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四时话养生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中医养生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平常,但是中医养生却有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该如何进行。

下面店铺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希望对你有用!四季养生口诀1、四时养生小口诀晨起一杯温开水,舒舒服服通肠胃;上午冰糖炖雪梨,幸福永伴不费力;中午来碗绿豆汤,清热解毒保健康;清凉西瓜桌上摆,暑意立消心情棒。

2、五行相生相克口诀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书中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黄帝内经》论养生:顺四时、和喜怒、节阴阳

《黄帝内经》论养生:顺四时、和喜怒、节阴阳

《黄帝内经》论养生:顺四时、和喜怒、节阴阳《黄帝内经》中《灵枢·本神》从自然界的角度论述了“养生”的内容。

原文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我们可以将这段话分成三句来理解首先第一句话“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它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养生,必须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来养生,根据气候确定自己的饮食、穿戴、运动等内容。

因为人是天地造化的产物,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顺应天地自然的变化。

第二句话“和喜怒而安居处”,这句话主要从精神和情志上来阐述。

“和喜怒”的重点在“和'字上,现在提倡“和谐社会”,不管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还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都提倡和睦相处。

“喜怒”代表着情志上的七种变化-喜、怒、忧、思、悲、恐、惊。

整句话的意思是强调养生需“养心”,只有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健康才会光顾。

“安居处”指的是居有所安。

居于陋巷者,不能因为暂时的穷困产生不乐观的情绪;居于高堂者,也不能因此就变得趾高气扬。

这点同“和喜怒”一样都是强调心态的平和。

第三句话“节阴阳而调刚柔”,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是告诉大家应保证体内阴阳的平衡,使身体内部达到一种和谐状态,人就不容易生病了。

以上只是简单地介绍下《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论述,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下顺四时、和喜怒、节阴阳的相关内容。

顺四时——生命自有“生、长、收、藏”的定律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了顺应时节、效法自然的养生之道。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在古人看来,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所以养生就要随着四时的温热寒凉气候变化,做适当的调整。

那么顺四时养生又该遵循怎样的要则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这是《黄帝内经》的回答。

在五行当中,春天与木相对应,而春季正是草木萌芽、生长的时候,即春生,人既然与天地相通,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运行规律,那春季养生就要养“生”,因为我们身体内部的气血都往外生发,所以这个时候不要抑制自己,而要舒展自己的筋骨,多做做运动。

【中医养生】美容寓于养生:顺应四时、动静有衡、平和情志

【中医养生】美容寓于养生:顺应四时、动静有衡、平和情志

【中医养生】美容寓于养生:顺应四时、动静有衡、平和情志中医养生美容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心理、运动等手段而养神,运用药物、食膳法而养形,从而达到形与神俱,形神俱美的生命美感。

影响人体健康和容颜的原因是由诸多复杂因素构成的,除外界因素外,人体自身的精神情态、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劳逸等内在因素也相当重要。

顺应四时防寒避暑养生首先要顺应四时,即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做到顺天应时,天人合一。

四时养生的最基本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阳气升,自然界万物处于生长阶段,人体也必须调养人身之阳;秋冬阳气降,自然界万物处于收藏阶段,人体也必须调养人身之阴。

从人体自身阴阳变化规律来看,春夏之时阳气升,人体阳气也随之盛于表而虚于里,当应时而充养体内阳气,培扶其根本;秋冬之时万物敛藏,人体阴气也随之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善养生者当应时而调养阴精,使阴精充盛而濡养五脏于内。

此外,春夏养阳,能预防秋冬之寒病:秋冬养阴,能预防春夏之火热证。

夏季天暑下迫、地湿蒸腾,自然界中阳气最盛,阴气相对不足。

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夏属心,夏季心火易旺,心气、心阴易不足,所以,夏季养生重养“心”。

夏日要积极进行自我调节,睡觉不宜太晚,须早起,保持精神焕发的状态,使机体的阳气调和宣达,中午应适当午睡。

衣着应少,宜穿散热、透汗、舒适、凉爽的服装。

居室宜通风、宽敞。

避免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

避免长时间曝晒,积极采取防晒措施,多喝水。

切勿心情烦躁,乱发脾气,要精神饱满,形体健美。

冬季天地之气渐渐收敛,自然界阳气藏于下,而阴气弥漫于天地之间。

气温骤降,天气寒冷,万物都处于潜藏的状态,人也要相应减少活动。

所以,冬季养生以“藏”为要。

冬季养生要适应气候的变化,不要轻易扰动阳气,要使精、气、神都深藏于内,避寒取暖,养肾保精。

动静有衡劳逸适度“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形神结合是中国养生学中最重要的基本理念。

“静以养神”,是力求保持恬淡虚无的境界,摒除杂念,清静寡欲,淡泊名利,神气内藏而不外泄,达到养神目的。

四时养生ppt课件

四时养生ppt课件

秋季运动
秋季气候宜人,适合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如登山、慢跑等,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
四时养生与情绪调节
春季情绪调节 春季是情绪容易波动的季节,人 们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 悦,多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 。
冬季情绪调节 冬季气候寒冷,人们容易感到孤 独和抑郁,应注意与家人和朋友 保持联系,多进行室内活动和社 交活动。
白质的食物,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秋季饮食
秋季气候干燥,饮食应以养肺、润燥为主 ,多吃滋阴、生津的食物,如梨、藕、百
合等。
夏季饮食
夏季气温高,人体消耗大,饮食应以清淡 、易消化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 的食物,如绿豆、冬瓜、黄瓜等。
冬季饮食
冬季是收藏的季节,饮食应以养肾、进补 为主,多吃富含脂肪和热量的食物,如羊 肉、狗肉、核桃等。
春季气温变化较大,要 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避
免感冒。
夏季养生的方法
01
02
03
04
夏养心
夏季气温高,易引起心火旺盛 ,要注意养心,保持心情平静

饮食调理
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如绿豆、冬瓜、西瓜等,有助
于消暑降温。
适量运动
夏季适合水上运动,如游泳、 冲浪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

注意防晒
夏季阳光强烈,要注意防晒, 避免晒伤和中暑。
适量运动
冬季适合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等,有助 于增强免疫力。
饮食调理
多食用温热性食物,如姜、蒜、羊肉等,有 助于驱寒保暖。
注意保湿
冬季空气干燥,要注意保湿,预防皮肤干燥 和瘙痒。
04
四时养生的注意事项
春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春养生气
饮食调养

四时养生原则

四时养生原则

四时养生原则是指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和环境变化,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以下是四时养生原则的具体内容:
春季养生:春季气温逐渐回暖,适合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同时要注意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过度食用肉类和油腻食物。

夏季养生:夏季气温高,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和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多喝水、多吃水果,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饮酒,以避免中暑和脱水等问题。

秋季养生: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应注意保暖和增强体质。

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柿子、橙子、苹果等,以增强免疫力。

同时要注意避免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冬季养生:冬季气温较低,应注意保暖和防寒。

多吃温热的食物,如姜汤、红枣、生姜等,以增强体质。

同时要注意避免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避免长时间待在室内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

总之,四时养生原则是根据气候和环境变化,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养生重点,只有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中医四时养生

中医四时养生
“肝气内变”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秋天养生主要是防止燥邪对人的伤害,这样才能养护好体内的阴气 。 1、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若多吃酸味食品,能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大大伤害脾胃之气。
“心气内洞” 不可食苦味的食物太多,一定要多吃点辛味的食物,这样可避免心气偏亢(中医认为苦味入心),有助于补益肺气(心属火,肺属金
四时与五脏的关系
四时与五脏的对应 四时养五脏的哲理
春应肝
春养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夏应心
夏养心
秋应肺
秋养肺
冬应肾
冬养肾
长夏应脾
长夏养脾
违逆四时阴阳的危害性
这是告诫人们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春夏养阳” 。 夏天,是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 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
养生的法则(重要原则)
法于阴阳——顺应四时,养生避邪 和于术数——锻炼身体,强筋壮骨 食饮有节——节制饮食,滋补气血 起居有常——按时作息,颐养天年 不妄作劳——劳逸结合,保全形气
保精养神,益气全形 形与神俱,尽终天年
天人相应 顺应四时
“天、地”,古人是指整个自然界 而言,“天地一体”就是说自然界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火克金,心火不亢,肺气平和) 在《老老恒言·戒怒》篇中这样说:“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 秋季人体的生理活动随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收”的阶段,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的状态,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不要
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以防汗液流失,阳气伤耗。
“肺气焦满” 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类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

顺应天时的养生保健智慧

顺应天时的养生保健智慧

顺应天时的养生保健智慧养生保健是人们一直关注并追求的话题,顺应天时的养生方法则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顺应天时的养生方法,指的是根据自然规律、季节气候、环境特点等因素,合理安排生活起居、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面,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顺应天时的养生保健智慧。

一、顺应四时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万物随之变化。

人体的生理机能也受到四时的影响,因此,顺应四时变化进行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春季万物复苏,气温逐渐升高,此时应注重养肝、养阳、养气。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消耗较多,此时应注重清热解暑、补充水分。

秋季天气干燥,气候多变,此时应注重养阴润燥、调理脾胃。

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渐弱,此时应注重温阳补肾、增强体质。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调整作息、饮食和锻炼等方面,以顺应天时的变化。

二、注重起居有常起居有常,指的是人们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顺应昼夜变化。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常常会因为熬夜、加班等原因影响作息规律。

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居室的清洁卫生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三、合理饮食调理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合理的饮食搭配对养生保健至关重要。

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食物的种类和颜色应该多样化,注重五色搭配;二是应该适量摄入蔬菜、水果和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促进肠胃健康;三是应该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对肠胃造成伤害;四是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五是应该根据不同季节和身体状况调整饮食,如夏季应多食用清热解暑的食物,冬季应多食用温阳补肾的食物。

四、适度运动锻炼运动锻炼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在选择运动方式时,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顺应四时养生法

顺应四时养生法

顺应四时养生法顺应四时养生法一年之中,气候呈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性变化,在这一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自然界万物也呈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性变化。

所以,人类必须顺应四时的变化规律,“顺四时而适寒暑”(《灵枢·本神》),才能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

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四时养生最基本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这一原则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来的,“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季节属阳,自然界万物正处于生、长的阶段,故人体也必须调养人身之阳,以顺应自然界生长之势,如果逆之则有碍于少阳(春)之生、太阳(夏)之长;秋冬季节属阴,自然界万物处于收、藏阶段,故人体也必须调养人身之阴,以顺应自然界万物收藏之势,如果逆之则有碍于少阴(秋)之收、太阴(冬)之藏。

从人体自身阴阳变化规律来看,春夏之时阳气升,人体阳气也随之盛于表而虚于里,故善养生者当应时而充养体内阳气,培扶其根本,使之充沛而有力卫于外;秋冬之时万物敛藏,人体阴气也随之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善养生者当应时而调养阴精,使阴精充盛而濡养五脏于内。

此外,春夏养阳,能预防秋冬之寒病;秋冬养阴,能预防春夏之火热症。

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其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泄,此阴脱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度,伤此阴气,以致夏多急火症,此阳盛之为病也。

”除此之外,还要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

即春天来临时,初春阴寒尚未尽,不可骤减衣服,以防感受风寒之气伤人身之阳,谓之“春捂”;秋天来临时,晚秋天气虽凉未寒,不宜过快增添衣服,使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加抗寒能力,谓之“秋冻”。

中医养生与美容

中医养生与美容

中医养生美容养生,是采用多种方法或手段,保养正气,维护身体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以达到强身延寿的目的。

养生之术,也是美容之术。

养生防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和西医学思想相吻合。

养生保健可以预防疾病,抗衰老,同时能使人保持青春健美。

中医养生起源悠久,内容丰富。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顺应四时(一)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人体容貌的维护与增进,与四时气候有密切关系。

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中,顺时养生十分重要。

顺时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

这是中医养生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人体适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

1.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说明人体五脏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维持人体健美容貌与体态。

2.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阳气充沛,万物生机蓬勃,人体新陈代谢相对旺盛,所以要保养体内的阳气,防止阳气发泄太过,影响人体生发之气。

秋冬阳气藏伏,阴气转盛,人体新陈代谢相对减缓,要注意保养体内阴气,以防阴气耗损。

3.人的面部暴露于外,易受邪侵,故易发生美容问题。

春天人体阳气开始升发,夏天阳气最盛,秋天阳气降而阴气升,冬天阳气沉伏于内,阴气最盛。

故人体夏季脏腑功能旺盛,阳气发散,阴液易耗,使面部肌肤营卫失调;冬季脏腑功能减退,阴气凝结,阳气易损,面部颜色呈现苍白或青紫,甚至发生冻疮。

所以四时气候的变化与美容关系密切,因此“因时美容”应当成为人们在美容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二)顺应四时还要顺应人体阴阳昼夜消长规律。

1.自然界阴阳随昼夜更替变化而有升降盛衰的变化。

2.昼为阳,夜为阴;人体阴阳在一天之中也有升有降,这种升降是随自然界阴阳升降同步进行的。

3.因此,人体白天阳气盛,脏腑功能旺盛;夜间阴气盛,阳气衰,脏腑功能减退,正气相对虚弱。

二、适应寒暑1.寒与暑是中医所言之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阴阳属性,故寒与暑是阴阳盛衰的明显征象。

中医理论中的四时养生讲的是什么?

中医理论中的四时养生讲的是什么?

中医理论中的四时养生讲的是什么?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此处的“道”,就是养生之道。

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能否懂得养生之道,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中医养生继承了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以“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的整体观为出发点,主张从综合分析的角度去看待生命和生命活动。

养生方法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动静互涵、平衡协调为基本准则。

主张“正气为本”,提倡“未病先防”,强调辨证思想。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如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求人们用持之以恒的精神,自觉地、正确地运用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自养自疗,提高身体素质和抗衰防病的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四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

正如《灵枢·本神》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的一大特色。

一、四时养生的理论基础(一)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中医学的经典巨著《黄帝内经》认为人是“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说明人体要依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同时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

这与现代科学认为的生命产生的条件,正是天地间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

“天、地”,古人是指整个自然界而言,“天地一体”就是说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顺应四时不忘养生

顺应四时不忘养生

顺应四时不忘养生春天是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的时期,人们的生活规律在此季节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人们在春天也就有必要进行调试。

一是在起居方面,宜早睡早起,午饭半小时后,适当休憩半小时。

二是要注意通风,始终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三是要注意通风。

春天还要注意保持体内阳气。

春天要注意食养,首先,春季饮食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补脾;其次要顺应春升之气;再次,应适当配吃些清热解里热,滋养肝脏的食物。

炎热的夏季是人体消耗最大的季节。

补充营养的原则是,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欲的饮食为主,在膳食调配上,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提高食欲。

夏天具有清热去暑功效的食物有苋菜,莼菜,马兰头,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菜瓜,西瓜等。

夏季睡眠方面的养生方法一般来说,宜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

夏季应早睡早起,中午做好午休,适当活动以利饮食消化。

且,夏天不要直吹风扇,服装以舒适为宜。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

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

对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味,生津。

秋季意味着进补黄金季节的来临,但不恰当的进补方法不仅收不到预想的效果,有时还会损害健康,故应特别注意。

冬季,尽量早睡早起。

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人体的背部侵入,引发疾病。

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冬日要注意保暖背部,避免阳气受到伤害。

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

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以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冬季运动是对付寒冷的积极措施,但应注意,冬季是一年中的闭藏季节。

时令养生顺应四时调整生活

时令养生顺应四时调整生活

时令养生顺应四时调整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焦点。

而时令养生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式,注重食物和生活习惯与四时节气的协调,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本文将介绍时令养生的原理及具体实践方法,以帮助读者在不同季节中调整生活,保持身心健康。

一、春季养生春季,大地苏醒,生机勃勃。

按照中医理论,春季气候渐暖,阳气逐渐充盈,因此养生应以“收敛发散,平衡阴阳”为原则。

1. 调整饮食:春季宜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减少油腻和辛辣食物的摄入。

2. 适当运动:春季气温适宜,是进行户外活动的好时机。

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

3. 调整作息:春季天气温暖,早上起床的时间可以提前,晚上睡觉的时间可适当延后,更好地与自然环境保持一致。

二、夏季养生夏季,气候炎热,阳气旺盛。

为了防暑降温,夏季养生应以“清热防暑,保持水分平衡”为原则。

1. 保持水分:夏季出汗多,要适当增加饮水量,多食用具有清热作用的食物,如黄瓜、西瓜等。

2. 避免暴晒:夏季阳光强烈,应尽量避免在午间长时间暴晒,外出时应做好防晒措施,如涂抹防晒霜、戴遮阳帽等。

3. 安排合理运动:夏季日照时间长,可以将运动时间调整在日落后,避免中午直接暴晒。

选择室内运动或者水上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秋季养生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大地渐入休眠。

秋季养生应以“润燥养阴,调节身心”为原则。

1. 补充水分:由于秋季天气干燥,宜多饮水,并适量食用滋润食物,如梨、雪梨等。

2. 多吃蔬菜水果:秋季蔬菜水果丰富,可以适当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 适度锻炼:秋季运动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利用凉爽的早晚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四、冬季养生冬季,气温骤降,阳气收敛。

冬季养生应以“保暖养阴,调理脏腑”为原则。

1. 保持温暖:冬季加强保暖尤为重要,适当增加衣物的层数,使用保暖设备,避免受凉。

顺应四时、调节情绪、饮食有节、阴阳平衡之养生四宝给你个好体魄

顺应四时、调节情绪、饮食有节、阴阳平衡之养生四宝给你个好体魄

顺应四时、调节情绪、饮食有节、阴阳平衡之养生四宝给你个好体魄顺应四时、调节情绪、饮食有节、阴阳平衡之养生四宝给你个好体魄坏习惯软饮2018-10-05 08:01:00凡是懂得养生之道的人,都懂得顺应四时节令变化,适应气候的寒暑,调节喜怒的情绪,注意正常的饮食起居,节制阴阳的偏颇,调剂刚柔的活动。

掌握了这四条原则,四时不正的邪气就难以侵袭身体,从而获得长寿而不易衰老。

一.那什么是顺应四时?顺应四时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目的,这是《黄帝内经》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

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

冬至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客观自然条件而生存,而是要顺应四时的变化以调摄人体,从而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盛、经络通达、情志舒畅的养生保健目的。

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

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而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

因此,人在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亦应保养阴气,故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

这就要求人们的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根据四时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节。

在作息时间上,应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

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蔬菜瓜果的食用也有一定的季节性。

二.养生要调节情绪,为什么?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情绪的变化能直接影响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不良的情绪状态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的后果。

《黄帝内经》中也有“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飨食泄,故气上矣”的说法。

国外还有医学研究发现,“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够使人短命天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情,如忧虑、颓丧、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

养生之道——与自然和谐,顺应四时变化

养生之道——与自然和谐,顺应四时变化

养生之道——与自然和谐,顺应四时变化养生之道——与自然和谐,顺应四时变化2007-01-03 18:45, 刘逢军教授, 2472 字, 2/294, 原创 | 引用如果我们离自然太远,那么离病就很近了。

一年四季的变化,和人的身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年是24个节气,身体好的人,懂得修炼的人,节气一变就有感应。

还有一些身体很弱的人,节气一变也会非常敏感。

我们怎么和一年四季的变化相吻合呢?就是按照《黄帝内经》所讲的,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季节万物生机勃勃,阳气往上升,人借着天力来养自己的阳气,秋冬季节天气开始收敛,开始藏,人也要借着这个大好时机来收敛、来储藏。

叫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万物往上升的时候,夏天是万物开始长的时候,到了秋天万物开始收,冬天是万物开始藏的时候。

人一定要跟上四季变化的节拍。

春天养阳,我们在吃的时候,应该吃一些偏阳性的东西,比如说青椒、韭菜、蒜苗、葱头、豆芽,最好在春天时吃韭菜、鸡蛋、松子、摊饼,这个养阳气,是古代最推崇方法。

韭菜它是割了一茬又一茬,有一种不断生发的功能,韭菜阳气很足,松子是在天寒地动当中还郁郁茺茺,它里面焕发着阳气,鸡蛋和其它的鸟蛋实际上是地球的一个缩影,蛋壳就是地壳,蛋青就是地幔,蛋黄就是地核,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来模仿的,也是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演化出来的,所以它里面包含了很多完整的信息。

到秋冬的时候,可多吃一些养阴的食物,比方说柿子,柿子是收敛的,如果便稀的时候,吃点柿子或柿子饼,人很快就不便稀了。

秋收是收敛的时候,红枣、花生、莲藕、山药、芋头,特别是山药和芋头,应该是每天或几天都要吃的食物。

因为山药是补肾健脾,芋头是润肺、滑肠、补血。

到春天的时候,要多走出室外。

所以《黄帝内经》把一年四季分成了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

春三月人的行为和季节特点是万物推陈出新,天地之间生气勃勃,此时人应早点起床,宽衣披发,穿衣宽松一点,头发不要紧紧的扎起来,到门外去散步,早到什么程度呢?太阳已经离开地面,随着阳气走出去,这样的结果是可以抒发你压了一冬天的阳气,如果说春天阳气没有升起来,那么到夏天人易感冒。

『老人养生』老年保健要诀:顺应四时

『老人养生』老年保健要诀:顺应四时

『老人养生』老年保健要诀:顺应四时祖国医学关于“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十分精辟的,其核心内容就是人必须和自然相适应,保持协调统一,方能获得健康。

《黄帝内经》中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又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一年四季,转换不息。

由此而派生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规律,被司马迁称之为“天地之大经也”。

老人养生保健必须顺应四时,如果逆四时而动,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使心身健康毁损。

拿最基本的人体着装来讲,老人必须随季节之变化而增减衣着,稍有疏忽,便可外邪入侵,百病滋生。

清代学者曹庭栋所撰《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人起居提出:“春宜夜卧早起,逆之则伤肝。

夏同于春,逆之则伤心。

秋宜早卧早起,逆之则伤肺。

冬宜早卧晏起,逆之则伤肾。

”谈到老年人饮食要求,《老老恒言》指出:“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成。

”具体到动物内脏,则提出:“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

四季不食脾。

”此外,曹氏又告诫老人:“夏至以后,秋分以前,外则暑阳渐炽,内则微阴初生。

最当调停脾胃,勿进肥浓。

”心理保健亦应顺应四时。

人体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也随四时而变,故必须作出相应的调节。

春三月云:“以使志生”;夏三月云:“使志无怒”;秋三月云:“使志安宁,无外其志”;冬三月云:“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凡养生、养长、养收、养藏四气调神之道,皆以调节意志为第一要义也。

近年来,温室效应致使地球的气候变化反复无常,有时候几乎乱了套,失去了正常规律,恶劣反常气候时有袭击,故老人必须随时应对,做好防范,以防不测。

(以上内容转载自新浪健康。

)(实习编辑:范立明)。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原则一、背景与意义《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医养生的源头。

它强调了四时养生的重要性,主张人体应顺应自然环境,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进行适宜的调养。

这种养生方法不仅有助于预防疾病,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实现身心的和谐。

二、四时养生的理论依据和核心观点在《黄帝内经》中,四时养生理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认为,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会影响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因此,在不同的季节,人们应该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

其核心观点包括: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三、针对不同季节的养生方法1.春季养生: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气候温暖,阳气上升。

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肝、护肝。

建议多食用绿色蔬菜,以促进肝气的疏泄;适量运动,以活动筋骨,增强身体免疫力。

2.夏季养生:夏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气候炎热,阳气旺盛。

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心、护心。

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用水果蔬菜,以补充体内水分和营养。

3.秋季养生: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气候凉爽,阳气渐减。

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肺、护肺。

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避免呼吸道干燥;饮食上应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蜂蜜、梨等。

4.冬季养生:冬季是收藏的季节,气候寒冷,阳气深藏。

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肾、护肾。

建议注意保暖,保持室内温暖;饮食上应多食用温阳的食物,如羊肉、红枣等。

四、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四时养生建议1.饮食:在不同的季节,应选择适宜的食物来滋养身体。

比如春季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养肝;夏季应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以养心;秋季应多吃滋润的食物以养肺;冬季应多吃温阳的食物以养肾。

2.运动:四季运动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比如春季可进行柔和的户外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夏季可进行适量的游泳、瑜伽等运动;秋季可进行登山等户外运动以增强身体耐力;冬季可进行适量的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

顺应四时养生

顺应四时养生

顺应四时养生顺应四时: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随遇而安,改造自然,为人类防病抗衰、保健益寿的根本利益服务。

从根本上去调节阴阳、把握阴阳,就会给自身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创造有利条件。

就能向“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交融”的境界迈进了。

A.春三月春季,始于农历立春,止于立夏,为公历二月、三月、四月,共三个月。

①春季,是万物生发,推陈出新的季节。

农历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减咸酸,增辛辣,助肾补肺,安养胃气;衣宜下厚而上薄。

勿骤脱衣,勿令犯风,防夏飧泄。

农历二月:肾气微肝正旺,减酸增辛,助肾补肝;衣宜暖,令得微汗,以散去冬伏邪。

农历三月:肾气以息,心气渐临,木气正旺,减甜增辛,补精益气,勿处湿地,勿贪凉。

②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人应夜早起,广步于庭,以使志生。

春季宜常食新韭,大益人。

过春后勿食,多昏神。

春季乍暖还寒时节,不可顿去棉衣,而应渐渐减之(春捂秋冻,不易得病)。

春夜卧时,间或用热水,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能泄风邪脚气。

③五行学说认为,春三月木旺,是肝气旺盛,易于发病的季节。

春季养生,应根据“万物生发,肝气旺盛”的特点做好养生。

春季勿多食酸味,减酸益甜以养脾气(春,肝木正旺,酸味属木,脾属土,恐酸味助木克土,令脾受病)。

B.夏三月夏季,起于农历立夏,止于立秋,为公历五月、六月、七月,共三月。

①夏季,为万物生长,繁荣秀丽的季节。

农历四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减酸增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为纯阳之月,忌行房事。

农历五月:肝气休,心正旺,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

早卧早起;名为毒月,君子斋戒,薄滋味,节嗜欲,霉雨湿蒸,宜烘燥衣,时焚苍术,常擦涌泉穴,以袜护足。

农历六月:肝弱脾旺,节约饮食,远避声色;阴气内伏,暑毒外蒸,勿濯冷,勿当风,夜勿纳凉,卧勿摇扇,腹护单衾,食必温暖。

②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季的生活起居,也应与“夏长”相应,晚睡早起,无厌于日,适当午休,以保存精力。

夏季虽暑气酷烈,但勿多食冰水、冷粉、冷粥等物,虽取快一时,冷热相搏,多致腹疾;勿多食煎、烤、油炸之物,以助势毒,多发痈疽;勿枕冷石,损目;勿睡熟扇风,或露卧取凉,多成风痹瘫痪之病;勿沐浴当风、阴房开窗,防贼风中人最暴;勿用冷井水洗面,伏热在身,宜每天早起,以受清明之气;平檐下、过廊、巷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更宜调息净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6
三、四时的起居(锻炼)原则
1、“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 就是天黑了以后你就睡觉了,早上早点起来, 你晚上早一点睡的话,有助于阴气的避藏;
2、春季忌郁闷— —郁闷伤肝脏。
2021/3/16

三、四时的起居(锻炼)原则
1、“晚卧早起,无厌于日” ——夏天的 时候你可以晚点睡,早点起,可以睡得少一 点,哪怕你中午再补点觉都可以 。
2 、 夏 季 忌 怒 —— 怒伤心脏。
2021/3/1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四时的起居(锻炼)原则
1、“早卧早起” ——秋季气血正好从外 面向里面收,大家知道白天人的阳气都在外 面,晚上阳气归于内了,那么如果你能早卧 早起,那么你的气血就符合这个气血往里逐 渐储藏的这么一种状态。
2 、 秋 季 忌 悲 —— 悲伤肺。
2021/3/16
二、针对四个季节如何进补和饮食
1、秋季与人的肺脏对应,应重点调 养滋补肺气。 2、吃秋梨膏——梨有润肺、止咳作用,可入 肺经,它可以有助于气血从外向内走。 3、饮食要利于滋补肺气的食物和蔬菜瓜果。
2021/3/16
二、针对四个季节如何进补和饮食
1、冬季与人的肾脏对应,应重点调 养滋补肾气。 2、过了更年期的女性,可用六味地黄丸来补肾。 中青年女性还应补血,可吃一点阿胶、大枣、冰糖、 核桃仁做成的膏;男同志到冬天如果肾气弱,可以 用点金篑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以补肾为主 。 3、饮食要利于滋补肾气的食物和蔬菜瓜果。
2021/3/16
2021/3/16
顺应四时话养生
内容题纲
一、养生为什么要顺应四时(季) 二、针对四个季节如何进补和饮食
三、针对四个季节如何锻炼(起居) 四、养生锻炼必须避让的两个节
气和最适宜的两个节气
2021/3/16
一、养生为什么要顺应四季
1、按照四季特点养生就会减少疾病的发生 2、违背四季特点的养生就会受到自然惩罚 3、五脏与四季的对应关系
2021/3/16
二、针对四个季节如何进补和饮食
1、春季与人的肝脏对应,应重点调 养滋补肝气。 2、吃点的药——乌鸡白凤丸,可以解决“春 困”情况。 3、饮食要利于滋补肝气的食物和蔬菜瓜果。
2021/3/16
二、针对四个季节如何进补和饮食
1、夏季与人的心脏对应,应重点调 养滋补心气。 2、喝点生脉饮——有助于你心气的滋养,就 可以防止你夏天的时候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的 症状 。 3、饮食要利于滋补心气的食物和蔬菜瓜果。

2021/3/16
三、四时的起居(锻炼)原则
1、“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就是等 太阳出来了您再起来,一定要跟着太阳走。
2 、 冬 季 忌 恐 —— 恐伤肾。

2021/3/16
四、养生锻炼必须避让的两个 节气和最适宜的两个节气
(一)必须避让的节气——冬至和夏至 (二)最适宜的节气——春分和秋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