地居住土地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区域,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等。
居住土地的规划和设计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发展。
根据其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居住土地可以分为住宅小区、商业街区等。
综上所述,土地在农业、工业和居住等领域中的分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类型的土地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提供着坚实的基础。
土地用途分类国家标准
土地用途分类国家标准土地用途分类国家标准是指国家对土地利用进行分类管理的标准,其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国家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土地用途分类国家标准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对于指导土地利用、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土地用途分类国家标准,土地利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般农用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等。
每种土地利用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管理要求,以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一般农用地是指用于耕种、养殖和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果地、水田、旱地等。
林地是指用于森林资源保护和经济利用的土地,包括天然林地、人工林地、林果地等。
草地是指用于牧草生长和畜牧业生产的土地,包括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等。
水域是指水体及其附属设施所占用的土地,包括江河湖泊、水库、水塘、水田等。
城镇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和城镇建设的土地,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等。
工矿仓储用地是指用于工业、矿山和仓储设施建设的土地,包括工业用地、矿山用地、仓储用地等。
交通运输用地是指用于交通运输设施建设的土地,包括公路、铁路、航道、机场等。
水利设施用地是指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土地,包括水库、堤防、引水渠等。
特殊用地是指具有特殊用途的土地,包括军事用地、科研用地、旅游用地等。
土地用途分类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统一土地利用管理标准,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土地用途分类国家标准,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总之,土地用途分类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土地利用的重要性,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土地资源。
土地分级与分类-答案
土地分级与分类-答案第七章土地分级与分类一、名词解释:1、土地: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作用的结果。
2、土地类型:即土地资源单位,由地貌、土壤、植被与土地利用类型组成,是土地制图的基本单位和评价对象。
3、相:是最低级的土地单位,在同一个地貌面内,具有相同的岩性、土质、地下水和排水条件,同一种小气候、土壤变种和植物群从,是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地段。
4、限区:是一系列相有规律地组合而成,是中级土地单位,相当于一个初级地貌形态,是外貌最清楚的自然综合体。
5、土地分级:是指地表一定区域内,土地个体地段的划分或合并,即根据综合自然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地域的完整统一性,逐级划分出一些不同级别的土地地段,或合并为更高一级的土地单位,建立不同等级规模的土地分级系统。
二、简答题:1、相的基本特征有(1)是最小的自然综合体、土地分级的下限单位;(2)相内部各自然地理组成成分自身具有最一致的性质;(3)是自然条件均一的土地地段;(4)与其他土地分级单位相比,想存在的历史最短、抵御外部影响能力最弱。
2、限区的基本特征有(1)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相有规律组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2)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相互联系,所表现得整体综合自然特征是相对一致的;(3)在其范围内,水的运动、固体物质的搬运和化学元素的迁移等具有共同的方向;(4)每一个限区都有清晰的外部形态。
3、土地是指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作用的结果。
土地的含义:土地是自然综合体;土地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土地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地场所,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和资产。
土地的基本属性是:自然属性(资源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资产特性)。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土地的一个成员,土地的范围广。
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
例如,一条干沟的横剖面可分出沟底相和沟坡 相;一个小丘的剖面可分出丘顶相、丘坡相和 丘麓相。
限区是相有规律地组合成的中级土地
分级单位。
限区通常相当于一个初级(中等)地
貌形态单元,是外貌最清楚的自然地理 综合体。具有物质迁移一致性的特点。
上述的冲沟、小丘和阶地都相当于初级地貌形态。这些初级 地貌可以是凹型(如冲沟)、凸型(如小丘)或过渡型 (如阶地),通常它们都有比较清楚的界限。
(3)土地类型划分的方法(了解)
景观法是以景观形态单元为基础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
法。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特点是注重形
态,很少考虑数量指标,这是它的不足。
参数法是根据土地成分的特征值划分土地类型
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有定量的持点,适宜于计算机处理。 参数的选择是关键。
过程法是以土地内部的作用过程为依据,将不同成分过 程效应在空间上的变化界线作为土地单位的边界,进 而产生土地单位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过程法依据的 是土地单位分异的本质原因,因而是真正综合的方法。 但必须对土地分异的自然过程有深入地定量分析才能 采用。
▪ 土地分级是土地分类的基础。土地分级主要是为土地 分类服务。一般情况下,只有完成了土地分级才能开 展土地分类研究。
▪ 划分依据是自然因素。
3土地分类的步骤(了解)
(1)确定分类的对象
主要取决于研究任务和随后编制的土地类型图 的比例尺。
比例尺>1:1万,应以相为主要对象, 1:1万一1:8万,应以限区为主要对象, 1:25万一1:100万,以地方为主要对象。
土地 级
地形
相 地貌面
气候水文 土壤 植被Fra bibliotek小气候
土壤水性质 相同
变种
群丛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分级与分类精准评估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分级与分类精准评估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土地分级与分类精准评估是实现合理土地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测绘技术的发展为土地分级与分类精准评估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和保障。
本文将从测绘技术的应用角度,探讨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分级与分类精准评估。
一、卫星影像和遥感技术在土地分级与分类精准评估中的应用卫星影像和遥感技术是现代测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在土地分级与分类精准评估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卫星影像可以提供广泛的、连续的土地信息数据,通过对卫星影像的解译与分析,可以得到土地利用状况、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信息,为土地分级与分类精准评估提供依据。
同时,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时反映土地利用的演变趋势,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土地分级与分类精准评估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展示的技术系统。
在土地分级与分类精准评估中,GIS可以用来建立土地数据库,整合各种数据资源,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空间分析和交叉分析。
通过GIS技术,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多维度的评估,包括土地质量、土地适宜性和土地利用潜力等方面,从而为土地分级与分类精准评估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土地分级与分类精准评估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实现位置和时间定位的技术系统。
在土地分级与分类精准评估中,GPS可以用来获取土地要素的空间位置信息,如土壤样点的采集位置、土地利用区域的边界位置等。
通过GPS技术,可以实现土地要素的准确定位和定量化,提高土地分级与分类精准评估的精度和可靠性。
四、无人机技术在土地分级与分类精准评估中的应用无人机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重要测绘技术,其应用在土地分级与分类精准评估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通过无人机搭载的摄像设备,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从而实现对土地要素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调查和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国际土地科学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后开展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的调 查研究工作。
最早是从景观学开始的:德国的帕萨格、苏联的 贝尔格、以后欧美等国。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学术界和决策界极其关注的 问题。现在已认识到,LUCC与化石燃料燃烧的结果 相当,LUCC在全球环境变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土地科学的研究内容
(2)土地分类的原则
①综合性原则②主导因素原则③目的性原则
(3)土地分类的步骤与表示方法
步骤: ①明确分类的土地分级单位 ②确定分类指标体系 ③建立分类系统
表示方法: ①顺序排列法 ②两列指标网格法
(4)土地类型的命名
①序列命名法 ②地方类型命名法
5.3.2相的分类
1,相分类的标志
(1) 相种:地貌面、岩性或土质、土种(变种)、
组织以及南非国家道路研究所的代表在一份联合报告中提议 采用一个新的分级单位系统,其中低级地域单位是:土地素、 土地片、土地系统
5.2.1土地分级概述
由于土地分布的连续性和性质差异的无限性, 在基本的土地分级单位之间存在有一些过度 性的分级单位。相与限区之间的过度分级单 位有相组和环节,限区与地方之间的过度分 级单位有复杂限区、超限区和亚地方,在地 方与景观之间有复杂地方和复合地方。见图 5.1。
(1)顺序法 (2)两列指标网格法
5.3.3限区的分类
1,限区的分类标志
种、属、科
采用初级地貌形态作为科的分类标志,岩性和土 质的组合作为属的分类标志,土壤类型的组合和植 被群丛组合种的划分标志。
2,具有垂直带性分异的区域的限区分类处理
在进行土地类型划分时,在分类系列上增加土地 纲这一级分类单位,将同一垂直带的限区归为同一 个土地纲中。
④作为划分相最可靠和最简单的标志,通常 是界线较明显和稳定的地貌面和土质岩性, 以及对自然环境反映较灵敏和全面的土壤与 植被,而水文和小气候一般只作为划界的辅 助指标;
(4)相的内部结构和界线性质
1,相的形态要素:地块内部的明显独立部分。 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
2,相的形态要素结构: 均匀分布、镶嵌分布、斑点状分布。
成的一个自然综合体 4,土地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土地利用活动对土地
的影响结果
把握土地的概念,还需要区分土地与土壤、土地与 土地资源、土地与生态系统、土地与国土等概念。 (二)、土地与土壤的区别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是土地的组成部分。
(三)、土地与生态系统的区别 生态系统是以生物群落为巾心,以直接影响生
随着土地分级研究的深入,便陆续发现根据 现在三个基本分级单位之间,还存在一些过 渡性分级单位。
相和限区之间 限区与地方之间 地方与景观之间
5.3 土地分类
5.3.1土地分类的基本问题 (1)土地分类的概念
土地分类是以某一分级土地单位的若干个体为对象进行类型 抽象。土地单位是多级的,因此土地分类也应是多系列的。
B,其内部具有复区(复域)特点,这是与前个低级 土地单位的重要差别。
C,其范围内的水运动、固体物质搬运和化学元素迁 移等过程不具有共同的方向。
D,它相当于一个初级地貌形态综合体(多级或几种 初级地貌形态重复出现或彼此叠置 ),并与一个地 方气候、水文复区、土壤复区、植被复区相联系。
5.2.3 土地分级的过渡性单位
土地科学:土地的自然特征和利用现状及其动态、 土地评价原理和方法、土地规划和管理方法及措施。
(1)自然地理学的范畴:
土地类型学:土地的综合特征。
土地资源学:土地评价或土地分等。 土地利用学:土地利用状况、生产水平、空间 配置及其影响因素等。 土地规划管理学:合理利用方向、合理配置、 土地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土地信息学:土地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 分析、处理、表达、应用和传播等。
②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划分相,不能简单采用 各成分最小单位分布区相迭置的方法来确定 ,而应对分异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按一定步 骤来划分;
③根据各组成成分在相分异中的作用,划相 的步骤一般是先划分地貌面,在一个地貌面 内,若其它条件都相同则可作为一个相;若 不相同,应首先考虑岩性土质的差异可能要 划为几个相,然后再考虑其它组成成分的差 异,最后确定划分相个数和界线;
(2)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
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行政学、地籍学 等。
5.2 土地分级
土地分级实质是小区域内的地域划分
学术界一致认为土地分为三级分级系统
1,前苏联苏联景观学派的分级系统自下而上分为相、限区和 地方
2,澳大利亚及英美国家分为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 3,英国牛津军事工程实验站,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
5.4.3土地演替结构
是指土地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之间的相 互关系。
按照土地演替的顺序,再现土地演替过程, 这就是土地演替结构分析。
顺向演替和逆向演替(贵州荒山:草地与 林地之争;林地中针叶林与阔叶林之争)
5.4.4土地空间组合结构
土地类型在一定区域内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组 合形式。
《周礼》将全国土地分为五类:山林、川泽、 丘陵、坟衍、原隰。
《管子˙地员篇》把土地分为渎田、丘陵和山 地三大类,各大类之下又划分为25个小类。
我国把土地类型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系统研究, 是从新中国建立以后开始的。50年代后期自然区划 推动土地类型调查和制图工作。80年代以来作为自 下而上的地域划分,与自然区划加强了联系。在理 论方面形成了景观生态和环境地貌两个研究方向。
2,即使地貌形态相同,也可能因植被变化而导致不 同限区的形成。 限区的形成除与初级地貌形态有密切关系外,还与 土质的水物理性质和营养特征的变化、松散沉积物 下伏基岩深度和性质以及离河谷远近所决定的潜水 埋深和天然排水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三、 雏形地貌形态和复杂初级地貌的处理
在用初级地貌形态作为划分限区标志时,由 于地貌形态发育的连续性和复杂性,会出现 简单限区和复杂限区两种情况
②岩性和土质的最小单位:岩性和异同则是划分相的 地表根据。
③土壤、植被的最小单位:
土壤的最小单位是土种,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方 法在野外准确地区分两个土种(变种)的界线。因 此,无法依据土种(变种)的分布来确定相的界线。
植被的最小单位是群丛。植物群丛其外貌和界 线比较清楚,可以作为划分相的界线。
由于初级地貌形态有雏形的、简单的和复杂 的之分,因此,限区亦有雏形限区、简单限 区和复杂限区(超限区)之分。应以简单限区 作为这一级的基本单位,而雏形限区应视为 相和限区间的过渡单位,复杂限区则是限区 向更高一级土地单位(地方)过渡的单位。
一、地方的定义
3,地方
地表自然界中还存在比限区更为复杂的基本土地单位,称为 “地方”,与“土地系统”相当。
3,限区分类系统
(1)顺序法 (2)两列指标网络法
5.3.4地方的分类
1,地方分类的标志 依据地段的结合情况(复区分布或彼此叠
加的规律)
地方种、地方属、地方科、地方目、地方 纲、地方门。
2,地方分类的实例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中国1:100万土地类
型分类系统》
5.4 土地结构
5.4.1土地结构的概念 1,概念:土地各自然属性以及各种土地之间
其级别比相高,也比相更为复杂;
②尽管限区内部各个部分存在—些差异,但由于各个部分之 间有密切的相互联系,因此其整体的综合自然特征仍是相对 一致的,是具有一定综合特征的地段;
③限区内部自然特征的—致性还表现在它有相应的彼此相互 联系的各个自然地理组成成分,一个初级地貌形态、一个气 候组合、一个相同的潜水条件、一个土壤变种组合、一个植 被群从组合等;
③相是综合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地段,其范围内土地利用 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基本相同。
④与其他土地分级单位相比,相存在的历史最短,抵御外部 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稳定性最小。
(2)自然地理成分的最小单位和相 的划分
①地貌的最小单位:地貌的最小单位是 地貌面,它至少应有坡度和坡向两个条 件相同。划分地貌面是划分相的基础。
植物群丛等都相同的一些相。
(2) 相属:同一种地貌面上的相种的概括合并。 (3) 相科:在地形剖面上有一定相互联系,特别是
水文和外动力条件具有共同性的相属的概括合并。
2,人类活动影响的处理 (1)原生相 (2)衍生相 (3)人源相(文化相)
3、土地分类系统的拟定
对相分类之后,分类系统的两种表示方法
3,相的界线性质: A,明显边界; B,锯齿状边界; C,镶嵌边界; D,断片边界; E,补缀边界。
4,相的边界线性质与相鉴别 可以根据相的界线类型,分析什么主导成分的分异制约
着相的分异。
2.限区
一、限区的定义和性质
1,定义:由一些地块有规律组合形成的,与“土地型”和 “土地单元”相当。
2,基本特征: ①限区是某些相按地域分异规律组合成的自然地域综合体,
二、地方的复杂性
1,西方学者的观点
(1)简单土地系统
(2)复杂土地系统
(3)复合土地系统
2,前苏联学者的观点
(1)由限区组成的地方;
(2)由限区、超限区组成的地方;
(3) 由超限区组成的地方;
(4)由超限区和亚地方组成的地方;
(5)由亚地方组成的地方。
3,地方的特征:
A,它是由保持一定地域联系的各限区构成的具有明 显独特性的自然地域综合体,在土地分级中是级别 最高、复杂程度最大的基本土地单位。
土地分级概述
5.2.2基本土地分级单位的识别
1,相
(1)相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相的定义各国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根据上述定义,可把相 的基本特点归纳如下:
①相是最低级、最简单的地域个体单位,是综合自然地理学 地域划分的下限。
②在相的空间范围内,各自然地理组成成分具有最一致的性 质,即相当于组成成分的最小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