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实验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经历的四个阶段及特点:静力理论、反应谱理论、直接动力分析和概率弹塑性理论。
绝对刚体水平振动,任意瞬时各点加速度相等,惯性力分布于质量分布正比;忽略结构弹性性质和动力特性,可以揭示强度刚度的退化/反应谱理论,地震波作用于单质点系,位移加速度速度的最大值与单质点系的周期的关系,考虑了结构动力特性,地震力作为静力,仅考虑振幅与频谱,忽略了持时影响,弹性理论为基础,无法反应强震夏非线性工作状态/直接动力分析,实际地震记录输入,离散化数值积分求解各时刻的地震反应,全面考虑地震三要素的影响,合理的全过程恢复力曲线描述结构弹塑性性质,便于结构的受力、屈服、薄弱层等分析/地震发生,及其时间空间强度的随机性,从概率论角度,采用随机动力分析方法,全面深入。
结构抗震试验/方法分类及优缺点:
结构抗震静力试验:周期性加载试验:拟静力试验等;非周期性加载试验/结构抗震动力试验:周期性动力试验:拟动力试验等;非周期性动力试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等。拟静力试验:是采用一定的荷载控制和变形控制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使试件从弹性阶段工作至破坏的一种实验方法。两层意思:加载速率很低,应变速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包括单调加载和循环加载试验。优点:可以对足尺或接近足尺的结构施加很大的反复荷载;最大限度的获得试件的各种信息,如承载力、刚度、耗能、变形能力和损伤特征等。具有经济性和实用性(实验设备和设施要求低、试件花费低,试验容易实现);加载速率较低,不考虑应变速率影响所产生的变化,不同研究人员在不同实验室获得的实验结果用以进行比较。但是拟静力试验不能模拟结构在实际地震下的反应。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真实再现地震过程,最准确最直接;课研究结构地震反应和破坏机理、结构动力特性、设备抗震性能及抗震措施,也可用于检验结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和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可应用于其他各种振动问题。拟动力试验:(联机试验)将计算机和控制与结构试验相结合,与采用数值积分方法进行的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类似,不同的是结构的恢复力特性不是来自于数学模型,而是直接从被试结构上实时测取。特点:拟动力试验的加载过程是拟静力的,但加载目标由递推公式得到,结果反映真实地震反应。原型结构的动力测试:长期监测系统,了解实际结构的动力性能,对结构未来性能的预测和评估。
[拟静力试验]
目的:对材料或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基本表现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建立可靠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上的力学或数学模型;检验现有方法的正确程度和存在的不足,为应用提供技术保证。试件类型:梁式构件,柱式,节点及框架组合件,框架,剪力墙及墙体试件。加载设备:机械式千斤顶或液压式千斤顶/电液伺服加载系统。数据采集:对表征试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各种变化的信号的量测和记录过程。特点是采集过程与试验控制过程协调一致。用途是实时监测。目的是分析结构反应情况。拟静力试验主要在试件的应力应变力和变形。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应变计。计算机—多测点长时间,数字化,同步性和实时处理功能。
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由电液伺服作动器、模拟控制器、液压源、液压管路和测量仪器组成。
电液伺服作动器是电液伺服试验系统的动作执行者。电液伺服阀接受到命令信号后将电压信号转化成活塞杆的运动,从而对试件进行推和拉的加载实验/模拟控制器主要是对电液伺服作动器提供命令信号,指挥电液伺服作动器完成期望的加载过程,闭环控制实现试验加载自
动化/液压源为整个试验系统提供液压动力,要求油压及流量工作稳定,有安全监测设备/管路:油循环路径,要求有过滤装置保持洁净,有冷却装置/测量仪器用来量测试验过程中试件的变化。
试验加载反力装置类型及要求:有反力墙、反力台座、门式刚架、反力架和相应的各种组合类型。作用:固定试件,可以模拟实际边界条件;要求:具有足够的刚度,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能满足反复荷载时的疲劳强度要去,能够满足试件的受力状态和模拟试件的实际边界条件。尽可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以缩短整个实验过程的周期。向大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加载制度方案及选用原则:一维/主轴向单向受力的加载制度:变位移加载(变幅加载/等幅加载/混合加载)变力加载,变力-变位移加载制度;二维双向受力加载制度:同步加载(当用一个加载器在与截面主轴成一定角度作斜向加载时,两个主轴向的分量是同步的;斜向加载的加载制度与单向受力加载相同)非同步加载(非同步加载要用两个加载器分别在截面两个主轴方向加力,远比单向受力复杂;单向加载、一向恒载一向加载、先后加载、交替加载、8字形加载、方形加载)原则:研究恢复力特性,建立恢复力模型—变幅值位移加载;研究特定位移幅值下的特定性能—等幅值位移加载;研究不同加载幅值的顺序对试件受力性能的影响—混合幅值位移加载;建立强度计算公式及研究破坏机制—混合幅值位移加载;改进和发展抗震构造措施—变位移加载(变幅加载/等幅加载/混合加载)。
试验控制方法:电液伺服试验系统:计算机,A/D,D/A转换器,由电液伺服作动器、模拟控制器、液压源、液压管路和测量仪器,传感器和辅助设备。软件:要满足加载规则,具备中断功能,可随时改变或调整实验过程参数,可以进行量值计算和实时处理,具有实时监控和显示功能。
加载规则中位移/力控制与电液伺服加载系统中的位移/力控制区别: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的控制模式是指整个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位移控制模式是指加载系统的命令信号是位移指令,反馈信号是位移测量值;力控制模式是指加载系统的命令信号是力指令,反馈信号是力测量值;整个系统是一个力控制闭环。加载规则是针对试件的控制参量而言,系统控制模式是针对试验设备而言。力-位移混合加载制度:
试件屈服前,采用载荷控制,分级加载;试件屈服后,采用变形控制,变形值应取屈服试件的最大位移值,并以该位移的倍数为级差进行控制加载;施加反复荷载的次数应根据实验的目的确定,屈服前每级荷载可反复一次,屈服后宜反复三次。实现方法:软件控制,判断指标由所测得的恢复力转为位移;控制模式与加载模式一致,作动器由力环控制模式转为位移环控制模式;问题/周期性加载的局限性:在难以准确准确的开裂荷载,对屈服点的确定无统一标准或试件无明显屈服点(此时可在整个过程中采用位移环控制模式进行加载,选择较小位移步长)影响延性系数的确定。恢复力模型:折线型(双线性-钢构,三线性-RC,滑移滞回-砌体,X型支撑框架,在此基础上考虑强度刚度退化)光滑型(微分方程用于弹塑性系统随机动力分析)参数影响:结构形式,受力特征,材料特征,试件尺寸)损伤模型:刻画结构在地震或其他动力荷载下的耗能损伤及损伤积累。单参数模型:承载力、变形、累计滞回耗能等单一参数为损伤准则;双参数模型:变形和累计滞回耗能共同刻画。加载规则不同引起累计滞回耗能、承载力和刚度退化的差异。多质点体系加载方式及问题:各质点加载力按倒三角分布,取上部作动器为主作动器,以下为从动。主作动器采用位移换控制模式监测力大小,其余力环控制模式,作用力根据主控作动器测量值按比例确定。保证同步性方法:模控方法,力信号乘比例系数;数控方法,上述力控制加载通过调整迭代。问题:多质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