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举制的例题
科举试题及答案
![科举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7b8c6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d.png)
科举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A2. 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中,哪一级是最高级别的考试?A. 乡试B. 会试C. 殿试D. 省试答案:C3. 科举考试中,以下哪个科目不属于科举考试的科目?A. 诗赋B. 策论C. 算学D. 绘画答案:D4. 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的第一名被称为什么?A. 状元B. 榜眼C. 探花D. 进士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科举制度的创立者是______。
答案:隋文帝2. 科举考试中,被称为“三元及第”的是连续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取得第一名的考生,其中殿试第一名被称为______。
答案:状元3. 科举制度中,负责主持乡试的官员被称为______。
答案:主考官4. 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别被称为状元、______和探花。
答案:榜眼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打破了世袭制和门阀制度,使得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有机会通过考试获得官职,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和公平性,同时也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 描述一下科举考试的一般流程。
答案:科举考试的一般流程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
首先,考生需要参加乡试,通过乡试的考生获得秀才资格;然后,秀才参加会试,通过会试的考生获得举人资格;最后,举人参加殿试,殿试成绩优异者可以获得进士及第,其中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四、论述题(20分)1. 论述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因为科举考试需要广泛的文化知识,这促使了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其次,它改变了社会结构,使得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不再完全依赖于出身和财富。
此外,科举制度也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因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考试成绩,而不是财富或地位。
科举制初中试题及答案
![科举制初中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884d5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1.png)
科举制初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科举制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2. 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主要考察哪些内容?A. 武艺B. 诗词C. 经学和时务D. 绘画答案:C3. 科举制的创立者是?A. 汉武帝B. 隋文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科举考试的科目?A. 明经B. 进士C. 武举D. 画师5. 科举制在哪个朝代达到鼎盛?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C6. 科举考试的录取标准是什么?A. 家世背景B. 财富多寡C. 考试成绩D. 社会地位答案:C7. 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促进了教育的发展B. 增强了皇权C.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 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答案:D8. 科举考试中,哪一科是专门选拔军事人才的?A. 进士科B. 明经科C. 武举科D. 律科答案:C9. 科举考试中,殿试是由谁主持的?B. 宰相C. 礼部尚书D. 地方官员答案:A10. 科举制的废除是在哪个朝代?A. 明朝B. 清朝C. 民国D. 唐朝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______朝,终于______朝。
答案:隋,清2. 科举考试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____和殿试。
答案:乡试,会试3. 科举考试中,进士科的第一名被称为______。
答案:状元4. 科举考试的目的是选拔______和______的人才。
答案:德才兼备,文武双全5. 科举制的废除标志着中国古代______的终结。
答案:封建科举制度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社会文化水平;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为下层社会提供了上升的渠道;同时也为国家选拔了大量有才能的官员。
科举制试题
![科举制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205add6b14e852458fb57dc.png)
科举制试题日常生活现象折射着社会文明的曲折历程。
回答1~3题。
1.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
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A.农业生产的发达B.对外交流的繁荣C.西域都护的设置D.泉州口岸的开放 答案 B解析从题干来看,这些蔬菜品种都来自于海外,据此可判断出当时唐朝对外交流繁荣,故选B。
3.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
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A.革除封建礼仪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带动文明开化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答案 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该事件放到大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1873年正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此期间日本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由此可判断出正确选项。
康有为等人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是()A.强学会B.保国会C.共进会D.兴中会答案 B解析A项强学会是维新派的政治团体;B项保国会是维新派成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C 项共进会是秘密革命团体,在武昌和文学社组成起义的领导机关;D项兴中会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
故应选B。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治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
”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该题求解的答案是中国近代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的事件,也就是带有政治斗争和思想解放双重性质的事件。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仅反映了中国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起步,尚未涉及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局面。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猛烈抨击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但不具备政治斗争的性质。
符合条件的只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它们既是要求变革或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运动,也在近代中国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科举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科举模拟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24f6b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01.png)
科举模拟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2. 科举考试中,以下哪个不是考试科目?A. 经义B. 诗词C. 策论D. 算术3.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指什么?A. 地方考试B. 国家考试C. 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D. 皇家考试4.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科举出身?A. 王安石B. 苏轼C. 李白D. 范仲淹5. 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什么?A. 乡试C. 殿试D. 省试6. 科举考试中,以下哪个不是考试结果的称谓?A. 状元B. 榜眼C. 探花D. 进士7.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多久?A. 1000年B. 1500年C. 2000年D. 2500年8. 科举考试中,以下哪个不是考试内容?A. 儒家经典B. 法家思想C. 道家哲学D. 佛学9. 科举考试中,以下哪个不是考试环节?A. 报名B. 笔试C. 面试D. 录取10. 科举考试中,以下哪个不是考试的等级?A. 秀才B. 举人D. 状元答案:1-5 B D A C C6-10 D B D C 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____年。
2. 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选拔____。
3. 科举考试的最高荣誉是获得____。
4. 科举考试中的“会试”是指____。
5. 科举制度在清朝____年被废除。
答案:1. 隋朝2. 有才识的人才3. 状元4. 省级考试5. 1905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2. 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有哪些影响?答案:1.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隋文帝杨坚为了选拔人才,创立了科举制度。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考试科目更加丰富,考试制度更加完善。
到了宋朝,科举制度达到了鼎盛时期,考试内容更加注重实际才能。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逐渐走向僵化,考试内容过于注重形式,最终在清朝末年被废除。
科举考试科目的试题
![科举考试科目的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6bfe86a48d7c1c708a145e2.png)
科举制科目内容专题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唐朝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增设了考试项目首创武举和殿试的是()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2、那个朝代是科举制的最鼎盛时期()。
A宋 B 元C明D清3、隋代科举考试分为两科一科是进士另一科是()A秀才B明经C明法D俊士4、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和科举制的实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A诗赋B对策 C 经义D八股文5、明清两代科举八股士主要考察的是什么内容()A诗赋B四书五经c策问D经义6、哪个朝代的科举考试内容不再分科,考试的指定读物有所变动?()A宋B元C明D清7、宋代的科举考试基本上沿袭了唐代的制度,但是弊病很大,学而无用,因此是谁对科举考试的内容进行了改革?()A欧阳修B王安石 C 宋徽宗D李清照8、那个朝代的皇帝便惯以试卷的书法取定殿试名次的高低()A唐 C 宋 C 明D清9、考试内容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是什么?()A.儒家思想B.执政者的爱好C.培养目标D.考试科目地位10、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A。
隋炀帝——分科考试(隋文帝)B。
唐太宗——扩充国学增加学员C.武则天——殿试、武举D。
唐玄宗——诗赋为进士科主要内容二、多项选择(每题4分,共20分)1.隋炀帝时的科举有那两科( )A.明经B.经贴C.明法D.进士2. 唐朝时,明经中包括( )A.帖贴B.墨义C.诗赋D.短篇3. 宋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 )A.《三经新义》B.论C.策取士D.诗赋4.宋神宗时,进士考试为( )A.大经B.兼经 C .论 D.策5武则天时代开始,也设立了武举考试,用以挑选武官。
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
考试科目( )有A.马射B.步射C.摔跤D.马枪E.拳击二、名词解释(15)简述历朝历代秀才的含义。
四、简答题1、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制度请问八股文哪八把部分组成?2、唐朝科举考试科目有哪些?五、材料题(15分)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制度常识习题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制度常识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15efec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1.png)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制度常识习题在常识考试中有时候也会考到中国古代的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选官制度等,多有涉及。
在选官制度这一维度内,以往真题中最常见的便是科举制度,也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
基本介绍科举指进士科举,始于隋朝。
科举制的诸多特征是经历漫长的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但要定下一个起始年代,必有标志性的创制,而真正具有标志性意义且与历史上“科举”一词相符合的,只有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这一历史事件,从隋炀帝大业元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
制度设立基本沿革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
科举制度创建于隋朝,自隋唐科举制度确立以来,平民通过读书考试获取入仕机会,基本就是靠科举。
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创立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
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
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学院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科举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永制。
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由兵部主考。
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
“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而在唐代最著名的武状元便是郭子仪了。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
科举考试题目大全
![科举考试题目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8f3920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d.png)
科举考试题目精选整理了历代科举考试的十道题目,有兴趣的可以试试看自己能答对几道,能中个进士、状元否?第一题:时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作诗题目:《望终南余雪》附录:被录取的诗人祖咏答案: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第二题:时间:宋太祖开宝六年,诗赋题题目:赋题为《未明求衣赋》,诗题为《悬爵待士诗》。
第三题:时间:宋仁宗嘉祐二年史论题题目:「行赏忠厚之至论」第四题:时间:宋仁宗嘉祐六年策问题题目:“浮费弥广”第五题:时间:宋神宗熙宁四年策问题题目:“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附录:译文“晋武帝司马炎独断而灭吴统一天下,前秦苻坚独断而淝水之战失利亡国,齐桓公任用管仲而称霸,燕王哙任用子之而导致燕国大乱,一样的方法而结果不同,为什么呢?”第六题:时间:嘉靖十四年策论题题目:“安国全军之道”第七题:时间:崇祯年间策问题题目:“同朕共同治理天下的,是士大夫。
如今士风不正,欲求无边而见识短浅。
想要正士风以复古道,用什么办法可以做到?”第八题时间:乾隆二十五年武举题目:马箭纵马二次射六箭,中三箭者为合格;步箭射六箭,中靶两箭者为合格。
在都合格之后,再箭“地球”,地球是斗型,直径二尺。
箭六射,于马上射,打落球为中靶,根本中靶的数量,分为单好、双好。
然后就是试拉弓、舞刀、举大石。
第九题时间:光绪二十四年钦命诗题题目:赋得「云补苍山缺处齐」。
得「山」字,五言八韵第十题时间:1904年中国最后一次科举史论题题目:“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30道中国古代科举知识选择题和答案
![30道中国古代科举知识选择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e1ca1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4.png)
30道中国古代科举知识选择题和答案1.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朝代?(A)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2. 科举考试中,会试一般在哪里举行?(B)A. 县城B. 省城C. 京城D. 皇宫3. 以下哪个不是科举考试的科目?(D)A. 进士B. 明经C. 武举D. 算术4. 科举考试的第一名被称为(A)A. 状元B. 榜眼C. 探花D. 进士5. 以下哪个成语与科举考试有关?(B)A. 名落孙山B. 金榜题名C. 一举两得D. 才高八斗6. 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需要通过哪几级考试才能获得进士资格?(C)A. 乡试、会试B. 会试、殿试C. 乡试、会试、殿试D. 童试、乡试、会试、殿试7. 以下哪个不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作用?(D)A. 选拔人才B. 促进教育发展C. 稳定社会秩序D. 加强中央集权8.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多少年?(C)A. 500 年B. 800 年C. 1300 年D. 1500 年9. 以下哪个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最低的一级考试?(A)A. 童试B. 乡试C. 会试D. 殿试10. 古代科举考试中,会试的录取率大约是多少?(B)A. 10%左右B. 30%左右C. 50%左右D. 70%左右11. 以下哪个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最高的一级考试?(D)A. 童试B. 乡试C. 会试D. 殿试12. 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在殿试中的成绩分为哪几个等级?(A)A. 三甲B. 四级C. 五级D. 六级13. 以下哪个不是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要求?(D)A. 品德高尚B. 才华出众C. 身体健康D. 家庭富有14. 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的试卷是由谁来批改的?(C)A. 考生自己B. 考官C. 阅卷官D. 皇帝15. 以下哪个是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官的称呼?(B)A. 主考B. 考官C. 阅卷官D. 祭酒16. 古代科举考试中,考官在批改试卷时主要依据什么来评判?(A)A. 考生的答题内容B. 考生的书法水平C. 考生的家庭背景D. 考生的相貌17. 以下哪个是古代科举考试中对监考人员的称呼?(D)A. 主考B. 考官C. 阅卷官D. 监试官18. 古代科举考试中,监考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A)A. 维持考场秩序B. 批改考生试卷C. 解答考生疑问D. 防止考生作弊19. 以下哪个是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场的称呼?(C)A. 考棚B. 考房C. 贡院D. 考场20. 古代科举考试中,考场的环境是怎样的?(A)A. 非常安静B. 非常嘈杂C. 非常拥挤D. 非常舒适21. 以下哪个是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座位的称呼?(B)A. 考位B. 号房C. 座位D. 考场22. 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在进入考场时需要经过哪些程序?(D)A. 点名B. 搜身C. 检查文具D. 以上都是23. 以下哪个是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试时间的称呼?(C)A. 时辰B. 刻钟C. 场次D. 日期24. 古代科举考试中,每场考试的时间大约是多少?(B)A. 2 小时B. 3 小时C. 4 小时D. 5 小时25. 以下哪个是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试成绩的称呼?(A)A. 名次B. 分数C. 等级D. 评价26. 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的成绩是如何公布的?(B)A. 张贴榜单B. 宣读名次C. 发送通知书D. 报纸公布27. 以下哪个是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中举者的称呼?(C)A. 秀才B. 举人C. 进士D. 状元28. 古代科举考试中,中举者可以享受哪些待遇?(D)A. 免除徭役B. 赏赐财物C. 授予官职D. 以上都是29. 以下哪个是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落榜者的称呼?(A)A. 落第B. 不第C. 下第D. 未第30. 古代科举考试中,落榜者可以选择哪些出路?(D)A. 继续参加下一次考试B. 回家务农C. 经商D. 以上都是。
高中科举制试题及答案
![高中科举制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c5ae0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7.png)
高中科举制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科举制起源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隋朝答案:D2. 科举制的主要考试科目是什么?A. 骑射B. 诗词C. 八股文D. 算术答案:C3. 科举制中,进士科的第一名被称为什么?A. 状元B. 榜眼C. 探花D. 进士答案:A4. 科举制在哪个朝代达到鼎盛?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B5. 科举制的废除是在哪个朝代?A. 明朝B. 清朝C. 民国D. 唐朝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________的一种制度。
答案:官员7. 科举制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策论等。
答案:经义、诗赋8. 科举制的考试分为________、________、殿试三个阶段。
答案:乡试、会试9. 科举制的实行,促进了________的普及和________的发展。
答案:教育、文化10. 科举制的废除标志着中国________的结束。
答案:封建社会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科举制的特点。
答案:科举制的特点主要包括:(1)选拔人才的公平性,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减少了世袭和门阀的影响;(2)考试内容的标准化,以儒家经典为主,强调文学和经学;(3)考试程序的严格性,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等阶段,层层选拔;(4)考试结果的权威性,考试结果由皇帝亲自决定,具有很高的权威。
12. 科举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科举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促进了社会流动,打破了世袭制度,使得平民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2)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的实行使得读书成为社会风尚,提高了文化水平;(3)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科举选拔官员,中央政府能够更好地控制地方;(4)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加深了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根深蒂固。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初三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
![初三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e6b4087a26925c52dc5bfca.png)
初三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1.“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演变B.所有人才都从进士科选出C.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答案】C【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明朝,终结于秦朝。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一科。
考中进士的是天子门生,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人称为“登龙门”。
发榜之后,新科进士可以参加国宴,接受皇帝的召见,还要在大雁塔下题名留念。
这种荣誉被古人称为人生最得意一时。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2.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我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职官制度,下列俗语和诗词,与科举制有关的是()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风吹金榜落风尘,三十三人名字香③“天下英雄尽人吾彀中矣”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科举考试的相关史实。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意思是何时才能有结实的大房子无数,可以让天下所有穷苦人都住进去,都开心呢?与科举考试无关。
而ABCD每个选项都是三点,也就是只有一点与科举制度无关。
故此题选择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的创立。
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是隋朝时期,读书求学的人一步登天,由贫民一跃而成高官的史实。
最有可能造就这些读书人的政策是A.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C.官员推荐D.科举考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
期末科举制专题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期末科举制专题测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5a326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0.png)
科举制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16福州)这一制度创立于隋朝,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
该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2.(2016大门)孙中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他所说的这种考试制度在我国正式诞生于()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3.(2016•南京)“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微之际。
”“进士科”的作用是(・)A.巩固了西周统治B.改善了选官制度C.加强了经济交流D.妨碍了中外往外4.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B使国家机构人员不断更新C挫伤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D.推动了唐朝崭新局面的出现5.(2016恩施州)“朝我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学制度,下面关于科学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隋文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②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学制度的基本特征③进士科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④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土,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⑤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6.(2016潍坊)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
”这一变化导致了()A.隋朝短命而亡B.唐诗繁盛辉煌C.市民文化兴起D.科学技术发展7.唐朝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统管京师六学。
律、书、算学为明法、明字、明算输送考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
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学校教育服务于科举制B.学校教育内容为儒家经典C.科举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D.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8.(2015•江苏泰州)右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创立并完善于隋唐时期②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央政权的社会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有关科举制的例题
![有关科举制的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dfa704cc852458fb770b56f3.png)
一、科举制的诞生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
思考: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师:科举制创立前(魏晋以来),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
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意义: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3、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4、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人物贡献诞生阶段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完善阶段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精题精讲例1在中国封建社会,获取秀才、举人、状元这些功名称号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辛勤耕作致富C.作战建立战功D.经商成为富商巨贾例2下列关于隋唐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隋朝B.常设的主要科目有进士和明经C.进士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D.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我夯基我达标1.隋唐之前的选官主要凭()A.才能B.家世背景C.思想进步D.勤劳2.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A.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C.推荐制D.自荐制3.下列关于科举制度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B.使国家机构人员不断更新C.挫伤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D.推动了唐朝崭新局面的出现4.进士科中,主要测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项目是()A.策问B.杂文C.经史D.诗词5.在科举制创立之初,李世民曾有一句名言。
初三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
![初三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045d0d0cfc789eb162dc845.png)
初三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1.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科举选拔官员的的依据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1分)(3)科举制已经废除,但是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方法流传至今,是什么方法?(1分)(4)对待古典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1分)【答案】(1)隋唐;才能;(2)八股取士,钳制思想;(3)分科考试;(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知识,通过材料,我们可判断出这一考试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度,隋朝时期,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选拔官员的的依据是:才能;所以因此本题的答案是:隋唐;才能。
(2)本题考查的是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发展的知识,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通过对材料中的关键句:“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我们可概括出顾炎武抨击科举制度的原因是:八股取士,钳制思想。
(3)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虽然说科举制度被废除了,但是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方法流传至今,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实际上就是通过考试的办法,根据才能和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所以这种流传下来的方法就是分科考试的方法。
(4)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对待古典文化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吸收、利用古典文化中的精华,学习古典文化中积极的成分,对于不好的,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我们对传统文化应该采取吸取精华、弃其的态度,在文化继承的过程中,继续前进。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2.在唐朝贞观年间,家境虽然贫寒,本人却有学识、有天赋的李四赴京赶考,金榜题名,从而命运改变。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743cf0bb68a98270fefa86.png)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1.“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天下英雄尽白发”该诗句反映唐太宗开创了科举制。
错误:理由:【答案】错误:唐太宗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
理由: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太宗增设科举科目,以明经和进士最为重要,或唐太宗发展了科举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相关内容。
“唐太宗开创了科举制”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了科举制度,如增设科举科目,以明经和进士最为重要。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科举制度2.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①参观都江堰②到赵州桥上散步③用纸写诗④读《史记》和《资治通鉴》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⑥参加科举考试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②③⑤⑥D.①②③⑥【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一定要明确一点,在唐朝时能够见到的东西一定是唐朝时期和唐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备选答案中,《资治通鉴》出现于北宋时期,指南针也是北宋时期发明的,这两样东西在唐朝人不可能见到。
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二)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入,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材料二:唐朝时,新罗、日本全面学习唐朝,都曾通过考试选官。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1)材料一中的“新科进士”是通过什么制度选拔出来的(4分)?唐太宗完善该制度上有什么举措?(4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制度在历史上有什么积极的影响?(12分)(3)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该制度在世界上有什么影响?(4分)【答案】(1)科举制(4分),扩大国学的规模(4分)(2)改善了用人制度(4分)、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4分)、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4分)(3)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考试制度(4分)【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准确识记。
古代科举试题
![古代科举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7ed5d7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8.png)
古代科举试题科举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从唐代开始发展,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历时千年。
科举考试的题目参差不齐,涵盖了诗、文、论、策、经、史等多个类别。
下面将为您呈现一些典型的古代科举试题,以让您了解这一制度的内容和形式。
一、诗词题题目:《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请根据下面的诗句,运用正确的修辞手法和韵律格律,续写诗句,补充表达出作品主题。
滚滚长江东逝水,连山乱岛春风吹。
现如今,古今人事多无常,那些说兵戈、细腰舞、长城,在历史洪流中消逝。
(续写部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濡以沫,共渡人生艰苦。
岁月荏苒,世事变迁,饮水思源,社会共同成长。
二、文言文题题目:论《礼记》中的“三纲五常”请阐述《礼记》中的“三纲五常”理论,并分析其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古人有云:“天地之大德,其若四达:曰曰治生,曰曰治言,曰曰治乐,曰曰治政。
”请根据这段话,叙述古人对于“三纲五常”的解释,并讨论其对于个人修身、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三、论述题题目:《大明宪章》对国家治理的影响请论述《大明宪章》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合理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
《大明宪章》是明朝朱棣明成祖在位期间制定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方案,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和加快国家发展。
请您结合历史背景,具体分析《大明宪章》对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的影响,以及对于后来的政府治理制度的启示。
四、策论题题目:如何应对边疆民族的威胁与影响请根据历史资料和实际情况,就古代中国边疆地区民族威胁和影响的问题,提出您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在古代,边疆地区经常面临周边民族的入侵和影响。
请您针对这一问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您可以结合历史案例或者借鉴现代国际关系的经验,提出应对边疆民族威胁的可行性方案。
五、经史题题目:《资治通鉴》中的典故请选取《资治通鉴》中的一个典故,进行解读,并讨论其在历史和现实中的意义。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纂的一部以编年体形式撰写的历史著作。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题目及答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e087fb700abb68a982fbef.png)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题目及答案1、隋文帝为什么要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理解)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2、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何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它的诞生起到了什么作用?(记住)(1)隋炀帝时(2)进士科的设置(3)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3、科举制逐渐完善是在什么时期?当时最重要的考试科目有哪些?(记住)(1)唐朝(2)进士、明经4、举出完善科举制的三个关键人物,并说出他们分别对科举制度的完善做出了哪些贡献。
(记住)(1)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2)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3)唐玄宗重视考诗赋,亲自面试应试者。
5、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多少年?有什么影响?(记住)(1)一千三百多年(2)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6、下面三句话分别说明了什么?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理解)“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第二句话说明读书人皆以科举考试考中做官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第三句话说明士人对进士科的看重和推崇。
反映了当时统治者重视人才,重视知识通过科举考试做官比依靠出身门第做官更受尊重。
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成为当时士人的至高追求。
7、对于下面这些说法,你有什么感想?可以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你的看法。
(理解)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科举考试题名录及答案
![科举考试题名录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06b56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d.png)
科举考试题名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答案:C2. 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一名被称为什么?A. 状元B. 榜眼C. 探花D. 进士答案:A3. 科举制度中,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的顺序是?A. 乡试-会试-殿试B. 会试-乡试-殿试C. 殿试-会试-乡试D. 会试-殿试-乡试答案:A4. 科举考试中,以下哪个不是考试科目?A. 诗赋B. 策论C. 算术D. 绘画答案:D5. 科举制度的废除是在哪个朝代?A. 清朝B. 明朝C. 元朝D. 宋朝答案:A6. 科举考试中,以下哪个是用于选拔武官的考试?A. 进士科B. 明经科C. 武举科D. 童子科答案:C7. 科举考试中,以下哪个是用于选拔年幼聪慧儿童的考试?A. 进士科B. 明经科C. 童子科D. 武举科答案:C8. 科举制度中,以下哪个是用于选拔地方官员的考试?A. 乡试B. 会试C. 殿试D. 省试答案:A9. 科举考试中,以下哪个是用于选拔中央官员的考试?A. 乡试B. 会试C. 殿试D. 省试答案:C10. 科举制度中,以下哪个是用于选拔皇帝近臣的考试?A. 乡试B. 会试C. 殿试D. 省试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科举制度的主要目的包括哪些?A. 选拔人才B. 维护社会稳定C. 强化中央集权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A、B、C12. 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包括哪些?A. 诗赋B. 策论C. 算术D. 法律答案:A、B、D13. 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包括哪些?A. 促进了教育的发展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促进了社会流动性D. 阻碍了科技发展答案:A、B、C14. 科举制度中,以下哪些是考试的等级?A. 秀才B. 举人C. 进士D. 状元答案:A、B、C15. 科举制度中,以下哪些是考试的阶段?A. 乡试B. 会试C. 殿试D. 省试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科举制度起源于汉朝。
科举制的试题
![科举制的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03897bc5022aaea998f0fec.png)
17.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8.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9.唐朝时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尚,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社会经济的繁荣 B.科举制度的推行 C.学校体系的完备 D.三省六部制的确立20.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中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1.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期末专题:科举制》试题与答案七年级历史-下
![《期末专题:科举制》试题与答案七年级历史-下](https://img.taocdn.com/s3/m/450dc35f763231126fdb111f.png)
七下历史《期末专题:科举制》夯实基础一、隋朝:1.建立: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注重门第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二、唐朝1.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2.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三、宋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四、明朝:1.八股取士: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答卷要由八个部分组成三句承题,两句破题,称为“八股文”。
2.影响: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针对性练习一、综合题1.北宋吸取历史教训,实行了新的政策,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宋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1)根据材料一,说出北宋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采取该政策的原因:材料二:宋初大将曹翰的《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朝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2)北宋武将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材料三: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初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四:《劝学诗》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
思考: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师:科举制创立前(魏晋以来),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
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意义: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3、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4、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人物贡献
诞生阶段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完善阶段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
●精题精讲
例1在中国封建社会,获取秀才、举人、状元这些功名称号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辛勤耕作致富C.作战建立战功D.经商成为富商巨贾例2下列关于隋唐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隋朝
B.常设的主要科目有进士和明经
C.进士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D.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我夯基我达标
1.隋唐之前的选官主要凭()A.才能B.家世背景C.思想进步D.勤劳
2.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
A.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推荐制
D.自荐制
3.下列关于科举制度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
B.使国家机构人员不断更新
C.挫伤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D.推动了唐朝崭新局面的出现
4.进士科中,主要测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项目是()
A.策问
B.杂文
C.经史
D.诗词
5.在科举制创立之初,李世民曾有一句名言。
他看着新科进士从门中鱼贯而入,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新科进士是人才
B.科举考试选中了天下英雄
C.新科进士很多
D.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统治的社会基础
6.自隋唐以后,读书人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梦想的主要途径是()A.九品中正制B.推荐制C.科举制D.自荐制
7.在唐代,使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的方式是()A.乘船B.乘车C.坐轿D.骑马
8.不同的时代,人们追求的时尚生活特点也不一样。
下列反映了唐代时尚的有()①饮茶②骑马出行、游玩③穿胡服④到瓦舍娱乐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我综合我发展
9.下面的说法哪些可能发生于盛唐时期?请在正确说法后打○,否则打△。
(1)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2)可以与朋友们饮茶、吟诗。
(3)可以骑马、开汽车出去旅行。
(4)妇女可以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活动。
(5)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建造房屋。
(6)喜欢吃胡食、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
(7)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8)科举考试进士科相对容易些,明经科难考
10.读下图,你能从中得出哪些结论?
科举制诞生科举制完善科举制延续、废除
隋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延续1300多年,清末废除
参考答案:①科举制诞生于隋朝,经过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代开始逐步完善,
清末被废除。
②隋到清末的1300多年间,科举制是中国选官的主要方式。
11.科举制与唐朝的社会风貌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之后,推动一系列改革进行,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
1.(1)科举制主要科目有_______和_______。
______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_______考查考生治理政事的能力。
(2)唐朝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______交融和_______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
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2.“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形象刻画出的科考情况是()A.秀才科B.明经科C.进士科D.明算科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
1.科举制创立于()A.汉朝B.西晋C.隋朝D.唐朝
2.科举制选拔官员主要凭靠()A.家世背景B.社会地位C.人际关系D.才智能力
3.饮茶之风,风靡全国是在()A.西汉B.东汉C.南北朝D.唐朝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二: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
”完成(1)~(3)题:
(1)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有哪些进步作用?
(2)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3)对现在的考试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基础;有利于官员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相同点:都是由国家实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都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都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不同点:前者是一种选官制度,后者是选拔各种建设人才的制度;前者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后者的考试内容包括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前者的考试时间不固定,大多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后者时间固定,高考每年六月举行;前者的整个过程全都是人工操作,后者采取了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前者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基础,有利于官员素质的提高,后者为国家选拔了各种建设人才。
(3)例如,进一步加大对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变一次考试、一张试卷定终身为全过程的考查等等。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
1.下列制度中,由隋唐开创和完善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丞相制
2.隋唐时期政府实行科举考试主要是为了()
A.树立皇帝的威信
B.选拔门第不高而有才华的人参政
C.加强对教育的管理
D.禁止贵族做官
3.下列关于隋唐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隋朝
B.进士科逐渐成为重要的科目
C.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
D.科举制度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
4.科举制度是一种()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B.监督官吏的制度C.通过考试考核官吏的制度D.发展教育事业
5.唐代人出行喜欢()A.坐车B.骑马C.乘车D.步行
6.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位美。
”完成(1)~(3)题:(1)材料一是谁说的话?含义是什么?
(2)上述三则材料是描写唐朝的什么制度?
(3)殿试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创立的?
答案:(1)唐太宗;唐太宗通过科举制成功地使天下有才的读书人倾其一生为其封建统治服务。
(2)科举制度。
(3)武则天。
课本第20页想一想答案:科举制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明经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课本第23页想一想答案:此骏马是唐太宗打江山时的坐骑之一,唐太宗为纪念它而特地请人雕刻的。
他以一种缺憾的美和求真求实的手法,颂扬唐人建功立业的万丈豪情与进取的精神。
“鸵鸟”是一种外来动物,唐太宗请人雕刻,体现了唐代对外交流开放的心态。
因而鲁迅把它们当做唐代豪迈闳放的象征。
课本第25页自我测评答案:(见课本21页正文部分第一段。
)。