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1--基础和正常(HJ)
心电图正常值
![心电图正常值](https://img.taocdn.com/s3/m/07e515b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1.png)
临床意义:QT间 期异常值可反映 心肌缺血、心律 失常等问题,对 诊断心脏疾病具 有重要价值。
04
心电图诊断思路及步骤
章节副标题
心电图诊断思路
确定心律:根据P波的形态判断心律是否规则
分析心律失常:根据P波、QRS波、T波的变化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判断心肌缺血:根据ST段和T波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06
心电图检查技巧及注意事项
章节副标题
心电图检查技巧
穿着舒适:穿宽松的衣服, 避免紧身衣物对胸部的束缚
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和 情绪激动,以免影响检查结 果
配合医生:按照医生的指示 进行呼吸和肢体动作,确保
检查顺利进行
注意安全:心电图检查是一 种无创性检查,无需担心安
全问题
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
THANK YOU
心肌梗死
定义:心肌梗死是指心脏肌肉因缺血而死亡 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堵塞 症状:胸痛、胸闷、气短、乏力等 诊断方法: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
心律失常
类型:窦性心律失常、房性 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等
定义:心脏活动的起源和传 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 和节律异常
T波异常值及临床意义
T波高耸:常见于急性心梗、 早期复极综合征等
T波电交替:提示心脏功能 受损,如左心衰等
T波低平或倒置:常见于心 肌缺血、心肌炎、心肌病等
T波方向性改变:提示存在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
QT间期异常值及临床意义
QT间期延长:心 动过缓、低血钾 症、心肌炎、心 肌病等
QT间期缩短:心 动过速、高血钾 症、甲状腺功能 亢进等
评估心脏功能
预测心脏疾病风 险
心电图基础和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基础和正常心电图](https://img.taocdn.com/s3/m/d18d9428376baf1ffc4fad54.png)
小结: Q-T间期是QRS波起始到T波结束的时间,反映心室除极和复极时间,<460ms; Q-Tc校正的Q-T间期,与心率快慢变化有关<440ms。
U波与T-Ua间期: U波在T波之后0.01~0.04s出现的一正向小圆 波。与M层心肌复极有关。U波方向与T波方 向一致,在V3~4导联最清楚,最高可达 0.3mV。 T波终点到U波顶峰的间期<100ms。
将10根导联线分为三组,下肢导联为一组,放在靠近患者有下肢方位;上 肢导联为一组,放在患者的腰部附近;胸前导联为一组,放在靠近胸部位置。检 查前先将个各导联理顺,以备检查。导联安放顺序:第一:连接下肢:先连右脚, 再连左脚;第二按顺序连接胸前导联。此时患者双手还没有连接电极,可以自由 活动,能协助检查者将衣服拉高到规定的位置,尤其是冬天更为重要;第三连接 上肢:先联右手,再联左手。 记录结束后再按照上述步凑反过来取下电极。即先取掉左手和右手电极后, 依次叠放在原位,以便下次检查时按照先右后左安放电极时,以保证电极不会缠 绕。之后取掉胸前导联电极,放回原位;因为胸前六根导联经常绕在一起,所以 每次安放电极时,只需要略微理顺就可以了,而不要等到六根电极缠绕到吸球位 置才来清理。最后取掉左脚和右脚电极,按顺序放回原位,以便下次检查时按照 先右后左安放电极时,以保证电极不会缠绕。 每个人都有自己安放导联线的习惯,不一定要千篇一律的按照笔者习惯安 放电极,但一定要按照1、2、3、3、2、1的顺序,即最后安放的电极最先取下 来,最先安放的电极最后取下来。所有做心电图的检查者均按照统一方法操作, 三组电极错落有致的放在检查台上,养成一种良好的连接习惯,就可以最大限度 保证电极线不会相互缠绕以确保心电图记录的质量。
尼加拉瓜(Niagara)大瀑布式巨型T波
Niagara T波特点: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https://img.taocdn.com/s3/m/571678c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1.png)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一、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1. 心率: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
心率偏低称为心动过缓,偏高称为心动过速。
2. R-R间期:指两个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6-1.2秒。
R-R间期偏短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偏长则可能是由于窦性心律不齐等原因引起。
3. 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8-0.12秒。
P波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房颤等原因引起,P波的缺失可能是由于房性停博、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
4. PR间期:指从P波的开始到Q波的开始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PR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缩短可能是房室早搏等原因引起。
5.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6-0.10秒。
QRS波群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原因引起。
6. QT间期:指从Q波的开始到T波的结束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36-0.44秒。
QT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7. ST段:指从QRS波群的结束到T波的开始的水平段,正常范围为-0.5-0.5毫伏。
ST段的抬高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
8. 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16-0.36秒。
T波的倒置或宽厚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二、治疗方法1. 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是指在心脏停跳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心脏重新开始跳动。
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电除颤等。
2. 药物治疗:心电图异常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
例如心律平、贝塔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用来控制心律失常,一氧化氮等药物可以用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
3. 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是植入在病人体内的一个小装置,通过电极与心脏连接,可在需要时向心脏输送电信号,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
常见的有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
三、注意事项1. 了解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以及药物过敏等情况,有助于更好地诊断和治疗。
心电图报告怎么看怎么是显示有问题的
![心电图报告怎么看怎么是显示有问题的](https://img.taocdn.com/s3/m/514e40c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1.png)
心电图报告怎么看怎么是显示有问题的心电图是评估心脏健康的重要工具之一,它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检测是否存在心脏疾病或异常。
当心电图显示有问题时,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看心电图报告,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心电图报告的解读常见的心电图报告包括基本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
不同类型的心电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结果和指标。
1.基本心电图基本心电图报告是最简单的心电图类型,它提供了关于心脏健康的基本信息。
以下为常见的心电图结果解释:(1)心跳速度正常的心跳速度范围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如果你的心跳速度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则需要进行进一步评估。
(2)心律正常的心律应该是规律且有规律的,也就是说,每个心跳之间的时间应该是相等的。
如果你的心律不正常,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3)心电轴心电轴是指电信号的方向,可以用来评估心脏的大小和形状。
正常的心电轴应该朝下和左。
如果心电轴朝右或向上,可能意味着存在心脏问题。
2.运动心电图运动心电图是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记录的心电图。
它用于评估身体的耐力和健康状况。
以下是解释运动心电图的指标:(1)最大心跳速度这是在体育锻炼期间记录的最高心跳速度。
正常的最大心跳速度应该是220 - 年龄(2)ST段压低或压高ST段是心电图上一个固定的曲线,它通常在心肌缺血时会发生改变。
如果ST段呈现压低或压高的情况,可能意味着存在心脏问题。
3.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在与日常活动一起记录的心电图。
它用于评估心脏节律和事件。
以下是24小时动态心电图报告的解释:(1)P波P波是一个心电图上的波,它代表心房收缩。
正常的P波应该是正常的和有规律的。
如果P波异常,则可能存在心脏问题。
(2)QRS间期QRS间期是心脏电信号在心室传导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QRS间期应该是一致的。
如果QRS间期异常,则可能存在心脏问题。
二、治疗方法如果心电图显示有问题,则通常需要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图)【范本模板】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图)【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f6767a4f7ec4afe05a1df89.png)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图)1、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P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
心脏激活动起源于窦房结,因此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前、下的,所以P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时间: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小于0。
12s。
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
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
2mV。
2、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的时间.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
20s.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
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
22s。
3、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时间:正常成年人QRS时间小于0.12s,多数在0。
06-0。
10s.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形,V1的R波一般不超过1。
0mV。
V5、V6导联QRS波群可呈qR、qRs、Rs、R型,且R波一般不超过2.5mV。
正常人胸导联的R波自V1—V6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下,V1的R/S小于1,V5的R/S大于1。
在V3或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在肢体导联,Ⅰ、Ⅱ、Ⅲ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一般向上。
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 或Qr型。
aVL与aVF导联的QRS波群可呈qR、Rs或R型,也可呈rS型Ⅰ导联的R波小于1.5mV,aVL导联的R波小于1.2mV,aVF导联的R波小于2。
0mV。
6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
5mV,6个胸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8mV。
否则称为低电压。
4、R峰时间(R peak time):过去称为类本位曲折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指QRS起点至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
正常心电图课件 PPT
![正常心电图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abb42c6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5.png)
正常心电图
• P波除极得方向就是向下、向左,因此I与II导联P波直 立, aVR 导联则向下。
• 窦性P波通常在 II 与 V1 导联最明显。 • I导联得负性P波可能由于电极放置不正确(比如左右
QT 间期
正常心电图
QT 间期
• QT间期随心率减慢而延长, 也随年龄增加轻度延长 ,女性QT间期比男性长;
• 通常情况下QT 间期应为 0、35- 0、44 s,不应超过 相邻R-R间期得一半;
• 心率对QT间期得影响最明显,测定QT间期必须考虑 心率得变化。
QT间期
• 隆起得U波容易被误诊为T波、可导致过高得估计QT间 期。如果能正确辨认U波不明显导联(如aVL导联)得T波 ,就可以避免这类错误。
。
正常心电图
QRS波
• QRS波代表心室除极得电活动,正常心室之间得传导、 除极形式就是高效、快速得。
• 测定QRS波最宽得导联为QRS波得时相,后者不应该超过 2个半小正方形(0、10 s),最多不能超过0、11 s 。心室除 极延迟如束支传导阻滞,可致QRS波时相增宽。
正常心电图 QRS 波
• 为了准确地估计心脏节律,应该记录某个导 联较长时间得心电图,II导联P波较清楚,就 是最常被用来记录心律变化得导联。
• 窦性心律得基本特征: –导联I与II得P波通常直立 –每一个P波后面通常跟随一个QRS波 –心率为60-100次/分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测量
心电图测量
心电图的正常解读与异常判断
![心电图的正常解读与异常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029b0c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3.png)
正常范围及意义。
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
02
心房肥大、心室肥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异常心电图的典
型表现及诊断依据。
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
03Βιβλιοθήκη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的心电图
特点及处理原则。
疑难病例讨论与经验交流
1 2
复杂心律失常的识别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复杂心 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及鉴别诊断。
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抗心律失常药物
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可能导 致QT间期延长、心动过缓或传导 阻滞等心电图改变。
抗精神病药物
如氟哌啶醇、氯丙嗪等,可能导 致QT间期延长、室性心动过速或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01 02 03 04
抗抑郁药物
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可能引发心 动过速、QT间期延长或心律失常 。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的节律不整,与呼吸周期 有关,多见于青少年,一般无临床 意义。
房性心律失常
起源于心房且无需房室结参与维 持的心动过速,发作起始时心房 率逐渐加速。
心电图特征为P波消失,代之以小 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与振 幅均变化不定的f波。
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提前出现的房性异位搏动,可偶 发或频发,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患者。
多看多练多积累
通过大量阅读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心电图,积 累经验和技巧,提高判读能力。
参加专业培训和交流
参加心电图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 最新进展和技术,拓宽视野和思路。
THANKS
感谢观看
特殊人群心电图解读
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心电图的特点及 注意事项。
3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ppt课件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ed2afaa45177232e60a25c.png)
右肩
记录 导联 Ⅰ导联
Ⅰ导联
Ⅱ导联 Ⅲ导联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 动态心电图导联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三、导 联轴
导联轴——某一导联正、负极之间的假想连线, 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
1、肢导联轴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2、胸导联轴
横面六轴系统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波段】 ➢P-R间期:P波起点至QRS波起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代表激动由窦房结传至心室所需的时间(房室传导 总时间)。 ➢S-T段:QRS波终点至T波起点。反映心室复极早期 (平台期)的电位与时间变化。 ➢Q-T间期: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间的水平距离。 代表心室除、复极总时间。
* 附加导联
1. V7、V8、V9导联: 将探查电极分别移至 左腋后线、 左肩胛线、
左脊旁线与V4同一水平处。 适用于左室肥大,后壁心肌梗塞,心脏移位。
2. 右胸导联(V3R~6R) : 将探查电极置于右 胸壁,与V3~6相对应的部
位。
适用于小儿心电图,右室肥大,右位心,心脏 移位。 3. VE(剑突下)、S5(胸骨右缘第5肋间)导联:
横面六轴系统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第二节正常心电图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波形p波心房除极qrs波群心室除极t波心室复极晚期导联最清楚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波形p波心房除极qrs波群心室除极t波心室复极晚期导联最清楚前13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产生原理】
㈠ 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规律
极化状态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ppt课件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d1b52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3.png)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超过100次/分,常见于运动 、情绪激动、贫血、甲亢等。需
结合临床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低于60次/分,常见于运动员 、老 Nhomakorabea人、颅内压增高等。一般无 需治疗,但需排除器质性病变。
窦性心律不齐
心跳节律不规整,常见于呼吸性窦 性心律不齐和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 齐。前者与呼吸周期有关,后者需 进一步检查原因。
。
结合临床病史和症状
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 ,有助于准确判读心电图。
掌握心电图测量技巧
正确测量各波形的时限和振幅 ,注意测量基线的选择。
不断学习和实践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心 电图判读准确性和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检查导联连接是否紧密, 调整导联位置,减少肌肉 震颤等干扰因素。
波形失真
检查心电图机设置是否正 确,调整滤波器参数,确 保波形清晰。
无信号或信号弱
检查导联连接是否良好, 调整电极位置,增加导电 膏的使用量。
提高心电图判读准确性和效率的技巧分享
熟悉心电图波形特征
掌握P波、QRS波群、T波等波 形的形态、时限和振幅等特征
导联分类
根据电极放置位置和连接方式的 不同,心电图导联可分为肢体导 联、胸导联和特殊导联等。
标准12导联系统
肢体导联电极放置位置
红色电极置于右手腕,黄色电极置于左手腕,绿色电极置于左下肢踝部。
胸导联电极放置位置
V1导联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V2导联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V3导联位于V2与 V4连线的中点,V4导联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V5导联位于左腋前线与V4同 一水平,V6导联位于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心电图正常值
![心电图正常值](https://img.taocdn.com/s3/m/29a4953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1.png)
电解质紊乱时的心电图正常值
总结词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钙等,可能会影 响心电图结果。
VS
详细描述
电解质紊乱会影响心肌的电生理活动,导 致心电图出现异常。例如,低钾时可能会 出现T波降低、U波出现等;低钙时可能 会出现ST段降低、T波增高等。纠正电解 质紊乱后,心电图通常会恢复正常。
谢谢
THANKS
正常值
ST段应与等电位线平行,或呈凹面向上的轻度抬 高或压低,一般不超过0.1mV。
3
异常情况
ST段抬高或压低可能提示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心脏疾病。
T波
总结词
T波是心电图上的最后一个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
正常值
T波的振幅一般不超过同一导联R波的1/10,形态两肢不对称,前 半部斜度较平缓,而后半部斜度较陡。
QT间期异常
总结词
QT间期异常是指心电图上QT间期的长度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
详细描述
正常的QT间期应该根据心率快慢进行调整,一般在0.37-0.44秒之间。QT间期异常可能是由于心脏疾病、电解质 紊乱等原因引起的。QT间期延长可能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而QT间期缩短可能与猝死风险增加有关。
ST段异常
P波异常
总结词
P波异常通常指的是心电图上P波的形态、大小、方向等出现异常。
详细描述
正常的P波应该清晰、规则,时限一般不超过0.12秒。P波异常可能是由于心脏 疾病、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的。常见的P波异常包括P波增宽、P波增高、P波 双向等。
PR间期异常
总结词
PR间期异常指的是心电图上PR间期的长度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
正常值
成年人心电图中PR间期的 正常值范围为0.12-0.20秒。
正常心电图及各种异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及各种异常心电图](https://img.taocdn.com/s3/m/1f02fb6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7.png)
心肌梗死后数月至数年内,心电图可 能仅显示异常Q波或QS波和T波倒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正常心电图
窦性心律
01
02
03
窦性心律
指心脏的电信号由窦房结 发出,控制心脏的节律性 跳动。
特点
心电图上P波在Ⅰ、Ⅱ、 AVL、V4-V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
正常范围
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 钟之间波动。
正常QRS波
QRS波
代表心室的除极电位,是 心电图的主要组成部分。
特点
三个连续的波峰,形态和 振幅在各个导联中保持一 致。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ST段弓背抬高
异常Q波或QS波
心肌梗死后,心电图上的ST段可能出现弓 背抬高现象,这是心肌梗死的重要特征之 一。
心肌梗死后,心电图上可能出现异常的Q波 或QS波,这是心肌梗死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
T波倒置
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后,心电图上的T波可能出现倒置 现象,这也是心肌梗死的重要特征之一。
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可能 出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
心肌梗死的分期与分型
超急性期
心肌梗死发生后的最初几小时内,心电 图可能出现ST段抬高和T波高耸。
亚急性期
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心电图可 能出现ST段逐渐回落,T波逐渐倒置。
急性期
心肌梗死后数日至数周内,心电图可 能出现ST段弓背抬高和异常Q波或QS 波。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总结词
重度异常,可能出现严重症状
详细描述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房的电信号 无法传导到心室,可能导致晕厥、阿斯综合征等严重症状。心电图表现为 P波后无QRS波或R波,且心室起搏点 位于阻滞部位以下。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4cb0d02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a.png)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1. 心律: (1)确定主导节律:窦性或异位;(2)窦性心律最基本的条件: P V5 V6直立, P avR倒置;(3)正常窦性心率为60~100次/分。
2. 心率: (1) 心房率或心室率=60/P-P间期(次/分)或60/R-R间期(次/分)。
(2) 目测粗略数大格数:1大格300pbm;2大格150bpm;3大格100bpm;4大格75bpm;5大格60bpm;6大格50bpm;7大格43bpm。
(3) 窦性心律不齐或房颤时计算平均心率。
一般数6秒钟的P波或QRS波的个数乘以10。
3.心电轴:正常-30度~+110度4. P波(1)形态;正常圆钝;(2)电压;正常肢导<0.25mV,胸导<0.20mV ;(3)时间;正常<0.11s;(4)PV1:正常>--0.03ms。
5. P-R间期:正常为0.12—0.20s6. QRS波群:(1)QRS时间:正常0.6—0.10s;(2)QRS电压:主要分析V1、V2 ,正常为:R V1<1.0 mV,R V5<2.5mV;(3)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R/S逐渐增大;(4) V1、2R/S<1,V3、4R/S=1,V5、6R/S>1。
(5)R V5+S V1<4.0mV(成年男子),<3.5mV(成年女子),R V1+S V5<1.2mvV,R V5、R V6<2.5 mV7. ST段:(1)时间:0.05—0.15s(2)移位:以J点后0.04-0.08s为测量点,以P-R段或QRS起点连线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
上移:正常V1-V3<0.3mV,其余导联<0.1mV;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0.05mV。
8. T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联主要看V4、 V5、V6。
第一二节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2016.
![第一二节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2016.](https://img.taocdn.com/s3/m/7363e32b581b6bd97f19eaae.png)
心率 (次/分) 时限(秒)
<70 0.20
71-90 91-110 111-130 >131 0.19 0.18 0.17 0.16
2020/3/15
47
(三)QRS波群
⒈ 形态与方向
①一般在Ⅰ、Ⅱ、aVF、V4~6导联主波向上,aVR、V1、 V2导联主波向下。
②主波向上的导联,q波振幅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4, 时间小于0.04s;主波向下的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 可呈QS型。
反映右室壁改变
V3 V2 与 V4 连线中点
无干电极 反映室间隔及左、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 5 肋间相交处 RA+LA+F 右心室移行处
V5 左腋前线 V4 水平处 V6 左腋中线 V4 水平处
反映左室壁改变
2020/3/15
22
二、心电监护导联
属于简易双极胸导联
导联
正极位置
负极位置
MCL1 胸骨右缘第4肋间(V1处)
方向:Ⅰ、Ⅱ、aVF、V3~V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 其余导联可直立、低平、双向或倒置
⒊ 时间: <0.12s ⒋ 电压:肢导联<0.25 mv
胸导联<0.20mv
2020/3/15
46
(二)P-R间期
正常:0.12~0.20s 影响因素:年龄——年龄越小 , P-R 间期越短。
(老年人<0.22s) 心率——心率越快 , P-R 间期越短。
出现的位置来判断。
正 常 情 况:过渡导联在V3、4导联 顺钟向转位:过渡导联在V5、V6导联 逆钟向转位:过渡导联在V1、V2导联
2020/3/15
43
2020/3/15
44
2020/3/15
正常人心电图报告单
![正常人心电图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112537c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b.png)
正常人心电图报告单首先,正常人心电图报告单通常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心电图波形和心电图诊断三部分。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这些信息对于医生进行诊断和分析非常重要。
心电图波形是心电图检查的主要内容,它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心电图诊断则是医生对心电图波形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对心脏功能和病变的结论。
在心电图波形部分,正常人的心电图波形应该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
P波代表心房除极,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T波代表心室复极。
这些波形的形态和间距应该在正常范围内,没有明显异常。
同时,心电图还应该包括心率、心律等信息,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心律应该是规则的。
在心电图诊断部分,医生会根据心电图波形的特点和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判断心脏功能和病变情况。
正常人的心电图诊断应该是“窦性心律,心率XX次/分钟,波形正常,无明显异常ST-T改变”,这表示患者的心脏功能良好,没有明显的异常情况。
总之,正常人心电图报告单是对一个没有心脏疾病的人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解读的文档。
通过对心电图波形和诊断的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病变情况。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脏健康状况,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
对于医生来说,正常人心电图报告单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因此,正常人心电图报告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患者和医生都非常重要。
患者在接受心电图检查时,应该配合医生的要求,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有过度紧张或焦虑的情绪,以免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医生在进行心电图解读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全面分析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我们对正常人心电图报告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愿大家都能保持良好的心脏健康,预防心脏疾病,享受健康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6
P波(左前下)
代表心房除极。 形态:钝圆形,窦性心 律时,Ⅰ、Ⅱ、aVF、 V4-6向上,aVR向下。 时间:小于0.12s。 振幅:肢体导联小于 0.25mV,胸导联小于 0.2mV。
67
窦性P波的判断
68
P-R间期
代表从心房开始除 极到心室开始除极 的时间。 心率正常时,P-R 间期 0.12~0.20s, 幼儿及心动过速时 缩短,老年人略延 长,不超过0.22s
静息状态
极化状态 除极 电偶
电源(+)
除极状态
电穴(-)
14
单个心肌细胞的复极过程
复极
与除极方向一致 电穴在前 电源在后
15
基本原理
心电图——它记录的是所有心肌细胞, 共同产生的电活动(除极和复极)。 心电综合向量——心肌的电活动具有一 定的方向和强度,总的方向是由右上指 向左下。
16
正常心电图是什么样子的?
55
同步十二导联时间测量模式图
P QRS
56
各波段振幅(电压)测量
参考线:P波以其 前的水平线为准; QRS、ST、T等, 以QRS 起始部水平 线为准。 正向波以上缘为准; 负向波以下缘。
57
平均心电轴
了解
心电轴:指平均 QRS 电轴,是心室除极过 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 通常指额面心电轴,用与I 导的夹角表示。 测量方法:通过Ⅰ和Ⅲ导 QRS 主波方向计 算,精确与目测。
ST-T改变
ST段压低、T波倒置
左室肥厚劳损
84
心室肥大
总结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导联体系 心电图测量 正常成人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85
86
58
正常心电轴精确计算
59
目测法
60
秘方
肢体导联中找 QRS波群正负 相当的导联, 平均电轴应与 之垂直。 再根据与之垂 直肢体导联判 断方向,确定 电轴的角度。
61
-30~-60°
62
临床意义
影响因素:心脏在胸腔的位置、两侧心室 的质量比例、心室内传导系统功能、激动 在心室内的传导状态、年龄、体型等。 左偏:左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等; 右偏:右室肥大、左后分支阻滞等。
27
r’R
R
RS rS rSR’
Rs
qR
QS
QR
Qr
qRS
29
T波
QRS波群之后 较明显波形。 反映心室快速 复极过程。 心肌缺血时, 可发生变化。
T波
30
S-T段
QRS波群与T 波之间。 反映心室缓慢 复极过程。 心肌缺血时, 可发生移位。
ST段
31
Q-T间期
QRS开始至T 波结束。 反映心室除极 开始到心室复 极完毕全过程 的时间。 延长可诱发恶 性心律失常。
45
右室导联
V3~6R:电极 置于右胸部与 V3~6对称处。 急性右室心肌 梗死时,会出 现V3~6R导联 ST段抬高,尤 其V4R导联。
46
标准十二导联位置
胸骨角
47
思考题 如果左右手接反ECG如何改变?
48
左右手接反的心电图
49
第一部分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正常心电图
50
第二节
17
是一条波浪起伏的曲线
U
18
第一节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基本原理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导联体系
19
心脏电信号的传导
20
2016/1/8
2016/1/8
ECG波形组成和命名
掌握
U
23
P波
心电图上最早 出现幅度较小 的波,反映心 房除极过程。
P
“心电图之眼”
24
P-R段
63
心脏循长轴转位 了解
R/S<1 R/S>1
V3-4导联R/S大致相等,为过渡区波形。 顺钟向:V5-6,右室肥大。 逆钟向:V1-2,左室肥大。 有时为电位变化,不一定有解剖上转位
64
小结
测量的内容 各波段的具体测量要求 电轴 转位
65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测量 正常成人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测量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51
ECG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52
基本单位
心电图纸是由许多 1mm2的小方格组成。 走纸速度 25mm/s、50、 100mm/s。 标准电压 1mV=10mm 5、20mm。
53
心率测量
心率=60÷RR(PP) 如:60÷0.8=75 次/分 粗算=300÷大格数
54
各波段时间测量规则
单导联:P波和QRS波群应选择12个导联 中最宽者;PR间期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 联;QT间期取12导联中最长者。 12导联同步:12导联中最早P波/QRS波 群的起点至最晚P波/QRS波群的终点; PR间期最早P起点至最早QRS起点;QT 间期最早QRS起点至最晚T终点。 波形起点的内缘至终点的内缘。
39
肢体导联
0
三个双极肢体 导联,反映两 个肢体之间的 电位差
I 右(-)左(+) II 右(-)下(+) III 左(-)下(+)
60
120
40
肢体导联
-150
-30
三个加压单 极肢体导联 代表检测部 位电位变化
aVR 右(+) aVL 左(+) aVF 下(+)
90
41
肢体导联——额面六轴系统
小儿心电图特点
心率快,PR间期短,QTc略长,P波时间短 QRS呈右室占优势图形特征:
Ⅰ导联深 S;V1多为高 R,V5-6深 S Q波深(Ⅱ、Ⅲ、aVF) 肢体导联和右胸导联常为低平、倒置
T波变异较大
82
小儿心电图
83
老年人心电图的特点
异常心电图较多
心律失常
室早、房颤、传导阻滞
42
胸前导联
掌握
胸骨角
位置:V1~6单极导联 正极安放于胸壁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位于V2与V4连线的 中点;V4左锁骨中线 与第5肋间交点;V5左 腋前线V4水平;V6左 腋中线V4水平。
43
水平面
44
后壁导联
V7~9: 电 极 置 于 V4水平,左腋后线、 左肩胛线、左脊柱 旁线。 急性后壁心肌梗死, 常与下壁梗死同时 存在。
9
第一节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基本原理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导联体系
10
基本原理
了解
11
心脏电信号的传导
12
基本原理
心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推动血液循环的泵 功能,机械收缩是由电活动来触发的。 心电图—— 通过心电图机从人体体表,记录心脏产生 电活动的曲线。
13
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过程
74
J点
了解
是QRS终末与ST段交点 通常位于等电位线上,可随ST段的偏移发生移位
75
ST段
代表心室缓慢复极。 正常位于等电位线。 偏移 压低:心肌缺血
不超过0.05mV
抬高:演变
V1-2 不超过0.3mV V3 不超过0.5mV V4-6 不超过0.1mV
76
T波
P波结束至 QRS开始 反映心房复 极过程和房 室结、希氏 束、束支的 电活动。
P-R段
25
P-R间期
P波和P-R段 之和。 反映心房开 始除极到心 室开始除极 的时间。 “房室延迟” 房室结。
PR间期
26
QRS波群
幅度较大QRS波群, 反映心室除极过程。 首先出现正向波为 R波;R波之前负向 波Q波;R波之后负 向波S波;S波之后 正向波R’波;只有 负向波QS波。
Q-T间期
32
R
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
33
第一节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基本原理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导联体系
34
为什么需要十二个导联?
侧面
35
心电图“标准十二导联”
肢体导联
胸前导联
36
肢体导联——额面六轴系统
37
水平面
38
肢体导联
掌握
位置:右臂(R)、左臂(L)、左腿(F)
69
QRS波群
代表心室除极。 时间:小于0.12s,大 多0.06~0.10s之间。 波形与振幅
胸导:V1-2多为rS,R 波小于1.0mV;V5-6可 呈qR-qRs-Rs-R型,R 波小于2.5mV;V1→6 R波增高,S波变小。
70
QRS波群
波形与振幅 肢体导联:正常电轴时,Ⅰ、Ⅱ导联主 波向上,aVR向下。Ⅰ小于1.5mV, aVL小于1.2mV, aVF小于2.0mV。 低电压:6个肢体导联QRS振幅(正负绝 对值相加)均小于0.5mV,胸导联小于 0.8mV。
71
正常心电图QRS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