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中的体罚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对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处理规定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对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处理规定对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处理规定为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营造一个稳定详和的教学秩序;为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教职员工依法施教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行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上级部门有关文件的精神,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有害的惩戒儿童的方法,是以损伤人体,侮辱人格为手段的处罚方法。
将体罚与变相体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教育者教育水平、教育方法极其单一、低下、粗暴的表现,也是教育者的失败,更是非法行为。
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规定禁止体罚学生。
因为这种教育手段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有损教育与教师的形象,而且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
教师体罚学生,实际上是在为学生提供简单、粗野的攻击性榜样,教学生以蛮横霸道的方式处理与同伴的关系,这将影响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形成,给学生的成长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制定措施,提高教师的修养,杜绝一切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出现,在社会上树立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2、体罚与变相体罚的认定1、教师与学生有身体的接触,或借助其它物体接触到学生身体,或因物体发生变化而没有接触到学生身体。
2、罚学生长时间站立,罚做作业、罚抄、罚跑、罚劳动,该上课停学生的课,该休息不让学生休息,该吃饭不让吃饭等。
3、不分工夫、地点、场所、学生承受能力,对学生进行不当攻讦,甚至训斥、挖苦等。
4、唆使学生对其他学生实施以上行为。
三、体罚的分类: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视其情节分为较轻、较重、严重、特别严重四种情况。
情节较轻是指实施了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致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伤害,有人举报,但学生本人或家长未到学校反映,经调查属实的。
情节较重是指实施了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致使学生身心受到明显的伤害,导致学生家长到学校吵闹,在校内外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
学校里怎样才算体罚
学校⾥怎样才算体罚校园是为祖国培育花⾻朵的地⽅,⽼师更是被誉为“春蚕到死丝⽅尽,蜡炬成灰泪始⼲”的⾟勤园丁。
但是,⽼师在教育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些问题,⽐如学⽣和同学打架,或是屡教不改的情况。
有的⽼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会选择使⽤严厉的⼿段来教育学⽣,但是,不⼩⼼可能涉及到体罚。
那么,怎样才算体罚?店铺⼩编就带着您⼀探究竟,下⾯,⼀起来看看⼩编为您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吧。
⼀,体罚的概念:体罚,是教师对学⽣⾁体实施惩罚并使其受到伤害的⾏为,如殴打、罚站、下蹲、超过⾝体极限的运动、刮脸、打撕嘴巴等⾏为。
变相体罚,是指采取其它间接⼿段,对学⽣⾁体和精神实施惩戒并使其受到伤害的⾏为,如劳动惩罚、抄过量作业、脸上写字、讽刺挖苦、谩骂、烈⽇下暴晒等⾏为。
⼆,相关法律依据:1,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禁⽌体罚学⽣”;2,《教师法》第三⼗七条规定“体罚学⽣,经教育不改的”,要给予教师“⾏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未成年⼈保护法》第15条也明⽂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
三,常见的体罚⽅式:2、罚站。
相对⽽⾔,罚站是教师普遍采⽤的⼀种体罚⽅式。
学⽣习以为常的表情来看。
3、差辱。
有好⼤⼀部分教师,不顾学⽣的⼈格和⾃尊⼼,任意地训斥、辱骂、讽刺、挖苦和嘲笑学⽣。
4、威胁。
⼀些教师经常威胁、恐吓学⽣。
四,体罚的危害:⼀、⾝体伤害孩⼦还在成长阶段,⽆论是⼼理还是⽣理都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神经系统⼗分脆弱,以粗暴的态度对待孩⼦,会使孩⼦精神紧张,有损⾝⼼健康。
许多⼼理疾病患者,追其病根,都和幼年威童年遭受到的体罚有关。
⼆、⼼理伤害严厉粗暴型的教养⽅式会导致孩⼦严重的⼼理问题。
⽇本⼼理学家研究发现,常挨打的孩⼦会产⽣七种⼼理问题:说慌、懦弱、孤独、叛逆、怪僻、粗暴、焦虑。
此外,家庭错误的教育⽅式很可能导致孩⼦⼼理出现偏差。
三、粗暴地对待孩⼦会使孩⼦养成说谎的恶习打骂惩罚孩⼦虽能⼀时镇住孩⼦,但由于孩⼦为了避免挨打就不说实话,久⽽久之就会使孩⼦养成说谎的恶习。
实小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处理制度范本
实小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处理制度范本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教育领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效果。
为了防止体罚事件的发生并保护每一位学生的合法权益,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处理制度。
以下是一份关于处理实小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制度范本。
一、相关原则1. 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身权利和教育权利,维护学校教育秩序的稳定。
2. 严禁一切形式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行为。
3. 重视体罚事件的预防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和专业水平。
4. 严肃处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事件,确保学生受到公正的教育环境。
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定义1. 体罚: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使用肢体暴力对学生进行打击、殴打、捆绑、拷打等行为。
2. 变相体罚:指教师使用嘲笑、辱骂、羞辱、恐吓、歧视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伤害。
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处理程序1. 学生或其家长发现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行为,应立即向学校相关部门(如班主任、校长)进行举报。
2. 学校接到举报后,应立即成立由相关部门、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的调查组进行调查。
3. 调查组应尽快调查核实相关情况,采取合适的调查方法,如调查问卷、面谈等。
4. 调查组应向学生或其家长提供防范体罚的相关宣传资料,并为其提供心理咨询和身体保健等帮助。
5. 调查组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判断,如果确认教师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应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6. 处理决定包括但不限于:给予教师警告、停职、解聘等行政处罚;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要求追究刑事责任;重设教育教学评估体系等。
四、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处理记录和通报1. 学校应建立严格的处理记录制度,将每一起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发生时间、地点、涉事教师和相关学生的信息等。
2. 学校需要将处理记录进行归档,并且定期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师生及其家长发送通报,告知相关处理决定和惩戒结果。
3. 学校可以借助媒体等途径对处理结果进行公开宣传,以警示全体教师,并提高社会对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行为的关注度。
教育行业体罚规定细则
教育行业体罚规定细则一、前言为了维护学生的尊严,保障其身心健康,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特制定本教育行业体罚规定细则。
所有教育工作者应严格遵守本规定,确保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免受不当体罚。
二、具体规定禁止直接体罚:教育工作者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学生进行身体上的直接惩罚,包括但不限于殴打、拧耳朵、扇耳光等。
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必须坚决杜绝。
禁止变相体罚:教育工作者不得通过其他方式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如罚站、罚跪、罚跑等。
这些行为虽然表面看似不是直接暴力,但仍然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同样需要禁止。
禁止侮辱学生:教育工作者不得对学生进行言语侮辱、人格贬低或嘲笑讥讽。
任何形式的侮辱行为都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成长。
禁止全体惩罚:教育工作者不得因为个别学生的错误而对全班进行惩罚,这种做法是不公平的,也会对其他无辜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禁止成绩挂钩:学生的成绩不得与体罚相联系。
教育工作者不得以学生的成绩为理由对其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
成绩的优劣应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和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而非对学生进行惩罚的借口。
禁止情绪体罚:教育工作者在情绪失控或激动时,不得对学生进行体罚。
情绪化的行为往往会导致不理智的决策,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
教育工作者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和、理智的态度对待学生。
禁止指派体罚:教育工作者不得指派其他学生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也容易导致学生之间的欺凌和排挤。
三、执行与监督各教育机构应建立健全体罚监督机制,确保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对于违反规定的教育工作者,应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其相关责任。
同时,鼓励学生和家长积极监督并举报违规行为,共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本教育行业体罚规定细则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尊严,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
我们呼吁所有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
小学一年级教师惩罚学生的方式
小学一年级教师惩罚学生的方式1、作业不按时完成者,罚讲名人或古人勤奋学习的小故事;在讲故事当中,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改进;2、上课不守纪律时,相互打骂者;课后学生进办公室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读后效果如果不好,就要求学生背诵;每周评比礼仪星,这方面做不好,就不能争取到这颗星了;3、自身卫生意识缺乏,罚在校园里拾捡一袋纸屑;在此不能评比环保星;4、作业字迹潦草者罚临帖两页;有进步了,可以被评为进步星;如果能坚持练习,则马上可以被评为勤奋星;5、爱站起来的孩子, 奖励你站立2分钟;进步了奖励进步星;7、课堂乱插嘴,课后奖励他把学习内容重读几遍;能在课堂上发表独特的见解,马上被评为智慧星;6、不爱护公物和花草树木者,罚他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创造一幅美术作品,或者罚他在课间的时间站在那儿维护自己校园的一草一木;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就只能像“正义的卫士”一样时刻记得保护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7、对于经常迟到的孩子,罚他每天管理班级的钥匙,他当心同学和老师进不了教室,他会早早的到校;8、经常忘佩带徽巾的孩子,叫他每天检查班上孩子的佩带情况,对于孩子来说,他很乐意接受;一年级的孩子的行为几乎完全以服从权威为特征,为权威的他律阶段;但可以在现在的他律中慢慢渗透我们要自觉遵守纪律的思想;比如,“能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的孩子是最棒的”等等;一次在上完一个班级的课后,为该班一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所气恼,尽管对他们提出批评,也没有多大作用,上课时,这些调皮的学生影响了课堂组织纪律,破坏了整堂课的连续性,使教学计划不能顺利进行;下课后,我十分疲劳,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休息一下,看着窗外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们做着各式各样的事情,突然发现课堂上“可恶”的他们还是很有个性的、很可爱的,这些调皮学生在课内、课外的表现给了教师不同的感受;因此,面对课堂上司空见惯的不遵守纪律学生现象,从怎样的角度去看待,正确分析这种现象,妥善处理不遵守纪律学生,对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其实个别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较轻微的过失;这些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相比,会变得微不足道,可以容忍;教师应从以下方面来妥善处理不遵守纪律的学生:1、保持良好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学生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不要看到有调皮现象,就怒发冲冠,不要把学生看成是军营中绝对服从的士兵;2、为人师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青年老师更因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做出失去理智的行为;3、教师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到练习中来,只要每个学生都喜欢你的课,都被你的课所吸引,他也就无暇做其它小动作,自然而然的专心听你授课;4、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对顽劣成性的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自己,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放弃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的高压手段,避免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产生“口服心不服”的强烈反弹与变本加厉;总之,课堂上出现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是正常的现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分析这种现象,妥善处理,保持整堂课的连续性,使教学计划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怎样惩罚学生教师如何合理惩罚学生教师应该怎样惩罚学生 "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 这绝对是真理但当法律规定不得体罚学生后,教师还有什么方式惩罚那些应该受到惩罚的学生吗无论你用的是"体罚"还是"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惩罚方式,都必定会与"体罚"相关,即使没有打他,没有罚站,让他抄书还是"变相体罚"呢我们的制度是一个不讲究现实的制度,这点你得承认规定是这样,但是做下来,在法律面前却有很多的情面,还挂着"法律无情,人有情"的谬论在体罚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的情况下,出了一个"不得体罚学生"的法律条文. 而家长对体罚的态度是:"如果这是为了孩子们好,稍微的体罚也是可以的"或者是另一种观点:"我都不会舍得罚我的孩子,你凭什么罚他"在这样的法律与这样的家长面前,教师是最无奈,最大的受害者,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没有教育要受到"社会"和家长的责骂.惩罚了就要受到家长的责问和法律的制裁这不是一个大笑话吗其实,对于惩罚,我一向是持保守的态度的因为毕竟孩子们的心理是很多元化的,而又是那么的脆弱.随意的惩罚很可能伤害孩子的心灵.对此,其实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太对,因为我没有做好教育者的"教育"的工作.但是,当我在寻找适当而有效的惩罚方式的时候,却发现是那么的难即使在自己看来是恰当的,但也被定义在了"体罚"的行列或者是变相体罚关于法律,有不少国家是允许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的,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而他们的家长也对教师行使的体罚权比较理解,不会像我们国内一样,动不动就抱着"宝贝"来向老师问罪很多人天真地以为教师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积极向上,只会用"惩罚"的方式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无能当这话来自学生本人或者家长时,你不觉得这是多么可笑的无知与愚昧吗难道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是老师的责任吗难道说孩子的教育只是学校,教师的责任吗家长自己作为孩子的第一教师的责任呢而学生本人这样问的时候,那更是可笑难道说自己犯错应该由他人承担责任吗难道说自己的行为自己都不能承担责任吗难道惩罚本身不正是在教育此可笑的学生吗至此,,我想我们有必要去寻找关于"惩罚"的出路在社会管理中,我们有公安局,有监狱,这是因为违法者在所难免,无论这个社会多么发达,总有这么一些人,而社会对他们必须进行一定的管理.对于违法者,并不是一味的教育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在企业的管理中,我们对违规者会有扣公资或者开除等方式处罚.而在教育面前,开除是很少出现了,在义务教育中更是几乎不会出现开除的情况.那么,如何对不守纪律者进行处罚呢事实上,我也并没有找到什么很好的解决之道只是提几点建议,拿出来讨论一下:1.学校的校规应该在刚进校就对学生们进行宣传,并且以后要重复宣传;2.课堂应该建立课堂常规,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部分,应该注意人性化.课堂常规主要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而对不能接受课堂教学内容的学生应该多一些宽容.比如可以睡觉,可以看其它书本之类.但不可以讲话,打电话,随便走动,吃东西等.所谓认真听讲那样的规定其实是很不现实,也是没有办法实行的,因为有些教学内容对一部分学生而言根本听不懂,或者早已掌握了,要"认真"是不可能的,既然做不到,为什么还要规定呢3,应该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来讨论课堂规定.我所以不喜欢对学生有太多的命令就是因为这一点,学生们如果从来没有对规定进行过思考,命令只会让他们一味的听从,而失去了自主的意识.应该让学生充分理解课堂的规定,这是第一重要的事情.4.对"处罚方式与量"应该作明确的规定,这点尤其在法律上应该明确近来有不少报道,或者说媒体一直最关心的体罚事件就是过分的惩罚甚至是侮辱性的惩罚方式,伤学生自尊的,让学生身体承受巨大伤害的事件也挂着"教育惩戒"的名.虽然这些事件人们一看就会觉得过分,但正是因为缺少对惩罚方式的明确规定,所以才会有这些事件的发生.因为没有惩罚,教育活动就会很难进行.5.对于惩罚方式,我想到以下一些:迟到或者不能准时交作业等与时间相关的,也许可以通过一定量的抄写等方式来进行处罚;对上课破坏教学活动的,可以请学生站到教室外面去反省,并注意时间的把握,10分钟其实并不为过,有必要时,一节课也是可以的,但不应该超过一节课;对于体育课,罚站更是不为过,因为体育本身就是身体的活动,惩罚与身体相关也是很自然的事,罚跑或者俯卧撑等都不为过,但对没有能力完成者或者身体不适者,应该禁止采用罚站或者跑步等方式.但抄写与检讨书等并不为过.................对于学生的犯错行为,惩罚本身当然不是目的.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是应该做好的工作.而就在这一点上,却常常成了惩罚的问题所在,因为只是惩罚而不进行心理的疏导对孩子的成长是害处很大的.教师的爱与指导是犯错受罚后的孩子们最需要的.这一点在法律上很难规定,因为这毕竟不能量化也没有固定的形式,需要每一个教育者的良知. 其实合理的校规与课堂常规再加上合理的惩罚方式的制度化是让"教育惩戒"得于进行而又不伤害学生的最佳方式.让学生理解规定本身是实现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是惩罚需要有法可依.合理的体罚应该写入法律.。
体罚学生:教师的深度体验(5篇)
体罚学生:教师的深度体验(5篇)前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需要教授学生知识,还需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顽皮或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这使得我们面临着教育与惩罚之间的抉择。
本文档将探讨体罚学生的深度体验,并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体罚的定义与分类体罚是指教师对学生肉体进行惩罚的教育方式。
它主要分为轻度体罚和重度体罚。
轻度体罚包括罚站、罚款、打手心等,而重度体罚则包括打屁股、鞭打、踢打等。
我们需要明确,体罚并非教育学生的唯一手段,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被视为一种必要的手段。
2. 体罚的利与弊体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 快速纠正学生错误:体罚可以立即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从而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
2. 形成敬畏心理:适当的体罚可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心理,有利于课堂管理和教学秩序的维护。
3. 培养自律意识:通过体罚,学生可以学会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缺点:1. 可能导致身心伤害:过度体罚可能会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甚至留下心理阴影。
2. 引发法律纠纷:不当体罚可能导致家长投诉,甚至引发法律纠纷,对教师和学校造成不良影响。
3. 恶化师生关系:频繁使用体罚会使得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学效果。
3. 体罚的适用场景与原则体罚应在以下场景下慎重考虑:1. 学生行为严重违反校规校纪。
2. 学生多次劝告无效,影响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
3. 学生存在严重道德问题,如欺骗、偷窃等。
在使用体罚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性: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体罚行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 适当性: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等因素,适当选择体罚方式和程度。
3. 及时性:体罚应立即执行,以达到教育效果。
4. 单一性:尽量避免连续对同一学生进行体罚。
4. 体罚的替代手段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寻求替代体罚的有效手段,如:1. 口头警告: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警告,提醒其注意改正。
教师体罚学生
教师体罚学生导言:教育是培养学生成长和塑造他们未来的关键环节,而教师是教育的重要基石。
然而,教师体罚学生这一现象长期以来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教育系统中。
体罚学生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肢体或精神上的惩罚,以达到纠正不良行为、提高纪律或教育目的。
第一部分: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教师体罚学生作为一种课堂管理手段,早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争议。
虽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中已经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这一不合理行为。
首先,教师体罚学生可能源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个人经历。
一些教师认为体罚可以迅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提高纪律和教学质量。
他们认为体罚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认为只有体罚才能使学生明白谁是老师,让学生害怕,学习才能更加专注。
另外,个别教师可能由于自身偏见或情绪失控,对学生进行体罚。
其次,学校管理体系的缺失也是导致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因之一。
一些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不健全,对教师的行为监督力度不够,使得教师得以逃避法律法规的约束,随意使用体罚手段。
第二部分:教师体罚学生的影响教师体罚学生不仅对学生本人产生负面影响,也对学校和教师自身造成伤害。
首先,对于遭受体罚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体罚不仅会导致学生体力受损,还可能引发学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此外,长期的体罚可能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厌恶和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其次,教师体罚学生也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学校环境。
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容易引起公众关注和谴责,损害学校的形象。
同时,体罚学生的行为也会传导给其他学生,导致学生之间的不信任和紧张关系,影响学生之间的学习氛围和和谐互助。
第三部分:防止教师体罚学生的措施为了保护学生的权益,减少体罚学生的现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机制。
教师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素养和教育心理素质,加强他们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解和尊重,以便更好地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
其次,学校管理体系完善,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教育中的体罚与惩罚
欢迎阅读教育管理中的惩罚与体罚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实验学校张志新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只要老师们一提及体罚,个个立马就是谈虎色变,唯恐避之不及。
老师们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地从事着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苦口婆心、言传身教。
可有些学生对老师的劝说就是充耳不闻,当好话说尽也不不尽人意学生经常会犯错的,如果他们犯错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前一段时间对赏识教育谈得比较多,对孩子多表扬、多认可,确实这样做有利于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但是当他们犯错了还要表扬吗?通过我们身边发生的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只是一味的表扬也是行不通的,有多少孩子因为或大或小的事情不能遂愿,便轻易选择跳楼、自杀,这其中就有很多孩子就是因为从小生活在表扬声中,一方面这些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一切围绕着自己,他们的眼中没有别人,更谈不上为别人着想。
另一方面,这样的孩子往往抗挫折能力很弱,所以当他们没有受到表扬,或者遇到了一点挫折就没有能力去承受,于是就选择逃避,走上极端。
可以说孩子是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当他们犯错时体罚是错误的,赏识教育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当孩子犯错了我们怎么做才合适呢?有人说:“没有惩麦克劳德当即产生一个念头,想亲眼看看动物的内脏是怎样的。
于是,他便和几个朋友一起把小狗给杀了。
校长得知后,非常伤心,也非常恼火,想要惩罚杀狗者,怎样惩罚他呢?他罚小麦克劳德画一张动物的骨骼图和一张血液循环图。
小麦克劳德知道自己闯了大祸,愿意接受处罚,他研究了狗的内部结构,认真地画好图,交给了校长。
而小麦克劳德在画图的过程中对动物的组织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后,致力于解剖学的研究,成为了一名着名的解剖学家。
不能说杀狗事件造就出了世界着名的解剖学家,但是校长独特的教育形式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惩罚要讲究艺术。
其实这样的成功教育故事在很多着名教育家身上发生,只要我们关爱学生,做教育的有心人,就会获得成功的教育。
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在处罚时,要严格执行班级管理办法,不能凭空滥罚;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统一惩罚的标准,不能因人而异,更不能感情用事,否则学生会感到委屈而产生怨气,从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关于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分析三篇
关于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分析三篇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分析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时有发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些案例不仅令人震惊,也引发了对教育体制和教师教育的反思。
本文将通过分析三个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探讨这一问题的背后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小明遭受教师体罚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校里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受到了教师的体罚。
教师用尺子狠狠地打在他的手上,导致小明手部受伤。
这一事件引起了学生家长们的强烈不满和抗议,最终导致了教师被停职。
这个案例暴露出了教师体罚学生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情绪管理不当。
教师在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时,应该冷静应对,而不是动辄使用体罚。
此外,教师的教育方法也需要改进,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依赖体罚来达到纪律管理的目的。
案例二:体罚导致学生心理创伤在某高中,一名学生因为迟到被教师体罚。
教师将学生罚站在教室前面,还当众羞辱他。
这一事件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他开始失去自信,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这个案例揭示了教师体罚学生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严重影响。
教师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时,应该采用更加温和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校也应该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恢复自信,重新投入学习。
案例三:教师体罚学生的根源问题在一所小学,一名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体罚,甚至有时过度使用暴力。
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思考教师体罚学生的背后原因。
教师体罚学生的根源问题不仅仅是个别教师的行为问题,更是教育体制和教师教育的问题。
教师应该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培训,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学生的问题,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体系,确保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
总结与展望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引发了对教育体制和教师教育的反思。
教师应该注重情绪管理,改进教育方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体罚的方法
体罚的方法体罚是一种不良的教育方式,它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也容易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破裂。
因此,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和老师应该摒弃体罚的方式,寻找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体罚方法,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警惕。
一、体罚的方法。
1. 棍打。
棍打是一种常见的体罚方式,通常使用木棍或者竹棍对孩子进行殴打。
这种方式不仅容易导致孩子身体受伤,还容易造成心理创伤,使孩子产生恐惧和厌学情绪。
2. 拳打脚踢。
拳打脚踢是另一种常见的体罚方式,家长或老师会直接用拳头或脚踢孩子,以达到惩罚的目的。
这种方式不仅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还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产生对家长和老师的厌恶情绪。
3. 辱骂。
辱骂是一种精神上的体罚方式,家长或老师会用恶言恶语对孩子进行侮辱和羞辱。
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创伤,使孩子产生自卑和自责情绪,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4. 禁食。
禁食是一种常见的体罚方式,家长或老师会限制孩子的饮食,以达到惩罚的目的。
这种方式不仅容易导致孩子营养不良,还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对体罚的反思。
体罚是一种不良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容易造成更多的问题。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和老师应该摒弃体罚的方式,寻找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尊重孩子的个性,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爱和尊重教育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语。
体罚是一种不良的教育方式,它会给孩子带来身心上的伤害,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此,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和老师应该摒弃体罚的方式,寻找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于体罚学生的警示教育
关于体罚学生的警示教育近年来,体罚学生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愤慨。
体罚学生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也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了警示广大教师,我们必须对体罚学生进行严肃批评和警示教育。
首先,体罚学生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
根据我国《教育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教师不得非法体罚学生。
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担负着教育的使命,其首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体罚学生只会加剧学生对学校和教育的厌恶感,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体罚学生是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次,体罚学生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伤害他们。
一些教师因为个人情绪或其他原因,对学生进行体罚,使学生身心备受伤害。
这会导致学生产生恐惧、厌学、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引发一些严重后果,如自暴自弃、自残、甚至自杀。
此外,体罚学生还会引发身体伤害,导致学生受伤或残疾。
这些都是不可接受的,我们必须以警示教育,严厉谴责体罚学生的行为。
再次,警示教育是防止体罚学生事件再次发生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严厉的警示教育,才能让教师认识到体罚学生的严重性,加强对师德道德的约束和自我修养。
教师应该时刻铭记教育的庄重性和严肃性,正确行使权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从而减少体罚学生事件的发生。
最后,体罚学生事件的发生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教育。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学校生活,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大对体罚学生事件的曝光力度,强化对体罚学生的监督和惩处力度,营造文明、和谐、安全的学校环境。
总之,体罚学生是违反法律法规、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严重行为。
我们必须以警示教育为手段,警醒教师,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以杜绝体罚学生事件的发生,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关于禁止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处理的规定
关于禁止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处理的规定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权。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以照顾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 定义- 体罚:指教师对学生进行身体上的惩罚或虐待,包括但不限于打击、踢踹、割伤、拳打脚踢等。
体罚:指教师对学生进行身体上的惩罚或虐待,包括但不限于打击、踢踹、割伤、拳打脚踢等。
- 变相体罚:指教师利用言语、行为或其他方式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惩罚或虐待,包括但不限于侮辱、歧视、恐吓、威胁等。
变相体罚:指教师利用言语、行为或其他方式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惩罚或虐待,包括但不限于侮辱、歧视、恐吓、威胁等。
3. 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原则- 尊重人权:学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权和尊严,不得进行任何侵犯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
- 和谐发展:教师应以和谐的方式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研究兴趣。
- 公平公正: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公平对待所有学生,不得对某一学生进行特殊或歧视性的对待。
4. 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禁止内容- 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或变相体罚。
- 教师不得使用侮辱、歧视、恐吓、威胁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惩罚或虐待。
- 教师不得在学校内或校外进行任何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害的行为。
5. 违反禁止规定的处理措施- 学校将建立投诉机制,学生或家长可向学校相关部门举报教师涉嫌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
- 学校将认真调查每一起投诉,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 对于违反禁止规定的教师,学校将给予相应的惩戒,包括但不限于警告、调离原班、停职处理、终止聘用等。
6. 培训和指导学校将组织相关培训和指导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7. 结论本文所述规定旨在保障学生的权益和健康成长。
学校将积极落实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规定,并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教育过程的和谐发展。
班主任体罚学生的方法
班主任体罚学生的方法班主任体罚学生的方法是一种不可取且违法的行为。
体罚学生不仅违背了教育法规和道德伦理,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
曾经在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体罚学生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批评。
现在,我们应该积极倡导非暴力学校,以培育和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
体罚学生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会对学生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常见的体罚方法包括打骂、踢打、扇耳光等,这些方式都是以肉体上的痛苦和羞辱作为手段来警示和惩罚学生。
这种方式完全是以恶意为出发点,不仅无助于学生的成长,更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压力、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长期以往,还有可能造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相较而言,合理的惩罚和教育方法则应当坚持“严格与关爱相融合”的原则。
首先,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纪律规范和行为规范,并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共同合作。
其次,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正面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学生自觉遵守纪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若学生违反纪律,可以采用暂时禁止某些活动、书面批评、课外体育锻炼等方式进行惩戒,但也要避免过度惩罚和伤害学生的身心。
此外,教师在控制纪律时需要注重执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对于学生的过错,应该进行相应的约谈和调查,听取学生的陈述和解释,并根据事实情况进行公正的处理。
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倡导和营造一个和谐宽容、相互尊重的学习环境。
对于学生的教育,应该以身教为例。
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言行,做到以德化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教育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和行动。
另外,学校和社会也应该积极关注和改善学生的教育环境。
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纪律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符合学校的发展需要。
体罚规章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体罚的定义本规章制度中的体罚,是指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对学生实施的身体惩罚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打骂、推搡、罚站、罚跪、罚跑等。
三、禁止体罚的原则1. 依法保护学生权益:任何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
2. 严格教育引导:通过教育、引导、沟通等方式,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行为。
3. 人文关怀: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尊重学生人格尊严。
四、体罚的禁止范围1. 任何形式的体罚行为均属禁止。
2. 不得因学生成绩、性别、家庭背景等原因实施体罚。
3. 不得在家长、其他教师或学生的面前实施体罚。
4. 不得将体罚作为惩罚手段,代替正常的教育教学手段。
五、体罚的预防和处理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提高教师依法执教、文明施教的能力。
2. 完善家校沟通机制: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3. 建立学生申诉制度:学生有权向学校提出申诉,学校应及时调查处理。
4. 处理措施:a. 对实施体罚的教师,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低职称等处分。
b. 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c. 对举报体罚行为的学生,给予保护,不得对其进行报复。
六、宣传教育1. 定期开展体罚危害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体罚的认识。
2.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宣传体罚的禁止规定和法律责任。
3. 邀请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等开展讲座,普及相关法律法规。
七、附则1. 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规章制度由学校负责解释。
3. 本规章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通过本规章制度的实施,我校将坚决杜绝体罚现象,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
论学校教育中的体罚
论学校教育中的体罚体罚是一种针对学生的惩罚方式,它在过去的学校教育中曾经被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法律的不断规范,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体罚已经不应该在学校教育中使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讨论学校教育中的体罚。
首先,体罚的危害不能被忽视。
体罚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创伤。
在身体上,学生可能因为受到打击或惩罚而留下疤痕或伤口。
在心理上,学生可能会导致自卑、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
此外,体罚也会导致学生之间的较量加剧,进而影响学生群体的建设。
其次,即使想要惩罚学生,也有更好的方法。
教育者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促进学生的改正,比如讲解一些相关法律知识,或者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
在具体的惩罚方法上,例如,学校可以让学生进行闭门思考或者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务工。
这些方法更加能够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道德感。
此外,体罚还与教育的差异性相冲突。
教育是多种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学校作为一种基础教育机构,应该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尤其是在孩子们的成长阶段,他们的价值观正在形成。
如果学校使用体罚,只会让学生误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这样误导会导致一种错误的价值观。
孩子们在这种价值观影响下成长起来会导致社会发展的不良结果。
最后,随着法律和道德标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明确禁止在学校中使用体罚。
这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罚将学生视为对象,而学生应该被视为自己的人格,被视为社会未来的基础。
只有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自我控制能力、责任感等素质,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成才的未来人才。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中的体罚是一种早已不应该再使用的惩罚方式,因为它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创造性和教育意义。
相反,学校教育应该采用更温和、更有效、更健康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的成长。
毕竟,带有教育儿童的责任不仅仅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论教育中的体罚
论教育中的体罚众所周知体罚自古以来就与教育形影相随,无论是国内外皆是如此。
在古代阶级社会中,缺少儿童的权力保护意识,又无相关的法律条文来保护受教育者的相关权益,人们往往把体罚当做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或者把两者模糊笼统地混为一体。
在中国出现过“棍棒出孝子”“儿子不打不成材”等耳熟能详的有关体罚的话语,而在古埃及、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中体罚也是司空见惯。
时至今日很多国家法律都明文规定教师不得体罚学生,然而体罚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也还是偶尔可见。
标签:教育;体罚;影响一、中国教育中的体罚现象与历史发展中国古代的教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主要是成年人对未成年人进行的生产、生活方面的技能、习惯和氏族部落中的思想道德规范的传授。
在商朝时期出现的文字中,其反映教育活动的“教”字,左边是“孝”,右边是“支”。
在《说文解字》中,说“支,小击也。
”在古代由于氏族、部落中思想道德规范是其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商朝文字中的“教”这个字其最初的本意是用棍棒来迫使孩子尽孝。
到了西周,周王朝在城郊设立了大学,是一种军事学校。
大学环境像一个打猎场,但在这里面并不是为了打猎,也不是为了生产,而是为了军事教学。
周朝天子定期会在辟雍中举行大典,而在举行祭奠之前要先行射礼,其中除了演习祭祀礼仪外主要是进行射箭比赛选拔武士,大学生也参加,这就相当于教学中的考试一样。
比赛时“司射”腰悬挂木棒,先做出表演示范,称为“诱射”,然后分组依次比赛,学生射法不中程式要受体罚[1]。
到了战国末期关于教育理论和实践有了一定的发展,儒家学派在前人所提供的丰富教育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作了全面的总结,它集中表现于《礼记》中的《大学》、《乐记》、《学记》、《中庸》等篇章中。
在《学记》中提出分段进行考查和教育方面的礼仪要求,并称为“教之大伦”。
教之大伦的七件事情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所提的要求,其中第七件事就是“应备好教鞭、戒尺等体罚用具使学生视而生畏,谨而循章……”[2]。
体罚学生触犯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体罚学生,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殴打、罚站、罚跪、讽刺、挖苦、侮辱等行为,对学生进行肉体惩罚或精神惩罚的行为。
在我国,体罚学生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也违背了教育的基本原则。
本文将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出发,分析体罚学生所触犯的法律规定,并探讨其对学生、教师及教育环境的影响。
二、体罚学生触犯的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教师应当遵守教育纪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学生,不得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此条规定明确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得体罚学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遵守教育纪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学生,不得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此条规定与《教育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基本一致,进一步强调了教师不得体罚学生的法律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此条规定明确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虐待,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条规定了体罚学生可能涉及的刑事责任。
5.《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此条规定了体罚学生可能涉及的行政处罚。
三、体罚学生的影响1.对学生的影响(1)心理伤害:体罚学生会使其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教育中的“体罚”
一、什么叫做教育中的“体罚”
体罚,是教师对学生肉体实施惩罚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殴打、罚站、下蹲、超过身体极限的运动、刮脸、打撕嘴巴等行为。
变相体罚,是指采取其它间接手段,对学生肉体和精神实施惩戒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劳动惩罚、抄过量作业、脸上写字、讽刺挖苦、谩骂、烈日下暴晒等行为。
变相体罚指对身体不进行直接的伤害,但对心理、对人的功能进行摧残.
二、常见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分析
1、殴打(打耳光、刮脸、下蹲等)。
教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
如果说谩骂、侮辱不足以体现教师地位优越的话,那么对学生打耳光,就表现出教师地位的至高无上了。
例如某地一所完全初中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教师在上课时,有位调皮的学生自由讲话,这位教师走到该同学的前面,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个响亮的耳光,本想来个“杀鸡儆猴”。
使其他同学望而生畏,偏偏这位同学不是等闲之辈,他也回敬了老师一个耳光,这可激怒了这位教师,他又给学生来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更有力度的耳光,直到学生跪地求饶为止。
此时,教室一片混乱,喧闹异常。
这个教师本以为打耳光是处罚调皮学生最安全的课堂控制方法,不料不仅没达到这种效果,还招致社会的谴责和学校的处分。
2、罚站。
相对而言,罚站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体罚方式。
从学生习以为常的表情来看,罚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有教师认为:我既不打学生耳光,又不拉学生头发,更不殴打学生,罚站学生,根本不算体罚。
同时,罚站也很少招致社会、学校、家长批评,学生又承受得了。
因而,只要是学生违规就随时可以罚站他。
甚至有些教师把罚站这一招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频频使用,屡屡得手。
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王某是某小学的一位年轻教师,他在上课时,发现有位后进生在玩小游戏机,于是大吼一声:“你要打游戏就站到教室外面去打!”学生无奈,在教室外站着,过了半小时,其家长来校送衣服,发现其儿子站在外面。
于是怒气冲冲地闯进校长室,发问道:“我儿子是到学校来接受教育的,不是来学校站岗放哨的,我儿
子纵有千错万错,你们总不该把他‘驱逐出境’吧!”此时的校长无言以对,而王老师更加无话可话,只是赔礼道歉的份。
罚站这种教育方法,学生虽然最能看懂,但效果甚微。
3、差辱。
有好大一部分教师,不顾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任意地训斥、辱骂、讽刺、挖苦和嘲笑学生。
比如,有的教师骂学生“有娘养,没娘教”、“朽木不可雕”、“脸比城墙厚”……甚至还有的教师给学生取难听的绰号,引得同学嗤笑。
这样的差辱必然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因痛苦而失望,而变得灰心丧气,学习成为没有兴趣的活动。
他们千方百计躲避这样的教师,远离学校甚至离家出走。
4、威胁。
一些教师经常威胁、恐吓学生。
比如说什么,“你这辈子也改不了!”“以后再做错题就不要你了!”“把家长叫过来!”……
某校有位学生在校长信箱里投了一封信,信中提到其班主任在开学初的自我介绍:“我的耳朵很灵,眼睛特别尖,你们的一举一动,说过的每句话,我都知道得非常清楚。
所以,你们最好老实点,别想耍花样!”还说:“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你们的心理我早摸透了,甭给我玩猫腻,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一招比一招损,有不怕死的就试试!”这位学生写道:“当我听到这些话时,在惊诧之余心头顿时涌上一股寒意……”这种威胁表面上学生感到无所谓,内心却是非常痛苦的,势必会造成学生各种反抗心理的产生,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总结:言语暴力+情感漠视(某教教师的博客:漠视,我一直都觉得是一种很严厉的惩罚,是对人的一种放弃,是对自尊的一种藐视。
有时候,哪怕是严厉的批评,甚至打骂,都会比漠视要让人容易忍受,那至少说明仍然在意你。
当没有了关注,一切任由自生自灭,这该是一种怎样的严厉!)
三、教师实施体罚的原因和影响:
1、教师权威观点:从社会传统习俗上看,我国教育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封建教育时期。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的"师道尊严"的教师观要求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无原则地接受教师的权威,教师也已习惯于发号施令和监督处罚等。
通常老师作为绝对权威,往往习惯于对学生进行“话语霸权”式的灌输教育,但这种方式的效果在今天显然应受到质疑。
教育并非一个简单的输入过程,学生也不是机器人,会按照设定的程序乖乖地自动运行,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他
可能听你的话,也可能会反抗,会叛逆,所以简单地进行灌输而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是行不通的。
教育是一种双向交流,学生既是接受客体,更是接受主体,最终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接受的程度,而这中间的密钥是情感,学生首先在感情上接受了你,他才可能在理性上接受。
2、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惩罚学生本身就是教育者失败之举,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可以看做是教师无能的表现。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说过:"体罚是一种野蛮的行为,是违法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体罚会造成学生的"意识障碍"和情感上的伤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体罚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暴行,而且是对人的精神的一种摧残;皮带不会使脊背失去知觉,而会使情感和心灵麻木不仁。
"十几岁的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阶段,这个时候也是他们最敏感的时候,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加之因体罚而身体受痛,因经济制裁而苦心弧谐地欺骗家长,都极易产生严重的后果,轻者伤害自己,重者累及他人。
因为受到伤害的学生极易产生反抗行为。
有的学生对你不理不睬,不接受你的任何教育,从此破罐子破摔,有的学生当堂就与你对抗起来,或对骂,或对打,或煽动差生集体与你唱对台戏,处处与你做对,叫你无法安心教学;更有甚者,无法接受教师的体罚,一时想不开而走上极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与我们采取惩罚时的初衰——认真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早日成才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