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思想》教案
高中政治1.2《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入新课)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哲学思想、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到现在我们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探讨哲学已经有几千年了。
那么,大家知道哲学分为哪些派别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如何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首先要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介绍一下思维和存在,或以物质与意识作为代替,同时告诉学生,两个关系词——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可以互换的。
(这里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表达对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看法)意识——主要是我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反映;物质——比如我们身上穿的、脖子上带的、手腕上带的、书桌上摆的,都是物质,只不过它们是具体的一个个事物而已。
总而言之,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物质。
比如说我们所看到的高山流水、房子汽车、书桌黑板、钢笔铅笔等等,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在大致明白了什么是物质之后,接下来我们就来考察下这两个词语的关系,大家想想,你觉得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它们谁决定着谁?这个问题在哲学上我们表述为:意识(思维)和物质(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是哲学的第一个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两种看法。
凡是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我们说它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我们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
这样哲学就分成了两大阵营。
(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进行分析,看哪种主义是科学的)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现在和大家谈到手机、MP3、MD、电脑等东西的时候,大家脑海中是不是就会浮现它们的形象啊?比如说MP3,大家脑海中出现的就是,要么长长的要么扁扁的要么圆圆的,可以听歌做U盘的小玩意儿。
这个就是我们哲学上的说的意识。
不过,如果老师现在和一个远古人或者说我家乡里的那个村子里乡亲们说MP3、MD,他们的脑里会出现这样的反映吗?我想,他们的回答是——这能吃的吗?总结——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关于哲学的第二个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解释同一性——就是说意识(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物质(存在)的问题。
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
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内涵(3)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2.理解(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3.运用(1)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或是唯心主义的(2)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3)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4)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二、教学重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二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学生活动:展示一组著名学派的命题,请学生判断理解并归纳出他们的最大分歧在哪儿?(最大的分歧在于认同世界从哪里来,谁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位的)学生活动:学生说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归根到底是处理好谁与谁的关系?(如:学习实际效果不佳是学习计划与实际状态的脱节,归根到底都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二、正文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学生活动:展示四个代表观点,请学生在阅读课本P-1/9-1/10的基础上,进行归类。
(唯物主义: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火产生了一切,一切都复归于火”;唯心主义:王阳明“心外无物”;可知论:马克思主义主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人所能认识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至于感觉之外是否存在客观世界,感觉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等问题,都是不可知的。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word教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有人说哲学应当研究幽州的本源这样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当回答人生的价值这样的本质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当研究社会运转规则这样的现实问题。
你以为哲学应当研究什么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呢?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骨干知识梳理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和 _______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 _______和 _______的关系的问题。
2.它包含双方面的内容:⑴思想和存在何者为_______ 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一样回答是区分_______和 _______的独一标准;⑵思想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 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一样回答是区分_______和 _______的标准。
【拓展提高】存在与思想的关系≠存在与思想的辩证关系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想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思想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⑵思想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包含存在决定思想以及思想对存在拥有能动作用双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正确的回答。
二、思想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为何 )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_______ 和_______的基本问题。
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有关。
2.它是全部哲学都不可以回避的、一定回答的问题。
它贯串于哲学发展的一直,对这一问题的不问回答决定着各样哲学的 _______和_______,决定着它们对其余哲学识题的回答。
【研究反省】在本质生活中,人们都会直面思想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拟订学习计划一定考虑学习本质,是学生能够自觉学习、成功学习的前提;公司经营者指定经营策略一定全面观察市场的状况及其变动趋向和公司内部的人、财、供、产、销状况,才能在强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述资料说了然什么?答案速查:一、 1. 思想存在意识物质2.第一性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同一性不行知论可知论二、 1.第一碰到没法回避 2.基天性质方向重难疑点研究1.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门派⑴思想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一样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独一标准。
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案专业班教案,DOC
预习完成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________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唯心主义认为_________________。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派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_________意义。
学习过程
学习导航
情景设置
问题探究
体验结论
一、唯物主义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
多媒体展示材料二
材料三
探究:
1、你同意这两个同学的看法吗?
2、上述材料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简要评价
他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评价
A.认为意识决定物质B.认为意识由物质决定
C.认为意识不能反映物质D.认为意识不能独立于物质而存在
3“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这一观点()
A.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
教与学的反思
唯物主义中最彻底和最科学的形态是什么?
结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和基本观点
结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
局限性:
结论:1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合理性:
局限性: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性:
二、唯心主义
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材料四
材料五
材料六
上述观点有何共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
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4)
思考提示(1)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 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强调精神作用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是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就不是唯心主义。
3.议议“疑邻偷斧”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
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那邻居家的孩子,怎么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了。
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什么错误?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并说明哲学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考提示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从主观出发的错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列举事例略。
4.列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在实际生活中具体表现。
思考提示(略)六、教学资源链接(一) 名词解释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哲学学说,认为我们的感觉、表象、概念、思想能够正确认识世界。
一般来说,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是物质派生的,认为世界是可知的。
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所说的世界可知只是精神的自我认识,旧唯物主义者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但由于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辩证地解决世界可知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科学地证明了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是否认人们认识世界或彻底改造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学说。
此概念首先由英国的赫胥黎(1825—1895)于1869年提出,不可知论的思想在古代就已产生,欧洲近代的主要代表是休谟和康德。
其本质是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屏障而不是桥梁,不承认在感觉之外有确实可靠的客观外部世界的存在,不懂得认识过程中本质与现象、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思想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思想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道德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公民。
本文将介绍一个名为“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本教案以“百舸争流”为主题,通过对百舸争流的背景、意义和价值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问题。
教学内容包括:- 百舸争流的起源和背景知识。
- 百舸争流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 百舸争流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规则。
3.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百舸争流的背景和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或讨论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百舸争流的起源和背景知识,以及它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 第二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发表观点。
例如,百舸争流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它对于团队合作有何影响?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将结果汇报给全班。
- 第三步:组织百舸争流活动。
教师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协作设计一艘自己的船只,并在规定时间内制作。
每个小组的船只需要符合一定的规则和标准,例如船体稳定度、航行速度等。
学生可以学习到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第四步:总结与反思。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活动过程,总结学生的收获和反思。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今后类似活动的效果。
三、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小组讨论的贡献和船只制作的主动性。
- 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反馈表,让他们评估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并提出改进建议。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教案标题: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百舸争流”的寓意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百舸争流”的思考和讨论。
2. 概念解释:解释“百舸争流”的含义,强调其在现实生活和教育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如企业竞争、体育比赛、科技创新等,分析其成功之处和背后的努力。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讨论并列举不同领域中的“百舸争流”现象,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思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百舸争流”与个人成长的关系,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与他人进行讨论和辩论。
6. 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百舸争流”的环境下培养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和策略。
7.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百舸争流”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百舸争流”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评估他们对“百舸争流”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分享:评估学生对“百舸争流”现象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3. 思考题: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篇关于“百舸争流”思想的个人感悟和思考。
教学拓展:1. 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加深对“百舸争流”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或活动,提升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实践能力。
3. 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追求卓越,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百舸争流”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高二政治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
(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题:第一目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
生活密切相关。第二目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哲学的本义爱智慧;二是哲学的任务
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讲哲学概念的基本含义。第二目主要讲哲学与具
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幺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引导
主义、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第三课包括两个框题: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史上的
伟大变革。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历史事实入手,设置探究,引导学生感悟社会存
在对哲学思想的决定性作用。第二目进一步阐释哲学思想对社会变革的反作
用。
第二框共三个目题:第一目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
基础和理论来源,论证其出现的必然性。第二目在对比的基础上认识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历史性革命,把握其基本特征。第三目依循历史脉络,介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通过本课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自觉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思想武器,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知识结构:生活处处
第二框,首先探究唯物主义,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
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恩格斯),这也就是说,只有涉及世界本原问题时,唯心主义确定无疑是错误的,而离开这个问题,唯心主义的很多观点都是很有价值的,甚至可以说,很多精致的唯心主义比许多粗糙的唯物主义对人类认识的贡献要大得多。
人类最早的意识是一种原始神灵的观念,从世界观上说,它无疑是唯心主义的观念。
但在原始时代,人能产生这种观念本身是人类认识和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只有人类才有神灵的观念。
在后来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都把信仰某种宗教和神灵变为反抗统治阶级的力量,推动历史的进步。
唯心主义一般都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人类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些非常有名的唯心主义命题虽然从本体论上是唯心的,但也深刻地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在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动性时,这些思想起码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如,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意思是说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有一点不可以怀疑,那就是我正在怀疑。
他极度地强调了怀疑、思考对人的重要性,也是鼓励人们勇敢地运用自己的理智去改造世界和把握人生,而不是盲目地相信上帝。
从一般意义上说,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是不对的。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总是从一个个的片面认识开始的,最后才形成了全面、整体的认识。
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在于否认事物还有联系、发展和全面的方面,辩证法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应该理解为对它的超越和包容,而不是简单的否定。
7.怎样理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在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反对宗教神学,坚持无神论,反对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发展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斗争中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
但受当时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特别是受资产阶级的阶级性的局限,它有很大的缺陷:一是机械性,即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观察事物,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否认事物的质变,甚至把人也视为机器;二是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三是不彻底性,即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去,社会历史观仍然是唯心主义的,把人的思想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022年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 1.2规定的“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要求。
●课标解读本标准要求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的含义,唯心主义的含义,人类所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
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说明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能分析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对于哲学发展的影响,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落实策略1.老师讲解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
哲学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知识不等于智慧,不能把哲学仅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学习。
只有在学习知识和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敢于质疑,通过亲身体验、长期积累,才能增长智慧。
2.坚持合作探究方式。
通过学生之间分组搜集材料、互助合作,共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把哲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生活和实践是我们进入哲学殿堂、把握哲学智慧的重要途径,对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方式一:话题导入人类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这些思想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激荡澎湃,奔流不息。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很多哲学家,他们对于世界、宇宙和生命有着不同的阐释。
他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呢?首先简要了解他们的观点。
方式二:情景导入漫画中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两人之争的焦点在于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之一。
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2)
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2)这个问题应该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1) 由其在哲学中的地位决定。
在中外哲学发展史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研究的问题也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内容。
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着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和解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哲学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 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内容目标规定有:要求学生“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在“提示与建议”中也明确指出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解释哲学基本问题的要求,是过去的课程标准(1998年教育部颁布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没有的。
(3) 由教学的目标任务决定。
学生只有了解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才能对哲学的内容有一个宏观和总体的认识,才能了解不同哲学派别和观点,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但这个问题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概括性,学生初步接触哲学,缺乏高度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
另外,教师对这个问题的教学掌握的理论深度和层次也是有难度的。
尽管哲学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提法存在着争议(详见本课“教学资源链接”),但教材还是采用恩格斯的论述。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教学,建议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
可以选用哲学史上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开展争辩的史实,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
这样既可以给学生讲点哲学史的东西,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里不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到对这些问题的评价上)。
比如,选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关于形神关系的争论的史实(详见本课“教学资源链接”),提出问题:这里的“形”指的是什么,“神”指的是什么?你认为先有“形”还是先有“神”?“形”和“神”的关系应该怎样?为什么说它们的观点是对立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什么样的哲学问题?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议论。
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案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学习目标】1.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识记哲学两大主流思想派别。
3.把握依据不同标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分类。
4.能够正确区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重点、难点】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区分。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生活与哲学的第二课,关于世界本原划分的思想派别,学生对于学习生活哲学,有较高的探索学习兴趣,有利于掌握本节内容。
自主学习内容一、回顾旧知:1.什么是哲学?2.什么是世界观、方法论?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的关系?二、基础知识感知学习范围:课本P10一P15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⑤________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⑥________和⑦________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⑧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⑨________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⑩________和⑪________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⑫________。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⑬________和⑭________,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⑮________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1)根本观点:⑯________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⑰________意识。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1.1对本课做了以下要求:“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设计而成的。
二、教材分析1。
《百舸争流的思想》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内容是《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的知识起点,对于学生认知哲学问题、学习哲学知识是入门课.教学安排2课时.2。
本课包括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框题.第一框主要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框主要学习唯物主义的含义及其三种形态,唯心主义的含义及其两种形态等基础知识。
承接前一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知识,主要介绍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来指导日常生活实践。
三、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2)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3)掌握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或是唯心主义的、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2.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2)初步掌握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感悟人生智慧,过有意义的生活。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明确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的“名言〞,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引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等古代哲学问题,理解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哲学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确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教学重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三、教学难点•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四、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探究活动1】课本第9页●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派别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可知论、不可知论〔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探究活动2】课本第10页●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第二课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识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各种形态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的了解,加深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 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思想上辨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 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
高二政治必修四《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政治必修四《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政治教案的设计,是为了能够提⾼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政治必修四《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教学⽬标 1、知识⽬标 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3)区分主观唯⼼主义和客观唯⼼主义。
分析:(1)援引经典作家的⾔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主义、辩证法与形⽽上学的⽃争;(3)从现实⽣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主义。
2、能⼒⽬标:(1)提⾼明辨是⾮的能⼒;(2)⽐较、分析的能⼒;(3)抽象思维能⼒。
3、态度、价值观⽬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作、⽣活、学习中⾃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主义。
⼆、重点、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根本分歧。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主义、辩证法与形⽽上学的⽃争⼀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坚定辩证唯物主义⽴场。
四、⽅法点津 (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论,进⾏分析、判断。
(2)从⽇常⽣活中⼈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主义。
(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5)分析⽇常⽣活中⼈们的⾔⾏并结合本课知识进⾏归类、总结。
五、知识点整合 第⼀框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的。
高中思想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百舸争流的思想》——《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复习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生在完成复习预习学案后,关键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分析和探究材料,应用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课对哲学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判断以及对它们各自发展形态的判断。
本课知识是必修四的一个基础,理解它对以后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本着高考的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对于这些哲学的基础知识,只有达到完全理解的程度,才能保证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学习下一阶段知识。
二、学情分析1、知识技能: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哲学知识,不再那么陌生。
2、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学习态度:高考在即,学习目标明确,愿意刻苦专研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于哲学有初步的认识与理解。
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一、本课设计意图(一) 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 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3) 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 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 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 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二)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内容目标: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提示与建议: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不同。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汇集资料: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一) 教学提纲框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课时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2 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课时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堂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和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包含的两方面内容
二、能力目标
能通过生活实例,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与学】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究】采用小组讨论法,讨论后请学生回答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问题,简单地说,就是
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
的问题。
二是的问题,即
的问题。
2、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思考】中国古代哲学家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什么哲学问题的思考?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究】①采用小组讨论法,讨论后请学生总结所阅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
②请学生们谈谈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的关系。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的问题。
它贯穿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决定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思想》教案Lesson plan for senior high school politics compulsory 4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思想》教案前言: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本课设计意图(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3)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内容目标: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提示与建议: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不同。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汇集资料: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提纲框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框题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1)什么是唯物主义?(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唯心主义(1)什么是唯心主义?(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二)结构分析及探究活动设计意图1.本课的逻辑结构本课也是“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绪论,主要是在第一课对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哲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关于什么是哲学有一个历史的和感性的认识。
标题为“百舸争流的思想”,主要负载的任务有二:一是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是介绍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
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两个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两个目:第一个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目,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这一目中,我们首先回答了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然后介绍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
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第二目,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首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思考,生活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当然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其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研究物质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就必须首先对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两类基本现象——思维和存在作出回答,否则就不能称作哲学。
最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这一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什么是哲学。
围绕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第一目,唯物主义。
这一目的基本逻辑结构是: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首先介绍什么是唯物主义,然后再谈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
第二目,唯心主义。
这一目的基本逻辑结构是: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首先介绍什么是唯心主义,然后再谈唯心主义发展的两种基本形态。
2.本课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目,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此目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
这一探究活动主要是说明在许许多多的哲学问题中,有没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哲学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要回答宇宙问题、人生问题和认识问题,用中国哲学的概念来表述就是天与人、道与器、名与实、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知与行等关系问题。
在这许多问题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哲学应该研究哪些问题。
第二目,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此目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
这一探究活动主要是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实践处处涉及哲学基本问题。
共有两问。
第一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认识到,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商业、教育、服务等生活和实践活动,都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二问主要是让学生思考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从中认识到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等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目,唯物主义。
此目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是为了说明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共有一问。
这一问题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具体实例的思考,弄清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术语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而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如有人把信不信鬼神作为划分唯物唯心的标准,还有人把是否相信理想的力量、是否追求理想意图、是否相信人类进步作为划分唯物唯心的标准(如费尔巴哈),也有人把心硬和心软作为划分唯物唯心的标准(如实用主义者),都造成了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上的混乱。
这一问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第二个探究活动,是为了说明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共有两问。
第一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思考,知道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第二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资料中所反映出的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的归纳和分析,了解朴素唯物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第二目,唯心主义。
此目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是为了说明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把人类思维对感觉的依赖夸大为世界对感觉的依赖。
共有两问。
第一问主要是让学生思考人的思维和世界是什么关系,是不是没有人的思维就没有客观世界?从中感悟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和局限。
第二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会主观唯心主义犯错误的原因,同时也应领会到主观唯心主义对人类认识发展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第二个探究活动,是为了说明什么是客观唯心主义,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夸大了概念或客观精神的作用。
共有两问。
第一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思考,知道什么样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
第二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客观唯心主义在思维与存在关系上的错误,同时也应领会到客观唯心主义对人类认识发展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唯物主义在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唯心主义这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人类认识发展的借鉴意义进行讨论。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重点、难点问题分析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来的:“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集中论述这个问题,既是对哲学发展历史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这个问题应该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1)由其在哲学中的地位决定。
在中外哲学发展史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研究的问题也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内容。
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着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和解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哲学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内容目标规定有:要求学生“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在“提示与建议”中也明确指出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解释哲学基本问题的要求,是过去的课程标准(1998年教育部颁布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没有的。
(3)由教学的目标任务决定。
学生只有了解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才能对哲学的内容有一个宏观和总体的认识,才能了解不同哲学派别和观点,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但这个问题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概括性,学生初步接触哲学,缺乏高度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
另外,教师对这个问题的教学掌握的理论深度和层次也是有难度的。
尽管哲学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提法存在着争议(详见本课“教学资源链接”),但教材还是采用恩格斯的论述。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