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相思》古诗原文

合集下载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原文】
长相思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赏析】: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同样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于是就在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到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与不过是个空想,无奈啊,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只能倚楼而望,回忆昔日的欢乐,来遣散心中的郁闷罢了。 可大家想一想“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独自倚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是怎样的意境啊。
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心弦。
“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独自倚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觉得更有意境。
“长相思”为词牌名,但本词内容与此密切相关。词分上下两阕,格律和字数一样。每阕四句,押平声韵。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下阕直接抒写情怀,因所思之人没有回来,只得在这月明之夜,独倚高楼。

长相思的原文及翻译

长相思的原文及翻译

长相思的原文及翻译长相思的原文及翻译《长相思》以山海经中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为开篇背景,讲述生命中“爱而不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相思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长相思·山一程作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注释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梦,家乡没有这样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那畔】即山海关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此声】指风雪交加声音。

译文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感受。

)赏析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是那“山一程,水一程”身漂异乡、梦回家园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慷慨报国之志。

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此篇及《如梦令·万丈穹庐人醉》即作于出关前后途中。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

这首《长相思》以具体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

白居易诗词《长相思》的诗意赏析

白居易诗词《长相思》的诗意赏析

白居易诗词《长相思》的诗意赏析《长相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共有三首。

下面是白居易诗词《长相思》的诗意赏析,来看看吧!作品原文:长相思⑴其一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⑵,微霜凄凄簟色寒⑶。

孤灯不明思欲绝⑷,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⑸,下有渌水之波澜⑹。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⑺。

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⑻。

赵瑟初停凤凰柱⑼,蜀琴欲奏鸳鸯弦⑽。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⑾。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⑿,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其三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⒀,至今三载闻余香⒁。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⒂,白露湿青苔⒃。

词句注释:⑴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⑵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金井阑:精美的井栏。

⑶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⑷不明:一作“不寐”,又作“不眠”。

⑸青冥:青色天空。

高天:一作“长天”。

⑹渌:清澈。

⑺关山难:关山难渡。

⑻如素:一作“欲素”。

素:洁白的绢。

⑼赵瑟:一作弦乐器,相传古代赵国人善奏瑟。

⑽蜀琴:一作弦乐器,古人诗中以蜀琴喻佳琴。

⑾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此处泛指塞北。

⑿横波:指眼波流盼生辉的样子。

⒀卷不寝:一作“更不卷”。

⒁闻余:一作“犹闻”。

⒂落:一作“尽”。

⒃湿:一作“点”。

白话译文:其一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寒冷,竹席上充满寒气。

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

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其二日色将尽花儿如含着烟雾,月光如水心中愁闷难安眠。

刚停止弹拨凤凰柱的赵瑟,又拿起蜀琴拨动那鸳鸯弦。

只可惜曲虽有意无人相传,但愿它随着春风飞向燕然。

白居易《长相思》翻译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翻译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注释:①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②泗水:源于山东省泗水县,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③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④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⑤悠悠:深长的意思。

译文1:汴水长流啊,泗水长流,流到古老的瓜洲渡口,远远望去,江南群山那默默的点头,仿佛凝聚着无限的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何时才有个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只有人倚楼。

译文2:汴河之水静静淌泗河之水默默流汇合在瓜州古渡荡着漩涡汤汤东去更远处江南的山峰从雾中冒出我遥远的思念我深沉的怨尤直到我们重聚我的抑郁不会结束此刻月光下有一个人独伫译文3:汴水流入泗水,泗水又在瓜洲流入长江……这无穷无尽的流水正像我无边的愁绪,而我无边的愁绪,又像那江南的座座青山,数说不清。

情思悠悠,离恨悠悠,惟有等到远方亲人归来,我的离愁别恨才能消除。

我从日出东南隅一直等到月上柳梢头,在凄清的月色中,倚栏远望,不愿离去。

赏析: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汴水与泗水是古代淮河下游两条最大的支流。

瓜洲:在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

瓜洲本为江中沙洲,状如瓜字。

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

长相思是词牌名。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

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

古诗中的“长相思”,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

白居易唐词《长相思》原文及赏析最新

白居易唐词《长相思》原文及赏析最新

白居易唐词《长相思》原文及赏析最新白居易唐词《长相思》原文及赏析最新长相思长相思·了却前缘花一重,柳一重,人生何处冀相逢?日落天又红。

哭一声,笑一声,了却前缘万事轻。

月升风也生。

七绝·秋水伊人伊人秋水诉衷肠,落叶片片惹痛伤。

风雨飘零何处去,谁能与我梦一场。

钗头凤·醉梦边春却完,秋阑珊,春秋有岸梦无边朝已然,暮亦然,朝暮思虑,踌躇未满难,难,难长歌叹,醉湖畔,梦中伊人遥相拌酥手绊,朱唇乱,臂揽竹腰,随风入眠颤,颤,颤《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如此排列诗句是为了展示诗的结构特色:完美的对称!以“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为转折,在句式、字数上形成完全对称,简单洁净却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长短句式的对称与重复,在节奏上形成复沓效果,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意趣。

《长相思》是古乐府题,而两汉乐府诗是“四言诗向五言诗和杂言诗的过渡”[一],很显然,李白在创作此诗继承了乐府诗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但是,结构上的完美对称还不值什么,重在诗意的对称性。

我们细品:首句起兴“长相思”,交待了地点“在长安”,意虽平淡却为后文的渲染留出许多余地。

“络纬”句尽力描写了实景,纺织娘在井栏边鸣叫,霜露凄凄,已是深秋时节,竹席上透着寒意,用词明白如话却满是凄清。

主人公在晦暗的孤灯下思念绵绵,打起帷帘对月长叹,这样的心境因何而起?原来是因为“美人如花隔云端”。

前面说“美人”句为结构转折点,此处亦是诗意转折点,上承咏景,下启抒情。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文字何浅,然意境何深!将诗人情感放到了一个无穷的空间中。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似乎要把此情抽离出躯体,魂飞关山而关山难越,顿叫人心肝尽催!最后回到主题“长相思”上,而感情较之开篇已翻过数倍,“摧心肝”三字结句,话虽尽而情未绝,反复咀嚼,更显荡气回肠。

《长相思·其一》原文及鉴赏

《长相思·其一》原文及鉴赏

《长相思·其一》原文及鉴赏《长相思·其一》原文及鉴赏《长相思其一》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诗文解释】长久思念的人,在长安城中。

纺织娘秋天在金井阑旁边鸣叫,微霜初降,竹席显出了寒意。

孤独的灯光昏昏暗暗,刻骨的思念不能断绝,卷起窗帘仰望明月空自长叹。

像花一样的美人相隔遥远。

上有迷迷茫茫的长天,下有清澈的绿水波澜。

天长路远魂魄飞度都很辛苦,梦魂由于道路险阻而飞不到。

长久的思念啊,摧断心肝。

【词语解释】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簟:凉席。

帷:窗帘。

青冥:青云。

绿水:清水。

关山难:关山难渡。

摧:伤。

【诗文赏析】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

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

表现出相思的痛苦。

“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

我国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

“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

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作品简介】《长相思·其一》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李白有两首《长相思》,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

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

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

《长相思·其一》是诉述相思之苦,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

所思美人,远在长安。

天和地远,关山阻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

或以为此诗别有寄托,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的怀念。

喻守真以为“不能说他别有寄托,完全咏的‘长相思’本意”,此说有其道理。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文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白居易诗词赏析《长相思》

白居易诗词赏析《长相思》

白居易诗词赏析《长相思》——《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

赠刘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注释】长相思:词牌名,用《·盂冬寒气至》:“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为名。

又名《双红豆》、《忆多娇》。

汴水:源于河南,向东南汇入淮河。

泗水:源于山东曲,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瓜洲古渡:在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

瓜洲本为江中沙洲,沙渐长,状如瓜字,故名。

一作“瓜州”。

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故名。

此处泛指江南群山。

悠悠:深长的意思。

【古诗今译】汴水长流啊,泗水长流,流到古老的瓜洲渡口,远远望去,江南群山那默默的点头,仿佛凝聚着无限的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何时才有个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只有人倚楼。

【赏】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白五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

像这组诗,描述一对情侣,身处两地,各抒相思之苦,就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

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

李白此二首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创新。

第一首诗大致可分两段。

第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

第二首写妇女对从征戍边的丈夫的思念。

开头两句,描绘春夜的美景;接着写女主人公鼓瑟弹琴以解闷,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然思念成空,泪如泉涌;结尾含蓄而隽永。

全诗塑造了一个感情热烈而又富有教养的思妇形象。

这两首诗在形式上也有很多突破。

第一首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

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

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

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

第二首诗在结构上打破了以“长相思”一语发端的固定格式,而是从景物中引出人物来。

这两首“长相思”,内容、形式、意境各有不同,但都写了相思之苦,诗意隐然含蓄,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

白居易《长相思》翻译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翻译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翻译赏析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注释:①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②泗水:源于山东省泗水县,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③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④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⑤悠悠:深长的意思。

译文1:汴水长流啊,泗水长流,流到古老的瓜洲渡口,远远望去,江南群山那默默的点头,仿佛凝聚着无限的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何时才有个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只有人倚楼。

译文2:汴河之水静静淌泗河之水默默流汇合在瓜州古渡荡着漩涡汤汤东去更远处江南的山峰从雾中冒出我遥远的思念我深沉的怨尤直到我们重聚我的抑郁不会结束此刻月光下有一个人独伫译文3:汴水流入泗水,泗水又在瓜洲流入长江……这无穷无尽的流水正像我无边的愁绪,而我无边的愁绪,又像那江南的座座青山,数说不清。

情思悠悠,离恨悠悠,惟有等到远方亲人归来,我的离愁别恨才能消除。

我从日出东南隅一直等到月上柳头,在凄清的月色中,倚栏远望,不愿离去。

赏: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汴水与泗水是古代淮河下游两条最大的支流。

瓜洲:在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

瓜洲本为江中沙洲,状如瓜字。

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

长相思是词牌名。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

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

中的“长相思”,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

至于白居易这首《长相思》,则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即他的侍妾樊素。

《长相思·长相思》原文及翻译

《长相思·长相思》原文及翻译

《长相思·长相思》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长相思·长相思》原文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二、《长相思·长相思》原文翻译
54162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三、《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介绍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

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

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

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

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

表达情感直率。

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

有《小山词》留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长相思》诗词原文及译文

《长相思》诗词原文及译文

《长相思》诗词原文及译文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相思》诗词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览。

《长相思》诗词原文及译文篇1《长相思》林逋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注释:(1)长相思:又名相思令。

(2)相送迎:又作相对迎。

(3)谁知离别情:又作争忍有离情。

(4)吴山:在杭州钱塘江北岸。

(5)越山:在杭州钱塘江的南岸。

(6)罗带:丝织的带子。

古人常把罗带打成结,比喻同心相爱。

[译文]:青翠的吴山,清秀的越山。

钱塘江两岸秀美的青山整天在为离别的人们送行,可这山山水水懂得离别之情吗?离别的人儿泪眼相对,哽咽无语。

有情人未能成眷属,潮水已涨满,船儿就要出发了,留给他的是一生相伴的“长相思”![译文二]:钱塘江北青翠的吴山,钱塘江南清秀的越山,成天价俯看着征帆归舟,似在殷勤送迎,好生有情。

可此际,一对有情人儿正依依江岸,难分难舍,那山却依旧招呼着行人归客,全不管他俩的离情别绪,真个是无情透了。

钱塘江水似乎也是无情,这对有情人,同心结子还未打成、定情之期还未说妥,它却涨起大潮,催着行舟早发。

可是,当他俩泪水盈眶之时,它也把潮头悄悄涨到与岸齐平;似乎只等着泪珠夺眶而出,它也要让潮水温向四野一般。

赏析:此词采用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和清新优美的语言,托为一个女子声口,抒写了她因爱情生活受到破坏,被迫与心上人江边诀别的悲怀。

上片起首两句,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钱塘江两岸山明水秀的江南胜景。

接下来两句,以拟人化手法移情寄怨,借青山无情反衬离人有恨,深切道出了有情人诀别时的痛苦。

过片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

写行者与送者。

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

结拍两句含蓄点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并以分别后的一江恨水抒写有情人的离情别绪。

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

白居易杂曲歌辞长相思赏析翻译

白居易杂曲歌辞长相思赏析翻译
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个人作品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 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
易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诗词流传至今三千多首,数量居唐代名诗人之首。
会昌二年,白居易71岁时,他与香山寺僧如满,结香火社,白衣鸠杖,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做官30多年,以清 贫自守,体察民情,从未忘记老百姓的疾苦。他73岁时捐资并提议民众共同治理被称为“八节滩”的伊河险段,使得“夜舟过此 无倾覆,朝径从今免苦辛”,白居易对这件事十分欣慰,他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就有这么二句:“心中别有欢喜 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心瞩洛阳 贞元十五年,白居易从江西浮梁县到洛阳省母。贞元二十年二月,白居易任校书郎时,曾春游于洛阳。长庆四年五月,白 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不想去长安,打算回洛阳隐居。便将自己剩余的俸薪,又加上两匹马作价的钱,在洛阳履道里,买下原
散骑侍郎杨凭的旧宅。实现了他“但道吾庐心便足”的夙愿。不久白居易又奉召出任苏州刺史。宝历二年他与刘禹锡结伴归洛 阳。太和元年,他奉使到洛阳,与皇甫镛、苏弘、刘禹锡,姚合交游。太和三年,白居易57岁,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 司东都,四月到洛阳,长期住在洛阳龙门东山香山寺,至直18年后终老。正象他自己所说:“往时多暂住,今日是长归”。白居
年,中擳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愦。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
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 也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返庙,素返闺。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 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当然最后于白居易70岁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 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当然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 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长相思清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长相思》译文二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长相思》注释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长相思》赏析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长相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长相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长相思《长相思》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一、衍生注释:程:道路、路程。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二、赏析: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上阕写行程之艰难遥远,“山一程,水一程”,写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艰辛。

“夜深千帐灯”则描绘了夜晚宿营时的壮观景象。

下阕写环境的恶劣和思乡之情,“风一更,雪一更”,突出了气候的恶劣,“聒碎乡心梦不成”,直接表达了因思乡而难以入眠。

最后一句“故园无此声”,通过对比,更加强化了对故乡的思念。

三、作者介绍: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四、运用片段: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我独自一人在异乡的小屋里,外面的风雪声让我不禁想起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在边疆守卫的将士们的思乡之苦,而我又何尝不是呢,真希望能早日回到温暖的家乡啊!《长相思·一重山》原文: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一、衍生注释: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枫叶丹:枫叶经霜变成红色。

塞雁:边塞之雁。

二、赏析:这首词通过描绘重重山峦、高远天空、寒烟冷水、枫叶如丹等景象,营造出一种高远、清冷的意境。

以菊花的开落暗示时光的流逝,而塞雁高飞人未还,则突出了思念之情。

“一帘风月闲”,看似写风月之闲,实则衬托出内心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三、作者介绍: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

他的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长相思》是唐朝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相思》原文: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夜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长相思》赏析:相思,是诗人们从未停止描写的题材。

妇女思夫,游子思乡,这思念从来都是绵绵不绝,荡气回肠的。

本诗开篇描写了深秋时节的景色。

九月西风紧吹,月冷露霜愈渐寒。

那露珠像是主人公的眼泪。

秋夜漫长,因为相思变得更长了。

这相思能有多长?有多久?冬去春来,东风吹绿了小草,吹开了百花。

那么心爱的人在哪呢?日日思君不见君,一日肠九回。

这断肠般的`思念折磨得可人的姑娘容颜憔悴。

在诉说完那无尽的思念之后,主人公娓娓道出了相思的原委。

一个住桥北,一个住桥南。

十五便相识了,漫长的岁月里,两人相知、相爱,然而如今,女子已二十三了。

是什么让他们相爱却不能享受呢?明明近在咫尺,却仿佛天各一方,这是多远的距离?残酷的封建婚姻制度夺走了他们的爱情和幸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她就像一株长在青松旁的女萝草,在微风中静静地看着青松,岁岁年年。

女萝草依然馨香,青松照旧挺直,但是,女萝草却无枝攀越,只能在微风中摇曳。

然而,女主人公并没有绝望,她相信只要她的愿望真诚,老天会帮助她实现心愿。

她愿意与心爱的人相守到老,哪怕是做山林中的野兽,她也要与他比肩而行;哪怕是林中木,她也愿与他枝枝相连。

整首诗将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写得缠绵哀怨,洗练脱俗,像一幅线条画般清淡,全词没有颜色,没有浓墨,非常写意寥廓。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长相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长相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长相思一、课文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二、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 - 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他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其词风清新婉丽,哀婉动人,多写相思离别之情以及个人的闲愁哀怨,也有部分作品反映边塞风光与塞外生活。

纳兰性德出身显赫,他的父亲是康熙朝的重臣纳兰明珠,但他本人却淡泊名利,醉心于诗词文学创作,在当时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三、字词解释。

2.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3.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4.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5.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6.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

7.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8.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9.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四、诗句赏析。

1. 上阕赏析。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这几句词描绘了一幅长途跋涉的行军图。

“山一程,水一程”,写出了行军路途的遥远和艰辛,山水重重叠叠,词人离故乡越来越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是山海关外,一个“身”字,突出了词人的孤独感。

“夜深千帐灯”则是一幅壮观的画面,在深夜之中,众多的帐篷里都点着灯,这不仅写出了军队的规模之大,也暗示了行军的紧张气氛,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词人内心的惆怅,在这漫漫长夜,他难以入眠。

2. 下阕赏析。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这几句词通过描写塞外的风雪声来表达思乡之情。

“风一更,雪一更”,写出了塞外环境的恶劣,风雪交加,整夜不停。

“聒碎乡心梦不成”,“聒碎”二字,生动地写出了风雪声对词人思乡之心的搅扰,使他无法入睡,在梦中回到故乡。

“故园无此声”则直接点明了故乡的宁静与温暖,与塞外的风雪交加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白居易《长相思·深画眉》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深画眉》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深画眉》赏析《长相思》白居易深画眉,浅画眉。

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

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闺怨词要写得一往情深,很重要的一着是把闺妇生活中最能表现其闺怨情怀的片断吸取入文。

这首词,颇得力于此。

“深画眉,浅画眉。

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上片是说,精心画眉画得深,还是画得像浅眉。

梦中欢会,鬓发散乱云满衣,仿佛阳台行雨又一回。

作者把闺妇内心的潜意识以梦幻方式表现出来,愈加感到真切。

上片所写的境界颇为恍惚。

“深画眉,浅画眉”两句,显然不是现在式,而是过去式。

为了逗丈夫喜欢,她精心的画过眉。

究竟是画得深好,还是画得浅好,颇费思量。

在夫妻生活中,画眉这件事尽管很小,却幸福而甜蜜,因而在这相思的时刻,最先从记忆中跳将出来。

回忆过去,不仅仅是为了填补当前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在于追求,对曾经获得过的幸福的追求。

“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则是由热烈的追求和缠绵的相思所引起的一种极为艳丽的梦幻。

由于不便直说,便借用巫山神女这个熟悉的典故来曲说。

相传为宋玉所撰的《高唐赋》中的神女曾说过“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话,且曾自荐枕席于楚王,因此“阳台行雨”往往是男女欢会的代称。

众所周知,梦幻是潜意识的活跃状态。

而潜意识的活跃状态,真是思之深、念之切的必然结果。

闺妇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幸福终于在梦幻中暂时的得到了。

但是她必须付出的代价是下片所写的从梦幻醒来后加倍的痛苦。

“巫山高,巫山低。

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下片是说,巫山是那么的高,幔山又是那么的低。

傍晚雨潇潇你还不归,空房独守更在难堪时。

由于与丈夫分别太久,相思之苦太深,因而当她悠悠醒来以后,仍然惦念着高高低低的巫山。

这时她发现作为梦幻中的巫山之地离开自己是多么的遥远,简直是虚无缥缈,而留在自己心头的却是一大堆迷惘、杂乱、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

听着窗外潇潇的暮雨声,她比先前更痛苦的感到自己可悲的处境:“空房独守时”。

白居易――《长相思》

白居易――《长相思》

白居易――《长相思》篇一:白居易诗歌鉴赏长相思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注释】长相思:词牌名,用《古诗・盂冬寒气至》:“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为名。

又名《双红豆》、《忆多娇》。

汴水:源于河南,向东南汇入淮河。

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瓜洲古渡:在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

瓜洲本为江中沙洲,沙渐长,状如瓜字,故名。

一作“瓜州”。

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故名。

此处泛指江南群山。

悠悠:深长的意思。

【古诗今译】汴水长流啊,泗水长流,流到古老的瓜洲渡口,远远望去,江南群山那默默的点头,仿佛凝聚着无限的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何时才有个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只有人倚楼。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倚楼思念亲人的情形。

在明亮的月光下,年轻的女子,凝望脚下着悠悠的流水,遥望着远处绵绵的群山,孤独无助的身影,充满了哀愁憔悴面容。

思女的形象朦胧而又仿佛很清晰。

词的上阙连用了三个“流”字,写出了水的蜿蜒曲折,悠远绵长,也酿造了一种低徊缠绵的情韵。

“吴山点点愁” 为本阙点睛之笔。

“汴水流,似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如果没有后边“吴山点点愁”,则没人任何意义。

而有了“吴山点点愁”,那悠悠的流水仿佛也就蕴含了绵绵的思念与哀愁。

下阙连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与强烈。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归”了吗?“休”了吗?没有,只是一个空想,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月明人倚楼”。

诗人运用浅显流畅的语言,和谐舒缓的音律,以“恨”写“爱”,巧妙而又明了地勾画出了思女形象,表现出了思女复杂的感情。

特别是那悠悠的流水和交接的月光,更烘托出了无限哀怨忧伤的情怀,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深、词义蕴藉的特点。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