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湿疹中药方剂
中药土方缓解湿疹的方剂
中药土方缓解湿疹的方剂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疾病,由于复杂的病理机制,传统的中药土方成为了缓解湿疹症状的一种选择。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药土方缓解湿疹的方剂。
方剂1:龙脑丹龙脑丹是一种以龙脑、冰片、白芷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
龙脑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湿疹引起的皮肤红肿和瘙痒症状。
冰片和白芷则具有祛湿燥湿、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改善湿疹患者体内湿气过重的情况。
方剂2:牡丹皮膏牡丹皮膏是一种以牡丹皮、白芷、苦参等药材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
牡丹皮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能够缓解湿疹病情。
白芷和苦参则具有祛湿燥湿、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缓解湿疹引起的瘙痒和红肿。
方剂3:金银花膏金银花膏是一种以金银花、连翘、白芷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白芷则有祛湿燥湿、清热解毒的功效。
金银花膏可以减轻湿疹患者的症状,缓解瘙痒和皮肤红肿的问题。
方剂4:皂角刺丸皂角刺丸是一种以皂角刺、黄连、白芷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
皂角刺具有清热解毒、止痒的功效,可以有效减轻湿疹引起的皮肤瘙痒症状。
黄连和白芷具有祛湿燥湿、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缓解湿疹引起的红肿和痛感问题。
方剂5:茯苓地黄丸茯苓地黄丸是一种以茯苓、黄芪、白术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
茯苓具有祛湿、利水的功效,黄芪和白术则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
茯苓地黄丸能够改善湿疹患者体内湿气过重的情况,缓解湿疹症状。
总结:中药土方能够缓解湿疹的原因在于其药材的功效作用。
从中医角度看,湿疹多为湿热、湿毒等病理因素所致,而中药土方中龙脑、牡丹皮、金银花、皂角刺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燥湿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湿疹症状。
然而,中药治疗湿疹是一种缓解症状的方法,并不能根治湿疹。
在使用中药土方治疗湿疹之前,建议患者先咨询医生的建议,避免因自行使用中药而引发其他问题。
最后,应当注意的是,本文介绍的中药土方方剂仅供参考,并非具体治疗方案。
清热利湿中药有效治疗湿疹
清热利湿中药有效治疗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起疱、结痂等症状。
其中,因湿热郁盛所致的湿疹,可以通过中药治疗来达到清热利湿的效果。
中药的治疗方式独特,有效地缓解了湿疹患者的症状,对于湿疹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一、中药治疗原理中药治疗湿疹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清热利湿的作用,调节体内湿热的平衡,达到治疗湿疹的效果。
湿热是湿疹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清热利湿可以改变体内湿热盛行的环境,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病情的恢复。
二、常用中药治疗湿疹的方剂1. 三黄疗湿汤三黄疗湿汤是一种经典的清热利湿方剂,由黄连、黄芩、黄柏组成。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黄芩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黄柏则可以干湿化痰。
三者配合使用,能够清理体内的湿热,有效缓解湿疹患者的症状。
2. 五味子清暑饮五味子清暑饮是一种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由五味子、知母、茯苓、黄连等组成。
五味子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知母可以清热解毒,茯苓则有利尿作用,黄连能够清热燥湿。
这些药物的配伍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湿疹患者的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3. 右归丸右归丸是一种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由黄柏、白术、茯苓、花粉等组成。
黄柏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白术能够健脾燥湿,茯苓和花粉则有利尿作用。
这些药物的配伍使用,可以改善湿疹患者的体质,促进体内湿热的排出,从而达到治疗湿疹的效果。
三、中药治疗湿疹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中药治疗湿疹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不同的患者体质不同,病情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开具中药方剂。
2.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中药治疗湿疹可以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如外用药膏、光疗等。
综合采用多种治疗方法,能够加强治疗效果,提高湿疹的治疗成功率。
3. 坚持治疗中药治疗湿疹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患者需要耐心等待。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坚持按时服药,并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四、中药治疗湿疹的优势与西药治疗相比,中药治疗湿疹有着独特的优势。
当代中医名家治疗湿疹经验集锦
当代中医名家治疗湿疹经验集锦1 ⽥素琴⽼中医⽤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疹经验中医称湿疹为湿疡,是由风湿热三邪搏于肌肤,营卫失调,⽓⾎不和所致的⼀种疾病,症见肌肤起丘疹,红斑,⽔疮,脓疮,甚者溃烂滋⽔,结痂成⽚,⽓味腥臭。
该病好发于头⾯及四肢部位,不仅影响⼯作和学习,⽽且也有失美容,病者⼗分痛苦。
对此病的治疗,⼀般⽅法很难奏效,笔者常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意在清肝胆之热,祛湿解毒,每获良效。
余在临床,曾治疗⼀⽼翁,因过⾷鱼腥,⽽致头⾯红肿,数处滋⽔不⽌,瘙痒异常,⼤便燥结,⼩便短⾚,⼼烦不安,不思饮⾷,双眼睑⽔肿,垂闭不开。
经多⽅医治,效果不显,邀余诊视。
视其⾆质红淡,苔⽩,⾆边有齿痕,诊其两脉⽞滑⽽数。
余认为此证素体肝胆热盛,饮⾷不节,湿停热蕴,结于中焦,复感风邪,风热上饶,则有上述脉证。
随继以龙胆泻肝汤治之。
越4⽇复诊,头⾯红肿尽消,滋⽔全⽆,⼤便通畅,⼩便量多,病情基本痊愈。
继⽤前⽅9剂,患者痊愈⾄今未发。
治疗此种疾病,龙胆泻肝汤尤其独特的疗效。
其理,我认为是治疗肝胆之本,其次,以外治法,中药煎汤冷湿敷,也不可忽视。
内外合⽤⽅能奏效迅速。
2 ⽯志超教授治疗顽固性⽪肤病经验顽固性⽪肤病是指临床⽪损严重,缠绵不愈,反复发作,极难调治的⼀类⽪肤病。
包括银屑病、慢性湿疹、结节性痒疹、神经性⽪炎、天疙疮等等。
⽯志超教授乃辽宁省名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连市中医内科学会会长,出⾝于五代中医世家,从医30余年,以擅治疑难杂症⽽著称,尤其是对从 “毒 ”⽴论治疗顽固性⽪肤病更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深刻地领悟,今撷精粹其精粹⽽论之。
从毒⽴论顽疾皆由毒作祟“毒 ”的概念⾮常⼴泛,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等⽅⾯都程度不同地与 “毒 ”有着密切的联系,⽽“毒 ”作为⼀种特殊的致病因素则格外引起古今医家的⾼度重视。
就⽪肤病⽽⾔,其病因除病毒如丹毒、梅毒直接侵袭外,⼤多数是由六淫等外邪侵袭,留恋肌表所致。
因此治疗⼀般性⽪肤病多采⽤疏风解表等⽅法使病邪从表散⽽解。
湿疹中药方子
湿疹共38方方剂1五倍子30克制用法:加水500毫升,煎煮1小时,去渣浓缩成50毫升,冷却后加甘油5 毫升。
外敷患处,每日3次。
适应症:急性湿疹方剂2白鲜皮、当归、苦参、黄柏、威灵仙、秦艽各15克,何首乌、乌梢蛇各30克,蛇床子8克,白花蛇1条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药渣煎水熏洗患处。
一般3-6剂可见效。
适应症:湿疹方剂3葱白500克,猪肠200克,砂糖75克制用法:将葱白、猪肠洗净,和砂糖一块放入锅内,加香油炒拌4分钟左右,再加水适量,盛于碗中蒸熟。
汤和食物一块适应症:慢性湿疹方剂4龙胆草、黄芩各10克,生地、六一散(包煎)各15克,地肤子、白鲜皮、木通各9克,车前草30克制用法:水煎内服。
同时外用青黛15克,海螵蛸30克,煅石膏120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麻油调敷患处。
适应症:急性湿疹方剂5苦参30克,苍耳子15克,花椒12克,食盐10克制用法:煎汤。
熏洗患处。
适应症:湿疹方剂6滑石粉6克,轻粉、冰片各3克制用法:共研细末,香油调成糊状。
涂抹患处,每日3次。
适应症:阴囊湿疹方剂7金银花、连翘、茵陈各15克,黄柏、栀子各10克,苦参、白鲜皮各12克,生厂膏、车前草各30克制用法:水煎内服。
用马齿苋、仙柏叶、地榆各60克。
枯矾30克,煎汤外洗患处。
适应症:急性湿疹方剂8赤芍、当归、泽泻、茯苓各9克,苍术、白术、厚朴、橘皮各6克,桂枝5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湿疹方剂9当归、川芎、荆芥、蛇床子、苍术、黄柏各9克,赤芍、地肤子、白鲜皮、苦参各15克,连翘12克,金银花、蒲公英各24克,土茯苓30克,甘草6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急性湿疹方剂10土茯苓30克,花椒15克,猪大肠1副制用法:炖汤服之。
适应症:顽固性湿疹方剂11青黛、炉甘石、滑石各10克,冰片2克制用法:共研细末,麻油调。
抹患处。
适应症:急性湿疹方剂12吴茱萸12克制用法:研细末,用凡士林调。
敷患处。
适应症:湿疹方剂13生蒲黄粉适量制用法:生蒲黄过筛,筛去杂质,研粉。
龙胆泻肝汤治疗急性湿疹60例
1 . 2 . 3 纳入病 例标 准 ① 符 合 本 病 西 医 诊 断标 准 及 中医证 候诊 断标 准 : ② 年 龄在 1 8~ 6 5岁 者 ; ③ 心、 肝、 肾功能无 显 著异 常者 ; ④ 能够 配 合治 疗 , 完 成疗 程 , 数
据完 整 者 。
来发病呈上升 趋势 , 严 重 影 响 人 们 的 身 心 健 康 与 生
临床 研 究指 导原 则 》 。急性 湿 疹 : 急性过程 , 可 发 生 在 身体 任何 部 位 , 全身泛发或局 限于一处 , 常 对 称 分
外敷 3 % 硼 酸溶液 和糖 皮质 激素 软 , 集 簇成 片状 , 边 界不 清 。病处 轻度
注: R i d i t 分析 , 两组 疗效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P< 0 . 0 5 ) 。
值得推广应用 。
参 考 文 献 ( n )
[ 1 ] E k e l u n d E, S a a f A, T e n g v a l l - L i n d e r M, e t a 1 . E l e v a t e d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G e n e t i c A s s o c i a t i o n L i n k s t h e S O C S 3 G e n e t o A t o p i e D e r m a t i t i s [ J ] .
代 医 学 尚缺 乏 特 效 药 物 , 现 有 西 药 只 能 对 症 治 疗 暂 时缓解症状 , 且 副作 用 大 不 易 被 患 者 接 受 。 笔 者 在 临床长期 以 清热 除湿 法 为 治 疗 原 则 , 取 得 良 好 疗
效 , 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研 究病 例来 自我 院皮 肤 科 自 2 0 1 1年
中医草药治疗湿疹舒缓瘙痒的良方
中医草药治疗湿疹舒缓瘙痒的良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红肿、瘙痒、起水泡或结痂,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虽然现代医学在治疗湿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传统中医草药在舒缓湿疹症状方面也有着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草药治疗湿疹的良方,帮助患者舒缓瘙痒,促进湿疹康复。
1. 金银花和薄荷金银花和薄荷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湿毒引起的湿疹瘙痒非常有效。
可以将金银花和薄荷一同煎水,待水温适中后用纱布蘸取煎好的药水,轻轻拍打患处。
每日多次使用,能够有效缓解瘙痒和红肿情况。
2. 杞菊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养阴生津的功效。
将杞菊地黄丸按照说明书指导服用,常常能够改善湿疹患者的症状。
此外,杞菊地黄丸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对湿疹的治疗非常有帮助。
3. 当归黄莲汤当归黄莲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对于湿疹患者有着显著的疗效。
将当归、黄莲加水煎煮,待水温适中后用纱布蘸取汤水,轻轻擦拭患处。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黄莲则能够清热解毒,两者相结合能够缓解湿疹的瘙痒症状。
4. 牡丹皮洗剂牡丹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功效。
将牡丹皮煮成浓汤,用于湿疹患处洗涤,能够有效减轻瘙痒和红肿。
牡丹皮洗剂的使用方法简单,适合广大湿疹患者使用。
5. 石膏粉石膏粉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草药,具有凉血解毒的作用。
将石膏粉与适量的水混合,制成糊状,涂抹于湿疹患处,能够起到很好的舒缓瘙痒症状的效果。
6. 黄芩黄连丸黄芩黄连丸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用于清热燥湿、解毒消肿。
黄芩黄连丸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功效,常常能够缓解湿疹引起的瘙痒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草药对于湿疹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金银花和薄荷、杞菊地黄丸、当归黄莲汤、牡丹皮洗剂、石膏粉以及黄芩黄连丸等草药配方能够舒缓湿疹症状,减轻瘙痒和红肿,促进湿疹的康复。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最适合的中医草药方剂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8个中药治疗湿疹的偏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8个中药治疗湿疹的偏方
导语: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
根据发病时皮肤损伤程度,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型,中医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
根据发病时皮肤损伤程度,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型,中医根据湿疹的种类,提供了一些治疗湿疹的偏方,这些偏方均是使用中药方剂,对不同类型湿疹进行治疗。
湿疹的特点为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
它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面部、耳后、四肢屈侧、乳房、手部、阴囊、肛门等处。
8个中药治疗湿疹的偏方
1、取炉甘石30克,孩儿茶20克,冰片10克,共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上药撒之,无渗出者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
适用于急性湿疹。
2、取生蒲黄、龙骨、乌贼骨各等份,研成细末,过筛,将此粉直接撒于患处,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药。
再用药时,不要将原已干燥的药粉去掉。
适用于急性湿疹渗液多者。
3、取黄柏、龙胆草、苦参各30克,共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药粉撒之,无渗出液则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
该偏方适用于亚急性湿疹。
4、取滑石、五倍子、明矾各15克,蛋黄油适量,滑石、五倍子、明矾共研成细末,再用蛋黄油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天2次。
适用治疗阴囊湿疹。
5、取大枫子50克,苦参50克,蛇床子15克,浮萍15克,荆芥15克,川芎15克,苍耳子30克,仙鹤草30克,加水1500~2000毫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消风散药物组成
消风散药物组成
摘要:
1.消风散药物组成
2.消风散的功效及应用
3.消风散的使用注意事项
正文:
消风散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主要由以下药物组成:防风、当归、生地、苦参、蝉蜕、知母、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
这些药物具有疏风除湿、清热养血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疗湿疹、风疹等皮肤疾病。
消风散的主要功效为祛风、除湿、清热养血,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它主要用于治疗风疹、湿疹等皮肤疾病。
此外,消风散还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急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病症。
患者在使用消风散时,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吃过冷、过辣的食物,以及鱼、虾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在使用消风散时,应注意遵循医嘱,不要盲目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
如有疑问,应咨询专业医生。
《益脾除湿汤治疗亚急性湿疹(脾虚湿蕴证)的临床观察》
《益脾除湿汤治疗亚急性湿疹(脾虚湿蕴证)的临床观察》一、引言亚急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原因多与脾虚湿蕴有关。
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则水湿内停,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生。
益脾除湿汤作为中医治疗湿疹的重要方剂,其临床应用广泛。
本文旨在探讨益脾除湿汤治疗亚急性湿疹(脾虚湿蕴证)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共纳入100例亚急性湿疹(脾虚湿蕴证)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益脾除湿汤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三、观察指标1. 临床症状:包括皮损面积、皮损程度、瘙痒程度等;2. 体征:包括舌苔、脉象等;3. 实验室指标:如血常规、尿常规等;4. 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
四、结果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在使用益脾除湿汤治疗后,皮损面积缩小、皮损程度减轻、瘙痒程度降低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2. 体征变化:实验组患者舌苔、脉象等体征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
3. 实验室指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等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
4.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五、讨论益脾除湿汤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亚急性湿疹(脾虚湿蕴证)的病因病机,通过益脾除湿、调和气血等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益脾除湿汤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在临床应用中,益脾除湿汤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加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益脾除湿汤的中药成分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患者耐受性较好。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等,需进一步研究以验证其临床效果。
六、结论综上所述,益脾除湿汤治疗亚急性湿疹(脾虚湿蕴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
伤寒杂病论治疗皮肤病的方子
伤寒杂病论治疗皮肤病的方子《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该书总结了作者的临床经验,包含了许多治疗疾病的方子。
虽然该书主要是针对伤寒及其并发症进行论述,但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治疗皮肤病的方子。
1. 薏苡附子散【方剂组成】薏苡仁、附子【主治病症】瘙痒湿疹、湿疹糜烂、麻疹后痒、痱子、水疮、疥疮等。
【用法用量】薏苡仁研末,每次服用3-6克,每日3次。
附子炮制后,每次服用1-3克,每日2次。
2. 白术附子散【方剂组成】白术、附子【主治病症】湿疹、瘙痒、疥癣、湿疹糜烂等。
【用法用量】白术研末,每次服用3-6克,每日3次。
附子炮制后,每次服用1-3克,每日2次。
3. 麻黄汤【方剂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病症】风寒感冒引起的皮疹、发热、恶寒等。
【用法用量】麻黄、桂枝、杏仁研末,每次服用3-6克,每日3次。
甘草研末,每次服用1-3克,每日2次。
4. 桂枝汤【方剂组成】桂枝、生姜、大枣、甘草【主治病症】瘙痒、湿疹、疮疡等。
【用法用量】桂枝研末,每次服用3-6克,每日3次。
生姜、大枣切片,每次服用10-15克,每日2次。
甘草研末,每次服用1-3克,每日2次。
5. 茵陈蒿汤【方剂组成】茵陈蒿、苍术、附子很抱歉,由于我的回答长度有限,无法提供完整的4000字方子。
然而,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和草药组合,这些方剂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有一定的应用。
请注意,对于确诊的皮肤病,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以获取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1. 风湿痒痒方【方剂组成】地肤子、苦参、黄柏、防风、连翘、白薇、黄芩、秦皮、薄荷【主治病症】湿疹、荨麻疹、皮炎、瘙痒等。
【用法用量】上述草药混合,煎煮后取汁液,外用于患处,每日2-3次。
2. 苦参丸【方剂组成】苦参、黄柏、黄连、地肤子、连翘、白芷、白薇、薄荷、黄芩、桂枝、防风、乳香、没药、冰片、甘草、大黄【主治病症】湿疹、瘙痒、皮炎等。
【用法用量】将上述草药研末,制成丸剂,每次服用5-10克,每日2-3次。
阴囊湿疹中药方剂偏方
阴囊湿疹中药方剂偏方
*导读:中药处方(一)【辨证】血虚风燥。
【治法】活血疏风,除湿止痒。
【方名】活血疏风方。
【组成】当归12克,丹参12克,赤芍9克,红……
中药处方(一)
【辨证】血虚风燥。
【治法】活血疏风,除湿止痒。
【方名】活血疏风方。
【组成】当归12克,丹参12克,赤芍9克,红花9克,荆芥9克,威灵仙9克,白蒺藜9克,苦参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中药处方(二)
【辨证】风湿袭于下。
【治法】疏风利湿。
【方名】疏风五苓散。
【组成】防风5克,泔浸苍术6克,肉桂3克,羌活3克,猪苓9克,泽泻9克,赤茯苓9克,土炒白术9克。
【用法】加生姜为引,水煎服。
【出处】《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中药处方(三)
【辨证】风热蕴表。
【治法】驱风除湿,清热止痒。
【方名】祛风燥湿汤。
【组成】乌梢蛇9克,独活9克,藁本9克,黄柏9克,白鲜皮9克,金银花9克,白芷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临床效果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临床效果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疼痛、渗液、结痂等不适症状。
其病因比较复杂,可能涉及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
中医认为肝肾阴虚是慢性湿疹的常见证候。
六味地黄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滋阴补肾、养血安神的功效。
临床上加减运用六味地黄汤可以调节肝肾阴虚,改善慢性湿疹症状。
本文将介绍六味地黄汤加减在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中的应用情况。
1.六味地黄汤基本方剂六味地黄汤由熟地、山药、茯苓、泽泻、人参、牡丹皮组成。
其主要功效是滋阴补肾、益气生津、安神定志。
对于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2.方剂加减(1)加黄芪、桂圆肉、枸杞子: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奇效填精之功,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湿疹的愈合。
桂圆肉具有养心安神、补血益气的作用,可以缓解湿疹的神经症状。
枸杞子具有滋肾养肝、益精明目的功效,对于肝肾阴虚型湿疹的治疗很有帮助。
(2)加益母草、玄参、地骨皮:益母草具有温宫止痛、止血固涩的作用,对于女性湿疹患者有调理作用。
玄参和地骨皮都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可以应对湿疹扩散期的症状。
(3)加当归、川芎、白术:当归具有活血调经、滋阴补血的作用,对于女性因气血失调而引起的湿疹症状很有效。
川芎和白术都具有益气健脾、升清降浊的作用,可以改善肝肾阴虚型湿疹的症状。
3.临床应用调查了20例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患者,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治疗前后比较患者体征和生活质量情况。
治疗前,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疼痛、渗液、结痂等不适症状。
这些症状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睡眠不好、精神抑郁等问题。
经过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皮肤湿润度明显提高,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大幅减轻,睡眠质量和心情也得到明显改善。
4.治疗注意事项(1)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多吃浆糊、蔬菜和水果。
(2)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治疗湿疹的中药方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治疗湿疹的中药方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商孝霞
申请号:CN201510317932.3
申请日:20150611
公开号:CN104887825A
公开日:
2015090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方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胡麻仁8-16;木竹子皮10-15;小飞扬草7-16;蝉蜕6-10;石荠宁8-14;马铃薯10-13;石莽草9-14;木棉花11-15;稀莶草8-14;马齿苋6-13;半边旗10-14;鸡屎藤7-16;青黛9-12;莲蓬草11-14;山薄荷10-15。
本发明的优良效果还表现在:本发明的中药原料经辨证配伍,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功效,对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湿疹均有很好的疗效,且见效快、治愈率高、治愈后不易复发。
申请人:商孝霞
地址: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营市西街5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中药治疗湿疹的常用方剂
中药治疗湿疹的常用方剂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儿童和成年人。
中医认为湿疹多由湿邪侵袭体表所致,治疗湿疹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中药治疗。
在中医药中,有许多常用的方剂可以帮助缓解湿疹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湿疹的方剂。
1. 清热泻火方剂清热泻火方剂适合湿疹病情较重,出现红肿、热痛、瘙痒等症状的患者。
其中,代表性的方剂包括黄连解毒汤和龙胆瀑布汤。
黄连解毒汤主要成分包括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的作用。
龙胆瀑布汤包括黄芩、龙胆草、石决明等成分,可清热泻火、利湿解毒。
2. 祛风湿方剂祛风湿方剂适合湿疹伴随有寒湿化热、风邪内侵等症状。
其中,广藏金风片是一种常用的祛风湿方剂,主要成分包括蓝黛、秦艽、羌活等,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痒的作用。
3. 补益调整方剂补益调整方剂适合湿疹患者体质虚弱、气血不足、免疫力低下的情况。
其中,四物汤是一种常用的方剂,主要成分包括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等,具有补血调经的作用,可改善湿疹患者的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
4. 祛湿化痰方剂祛湿化痰方剂适合湿疹病情伴有痰湿内蕴、表现为皮肤湿疹水肿、湿热发胖等症状的患者。
其中,小青龙汤和二陈汤是常用的祛湿化痰方剂。
小青龙汤主要成分包括生姜、大黄、黄芩、干姜等,具有宣肺化痰、祛湿解毒的作用。
二陈汤包括半夏、黄芩、黄连、人参等成分,可清热化湿、消肿解毒。
5. 温经散寒方剂温经散寒方剂适合湿疹伴有寒湿内蕴的情况。
其中,小建中汤是一种常用的温经散寒方剂,主要成分包括当归、川芎、白芍、韭菜等,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以上介绍的是几种中药常用的治疗湿疹的方剂,每个方剂的配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制定,应在中医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中药治疗湿疹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效,患者应坚持按时服用,同时配合适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
总结起来,中药治疗湿疹的常用方剂包括清热泻火、祛风湿、补益调整、祛湿化痰和温经散寒方剂。
治急性外耳道湿疹方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治急性外耳道湿疹方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
用量
导语:长期的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各种问题。
中药方剂就是解决这种情况的一个好办法,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下治急性外耳道湿疹方是如何
长期的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各种问题。
中药方剂就是解决这种情况的一个好办法,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下治急性外耳道湿疹方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处方】苦参6克,苍术10克,盐黄柏10克,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蒲公英10克,车前子(包煎)15克,当归10克,柴胡6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主肝经湿热,兼挟风邪。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葛英华方
文中不仅给大家介绍了治急性外耳道湿疹方的功效作用,还给大家分析了治急性外耳道湿疹方是由哪几种中药材组成,对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们可以试着记一下,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生活常识分享。
中药养身中药调理湿疹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中药养身中药调理湿疹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便和痛苦。
中药被广泛认可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湿疹的方法,它具有调理身体、减轻症状和改善肌肤的功效。
本文将介绍中药调理湿疹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中药调理湿疹的方法1. 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湿疹的常用方法。
根据湿疹的不同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适合患者的中药方剂。
例如,对于湿疹症状较重且有明显瘙痒的患者,可以使用清热祛湿、解毒止痒的中药汤剂,如黄连汤或龙胆泻肝汤等。
对于湿疹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使用益气养阴、补血活血的中药汤剂,如六味地黄汤或逍遥散等。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汤剂的用法用量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
2.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对于局部湿疹症状明显的患者尤为适用。
常用的中药外敷方法有草药敷贴和草药浸泡。
草药敷贴是指将中药煎煮成药液后,用药棉或纱布蘸取药液敷在患处,这样可以起到消炎、止痒、改善肌肤湿疹的作用。
而草药浸泡则是将中药材煎煮后加入温水中,让患者在其中浸泡,以起到调理湿疹的效果。
选择用哪种方法取决于患者的实际状况以及中医师的建议。
3. 中药膏剂:中药膏剂是一种便于外用的中药制剂。
它具有方便携带和使用的优点,适合于外出办公或日常生活中使用。
中药膏剂一般是由多种中药提取物制成,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湿疹症状进行治疗。
患者只需将中药膏剂均匀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即可。
中药膏剂的使用方法和修复时间需要根据医嘱酌情调整。
二、中药调理湿疹的注意事项1. 严格遵医嘱:中药治疗湿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综合评估,因此在使用中药前一定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并严格遵守医嘱进行使用。
不可随意增减用药剂量以及疗程,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2. 饮食调理:湿疹与体内湿气有关,因此在治疗期间,要特别注意饮食调理。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煎炸等容易诱发湿疹的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增加纤维素的摄入,保持肠道通畅,有利于湿疹的疗效。
3. 保持皮肤清洁:湿疹患者应定期清洁皮肤,使用温和的洗护产品,避免刺激皮肤。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临床效果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临床效果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瘙痒、渗液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慢性湿疹的发生与肝肾阴虚有关,因此在治疗慢性湿疹时,可以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的中药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六味地黄汤加减的基本方剂、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六味地黄汤加减的基本方剂六味地黄汤加减是根据六味地黄汤经典方剂进行改良创新而来,主要包括熟地、山药、茯苓、泽泻、泽仁、牡蛎。
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加减药物,以达到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
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临床研究表明,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具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理肝肾阴虚慢性湿疹常常伴随肝肾阴虚的情况,六味地黄汤加减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可以调理肝肾阴虚,改善内脏功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减少慢性湿疹的发作次数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2. 消肿止痒六味地黄汤加减中的药物具有祛湿、消肿、止痒的功效,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瘙痒感,缓解皮肤红肿、渗液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调节免疫功能六味地黄汤加减中的药物能够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身体抵御慢性湿疹的能力,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4. 增强药物的透皮吸收六味地黄汤加减可以通过调理肝肾功能,改善体内环境,增强药物在体内的透皮吸收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味地黄汤加减是一种中药复方,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适合长期服用,不易产生明显的药物依赖性和药物耐受性。
可以作为治疗慢性湿疹的有效方剂之一。
但需要指出的是,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还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而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张同园治疗小儿湿疹验案3则
・
6・
山西 中 医 2 0 1 4年 2 月第 3 0卷第 2期
S H A N X I J O F T C M F e b . 2 0 1 4 V o 1 . 3 0 N o . 2
张 同 园治 疗 小儿 湿疹 验 案 3则
王 浩 指导 张同园
关键词 : 张同园; 小儿湿疹 ; 消风散 ; 四妙 丸 ; 龙胆 泻肝 汤; 名 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 : R 2 4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7 1 5 6 ( 2 0 1 4 ) 0 2— 0 0 0 6— 0 2
芽、 焦神 曲, 加黄连 、 栀子、 牡丹皮 、 赤芍 , 继服 3 剂,
仍 按上述 方 法服用 。6天后 皮 疹颜 色 减 轻 , 溃破 好 转, 随后 据证 化裁 , 连续 治疗 近 2个 月而 获痊 愈 。
按: 该患儿年幼 , 感邪 日久 , 伤及脾阳, 脾虚湿 盛, 故致病程缠绵 , 反复难愈 , 治以四妙 丸加减 , 燥 湿清热 、 健脾渗湿。四妙丸 出自《 丹溪心法》 , 在二 妙散的基础上 加牛膝和薏苡仁而成 , 牛膝性善 下
风邪去, 湿热除, 血脉和 , 则瘙痒 自 止。 例2 : 孙某 , 男, 6月 , 2 0 1 2年 4月 3日初 诊。 头面部瘙痒 1 月余 。就诊 时见患儿双侧面颊 布满红色皮疹 , 枕部皮疹稍 稀疏 , 瘙 痒甚 , 局部破 溃流水 , 形成 黄色结痂 , 愈后复 出, 纳差 , 小便调 , 大便溏 , 舌红、 苔黄厚腻 , 指纹淡紫。治 以燥湿 清 热、 健 脾 渗 湿 。方 选 四 妙 丸 加 减 。药 用 : 苍术、 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治疗湿疹有什么中药方剂?成都最好的皮肤病专科医院四川省红十字皮肤病医院提醒广大患者:
治疗湿疹有很多种治疗方式,比如内治,外治,激素类药物,非激素类,外敷等等。
最佳的治疗方式是,内外结合。
表里都要治疗。
那么治疗湿疹的重要方剂你是否了解呢?
(1)湿热证:多见于急性湿疹。
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丘疹,或小米粒状红疹,顶端起水泡,痒,抓破后流水,浸淫成片,可结痂,伴口干少饮,小便色黄,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宜清热祛湿,可从下列方中选用:
①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②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③苦参5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15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
④黄连10克,黄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
共为细末混合备用。
如皮肤糜烂流水则将药末撒在患处,流水不多或没破不流水时用香油调匀后外敷。
⑤鲜马鞭草100克,水煎取药液,放冷后洗患处。
⑥鲜马齿苋200克,水煎后取药液,湿敷患处。
对皮肤糜烂流黄水者用之。
(2)虚实夹杂证:多为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见于慢性湿疹。
该证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粗糙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滞,身倦乏力,苔腻,舌质淡嫩且胖,脉缓。
治宜健脾养血,兼以清利,可选用:
①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