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合集下载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作者:符文姬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9期内容摘要: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杜威并不是倡导教育无目的,他的教育其实是有目的的,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他以生长为教育目的,认为教育要促进儿童的发展要促进社会的民主和谐。

关键词:教育目的生长课程约翰·杜威是世界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被称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在世界教育史上,不乏伟大的教育家,但是像杜威这样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切身的实践经验,而又恰当地把教育理论和实践贯穿起来的教育家,可是屈指可数的。

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他的教育理论虽然也曾遭到过非议,但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改造美国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甚至对亚洲好多国家,如中国、日本、土尔其等国的教育改革,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杜威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而他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

我认为,要真正地理解杜威的思想,就必须认识到他提出“教育无目的”的目的。

其实,杜威并不是倡导教育无目的,他的教育其实是有目的的,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他以生长为教育目的,认为教育要促进儿童的发展要促进社会的民主和谐。

杜威非常注重儿童和青年独立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的培养。

杜威认为,在教育上有三种错误:(1)不考虑儿童的本能和先天的能力;(2)不发展儿童应付环境的首创精神;(2)过份强调训练和其他方法,牺牲个人的理解力,以养成机械的技能。

这三种错误,都是把成人的环境与标准强加给儿童,其后果不堪设想。

就我对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的理解,杜威是一个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的教育论者。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生活。

所谓教育即生活,显然这种生活是儿童的生活,它能比较大地吸引儿童的兴趣,是儿童取向的;学校即社会,是将现实社会净化,放进学校以塑造儿童的心灵,这又有社会取向的因素。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杜威是美国教育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家,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得到了全面地阐述, 此著作以实现民主化的社会为教育目标, 与传统教育不同, 此书所阐述的新教育提倡从实际社会和生活出发。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学者认为是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之一。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传统教育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教导青少年识字读书, 实则却是脱离生活和实际经验的教育;杜威为改革旧教育, 创造出了新的教育理论, 强调儿童应该从死记硬背中跳出来, 接受与生活, 社会有关的新教育。

强制儿童一味的读书和被动的接受知识并非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主张让儿童在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中去学习经验;在此过程中, 首先要尊重儿童, 重视儿童内在的创造力和潜力, 杜威认为, 如果从与儿童亲身经历的生活中进行教育, 就会使儿童萌发学习的兴趣, 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体验生活, 他们乐于主动学习, 真正做到了理解事物的意义, 这种教育才是生动有效的,真实的。

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 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

儿童不仅要学会适应当前的环境, 还要跟随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民主社会。

学校即社会。

杜威讲到, 学校不能一直让儿童死板的学习老知识, 教师也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知识;而是将儿童看作教育的主体, 把学校与社会有机联系起来, 使其成为适合儿童生长、生活的环境, 让教育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

显然, 杜威所提倡的学校并不是传统的脱离现实的学校, 乃是真实的, 自然的学校。

它是经过组织简化的、滤清和优选的、在多种影响下求取平衡的高效能学校。

但杜威在生长学说中提到凡是生长的就是好的, 凡抑制生长的就是坏的, 显然是错误,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正确的, 也有错谬的, 不能笼统地认为凡是生长, 便是有益的。

二、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新的教育并非是将儿童的生长处于置之不理的状态, 任其生长, 而是使其自身不断积累的发展过程。

获得更多和更好的教育便是教育的目的, 目的存在于过程之中。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1杜威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和“从做中学”这两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把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说教学是“连续重建的工作,应从儿童先有的经验进入有组织的真理研究的阶段。

”他认为儿童由4岁到8岁为通过活动和工作而学习的阶段,所学的是怎样做,方法是从做中学,所得的知识得自应用,并为着应用,不是为了储备。

由8岁到12岁为自由注意学习阶段,这时儿童能力渐强,可以学习间接的知识。

但是间接知识必须融合在直接知识之中,须应生活之需而为生活所用,否则呆读死记就会成为大脑负担,就像不能利用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战利品,反而被战利品所拖累一样。

第三个阶段就是12岁以后,属于反省注意学习时期,学生从此开始掌握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科学知识或事物规律,并且随而习得科学的思维方法。

杜威指出,教育最初须是人类的,以后才是专业的。

科学家的出发点是追求知识,儿童的出发点是生活生长。

现在的课堂依然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领路人。

”这和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点是相一致的。

现在很多课堂上老师都注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实践,动手做一做,然后自己总结出公式或者数学规律,自己总结出的这些规律。

学生不仅记忆深刻,而且理解很透彻。

这样让学生“从做中学”的方法,学生依然受益匪浅。

特别是小学,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强,当我们学习这方面抽象知识的时候,都是借助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做一做,然后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儿童的知识虽然很疲乏,但当他全力以赴探讨那些感觉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的时候,他会像真正的科学家那样肯于动脑筋和费心血。

一般教师脱离儿童生活而仅仅为准备考试才向学生提出问题,儿童却是学而不思和记而不解的。

实际上锻炼良好的大脑比在大脑中堆放不能消化的公式和定理有价值得多。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深刻地阐述了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关系,为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杜威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杜威强调教育的实用价值和人本价值。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应该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个人发展。

这种教育观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教育应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这种教育观念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杜威非常注重儿童和青年独立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与人沟通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这些能力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他提倡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这种教育观念对于当今社会中强调个性化和创新性的教育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再次,杜威在书中提出了许多与传统不同、适用至今的教育观念。

例如,“从做中学”,他认为教学不应该直接注入知识,而应该通过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经验和知识。

这种教育观念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

杜威还提出了“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培养儿童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这种教育观念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学校和社会的与合作。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传统教育观念仍然存在,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一些教师为了追求短期的教育成果,忽视了学生兴趣和实际需求,通过大量的作业和考试来压迫学生的时间和空间。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和心理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广杜威的教育理论,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只有当教师真正理解并实践杜威的教育理论,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来重新审视当今的教育问题。

浅析杜威的教育思想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浅析杜威的教育思想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的教育观念,使他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积极推动者。他强调学生的全面 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倡导学生在做中学,以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和创新精神。同时,他强调教育的社会使命,认为教育应当帮助个体实现自我价 值,同时推动社会的进步。
具体来说,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的教育观念:
首先,杜威强调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他认 为,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现状的人,而应该是培养出有能力改变 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其次,杜威提出了“在做中学”的理念。他认为,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学习, 通过参与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
最后,杜威强调了教育的人本价值。他主张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他也强调了教育的社会使命,认为教育应该 帮助个体融入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谢谢观看
在深入阅读过程中,我深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启发。他的民主主义教育观念为 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在当今世界面临诸多挑战和变革的 背景下,杜威的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杜威对于经验的诠释为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他强调 经验与自然的直接,使我们重新思考自然与教育的关系。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接触自然、感 受社会,形成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 精神。他主张通过“做中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他 们的主动探究精神。他认为,教育应该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情境,引导学生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强调教育者应注重自身的示 范作用,以更国哲学家约翰·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无疑是一部 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著作。这部作品不仅是他个人的教育理念的全面展现,更是他 对现代教育体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杜威在书中将民主主义精神与教育相结合,为 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初探——浅谈杜威关于教育的论述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初探——浅谈杜威关于教育的论述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初探——浅谈杜威关于教育的论述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人类未来的希望。

在近代教育领域,美国教育家杜威被誉为教育改革的先锋。

他对于教育的论述深入人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理念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与反思。

本文将以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为基础,简要探讨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和理论。

一、杜威的教育观点1. 个体发展与全面教育杜威主张教育应以个体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发展自己的潜能,而不是被固定的教育模式所束缚。

他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全面教育的基础。

2. 学以生活为中心杜威主张教育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

他指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 民主教育的重要性杜威认为,民主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他主张学校应当是一个小型的民主社会,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决策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

他认为,民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感,使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公民。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1. 实用主义哲学杜威的思想基础可以追溯到他的实用主义哲学观。

实用主义哲学将经验和实践放在首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杜威认为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 社会建构主义杜威的教育思想受到社会建构主义的影响。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倡导通过社会互动构建知识和理解。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在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作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三、杜威教育思想的启示1.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杜威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个体的发展和价值。

这在传统教育中常常被忽视,而以传授知识和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往往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潜能。

我们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差异,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一)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被西方学者称为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

但我认为三本书侧重点不同,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只是阐述了某种教育理想与理论,缺乏具体的实践,且难以落实。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则将理论与实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亲身实践并取得了成功。

通读过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后,首先我对整本书的脉络框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本书以《民主主义与教育》为名,首先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

其次,阐述了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此外还说明了教育的无目的论。

再次,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作出新的解释。

最后,分别论述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

读书笔记(二)第一章的大标题是“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我认为杜威先生写这一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教育的由来以及教育存在的意义。

首先,作者区别了生物和无生物,认为他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更新维持自己”。

一块石头,它无法实现自我更新,经过风吹日晒雨打,变为石子,最后变为沙子,成为大地的一部分,失去了它原本的属性。

石块不能实现自我更新很快由石块他的命运就是走向衰亡。

人类作为生物如果不能实现更新也会是同样的命运。

既然人类要生存下去就要不断更新,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实现更新的呢?这里杜威又引进了一个概念——“生活”。

他认为“生活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行动的自我更新过程。

”“生活的延续就是环境对生物需要的不断的重新适应。

”他认为前面讲的生活只是最低等的生活,它只包括物质,是“最低的生理学意义上的生活”,而人类的生活要比这复杂的多,它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

简论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新课改的启示——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简论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新课改的启示——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简论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新课改的启示——读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民主主义与教育》这部著作里。

它是理解近百年来美国及众多国家教育演进的钥匙,是今天所有关心教育的人士不可不读的经典名作。

杜威的教育哲学虽然是美国在特定条件下的产物,但其中所包含的先进教育理念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很深的启示。

早在上世纪初,杜威的理论已传入我国,其后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教育改革。

但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因素根深蒂固的影响,目前我国教育仍然面临着杜威竭力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因此,学习和借鉴杜威的教育思想,取他者之长,补己之短,立足于具体实际灵活应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是极其可能的。

尽管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遭到过很多人的批评和攻击,但是,世界各国的教育家都深刻地受到了杜威思想的影响。

从今天的实情来看,教育领域内的问题确实需要我们应用杜威的理论和眼光不断地去思考和探究。

尤其是我国当前的新课改更需如此。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一(2009-08-03 16:14:21)转载标签:随笔教育教育即生长“社会通过对青少年活动的指导来决定他们的未来,也因而决定社会自己的未来。

”未来的组成便是现在的儿童,所以现在教育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我们未来的社会。

而现在教育的很大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最终执行者便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以教师的教育好坏便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可能这样说有点太过,但是我觉得在社会如此复杂,如此千遍万化的现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不能在墨守成规。

教师的任务也不仅仅只是将教科书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简单了。

“成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

”当然,只有现在还未成熟,才能继续发展。

那么什么是未成熟状态呢?是一个人还未发展到某一点上?或者是一个人还欠缺点什么能力?其实如果我们如果这样思考,那便认为“未成熟状态”是一种不好的状态,是需要马上度过的状态了。

这样我们的想法也未免有点太消极了。

换个思路,“我们把未成熟状态理解为一种生长的可能性,不仅是指现在缺乏一种力量,但将来也许会拥有,而且还指它现在就有一种确实存在的力量,即发展的力量。

”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如果我们在“未成熟状态”,那么我们便有一种发展的力量,如果我们处于了“成熟状态”,便失去了这种发展的力量。

我们的学生显然是处于“未成熟状态的”,而我们教师本身呢?“未成熟状态”的两个特征是依赖性和可塑性。

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必然要依赖教师,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掌握一些技巧和能力。

但是这种依赖是双方面的,其实教师也同要依赖与学生,如果没有了学生,便没有了教师这个职业,当然这只是物质层面的。

其实教师只有在不断的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一些教育的规律,才能去真正理解教育本身的内涵。

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实践而只会夸夸其谈,那么他所谈的也仅仅是“空中楼阁”。

所以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依赖。

或者说正是这样的一种依赖才形成了学校这样一个“小社会”。

对杜威的启发和感悟作文

对杜威的启发和感悟作文

对杜威的启发和感悟作文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有感》
在阅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许多感悟,这些感悟不仅改变了我对教育的看法,也影响了我的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地发展。

我们不能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空的容器,而是应该把他们看作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个体,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深受启发,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探索和发现自己的潜力。

杜威还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应该与社会紧密相连。

我们不能把教育看作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应该把它看作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适应社会。

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也让我受益匪浅。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知识,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知识。

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总的来说,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我们应该把教育看作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我相信,这些教育理念将会对我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读书笔记序内容整理:此部分是滕大春所写的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滕大春分别从杜威的时代和生平、《民主主义与教育》的重要论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和评价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从整体上分析了杜威本人思想及其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中心思想,他们并把杜威当时所处的时代进行综合分析,与诸多教育流派进行分析对比,论述其思想的进步之处与不足之处。

精彩句段:1.什么是民主社会?他说衡量社会不能单凭主观臆想来制定标准,应以社会成员共享利益的多寡为尺度,还应以本社会和其他社会能否交流互惠为尺度。

2.在无种族隔阂,无阶级隔阂的自由平等的社会,不容少数人垄断教育机会,要通过教育使人人发挥其开创拓新的才能。

(教育不是少数人的特权,人人都有享有教育的权力。

)3.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正像两点之间形成一条直线一般,在教育的出发点的儿童和教育归宿点的社会之间,形成了教育历程。

4.尊重儿童不能叫儿童放纵任性而流为无政府的状态;保持儿童的天性不是叫儿童不加思考地莽撞蛮行。

5.在这种共同参与的活动中,教师也是一个学习的人,学生虽自己不知道,其实也是一个教师。

师生愈不分彼此愈好。

(相互学习,相互为师的民主师生观,“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阅读感想:滕大春的这部分描写有助于我对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减少我阅读此书的难度,便于我进一步理解杜威的思想。

任何一位教育家的思想都是与作者所处时代背景是息息相关的,作为一个流传至今的名著,其书中的思想定然有辉煌灿烂的部分,但也会有一定的时代或思想观念上的不足之处,我们要辩证的看待,积极吸取有益的观点。

第一章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内容整理:人比低等生物更多的一种东西叫做生活,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

生活是通过对环境的行动的自我更新过程,这种更新要通过传递。

生活需要延续就需要沟通,而教育作为生活的一种现象,也需要沟通。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他对教育的贡献和影响至今仍然被人们推崇和研究。

杜威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民主精神和民主知识的公民,因此,他的教育理念中民主主义占据了重要地位。

首先,杜威认为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伦理理念。

民主主义的核心是人类平等,人们应该互相尊重,相互关心和合作。

因此,教育必须以建立这种伦理理念为目标,教育需要使学生们理解平等、自由和团结的重要性,并以此为指导,让他们接受和实践这些价值观。

其次,杜威对民主主义的理解是实践性的。

他认为,民主主义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需要人们实践和掌握的一种能力。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亲身实践民主行为,例如合作、协商、参与等,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杜威认为教育的民主性对于创造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在他看来,教育中的民主体现了社会的民主,学校和社区的民主体现了国家的民主。

只有让学生们在学习中领悟和实践民主主义,才能够进一步推动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最后,杜威强调民主教育必须与知识教育相结合。

他认为,知识是激发学生们对真理的欲望,培养学生们的思考能力的关键,但是知识本身是没有价值的,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

因此,民主教育与知识教育相辅相成,才能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总之,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深刻影响了全世界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它鼓励着人们不断探究民主教育的创新途径,引导人们在教育中获得智慧、将智慧落到实处,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在本书中,屡次出现‘实用主义教育’这个名词,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儿童中心,师生民主平等,这一思想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时教育理论界的大多数人都主张批判师道尊严,强调要解放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学习,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实施启发教育。

我们应借鉴那时的理论与经验,反思现在的师生关系,认真思考如何处理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师生地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及其它一些与师生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构建比较科学的师生关系理论,建立更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四)教学论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

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感想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感想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有感
杜威研究专家单中惠教授曾指出:杜威关于强化教育与生活以及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提倡学生动手和思考、课程教材心理化以及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观点,与当前我国根底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是吻合的。

因此,学习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一线幼儿园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在集中表达杜威教育思想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对“教育〞“经验〞“生活〞等概念进行了阐释。

他认为教育是一个抚养、培养和教养的过程,那么要完成教育,我们必须依靠环境的作用,从而引起某些反响,所需要的X不能硬灌进去,所需要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

我们作为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真环境〞。

什么样的环境是真环境呢?“一个人的活动跟着事物而变异,这些东西便是他的真环境〞,对于教师来说,我们要提供的环境应该是儿童所关注的、喜欢的,并且能对孩子产生影响的。

杜威指出了另一种教育状态即“未成熟的人的活动只是被利用来获得有用的习惯〞。

也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一些情况,尤其是在教育工作中。

在一些学生的眼中,书籍已经成为让他们痛苦的紧箍圈,课堂变成了监狱,而教师和家长则成了长官,这真是一件悲伤的事。

杜威是“无情的〞,他锋利地指出“未成熟的人像动物一样受训练,而不像一个人那样受教育。


幼儿教育阶段整体上来说没有升学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可以从源头上做出改变的阶段,因此,幼儿教师如果能够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一个真环境,那么孩子们的学习也会变得更加自主。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本有关教育与政治的经典著作,作者约翰·杜威是20世纪美国教育哲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民主主义理念如何融入教育领域,以及教育如何对民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作用。

该书的核心思想是“教育和民主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实现教育的民主化,才能为民主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打下基础。

下面是我的几点感悟:
首先,杜威关注的是教育的实际效果,而非抽象的原则和理论。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自立、有创造性和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这种教育应该具有社会性、个性化和经验性。

他认为,学生要通过自己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民主的理念,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潜力。

他反对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机械的学习方式,认为这些方法已经过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其次,杜威认为,民主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公共生活中的合作基础之上。

他主张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微缩的社会,学生应该在学校中学习到如何与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进行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

他认为,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

因此,他提倡学校与社区的紧密联系,改进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社区责任感。

杜威论教育目的读《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论教育目的读《民主主义与教育》

——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有感2019年,有很多值得纪念的大事,杜威到中国讲学100年应该是教育领域最值得追忆的事件之一。

1919年,杜威曾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讲学,由胡适先生等人担任讲学的翻译,把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直接播种在中国。

他原打算在中国逗留一个夏天,因为“五四”运动,让他兴趣大增,决定留下来看个究竟,于是从1919年5月一直到1921年7月,在中国生活了两年多。

胡适说:“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这样大。

”经典值得一读再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就是这样的一本教育经典。

在这个有特别意义的年份,阅读杜威的经典作品,别有一份滋味。

《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我已经写过几篇读后感,今天再就他对“教育的目的”的论述,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一、教育目的是什么从词源上说,“目”就是眼睛,“的”即箭靶的中心目标。

所谓“目的”,即用眼睛瞄准,射中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看,目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就拿教育孩子来说吧。

很多家长其实并不确定自己的孩子将来会从事怎样的职业,做出怎样的成就来,但他们明白,在他人生成长的路途中,给孩子创设的教育环境、提供的教育资源不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就会不一样,由此而产生的结果也会不一样;家长们还明白,虽然长时间的预测很难,但在较短时间内能够给孩子施加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所带来的改变还是可以预测的。

家长通常会根据自己的这些预期来指导和改进孩子的行为,让他向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

在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达成之后,紧接着又是一轮新的预测和影响,一步步地将孩子从一个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

这样的教育过程,非常清楚地体现出了教育目标的特质。

杜威说:“目标是指预见到在特定情境下采取行动的方式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会不同,还指运用预测的东西指导观察和实验。

”在杜威看来,教育目的应该是在调查学生目前的经验状况之后产生的,与之相配套的还有一个实验性的实施计划。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五篇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五篇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五篇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一要谈教育哲学,首先得明确什么是教育哲学,哲学以最简洁最基本的形式来描述这个世界,延伸到教育哲学即以最基础的方式来思考整个教育世界,然而,为什么需要教育哲学,如果没有教育哲学,人们就不会思考人类的教育事业,只需人云亦云,赶时髦或不求改进,教育哲学就是要让知其所以然,并指导人们去实行不盲从、不演习习惯的教育(杜威在华教育演讲)。

杜威教育哲学社会基础是民主社会,在民主社会中,资源是共享的、开放的,每个人有均等的教育机会。

他教育哲学的精要是实用主义,批判传统教育中学科与生活断绝联系,导致社会与学校分离,最终导致社会的不公平,这恰好与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从做中获得快乐和知识,让儿童热爱学习和生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我非常赞同杜威关于“做中学”的观点,并不是说任何事情都要亲身经历,但若能促进其学习的发生,“做”一下又何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更喜欢游戏或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他们学得更快,并且能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紧密地与生活相结合。

关键是这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什么阶段的学生,以及活动或游戏的方式。

我认为在初级教育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这样即使有的学生就此辍学,也不至于与社会脱节;而在中等教育阶段应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高等教育的责任应培养具有社会责任的人,更加联系实际来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同时这些理论知识又能回到实际中,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或方案。

每个阶段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要求儿童在还没有懂得这个社会的状况前,就去研究政治,这是荒.唐可笑的。

杜威的实用主义或经验主义我理解为生活主义,中国的成语叫“学以致用”,一种知识学习了如果没有实际的用处,只能作为炫耀或显示地位的东西,这种教育是极其失败的。

现今中国的大学教育,文科专业学习的知识与现实脱节,理工科专业学的知识远远落伍于现今的科学发展,这样的教育有何用处?可是要让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合拍,谈何容易。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心得体会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心得体会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心得体会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坚持着每天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感受颇深。

文中杜威对以教材、老师、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进展了鞭挞。

他指出传统教育存在以下弊端:第一,教育中所使用的教材是依照成年人的经历预先编制的系统化知识,超出了儿童的经历和理解才能;第二,由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固定的知识和技能、而过去已经构成了一套固定的行为规则,因而老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权威、教学活动只有单纯的“讲”和“听”,学生没有寻求新的知识和方法的空间、只能接受机械训练的任务;第三,学校采纳的刻板的同时不同于儿童所处家庭和社会的方式进展教学组织和治理,如学生要在固定狭窄的场地、班级、按照固定的课程表上课,进展严格升学和考试。

杜威认为,教育需要传授的不应该只是系统化的知识,不能够“既不关怀它原来是怎么样建立起来的,也不关怀它今后会发生的种种变化”;同时,掌握过去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知识并不是咨询题的关键,而应该立足着眼于生活的今后,“我们目前的咨询题是如何觉察真正存在于经历内的过去的成就和如今的咨询题这两者间的联络”,“我们的咨询题是明确怎么样把熟悉过去变为有效地应付今后的有力的工具”。

在杜威看来,理智和知识是应付生活环境的工具。

有机体进化开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和环境接触、并学习去操纵作为客体的环境的过程。

杜威认为,经历和实践先于知识,因而,假如有机体再按那一方式行动的话,他就能意料将发生的事情。

在环境中假如行动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除非希望不愉快的反响,有机体将不会重复这一行为;假如行为产生了预期的反响,有机体就会明白当他期望这种结果时,他可重复这一行动。

在这种行动和反响的过程中,有机体也就学到了操纵环境的知识。

一个人只有当他感到需要时才会行动,因而知识是来源于需要,这是所有知识的真理。

由于每一个人都希望按照本人的预期愿望去操纵和妨碍其别人和物质环境,在此知识充当了他操纵他的物质和社会环境的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的教育思想或者说《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总纲所表现出来的是通过教育改革创新在美国创立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

通过这种教育,更多的人能够享有和接受民主的教育。

力图实现民有民享民治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

它不同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力图培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者的哲学王而进行的阶级统治。

也不同于卢梭的原著《爱弥尔》缺乏实践的支撑脱离实际,空想式的乌托邦。

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及经验,可谓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杜威生于南北战争之前,卒于二战之后,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之中他为美国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教育思想也对我们后世产生了深远重要的影响。

纵观杜威的一声,其出生与青少年经历平淡无奇,才资平平。

他在小学与大学却也没有学到什么实质意义的东西,倒是在这期间的课外阅读中学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

对人生有启迪作用的书籍有大量阅读。

因为当时的美国教育已经深陷窠臼,走向僵化机制,已经没有多少吸引人的地方。

这让我联想到当前我国的教育,与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之下,学生的成绩为了上好学校在学校里机械的学习,很多学生长期在这种教育作用下,产生厌学心理,感到身心压力。

当然,我不否定文化课的教与学,但我国何时能够出现一个杜威式的人物来引领中国的教育改革,不仅让学生能够学得更加快乐,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化,真正吸引到学生,而且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老是停留于过去的教育模式。

世界的一切都在变,如果不适时做出变革,又如何能跟上时代潮流。

我们的学生需要解放,我们的教育需要解放,需要变革。

国情当然有,国难当然有,但是我们尽最大努力去做,我相信绝对比现在要好得多。

关键是要认真的履行好改革者与教育者的使命。

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彻底斩断与利益集团的联系。

不是不能做到或者不能完全做到,而是想不想去做,决心与意志有多强大的问题。

这些都考验着改革者与教育者的能力与良心。

杜威的教育思想与理论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基础,当然也包含哲学、社会学等。

其中,杜威早期醉心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发表过一些论文,获得好评。

杜威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创办了实验学校,以哲学和心理学为依据,着手教育创新。

他把以粉笔和扣讲为形式的课堂变为为儿童的活动而求知的课堂。

把儿童静坐听讲的课堂变为儿童为听课而随时移动的课堂。

气象一新。

在这里,我又想说到我国的教育,教育的改革喊了这么多年,虽然也改,但是请注意他改的只是课堂上课的样式,分数多少的改变。

这是过来人所知道的。

然而教室上课了的形式和模式是传统和僵化的。

固守传统,不知灵活变通。

究竟我们的教育是怎么了。

难道我们需要培养乖孩子,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吗?美国人一百多年前就想进行了教育的改革,这也是今天的美国如此强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而我国的教育改革依然固步自封,不求进取,我就怀疑是不是我们的教育部部长没有实权,或者没有多大能力。

不然当前中国的教育现状又怎么会如此令人忧虑。

当然这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归根到底还是体制问题,不从体制进行根本变革,我们难以迎来中国教育的春天。

难以看到新气象!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一.让阅读成为一种仪式第二天,小王子又来了。

“最好还是在原来的那个时间来。

”狐狸说道,“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

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

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

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

”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比如说,我的那些猎人就有一种仪式。

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

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园去。

如果猎人们什么时候都跳舞,天天又全都一样,那么我也就没有假日了。

”就这样,小王子驯服了狐狸。

我非常喜欢《小王子》中的这段话。

仪式会让一件事情变得庄重并成为习惯,当一件事情有规律性地反复出现时,每一次你都会有足够的准备并且不受打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被阅读所困扰,繁忙的工作挤压阅读的时间,即使挤出大段大段的时间来,却很难进入阅读的状态。

更何况,大部分理论书籍的理解需要沉静,更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很难短时间内突击读完,经常半途而废。

这学期开始,我开始让阅读成为一种仪式。

每天早晨,我以最舒服的姿势坐在苏大附中创造力中心十二楼新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靠窗的位置,让初升的阳光抚摸着我,静静地沉在阅读中。

这样的时刻一般会持续两个小时左右,十点结束。

无论多忙,除了极个别的例外,我的工作从十点开始。

这学期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教育的哲学基础》,每天一章,不知不觉已经读完了,感觉很好。

第二本书是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每天读两章。

杜威的书通俗易懂,精辟透彻,每每为之击掌,这是一种非常愉悦的阅读体验,是我许久以前读小说时才体会过的。

当阅读成为一种仪式,我便不再有紧迫感,每天两个多小时读两章绰绰有余,便可以在一些重点的地方反复流连并做些批注,甚至停下来发呆,痴想。

这段时间,我留给哲学、心理学和教育理论。

而其他的零碎时间,我便留给了小说以及其他比较轻松的书,比如《朗读者》、《本爱安娜》、《山居岁月》等小说、童书便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在公交车上读完的。

(正在读的是《希腊神话》)而晚上精力不济的时候,便看电影,尤其是教育电影,如《心灵捕手》、《蒙娜丽莎的微笑》等。

甚至运动,也成了一种仪式,饭后爬楼梯(12层),星期六星期天上午各花两个小时带桃夭和女儿去亭林公园爬山……仪式不但让阅读时间得以保证,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一种从容的心境,给了我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空间,让我能够自由地与书籍对话。

由此我想,新教育研究中心其实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仪式”,让阅读和沙龙固定下来,成为研究之旅的自然节律。

而即将启动的晨诵项目,更可以使之成为一种仪式,让阅读驯服学生,让学生伴着自然节奏,在阅读中呼吸,起舞……二.共同生活看《民主主义与教育》,一定要越过滕大春写的《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直接阅读原文,否则这篇充满了偏见与谬误的序会直接影响到你的阅读品质甚至阅读心情。

《民主主义与教育》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想到从读师范以来掠过我们生命的那些形形色色的所谓理论,更想到我们正在经历的教育生活,也就是说,与我们的体验对话。

杜威的许多论述,都值得停下来细细思考,并且沿着他的思考继续往前走。

在读书笔记中,我尽可能记录那些我印象最深的部分,而且多半以概念的方式出现。

在第一章《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中,有两处论述给我的印象深刻,一处是杜威说的“教育哲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在非正规和正规的、偶然的和有意识的教育形式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

许多人一想到杜威就想到生活化,就容易将杜威定义为“儿童中心主义”,这是没有真正地理解杜威。

杜威预见到了正规教育所存在的缺陷或者说危险,就是与生活经验相脱节,但是杜威根本没有否定正规的教育,他强调的是“平衡”。

此处按下不表。

这一章印象最深刻的是杜威关于“共同生活”的阐述:“人们因为有共同的东西而生活在一个共同体内。

”“人们住地相近并不成为一个社会,一个人也并不因为和别人相距很远而不在社会方面受其影响。

一本书或一封信,可以使相隔几千里的人们建立起比同住一室的住户之间存在更为紧密的联系。

甚至为了一个共同目的工作的个人也不构成一个社会群体。

一部机器的各个部分,为着一个共同的结果而以最大限度的相互合作运转,但是它们并不形成一个共同体。

但是,如果他们都认识到了共同的目的,大家关心这个目的,并且考虑这个目的,调节他们的特殊活动,那么,他们就形成了一个共同体。

”“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甚至在最社会化的群体内部,有许多关系还不是社会化的,在任何社会群体中,有很多人与人的关系仍旧处在机器般的水平,各个人相互利用以便得到所希望的结果,而不顾所利用的人的情绪的和理智的倾向和同意。

这种利用表明了物质上的优势。

就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雇主和雇员的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而论,他们仍旧处在这个水平,并不形成真正的社会群体,不管他们各自的活动多么密切地相互影响。

发命令和接受命令改变行动和结果,但是它本身并不产生目的的共享和兴趣的沟通。

”“任何社会安排只要它保持重要的社会性,或充满活力为大家所分享,对那些参加这个社会安排的人来说,是有教育意义的。

只有当它变成铸型,照章办事时,才失去它的教育力量。

”这些论述非常精辟。

沿着这条路径去寻觅,可以联想到许多不同的表述。

比如,从马克思开始的关于异化的思考,布伯《我与你》中关于“我-你”和“我-他”的辨析,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第二章中关于师生关系的剖析,伯姆《论对话》中的意义溪流,佐滕学《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出的润泽的概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宗教,包括印度的宗教哲学思想……这一切多么的相似!更重要的是,它会引发我们关于制度与伦理的思考。

如果上面这些资料你从来没有接触过,你只需要回到自身的经验。

一个好的集体,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集体,一个好的教师,是与学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教师。

当年在私立学校期间,我对这一点有深刻的体认。

还记得李镇西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教学的核心都是师生关系。

”学校和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的空间。

“共同生活”是新教育实验从杜威这里引进并发展了的一个重要概念:“共读,就是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也就是说,我们从“共同生活”的角度重新认识阅读,并发展出了相应的“技术”,比如读写绘一体化,比如阅读课,比如亲子共读等。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通过阅读与写作(新教育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使学生、教师、家长共同生活在一起。

由此再往前走,也只有学生、教师、家长共同生活在一起,教育生活才是完整的,才不会被机械地人为地割裂,才是润泽的,才是“我-你”的关系,才可能真正抵达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核心概念,“共同生活”让我们整合起阅读、写作、对话等多学科知识,将之深化、丰富、发展,来抵抗现代社会可能对人的异化。

三.共同生活(续)今天苏州有雨,读到了第七章《教育中的民主概念》。

这一章有许多很有意思的精辟的论述,但我感兴趣的是,杜威在区分专制社会与民主社会的时候,用的仍然是“共同生活”的概念,(或许说基于经验,但经验从何而来,如何传递,仍然是共同生活)也可以说是对话或者交往理论的前身。

(从这个意义上说,杜威也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的)他眼中的专制社会是不同阶级或阶层之间缺乏沟通,缺乏对话,缺乏“共同生活”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很少有共同的利益;社会各成员之间没有自由的往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